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平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平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平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平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凉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答案请涂到机读卡相应题号对应位置。

2.非选择题按照题号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装订线外不得填写考生个人信息。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

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

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

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

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

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

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

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人的情志统

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

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在汉代虽

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

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

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

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

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

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

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

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

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

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

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

C.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

I).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口寸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D.关于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对其积极意义有所肯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B.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C.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

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

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

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

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

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

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

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

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

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

能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

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这一方面需要职业

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

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

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最

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

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因此,要帮助

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趋向而做

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等

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涯规

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

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

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

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2.5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

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

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

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

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

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

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

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

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

客观的、主动的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

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4.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

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

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

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D.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

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5.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

然要求,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

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C.在张慧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

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D.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

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

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

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卖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

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

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

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

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

一支笔,踢踢跳眠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

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

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

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

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

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

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

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

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

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

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

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

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

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

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

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

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

淮月光。

酚江南,安慰着诗人。

总诗人,沉醉于江南。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

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写杜牧

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

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D.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

享受。

8.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9.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车伏。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既绡,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日: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

绝齐,使使加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

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

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

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日:“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

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日:

“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带售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

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细”指遭贬谪,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

代的贬官文学。常用来表示贬谪的词语还有免、徙、放、窜、迁、谪、出等。

B.“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一王等。

D.古人的“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

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

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5分)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①上,惟留汉将功。

【注】①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上燕

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暗用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是说,离别虽然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发誓要像六郡雄杰那样去杀敌立功。

C.颈联中,“横”字表明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接”字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字里

行间蕴含着诗人对魏大此行的担忧之情。

D.全诗一气呵成,英气逼人,没有儿女情长,却有慷慨悲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15.诗歌的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

是,。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

是,。

(3)《论语》中,,表明孔子认为应向有德之人学习,

发扬长处避免短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①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四季。

②雨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

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

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

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

起(),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

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

③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

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

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

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

多少有点禅佛的意味: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

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A.无与伦比形单影只大相径庭当头棒喝

B.无与伦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