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0B/wKhkGWWlwCqAQy1fAAKMWCKxrUU031.jpg)
![小学数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0B/wKhkGWWlwCqAQy1fAAKMWCKxrUU0312.jpg)
![小学数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0B/wKhkGWWlwCqAQy1fAAKMWCKxrUU0313.jpg)
![小学数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0B/wKhkGWWlwCqAQy1fAAKMWCKxrUU0314.jpg)
![小学数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0B/wKhkGWWlwCqAQy1fAAKMWCKxrUU03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课时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局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1亿有多大?………1课时二、角的度量〔4课时〕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六、统计〔3课时〕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七、数学广角〔4课时〕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蔼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根底,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5.数的组成:在13819000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7.练一练:〔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249600006407000850003001.学生试读。2.全班交流。〔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那么?〔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24600708000〔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五、稳固联系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根底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根底,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教具、学具准备: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教学过程: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2.师:你在刚刚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1.继续播放新闻: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2.提问:在刚刚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答复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三、稳固练习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2.数学游戏: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到达三千万。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五、课堂独立作业课本第10-11页7、9、12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3、认识直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学生自由发言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等等。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学生画直线得出:线段是直线的一局部。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使学生弄清楚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二、认识角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2、建立角的概念。(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局部名称。用∠1表示。(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三、稳固练习:P36“做一做〞1、22、P39、2、四、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P40、8学生认真观察。学生答复:是角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角的实例学生独立画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画角的的方法。学生说角的概念及角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角的写法和角的画法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稳固复习。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局部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刚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从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以下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以下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学生答复:是角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响〕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1°角的认识。
使学生掌握读角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2、量出以下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拟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拟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五、稳固练习:1、P38“做一做〞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5°105°120°135°150°180°
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0、5、7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角。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稳固复习。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课题口算乘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例如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18×4=24×3=25×2=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拟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2×380=150×6=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学生看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1:想10×3=60,3×6=18,30+18=48,所以16×3=48方法二:16×3--------48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0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10×30+6×30=480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比照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稳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第48页6-----9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响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稳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第二课时:笔算乘法〔例1〕课题笔算乘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231×4=321×2=415×3=298×3=523×3=2、笔算24×12=44×59=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12=1740145×12-------290145-------1740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145×12三位数乘两位数说出估算的方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用笔算比拟准确。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先算145×2,再算145×10两局部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有条理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稳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12=176×47425×36237×82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练习,稳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垂直和平行课题垂直和平行64-65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开展。3、在比拟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教具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拟,掌握特征〔一〕动手操作,反响展示。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会自由发言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类方法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拟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5、学生试着说概念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三、解释应用,稳固新知〔一〕折纸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那么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4、请在刚刚折的根底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5、学生演示。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P651、2汇报分类方法及分类标准。学生再次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并提出问题。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单杠、双杠等学生试着说概念学生动手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学生展示作品,交流折的方法。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后再折一折学生收拾学具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讨论交流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使学生掌握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含义通过动手折一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垂直和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第二课时:画垂线课题画垂线66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教具三角板、直尺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先画一条直线。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点。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三、稳固练习68页4题画一画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拟准确呢?为什么?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五、作业练习画垂线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汇报互相垂直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尝试画垂线学生表达画垂线的步骤学会画垂线的技巧学生画垂线并互相交流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小组内研究交流特点全班汇报。学生独立画出垂线,组内同学互查学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动手画垂线。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使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画图的技巧。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通过练习,稳固画垂线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开展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准备题: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二、新授:1、出例如1〔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练一练:80÷48=90÷30=83÷20≈80÷19≈〔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练一练:120÷40150÷50160÷80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学生口答结果80里面有4个20,商4方法一:想20×4=80,所以80÷20=2方法二:8÷2=4,所以80÷20=2可以分给几个班?120÷30120里面有4个30,商44个30是120,商4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复习口算,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使学生能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三、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4÷26÷336÷642÷740÷2060÷30360÷60420÷7090÷30540÷60630÷70180÷2080÷40450÷50360÷90810÷902、书后:〔P801、2、3、4、5〕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稳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第二课时: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课题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具图片、小棒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1、口算:60÷20120÷30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40×〔〕<8360×〔〕<508二、探究新知1、出例如2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330〕92902练一练20〕8030〕6440〕85〔2〕出示: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学生口答结果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92÷30≈3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棒算一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1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程,讲解计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学生说计算的方法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应商4。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借助小棒和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140÷30=4……20430)14012020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练一练: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三、练习:1、板演:20〕8030〕16090〕82090〕4802、P821、2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棒算一算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程,讲解计算的方法。商写在个位上。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后,自我检查相互检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掌握笔算的方法。通过练习,稳固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计算。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课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学生观察统计表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4、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5、全班汇报交流。分析:三、稳固新知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完成统计图并答复以下问题,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答复下面的问题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到达提升。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课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课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2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积极发言学生观察统计表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展示统计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三、稳固新知完成106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整个社会所有的车辆中,轿车的数量是最多的。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完成统计图并答复以下问题,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答复下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数学广角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拟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学生自由汇报观察理解情境图的内容找出题中的信息总共要烙3张饼。学生讨论汇报:可以一张一张的烙;烙一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一张,这样只用12分钟,节省6分钟。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的反面,有9分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2、教学例2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拟合理。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比拟: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三、稳固新知1、书后做一做第1题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2、书后做一做第2题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动手实验,并记录。讨论交流,说自己的发现观察图,讨论设计方案用过程图表示出自己的方案。学生选出最正确方案。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理由。独立完成,全班订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练习,稳固所学的知识,教育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二课时:数学广角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学生讨论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汇报4〕找出最优方案三、稳固新知:1、书后做一做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学生自由汇报观察情境图,找出题中的信息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方案,算出每种方案等候的时间如果先卸船1的货,那么3艘船都要等候8小时;而如果先卸船3的货,那么每艘船只等候1小时。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船开始卸货,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学生完成设计,小组交流,在班上交流。使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15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中选。假设甲要中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补充练习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通过练习,稳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稳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局部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翻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拟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交流汇报补充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复习数位顺序表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根本概念教学过程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比拟数的大小?三、练习内容1、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2000031540000050708000000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47000000200320000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5、求近似数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比大小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掉,换成“万“或“亿〞字,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局部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5或大于54、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拟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独立比大小,全班订正结果独立完成,全班汇报掌握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及比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二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稳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局部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翻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拟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39=585792÷24=33150×39=396÷12=15×390=1584÷48=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交流汇报补充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拟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948÷38=2496÷47=4325÷48=3276÷84=2〕245×27=530×48=509×50=802×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一4——8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结果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二、新授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表达。〔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27+85再加上到来的85人=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6÷3×987=329×6=2×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表达,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稳固练习〔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一做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根底,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四、作业:P8/1—4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6/例3〔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例如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2〕24×2+24÷2=24+24+12=48+12=48+12=60〔元〕=60〔元〕〔1〕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再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置门票需要多少钱。〔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三、稳固练习P7/做一做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稳固。四、作业板书设计:四那么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24+24+24÷2〔2〕24×2+24÷2=24+24+12=48+12=48+12=60〔元〕=60〔元〕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课后小结: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方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三、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四、课后延伸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工程: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º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º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工程标:位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稳固目标:是通过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复习、稳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方案,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拟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老师提供应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主备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如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三、稳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eq\o\ac(○,1)加法交换律eq\o\ac(○,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陆运合同范文范本模板
- 物业管理的噪音与污染管理
- 我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NLRP3介导的滑膜细胞焦亡减轻膝骨关节炎
- 扩张法与Nagata法治疗小耳畸形的疗效对比分析
- 2025年岳麓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智能家居产品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5年外研衔接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服装购买合同协议书范本(2篇)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中小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及对策研究
- 亲子非暴力沟通培训讲座
- 保险投诉处理流程培训
- JJG 707-2014扭矩扳子行业标准
- 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概览-美国国防部(英)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