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疆域的奠定台湾(1)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康熙时,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2)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西北(1)1757年,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新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大小和卓叛机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管理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西藏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2)1727年,派驻藏大臣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权。西南朝廷任命流官替代土司。清查户口士地,核实赋税。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策设18省,分设巡抚、总督。东北、西、北设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少数民族事务、部分外交事务。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尊重其习俗与信仰。5)优待任用上层贵族管理地方。疆域东临太平洋,西跨葱岭,南至南海诸岛,北接西伯利亚。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和赤尾屿。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西北达巴勒喀什池。4)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二:君主专制奏折制度1)部分官员单独向皇帝呈送密报,皇帝直接批阅。2)提高了决策效率。3)皇帝能更直接获取信息,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军机处1)雍正时设立。2)皇帝指派的官员兼职担任。3)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4)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3、文字狱1)本质是思想专制。2)加强了君主专制。3)摧残了文化。危机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地矛盾、资源危机。官僚腐败。贫富矛盾。乾隆后期起,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嘉庆后期,天理教攻入皇宫。6.仅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拓展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而不是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清朝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并未撤销。重大军政事务由军机处办理,一般常规事务由内阁办理。最早兴起文字狱的是明朝朱元璋,但大兴文字狱是在清朝。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统一了台湾。但不能理解为施琅“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西藏正式归居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元朝,清朝只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清朝的理藩院与元朝的宣政院不同:清朝的理藩院统管全国少数民族事务,兼顾部分外交事务;元朝的宣政院统管全国宗教事务,同时管辖西藏地区。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規模推行改土归流,但最早推行改士归流的并不是雍正皇帝。明朝永乐年间就已经在部分地区推行改土归流!闭关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对内是严禁),二是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外是限制,未禁止)巡抚:亦名抚台。以“巡行天下,托军按民”而名。明朝设置巡抚,起于朱元璋时,但初期巡抚非专设之官,而是有事則遣,事毕即还,巡行也无国定的范国。后来各省设巡抚官渐成制度。朝廷曾两次下诏裁革,但旋即复设。在明朝,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这就可以避免因三司鼎立而酿成的不相统属、运转不灵的弊端。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清代为省级长官,总览一省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务,地位比总督稍低。官级一般为从二品,俗称抚台、抚军总督:明朝始设,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地方总督以所辖区军务为主,起初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后来近于定制,但终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清代,总督开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至三省。为正二品官,世称封疆大吏。乾隆以后全国设有八个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两湖总督(即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另有漕运及东河、南河总督三员。负责漕运及河工事宜。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雍正皇帝曾说道:“中国(中原)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本朝。”下列史实可以支撑雍正观点的是清朝(

)A.对中原内地和边疆实行一体化管理 B.打击边疆分裂势力并实施有效管辖C.继承发展了元朝所开创的行省制度 D.是中国古代拥有最大的疆域的王朝2.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清政府的行为(

)A.奠定了施琅收复台湾的坚实基础 B.巩固了东南亚国家与清朝的关系C.反映了政府大力扶持海上的贸易 D.表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3.明朝末年,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准噶尔贵族的压迫,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但他们不忘祖国,不顾路遥山阻,不断派人向明、清朝廷奉表入贡。在噶尔丹叛乱时,出兵协助清军阻击叛军,得到康熙帝奖赏。清朝也派官员长途跋涉探望土尔扈特部。这表明(

)①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叛乱失道寡助

②土尔扈特部的国家认同坚定明确③伊犁将军的设置加强了边疆管辖

④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如表展示了清朝军机处的日常工作,从中可以看出(

)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发送军机处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将谕旨抄录备案A.军机大臣统领百官 B.中枢机构相互制约C.皇帝掌控军国要务 D.权力分割过于繁密5.康熙时期设置巡台御史制度,都察院每年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台湾,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清政府此举意在①使皇帝能广泛获取信息帮助决策②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③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④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明朝在两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A.民族政策的包容与开放 B.少数民族与中央矛盾的激化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西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7.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清军在天山南路用兵获胜 B.清军彻底击败噶尔丹C.清军击败沙俄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8.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 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 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9.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清朝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A.遏制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10.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处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体现出清朝前期A.西北地区商业获得较大发展B.边疆地区力图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扩大地方势力C.新疆开始归属中央行政管理D.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11.有学者说,直到清朝,蒙古、西藏、回部各藩部才真正实现了“内化”或“中国化”。这种说法是从华夏王朝的角度考虑的,以华夏为“内”和“中国”。如果从文明融合的角度来说,清朝实现了草的世界与禾的世界“全国一盘棋”,第一次对草原实现了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清朝时期能够实现草与禾“全国一盘棋”的条件有(

)①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

②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③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④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2020年11月在北京朝阳东坝地区的一次项目建设前的例行勘探中,意外发现古墓。发掘中突现的乾隆谕祭驮龙碑残碑中,有落款为乾隆四十一年“科尔沁和硕毅亲王固伦额附色布腾巴尔珠尔碑文”,与清代王坟研究专家冯其利先生的记载吻合,推断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园寝。一次“意外”,收获良多,其中包括(

)①可从满蒙联姻入手,研究清朝建立的政治军事联盟②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探索符合国情的协调发展③明确言必有据、信而有征是学习历史的态度与方法④得知实物史料是论证历史真实性的充分且必要条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

)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C.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14.清雍正八年(1730年),军事将领陈伦炯写成《海国闻见录》,全书分为上下两卷,目录如下表。据此可知,《海国闻见录》(

)①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性的地理著作②是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洋航行的主要成果③反映了有识之士的边疆意识和海防意识④折射出闭关自守并未禁绝士人对世界的了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5.2022年5月20日电视剧《广州十三行》发布预告片。该戏塑造了“慷慨大义、十九世纪的世界首富、民族英雄伍秉鉴”的形象,引发网友争议。从伍秉鉴的履历中,你认为引发争议的点最有可能集中在他(

)A.财力惊人,拥有巨额现金,及大量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不动产B.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怡和行是当时跨国财团C.是东印度公司最大债权人,曾以强有力的措辞建议对华进行投机买卖D.十三行怡和行行主十三行总商,捐巨款获三品顶戴,官商结合的代表16.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治国理政作出总结:“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这三朝是清代的盛世②君主专制高度强化③建立军机处势在必行④决策权由皇帝掌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乾隆皇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下列可以与此谕旨相互印证的是A.萨班灵骨塔遗址 B.奴儿干永宁寺碑C.清朝修建台湾府城 D.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18.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各朝代都重视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下列机构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鸿胪寺

②宣政院

③理藩院

④提督四夷馆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19.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主要作用是A.遏制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鼓励官员相互告密20.如图为清代漠南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对这一地区城镇发展原因解释正确的有①设奴儿干都司加强对北方管辖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③移民迁徙以及经济重心的转移④长距离、大规模商业贸易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21.冰嬉材料一

冰嬉,亦称冰戏、冰技,是指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其中包含多个运动项目。冰嬉中包含的“跑冰戏”和“蹴鞠之戏”等项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创造了冰嬉盛典,并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从此开始,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代冰嬉盛典的形成因素。材料二

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乾隆朝,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冰嬉作为“国俗”的意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改土归流始于明初,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并强制土司弟子接受儒家教育,教授四书五经。虽然明朝没有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条件,但在漫长的岁月中,汉人逐渐迁入,各族人民或同村而居,或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间的通婚和融合。土司制度之弊,发展到清代康、雍之世充分暴露无遗。土司占有绝大多数耕地山林,无地或少地的土民在经济上被迫依附于土官,土司还享有各种特权,拥有军队、监狱,压迫剥削土民,自无朝廷国法,激发民变。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上《改土归流疏》,疏中开宗明义指出改土归流的目的就是“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改土归流后,夷人“专以烧杀枪劫为事”的情形大为改变,且改变从前专以射猎打牲为事的习俗,男子尽皆务农。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据方铁《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策略与效用》等(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意义。三、论述题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人口、财力和事功等各个方面都超迈汉唐规模,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所谓“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人口达3.13亿,当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从乾隆中叶开始,这个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盛世已渐渐暮气四起。清朝缔造了“从来所罕有”的百年盛世,而盛世的辉煌又遮蔽了社会内部的衰变。易中天评价康乾盛世不过帝国制度彻底毁灭前的回光返照,论气度,论胸襟,论精神,均不能与“汉唐气象”相提并论。许伸云:其实所谓盛世只是败坏的开始。这三个皇帝统治的时期已经将中国的资源挥霍净尽;清朝这一个看上去很兴旺的大帝国,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岁月.是走向衰退.而不是稳定地维持一个大国的声威。——摘编整理自周武《论康乾盛世》等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康乾盛世”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国家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经略达到极盛的史实是打击了漠西蒙古等边疆分裂势力并实施了有效管辖,B项正确;清朝政府对塞外的管理是设置将军辖区等做法,同中原地区实行的行省制并不同,排除A项;清朝前期对“塞外”的管理实行的并非行省制,排除C项;中国古代拥有最大的疆域的王朝是元朝而非清朝,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本题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材料“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体现的是清朝通过对南海诸岛的巡查来宣誓对南海诸岛的主权,D项正确;清政府收回台湾是在1683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南亚周边国家,排除B项;当时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3.B【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忘祖国,不顾路遥山阻,不断派人向明、清朝廷奉表入贡,在噶尔丹叛乱时,出兵协助清军阻击叛军,体现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叛乱失道寡助,土尔扈特部的国家认同坚定明确,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乾隆年间设置了伊犁将军,与材料内容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4.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皇帝朱笔改定奏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掌控军国要务,C项正确;材料涉及奏事处将官员奏折发送军机处,并没有涉及军机大臣统领百官,排除A项;中枢机构相互制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就是军机处的日常工作,未涉及权力分割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康熙时期派遣官员到台湾地区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其意在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②③正确,B项正确;派遣的官员有限,而且途径单一,无法实现“广泛获取信息”,①错误;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是因地制宜的政策,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6.C【详解】废除土司制度,改为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官进行统治,这就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有助中央集权,C项正确;土司制度的变化发展和中央集权制度有关,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A项;改土归流强化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没有造成少数民族与中央矛盾的激化,排除B项;西南地区在元代就已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根据根据题干给出的康熙皇帝和“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可知是收复台湾,康熙帝在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因此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台湾的收复,非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用兵,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8.D【详解】康熙时期为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置南书房,使中枢机构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当时处理机事的仍然是内阁;到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因此空白处依次是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D正确,ABC排除。故选D。9.C【详解】密折制度是便于皇帝政令的下达,以及对官员的控制监督,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密折制度并不能遏制腐败,排除A项;密折制度的推行对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的作用不大,排除B项;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并不是互相告密,排除D项。10.D【详解】材料体现了都统多尔济提倡清政府通过边疆民间贸易的形式,既解决边疆贫困人民的生计问题,又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稳定边疆,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主张,而未体现西北地区商业获得发展,A错误;材料是都统多尔济提倡,为体现地方势力扩大,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青海地区,与新疆无关,C错误。11.D【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清朝的边疆地区。根据材料可知,农耕经济向边疆地区发展是清朝促进少数民族汉化的重要条件之一,①项正确;清朝在中央和地方设机构对边疆地区直接管辖直接加强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拥护,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②项正确;平定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是清朝能够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③项正确;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清朝控制西藏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重要手段,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2.A【详解】根据材料“发掘中突现的乾隆谕祭驮龙碑残碑中……推断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园寝。”可知,当时满蒙联姻,建立政治军事联盟,①正确;根据材料“北京朝阳东坝地区的一次项目建设前的例行勘探中,意外发现古墓……收获良多”可知文物保护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②正确;考古发掘文物“科尔沁和硕毅亲王固伦额附色布腾巴尔珠尔碑文”与“清代王坟研究专家冯其利先生的记载吻合”进而推断“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其后裔园寝”可知学习历史得出结论必须言必有据、信而有征,③正确;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但并非论证历史充分必要条件,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13.D【详解】从明清时期对边境地区的城市及关隘名字变更情况来看,对少数民族的态度由歧视转为包容,这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说明的是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主对臣子的控制力,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对民族交融的影响,非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排除B项;仅从城市及关隘名字的变更情况来看,是无法得出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与交往,该将领的这本著作涉及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有利于国人了解世界。这一时期,欧洲对外殖民扩张,这本著作也反映有识之士的边疆意识和海防意识。③④正确,D项正确;该书写成时间是1730年,中国近代是鸦片战争后,①错误。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5.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该戏塑造了‘慷慨大义、十九世纪的世界首富、民族英雄伍秉鉴’的形象,引发网友争议”信息可知,“引发争议”表达的是对电视剧所塑造“形象”的不满或不认同,伍秉鉴“是东印度公司最大债权人”,有资敌犯华、助纣作孽之嫌,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曾以强有力的措辞建议对华进行投机买卖”脱离不了“鸦片贸易”之嫌,如此之人却冠之以“民族英雄”,恐很难不引发人们的争议,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伍秉鉴一度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首富”,财力惊人,拥有巨额现金,及大量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不动产在当时当属正常状况,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仅在国内殖产兴业,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作为一名有远见的商人,能做到这些,无可厚非,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在鸦片战争前后,作为十三行怡和行行主十三行总商,捐巨款获三品顶戴,成为官商结合的代表,这在当时也是司空见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6.D【详解】根据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决策权要由皇帝掌握,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所以②君主专制高度强化④决策权由皇帝掌握符合材料意思,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统治者一直遵循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没有体现这三朝是清代的盛世,①错误,排除AC项;军机处在雍正时已经设立,③错误,排除B项。故选D项。17.D【详解】根据材料“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可知,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特命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的普陀宗乘庙前,竖立《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石碑,并以此歌颂清廷的政绩。土尔扈特人在历史上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永记在祖国各族人民心中,D项正确;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版图见证地的甘肃武威市凉州会盟纪念馆,其最主要的建筑萨班灵骨塔遗址,排除A项;永宁寺碑是明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及库页岛实行管辖的物证,也是研究明代东北的重要史料,排除B项;台湾府城是台湾历史上清朝台湾府的府城,1887年后因行政区改制而改称台南府城,排除C项。故选D项。18.B【详解】①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政令仰承尚书省礼部。②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④提督四夷馆:明成祖永乐五年置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译语言文字。综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B项正确;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1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项正确;“遏制地方官僚腐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不属于密折制度的主要作用,排除B项;密折制度的主要作用的强化君主专制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0.D【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其显示的是清代东北地区的发展,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以及长距离、大规模商业贸易发展,②④D项正确;①是明朝,错误;经济重心没有转移,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21.(1)原因:冰嬉与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清朝统治者的推崇;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各族人民的交流交融;政府的重视;大一统思想和民族认同感的加强。(2)意义:强化了民族认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意识的形成,是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强化了文化认同;丰富了清代礼乐制度内涵;有助于民族交融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成为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可知,冰嬉与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根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可知,清朝统治者的推崇;根据“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可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各族间交流交融;根据“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可知,政府的重视;根据“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可知,大一统思想和民族认同感的加强。(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可知,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可知,有利于国家意识的形成,是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强化了文化认同;根据“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可知,丰富了清代礼乐制度内涵;根据“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可知,有助于民族交融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成为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22.(1)明朝改土归流削弱了土司势力,为清朝奠定基础;土司地区儒学教育的推行;明清两代,土司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加强;土司的严酷压榨引发土民不满,人心思变;雍正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军事实力强大。(2)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土司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封建化);促进子内地与土司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消除了土司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当地民众的国家认同;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有利条件:根据材料“改土归流始于明初,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可知,明朝改土归流削弱了土司势力,为清朝奠定基础;根据材料“强制土司弟子接受儒家教育,教授四书五经”可知,土司地区儒学教育的推行;根据材料“在漫长的岁月中,汉人逐渐迁入,各族人民或同村而居,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