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练习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练习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练习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练习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练习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练习一、单选题1.福建土布原畅销上海、辽东及台湾等地。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布贩们放弃土布运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这表明《南京条约》签订使(

)A.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C.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缓慢 D.清朝丧失了贸易主权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向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书”是指(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变法通议》 D.《海国图志》3.下图两则史料指向同一历史现象。这两则史料分别属于()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广州城郊),复行扰害。

——《广东军务记》A.图像史料、文献史料 B.民间器物、地方史志C.音像史料、实物史料 D.历史遗址、口述回忆4.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打破了此前礼部和理藩院的旧工作规范,成为清朝中央政府机关中从未有过的新设机构。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总理衙门处理的外交事务还涉及华工出国、华侨保护、出国考察、遣使驻外和外使觐见等。这体现了(

)A.中外平等外交的局面已形成 B.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成为共识C.清朝中央机构的近代化趋势 D.清政府对旧有官制的全面改革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中国”一词的频率逐渐超越了“天朝”。这说明(

)A.清政府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意识 B.“天朝上国”观念彻底改变C.中国近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广泛传播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乞恩”“恳恩”以及“圣恩”“天恩”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这可用于说明(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 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 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7.《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A.维护统治需要 B.中央权力式微C.主权意识淡漠 D.不谙外交惯例8.鸦片战争前的30余年里,仅从广州口岸流出的白银,就有1亿元左右,如果加上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流出的白银,数量则更为庞大。当时白银流出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倾销 B.鸦片走私 C.官员贪腐 D.统治者生活奢靡9.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10.雍正、乾隆年间,白银与铜钱兑换价格保持稳定,一两白银兑换价格不超过一千铜钱。嘉庆到咸丰年间,白银与铜钱价格出现波动,顶峰时期,一两白银可兑换三千铜钱。咸丰、同治年间,每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到6000铜钱的数额。这一变化(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缘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C.加速了白银货币化进程 D.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11.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猪仔”(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由此可知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12.某外国学者在“新全球史”著作中,把晚清历史放在第六部分(如图所示)“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个全球大背景下,标以“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历史节点,以“被围攻下的中华帝国”审视晚清社会,这种叙述方式有利于理解(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B.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C.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 D.晚清政府衰败的表现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14.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大小战船242艘,除去修理未竣、应届修期、被风击碎者外,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48.8%。又如,浙江定海水师镇共有战船77艘,遭风击碎、修理未竣者达30艘,在航率仅61.2%。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

)A.军备废弛难以抵御外侮 B.官员海洋主权意识薄弱C.沿海水军规模受到限制 D.中央权力在逐渐地式微15.如图是19世纪50年代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列强入侵改变了中国贸易中心 B.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出现逆差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D.政局动荡是波动的主要因素1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认为是“用夷变夏”,威胁了清朝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由此可知(

)A.士大夫阶层从麻木与愚昧中觉醒 B.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的影响有限C.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 D.主流知识分子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勒令缴烟时,被困在广州商馆之内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们竟出人意料地把他们所囤积的鸦片悉数缴出。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于是,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

在解读鸦片战争的研究范式方面,中国近代史研究存在两种范式:“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革命史范式更注重鸦片战争给民族带来苦难的一面,但是,过多注重民族苦难可能会将自己孤立,导致自己对世界的信任出现危机,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逐渐疏离于世界之外,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迷失。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因此,我们更要从现代化范式来看待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摘编自程英姿《从〈南京条约〉看中西体制和观念的碰撞——中国近代化必要性的案例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府“把战争带到了中国”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范式角度指出鸦片战争“真正意义”的体现。(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鸦片战争进行简要评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姚莹(1785年11月8日—1853年1月24日),姚鼐侄孙,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抨击参加科举的文人“读书惟知进取之事,不通大义,不法古人”,书院课业应“讲求道义、敦崇实学”“切于人伦之用”。姚莹曾在福建、台湾等地做官,在任台湾兵备道期间率领台湾军民抵抗英军的侵略。他两次奉旨担任藏差,并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他在书中指出“英国居西北方海中……本国虽不甚大,人精巧,善治器械”“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士卒要寒能赤体,暑可重衣”等。姚莹一直致力于寻找振兴国家之策,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思想家。——摘编自施立业点校《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姚莹卷》(1)根据材料,概括姚莹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姚莹“考察类纪实著作”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54年,包令正式出任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受命期间。外相克勒拉得恩伯爵于同年2月13日向他下发了英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调令一“修约",修约内容如下: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啼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规定不得在外国进口的货物上,和为向外国出口而购买的货物上,课征内地税或子口税....争取英国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包令于4月25日照会叶名琛,提出修约的要求。修约遭到叶名琛的拒绝。英方提出所谓“修约”即是对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合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引中英(虎门条约》第8款:“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公允。——摘鳊自李晓峰(第二次鸦片战争若干问题一以“修约”、“换约”为中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4年英国提出修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清政府拒绝英国修约提出三条合理性的理由。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鸦片战争时期及其后的诗歌摘录诗句出处欧巴国逾百,帆墙列如织冯钺《有感》押浪皮船增曲港,连云夷馆起通寰佚名《感事》南北通衍(平坦的土地)新立市,金缯(丝绸)归路远连艘刘洪庆《辛酉感事》幕边巢燕磋无垒,井底鸣蛙妄自尊方濬智《感兴》江左庸谋少岑监,泰西兵器善输攻孙文均《读史杂感》欲师夷技收夷用,上策惟当选节旄(出使用的饰物)魏源《寰海》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布贩们放弃土布运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可知,布贩们放弃了销售土布,纷纷销售洋布,导致了土布滞销,这会进一步打击土布的生产者,导致传统的手工行业受到冲击,B项正确;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当时民族工业还没有产生,排除C项;材料表述的是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清朝丧失了贸易主权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晚清(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该著作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因此是《海国图志》。D项正确;《四洲志》是林则徐编纂,《瀛寰志略》是徐继畲所著,《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所著,都没有提出此观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出自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这是图像史料;《广东军务记》中所记载的“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属于文献史料。两者都提及了英军对中国的侵略,A项正确;民间器物即在民间流传的,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物件;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音像史料以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为记录载体,利用专门的机械装置记录与显示声音和录像;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历史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口述回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来描绘人物、事件和环境,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涵。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打破了此前礼部和理藩院的旧工作规范,成为清朝中央政府机关中从未有过的新设机构,这体现了清朝中央机构的近代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外平等外交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总理衙门的设立,不能说明清政府对旧有官制的全面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天朝”一词带有明显的封建性,“中国”一词是中性词,带有近代国家意识,所以中国一词使用频率超过天朝,证明清朝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意识,A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彻底改变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近代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A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材料“乞恩”恳恩”“圣恩”“天恩”“国家抚驭外夷,—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反映出清政府仍恪守天朝上国的思想,还体现了清政府尚未形成近代国家主权意识,这正是传统外交思想对晚清外交活动影响的体现,B项正确;晚清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排除A项;这时期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尖锐,C项与史实相悖,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该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但这样一份条约却被清政府忽略,反映了清政府对国家主权的轻视,主权意识淡漠,C项正确;清政府忽略丧失掉大量国家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主权意识淡漠,并非是为了维护统治和不谙外交惯例,排除AD项;当时清政府的中央权力尚未式微,排除B项。故选C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本题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0—1840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得出:鸦片战争之前,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西方殖民者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走私盛行,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项正确;受中国自然经济抵制,西方国家倾销商品不会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排除A项;官员贪腐不会导致大量白银外流,排除C项;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生活奢靡不会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图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A项正确;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嘉庆以来,鸦片的输入及战争赔款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清政府规定纳税须用白银支付,这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缘于白银外流,跟海外贸易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是导致材料中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跟白银货币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体现不出自然经济解体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致使中国国门大开,冲击中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中国贸易中心从广州逐步转移至上海,A项正确;《望厦条约》主要是美国向清政府索要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天津条约》与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北京条约》签订与1860年,不是广州近代衰落的起点,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题干信息涉及“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年)”可见,依据材料可以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项正确;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与材料中“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个全球大背景不符,排除B项;晚清政府改革包括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其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内因,排除C项;晚清政府衰败的表现与材料信息“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1750—1914年)”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从“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体现中国人民对英法侵略的反抗,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也是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表现,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排除B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排除C项;本题主旨“民族意识的觉醒”,而“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福建水师共有大小战船242艘,除去修理未竣、应届修期、被风击碎者外,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48.8%”“浙江定海水师镇共有战船77艘,遭风击碎、修理未竣者达30艘,在航率仅61.2%”可知,晚清军队军备落后,训练松弛,战斗力低下﹐难以达到抵御外患的效果,A项正确;“海洋主权”是对国家海洋领土的完整以及对国家管辖海域内行使的资源开发和管辖等权利和义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军备废弛,与水师规模受到限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中央权力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走势图”可知,广州的出口茶叶数量在1851年后不断下降,上海的出口茶叶数量在1851年后开始超过广州,并且在1859年前,上海出口茶叶数量呈上升趋势,除1954年外,上海的出口茶叶数量超过广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中国的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出口数额”,就无法体现“逆差”,排除B项;“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广州和上海出口茶叶数量的波动是受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不是“政局动荡”,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本题材料“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可知,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受到士大夫的抨击,说明鸦片战争后大部分传统士大夫仍然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对民族觉醒影响有限,B项正确;材料中士大夫强烈抨击林则徐、魏源等人,说明士大夫阶层并未觉醒,排除A项;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主流知识分子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无法说明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7.(1)直接原因:保护对华鸦片走私。根本原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抢夺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真正意义”的体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3)评价:对英国而言,鸦片战争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洞开,中华民族陷入危机;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由材料“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及所学可得出直接原因是保护对华鸦片走私;由材料“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于是,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及所学可得出根本原因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抢夺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由材料“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由材料“鸦片贩子们深知,对华鸦片走私贸易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逃回伦敦,很快便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互相勾结起来,鼓动发动侵华战争。而英国政府也长期怀有对中国的巨大的侵略贪欲。”及所学可知,对英国而言,鸦片战争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材料“他们制定了侵略战争的战略和目标,派出远征舰队,远涉万里重洋,把战争带到了中国”及所学可知,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洞开,中华民族陷入危机;由材料“革命史范式更注重鸦片战争给民族带来苦难的一面”及所学可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材料“现代化范式更多的是把这场灾难看作民族振起、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及所学可得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结合所学可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1)主张:抨击文人的功利性(揭示科举制度弊端);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实用;了解西方、关注国际形势(抵御外来侵略);加强海防,磨练士兵的顽强意志,提高军队战斗力。因素: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封建王朝衰落;西学东渐潮流;理学僵化(经世致用思想)。(2)影响:为时人研究西藏、台湾地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引发时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开眼看世界,起到思想启迪作用(冲击旧有观念);尚未认识到清政府腐朽的根源,未能真正找到救国的出路。【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他抨击参加科举的文人‘读书惟知进取之事,不通大义,不法古人’”可知,抨击文人的功利性;据材料“讲求道义、敦崇实学”可知,重视道德修养,注重实用;据材料“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可知,了解西方、关注国际形势;据材料“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士卒要寒能赤体,暑可重衣”可知,加强海防,磨练士兵的顽强意志,提高军队战斗力。第二小问因素,据材料“在任台湾兵备道期间率领台湾军民抵抗英军的侵略”可知,列强侵略;据所学可知,姚莹生活的时代处于晚清时期,此时期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理学日益僵化,不能适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同时,伴随着西学东渐潮流,西方的科技传入中国影响了姚莹的思想。(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材料“是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之一,......两次奉旨担任藏差,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和所学可知,为时人研究西藏、台湾地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对西方的介绍,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起到思想启迪作用;据所学从其思想的局限性分析,可知,同时由于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姚莹尚未认识到清政府腐朽的根源,未能真正找到救国的出路。19.(1)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由主义盛行:中国自然经济抵制英国商品;清政府依然坚持华夷体制。(2)理由:中英(南京条约》及其之后的附属条约并无修约规定,故修约要求不应由英国提出;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十二年后可以修改条约内容,故也应在1856年由美国提出,不应由英国在1854年提出;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条约,他国在中国获取权益(除割地、赔款外),英国根据《虎门条约》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