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5分)1.(2分)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分)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3.(2分)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4.(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老子》5.(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的建立者是()A.陈胜 B.王莽 C.刘邦 D.项羽6.(2分)史称西汉的王朝建立于()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21年7.(2分)观察《汉代讲经图》,图中的人物学习的主要教材是()A.《道德经》 B.《论语》 C.《诗》《书》《礼》《易》《春秋》 D.《韩非子》8.(2分)较之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A.被武力镇压 B.推翻了封建王朝 C.得到民众响应 D.有组织、有准备9.(2分)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C.改革币制,通行五铢钱 D.合并郡县,精兵简政10.(2分)汉朝时,如果派使臣出使大秦(即古罗马),使者从长安出发,他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1.(2分)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甘英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匈奴控制中亚12.(2分)下列史实,可通过《史记》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六国②汉武帝举办太学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张仲景给民众看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2分)下列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的是()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配制“麻沸散”③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④编制“五禽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2分)道教正式创立于()A.春秋 B.战国 C.东汉 D.三国时期15.(2分)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有()①废除国有土地制度②颁布“推恩令”③推行汉化措施④迁都洛阳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6.(3分)丝绸之路开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从西域传到内地的有()①骏马②丝绸③瓜果④蔬菜⑤凿井技术⑥铁器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17.(3分)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佛教、道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道教在东汉后期兴起于民间③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④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3分)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19.(3分)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①西周②东汉③曹魏④西晋⑤北魏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20.(3分)从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卷数所述内容卷一、卷二农作物耕种,以及具体粮食,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卷三、卷四蔬菜、木本作物栽种和果树卷五、卷六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卷七、八、九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A.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B.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C.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21.(12分)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青铜器】(1)请写出图一、图二、图三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采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甲骨文】(3)图4、图5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首先是被谁发现的?什么时候?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22.(13分)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如图所示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23.(8分)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揭开了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朝以来,就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当时晋朝统治者对统治区北方游牧民族的剥削,他们趁机起兵,在百余年前先后由北方游牧民族及汉人建立了……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请回答问题:(1)“北方游牧民族”分别迁徙到了中原的哪些地区?(2)根据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趁机起兵”的原因有哪些?(3)这一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及汉人”先后建立的政权总称为什么?25.(12分)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汉文帝、汉景帝为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历史上把他们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你认为汉武帝是怎样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到鼎盛时期的?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5分)1.(2分)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远古北京人生活场景相符的选项,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驱赶野兽、防寒;④选项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2.(2分)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解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3.(2分)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地盘和人口连年征战,同时一些诸侯国进行社会改革,以求在争霸中取得有利地位。故齐桓公称霸。故选:D。【点评】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核了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4.(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老子》【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所学知,“祸兮;福兮,出自《老子》一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选:D。【点评】注意识记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5.(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的建立者是()A.陈胜 B.王莽 C.刘邦 D.项羽【分析】本题考查大泽乡起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上大雨,无法前行。按照秦律。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肯定要被杀头,大多数人也会死去,死即举大名耳!”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做成兵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队伍发展很快,陈胜称王。故A符合题意,建立者是陈胜,排除B,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排除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大泽乡起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的建立者是陈胜。6.(2分)史称西汉的王朝建立于()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21年【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解答】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建立。7.(2分)观察《汉代讲经图》,图中的人物学习的主要教材是()A.《道德经》 B.《论语》 C.《诗》《书》《礼》《易》《春秋》 D.《韩非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文化教育措施。【解答】A.依据题干《汉代讲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汉武帝在长安创办太学,《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故A错误。B.汉武帝在长安创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五经》为教材,而《论语》虽然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不符合题意。C.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为此汉武帝在长安创办太学,而《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故C正确。D.《韩非子》是法家韩非子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重点掌握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文化教育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2分)较之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A.被武力镇压 B.推翻了封建王朝 C.得到民众响应 D.有组织、有准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的异同点。【解答】据所学知识,陈胜吴广起义是因暴雨导致误期而临时决定发动的起义,进行周密的组织后发动的起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有组织,D项正确、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被武力镇压,排除A项、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对当时的王朝带来了沉重打击,排除C项、吴广起义没有得到民众响应。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9.(2分)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C.改革币制,通行五铢钱 D.合并郡县,精兵简政【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汉建立的认识。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解答】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史称东汉。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合并郡县,任用清廉官吏,社会安定,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历史上的盛世局面。10.(2分)汉朝时,如果派使臣出使大秦(即古罗马),使者从长安出发,他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大秦。A.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解答】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再到西亚及欧洲的大秦。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掌握情况,需熟记。11.(2分)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甘英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匈奴控制中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识记与理解。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解答】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有关键信息能帮助答题、马来西亚。其中。汉代的西域在今甘肃阳关,包括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中亚等,经河西走廊,最后转运到欧洲,经过东南亚、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故选:C。【点评】本题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历史知识进行作答。平时学习时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12.(2分)下列史实,可通过《史记》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六国②汉武帝举办太学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张仲景给民众看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代表作品《史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无韵之《离骚》;②汉武帝举办太学属于汉武帝时期,这些史实是可以通过《史记》查阅的;蔡伦和张仲景都是东汉时期的人物,故③蔡伦改进造纸术和④张仲景给民众看病的史实是不能通过通过《史记》查阅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与代表作品《史记》。13.(2分)下列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的是()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配制“麻沸散”③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④编制“五禽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题考查华佗。掌握华佗的医学贡献。【解答】华佗东汉著名医学家,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神医”。张仲景的主要成就是《伤寒杂病论》,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华佗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4.(2分)道教正式创立于()A.春秋 B.战国 C.东汉 D.三国时期【分析】本题考查了道教的兴起,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文化传统上,在理论上、庄子的道家思想;春秋,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道教的兴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2分)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有()①废除国有土地制度②颁布“推恩令”③推行汉化措施④迁都洛阳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均田制,它实际是一种土地国有制,①错误,②错误,推行包括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6.(3分)丝绸之路开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从西域传到内地的有()①骏马②丝绸③瓜果④蔬菜⑤凿井技术⑥铁器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分析】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骏马、蔬菜、玻璃,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故C符合题意,汉朝的丝绸,以及开渠、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等传入内地。17.(3分)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佛教、道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道教在东汉后期兴起于民间③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④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佛教、道教的相关史实。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因果报应,对统治者有利。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称他为“太上老君”,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正确把握佛教、道教的相关知识。18.(3分)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晋和东晋建立的知识点。【解答】266年,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定都洛阳。317年,都城在建康。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西晋和东晋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9.(3分)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①西周②东汉③曹魏④西晋⑤北魏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都城。题干关键信息“以洛阳为都城”。【解答】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②东汉、③曹魏、⑤北魏,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东汉、西晋。公元前770年,史称东周。公元25年,定都洛阳。220年,自称皇帝,定都洛阳,曹魏灭蜀,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都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20.(3分)从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卷数所述内容卷一、卷二农作物耕种,以及具体粮食,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卷三、卷四蔬菜、木本作物栽种和果树卷五、卷六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卷七、八、九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A.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B.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C.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解答】《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从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民要术》记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5分)21.(12分)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青铜器】(1)请写出图一、图二、图三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采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甲骨文】(3)图4、图5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首先是被谁发现的?什么时候?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图3青铜器是利簋,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饮食和祭祀。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工艺高超、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经过制模、翻制泥范、浇注液态金属。(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增多,主要用于饮食,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图8、图5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此后在安阳殷墟,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单字有4500个左右。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战争、官制、医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涉及祭祀、农牧业、刑法、天文历法等、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答案为:(1)图1名称:四羊方尊;图6名称:司母戊鼎;主要用途:饮食;铸造方法:泥范铸造法。(2)功能变化:由食器发展到礼器。(3)发现者:王懿荣;时间:1899年。(4)内容:祭祀、战争、管制、医药、历法等;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青铜器、甲骨文的相关史实。22.(13分)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如图所示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1)本题以《秦朝疆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的建立和郡县制的知识。(2)本题以《西汉疆域》图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设立的知识。(3)本题以《三国鼎立形势图》为依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和赤壁之战的知识。(4)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5)本题以《秦朝的疆域》图、《西汉疆域》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解答】(1)图一是《秦朝疆域》图。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秦朝建立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图二是《西汉疆域》图。读图可知:字母E所指的地区是西域,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图三是《三国鼎立形势图》。读图可知:字母A所指的政权是吴国;字母C所指的政权是魏国,因此说D处发生的战争是赤壁之战。(4)图四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纷纷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因此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故答案为:(1)嬴政;郡县制。(2)西域都护;说明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A、吴国;B;C、魏国。(4)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5)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三国: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点评】本题以《秦朝的疆域》图、《西汉疆域》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西域都护的设立、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3.(8分)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揭开了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分析】本题以《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解答】(1)据“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材料一描述的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历史,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途中被匈奴捉住,后设法逃脱,归国时只剩下两人。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2)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运往西亚,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故答案为:(1)张骞通西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2)张骞出使西域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3)丝绸之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朝以来,就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盘踞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