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崇狮文化发展研究目录TOC\o"1-3"\h\u26038摘要 前言1.1选题目的及意义中国狮文化缘起于汉代。张骞凿空之举后,狮子和崇狮习俗从西域传入中国。西域崇狮习俗进入中原后,与中国传统民间俗信文化相结合,狮子不仅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民间俗信的圣物,还成为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列的灵物,并成为中华民族吉祥如意、喜庆平安的象征。清代以来流行湛江地区的醒狮是中国传统狮子舞中有别于北派文狮的南派武狮,湛江醒狮在驱逐疫鬼、消灾纳福的表象下,还隐藏着“反清复明”的政治寓意。本文从具有地域特色的湛江醒狮出发,探究中国崇狮文化缘起及变异的原因及影响,提升人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1.2学术史简介目前国内学术界涉及中国崇狮研究的著作、论文很多。专著有李零的《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该书以独特而风趣的形式全面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际动物”狮子的形象;徐华铛和杨古城出版了《中国狮子艺术》(轻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狮子形象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历代崇狮艺术的特色,探讨了狮舞艺术、石狮雕刻技法、狮子艺术造型应用以及狮子艺术造型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问题;朱国荣先生的《中国狮子雕塑艺术》(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以朝代为线索,详细地评介了我国历代狮子雕刻的艺术特色,并就某些造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尚永琪先生著的《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一书以狮子形象西来之路为主要线索,讲述了蕴含在中华狮子文化中那些不为人所熟悉的欧亚文化因素;蔡鸿生在《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版)一书中把狮子当作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西域物种》一章专设一节介绍西来的狮子在中国受到的待遇和狮子形象在中国民间俗信中的变迁问题,由此分析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所具有的选择性。相关研究论文有林移刚《中国崇狮习俗初探》(湘潭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周铭的《狮在中国的出现及其文化表现》(载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学报》2003年第1期)、云鑫的《中华舞狮运动的发展与流派甄别》(载于《人民论坛》2003年第2期)、刘国平的《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载于《文体用品与科技学报》2015年第10期)、黎虎的《狮舞流沙万里来》(载于《西域研究》2001年第3期)、商秋华的《舞狮文化溯源》(载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等等。虽然这些专著与论文很多,但全面介绍如何从湛江醒狮个案研究来看整个中国崇狮文化的较少,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的结果,从湛江醒狮的发展现状入手,比较南狮与北狮的异同,追溯中国崇狮文化的源流和嬗变。2湛江遂溪醒狮文化探源2.1湛江遂溪醒狮的源流及现状2.1.1湛江遂溪醒狮的历史及特色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有个地方叫湛江遂溪,其北面与古城廉江市相邻,南面与雷州市接壤,东面距离湛江市16公里,西面与广西北海隔海相望。遂溪建县于唐朝天宝年间(743),遂溪的醒狮艺术也始自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续修的《遂溪县志》“礼俗志”记载:“上元张灯结彩,震狮象杂剧游戏,作人树放花炮烟,大打秋千猜打谴,士庶欢通宵达旦庆元宵。”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遂溪舞狮历千载而不衰,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遂溪人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遂溪民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遂溪狮子历经千年而不衰,每到重大节庆的时候,遂溪人用醒狮助兴,祈求吉祥如意,舞狮已成为遂溪的一个活动,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遂溪县誉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有15个镇,248个村(居)委会,民间舞狮团多达255个,其中高桩狮28个,地狮227个,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表演队伍,参加舞狮队的人超过1万人。而表演后备人员远远不止这个数。遂溪有着“每村皆舞”的民间醒狮传统。10多年的不断创新使遂溪狮呈现出多形式、多套路的模式,有男人和女人的舞狮团,醒狮有单狮、双狮、高桩狮和地狮,高桩狮又分为高桩单狮和高桩双狮,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甚至广西、海南等地,甚至在国际舞台上活跃着遂溪黄略文车、许屋的醒狮队伍。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今天遂溪县醒狮表演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醒狮表演中糅合了南北狮之长,又推陈出新,在醒狮套路编排及形体动作难度方面围绕“新、高、难、险”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把醒狮表演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活灵活现、惊心动魄的高桩狮表演令观众叹为观止,被称为中华一绝。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遂溪许屋、太平镇的醒狮表演中已经开发出高桩单狮“飞跃穿火圈”的绝活。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2.1.2湛江遂溪醒狮的发展现状如今,独具特色的遂溪醒狮不仅走出湛江,还走出国门,从过去走村串户、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转变为今天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风,并成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典范。遂溪醒狮为遂溪艺术增添了一抹明丽的风采。毛国富《广东遂溪醒狮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第1页。毛国富《广东遂溪醒狮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第1页。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冲击下,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遂溪醒狮,能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是有其必然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蓬勃发展,遂溪狮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形成一定规模,走健康发展道路是必然的原因。过去遂溪地区散落在民间舞蹈队,他们缺乏协调,组织松散,意见分歧。各派之间有时出现争论,对立不和谐的局面;为名利,霸权而进行人身攻击,报复心重、不和谐的现象。毛国富《广东遂溪醒狮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第30页。进入21世纪以来,在遂溪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扶持下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本着“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来自遂溪县县长(湛岳登)2005年的讲稿—打造醒狮艺术品牌,迈步走向国际市场,毛国富《广东遂溪醒狮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第30页。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来自遂溪县县长(湛岳登)2005年的讲稿—打造醒狮艺术品牌,迈步走向国际市场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中国传统文化热的浪潮下,遂溪醒狮也同其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缺少新鲜血液输入、后继无人的危险。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很多遂溪年轻的村民都不愿固守乡土,为寻求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此外,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娱乐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从而人们不情愿接受单调无聊的醒狮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在醒狮表演上达到炉火纯青、精益求精的境界,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投入,甚至一辈子。在眼下浮躁、喧闹的社会中只有少之又少的村民愿意全身心地投身于醒狮表演。随着狮班带头人的退役和流失,遂溪醒狮后继无人的问题会愈发严重,这就更需要政府、社会加大对传统文化、技艺的扶持和保护。2.2湛江遂溪醒狮的由来2.2.1舞狮源流考2.2.1.1舞狮的起源舞狮曾经在中国很盛行。不久前,由于菲律宾的反华示威,中国舞狮道具在街上被烧毁,舞狮在许多外国人眼中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许多中国人还相信,舞狮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但不知道,中国古代的狮子是外来动物,舞狮是因此也是外来艺术品。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在中国文献的记载中,舞狮艺术的由来久远,起源的年代很早。如:《汉书·礼乐志二》“常从象人四人”,孟康《汉书音义》:“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长秋寺”:“中有三层浮图一所,金盘灵刹,曜诸城内。……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邪狮子,导引其前。”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洛阳伽蓝记》是由北魏杨衒所编写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辟邪狮子导引其前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乐有觱篥笛、拍板、四色鼓、揭羯鼓、鸡楼鼓。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由十二人表演,穿戴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袖子,称之为狮子郎舞。”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五代刘煦《旧唐书·音乐志二》:“《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凶猛猛兽,产自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内外。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戏弄之状,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象。”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这里说五方狮子舞是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传入。“西南夷指云贵川,“天竺、师子等国”指印度、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今锡兰岛(斯里兰卡),古代叫僧伽罗。薛爱华说,汉文“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今锡兰岛(斯里兰卡),古代叫僧伽罗。薛爱华说,汉文“狮子国”是翻译僧伽罗,“实际上,锡兰岛并不以狮子著称”。见氏著《唐代的外来文明》,191页。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舞狮是经中亚和南亚而引入到中国,与狮子的引入是有先后关系的。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地曾经发掘了狮舞的陶器,西藏古格王国遗址也发现狮子壁画,舞狮在中国西部很受欢迎。其传播程度,据估计,首先通过新疆、青海、西藏,然后再到中原地区的。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2.2.1.2舞狮习俗的形成狮子表达着人们希望平安幸福和避免灾祸的真挚情思,直到今天舞狮仍然活跃在中国广大地区。孙晓丹《狮子舞源流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1页。孙晓丹《狮子舞源流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1页。民间舞狮活动的原始雏形是以民族舞蹈的形式从西域传入中原。吕韵钧,吕成《中国民间舞狮习俗的文化观照》,《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三期。由于最早到京城长安的“狮子郎”(舞狮人)都是龟兹人,而且表演所用的音乐具有龟兹外域特点,所以,唐朝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中就把狮子舞列入《龟兹部》。吕韵钧,吕成《中国民间舞狮习俗的文化观照》,《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三期。吕韵钧,吕成《中国民间舞狮习俗的文化观照》,《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三期。吕韵钧,吕成《中国民间舞狮习俗的文化观照》,《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三期。东汉著名学者班固《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三国魏人孟康在为“象人”这个词作注释时写道:“若令鱼虾戏,师子者也。”即说“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可见汉代已有简纯古朴的舞狮活动。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三国时,舞狮人讲究技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据说当初佛祖刚出来时,有五百个狮子从雪山而来,等候在佛门前,狮子也是护发者,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在人们心目中狮子成为神的吉祥物慢慢地,舞狮就成了民间习俗。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到了唐代,狮舞已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中记载:“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袖子,谓之狮子郎舞,舞太平乐曲。”可见唐朝的宫廷狮子舞是60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其中每12人舞一狮,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子舞”。到了唐代,舞狮在宫廷、军队和民间都流行起来。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中有过记载,大意为:一部戏有五头狮子,高几丈,身着彩色的衣服。每个狮子有十二个表演者,穿着红色衣服、袖子是红色的,这样的舞狮表演称之为狮子郎舞,表演和平盛世乐曲。唐代宫廷舞狮是60人大舞团的演出,其中每12人舞一个狮子,称为为“太平乐”,也叫五方狮子舞”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舞狮逐渐盛行于大江南北。宋代的“百子嬉春图”中就有舞狮的场景,两个小孩一前一后,举狮欢悦,一个在前露笑脸,一个在后露出脚,旁边三个小孩欢跳着,和当今的舞狮情景一样。《东京梦录》中,有的佛寺每逢过节举办狮子会,僧人们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记载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很多人拥挤在一起欣赏狮子舞表演。在唐代以前,舞狮表演盛行于宫廷中,是贵族艺术,而唐代以后,舞狮开始向民间蔓延,成为民间的艺术品,唐代舞狮表演有了一些规则和套路。通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推陈出新和完善,舞狮艺术形成了一整套的造型和舞蹈形式,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理论概括和舞狮规则,舞狮艺术日趋成熟。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2.2.2舞狮的分类中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在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舞狮表演风格,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在中国逐渐形成南北两派狮子舞,即南狮和北狮。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2.2.2.1北狮的艺术特点北狮,也称为五方狮子舞,民间习惯被称为圣狮,狮子舞,狮灯,耍狮,盛行于长江以北的地方。舞狮造型简单,凶猛,舞蹈动作粗犷,豪迈。据说北狮是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由西域人传到中原的。后来,魏太武帝称之为北魏瑞狮。段全伟《舞狮运动教程》,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版。在外观上,北狮注重“形似”,以金、红两色为主,狮被是由舞狮员穿着,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五方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狮头和狮被(皮)分开,狮头形状来源于生活,狮头的形状较大,它的重量也较轻,显示出北狮的高大威严。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北方的狮子有两人舞,也有一人舞。无论是由两人或一人舞的太师和少师,从外表看来都是四脚着地的,活像真狮一样。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表现形式上,北狮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瑞狮”。一只小狮一人表演,两个狮子两个人表演,一个男人站在狮子头,一个男人俯身到身体和尾巴。北狮又一“狮子郎”,由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球、配备京锣、鼓钹,逗狮子翻腾,扑跃,跳跃,登高,生动有趣。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表演场地上,北方的狮舞一般在舞台、广场或固定的场地上进行。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形象特征上,北狮重活灵活现。北狮身的设计与狮子本身的形象相比较,眼睛、耳朵和嘴巴都安排成可动的,充分展现真实的形态,栩栩如生的狮子。北狮因为产生于北方朴素的民风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的表演而闻名于世。刘国平《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第十期。刘国平《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第十期。在表演特征上,北狮重娱。逼真造型的北方雄狮的娱体现在北狮以表现雌雄嬉笑打闹以及成年狮与幼年狮的活跃为主要内容,雄性头上有红色结,雌性狮子有绿色结,他们都是健步如飞的、生动的,整个表演展现了狮子群之间的和谐友爱。刘国平《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第十期。刘国平《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第十期。在技术特征上,北狮重美。在基本动作方面,北狮更注重轻巧灵巧的步伐,体现出足以使狮子的姿态。此外,随着音乐与狮子之间的互动节奏,使整个表演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精巧的表演,而且也使观众感到生动有趣。刘国平《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第十期。刘国平《南狮与北狮的文化发展对比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年,第十期。在鼓乐伴奏下,北狮借助京剧锣鼓点或本地特色剧种的音乐鼓点,辅以大锣、小锣、大鼓、京鼓、板鼓或响鼓。小钹(镲)有加唢呐、笛子、笙等不同工具,没有一成不变的的伴奏形式。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表演技艺上,北狮被描绘成传说中的菩萨巡游的坐骑形象,属于灵兽类,象征着吉祥如意。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2.2.2.2南狮的艺术特点南狮,民间习惯称为醒狮、瑞狮、雄狮等,盛行于珠江流域一带,以两广地区为主,流传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南派醒狮分文狮和舞狮,它的形态威猛,体现了狮是百兽之王的特征。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南狮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民间较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种:1.“年”兽食青;2.舞狮拜年;3.食青反清;4.唐明皇梦醒。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在外形上,南派狮舞的外形着重“神似”,狮头与狮尾间用彩布连接,称为“狮被”。舞狮人一前一后,前舞狮头,后面的舞狮人披着狮被而舞,一般下穿灯笼裤(如今也有穿特制的狮裤)。南派醒狮的重点部分在狮头,舞狮头的人两脚着地,高举狮头灵巧地摆动,披着狮被并舞动狮尾的表演者,与狮头表演者相互配合。南狮狮头的造型被赋予了南方特色,狮头额高窄,眼睛大大而能随意转动,嘴巴宽阔、背宽大、鼻子塌陷、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南狮头与北狮轻巧灵便,最重也不过十几公斤。南狮最独特的外形是头上扎有一只角,角中还细分有竹笋角、拳头角、金钱角、麒麟角等,这独角狮子既像狮子,又像犀牛、麒麟和虎豹,总之,威猛十足,舞动起来灵巧机敏。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表现形式上,以展示文狮,讲究神情,呈现一些瘙痒、抖毛、头发等动作,栩栩如生,可爱,但也有难度较大的活动,比如说狮子玩绣球,吐绣球。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南狮也是两个人的表演,没有“狮子郎”,却有“大头佛”。南狮表演肯定有“采青”,用“采青”来表现狮子的高超演技。在表演地方的选择上上,南方的醒狮一般在广场庆典上表演,但甚少在舞台上舞的。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形象特征上,南狮重史。设计以历史人物为素材,通过不同颜色和表情,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早期有黄、红、黑三种,其中黄色代表智、仁、勇兼具的刘备;红色代表智勇双全的关公;黑色代表嫉恶如仇的张飞。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在表演特征上,南狮重情。南狮在外形设计上是雄伟的,给人一种凛然的勇敢之气,兼备大气澎湃的音乐,让观众的心感到震惊。此外,情节非常生动有趣,人们将南方醒狮的表演过程归纳为七个字:静、看、探、采、闻、睡、醒。层次递进的表现出狮子将祥瑞带到主人家,观赏性、竞技性和艺术性都大大的展现。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在技术特征上,南狮重高。南狮表演分为许多练习套路,分为不同的动作,并在每一个例程中覆盖不同的设计步骤。因此在表演上对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其动作较难,表演活动惊险刺激。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蒋燕君《中国南狮与北狮的艺术特征对比探析》,《音乐时空》,2015年,第十三期。在音乐伴奏下,南狮用鼓、钹、锣为找的表演工具,表演节奏基本固定,有固定套路。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地方表演,有更多的固定伴奏鼓模式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在表演技术上,南狮重“意”,欢喜蹦蹦跳跳,生气的时候有多种多样的神态。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南狮中的遂溪醒狮的艺术特点常体现在表演形态的“三气”上。大气表现在醒狮步法上的稳和平;灵气表现在醒狮表演时鼓声响动时与表演的情绪、动作之间的相互配合;霸气体现在舞狮神韵与节奏。遂溪醒狮犹以“霸气”为尊。遂溪醒狮之“霸气”主要体现于动作威猛灵巧,通过舞狮表演可感受到海洋文化的一种勇敢无畏的精气神。苏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遂溪醒狮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四期。苏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遂溪醒狮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四期。2.2.3醒狮的传说及其含义醒狮中国珠三角地区产生,以三合会文化为文化背景。广东人民俗称之为“舞狮”。祝伟明《“祝伟明《“反清”视野下广东醒狮文化再研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三十二卷第六期。一是因为广东舞狮是从北方的黄狮子(北狮)衍生的,与北狮的庄重雍容不同,南狮在头上扎有一只角,且高大雄伟,声势浩大,振奋、激昂,令人警醒,故称为醒狮。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曾应枫《舞动南方:南派醒狮》,广东教育,2011年版。还有一种传闻,清代天地会组织及太平天国的“反清”活动促进醒狮活动的兴起。祝伟明《祝伟明《“反清”视野下广东醒狮文化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月,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民间传说,古佛山在年底出现了一个怪物,它毁坏庄稼,伤害人畜。村民们为了避免危害,画成多个假狮子,怪物出现时,锣鼓喧天,鼓动假的狮子,怪物看到后恐惧逃离。此后,村民们认为狮子有辟邪力量,每年春节以舞狮、击鼓的方式,并登门拜访,祈祷岁岁平安,此俗流传至今。吴晓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国ISBN中心,1996年版。吴晓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国ISBN中心,1996年版。11644,汉人痛恨满人的残酷压迫,企图推翻清政府。“年兽”起源的传说中,狮子代表勇敢的汉族人,但是怪兽代表残暴的压迫者,表达了中原人民对满族统治者残忍暴行的怨恨。祝伟明《“反清”视野下广东醒狮文化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月,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正式创会,内称“洪门”。秦宝琦《洪门真史》,福建人民,2004年版。天地会在沿海地区得到迅猛发展。佛山,以其独特的经济地位和民间武术精神,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佛山石湾最早的“五顺堂”,是三角洲最早的黑社会组织。佛山专营狮头扎作,始于清乾隆年间。“狮会”也纷纷成立,并挑选一些有武艺的人舞狮,敲锣打鼓,鸣放鞭炮,逐家逐户去驱邪祝福。黄任华《佛山武术与表演艺术》,《炎王之光》,1999年,第六期。天地会在广东出现的时间和“狮会”成立时间的重合,这说明了醒狮运动与“反清”活动的密切关系。三合会通过醒狮活动增强内部凝聚力,明确三合会发政治动机。晚清广东的醒狮活动主要是纪念被清政府迫害的三合会义士,特别是广州洪兵起义后,在宗祠、庙宇祭祀活动中的醒狮表演更多是纪念被两广总督叶名琛“祝伟明《“反清”视野下广东醒狮文化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月,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秦宝琦《洪门真史》,福建人民,2004年版。黄任华《佛山武术与表演艺术》,《炎王之光》,1999年,第六期。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1993年版。中国崇狮文化沿革考3.1中国崇狮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1.1狮子西来说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狮子是外来动物。中国只有老虎,没有狮子。毫无疑问,狮子是由外引入的,跟狮子艺术与外来文化有关。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自战国以来,狮子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被了解。战国时期,狮子叫狻猊。“狻猊”是外来语,薛爱华读suangi。他说:“这个词是在“狻猊”传入若干世纪以后从伊朗传入中国的”。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今伊朗、阿富汗、中亚各国和印、巴等地的叫法多半以S打头。“狻猊”是早期译名,汉代作“师子”,后来才写成“狮子”。“狻猊”和“狮子”都是以S开头的双音节词。“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狮子由西域传入,有明确记载是东汉时期。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从月氏进口。《后汉书·班超传》:“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和帝章和二年(88年)从安息进口。《后汉书·和帝纪》:“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安息国谴使献师子、扶拔。”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顺帝阳嘉二年(133年)从疏勒进口。《后汉书·顺帝纪》:“六月新末,……疏勒国献师子、封牛。”《后汉书·西域传》:“阳嘉二年,臣磐(疏勒王舅)复献师子、封牛。”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上述地点都在丝绸之路的干道上。汉以后,狮子进口,史不绝书。总结狮子的输出地,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狮子主要是从伊朗、印度,经阿富汗和中亚,最后从新疆,才进入中国。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3.1.2西方的崇狮文化 老鹰和狮子是欧美人最膜拜的动物。一些国家的国徽就有动物的身影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欧洲人膜拜老鹰和狮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认祖归宗,希腊罗马文化是其基石,但希腊、罗马的源头又是什么?其实是近东。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在近东狮子非常流行,在大门口摆放。这种习俗影响全世界,一直影响到现在,全世界的建筑,到处都用狮子看大门,特别是放值钱东西的地方,比如银行和博物馆。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16年版。3.1.3中国崇狮文化的嬗变崇狮文化是人们由于崇拜狮子而形成的文化。狮子是外来物种,在中国发展不是一路坦途,其形象和地位经历沉浮,才最终稳定下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认同,进而衍发为崇拜。张茂林《中国狮崇拜与舞狮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二十二卷第四期。作为一个物种,狮子从东汉以来只是皇家苑囿中的一个非常稀罕的观赏动物,除了皇族和宫廷近臣见过这些身披金毛的猛兽外,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狮子一直是一个传说。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在历史上,人们了解狮子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外国进贡、官府宣扬与民间传说与西北民族交流。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通大众很少领略到狮子的风采,大都是通过民间传说来了解狮子。对于狮子形象的描述,中国文献中最早的清晰记载来自东汉时期成书的《东观汉记》:“狮子形似虎,正黄,有髯,尾端茸毛大如斗”。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中国的狮子文化是以传闻中的狮子为起源的,所以狮子雕塑、图像的变形就比较普遍。寺庙、官衙、贵族府邸、富商深宅、桥头、宗祠等处的雕刻狮子图案,有的顽皮,货婀娜多姿,已经失去了作为草原之王的残暴,成为一个温柔的动物形象。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东晋以后,佛教传播,狮子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产生了变化。文殊菩萨的坐骑体现着智慧的,使得民间开始认识狮子。张茂林《中国狮崇拜与舞狮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二十二卷第四期。张茂林《中国狮崇拜与舞狮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二十二卷第四期。唐代以后,狮子真正进入中国,真狮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先前神秘的面纱慢慢褪去,进一步向写实性演变,狮子被刻画得壮丽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在雕塑作品中,蹲狮逐渐取代了走狮,成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常见的狮子形象。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狮子形象越来越具有本土特色,吐舌的狮子形象便越来越罕见张牙露齿也很是常见。唐开元年间文土阎随侯的《镇座石狮子赋》所描述的狮子形象已经是有足不攫、有齿不噬,具有威而不怒特征的造型。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在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中,狮子最终还是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完成了从猛兽、异兽到神化性,神化性到写实性,再从写实性到世俗性的嬗变,从而真正走进中国平民百姓家,成为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物。3.2中国崇狮的文化涵义狮子既象征着动物,又是影响全世界的文化符号。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一开始被引入中原,对于中国人,狮子是从西域引进来的,而老虎则是西方的象征,因而狮子毫无疑问便有着与老虎同样的禀性。狮子确实象虞世南在“狮子赋”中描述的那样,是一种甚至比老虎更加残暴的动物,加之狮子来自远国绝域,在中原本土极为少见,这样就更加增添了它那凛凛逼人,令人畏惧的威仪。所以在中国人心目中,狮子与老虎的神力远远地被夸大了。(美)谢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所以体现神性,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底蕴。尚永琪《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商务图书馆,2014年版。(美)谢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张茂林《中国狮崇拜与舞狮运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8月,第二十二卷第四期。中国狮崇拜有另一个重要涵义,狮子是权势和显贵的象征。古代狮子是作为贡品受到优待的,所以从一开始它就出身荣耀,地位显赫。因为在中国,龙为皇权所独有,那么狮子就只能退而求次之,成为权贵的象征。张茂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采矿设备维修保养与升级合同3篇
- 2024年自动化冷冻库租赁
- 桥梁工程实习报告范文5篇
-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调查报告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租赁合同变更合同模板:租赁合同修改协议3篇
- 2024版林木买卖协议书
- 2025年度艺术大赛参赛者作品保密合同3篇
- 湖北理工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试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AI AGENT(人工智能体)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家居建材行业绿色材料应用及节能设计方
- 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国玩具工程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事业单位引进4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三轮车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TCABEE 063-2024 建筑光储直柔系统变换器 通 用技术要求
- 【9化期末】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
- 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创新人才选拔数学试题及答案
- 下属企业考核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