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主张()A.否定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B.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C.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D.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B项正确;老子,孔子都没有否定分封制,排除A项;老子代表的不是地主阶级,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不可能成为核心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要职,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反映了()A.“士”阶层空前活跃 B.工商业空前繁荣C.百家争鸣深入开展 D.诸侯国和平交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现象非常普遍”可知,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诸侯国重用,可以促进学术的自由发展,C项正确;“士”阶层空前活跃属于表象,并非材料本质,排除A项;材料和强调士人易主比较频繁,无法说明工商业空前繁荣,排除B项;“诸侯国和平交往”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汉初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而在西部则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体制。这样的治理方式()A.体现了因地制宜 B.推动了儒学发展C.消除了统治隐患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汉初在东部地区分封同姓王国,而在西部则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体制”可知,出于国力不强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这有利于迅速稳定政局和便于各国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A项正确;汉初尊崇道家思想,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4.敦煌85窟壁画(如图)描绘了佛教极乐世界,规划为方格状的一个个坊,令人想起唐朝长安城的布局。这表明唐朝()A.三教合一的出现 B.佛教的广泛传播C.文化领先于世界 D.佛教渐趋本土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敦煌85窟壁画(如图)描绘了佛教极乐世界,规划为方格状的一个个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壁画中,出现了仿照当时都城坊的布局,说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日渐本土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道家的内容,无法得出三教合一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信息难以得出“佛教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唐朝文化领先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5.如表是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据此可知辽谥号谥号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辽景宋孝成康靖帝辽太宗米武皇文帝辽圣宗文武大孝宜帝辽世宗尔和正宪帝辽兴宗神圣毕章皇帝辽穆宗孝安敬正帝辽道宗仁圣大孝文帝A.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减弱 B.区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深受汉族传统伦理影响 D.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答案】C【解析】从辽朝皇帝谥号几乎都有孝、仁,足见其深受汉族伦理文化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文化差异或者区域文化交流的信息,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谥号不等同于统治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6.古代中国南方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这种历史现象开始于()A.两汉之际 B.唐朝中叶 C.宋元时期 D.明末清初【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叶(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B项正确;两汉之际经济重心还未南移,排除A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叶,南宋时完成南移,CD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D项。故选B项。7.明朝以前,文人售画为人所不齿;到了明朝,唐寅宣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清朝郑板桥则公开说:“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这反映出()A.文人为人气节的逐步沦丧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价值观念C.文人作画风格的巨大改变 D.文化消费提升了社会消费品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以前,文人售画为人所不齿,而明朝则出现了文人售卖字画的现象,而且明码标价,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价值观念,B项正确;文人售卖字画不等于没有气节,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画作风格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消费品质得到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官员向皇帝呈送报告的两种方式。其中“专递”的方式()A.使皇帝能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B.精简机构节约了政府的开支C.消除了臣下与君主之间的隔阂 D.开创了官员呈递奏折的先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专递”的方式是指清朝的密折制,官员直接向皇帝传递密折,不经过其他中转。这种迅速,使得皇帝能够更直接,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正确;密折制并没有精简机构,只是简化了奏折的中转,排除B项;“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官员呈递奏折在清朝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9.鸦片战争前英国侵略者就把占领舟山作为首要目标。1840年7月英国占领了舟山由于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而撤离。1842年6月英军再次占领舟山。舟山人民自发组成联盟对抗英国侵略者在舟山各处组击英军损失惨重。上述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中()A.爱国民众的坚决抵抗 B.英国驻华兵力的不足C.舟山地方官员的积极抗英 D.清政府出兵支援民众抗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中舟山人民自发组成联盟对抗英国侵略者,在舟山各处组击英军损失惨重,表明了以舟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民众的爱国决心和行动,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舟山人民对英国侵略舟山的抵抗,未涉及英国驻华兵力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官员,而是舟山人民自发的反抗,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行为,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是甲午战后英国的讽刺漫画《婴孩现象》,图中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日本以实力征服西方列强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西方列强对日本心态复杂 D.列强侵华已经走向了联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巨人,因此日本神气活现地给西方帝国军官上兵法课,体现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复杂心态。C项正确;日本以实力征服了中国,并非西方列强,排除A项;《时局图》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体现了列强的联合行动,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维新派不仅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还创办《算学报》、《格知新报》等介绍自然科学的报刊,在报刊上开辟“格致”,地震、日食等天文地理知识。这反映了()A.洋务派官员支持变法 B.维新派宣传西学改造传统文化C.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D.维新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90年代(中国)。材料体现了维新派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的同时,也宣传了自然科学,这反映出维新派宣传西学改造传统文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阶级主体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并非洋务派官员;排除B项;洋务运动中兴办新式学堂,中国教育近代化已经起步,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维新思想的传播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2.孙中山把“平均地权”看作是他“社会革命”理论和经济思想的主要部分,他指出“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推行平均地权之法,当将此主义普及全国,方可尤碍”。这说明孙中山()A.宣传均贫富的政治主张 B.已经走上苏俄革命的道路C.重视民生防止贫富分化 D.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C【解析】孙中山提出以“平均地权”为理论内核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为了避免社会发展的贫富差距过于悬殊,造成社会动荡,体现了孙中山反思西方文明的弊端,重视民生的政治抱负与革命热情,因此C项正确;“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保留封建土地私有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主的利益,排除A项;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是指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主义,而不是指社会主义革命,因为阶级局限性,孙中山不可能走上苏俄革命的道路,排除B项;平均地权并不是均贫富,而是保留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13.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A.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 B.课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据材料信息“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等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最为著名,社会学系主要教学内容与哲学和社会主义有关,因此D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是1922年,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思想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据所学,此时毛泽东思想处在萌芽阶段,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教育近代化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4.长征中,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位于如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甘肃会宁,即④所在地,D项正确;①是江西瑞金,是长征出发点,排除A项;②是遵义,1935年1月在此召开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③是吴起镇,是第一次会师的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15.党史百年历程中的某一特殊时期,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强调:“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明,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这一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明,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尚未出台土地政策,排除A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实行打土豪,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16.“一五"计划期间,陈云曾提出农业合作化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合作化比单干具有规模效益,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由此可知,陈云认为农业合作化()A.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B.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陈云曾提出农业合作化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合作化比单干具有规模效益,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可知陈云认为农业合作化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49到1952年,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陈云认为农业合作化比单干更有效益,没有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之后的事情,排除C项。故选D项。17.截止2017年,中国企业为非洲当地人民创造了近35万个就业机会。仅2015年,中国在非洲创造了近15000个工作岗位。这主要表明,中国()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 D.优先考虑与非洲国家建交【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企业为非洲当地人民创造了近35万个就业机会。仅2015年,中国在非洲创造了近15000个工作岗位”可知,材料反映中国在非洲创办企业,为非洲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表明了中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优先考虑与非洲国家建交,排除D项。故选B项。18.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A.最早培植了小麦和大麦 B.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C.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D.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可以看出当时苏美尔地区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项正确;小麦最早起源于地中海东岸的新月沃土地区,最早的驯化大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叙利亚地区,排除A项;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苏美尔地区的祭祀情况,没有体现城市国家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9.15世纪90年代以前,运到欧洲的香料远不能满足欧洲人,但欧洲人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当另一类新的特殊口味的消费品,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成为广大居民消费对象时()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B.提升了欧洲人生活水平C.颠覆了欧洲的饮食文化 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90年代以后的欧洲。材料“欧洲人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当另一类新的特殊口味的消费品,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成为广大居民消费对象”体现了欧洲人对其他地区的物种的喜好,这会促进不同地区的贸易,带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A项正确;欧洲消费种类更多,不能体现生活水平高,排除B项;物种的交换会影响欧洲的饮食文化,但用“颠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消费种类,饮食的变化不会带来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20.卢梭曾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卢梭在此强调()A.学习法国大革命打破封建桎梏 B.公民利益要服从社会公共意志C.人民有权推翻压迫人民政府 D.人民应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人民有权推翻压迫人民的政府,C项正确;卢梭是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指导了法国大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利益与社会公共意志的关系,排除B项;伏尔泰主张人民应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21.马克思指出:“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一一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占了30多位。材料表明巴黎公社A.是无产阶级执政尝试 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 D.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工人阶级成为了公社的主人,说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执政尝试,A项正确;材料的的主旨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执政尝试,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性质,不是强调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排除C项;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D项。故选A项。22.1913年,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这体现了()A.东方文化努力看齐西方 B.东方文学从属西方文学C.世界文化重心逐渐东移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材料“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D项正确;材料“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表明泰戈尔的思想具有独创性,并未看齐西方,且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仅凭泰戈尔一个人的评语看不出“从属关系”,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泰戈尔一个人的思想影响不了整个世界文化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23.某同学拟写小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下史事,他可以选用的是()A.奥匈帝国解体 B.巴西合众国成立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阿尔及利亚独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阿尔及利亚独立于1954年,符合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的限定,D项正确;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排除A项;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巴西合众国成立,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1年,排除C项。故选D项。24.如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目前的“逆全球化”所作的解释(部分),这些观点说明()观点提出及主要支持者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主要是经济上的负面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大大有利。多为发达国家的学者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利益为发达国家所获得,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多为发展中国家的学者A.全球化激化了国际矛盾 B.反全球化成为学者共识C.全球化不符合历史潮流 D.国家立场决定观点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发达国家的学者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不同,都说明由对方获得了好处,而自身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反映了学者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D项正确;材料与国际矛盾的激化无关,材料所述内容也不是国际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全球学者对反全球化的态度说明,“反全球化成为学者共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能因为部分学者的否定而全盘否定全球化,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雍正皇帝表示:“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又认为所谓“夷狄”仅是地域上的一种划分,“本其所生而言,犹今人之籍贯耳”,“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否认这是“中外”划分的标准,并认为“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为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摘编自李大龙《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年5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提出了党的民族平等主张及对回族解放的关切。1936年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却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摘编自郑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对于传统“华夷观’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答案】(1)看法:华夷是地域上划分,无优劣之分;反对以人和禽兽、中与外来区分华夷。影响:为边疆民族人主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和促成中国疆域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任答3点即可)(2)民族政策: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评价:中华民国政府不仅追求民族平等,还从法律上促使民族政策与现代国家制度相适应,体现了平等自由、主权在民和民主共和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进步性。(其它言之有理亦可)(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因俗而治”的历史传统。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尝试;有利于赢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胜利;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看法:依据材料“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又认为所谓夷狄仅是地域上的一种划分”,得出华夷是地域上的划分,无优劣之分;依据材料“否认这是中外划分的标准,并认为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为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得出反对以人和禽兽、中与外来区分华夷。影响:从政权合法性角度分析,得出为边疆民族人主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提供理论支撑;从统治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从边疆治理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和促成中国疆域的形成;从文化交流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分析,得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得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据材料“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得出保障少数民族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评价:从民族平等,团结,民权等角度分析,得出中华民国政府不仅追求民族平等,还从法律上促使民族政策与现代国家制度相适应,体现了平等自由、主权在民和民主共和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具有进步性。(3)思想基础:依据材料“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得出:“因俗而治”的历史传统。意义:依据材料“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得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尝试;依据材料“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得出有利于赢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胜利;从新中国民族制度的建立角度分析,得出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类别说明行卷诗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应试诗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且质量上乘。及第诗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落榜诗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假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根据材料,找到四类唐朝诗歌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特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答案】特点: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随着科举制度在唐代的逐步完善,参加进士科考试成为广大读书人改变命运。由于进士科主考诗赋。士人不仅以诗参加举试、出名而受到社会的尊重,影响了整个社会,大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创作,使唐诗走上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诗歌的类别可知,诗歌类型和科举制密切相关,说明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可知,从科举制推动唐诗繁荣角度说明,如随着科举制度在唐代的逐步完善,参加进士科考试成为广大读书人改变命运。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