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_第1页
物流信息技术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_第2页
物流信息技术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_第3页
物流信息技术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_第4页
物流信息技术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

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

第三节二维条码

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

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

第六节物流条码技术的运用

【本章小结】

【案例1】

【案例2】

【复习思索题】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一、条码的概念和构成

(一)条码的开展历史

(二)条码的概念图4-1条码表示图(三)条码的根本术语

表4-1条码的根本术语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表4-1条码的根本术语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四)条码的优越性

1.可靠准确

2.数据输入速度快

3.经济廉价

4.灵敏适用

5.自在度大

6.设备简单

7.易于制造

(五)条码符号的构成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图4-2条码符号的构成(六)条码的几个重要参数

二、条码的编码方法

(一)编码方法

(二)常用的一维条码及其运用领域

三、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

(一)条码技术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关系

(二)条码技术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1)条码符号图形构造简单。

(2)每个条码字符均由一定数量的条码符号组成,占有一定的宽度和印制面积。

(3)每种编码方案均有本人的字符集。

(4)每种编码方案与对应的阅读安装的性能要求亲密配合。04(-194)P57ct_Embed_3.jpg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图4-3物流供应链管理中条码技术的运用模型

(三)条码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

表4-2条码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表4-2条码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3我国条码规范表4-3我国条码规范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一、通用商品条码

通用商品条码是用于标志国际通用的商品代码的一种模块组合型条码。

(一)EAN规范版商品条码(13位)图4-4EAN-13码例如1.EAN-13码的构造

表4-4EAN-13码的构造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4EAN-13码的构造表4-5EAN-13码的代码构造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5EAN-13码的代码构造表4-6EAN码国家及地域编码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6EAN码国家及地域编码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6EAN码国家及地域编码2.EAN-13码的编码规那么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1)独一性。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不同规格应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

(2)永久性。产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当此种产品不再消费时,其对应的产品代码只能搁置起来,不得反复启用再分配给其他的商品。

(3)无含义。为了保证代码有足够的容量以顺应产品频繁更新换代的需求,最好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表4-7EAN码数据符的编码规那么表4-7EAN码数据符的编码规那么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8左侧数据符的编码选择表4-8左侧数据符的编码选择表4-9EAN-13码的编码规那么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9EAN-13码的编码规那么图4-5某一EAN-13码图解:图中所示EAN-13码为“6901234567892〞,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由此可知其前置码为6,左侧数据符为901234;图4-6缩短版EAN8码表示图(二)EAN缩短版商品条码(8位)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10缩短版EAN码构造表4-10缩短版EAN码构造(三)EAN码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解:计算如下:表格二、储运单元条码

当今的物流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要求高速、准确地对物流信息进展采集。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一)定量储运单元

1.与定量消费单元同为一体的定量储运单元的编码

2.由不同种类的定量消费单元组成的定量储运单元编码

3.由一样种类的定量消费单元组成的定量储运单元编码

表4-11由一样种类的定量消费单元组成的定量储运单元编码构造表4-11由一样种类的定量消费单元组成的定量储运单元编码构造4.定量储运单元的条码标志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1)定量储运单元14位数字代码的条码标志。定量储运单元14位数字代码的条码标志可用14位交叉二五条码(ITF-14码)标志定量储运单元,也可用EAN-128条码标志定量储运单元的14位数字代码。

(2)定量储运单元13位数字代码的条码标志。当定量储运单元同时又是定量消费单元时,应运用商品条码(EAN-13码)表示。

(二)变量储运单元

表4-12变量储运单元编码构造表4-12变量储运单元编码构造(三)交叉二五条码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1.交叉二五条码的特点

(1)交叉二五条码是一种延续、非定长、具有自校验功能,且条和空都表示信息的双向条码。它由左侧空白区、起始符、数据符、终止符及右侧空白区构成。它的每一个条码数据符由5个单元组成,其中2个是宽单元(用二进制“1〞表示),其他三个是窄单元(用二进制“0〞表示)。如图4-7所示。04(-194)P57ct_Embed_7.jpg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图4-7表示“3158〞的交叉二五条码04(-194)P57ct_Embed_8.jpg图4-8表示“0215〞的交叉二五条码(字符个数是奇数,在左侧补0)

(2)交叉二五条码的字符集包括数字0到9。字符集的二进制表示如表4-13所示。

(3)交叉二五条码的条、空的二进制代码的表示方法一样,宽元素为“1〞,窄元素为“0〞。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4)交叉二五条码的起始符为“0000〞,终止符为“100〞。如图4-9所示。

(5)为了防止扫描产生的误差,交叉二五条码的符号经常采用托架条,即在符号数据条的顶部和底部各加一个横条,其宽度和宽条相一致,图4-10所示为一带有托架的交叉二五条码。

表4-13交叉二五条码的字符集表4-13交叉二五条码的字符集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图4-9交叉二五条码的起始符和终止符图4-10带有托架的交叉二五条码2.交叉二五条码的校验符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1)从第一位开场对每一位数据字符自左至右赋以权数3、1、3、1、3……。

(2)将相应的数据字符与权数相乘,然后将所得的积相加。

(3)所得的和与10进展模运算,结果就是校验字符的值。

解:2×3+1×1+2×3+3×1+7×3=37,将37与10进展模运算得到的结果为7,那么7就是校验字符的值。

(四)ITF-14条码和ITF-6条码图4-11ITF-14条码符号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图4-12ITF-6条码符号三、贸易单元128条码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商品条码与储运条码都属于不携带信息的标志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假设需求将消费日期、有效日期、运输包装序号、分量、尺寸、体积、送出地址、送达地址等重要信息条码化,以便扫描输入,这时就可运用贸易单元128条码〔EAN-128〕。图4-13贸易单元128条码表示图(一)128条码的构造

表4-14128条码的模块分配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14128条码的模块分配图4-14128条码的构成(二)128条码的特性

(1)具有A、B、C三种不同的编码类型,可提供规范ASCII中128个字元的编码运用。

(2)允许双向扫描处置。

(3)可自行决议能否要加上校验码。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4)条码长度可自在调整,但包括起始码和终止码在内,不可超越232个字元。

(5)同一个128条码,可以以A、B、C三种不同的编码方式加以编码,从而可以扩展字元的选择范围,也可缩短编码的长度。

(三)128条码的编码方式

表4-15128条码的起始码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表4-15128条码的起始码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四)EAN-128条码

(1)可使消费过程中一些经常变化的产品信息条码化。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2)它是国际通用的协议规范。

(3)可使产品的运送过程得到更佳的质量管理。

(4)可更有效地控制消费及配销。

(5)提供更平安可靠的供应线。图4-15EAN-128条码的组成表4-16EAN-128条码的内容第二节物流条码的规范体系表4-16EAN-128条码的内容第三节二维条码一、二维条码概述

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本钱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04(-194)P57ct_Embed_26.jpeg图4-16二维条码——PDF417条码表示图

二、二维条码的特点和分类

(一)二维条码的分类

1.线性堆叠式二维条码第三节二维条码2.矩阵式二维码

3.邮政码

(二)二维条码的特性和特点

1.PDF417码简介

表4-17PDF417码符号的根本特性表4-17PDF417码符号的根本特性第三节二维条码2.PDF417码的特点

(1)信息容量大。PDF417码除可以表示字母、数字、ASCII字符外,还能表达二进制数。根据不同的条空比例,PDF417码1in2可以包容250~1100个字符。在国际规范的证卡有效面积上(相当于信息卡面积的2/3,约为76mm×25mm)PDF417码可以包容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约1000个汉字信息,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高出几十倍。

(2)错误纠正才干。一维条码通常具有校验功能以防止错读,一旦条码发生污损将被拒读。而码不仅能防止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即使条码部分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复原出来。

(3)印制要求不高。普通打印设备均可打印,件也能阅读。第三节二维条码(4)可用多种阅读设备阅读。PDF417码可用带光栅的激光阅读器、线性及面扫描的图像式阅读器阅读。

(5)尺寸可调以顺应不同的打印空间。

(6)码制公开已构成国际规范,我国也已制定了PDF417码的国家规范。

3.PDF417码的纠错功能

4.PDF417码的几种变形

(1)PDF417截短码。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中,条码损坏的能够性很小,那么可将右边的行指示符省略并减少终止符。

(2)PDF417微码。进一步缩减的PDF码。

(3)宏PDF417码。当文件内容太长,无法用一个PDF417码表示时,可用包含多个(1~99999个)条码分块的宏PDF417码来表示。第三节二维条码(三)二维条码的优势

(1)数据容量更大。图4-17所示的PDF417码包含如下这段文字:04(-194)P57ct_Embed_27.png图4-17纠错级别为3的PDF417码

(2)超越了字母数字的限制。

(3)条码相对尺寸小。第三节二维条码(4)具有抗损毁才干。

三、二维条码的运用

(一)二维条码在运输行业中的运用图4-18二维条码在货票上的运用第三节二维条码(二)身份识别卡的运用04(-194)P57ct_Embed_29.png第三节二维条码图4-19运用二维条码的驾驶执照正反面

(三)文件和表格运用

(四)资产跟踪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一、物流标志技术概述

所谓物流标志就是对在供应链中运转的物品进展标志,是为实现供应链管理目的所需的信息经过合理的标志可以迅速、准确地采集。

二、物流编码技术

(一)物流编码的特点

1.商品以及货运单元的独一标志

2.用于供应链全过程

3.信息多

4.可变性

5.维护性

(二)物流编码的内容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1.工程标志

2.动态工程标志

3.日期

4.度量

5.参考工程

6.位置码

7.特殊运用及内部运用

(三)运用标志符

表4-18条码运用标志符(部分)的含义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表4-18条码运用标志符(部分)的含义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三、条码识读

(一)条码识读原理

(二)常用条码扫描器的任务方式及性能分析

1.光笔条码扫描器

2.手持式条码扫描器图4-20手持式CCD条码扫描器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图4-21台式条码自动扫描器3.台式条码自动扫描器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4.激光自动扫描器图4-22手持式激光自动扫描器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5.卡式条码阅读器

6.便携式条码阅读器04(-194)P57ct_Linked_33.asp?id=30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图4-23CIPHERLAB711便携式条码阅读器(数据采集器)

(三)条码阅读设备选择

1.分辨率

2.扫描景深

3.扫描宽度

4.扫描速度

5.一次识别率

6.误码率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一、射频技术概述

1.无线射频的概念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二、RFID系统组成

RFID系统普通都由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信号接纳机〔阅读器〕、编程器发射接纳天线等部分组成。

1.信号发射机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1)自动式标签、被动式标签和半被动式标签。自动式标签内含有电源,用本身的射频能量自动地发射数据给阅读器,其任务可靠性高,信号传送间隔远。自动式标签还可经过设计电池的不同寿命对标签的运用时间或运用次数进展限制。自动式标签用在需求限制数据传输量或者运用数据有限制的地方,如一年内,标签只允许读写有限次。自动式标签的缺陷主要是标签的运用寿命遭到限制,而且随着标签内电池电力的耗费,数据传输的间隔会越来越小,因此影响系统的正常任务。

(2)只读型标签与读写型标签。这是根据射频标签的读写方式来划分的。在识别过程中,内容只能读出,不可写入的标签是只读型标签。只读型标签所具有的存储器是只读型存储器。只读型标签又可分以下三种。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3)标志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标识标签中存储的只是标志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志工程,如人、物、地点进展标志,而关于被标志工程的详细的特定的信息,只能在与系统相衔接的数据库中进展查找。

(4)其他分类。任务频率在500kHz以下的,称为低频标签,如动物识别标签、行李识别标签等;任务频率在500kHz到1GHz的,称为高频标签,如电子门票、门禁控制标签等;任务频率在1GHz以上的标签称为微波标签,如集装箱自动识别用标签、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标签等。

2.信号接纳机

3.编程器

4.天线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三、RFID任务原理与流程

射频识别系统任务过程中,通常由阅读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射频能量构成电磁场,作用间隔的大小取决于发射功率。

(1)编程器预先将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

(2)阅读器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

(3)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任务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即将本身信息经标签天线发射出去。

(4)系统的接纳天线接纳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理器传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到的信号进展解调解码,送后台计算机。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5)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别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置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6)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

(7)经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衔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

四、RFID系统分类

根据射频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将RFID系统划分为4类:即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RFID网络控制系统和RFID定位系统。

1.EAS系统

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3.物流控制系统

4.RFID定位系统

五、RFID技术的特点

RFID凭仗其自动数据采集、高度的数据集成、支持可读写任务方式等优势,已成为新一代的自动识别技术。

(1)不需求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部资料(如包装的箱子或容器等)读取数据。

(2)信息容量大,RFID能包容上百亿的字符(一维EAN/UCC条码,容量不过几十个字符,二维条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可对产品进展详细的描画。

(3)可反复运用,运用寿命长(最高可以到达10年以上),能在恶劣环境下任务。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4)可以随便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外形、类型的产品上。

(5)穿透性强,读取间隔远(可达数十米远),且能无屏障阅读。

(6)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写入时间比打印条码短。

(7)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动。

(8)可以同时处置多个标签(可同时处置200个以上的标签)。

(9)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维护,平安性高。

(10)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展追踪定位。

六、射频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

1.高速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

2.交通督导和电子地图

3.停车智能化管理系统

4.邮政包裹管理系统第五节射频识别技术5.铁路货运编组调度系统

6.集装箱识别系统

7.RFID库存跟踪系统

8.消费物流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第六节物流条码技术的运用一、物流条码运用规范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呵斥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处理“散〞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物流规范化建立。

(一)根底规范

<事务特性表定义和原理>GB/T10091-1989

(二)业务规范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T7635-1987第六节物流条码技术的运用<全国产品分类与代码可运输产品部分>将替代GB7635-1987

<全国产品分类与代码不可运输产品部分>将替代GB763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和代码>正在制定国家规范

<通用商品条码>GB12904-1998

<储运单元条码>GB/T16830-1997

<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资料代码>GB/T16472-1996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1986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GB/T16772-1997

<瓶装紧缩气体分类>GB16163-1996等。

参与方分类编码规范主要包括:

位置分类编码规范主要包括:第六节物流条码技术的运用运输分类编码规范主要包括:

单证分类编码规范主要包括:

时间和计量分类编码规范主要包括:

(三)相关规范

详细运用较多的有:

GPS相关代码规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二、物流条码技术的详细运用

(一)分拣运输

(二)仓储配送

(三)机场通道

(四)货物通道

(五)运动中称量【本章小结】

【案例1】一、物料搬运系统的特点

条码技术在工业消费、商品流通和社会效力领域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

(一)货品种类繁多,信息量大

(二)包装规格不一

(三)经常不能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