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一)——经典阅读与人格养成工作室第五次集体研修研修时间:2023年3月10日研修地点: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工作室研修成员:石馨付颖涂万福孙会波于春婷王明欣王琳李令一孙雪蒋艳梅崔巍何晓娟王隽凤祖晓辉李玉辉安东侠韩敏迟明珠冯婷婷研修主题: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一)研修内容:《<论语>成语知多少》说课及研讨《有创意地表达》说课及研讨《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主持人专题讲座阳春三月,天朗气清,人随之清爽从容,心随之通透明朗。2023年3月10日我们在“训庐”内进行工作室“经典阅读与人格养成”第五次研修。本次研修在延续以往现场研修的基础上,还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同步进行,邀请校外工作室成员共同参加。工作室本次研修主题为“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在本次研修中,成员王明欣老师和付颖老师分别就教学设计《<论语>成语知多少——整本书阅读》《有创意地表达》做现场说课,与会成员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交流,最后由工作室主持人石馨老师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主题培训。本次研修延续以往的学习方式,集体温习《对话经典,学教语文——经典阅读课堂教学与师生人格养成的研究》一书中的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论语>成语知多少》说课及研讨工作室近期受邀参与由长春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潘丽老师主持的有关“整本书阅读”的系列教研活动。工作室主持人石馨老师已经在学期初长春市集体备课中,完成了《留连与自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已在潭水源APP同步更新。和石馨老师共同参与此项活动的是工作室成员王明欣老师,在上次研修中,王老师已经进行过第一次说课,本次说课是王老师结合上次大家所提建议后的再调整。(一)《<论语>成语知多少》说课以下是王明欣老师说课实录: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成语知多少——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设计。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聚焦这段文字,我关注到这样几处与整本书阅读相关的信息——一、丰盈精神世界“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初中起始阶段,教师有责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确定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的古今中外优秀经典作品。学生应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理解和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书目的选择非常关键。教材和课标中为我们列举了经典作品的代表,当然,还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值得一读再读,以《论语》为代表。我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多年来始终坚持六七年级师生共读《论语》,八年级共读《孟子》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而目前我所在的七年级,因为上学期疫情原因,没有开展系统的《论语》阅读,学生仅做了自由散读式的初读。因此,本学期要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多元的阅读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丰盈精神世界。二、阅读计划先行“制定阅读计划”提示我们,整本书阅读不是给学生留的作业,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课堂,要像备每节课有详实的教案一样,整本书阅读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在教师整体统筹设计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一)阅读计划要因书而异《论语》是一本“小”书,薄薄的册子,全书仅约1万6千字。如果按照课标对第四学段学生每分钟500字的阅读速度要求,这本书32分钟即可读完。它又是一本“大”书,厚厚的经典,因时间久远,文言性强,字音、词语、句式、历史勾连等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去查证。很显然,32分钟很难读完读懂这本书。根据学情做时间规划,七年级学生完成一遍精读大致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根据阅读方式做时间规划,专题化的阅读可选择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大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二)阅读计划应尊重学情《论语》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因为其中很多名言警句,变成了格言或成语,渗透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而学生与《论语》在校园中的正式会面,早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就已经开始,并一直延续到初中七年级。同时《论语》又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因为要理解它,必须具备很多条件,诸如古汉语常识、历史文化知识、人生阅历、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等。因此,如何引发十二岁学生主动阅读、亲近经典是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打开一个通往阅读《论语》整本书的方式,进而激发他寻找自己专属的阅读路径,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三)阅读计划应明晰主线《论语》,微言大义。成语,亲切易懂。结合课程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的提示,我确定了《论语》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主线:以成语为媒介,借助成语走进《论语》,为学生提供一种阅读《论语》的方式,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并逐渐拥有自己专属的整本书阅读打开方式。设计多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味,进而实现学生爱读、自读、会读和精读的读书境地。(四)《论语》整本书阅读计划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活动内容课时安排《论语》成语知多少制定《论语》阅读计划1.制定《论语》阅读计划,并按计划阅读整本书,完成每日打卡。2.积累《论语》成语,完成阅读笔记。3.评选班级《论语》成语小先生。4《论语》里的成语1.根据不同话题,用成语解决问题,完成小弟子闯关。2.成语小先生进行读书笔记课堂分享。3.制作书签,送给自己或他人。1《论语》成语里的孔子1.观看影视作品,《孔子》等片段,与文字作比较。2.角色扮演,透过成语中的言行,借助表演再现孔子形象。3.评选最佳小演员。1《论语》成语里的弟子1.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卡片,为不同的弟子“画”像。2.展示并分享卡片:《论语》里的弟子。3.评选最佳小画师。1《论语》成语里的“我们”1.小组合作,推荐含有成语的《论语》佳句。2.班级分工,设计制作《论语》里的成语文创。3.全班合作,校园义卖《论语》文创作品。2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评价类型内容基本标准过程性评价制定《论语》阅读计划1.阅读计划具有可行性和个性。2.能够坚持每日阅读打卡。3.读书笔记撰写有个性化思考。《论语》成语知多少1.掌握一定量的《论语》成语。2.能够准确理解,恰当使用。3.读书笔记观点鲜明,有个人思考。《论语》成语里的孔子1.能够筛选《论语》中与孔子有关的成语。2.角色扮演,透过成语中的言行,通过表演再现孔子形象。能够准确理解,恰当使用。3.能制定评选标准,对他人的表演做出恰当的评价。《论语》成语里的弟子1.能够筛选《论语》中与弟子有关的成语。2.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卡片,为孔子“画”像。勾勒描绘成语中的孔子形象。3.能制定评选标准,能够对他人的作品进行真诚表达与恰当评价。单元测评《论语》成语里的“我们”1.能够筛选整理《论语》中对于今天的“我们”成长有益的成语。2.能够设计并制作手账或台历等文创产品。3.善于分工合作,制作海报、设计活动方案等。4.能够在经典作品的阅读后,获得成长养分,汲取精神能量。《论语》整本书阅读,以“《论语》成语知多少”为线索,贯穿了从制定计划到逐层专题学习到最后的学以致用。制定计划可以明晰阅读进程;专题学习可以为学生打开“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的实践过程”;《论语》文创作品的设计与义卖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的途径之一。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介各类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书籍类:《学生国学丛书新编论语》《论语》词典杨伯峻《新读论语》鲍鹏山《论语》三百讲傅佩荣《孔子传》毕宝魁《孔子的故事》李长之《仁者的微笑》蔡志忠《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何伟俊《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石毓智《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司马迁视频类:纪录片:《中国》《孔子》电影:《孔子》三、“《论语》成语知多少”教学设计(一)《论语》知多少: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导入说起《论语》,它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么关于《论语》,学生究竟知多少呢。通过回放教材、幻灯逐册呈现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论语》语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论语》之间的亲密关系,为“《论语》成语知多少”这一核心问题的逐层提出做铺垫,预计用时3分钟。(二)《论语》成语知多少之“多少”这些《论语》中的语句中,不乏含有很多今天我们约定俗成的词语,即成语。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同学们又知道多少呢?首先,设计一道选择题,“猜猜看,哪个选项中的成语都出自《论语》”。通过直观辨真伪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成语走进《论语》。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作为选项,通过问题抢答的方式激活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从简单入手,从已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进入“《论语》成语知多少”的第一环节。接着,引出第二个问题,《论语》成语知多少(重读“多少”)?即《论语》中的成语数量知多少。通过数字统计,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论语》中的成语数量,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这庞大数字的背后,写满的是2600年来中国人集体认同的生活样法和价值取向。这两个环节为预热环节,以激趣为主,预计用时5分钟。(三)《论语》成语知多少之“知”通过“小弟子闯关获成长”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论语》的阅读可以是平易且轻松的,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对《论语》有进一步的阅读,最终实现经典阅读与少年人格养成的对接。闯关环节设置三个关卡,分别是:做个诚信孝顺的好孩子,做个善学乐学的好学生,做个心怀天下的好少年。每个关卡说出五则成语即闯关成功,若能背诵这则成语出自的完整语句即可算作一则。教师每个方面均准备一则重点讲解的成语,根据学生课堂生成讲解其中一则。1.做个诚信孝顺的好孩子,准备讲解——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原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讲解:信,诚也。从人从言。本义为言语真实,诚实。《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而有信,言必由衷。讲究诚信,不是道德水准的高标,而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就如车的组成结构一样,是基本的零部件。经典再现: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我没有!”“唉,唉,年轻轻的,可不能不讲信义!”亦陀差不多是苦口婆心的讲道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舍《四世同堂》2.做个善学乐学的好学生,准备讲解——成语:温故知新原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解:温习旧得,开发新知。温习旧的知识,进而在其中获得新体会、新发现。要懂得慢就是快,欲速则不达。有时我们为了求得更多的新知,不断刷题、大量阅读,犹如旅人一直沉溺于旅行打卡,却不能驻足欣赏一处风景。温故知新里有沉静的力量,思考的力量,脚踏实地的力量。经典再现:儒林之官,四海渊原,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汉书·成帝纪》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虽然在三千人中独占鳌头,可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这些日子是不是在温故知新,增长学问?——刘绍棠《草莽》三3.做个心怀天下的好少年,准备讲解——成语:当仁不让原句: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讲解:以仁为师,无所谦让。遇到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勇于担当,不推诿,不辞让。子曰:“好仁者,无以尚之。”行仁乃第一要务,在仁面前,众人平等,不需礼让。当仁不让,见义勇为。经典再现:赵世兄他目前虽说是新中举,总是我们斯文一脉,将来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当仁不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陈墨涵当然不会同他的部队离心离德,事实上他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心骨。——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已查找到的成语,通过问题导引的方式进行内化,将有助于学生通过成语的理解和溯源走进《论语》一书的阅读。预计用时10分钟。(四)《论语》成语你还知多少前面闯关成功后,邀请3-5位同学,分别在杏坛之上,以“孔子小弟子”的传承视角,围绕“《论语》成语我知道”做一次读书发表。这是针对核心问题设置的第四环节。根据学生前期读书笔记,确定发言人。学生可能涉及到的角度是多元的,如:1.从某一则新知的角度读《论语》如:三思而行、见义勇为、危言危行等。成语:三思而行原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讲解: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三思而后行,本是人们对季文子行事谨慎小心的正向赞叹。孔子持不同观点——再,斯可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反复思量,容易错失良机。三思而后行,恐过犹不及。倘若做每件事都需要三思而后行,还如何有见义勇为之举?反复思量,只是在利弊得失中权衡与浮沉,非仁者所为!2.从古今异义的角度读《论语》如:愚不可及、空空如也、言必信行必果等。成语:愚不可及原文: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今天指极其愚笨。原文中是对宁武子大智若愚的推崇。抱朴守拙,有大智慧之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却是明哲保身,进退有度。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3.从其他视角读《论语》即学生阅读中所关注到的不同视角。如:内容分类:为学和修身;君子和小人;仁义礼智信孝;为学、为政、为师、为友和为人。形式不同:四字成语,多字成语;夫子自道、师生对话、君臣对话、人与天地对话。这个环节,为学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尊重并放大学生个体阅读时的发现与思考。学生的读书分享,也将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碰撞。这也非常有可能掀起课堂的高潮,预计用时15分钟。(五)《论语》成语我分享教师赠送空白书签给学生,作为通关礼物。学生选择并抄录自己最心动的成语,可送给自己、伙伴、师长等,以表达警示、赞美、期待、共勉之意。课堂也将在互赠书签,表达深意的交流中结束。预计用时5分钟。这是《论语》成语知多少后学生的沉淀与内化环节。我所在的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石馨名师工作室专著《对话经典,学教语文》一书中,提出了“读—诵—默—化”的教学策略。如果说“读—诵—默”是学习积累的过程,那么“化”就是积累后的学以致用。学生在书写前定会经历一个再次研读、反复斟酌、最终敲定的思维过程,这会使他在与经典的一次次对话、认同和积累中,实现智慧和人格的不断提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成语中寻宝,在《论语》中溯源,在经典文化中迷醉,在书签上郑重写下他领悟于神化用于心的文字,将壮硕少年的筋骨、丰盈少年的精神。期待在本节读书课后,可以与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专题继续捧读《论语》,并在班级文化布置中渗透《论语》中的文化符号,在年级公众号中继续推介读书达人,做经典文化的守护者和传唱人。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期待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二)研讨交流工作室成员针对王明欣老师《<论语>成语知多少——整本书阅读》说课进行研讨。以下是研讨实录:刚才负责计时,我注意到明欣老师在说到教学过程之前只用了两分半,后面十多分钟都是在说教学设计,比上次说课更加突出了重心的位置。这次听下来整体感觉特别好,很吸引我的就是“《论语》成语你还知多少”这个环节,我觉得比前面那个闯关卡的设计更会在课堂上形成一个高潮。这个设计里边我感觉有两个说法不是那么明确,比如“从某一则新知的角度”“从其他视角读《论语》”,可能对学生来说,“从古今异义的角度”是较为容易理解的,但是“新知”和“其他视角”怕学生没有抓手,有点宽泛,能不能换个说法,指向更明确一些,或者教师能提前在读书笔记上给出示例。然后还有让我感觉特别好的,就是明欣老师做的那个卡通闯关游戏,这个游戏设置的整体画风可不可以有其他风格的选择?这个画风有点像闯关挖宝藏的感觉,咱们的课是《论语》成语知多少,感觉稍微有点跳脱,有点出戏。最后我还想说一个细节,就是梳理《论语》出现成语数量的那张幻灯片,能感受到老师读书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说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在个别数字上有不同颜色的标识,可以给人更醒目的感觉。我就想到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细小的点。——李令一老师刚才令一说到“从其他视角读《论语》”,我想到咱们线上录微课的时候,我也讲《论语》,那时候石老师给我的指导就是“《论语》阅读的打开方式”,我讲的是“学”,当时石老师特意提醒我结尾一定要告诉学生:这是老师读《论语》的打开方式,你的呢?是不是有可能是这个字?也有可能是那个字?所以其他视角是不是可以有这种?我特别喜欢“经典再现”那个环节,超级好,就是经典也是相通的。那些拓展的成语的例子我也觉着特别好。还有就是你在前两个环节强调用时几分钟了,后面的环节没提,注意总用时加在一起别超时了。——于春婷老师我觉得这一次的说课,说的是课,而不是说道理了。我们听说课不是听老师掌握多少道理,而是想听你这节课到底设计的有什么和我不一样的地方,你独特的设计,其实也是一次有创意地表达,今天我们能听到创意了。我建议两点,我不说哪好了,大家说的我都同意。第一个是你的时间权重,最好有一个核心环节,而不是多个,否则45分钟达不成,手忙脚乱。这个核心环节应该是渐次接近,也就是说高潮在接近结尾处,就是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给孩子15分钟相对充分地去表达。比如说“还知多少”这个,你把它作为大家比较相中的一个环节的话,那就是让孩子来讲。而你这边准备的这些千万不要捉刀带笔,又冲上去做义勇军,你掌握的多,你总想讲。孩子能讲多少讲多少,不想讲的,你就别再去又补充了。老师就特别容易着急,我可博学了,你看我分的这些类,我们不能在一节课里把《论语》讲明白,别说王明欣讲不明白,就孔子回来他也讲不明白,谁都讲不明白的。我们不贪多,不求全,“知多少”就是花落知多少,有一瓣儿是一瓣儿,有一朵是一朵,有一枝是一枝,就把这一瓣儿、这一朵、这一枝的香吸纳进心怀就可以了。第二个建议就是现在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最后那个小环节,那个环节可以不是特别长,比如说不是时间上最长的,但应该是最活泼的才好。只要你打得开,它就足够活泼。比如说可以选一则送给自己;也可以给全家都各送一则,这个送给弟弟,那个送给妹妹,这个送给姥姥,这个送给爸爸,这个送给我自己······这样的,才是真正的活的《论语》。有的是写你这个书签,就我们的书签显得很斯文,也显得好像很有设计,但是本身它也是刻板的,我不用书签不也可以吗?我选了一条,请咱们班书法最好的同学给我写一个作为我的书斋名称,或者是我的座右铭都可以。你用自己的一个方式把一则成语真正的“据为己有”,就是多有一点这样的词,用什么方式“据为己有”。我们全家各自“坐拥”一则成语,护心蔽体,这些东西我们能感觉到,就是《论语》对我们的精神加持力量。我想的就是结尾这个学以致用的方式,可以更活泼一些,生活中的《论语》成语活用的这些方式,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虽然这节课里还没有呈现,但我依然坚持,我并不希望王明欣老师马上就按照我坚持的去改了,那说明王明欣老师没有自己,但是我需要坚持我的。如果我讲这课,我一定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几十秒钟就截出来,“有朋自远方来”那种震撼,全世界都懂。所以就是你没有这种生活中的。这个它能激起的是千万人的共鸣,它不是《论语》的魅力吗?你说“知多少”它是多还是少啊?一则《论语》能走近千万人心里,成为民族的符号和国家的图腾,我们一打开它就像“中国欢迎你”一样,那它是什么意义?那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情感根源的感召。至于说是不是寻宝啊,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我这个点一直和王明欣老师观点不同,我不是太认为有一个特别活泼泼的卡通化的方式,孩子思维就活泼了。让人思维活泼的方式,有的时候并不是用形式的这种卡通化来达成的。我们还是在和七年级学生对话,又不和三年级四年级,它显得好像还低幼化一些。这个王明欣老师相对还是比较喜欢,我个人观点是因为现在她家孩子喜欢这个,她就喜欢这个。你还得考虑你教的是13周岁的孩子,他是不是喜欢这个,即使是他喜欢寻宝的话,那你那座山就得有个好名,你那个百宝箱就得有一个好名。我以为13岁的孩子他能喜欢的应该是金庸往上了,游戏闯关的那一些,虽然有的是曲解的,像对三国的歪解这种,但是那些文化含量,其实都超过了藏宝图这个东西,他会觉得我们这个量级不够,那怎么有挑战感呢?你看看他们打的游戏比咱这藏宝图得难多少啊!所以我建议王明欣老师跟七年级的男同学一起玩一段游戏,然后再设置这一段,这个我觉得是最能够接近孩子、连通孩子的方式。实际上讲课就是关联,你能把自己关联到你讲的这个课,你能把这个课关联到孩子,你能让孩子关联到这本书,你能让孩子借这本书关联更广阔的世界和生活。你要是关联不上,你就是失联了,我觉得藏宝图还是有失联的风险性的。就是鸡同鸭讲,就是我义正言辞地跟一些小孩说这之道、那之道,小孩笑话你,笑话的不得了,这不行!但我们呢,觉得他是小孩,我们就把他小孩的一些东西拿过来给他玩。就相当于你对一个13岁的孩子说给老师笑一个吧,那他除非是觉得你真的在故意逗他,要不然他就会觉得是不是低了一点?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就是很坦诚的交流,我不希望老师们设计一节课,按照谁的想法,你可以谁的都不听,你就是你自己。我也非常期待明欣老师坚持藏宝图的这个思路,然后课堂上通过巧妙的设计达成了自己最理想的效果。——石馨老师【第二部分】《有创意地表达》说课及研讨省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室于3月14、15日召开2023年吉林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交流会,工作室受省教研员张后安老师邀请参会,并由一位成员完成现场作文教学展示课。第一阶段研修中,工作室校内成员均完成公开授课,其中付颖老师所执教的《关雎》一课,课堂上学生个性化表达更充分,所以由付颖老师来承担此项任务。(一)《有创意地表达》说课以下是付颖老师说课实录:刚才听完明欣说课,我也想问问自己,就是有创意地表达知多少?因为这两天定下来这个讲课题目之后,我一直是在课堂上去感受到底什么样的内容叫有创意地表达,就是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实践下来我个人觉得就是皮毛。首先我想说一下备课前的自我思考。第一个就是选课,因为规定的动作是九年级作文课,而且是面对马上要中考的学生,这个我确实是心里边有很多的想法。然后自选动作,就是首先还是要从教材来选,再一个就是基于对学情的理解,这个学情不是我要讲的这个课的学生,而且我自己就是首先对这个学情有一个我自己的预设,我觉得就是可能学生会有很多我想象不到的,在作文上比较有特殊的那种,超出我意料的那些很美好的东西,或者是能力上的东西。然后接下来就是基于自我的能力,我看了一下九年级的教材,六个单元,我觉着好像所有的我都不咋能讲,像“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合理”“论据要充分”这些,我觉着我都不行,就是有点做不到,真是做不到。然后我终于在九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中翻到了,就是“有创意地表达”,我觉着似乎还可以够一下,当然可能也够得不好。还有就是基于我们工作室的研究,之前和石老师备了两次课,我个人觉着就是收获特别大,也在去感受这个。在感受过程中,可能我接下来的这个设计也并不一定就是真正体会到了这个“有创意地表达”,所以我的思考是什么呢?我想就什么是有创意地表达,因为我个人觉着可能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就是有创意地表达,那就是语言,可能直观的我们就会想到是语言,就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体验。那我们接触过的,学过的那些可以称之为经典的篇章,哪些可以叫做有创意呢?作文为什么要追求有创意?这个问题可能我们会有一个非常直接的答案,就是作文有创意是为了让别人看、别人喜欢或者是得高分。但是实际上我接下来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作文是先有自己还是先有读者?这个我听到过很多说法,比如说读者意识,就是我这个文章写给谁看的,要想清楚写给哪一类人看的。但是我觉得从“创意”这个“意”的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其实首先是有自己。然后怎样才能做到有创意呢?这个就是我一直以来就还没有突破的,我总想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术”来达成有创意。就是希望在这堂课上,我讲完之后学生说“这个招挺好使,我终于有创意了。”我一直就是在这个圈子里边是没走出来的。那么怎么讲才能补作文教学的短板,争取个人和学生都能有一点收获,这是我一直在想的几个问题。然后我这个教学环节是这样来设计的。这个导语我是这么想的:同学们,什么是有创意?你怎么来理解这个词?那学生可能就是常规的回答,会说“有个人的设计”“不从俗”“新颖”之类的。然后我想接着问:你能用一句有创意地表达为创意这个词做一个注解吗?这个是我在备课当中想到的,然后我自己的答案是这样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个就叫创意。“河流大野尤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我也觉得这是创意。后边这句就是一个法国诗人的一句诗“我的杯很小,但我用我的杯喝水。”再下边的这个是一首歌的歌词“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后边是一句广告词。我想这个开始就让学生去感受一下,其实有创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呈现,或者有的时候是无意识当中,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创意。教学环节的第二个就是向经典篇章去思考这个创意。我觉得石老师这个建议特别好,也和我们这个教材息息相关,就是出自教材的篇章有这些,那么在创意上你最佩服谁?我筛选了一下,选择的这个依据是古典诗歌、现代诗歌,然后古典散文和现代散文,接下来是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我是按照这样一个脉络去选的,想法就是在这些老师给定的篇章当中,让学生去感受这些名家名篇当中呈现出来的创意。然后接下来就是既然你特别佩服,比如说我可能非常佩服曹操,非常佩服杜甫,那么你能说出他的篇章当中的创意点是什么吗?这个我也在做一点功课,就是我把这些篇章的创意,我自己体会到的创意点找到,但是我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间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在讲这个文章的时候,我们自己本身是被束缚住了,我就很难跳脱出来,去找到这个创意点。那我的这个思考可能也都不见得就是很准确,就是我个人的一个感觉。我觉得《观沧海》就是诗人从关照自然,然后到关照自己的内心,由见天地,然后到见自己。《石壕吏》这个诗的这个特点就是杜甫没说什么,他只呈现,但是我们读者会有从中读出来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爱这土地》,我觉着可能意象的选择这一点上。我和石老师备课的时候,她认为我有一篇文章写得挺好,她说其实是你的人、你的神在和景对话,其实的确写的时候是有这种感受的,我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受。就是诗人林徽因,她是行走在这个江南的四月天里,用她自己的感官和她的内心,和四月天融化在一起了,所以她才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表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设计,后边的我都不一一说了。《桃花源记》我觉着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的这种流传性,它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一种精神信仰,我们现代人也可以在这里面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栖居地。想重点和学生分享的是三篇文章,就是《观沧海》《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这三篇。主要就是从这个创意点上去感受文章的创意所在,基本上是想达成石老师和我交流的,从作品到作者,这个我没理解好,看作者的人格,我们还是想思考一点问题,就是学生或者是我们能写出有创意的作品,可能是因为你的一个想法,你的一个思想所在。如果再去推演可能就是一个人人格的高和低,我也没太理解好,就是我手写我心吧,可能是这样的。教学环节三就是评选班级作文有创意者,学生可以相互推荐,交流作品的创意点在哪里。接下来的一个类似于总结的一段文字。第四个环节就是想,学生交流完之后做一个创作练笔,原来是想找一篇文章,就是让他们来接这个结尾。现在我找到的这个就是欧·亨利的《心与手》,它的结尾有反转,有想法的学生可能会体会到。其实给名家名篇设计结尾,我觉得有的时候挺难做的,这个操作性有难度。所以我就想是不是也可以从学生的作品当中去找一下,比如说我们这个教材当中后边训练的两个作文题目,话题作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如果再写,你怎么去写?还有一个命题的作文就是《春天的色彩》,我想能不能找一篇像《春天的色彩》这样一个既定的已经写好的一个文章,然后抠去其中的某一个部分,让学生去补写中间的内容,这个就是一个练笔的设计。然后我算了一下,这个时间上可能不是耗时比较多,应该是前边的经典篇章的创意点,就是即使讲三篇,我个人觉得也差不多得达到20分钟或者15分钟。然后基本上就是这几个环节我认为就足够用了,45分钟就比较满了。这是我的整体的设计。(二)研讨交流工作室成员针对付颖老师《有创意地表达》说课进行研讨。以下是研讨实录:刚才听付老师讲,感觉她底蕴非常深,思考特别的好。把这个内容想的层层推进,所以就找到了根源。我刚才边听边想,有这样几个想法,创意是不是说窄了?创意,有内容上的创意,我感觉这一课教起来就是在内容上流连的多,那形式上的创意呢,立意上的创意呢,语言上、结构上······要让我想创意文章,比如《陋室铭》《警察与赞美诗》,我就会觉得这样的文章好像非常有创意。我这个点可能比较偏,我就一下子想到可能“奇”和“特”,然后与众不同这个点上去了。还有最后就是学生练笔那,我也觉得给的局限性大了,你刚才说到《春天的色彩》我就在想那就写春天,学生可以写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呼唤,春天的来信······这样他是不是创意就多一点?——马建梅老师付老师跟石老师都备差不多了。我觉得创意方面想的也都很深刻、很全面了。我就想一个问题,就是这课是去延吉上现场课还是提前录好?(现场课)这事就难度挺大,如果录的话还可以。如果我是学生,我就想知道我的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哪篇,或者我们班的谁,哪个学生的文章他是有创意的。因为现在拿名篇都能说明问题,他都懂,就到自己作文那块不行。比如说这次我们考试《触动》,假如我们46个小孩里就有两个的创意挺好,不管哪个点,学生就知道这是有创意的。现在就是这个(学生作文)和学生对接不上。我刚才还想到一个问题,付老师选那三篇教材里的文章,是不是咱们的创意点有所指向。比如第一个选材的新颖,第二个角度的新颖,第三个语言的新颖,此外还有表现形式的新颖,就是选那三个能让学生知道这个创意点是指向了不同角度。就是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到最后能在教材中找到,我就说这两点。——涂万福老师我沿着涂老师的话头说,我觉得如果是把这个方向再具体一点的话,在具体中就可以给学生很多他自己发挥的空间了。比方说你指向选材,就刚才付老师提到的一些例子,说从这个点、那个点中找创意表达,能不能最有创意的方式是让学生来找一种打开的方式?就像刚才说明欣那个《论语》的角度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给他一个例子,比方说我是从长春来的付老师,我用这个方式来读这些文章,那能不能让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一个可能的空间?但是前提是不能太开,因为太开的话,这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那么长的见面和铺垫的这个时间。但是当他范围小的时候,是不是能发现一些有创意的,找到的一个角度,最后再是你的这个升华,就是不给他限制出来。——王琳老师心源于的是真,我看咱们教材里第一个版块说那个“真”说的挺多,就是他有真切的感受,独特的材料。其实史铁生的两次看花和《荷叶·母亲》,那不都是他们两个人那种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一样的爱,不一样的表达,或者不一样的方式,他们对自己生活的那个感受的那个点,就是创意是不是有时候也源于此?然后就是您的导入,举了那个诗歌的例子,是不是后面可以加两个比较时尚的公益广告?我不知道行不行,包括兔年关于兔的成语其实都是贬义的(谐音梗:大展宏“兔”)。——丁旭老师现在这是一个特别诡异的现象,年轻人可能不理解我和付颖,当年这是强烈批判的这种谐音借字,现在就是主流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屈服。但咱们是不是在语文课上去讲,这个是有争议的。像“兔”飞猛进这些谐音梗,是语言的快餐,这个恰恰就是我和付颖老师交流的这个点。说得直白点,就是选材要新颖,角度要新颖,语言表达要新颖。我个人就是对这个教材给的这三点一条也没看上。我觉得一个写者,一个作者,他在写东西的时候,他的创意绝不来自于我得有个什么新的选材,我要做到选材新颖,然后他就新颖,做不到。如果能做到的话,那就都做到了。然后也不可能做到一个写者,一个作者,我要有一个新颖的角度,那这个角度不新颖,我再换一个吧!他这个人不行,他换一百个也不行。也不可能做到说我就想语言新颖,然后我就写“葳蕤”“栀子花”,然后我语言就新颖了,那现在都被看破了。你就写“葳蕤”,孩子都不知道“葳蕤”啥意思,也没见过栀子花,因为栀子花好像就比君子兰洋气。就是这种东西,那它就新颖了?我不认为这是语言的新颖。所以都是个人的观点,有创意地表达,我觉得如果让我来做这个作文,这个专项,我就是研究“意”。什么叫“意”?你没有“意”,你不可能创出来。而且“意”不是创出来的,创意就是你的个性化表达。你的个性化表达,你一不留神,选材就新颖了;你一不留神,角度就独特了;你一不留神,语言就独具一格了。而不是你想做到就能做到的,所以你必须得把“意”写好了。对九年级来讲,这个最难,因为他们的“意”基本都是考试应有之“意”,没有其他“意”了。我们这节作文课就让孩子能眨巴眨巴眼睛,能还闻闻花香,能勾连一下啥,能打开一点啥,能向这个经典的东西偷点啥,借点啥,他的创意可能就稍微有一点点了。你不能说鲁迅的创意就是因为他选材新颖,能这么说吗?你不能说庄子的创意是因为他角度新颖,庄子就是那么一个新颖的人,他干啥都新颖,是不是?所以创意它是从人内心来的,它不是刻意能为之的,那付颖老师说的“术”,它一定是有的,是基于某句话的改写,基于某一个素材的材料的替换,它需要高手的点拨,这个一定是有的,就差那么一点点,那么必须得基于这个孩子的这个作文的初始状态,是真实的、质朴的,可以去加工的。还有就是老师有这个水平,老师有新的想法,你给他以后,他觉得“哎呀,这个挺好啊!”然后他被你激发了,他也有了好玩的想法,而不是你把创意给他了。这是我的想法。我和付颖基本交流的是这个意思,有创意地表达最重要的不是“创”,而是“意”,就是你真有与众不同的“意”在心里。你先得练就了“意”,下面我就是说的这个内容。——石馨老师【第三部分】工作室主持人研修培训本次研修的第三环节为工作室主持人石馨老师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主题培训,与大家交流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工作室主持人石馨老师《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主题发言实录:笔记叫《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其实就是想助付老师一臂之力,但是不一定能举到正地方,就是千万不要都听见,就选自己感兴趣的,然后去生发。说不上我备课的哪个点和付老师的哪个点有结合的地方。另外大家在教作文课的时候,我还是有一个个人建议,就是从教材中来,让孩子仿拟教材、仿拟课文是最好的办法。他先没达到就先刻意模仿他的语言,语言是思维和情感的外衣啊!你必须得是先形似然后再神似。演员都是那样的,他不可能演工人,他就先具备工人高贵的灵魂,那他得当十几年工人才能理解,他都是通过外力的这种仿拟,然后进入到工人的精神世界,他去体验生活,然后他就附体了。我觉得像雷佳音这样的演员确实是个好演员,他在《人世间》里他就是工人附体了,就那种工人的感觉;他到《满江红》里,他是秦桧附体了。那你说他必须要模仿的,就是“形”,他开始是“形”,那你不能说他先成为一个大奸臣,然后再去演秦桧,他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讲,我们的孩子在成为钱钟书之前,完全先可以模仿,成为“钱钟书模仿秀”的一个“演员”。这是我当语文老师这个过程中能感觉到使上巧劲儿的地方。我这个副标题是“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大家看这不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吗,那三者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它肯定是有经典阅读与人格养成的关系,有经典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关系,有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的关系。当然还有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的关系,经典阅读、人格养成与创意表达······这我就不绕了,但是至少有字面上的这个三者的关系。那么经典阅读与人格养成详见《对话经典,学教语文》的第三章,说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念了。经典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关系,就是你要有创意表达,以我个人的简单的阅读史和生活史来看,包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我觉得他俩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典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关系,就是阅读和写作相贯通的“读写一体”的教学观。我们谈经典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时候,其实我们提倡的就是“读写一体”的教学观,就是读和写它其实是贯通的,它是一体的,它不能分割。你不能说上半身我们是脑袋,我们是心脏,这就是经典阅读。然后拦腰斩断,我们下半身的就是我们的胯骨,我们的膝盖,我们的大长腿,那它这是写作。那你说拦腰斩断的话,你上半身不好使,下半身你更不好使。所以这是我的理解,就是其实读和写是一体的。为什么读写它是一体的?我相信大家不会有这样的质疑,尤其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摆脱应试的这个大环境,那孩子的生活真的是需要靠阅读去补充。另外我想这个经典阅读与创意表达,这里边还含有着阅读和阅历相贯通的“读历一体”的教学观。就是你生活有限,没关系,你说我生活特别狭窄,两点一线,三点一线,中间加一个课外培训机构。那没关系,你通过阅读可以丰富你的阅历,可以开阔你的眼界,可以增长你的见识。我们不能做李白,不能做杜甫,也不能做苏轼,他们那个时代到十几岁、二十岁左右,爹妈都撵他们出去,千里迢迢去找老师求教,千里迢迢进京去赶考,一走就走几个月、一年多都有。其实这种生活本身就是阅历,但是我想的就是这个阅历,它是写作的一个基础,我们孩子呢,阅读和阅历它可以是“读历一体”的,就是你读的和你经历的它可以相贯通。开学典礼上大家都看到很多孩子,比如说晓航的孩子,就说她去了哪些地方,她去打卡的那些诗词文所在地,那更是“读历一体”的,就是她的阅读和她的经历其实也是相贯通的。这里边还含有着经典和创意相贯通的“经创一体”的教学观。这是我自己创的词,大家就凑合听,千万不要当真。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典的永远是有创意的,而有创意的往往是来自于经典的再现、改编。你说《只此青绿》有没有创意?老有创意了。你说《云南印象》有没有创意?老有创意了。你说张艺谋有没有创意?奥运会、冬奥会都有创意,但是哪个不是从经典中来的?就是经典和时尚。在省二实验我们有一句话,我们提倡经典时尚的校园文化,经典的也就是经得起时代考验的那些东西,往往具有创意的、鲜活的魅力。比如说我们的男生节、女生节算不算咱们挺有创意的一个校园文化?应该算吧!但是这个创意来自于哪儿?就是我们女孩子15岁要及笄,我们男孩子20岁要加冠。其实又不是我们的创意,就是你女孩子得活得像个女孩子一样,要对你的性别有美好的认知、认同,甚至是欣喜。男孩子要为自己是一棵树而感到骄傲、快乐,甚至得意洋洋,当然也有危机和压力,甚至有忧患感,这都是非常好的。我得顶天立地,我得光耀门楣,所有这些几乎都跟材料的“材”、木材的“材”有关系,就是他得是块好材料。所以我想,其实我们向经典阅读真的是能学到创意表达的,它就是“经创一体”的。到现在也走不出“逝者如斯夫”的这个流水的,就是“门前流水尚能西”,那你也还得说苏轼,好像也说不出来别的太怎么有创意的东西。所以我想创意表达与人格养成这个关系呢,我们回到我自己的习作里也可以看到,就怎么才能有创意表达,它一定是你读的好,你就能写得更好一些,但是它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我想和大家一起再读一下。我觉得人格养成和经典阅读、创意表达之间就是这么一个关系,它是相互贯通的关系。经典阅读和人格养成之间,其实就是你进一步,我再踩着你进一步,我踩着你进一步之后,我就能读到更好的东西。我读到更好的东西,我人格养成的这个层级就会越高,我越高,我看的书就越高。比如说我读了《论语》的原著,我肯定会把《于丹〈论语〉心得》放在一边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必须得读原点,读完了之后,你可能把李泽厚和钱穆比照着读,那就不一样了。你读完了之后,你会琢磨现在在世的历史学者,还有个百十来岁的,我可以再研究研究,你可能就去了解许先生了,所以很多东西它都是这样的,就是相互咬合着往前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仿佛是三口之家的关系,如果说人格养成或者说创意表达是个孩子的话,那么夫妻双方都是在养这个孩子,那夫妻关系好,孩子就更好,那父母一方和这个孩子的关系好,那对父母的另一方又是一个滋养。就是父子如兄弟,那妈妈就可美了,可自在了;那母子交流无障碍,那爸爸就可省心了,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三者它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而人格养成是可以脱离语文教学的一个独立的存在,所以我把它放在上面了,它是单独的。经典阅读和创意表达,它彼此是这样一个关系。所以才想到这八个字——《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就是其实你这个文章它离不开你这个人。这个“人”,这里边我们就要加上包括你模仿过的人,那些写过经典作品的,值得我们崇敬的、值得我们追随的人。我们小孩子写的东西有点鲁迅的味道,你说算不算有创意?他写那东西有点朱自清的味道,你说算不算有创意?别人没有,那他就是创意,模仿总是最初的创意。言为心声,语言是我们的外衣。那你这个里边是什么?是你的心脉,你的血管,你的流淌的血液,它涌动着,让你不得不说这样的话,是你心跳的声音。心不跳你就硬让孩子语言跳,那就只能拍桌子,你必须让孩子心跳起来。所以省二实验的孩子在中考作文里那么愿意写他的军训,那么愿意写他的新年班会,那么愿意写他的艺术节,那么愿意写他的体育节,那么愿意写他的班会。省二实验的孩子作文分数不低,有一部分是训练出来的,也还有一部分他不会写议论文,他写这些文章他也能得四十七八分,至少四十五六分,是因为他真爱这样的日子,他真拥有这样的日子,所以你必须得活过,就是“文如其人”嘛!就像我上次给大家读的这两篇文章,我觉得我那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献给我的师父,一篇文章献给比我小的新锐的一代又一代,像会波和令一都差辈了。我觉得我那个文章不能叫有创意,但是挺有个性的,就是如果王琳写,肯定不是这样的,如果马建梅写也不是这样的。那我也没做梦在这想,我怎么有创意呢?我就是自然地流淌出来的,那就和别人不一样,我写我的师父,那我就是从这个角度写的,确实它就不一样,我给大家读了,可能别人写他就不一定是这个角度,但是我根本没想我从哪个角度写。但是我想了一个什么呢?我想了文章线索的事,我想我必须有文章的结构,就是我从哪到哪,就是画这个线路图,我是在脑袋里画过的。结构、构思它是可以人为地出现的,但是你的语言人为、你的立意人为它是很难的。构思是可以人为的训练的,就像欧·亨利的那个反转,像脱口秀,它是可以训练的。但是真正的脱口秀大王也好,脱口秀的新星也好,就是徐志胜的那个东西,鸟鸟的那个东西他训练不出来,就是他这个人决定的,他就这么说话。鸟鸟就是有气无力地说话,你就觉得她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她重话轻说。咱们就觉她为什么能那么说呢?因为她比较通透,她毕竟是北大的,她毕竟是好好读过书的孩子,然后她又和别人不一样,她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她不被他人干扰,你们愿意咋活咋活。结果她有创意了,你看她那么朴素,所以什么是创意?我觉得就是这个人活得比较坚持他自己。你像我献给会波和令一的这一封信吧,不敢说是情书,但是肯定是我表白了。这个表白它可能是表达的一个方式,那我写信是我一个表达的方式,我的口语也是我的表达方式,那我用哪个方式都是我心里的东西,而不是说我要刻意的做的一个东西,那大家也听不进去。所以我们在《对话经典,学教语文》第三章里去探讨人格,即人的品格、格调、格局、精神底色。我们看自尊自爱,它是一个基础。我觉得是人格上的,如果这个孩子自尊自爱,大家说到脱口秀了,我认为就是鸟鸟和徐志胜,包括何广智,他们仨都具有着我写的这个两端,就是自尊自爱和自娱自乐。或者我们把自娱自乐改个词叫自嘲自黑,你必须得和自己自洽,或者我们叫自洽自视。我经常说自己说话有毛病,那我们必须得把自己的这个缺点甚至是缺陷悦纳在心里。徐志胜悦纳的是什么,长得丑,我都能调侃我长得丑。何广智呢,悦纳了自己特别穷。那特别穷就不是徐志胜的点,很显然徐志胜不那么穷,所以他也不说这点。鸟鸟就悦纳了自己的内向,不被别人了解是吧?那你们都觉得我像个小怪物似的,不够时尚,实际上你看鸟鸟好像领跑了时尚,就是一种新的东西了。那么自尊自爱、自知自省、自信自主、自胜自强、自娱自乐,我说可谓人格健全,这都是代表个人观点。一个人对内完成的是非得失的判断,这都是咱们自己这本习作《对话经典,学教语文》里的,对外展现的言行举止的状况,都是人格的驱动和体现。文化是可以涵养人格的。文化是一个广的概念,比如说土地,它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空气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今天的这个小点心,它也是文化的一个小元素,它让我们的生活是彩色的、香甜的、清美的,这些都很有意思,它可以涵养人格。你像今天我吃了这个葡萄蛋糕,我就挺开心,那此时我的人格就显得康健一些,就是舒展一些。我们吃东西,美食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写在书里刻下来的,印出来的经典作品,它也是文化载体,它保留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信息。我最近去看了扬州的雕版印刷博物馆,整个扬州博物馆其实就是雕版印刷博物馆,我懂得了宋体字和仿宋字的来历,这是我很大的收获,这种学习我觉得值得。而且我很大胆,就是一个周六周日就去体会一下。虽然不是烟花三月,但我也自己下一回扬州。曾经安东侠和韩敏两位老师都记得,还有的老师在省工作室也记得,当年我们在扬州是坐了船娘的船的,那位船娘我没找着,现在的船娘又不那样的了,瘦西湖也不是当年的瘦西湖了,才十年啊!但是有些东西我们能借着那首诗看到,所以经典作品就承载着民族经验和人类记忆,那些离合悲欢与喜怒哀乐,随文入心,润物无声。当年我们工作室就仿拟曲水流觞,我记得当时还有我们成员老师吟诗了呢,不管吟成啥样,反正我们也附庸风雅了,挺好玩的。即使那个地方消失了,我们也可以借着作品懂得曲水流觞,这就是经典作品的意义。我们与经典作品对话,可以启迪一个人自觉地和自然交流,和自己交流,和他人交流。其实作文就是你要和自然交流,要和自己交流,要和他人交流,你要没交流上你就没什么创意。这样的人生自觉之路,即使有“野径云俱黑”的困境,也不乏“江船火独明”的光辉。就是你要把心灵打开了,其实就是能活的稍微好一些,所以我把这个地方涂红了。什么叫有创意的?有没有点“术”,就是小方法?你像我和孩子探讨作文,我说你把你这些刻板的东西都变一下,比如说我们孩子愿意写校园生活,这段要写军训,这段是要写校园艺术广场,这段要写新年班会。我说你这三段都挺好,你把少年作为一个群体化,然后你写校园生活没问题。那你每一段能不能这样处理啊,都是和一个对象在说话:老师,你还记得吗······然后,第二段再换一个称呼,你可能是蓝天白云,或者是飞过的那只喜鹊,你是不是也看到了我登台的那一瞬间,你为我作证,那我不就是和你说话了吗?第三段你再和谁说话,就是你那个对象出现了之后,他说的话就不一样了,就不能说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六要素摆在那,那就没创意。其实都是这点事,就是你怎么说话。你就得交流上,对上话。那我们真正读过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会具备一种优雅从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眼光。我们会觉得谁气质特别好,其实你看跳过古典舞的人,你会觉得他气质特别好,因为他从梁山伯和祝英台那走来,是不是他就被附体了?我们就会从明月清风、斗拱飞檐、风俗节气中得到更宁静更深沉的教化,会用自己坚实的价值体系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我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啥叫坚实的价值体系?就是再着急,我都轻轻地笑着说“没关系”,这就是有坚实的价值体系。有的时候你很从容,大家都挺从容的时候,你也挺从容。然后呢,有一个人着急了,你说“没关系”。那有5个人着急,都跟你说着火了不行啊,你还说“没关系”。那100个人的时候,你就和大家一样慌张,披头散发的不行了,就是你没有自己坚实的价值体系,因为你这个审美眼光不行,你觉得有变,我等不了。别人等得了,我也等得了。所以世界各民族的经典作品,它一样和本民族的是一样的,它同样具有感召人心的精神力量,因为不是我们主要研究的这个,其实方向都是一样的,我就不展开说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经典的就是时尚。师生在经典阅读中放开视野和胸怀,博采众长,涵养己身,思接千里,心游万仞。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以越发雅正的人格立于课堂、立于校园、立于乡土、立于家国、立于天下,这是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大道。什么是语文教学呢?“人”这个事被忽略了,它就是语文教学。就这课我如何讲导语,这课我如何过渡,这课我如何设计板书,这里边不考虑“人”,而是考虑怎么显得我有水平,你这课没法听。你应该考虑孩子的体验,考虑学生的需求,考虑自己的成长,考虑你要讲的这个作品。你懂得了孔子的唉声叹气和不唉声叹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了吗?你真正懂得了,那你这个课就招人听。为什么呢?你这节课的“人”是活的。就是我一再说那个三味书屋好,为什么呢?就因那里边的老师像老师,学生像学生,然后书斋像书斋,花园像花园,一切都是它该有的样子,它就好,这个人格就立得住了。这个老师是博学,也比较保守,可能有一些事他不愿意搭理你,他也可能不知道,但是他给孩子心灵自由、精神空间。他欣赏孩子的才学,这个迅哥儿不错,一下就从三言到五言加到七言去。所以你看鲁迅的旧题诗写得相当好,“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谁也写不出来,虽然量很少,但是质很高。那我写的这个人格“立于课堂”,比如说写课堂的作文怎么有创意?就这“人”立住了,写老师的风采。那怎么样的老师有风采呢?现在这个时代,写出老师的风趣,写出了老师的宽容,写出了老师的这种时代气息,甚至有一些诙谐搞笑的,让孩子们很轻松的写出了老师的风采。那你这个文章就不是“我的老师是慈祥的”这种。所以我当时说我学生,“慈祥”不是我的标签,你没写出我的特点!你写出这个人独特的东西就是创意。你哪怕写我筋鼻子,你哪怕写我抬头纹都像陇亩一样深,你干啥非要写我慈祥!你写这个课堂,那就是知识,就你这节课,一定是不仅是知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情趣上的,那你这节课堂就立住了。你就写学生,写同学怎么掩护着你的小失败,怎么支持着你的小主意,可能和你一起干了一些小坏事,但是在你有本质性的错误的时候,能够帮你叫停。这个课堂上,比如说你想拿本书再看看,那他瞪了你,或者是踹了你的桌子,你要写了这个,整个作文就立于课堂,可是这些全都真实发生的,孩子不写,为什么?因为那不是老师喜欢的,不是大众的,不是那个月考作文印发的,所以就没创意了。创意从哪来?是他独特的生活中来,你不让他拥有独特的生活,他怎么可能有创意呢?“立于校园”又打开了同样的道理。再高一点的“立于乡土”,你的小区,你的街道,长春的街头巷尾,吉林的黑土白山,你写出这种吉林人的骄傲感、快乐感,桂林路的烟火人间繁华市井,我们生活的这种质感。然后你一抬头看到“敬业”“诚信”这样的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觉得离你越来越近,越来越感觉到那不是标语,而是很暖的,因为你可能写了一个小贩儿。你说这文章有没有创意?关键是你得打开。那你不“立于乡土”,怎么能有创意呢?你就写考试你怎么提高了分数,肯定是没啥创意,就很难有创意。可能你写的是校园生活,可是你“立于家国”,因为广播里传来的是校园早新闻,俄乌冲突的消息,传来的是美国支持台独的消息,你郑重地一笔一划地写着你的中国字;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又很严肃地背了一遍;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在你的头脑中。你可以不用这句话来代表,比如说有意思的,男孩子“不就是芯片嘛,等我十年!”你说这句话有没有创意?那相当有创意了!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类似于结尾或过渡的作文,你说他立意高不高?那你要“立于天下”,天下就大了,还有众生、花草树木、飞鸟鱼虫、大海高山······就是往机械了说,就环保了,就慈悲了,就天长地久了,我就不展开说了。所以最主要的创意它在于打开,打开了之后产生了关联。孔子做到了,所以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他做到了这八个字就有价值,因为他真做到了,他就这么活着的,不是他想写一句名言。苏轼做到了,淡看“浮名浮利”,独得“清夜无尘,月色如银”,专享“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我背诵的或者是我抄写的都是《行香子·述怀》里的原文,是他做到了,他才写那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类似的六一居士欧阳修也有,他们俩这个精神上是惺惺相惜,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误点他为第二名。其实那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哪没有?哪都有!为什么他俩就能占为己有呢?因为那张琴,他真的就喜欢;那壶酒,他真的就是懂得;那溪云,他真的就看见了。如果孩子也和老师一样的,你不打开他能看到天地自然吗?他哪有创意?然后他的创意就是,我借鲁迅的话说,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就是竞跑的人,我就坚持,我就咬牙,我知道坚持就是胜利,战胜自己!你就觉得这作文老差了!因为他跑的时候他也没感觉到风扑面而来;他跑不动,他仰躺在草地上的时候,他也没有看到鸟对他的鼓励,都没有产生关联。其实小学作文不是一回事吗?就是孩子都写一样的,还背完了去考试,完了这给28,那给29,这是自己在糊弄自己。我跟付颖老师备课时说要关注课文中的创意表达,经典是他写的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才留下来的。《春》是不是就是和别人写的不一样?它是上中学的第一课,这课我是完全能背下来的,因为当年我讲公开课时我就背下来了。那我们《对话经典,学教语文》这个习作在第45页就有解读,他为什么写的好呢?“天下文章一大抄”,他抄的好,他用白话文抄诗词。我的教学笔记是这样写的:解读方向:阅读联想·批注阅读。解读内容:课文语言活泼有趣,如诗如画,读来总是似曾相识。这一句像是在哪里见过,那一段,像是在哪里读过,都像是从古诗词中育化出来的,应该就是如此吧。老师先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批注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熟读、背诵,请同学们用古诗词里的句子为课文逐段做注。这样的读书学习,很语文,一定会有孩子因此而更爱古诗词、更爱读书、更会读书。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起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红,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因为他读过这些,背过这些,他并不是刻意引用的,而是流淌出来的,所以我们来看经典阅读与创意表达其实是相贯通的,这个是非常典型的。我们再看第2课《阿长与<山海经>》,付颖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课,《阿长与<山海经>》是七下教材的第10课。我想我们真正读完这篇文章的,都一定要知道无《山海经》就不是《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啥意思?阿长与《山海经》几乎是并重的,要不是《山海经》,阿长就是一个低俗的阿长。低俗的阿长竟然有伟大的神力,她没有伟大的神力,她的伟大之处就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孩子玩隐鼠,她给弄死了,她不怎么支持。但是她觉得读书是正事,“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都不认识字啊!所以低俗确实是低俗的,身体摆个大字啊,用一些方法吓唬孩子啊·····确实低俗,但是这些百姓他们在低俗和高雅之间,他们会闪烁出人格上的光芒。我跟付颖老师说,鲁迅他最可贵的东西是他犀利之中包含着慈悲的东西。你说孔乙己如果没有分给孩子的茴香豆,如果没有教那个小伙计写“茴”字,这个人他的善良在这个社会就被枪杀,被漠视了,他的悲剧感才出来。而鲁迅如果不懂得小人物身上的这种人性的美,他的这个东西就容易出不来。而“阿长们”真的就像仁厚黑暗的大地母亲包容深爱每一棵生长的种子,他们在低俗和高雅之间是有人格光芒的,至少是有光点儿的,那这就是普罗大众,这就是你我他,鲁迅懂得才会看到。另外《山海经》本身就是经典对不对?其实经典的这种神秘性和魅力让阿长都肃然起敬,所以这一课就是经典阅读和人格养成共同作用于创意表达的典型。如果鲁迅不懂得这种人性的美就不会有《阿长与<山海经>》,一个看过我的保姆而已,其实就是一个长工,说得有档次一些,大概就是保姆。鲁迅开头说的是“说得阔气一点”。那第3课我举的是《昆明的雨》,大家看就是八上教材的第17课,就是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我读这篇文章读的就晚,因为我念书的时候没读过,都是当老师以后读的。《昆明的雨》是长成这样的: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我们看这种美好,新鲜肥美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是啥?这就是烟火人生。你说他要讲什么大道理呢?讲什么爱国了?没讲,也没讲飞虎队。我想念昆明的雨。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其实你说这样平白如话的《昆明的雨》哪来的?就是从汪曾祺笔下流出来的。汪曾祺是为西南联大撰文最多的亲历者之一,他在青春正好的年纪,从上海经香港、越南,辗转千里来到西南边陲昆明(这几句话都是我抄写的,不是我写的,后边有我自己改写的这个痕迹),在那里生活了七年。此后半个世纪,他不断追忆先生与同窗,云南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百态,(他的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趣味盎然的文字让教育史上的殿堂和现代史中的边陲,都有了亲切活泼的身影。而这个“亲切活泼”都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战乱国难之际,这个就显得尤为可贵。所以他举重若轻,欣赏生活的美,所以汪曾祺生性散淡,不热衷名利,是有名的懂生活、懂美食、懂艺术的人,他家孩子管他叫“老头儿”,然后所有看望他的国际友人都在他家蹭饭吃,这是文坛佳话,大家都央求他做一道美味,都点菜名的,为什么呢?他做比饭店好吃,然后他家特别局促,特别狭窄,那沙发都是鼓包的,大家也挤在他家吃好吃的,因为他亲手给做,就很简单的油盐酱醋,他做出来的就好吃。而他在西南联大的那几年自称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他总逃课,《昆明的雨》哪来的?就是逃课去看,去玩儿。但西南联大开放包容的氛围、个性十足的先生还是给了他十足的滋养,在他笔下,是艰难困苦却包罗万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所以我说这一课是人格养成与创意表达相贯通的典型。你说让孩子们语言要平实自然,如果这个人不平实自然,他怎么能写出来呢?那你说我都九年级了,我也来不及了,我怎么能平实自然?你先仿拟啊,另外你也可以保持一种心境。我还想举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就是一个小书,一个大书。老师们,这是小书(石老师举起手中的《小王子》)。这个是我非常惭愧的,作为整本书的阅读,我是去年才读了两遍。作为连载或者说片段的接续,我是在小的时候的《少年文艺》上看过,我就认为我看过了。我大概是十一二岁的时候就看过了,所以我一直也没有补看过。但是我做老师,不好好读读《小王子》,我觉得不行。所以我就从基本的功课做起,从抄写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这个名字做起,我从默写作者尊姓大名开始,然后记录一些东西。我边读边写,我读《小王子》,我写我自己的童年,然后写我家小孩儿的童年,反正就这样写着画着、画着写着,一直到最后。2022年两个时间,我把我认为好的句子画出来了,反正读书就得是这样。我在2022年1月26号写道“小王子一定回来了,因为小女孩回来了。”这个“小女孩”指的是自己小时候,那个很小的自己,“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痛哭或微笑,这就是《小王子》的意义。”我在2022年4月10号13点,写了这么一句读书感言,“当你看世界的眼光越来越温柔和充满想象,小王子就住进了你的心间。”这本书,它是儿童读物,但是它远远超过儿童的认知,它在指导人生的意义,它是名著,是世界级的名著。那你说这本世界级的名著,这本《小王子》相当有创意了,这些画也都是作者画的,那你说他这么有创意,咱就说语言有创意,这些语言能是想有创意就能写出来的吗?我们来看这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不过他们之中很少有人能记得这一点)这一定是有童心的大人才能写出这句话。这是2016年我领着包括付颖老师所带的年级,两个毕业班,在最艰难的时候,尤其是四年制的成绩还很一般的情况下,我领着孩子们没背题,在间操的时候,背叶圣陶的小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它一定是有治愈的力量,就是我们都是孩子,我们得有孩子气,在最难的时候,我们也要勇敢一点,浪漫一点,充满想象一点。但是你不能说这些道理,你就领着孩子背点歌谣呗。你看下一个我举个例子:“把你的一只手对准另一只手,使劲拍!”自负的人建议小王子。小王子拍起手来。于是自负的人摘下帽子,很谦虚地表达谢意。小王子游历各个小星球,看到各种人,那简直是颠覆你的想象,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不知廉耻的人,然后你仔细一想,反思自我,我是不是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可是我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吗?看第3个例子:这里的人一点儿想象力都没有,只会重复他们所听到的……不像我星球上的那朵花,总是自己先说话……你看刚才我们有两个环节说谁先说,然后令一先说了,为什么?因为她小啊,她离童年近啊,你看咱们都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都不是小王子星球上的那朵花,我们都不自己先说话,我们丢失了一些东西,勇气啊,想象力啊······所以什么是创意?敢于去想啊!她的不断抱怨或者自我吹嘘或者偶尔的沉默不语,都有我在倾听,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就是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朵挺闹人的玫瑰花。我经常在家朗诵这句话,必须得朗诵。这是教育,她抱怨自我吹嘘,烦能行吗?偶尔的沉默不语就不满意能行吗?人格有问题。必须倾听,要是觉得她和你无关,忍不了的时候,要想她忍了你多少,必须想清楚。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是我们对人格的自我修正。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最重要的事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我把这句话送给付颖,就是怎么有创意啊?孩子的心全填满了,全都塞满了卷子,你让他写有创意的作文,真的是强人所难呐,真的是不可以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星空那么美,是因为一朵我们看不到的花;沙漠那么美,是因为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你大家想没想过这问题?这是我想过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放烟花几乎是全世界人类的终极美好愿景?就是这些东西,你说是有创意的表达,说你角度要新颖,你看这句话角度多新颖,那怎么学它?我想大声告诉你,因为你写不出来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不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你想你能写出别的句子对吧?所以我写了这句话,就是“当你看世界的眼光越来越温柔和充满想象,小王子就住进了你的心间。”那你就有好多星球可以编写。当然我在辅导九年级孩子作文的时候,我是非常谨慎的,当他们打开之后,我就说注意不要让批卷老师看不出来,注意你不要眩晕到晃瞎了批卷老师的眼睛,因为他只有20秒看你作文。怎么能不误解?我们有一些“术”的东西,确实是,但是这些教自己孩子就行了,别折磨人家延吉学生是不是?这些“术”的东西,那万一不好使呢?但是我自己用过的还都好使,我也没写那么多作文,我也没做那么多卷子,但是我的孩子中考成绩还是中上等的,甚至还要考稍微更高一些,就是反正没拖过他们后腿,甚至还取得过比较高的成绩。第二个例子就是厚一点儿的书《围城》,我有若干本《围城》,这本《围城》是前年和工作室老师一起重读的,还有一本新的,那就得明年再说了。这本也读得很仔细,也抄了很多,基本上就是读书必须得是这么读我才会读,要不然我就不会读。这个读法就是让老师们见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事务所实习报告集锦八篇
- 幼儿园小班教学工作总结汇编9篇
- 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总结
- 学习心得体会总结范文十篇
- 高中语文作文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 方案策划集锦四篇
- 经理年度工作计划5篇
- 金融知识竞答
- 财务人员述职工作报告7篇
- 数显千分尺作业指导书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发展过程纪实簿
- 传热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
- 硅PU(塑料面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2014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
- 第15课 有创意的书(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
-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827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 焊接工艺评定转化表
- 《报告文学研究》(07562)自考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拼多多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 小学英语-module10 unit2 eat vegetables every da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