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_第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_第2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_第3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_第4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赢蓝庆毅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中国拥有12亿人口,是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大国。世界上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曾经造成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那么,中国目前应当如何对待和处理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呢。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尽管工业发达国家在发展早期经历过严重的环境恶化,但这只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设计和调整,完全可以避免重蹈覆辄。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得兼得”。有些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是这种“不可兼得”的关系:发展经济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如果注重环保,则必须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源和流的关系,是鸡和蛋的关系,如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经历了“发展-污染-治理”这样一种三段式过程,中国绝不能走这条老路,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之前,必须进行环境评估。专家指出,经济发展的唯一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如果置环保于不顾,或者忽视环保,那无疑是本末倒置,即使经济发展上去,也是毫无意义的。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然而它们不是天生的矛盾,它们只是一对人为的矛盾。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观念已代替了片面追求经济的错误观念。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高峰会,从此环保成为了国际上政治和经贸谈判的主题。中国副总理温家宝在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中国的经济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坚持发展与环保的综合决策。可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命题。按照国家法律,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不但要看经济指标,还要与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挂钩。在吃够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搏取眼前利益而造成得不偿失的恶果后,绿色gdp终于被引入中国发展决策,环保从“最后才被想起”移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位置。环境保护可以影响和促进经济发展,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应当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视为一个整体,而不应把两者割裂和对立起来。就某种意义而言,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如果不把环保纳入市场范畴,就不能展开切实有效的环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既彼此矛盾,又相互支持。目前在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里,环保都是规模很大的产业,具有直接经济效益,而只有把环保变为经济效益实体,才能获取最佳的环保效果。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具有环保意识的经济学家指出,成本、企业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核算必须将环境和资源的因素考虑在内,即所调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举例来说,假设生产一辆汽车的材料、技术、制造、工人工资等成本为1万元,但生产这辆汽车过程中造成了折合2021元的环境污染损失.那么这2021元应该同样计人汽车成本。如果原来造一辆汽车可获得1000元的经济收益,那么,计算环境成本后,其实际效益竟然是-1000元。统计国民生产总值时也是一样.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严重腐蚀房屋、金属、公路、桥梁,迫使这些建筑经常支付额外的维修费用,水污染造成的城市或农村的用紧张,则直接影响当地工农业产值的增长,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引起频繁的水旱灾害。这些数字均应从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扣除。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整合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科技能力,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当然,保护环境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对于传统产业部门来说尤其如此。如一些国家的化学、能源和造纸等部门在环保方面的投资目前已占其总投资的10%至20%。但是,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环保也带动了其他一些工业部门,首先是“环境工业”的发展。法国经济情报及预测局预计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西欧国家每年投入环境保护的费用将出480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这就为环境工业提供了一个颇具潜力的市场。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还开辟了新的市场。无铅汽油、无汞电池、无磷洗涤利、无苯矿泉水以及可为生物分解的塑料和没有噪音的轧草机等等、各种各样的所调“生态产品”应运而生,这类通常带有绿色的标签。民意测验数字显示,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居民宁愿花更多一些的钱购买那些设计、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不会损害环境的“绿色”产品,也不见愿购买相对便宜的非绿色产品。西方国家适应环保潮流,每年推出成千上万种带有形形色色“绿色”标志的产品,如绿色计算机、绿色轮胎、绿色纸乃至生态时装、绿色建筑物等。层出不穷,从而获得明显的市场收益.日本、美国、德国的汽车厂商都在油耗、减少排污上狠下功夫。著名的奔驰公司别出心裁地在广告中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装备有废弃后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瓶,符合最新环保理念,赢得了消费者好感。绿色产品的崛起,带来环保产业的兴旺.除了环保设备生产部门外.各行各业都加强了节能防污的设计开发工作,环保技术、环保信息、环保咨询等一批新兴产业也应运而生。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共赢十分关键,环境保护好了,可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也可以衍生出环保产业增加经济总量;经济发展了,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境、生态保护中,使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发展。2021年5月第二篇:发展与保护并重环境与经济共赢发展与保护并重环境与经济共赢李百山2021-10-1013:57:36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年10月09日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分别作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强省”、“实业兴市”的战略部署。新一届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为描绘好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产业基础。作为富阳市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强环境保护与推动工业兴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双重效应。坚定在发展中保护的信心和决心环保部门要做工业兴市的推动者,必须正确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首先,在发展中保护,是基于对富阳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富阳虽然是浙江省14个工业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县(市)之一,但产业基础还不够扎实。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依然是富阳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工业兴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在发展中保护,是基于对当前宏观形势的正确把握。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富阳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在工业,实点抓项目,难点在企业。富阳正处于经济企稳趋升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好强工业、兴实体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按照“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坚定在发展中保护不动摇。第三,在发展中保护,是富阳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蓝海的必由之路。现在的富阳正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巨大压力。如果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富阳毫无疑问应该在杭州的新一轮发展中首当其冲,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新蓝海。关键要靠绿色产业的发展,靠先进制造业、现代工业的支撑。第四,在发展中保护,是富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目前,富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富阳工业经济的比重不到14。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和区域环境敏感性的制约,面临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对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促提升必然成为富阳市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近年来,富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走上持续深化、科学发展的轨道。但必须看到,富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环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根本转变、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富阳提出,未来5年工业投入要超600个亿,到“十二五”末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并提出工业经济发展上“学萧山、赶余杭,建强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突破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刚性制约。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必须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工作方针。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在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时,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必须使环保成为“工业兴市”战略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要素和环境容量。同时要算好环境这笔账,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与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路径相比,富阳现在的“工业兴市”新路径所创造的亩产gdp更高、单位gdp能耗更少,对环境的伤害更小、对环境的保护更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工业兴市是推动富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环保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并重、服务与监管一体、环保与经济共赢”的长效机制,在助力工业兴市、推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坚持源头控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介入项目的前置评估,从源头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的引入。强化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指导作用,作为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准入基本依据,把有限的环境资源留给更好的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落到实处。坚持绿色发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腾出环境容量,增大发展空间。在实施前5轮造纸企业淘汰关停的基础上,继续加快造纸、电镀、化工等高污染产业的淘汰、整合、提升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依靠科技减排,控制新污染,治理老污染,为工业兴市、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生态市创建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加快重点区域环境整治进度,以“三江两岸”整治为契机,加快大源溪、苋浦河等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区、江南片工业、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的纳管率、处理率和达标率,确保富春江良好的水环境质量。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恶意排污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大污染防治设施监管力度,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运用社会力量,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环境监督体系,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作者系浙江省富阳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第三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摘要:基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炼出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结果显示:现代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循环经济是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关键词:生态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其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部分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其中,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两者的关系进入到相互博弈的阶段,而大部分地区依然处于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问题的阶段——走一条“用环境效益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从国际来看,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遭遇最多的,最难突破的就是“绿色壁垒”,这一点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外,我国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严重,江河湖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已逐渐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势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了严峻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但是,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核心问题。虽然如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基于生态学基本观点: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循环再生,保持生态平衡。因此,应该让二者实现良性循环:即让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让环保服务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基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因此亟需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道路的探索生态学规律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都具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有限制的供给。所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合理,科学;生态学规律之“物质输入与输出平衡规律”——认为只有当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能保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实现协调发展。如何处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经济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其中,“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强调可持续性,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1972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被讨论。1987年,groharlembrundtland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能力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阶跃性原则。当今社会的竞争,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竞争力已经越来越转向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谁能在可持续发展上占据优势,就能在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为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因此,我国政府也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基本策略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当中。主要进程如下: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1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2021年11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十六大报告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战略进行了论述。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当今社会的现状而提出的,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都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统一起来的生态模式。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应该运用经济的机制鼓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过程中。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达到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道路的必经之路。三,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模式循环经济是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的模式与战略。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而不是机械论理论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互为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非线性经济经济,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过程中得到的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和持久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因此,循环经济是以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经济活动,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两高两低”,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循环,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高效经济,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在我国现阶段,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策略的一种重要模式。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确定在钢铁等重点行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在重点领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试点,提出按循环模式规划,建设,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形成一批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探索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形成若干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四,结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下,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使“大自然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环保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赵涛,徐凤君《循环经济概论》朱鲁生《环境科学概论》第四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每当我们提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会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华灯璀璨,虽然发达但常常乌烟瘴气,倍感压抑。每当我们想到环境保护,往往会联想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虽然洁净但却与世隔绝,封闭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发展能够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即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环境保护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对地球生物的保护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展开以下讨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蒸蒸日上.众所周知,我们的环境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幻想蓝天,幻想绿树,幻想草原,幻想溪水„„而现在有些人们为了经济的需要反而无破坏生态,破坏环境.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的家园还会美丽吗。所以我们都要有着善良的心,都要有美丽的梦,去为了我们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五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实现共赢。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使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追求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制度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作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现代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技术、制度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才会调动企业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保护环境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制度根源3.1不合理的gdp核算制度作为评价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gdp,是广义国民收入指标之一,虽然考虑了产品的中间消耗,即gdp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也即最终产品价值量之和,但它是建立在资源无限多、生态环境永远好的假设之下。在这样一种假设下,gd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