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講
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
2第一講宏觀經濟學導論導論部分將對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問題、與微觀將濟學的區別、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問題進行提要性介紹,從而對宏觀經濟學有一個初步瞭解和認識。
3第一講宏觀經濟學導論1.1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問題1.2宏觀經濟變數1.3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1.4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1.5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1.6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7宏觀經濟運行的流程
41.1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問題與微觀經濟學研究廠商,消費者行為等個量對象相對應,宏觀經濟學是研究國民經濟的總量行為及其規律的學科。研究的問題主要有:國民收入(總產出)就業問題(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通貨膨脹(物價問題)經濟週期(國民收入波動)經濟增長問題國際收支與匯率核心問題:國民收入
5美國1900-2000年人均實際GDP
6美國1900-2000年失業率
7美國1900-2000年通貨膨脹率
8
出口商品總額增長率(%)年平均增長率14.15%中國出口狀況中國出口商品總額(億美元)
1990 620.9000 1991 718.4000 1992 849.4000 1993 917.4000 1994 1210.100 1995 1487.800 1996 1510.500 1997 1827.900 1998 1838.100 1999 1949.300 2000 2492.000 20012661.000010203040909192939495969798990001
9年份中國宏觀經濟增長與波動
國民收入增長率(%)-30-20-1001020305055606570758085909500
101978年以前,失業和通膨都是隱性的;改革開放後,失業和通膨成為中國宏觀經濟中的一對主要矛盾。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年=100)
城鎮登記失業率(%)中國失業與通貨膨脹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11週期成分增長速度趨勢成分78808284868890929496980020
151050–5–10中國的經濟週期變化
121.2宏觀經濟變數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宏觀經濟總量,可能是個量相加得到的總和,如總消費是每個消費者消費量的總和,總投資是每個廠商投資的總和。也可能是個量的平均量,如價格水準是各種商品價格的平均數。主要宏觀經濟變數包括,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消費量,投資量,儲蓄率,貨幣存量,政府預算,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等等。
131.3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1)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理論依據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基本假設資源稀缺、充分就業需求不足、存在失業分析方法個量分析總量分析分析對象家庭、企業、市場國民經濟總體研究中心市場價格國民收入主要目標個體利益最大社會福利最大
141.3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2)微觀經濟學:以單個企業或家庭的行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它們的供求行為與價格變動之間的關係。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是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的運作情況以及政府如何運用經濟政策來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的運作。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合成謬誤(FallacyofComposition):有些在個體或微觀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斷定在在整體或宏觀同樣成立,否則會出現合成推理的謬誤。(節儉反論、單個廠商工資與總體)
151.4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第一講宏觀經濟學導論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第三講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45度線模型)第四講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第五講宏觀經濟政策分析第六講宏觀經濟政策實踐第七講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
-AS模型)第八講失業與通貨膨脹第九講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第十講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第十一講經濟增長和經濟週期理論第十二講宏觀經濟學在目前的爭論和共識理論主體
161.4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國民收入短期決定及對策總需求曲線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國際市場總供給曲線——勞動市場(和總量生產函數)長期決定及對策——經濟增長和經濟週期理論有關國民收入的短期決定的不同意見和對策
171.5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1.5.1經濟學演化簡史1.5.2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181.5.1經濟學演化簡史
191.5.1經濟學演化簡史經濟學是發財致富的學問,經濟學是發財致富的學問,經濟學起源於對價值來源問題的探討。重商主義時期(托馬斯•孟;蒙克萊田)主要觀點:金銀是財富的唯一形式,增加財富必須進行對外貿易。價值產生於流通領域。政策主張:保護貿易
201.5.1經濟學演化簡史價值創造由流通領域轉向生產領域,古典經濟學產生。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從17世紀中期開始到19世紀70年代前為止由威廉-配第(Petty:1623-1687)始創亞當·斯密(Smith:1723-1790)集其大成《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1776)——看不見的手大衛-李嘉圖(Ricardo:1772-1823)最後完成--《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李嘉圖等價薩伊(Say):供給能夠創造自己的需求——薩伊定律(Say’sLaw)約翰·穆勒:1848年,《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的第一次綜合
211.5.1經濟學演化簡史古典經濟學的中心是研究國民財富如何增長,他們強調了財富是物質產品,因此,增加財富的方法就是通過資本積累等途徑來發展生產,亞當·斯密第一次宣稱任何一個生產部門的勞動都是國民財富的源泉,他一方面批判了重商主義所主張的只有對外貿易才是財富來源的錯誤觀點,另一方面又克服了重農主義者所持有的只有農業勞動才創造財富的偏見,從而明確提出了勞動價值論。
221.5.1經濟學演化簡史新古典經濟學(馬歇爾、瓦爾拉斯)——微觀經濟學形成新舊葡萄酒之爭於古典經濟學的危機邊際革命(邊際三傑:門格爾、瓦爾拉斯和傑文斯)馬歇爾在1890年出版的第二本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學教科書《經濟學原理》中提出具有首創意義的均衡價值論,使他成為經濟學說史上第一個真正的集大成者,佔有無可爭辯的‘‘一代宗師’’的地位,“AllinMarshall.”
231.5.2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濟大蕭條與新古典經濟學的危機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薩繆爾森的第三次綜合:1948年,《經濟學》。新古典綜合派與混合經濟貨幣主義、供給學派與理性預期貨幣主義(弗裏德曼)供給學派(拉弗)理性預期(盧卡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性預期發展而來新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發展而來
24古典宏觀經濟模型<邊際分析法>
貨幣主義、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凱恩斯模型產品市場的均衡貨幣市場的均衡勞動市場的均衡新古典綜合派AD曲線(凱恩斯的)AS曲線(工資剛性)菲利普斯曲線宏觀經濟政策解釋經濟運行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來源
25人物簡介:J.M.Keynes(1883—1946)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經濟學中的三部“聖經”之三)是國家干預主義的開山之作,標誌著現代宏觀經學的產生注:所謂三部“聖經”就是:《國富論》《資本論》《通論》
26人物簡介:MiltonFriedman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研究領域:消費貨幣史與貨幣政策穩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27人物簡介:RobertE.Lucas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研究領域:理性預期貨幣中性理論轉型經濟分析
281.6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6.1實證分析方法1.6.2經濟理性主義假設1.6.3均衡分析方法1.6.4靜態、比較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1.6.5總量分析與個量分析1.6.6需求分析與供給分析1.6.7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1.6.8事前變數分析與事後
291.6.1實證分析方法實證分析方法的精神實質是揭示經濟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經驗實證:就是對個別經濟現象因果聯繫的認識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即從中挖掘出一般性的規律。認識路線是從個別到一般。邏輯實證:也稱為演繹法或抽象分析法。它對因果關係的把握是從建立假設開始的,借假設排除一切無關或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數重要因素,從而從中觀察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認識路線是從一般到個別。實證研究描述客觀經濟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存在“好或壞”,“應該或不應該”的評價。
301.6.2經濟理性主義假設是現代西方經濟學貫穿始終的最重要的假定之一。是指在進行邏輯實證的研究過程中,總是假定當事人非常明確行為的目標,在經濟決策時,總是深思熟慮的進行權衡比較,選擇最佳方案,以期獲得盡可能大的利益。經濟理性主義隱含了經濟學研究對當事人追求最大利益行為的肯定。當事人從理性出發選擇的行為與社會最優相悖時,經濟學不簡單的指責追求最大利益行為本身,而是探求使當事人選擇這種追求最大利益行為的外部條件,如技術、資源、體制等。
311.6.3均衡分析方法均衡是從物理學借用的概念,在經濟學中主要描述三種情況:經濟當事人利益最大化狀態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均衡市場供給與需求非均衡保持不變總體上,均衡指一種“保持不變”的狀態。
321.6.4靜態、比較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靜態分子重點刻畫均衡狀態的特徵以及形成均衡狀態的條件。比較靜態研究兩個均衡狀態之間的聯繫,揭示一個均衡會沿著哪個方向過渡到另一個均衡狀態。動態分析把經濟變數的調整放到時間緯度中去研究。
331.6.5總量分析與個量分析(1)宏觀經濟學以總體經濟活動為對象,它必須描繪社會經濟活動的總圖景,分析影響就業與經濟增長的總量以及相互關係。如社會總供求、均衡的國民收入、總就業量、物價水準、經濟增長率等如何決定;總消費、總儲蓄、總投資、貨幣供求量、利息率、匯率等如何決定,以及它們的相互依存關係。
34總量分析與個量分析(2)微觀經濟學則以個體經濟活動為對象,分析單個廠商如何獲得最大利潤,單個居民戶如何得到最大滿足。如單個商品的效用、供求量、價格等如何決定;單個企業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產出量、成本、收益和利潤等如何決定以及這些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351.6.6需求分析與供給分析研究市場經濟離不開需求分析和供給分析,宏觀經濟學也不例外。不過宏觀經濟學的需求和供給分析有其自身特點:經濟蕭條時側重於需求分析;經濟高漲時側重於供給分析。短期內側重於需求分析;長期內側重於供給分析。
361.6.7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1)flow是指一定時期測算出來的量值Stock則是指一個時點測算出來的量值流量來自於存量,流量又歸於存量之中人口總數是個存量,它表示一個時點上人口數;而人口出生數是流量,它表示一個時期內新出生人數。一定的人口出生數來自於一定的人口數,而新出生的人口數又計入人口總數。同理,一定的國民收入來自於一定的國民財富,而新創造的國民收入又計入國民財富中。
37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2)投資是流量,資本是存量。國民收入是流量,財富是存量。一個國家的勞動力人數、受雇傭的人數是存量,而一定時間內新找到工作的人數或丟掉工作的人數是一個流量。貨幣供應量是存量,而貨幣流通量是流量儲蓄是流量,而儲蓄額則是存量消費是流量,而消費總額是存量
38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3)
391.6.8事前變數分析與事後變數分析事前變數(計畫量、意願量):是經濟變數在決策時的取值。事後變數(實際量、統計量):是指經濟變數的實際取值。事前變數和事後變數分析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相當重要。
401.7宏觀經濟運行的流程宏觀經濟運行概況的瞭解。1.7.1簡單經濟的情況(兩部門經濟流程)1.7.2包括政府部門的情況(三部門經濟流程)1.7.3包括國外部門的情況(四部門經濟流程)
411.7.1簡單經濟的情況這個經濟體系只有家庭和廠商兩個部門,而且部門內部不發生交換活動的情況。其中:家庭是要素的供給者,商品的需要者。企業是要素的需要者,商品的供給者。二者通過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聯繫起來。要素成本=要素收入=消費支出=銷售收入總產出=總支出=總收入家庭把全部收入用來購買商品,則家庭部門的總支出就可以衡量總產出。家庭的支出又等於總收入,則總產出也等總收入。
421.7.1兩部門經濟流程要素市場家庭部門廠商部門商品市場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商品和服務商品流貨幣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費支出銷售收入總產出=總支出=總收入
431.7.1兩部門經濟流程—漏出與注入漏出(leakage):兩部門經濟中,實際上家庭不一定把全部要素收入用於消費支出,會多少有一部分用於儲蓄,即漏出。從而使商品市場上一部分商品銷售不出去。注入(injection):在家庭有漏出的情況下,就需要建立資本市場,使儲蓄轉化為投資,注入相應的銷售收入。只要廠商的投資等於家庭的儲蓄,注入等於漏出,整個國民經濟仍然可以達到平衡。
441.7.1兩部門經濟流程—漏出與注入要素市場家庭部門廠商部門商品市場勞動、土地、資本、企業界才能商品和服務商品流貨幣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費支出銷售收入資本市場儲蓄證券投資總產出=總支出=總收入
451.7.2包括政府部門的情況(1)現代經濟中,政府部門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三部門經濟就是把政府部門的經濟行為加入進來。政府部門的主要經濟行為有:從家庭和廠商部門貨幣流以稅收(直接稅、間接稅)的形式流入政府;以公債的形式從資本市場流入。貨幣流流出方面:購買廠商商品支出;向家庭轉移支付;向資本市場發行貨幣。最終仍然會保持宏觀經濟的均衡。
46三部門經濟流程圖(2)直接稅是指其負擔不能轉嫁的稅,包括根據收入和財產徵收的稅,如個人收入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財產稅和財產轉移稅等間接稅是指其稅負可能轉嫁的稅,包括與商品的交易相聯系的稅收,如消費稅、貨物稅、關稅等。政府的轉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包括經濟蕭條年份的失業救濟金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對盲人退伍軍人和其他人的補助金以及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
47三部門經濟流程圖(2)三部門經濟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注入---企業投資;漏出---居民儲蓄第二:注入---政府支出;漏出---政府稅收
48三部門經濟流程圖要素市場家庭部門廠商部門商品市場商品流貨幣流資本市場儲蓄證券投資政府部門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費支出銷售收入直接稅間接稅轉移支付政府購買公債發行貨幣發行總產出=總支出=總收入
491.7.3包括國外部門的情況(1)四部門經中把國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納入進來,國外的經濟影響主要有:家庭進口廠商與國外的商品往來於資本往來政府直接進口國外商品以及對進口徵收關稅
50四部門經濟流程(2)四部門經濟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對:注入---企業投資;
漏出---居民儲蓄第二對注入---政府支出;
漏出---政府稅收第三對注入---出口;增加國內消費漏出---進口;退出國內消費
511.7.3四部門經濟流程圖要素市場家庭部門廠商部門商品市場商品流貨幣流資本市場儲蓄證券投資政府部門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費支出銷售收入直接稅間接稅轉移支付政府購買公債發行貨幣發行國際市場居民進口進出口資本往來政府進口關稅總產出=總支出=總收入
52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體系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在一定經濟理論的指導下,綜合應用統計、會計、數學等方法,為測定一個國家(地區、部門)在特定時期內的經濟活動(流量)和特定時點上的經濟成果(存量)所構成的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其各項總量指標及其組成,是進行經濟分析、經濟預測和決策研究的重要依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有兩種: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簡稱SNA(asystemofnationalaccounts)主要由市場經濟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採用,也叫西方體系。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簡稱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主要由原來的計劃經濟國家採用,也叫東方體系。現在主要採用SNA。
53第二講國民收入核算體系
2.1國內生產總值概念2.2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3國民收入帳戶其他總量指標2.4宏觀統計恒等式2.5名義和實際GDP及GDP指標存在的問題2.6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
542.1國內生產總值概念2.1.1國民收入帳戶2.1.2國民收入帳戶:產生背景2.1.3國內生產總值概念2.1.4名義和實際GDP2.1.5一些GDP數據資料
552.1.1國民收入帳戶如果把一國經濟比喻為一輛汽車,國民收入帳戶就是汽車發動機的機械示意圖。雖然它沒有解釋發動機如何進行工作,但是標示了汽車關鍵部件的名稱,並且顯示了這些部件如何相互聯繫。因而,如同想要安裝發動機,必須首先讀懂發動機機械示意圖一樣,要想理解宏觀經濟運行,首先需要瞭解國民收入帳戶知識。
562.1.2國民收入帳戶:產生背景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危機,對經濟運行整體情況的資訊需求比任何時侯都更為迫切,國民經濟帳戶和GDP度量體系應運而生;二戰期間政府控制經濟需要上升,推動了有關統計體系進一步發展;後來由於政府,專家,企業界和公眾的合作和不斷努力,國民收入帳戶統計不斷改進和豐富。
57經濟大危機
1929-1933年期間美國農場主銷毀“過剩”牛奶
1929-1933排隊領取食品的美國饑民
582.1.3國內生產總值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rossdomesticproducts:GDP)是國民收入帳戶的核心概念,它度量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個季度或一年)內,經濟社會(一國或一個地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59GDP概念理解:為了避免重複計算,GDP只計算最終產品價值,而不計算中間產品價值。GDP是個市場價值概念。除少數例外,GDP僅僅是指為市場而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價值,非市場活動不包括在內。GDP僅指一個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而不是一定時間內所售出的最終產品。(是個生產概念)GDP僅僅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價值,故包含時間因素,是個流量。GDP是指一個國家國土內所生產的產品價值,是一個地域概念,而不管這種生產的生產要素的歸屬關係。這就有了GNP與GDP的區別。
60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
(Finalgoods&Intermediategoods)最終產品(finalproducts)指最後使用者購買的全部商品和勞務,中間產品(intermediategoods)指用於再出售而供生產別種產品用的產品和勞務。計算最終產品價值時用增值法(valueadded)或最終產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
61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計算GDP的方法最終產品法:最終產品價值和。價值增值法:計算在生產不同階段增加產值,即計算銷售產品收益與為生產該產品購買的中間產品費用之間差額。GDP作為流量,僅度量某一個時期(例如一年內)新生產產品價值,不計算以前時期產值。生產階段銷售階段增加值羊毛$100$100毛線$130$30毛衣$180$50顧客$180合計$410$180GDP=
增加值=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62理解“價值增值”從毛線到毛衣增加50美元價值,這$50產出包括:$30-工資$5-利息$10-租金$5-利潤總計$50即產出=要素收入GDP=總產出產出=新增價值新增價值=收入產出=收入=支出GNP計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部門法
63利潤正或負當利潤=$5,表明盈利當利潤=-$1,表明虧損$30-工資$8-利息$13-租金-$1-利潤總計$50
64市場價值其中P是按當年的實際價格計算的,因此V=p×q是當年市場價值。實際價格意味著價格中可能含有通貨膨脹因素、也可能有通貨緊縮因素。很多經濟活動無法計入GDP。
65市場價值如果不是市場交易活動,不計入GDP。自給自足的生產、慈善機構的活動、在家中做飯和打掃衛生的活動等等,都不計入GDP。一般轉移支付、證券的買賣、舊貨的交易等等,不計入GDP。
662.1.4名義和實際GDPGDP變動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數量變動;二是價格變動。實際GDP=名義GDP/GDP折算指數
67近年我國GDP情況:年份GDP(億元)
1992
26638
1993
34634
1994
46759
1995
58478
1996
67885
1997
74463
1998
78345
1999
82068
2000894422001959332.1.5一些GDP數據資料
68
1992年GNP(GDP)人均GDP我國統計23938億元370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00億美元1700美元世界銀行28700億美元2460美元
69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統計值調整值1953--19775.93.7(-2.2)1978--19919.28.2(-1.0)1992--199711.59.0(-2.5)1978--19979.98.4(-1.5)1953--19977.55.6(-1.9)〈經濟研究〉2000,10。
701820年GDP(單位:百萬1990年國際美元)世界排位國家總量(GDP)占世界總量的比例1中國19921228·7%2印度3法國4英國348291992年GDP世界排位國家總量(GDP)占世界總量的比例(%)1美國567561720·32中國361560312·93日本4德國占世界總量的比例(%)
19501992中國6·2512·9日本2·98·6結論:中國的進步,150多年比不上美國,近50年比不上日本26·6%13·5
711820年人均GDP
最高值(英國)占最高值的比例中國525175629·9%1992年人均GDP美國(最高值)21558占最高值的比例中國309814·4%臺灣1159053·8%大陸、臺灣人均GDP的差距1950年1:1·51992年1:3·74150多年以來,大陸人均GDP和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在拉大,而臺灣縮小了近一半。麥迪森,『世界經濟二百年回顧』,改革出版社,1997,轉引自李慎之,何家棟,『中國的道路』,南方日報出版社,2000。
72中美GDP的相對差距(1美元=8.27人民幣)中國美國相對差距1980年總量(億美元)16995357896.8%2001年總量(億美元)1160010208188.6%1980年人均量(美元)1722353199.27%2001年人均量(美元)9093570497.45%傅紅春『中美GDP增長率增長量比較分析:1980-2080』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11,濟南。
73中美GDP的絕對差距(1美元=8.27人民幣)中國美國絕對差距1980年總量(億美元)169953578518882001年總量(億美元)11600102081904811980年人均量(美元)17223531233592001年人均量(美元)9093570434795傅紅春『中美GDP增長率增長量比較分析:1980-2080』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11,濟南。
74
2002年江蘇經濟情況國內生產總值1063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397元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0.8%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96元
752.2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2.1支出法2.2.2收入法2.2.3部門法國民經濟統計中把三個方法統計出來的結果相互驗證,如果數據不統一,一般用支出法的結果調整另外兩個結果。因為支出法的數據來源相對簡單可靠。
762.2.1支出法產品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又稱最終產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基本原則是從最終產品的使用出發,把一年內購買的各項最終產品支出加總,計算該年內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採用產品支出法計算GDP時,統計對象主要包含以下專案
77支出法(2)1,消費(consumption):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2,總投資(GrossInvestment)固定投資(fixedinvestment)或:從投資主體分居民住房投資和企業固定投資,“固定”表示這類投資可以長期存在和使用。從量上分為重置投資(replacementinvestment)與淨投資。存貨投資(inventoryinvestment):它不代表產品和勞務實際支出,而是企業持有存貨數量變化,即產量超過實際銷售量的存貨積累。3,政府購買(governmentpurchase):政府購買的產品與勞務總和。4,淨出口(netexports):出口減去進口得到的差額,表示本國最終產品有多少通過外國人支出而實現其市場價值。GDP=C+I+G+(X-M)
78消費支出
C-consumptionexpenditureC包括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易耗品)服務(或勞務)
79總投資(GrossInvestment)總投資I固定資產投資(assetsInvestment)機械設備廠房(非住宅類)、住宅類投資存貨投資(inventoryInvestment)意願存貨投資非意願存貨投資總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存貨投資
80經濟學上的投資是指實際投資,是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及存貨)的支出,即購買實物資本用於擴大生產(而不是金融投資)。總投資與淨投資總投資=淨投資+折舊(或重置投資)I=NI+D(Depreciation)D=I-NI注意:設備不是中間產品,它們在生產中有損耗(折舊);如果是中間產品表示在生產中全部轉化成另一種產品。
81投資與資本存量(投資額)投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新增加的資本存量當年底的資本存量=上年底的資本存量+當年的資本流量。即Kt=Kt-1+It,或It=Kt
-Kt-1
82支出法統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居民購買住宅不計入消費支出,而列入固定資產投資專案下的住房投資中。在計算GDP時,所有產品和勞務都按銷售價格即購買者支付的價格計算的,其中自然包括了政府徵收的營業稅、貨物稅等間接稅。公寓可以出租也可以自用,自用時理論上也是有房租可收。存貨投資是指已經生產出來還未銷售的產品的存量的增量。經濟學中的投資是實際投資。如購買廠房設備等;但購買土地、房屋、股票、債券只不過是產權轉移,並未使社會資產有任何的增加。總投資=淨投資+重置投資(即折舊)政府的轉移支付(如退休金、養老金等)和公債利息支付不計入GDP。
83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3)
842.2.2收入法收入法(incomeapproach),又稱要素支付法(factorpaymentapproach),即從要素收入(或企業生產成本)角度計算GDP。即把各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資、利息、利潤、租金以及間接稅、折舊和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加總得到國民收入。
85收入法包括: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非公司制企業注收入公司稅前利潤間接稅與企業轉移支付資本折舊即: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86注意:上述公式可具體分解為工資收入、淨利息、公司利潤收入、所有者收入、租金收入、間接稅-補貼、企業轉移支付、折舊淨利息是貸款利息與存款利息的差額。間接稅是消費者在購買物品和勞務時所支付的稅收,它是政府的收入,但補貼是政府的支出,因而計算時應是淨值,以免重複。企業轉移支付包括對非盈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賬。折舊包括在支出法計算的投資中,因而收入法也應加上折舊,這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否則,支出法與收入法的計算就會不一樣。如果不計算折舊,則是國內生產淨值(netdomesticproductatmarketpricesNDP)。收入法
87收入法要素收入工資:W(wage)租金:R(rent)利息:I(interest,公債利息不計入)利潤:B(benefit包括:股息+所得稅+未分配利潤)業主的收入:B1(非公司制)間接稅:T(indirecttax)折舊:D(depreciation)GDP=W+R+I+B+B1+Ti+D,化簡後有:GDP=C+S+T+D
88收入法(2)我國依據收入法統計GDP分四項:(1)勞動者報酬:包括貨幣工資、實物工資和社會保險費等三部分。(2)生產稅淨額:生產稅費(因為從事生產活動使用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減去生產補貼後的差額。(3)固定資產折舊:為了彌補固定資產在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損耗而提取的價值。(4)營業盈餘:經濟活動增加值在扣除了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和固定資產折舊之後的餘額,主要指企業的營業利潤。
89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3)
902.2.3部門法部門法(sectorapproach)又稱生產法(productionapproach)。依據提供產品與勞務各部門增加值計算GDP,從生產角度反映了GDP來源。政府部門勞務按其收入計算。我國現行統計制度,把國民經濟分為農業,採掘業,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等17個部門進行生產或部門法統計。
91國內生產總值:部門法(2)
922.3國民收入帳戶其他總量指標2.3.1GDP與GNP2.3.2其他總量指標2.3.3國民收入核算中總量間關係的總結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
932.3.1GDP與GNP(1)GDP從地域角度劃分的,考慮的是一國經濟領土內經濟產出總量;GNP從身份角度,統計利用一國國民(常住單位)擁有的勞動和資本等要素所提供的產出總量。GNP統計範圍為該國“永久居民”即:住在該國的具有該國國籍的公民住在該國具有永久居住權的外國移民居住在海外的該國國籍公民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GDP統計範圍為:住在該國的具有該國國籍的公民住在該國具有永久居住權的外國移民居住在本國的外國公民在本國境內生產的產品和勞務例如,中國諾基亞公司歸芬蘭人所有,該公司在中國經營得到的利潤,雖是中國GDP一部分,但不被統計為中國GNP,而應歸入芬蘭GNP。中國海爾在美國工廠的利潤,應作為美國GDP一部分,但應被統計為中國的GNP。
942.3.1GDP與GNP(2)
952.3.2其他總量指標國內生產淨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它等於國民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國民生產淨值(netnationalproducts:NNP):它等於國民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由於固定資產折舊不是新創造的價值,而是以前創造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價值轉移,因而,從理論上講,與GDP或GNP相比,NDP和NNP是更為可取的反映一定時期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總量指標。然而,由於折舊占GDP或GNP比例一般來說是相對穩定,用GDP(GNP)與NDP(NNP)在表示經濟活動總量變動意義上差別不大,人們一般更為習慣採用GDP(GNP)概念。
96其他總量指標(2)國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廣義國民收入泛指GDP、GNP等經濟活動總量。宏觀經濟學中“國民收入核算”,“國民收入決定”指廣義國民收入。狹義國民收入指一國一年用於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資、利潤、利息和租金的總和。國民收入要加上折舊、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等才形成GDP。
97其他總量指標(3)個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個人從各種來源得到的收入總和,即國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潤等部分。個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PDI):個人可實際使用的全部收入,指個人收入中進行各項社會性扣除之後(如稅收,養老保險等)剩下的部分。
982.3.3國民收入核算中總量間關係的總結GNP=GDP+本國公民在國外所創造的價值-外國公民在本國領土上所創造的價值NDP=GDP-DNNP=GNP-DNI=NNP-T-企業轉移支付+政府對企業補助-誤差或NI=工資+租金+利息+公司稅前利潤+非公司制收入PI=NI-(未分配的利潤+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障費)+轉移支付(政府和企業)+個人利息和紅利收入DPI=PI-個人稅-非稅支付
99五個總量指標的關係國民生產國民生產國民個人總值淨值收入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折舊間接稅淨額保險稅等所得稅轉移支付
100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1)中國GDP
的增長
101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2)美國1961-1999年GNP的增長
102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3)
103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3)1996-2000中國分產業的GDP的增長
104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4)東部中部西部合計單位57527.1426250.1913091.9889403.50萬億人民幣中國2000年GDP的地區分佈
105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5)中國2000年GDP分佈
1062.3.4一些宏觀經濟總量(6)低收入國家760以下中下收入國家761–3035中上收入國家3036–9361高收入國家9361以上世界銀行1995年按人均GNP(美元)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四類。
1072.4宏觀統計恒等式2.4.1宏觀統計恒等式2.4.2意願(計畫、事前)量與實際(統計、時後)量
1082.4.1宏觀統計恒等式(1)用支出法統計GDP包含消費(C)、固定投資和存貨投資(I)、政府支出(G)、淨出口(NX或X-M)四項。即GDP≡總支出≡C+I+G+NX用收入法統計GDP包含工資收入、淨利息、公司利潤收入、所有收者入、租金收入、間接稅-補貼、折舊,把這些可以看作是家庭、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從最終用途上可以把家庭和企業收入分為消費和儲蓄(S)。這樣,從收入角度GDP≡C+S+T+D,為了簡化問題,一般把折舊舍去,則GDP≡C+S+T由此可得宏觀統計恒等式:
C+I+T+NX≡GDP≡C+S+T
1092.4.1宏觀統計恒等式(2)兩部門經濟的恒等式:I≡S只有消費者和企業,沒有政府也就沒有企業間接稅。同時,為使問題簡化,不考慮折舊。在兩部門條件下:國民收入作為家庭收入的角度看,被分解為消費和儲蓄
NI=C+S國民收入作為企業最終產品角度看,被用於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總支出(Aggregateexpenditure)
AE=C+I從經濟統計的角度看:NI=AE=Y
因此I≡S
從國民收入會計角度看,事後的S和I總量相等的。
1102.4.1宏觀統計恒等式(3)三部門經濟的恒等式:I+G≡S+T
即:I≡S+(T-G)政府收入TN=TX–TR
淨稅收=稅收–轉移支付政府支出G(購買)
1112.4.1宏觀統計恒等式(4)從收入角度看,總收入除了用於消費和儲蓄,居民先要納稅,又會得到政府轉移支付,淨納稅為TN,
Y=NI=C+S+TN從支出的角度看,包括居民消費、企業投資和政府支出,
Y=AE=C+I+G
當NI=AE,得S+TN≡I+G
或 TN–G≡I–S
或 I≡S+(TN–G)或I≡S+(T–G)投資與儲蓄(個人儲蓄+政府儲蓄)恒相等。
1122.4.1宏觀統計恒等式(5)四部門經濟的恒等式:I+G+NX≡S+T+Kr即:I≡S+(T-G)+(M-X+Kr)因為:國外部門 作為供給者,提供進口(M)進口是國民收入的漏出量(貨幣角度)作為消費者,提供出口(X) 出口是國民收入的注入量進行轉移支付:Kr代表轉移支付淨額
1132.4.1宏觀統計恒等式(6)四部門經濟中有四個漏出量:S、TN、M、Kr
從收入角度看:Y=NI=C+S+TN+M+Kr四部門經濟中有三個注入量:I、G、X
從支出角度看:Y=AE=C+I+G+X∵ NI=AE∴ C+S+TN+M+Kr=C+I+G+X C+S+TN=C+I+G+(X–M+Kr)或寫成:I=S+(T-G)+(M–X+Kr)投資與儲蓄(個人儲蓄+政府儲蓄+外國對本國的儲蓄)恒相等。
1142.4.2意願量與實際量意願量又叫計畫量或事前量,實際又叫統計量或事後量宏觀統計恒等式中I≡S指的是實際投資和實際儲蓄,即實際量,它們之所以相等,其關鍵作用的是存貨投資。以後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要講到的,指的是計畫投資和計畫儲蓄,即意願量。注意:宏觀經濟統計中I≡S永遠成立,但是,宏觀經濟運行中I=S是目標,是均衡,甚至是理想狀態。
1152.5名義和實際GDP及GDP指標存在的問題GDP變動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數量變動;二是價格變動。名義GDP——用現期價格計算的物品和勞務價值;實際GDP——用不變價格計算的物品和勞務價值不變價格——基年價格,如1980年價,1990年價GDP平減指數(折算指數)=名義GDP/實際GDP實際GDP=
名義GDP/GDP平減指數(折算指數)
1162.5名義和實際GDP及GDP指標存在的問題GDP指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①沒有反映大量生產性非市場交易活動;②沒有反映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的代價;勞動力的條件、時間、生態的破壞、環境污染;③沒有反映收入結構與分配;④產品品質的提高沒反映;⑤地下經濟的合法部分,為逃稅而未統計入
GDP中。
1172.6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中央計劃經濟體系,國民經濟核算採用物質產品平衡表系統(MPS),建立在“生產性勞動”概念基礎上,核心指標是國民收入。兩個缺陷。一是僅反映所謂五大物質生產部門,即工業、農業、建築、運輸郵電和商業的經濟活動,不包括服務性行業經濟活動,因而存在低估經濟活動規模。另一方面,對物質生產部門活動資料,由於不區分中間,最終產品,存在大量重複統計,從而高估經濟活動規模。
118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2)改革開放以後,服務業如金融保險業,旅遊業,房地產業等迅速發展,對這類經濟部門資訊需要加大。統計部門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標,並從1985年開始建立了國家和省兩級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制度。後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化,有關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制度和方法也不斷改進並日臻健全完善。同時,統計部門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了兩次重大補充和調整,使之與新的GDP數據適當地銜接起來。
119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3)相關連接:12004年1月31日,在北大國際MBA的美方合作夥伴--福坦莫(FORDHAM)大學,林毅夫教授向數百名經濟學界的專家學者發表了關於中國經濟的演講。林老師觀點鮮明地提出,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真實的,而且這種經濟高增長勢頭完全有可能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林教授提出,國外一些人對我們統計數字的懷疑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目前我國的經濟統計數據主要依靠分佈在全國各地的6000多家專門調查點的調查,而不是依靠上報系統,這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虛報現象。所以,我們國家發佈的經濟增長率是真實可信的。
120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4)相關連接:2GDP:不能告訴我們什麼?(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不能反映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能準確地反映一個國家的財富水準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場活動不能全面的反映人們的福利水準
121作業題:怎樣理解產出等於收入以及產出等於支出?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住房而是自己用,這部分房租算不算入GDP?為什麼從公司債券得到的利息應計入GDP?而從政府手中得到的公債不計入GDP?為什麼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從個人來說可算是投資,但在經濟學上不能稱為投資?為什麼存貨被算作資本,存貨變動會被算作投資?為什麼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為什麼計入GDP的只能是淨出口而不能是出口?宏觀統計恒等式為什麼並不意味著計畫儲蓄與計畫投資相等?
122第三講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也就是45度線模型這是高度簡化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模型,以最簡單的方式說明宏觀經濟總量的決定
123第三講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3.1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本假設3.2總供給、總需求與總產出、總支出3.3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3.4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3.5三部門經濟與財政政策效應3.6四部門經濟與外貿乘數
1243.1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兩部門經濟(居民戶消費和儲蓄,廠商生產和投資)沒有供給限制(存在資源閒置,物價不變,這是凱恩斯主義的基本出發點)折舊和公司未分配利潤為零投資為一常數:I=I0,即企業自主決定投資,不受利率和產量變動的影響
1253.2總供給、總需求與總產出、總支出3.2.1總供給與總產出3.2.2總需求與總支出3.2.3總支出決定總產出
1263.2.1總供給與總產出(1)“總供給”與“總需求”是理論概念,有必要把它們轉換為統計概念,在總供求理論與國民經濟核算統計之間建立起聯繫。具體地說,在總供給/總需求這兩個理論概念與總產出/總支出這兩個宏觀統計指標之間建立起聯繫。
1273.2.1總供給與總產出(2)總產出或總收入從產出和收入角度反應了特定時期經濟系統所生產(供給)的總量,表示了經濟的供給方面。可以把總產出定義為:Y≡Yd
其中:Y為總產出;Yd為收入(實際上是可支配收入,在兩部門經濟中,由於沒有稅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收入要麼消費要麼儲蓄,則:Yd=C+S所以總產出=總供給=Yd=C+S
1283.2.2總需求與總支出總支出是經濟中用於新生產商品和勞務的支出總量,表示經濟的需求方面,是總需求統計指標。簡單模型中不考慮政府和對外部門,總支出(AE)為家庭消費(C)、廠商投資(I):AE≡C+I
1293.2.3總支出決定總產出總產出與總支出不一致導致總量失衡問題。如果總產出方面因為外生供給衝擊(shock)下降(如地震、罷工),原先支出和消費水準無法維持。但我們這裏假定沒有供給限制,所以供給方面不存在問題(注意供給沒有限制的假設)。如果消費或投資下降,即支出環節發生“漏瀉”(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樣導致經濟運行困難在供給沒有限制的條件下,支出決定產出。這樣,總供給等於總需求宏觀經濟均衡條件,歸結為總產出等於總支出條件:Y=AE=C+S=C+I 即:I=S
130450I>SI<S圖中縱軸表示支出,橫軸表示產出
450線上任何一點總產出等於總支出。條件:I=SYEAEBOYdI=S注意:這裏的儲蓄和投資是意願儲蓄和意願投資。只有意願儲蓄和意願投資相等,宏觀經濟才達到均衡。支出收入
1313.3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3.3.1消費函數3.3.2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絕對收入假說3.3.3線性消費函數3.3.4消費函數之謎與其它消費函數3.3.5儲蓄函數
1323.3.1消費函數(1)均衡條條件:I=S中,I已經被被假定為常數,均衡與否關鍵取決於S。均衡條件中的意願儲蓄S≡Yd-C,則知道消費,就知道儲蓄。與微觀經濟學中強調消費需求受價格影響不同,決定總消費水準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準。宏觀經濟學消費函數表述消費與收入之間關係。
1333.3.1消費函數(2)現期收入決定消費?還是現期收入與對未來收入預期同時決定現期消費?如果說未來收入會對當期消費發生作用,消費者怎樣判斷未來收入水準?有關假說如凱恩斯(Keynes)的絕對收入假說(absoluteincomehypothesis)、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生命週期假說(或終身收入假說)(lifecyclehypothesis)、弗裏德曼(Friedman)的恒常收入假說(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假說等。
1343.3.2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絕對收入假說凱恩斯認為在短期內,現期收入決定消費:C=C(Yd)平均消費傾向:
APC=C/Yd邊際消費傾向:
MPC=ΔC/ΔYd如果收入和消費增量極小時:
450YCC=C(Yd)消費曲線
1353.3.2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絕對收入假說實際消費支出是實際收入的穩定函數。實際收入指現期、實際、絕對收入。邊際消費傾向遞減,且大於零小於一。平均消費傾向大於邊際消費傾向,也遞減。
1363.3.3線性消費函數(1)最簡單處理辦法:(1)現期收入決定消費;(2)收入消費之間關係是線性的。C=a+bYd
(a>0,0<b<1) C是消費總量,Yd是居民可支配收入,a和b是係數。這是試圖解釋消費行為的方程,稱為結構方程(structuralfunction)或行為方程(behavioralfunction)。斜率表示收入變化一個單位帶來的消費變動量,稱為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propensityofconsumption:MPC)。
1373.3.3線性消費函數(2)APC=a/Yd+bMPC=b在圖中表現為斜率a是基本消費部分(自發性消費)大於零。C=a+bYdoYC450a
1383.3.3線性消費函數(3)MPC和APC的比較假定消費函數為:c=200+0.8Y單位:元yc△y△cMPCAPC800840--1.05100010002001600.81.0120011602001600.80.97140013202001600.80.94160014802001600.80.93180016402001600.80.91
1393.3.3線性消費函數(4)存在自發性消費a,a為一給定常數邊際消費傾向為b,1>b>0,是一個常數。平均消費傾向APC=C/Yd=a/Yd+b隨著收入提高,平均消費傾向遞減且大於邊際消費傾向。
1403.3.4消費函數之謎與其它消費函數消費函數之謎絕對收入假說對消費函數之謎的解釋相對收入假說終身收入假說恒常收入假說影響消費的其他理論
141消費函數之謎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得出的線性消費函數(C=a+bYd
)在短期內得到現實的驗證。但是,在庫茲涅茨對1869-1938年的資料進行回歸分析時發現,消費函數運算式應為C=bYd
,即在長期內,自發性消費為零;任何收入水準上邊際消費傾向與平均消費傾向相等。這種短期消費函數和長期消費函數表現出來的差異被稱為“消費函數之謎”。
142絕對收入假說對消費函數之謎的解釋隨著收入提高,平均消費傾向下降。但是,如果隨著收入的提高,同時發生消費曲線上移,則平均消費傾向會保持不變。自發性消費增加的原因:長期內收入提高,居民財富增加人口在長期內有農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費傾向高於農村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較少,會使消費傾向不變甚至提高必需品範圍擴大,檔次提高。使自發性消費支出提高
143消費函數之謎sC1
=a+bYdsC2
=a+Δa
+bYdC=bYdaa+Δa
144相對收入假說美國經濟學家杜生貝利(J.S.Duesenberry)認為消費支出主要取決於相對收入水準相對收入的兩層含義某家庭或消費集團相對於其他家庭和消費集團,總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示範效應)收入水準整體提高,認為富裕程度未變,收入中相同份額用於支出收入下降,會由於攀比性而不減少消費支出過去的高峰收入會對當期消費產生影響。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輪效應)
145相對收入假說將短期消費函數正截距的產生,歸因於經濟週期各階段的不同消費行為。其核心理論是“棘輪效應”和“示範效應”。
146終身收入假說又叫生命週期消費理論,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認為支出取決於預期的終身收入,則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相等。預期的終身收入取決於預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勞動收入以及家庭財產。假設條件:人的壽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確定儲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慮不考慮價格變動不考慮遺產因素(無遺產)
147終身收入假說基本結論:C=aWR+cYL其中,WR為實際財富;a為財富的邊際消費傾向;YL為工作收入;c為工作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年輕人和老年人邊際消費傾向較高,中年人邊際消費傾向較低。
148恒常收入假說即永久收入的消費理論,與莫迪利安尼相似,弗裏德曼(M.Friedman)認為消費支出取決於長期收入水準,並提出了估算長期收入的估算方法。認為短期內收入經常變動,但是消費並不隨收入變動而變動,而是呈現出“慣性”。收入提高時,消費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時,消費只是小幅下降。
149恒常收入假說
150影響消費的其他因素利率:利率變動對儲蓄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替代效應:利率提高導致儲蓄的增加收入效應:利率提高導致儲蓄減少價格水準:價格變化對實際收入的影響收入分配:收入水準不同,消費傾向不同
1513.3.5儲蓄函數
152儲蓄函數儲蓄函數:儲蓄與可支配收入間的關係S=S(Yd)
平均儲蓄傾向:APS=S/Yd邊際儲蓄傾向:MPS=ΔS/ΔYd線性儲蓄函數:S=Yd-C=Yd-(a+bYd)S=-a+(1-b)Yd
153a-aCSYΔYdΔcC=a+bYdS=-a+(1-b)YdYdO二者關係:(1)C+S=Yd(2)因為Yd=C+S
則1=C/Yd+S/Yd
即:APC+APC=1(3)因為ΔYd=ΔC+ΔS
則1=ΔC/ΔYd+ΔS/ΔY
即:MPC+MPS=1
450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的關係
154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的關係
1553.4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3.4.1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3.4.2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3.4.3基本結論
1563.4.1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1)
157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2)總支出決定總產出,即Y=C+I消費函數為:C=a+bYd
=a+bY則均衡收入(產出)為Y=(a+I)/(1-b)推動均衡形成過程中,淨存貨機制作用巨大總需求大於總產出非意願存貨下降甚至為負增加產出使產出趨向於預需求相等總需求小於總產出非意願存貨增加減少產出使產出與需求相等總需求等於總產出非意願存貨為零經濟均衡
1583.4.1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3)450aIC=a+bYY=C+IYC+IOEY0S>II>SY1Y2I>S:非意願存貨小於零;S>I:非意願存貨大於零
1593.4.1使用消費函數決定收入(4)
1603.4.2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1)I=S=Y-CS=-a+(1-b)Y則均衡收入(產出)也為Y=(a+I)/(1-b)
1613.4.2使用儲蓄函數決定收入(1)IYOSE-aSS>II>SY0Y1Y2I>S:非意願存貨小於零;S>I:非意願存貨大於零I
1623.4.3基本結論總產出傾向於和總需求一致簡單經濟中,總量均衡表現為意願投資和意願儲蓄相等總需求表現為可支配收入、自發性支出和邊際消費傾向的函數淨存貨機制在總量均衡中作用重大總之:沒有供給限制的條件下,總需求決定總產出
1633.5三部門經濟與財政政策效應3.5.1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3.5.2均衡產出與充分就業產出3.5.3乘數原理3.5.4總額稅情況下的財政政策效應3.5.5比例稅情況下的財政政策效應3.5.6總結
1643.5.1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總支出:C+I+G總收入:C+S+T均衡條件:I+G=S+T
165YC+I+GC+I+GC+IC=a+bYdY0IGY1EE1三部門經濟中用總支出等於總產出的角度得到國民收入3.5.1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
166用儲蓄等於投資得到國民收入(1)YS+TI+GI+GIS+TSY0E-aI+G定額稅或總額稅的情況下,稅收與國民收入沒有關係。即不管國民收入是多少,稅收都是T。則I+G=-a+(1-b)(Y-T)+T時,的到均衡產出。其中Y-T=Yd即可支配收入。
167用儲蓄等於投資得到國民收入(2)S+TI+GI+GIS+t(Y)在比例稅情況下,稅收隨國民收入變化而變化。我們暫且假設T=T0+tY。則I+G=-a+(1-b)[Y-(T0+t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一交变电流第1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练习含答案
- 清算风险管理协议
- 油漆购销合同范例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2框走向共同富裕教案1 新人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玩中有发现教案1 首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教案(2)浙科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案 中图版选修6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怎样选材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各种型钢理论截面积、理论表面积、理论重量对照表
- GIS安装施工方案
- 矿区基本情况(简介)
- 部门服务满意度评分表
- 第十章销售团队的激励机制
- 《蚂蚁做操》说课稿
- 《危险驾驶罪》PPT课件.ppt
- (完整版)PD、QC有限快充的知识讲解
- 习惯一积极主动
- 张矿集团人才发展规划
- 初中美术板报设计1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