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大综合 (十)_第1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大综合 (十)_第2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大综合 (十)_第3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大综合 (十)_第4页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大综合 (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012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练习题大综合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

长的现象;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D、从事科

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127.为了(A),建设具有良

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A、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C、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工作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

分发表意见

127.为了(A),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促进社会主义教育

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C、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12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B),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A、家庭经济困难学生B、全体学生C、学习有困难的学生D、残障学

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提IWJ(D)的使命。

A、公民素质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D、民族素

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A)对教师进行

身体健康检查,并因

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A、定期B、不定期C、每两年D、每年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

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B)。

A、责令其立即改正B、责令其限期改正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A)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A、1994年1月1日B、1994年9月10日

C、1993年11月1日D、1995年1月1日

13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

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

著是(O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

135.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

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

展的影响的是(B)

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

137.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

1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

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

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40.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4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14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4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

14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14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观点是:教育无目的

论。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

14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4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

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

习潜力

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

的(B)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

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

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

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

统一的规律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

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

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

班级工作计划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15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

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

“教育机智”。这反映

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

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

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

开端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

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

属于(D)

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B.激情C.应急D.理智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

诠释?(B)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

一选项的干扰(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

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

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

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最近效应

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

小学—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课时。(A)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

型的特点?(A)

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

础地位的是(A)

A.教育学B.教育心理学C.教学论D.教育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D)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

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判断力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D.连续

性、广延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

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

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

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

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

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虚拟直观D.语言直观

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

动化的阶段是(D)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94.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

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

种特性?(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

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

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C)

A.学习感知、生活感知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

20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D)

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

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主体性

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