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第八套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1.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2.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哲学家是()。A.培根B.洛克C.康德D.柏拉图3.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出发的。A.认识B.情感C.行动D.实际4.以下哪一位是过去几十年中儿童开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A.维果茨基B.赞可夫C.皮亚杰D.柯尔伯格5.儿童身心开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开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开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表达了儿童身心开展的()特征。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7.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8.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那么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B.因材施教原那么C.稳固性原那么D.启发性原那么9.从本质上说,德育过程就是()的统一过程。A.个体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标准个体化10.()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根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韵重要保证。A.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班主任的管理工作C.班级目标D.良好的班风11.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包括:新授课、稳固课、技能课和()。A.检查课B.复习课C.实验课D.活动课12.以下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13.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在内容上,要以传授()为主。A.间接知识B.直接知识C.课本知识D.根本经验14.社会公益活动属于课外活动的哪种组织形式?()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社会活动1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A.开展专业教育B.开展根底教育C.开展中等教育D.开展职业教育二、名词解释(此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课程方案2.社会本位论3.“分支型〞学制4.调查法三、简答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2.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3.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4.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根本趋势。四、论述题(此题共1小题,共10分)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开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关系。五、案例题(此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三年级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问题:请用德育原那么分析这一案例。2.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乖僻的问题。比方,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答复,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答复。比方,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根据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答复。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里指导原那么之一,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并在《大教学论》里明确指出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2.A[解析]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将教育学从科学中划分出来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D[解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从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开展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德育内容和方式。这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那么。4.C[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其对儿童智慧开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而闻名于世,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5.B[解析]个体身心的开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开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例如,身体的开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开展,心理的开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6.D[解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对年青一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教育的结果。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7.C[解析]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活动课程是典型的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8.D[解析]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那么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认知事物,掌握规律,培养能力,是能够反映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原那么。9.D[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开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标准个体化相统一的过程。10.A[解析]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根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11.A[解析]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稳固新知识课(稳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12.B[解析]瓦•根舍因使范例教学的主张形成了一个比拟完整的理论体系。范例教学论认为,没有一个有方案的教学过程可以穷尽整个精神世界,没有人能够毫无缺漏地掌握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与能力,因此更不必说能使一个学生去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了。传统的追求系统性的教学把系统性的认识同教学材料的系统性混淆起来了。13.A[解析]学校工作在内容上,要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14.A[解析]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墙报、黑板报)、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15.B[解析]《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开展根底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二、名词解释1.课程方案:又称教学方案,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社会本位论:以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其根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3.“分支型〞学制:“双轨制〞中的下部即初等和中等教育根底合一了,形成底部单轨、顶部双轨的学制类型。4.调查法: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开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2.[参考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开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参考答案](1)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2)能够促进学生在全面开展的根底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4.[参考答案](1)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前入学年龄。(3)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立交桥。(4)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5)建立立体开放的学校教育系统。四、论述题[参考答案]开展学生智力的意义:(1)开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开展,知识成倍增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开展。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开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开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现代化生产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3)开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开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1)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那么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开展。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2)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表达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开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开展的的根底。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开展水平上下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开展了智力。(3)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统一: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根本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使之能自行去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的统一。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那么。(2)疏导原那么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贯彻疏导原那么的根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标准;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③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2.[参考答案]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第七章教学(下)一、单项选择题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以下哪条教学原那么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启发性原那么B.因材施教原那么C.循序渐进原那么D.稳固性原那么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A.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B.循序渐进原那么C.启发性原那么D.稳固性原那么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那么B.循序渐进原那么C.直观性原那么D.因材施教原那么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A.循序渐进原那么B.因材施教原那么C.稳固性原那么D.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A.讲授法B.实验法C.参观法D.演示法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达了()教学原那么。A.循序渐进原那么B.启发性原那么C.因材施教原那么D.稳固性原那么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稳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8.课的类型是由()课的种类。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B.课的任务决定的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D.克伯屈10.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13.一个测验经过屡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较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厦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工程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以下哪种质量指标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二、填空题1.循序渐进原那么,要求教学按照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开展的顺序进行。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________与_________编成同定的班级,集体上课。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__。5.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个方面。6.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方案。7.教师在写教学进度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方案。8.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9.常见的教案有__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区分度和难度。11.常用的记分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三、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有哪些?2.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简述设计教学法。4.简述教学原那么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简述上好课的根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那么有哪些?2.分析课堂教学的利弊,并提出改良方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表达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的原那么。2.D.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表达了教学中的稳固性原那么。3.A.《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表达了启发性原那么。4.A.《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那么。5.D.具体见学习精要中对演示法的解释。6.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达了启发性教学的原那么。7.B.见学习精要中对谈话法的定义。8.B.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见学习精要。9.D.设计教学法是由克伯屈首先提出的。10.B.见学习精要中班级授课的优点。11.C.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12.A.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13.A.见学习精要中信度的定义。14.B.见学习精要中效度的定义。15.D.见学习精要中区分度的定义。二、填空题1.学科的逻辑系统学生认识2.年龄知识程度3.模像直观语言直观4.讲授法5.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评价6.钻研教材了解学生7.学期教学进度方案课题方案课时方案8.单一课综合课9.讲义式提纲式10.信度效度11.百分制等级制三、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开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甲。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问,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2.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要注意:(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根底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方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作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3.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南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的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4.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那么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根底上制定的。教学原那么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那么。5.一堂好的课要满足以下标准:(1)目标明确。是指教师明确一堂课的目的要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目标定得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师生的一切活动始终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2)内容正确。是指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3)方法得当。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4)表达清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教师要讲普通话,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言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标准、准确、清楚。(5)气氛热烈。一堂好课,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师生都处在积极的状态,双方配合协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四、论述题1.(1)直观性原那么。直观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开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巩同性原那么。稳固性原那么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牢同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存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m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4)循序渐进原那么。循序渐进原那么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开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冈材施教原那么。因材施教原那么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正确的开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是指教学要以学习根底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到达学懂会用、以致用。2.课堂教学即指班级授课,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缓,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问表,安排教师有方案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到达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我们存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法,主要是内局部组的方法来弥补其缺乏。内局部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也叫班内分组。我们既可以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也可以对相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第六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A.一种主体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一种文化活动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A.唯一工作B.中心工作C.必要工作D.重要工作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实践D.间接经验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那么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开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根本途径是()。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开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开展个性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B.开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开展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以下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捷性D.交往性12.以个体认识论为根底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孔子B.昆体良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稳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二、填空题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_________是学习的主体,________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安排〞的原那么。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__________、__________、交往性等方面。5.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6.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7.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8.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9.教学是完成学校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的根本途径。10.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__________为主。三、简答题1.教学与智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教学的含义有哪些?3.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4.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5.简述教学的意义。四、论述题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3.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B.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T作,而非唯一]二作。3.D.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4.B.“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那么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开展学生自身的能力。5.B.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6.D.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7.B.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8.C.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9.A.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10.A.孔子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11.B.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12.D.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根底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13.A.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二、填空题1.学生教师2.以教学为主3.学、思、行4.引导性简捷性5.思维能力6.赫尔巴特斯宾塞7.开展智力8.领会知识稳固知识9.教育任务教育目的10.教学三、简答题1.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另外,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2.教学是教育目的标准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开展水平。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2)开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3)开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正确地坐、立、行、阅读、书写的姿势,有规律又节奏的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开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根底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还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美学根底知识,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开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开展。4.(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活动是属于变革和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的范畴,学生的学习活动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5.(1)教学担负着传递人类认识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开展的重要使命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方案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到达人类开展的一般水平。通过教学,可以使人类文化代代继承开展。(2)教学是进行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存对个体开展的影响。首先,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其次,使个体的身心开展建立在科学的根底上,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开展。(3)教学学校T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T作,学校T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那么。以教学为主,要求大局部时间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论述题1.第一,以教学为中心足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根小所在。第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方案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第三,历史上正反两方而的经验说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前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认以教学为巾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那么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根底。(2)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①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根底;②智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根底;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③存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①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1)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根底智力的开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开展。学生智力的开展有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存在无知识的智力,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开展智力的根底。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开展为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的上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智力开展的水平。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智力水平。(2)智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开展。知识不等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代表智力开展的上下,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开展。(3)掌握知识与开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存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而开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开展他们的智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4.以下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开展得到局部补偿,这表达了个体的身心开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A.连续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7.以下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A.杜威B.布鲁纳C.斯宾塞D.赫尔巴特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那么。A.启发性B.系统性C.稳固性D.因材施教9.小学德育的根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示范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方案1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那么是指()。A.知行统一原那么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那么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那么12.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A.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的理论C.教学与开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13.关于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那么是开展智力的()。A.惟一选择B.内容C.途径D.根底14.以下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开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5.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根底教育是()。A.初等教育B.平民教育C.普及教育D.义务教育二、名词解释(此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前景教育原那么2.道德两难法3.分科课程4.拓展型课程三、简述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2.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开展趋势?3.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4.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论述题(此题共1小题,共10分)试分析说明人的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五、案例题(此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比照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学生:(局部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问题: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所表达的教学原那么和教学方法。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懊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2.C[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939年发表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14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世界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的首次尝试。3.B[解析]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于70年代提出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4.D[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开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开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5.D[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开展各组成局部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开展得到局部补偿。6.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那么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7.C[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8.D[解析]因材施教原那么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正确的开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9.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根本方法。10.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鼓励的作用,是形成、稳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11.D[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前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12.C[解析]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开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先后发表了《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理论专著。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开展〞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13.D[解析]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根底。学生认识能力的开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开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开展认识能力。14.D[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那么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5.C[解析]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根底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二、名词解释1.前景教育原那么: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开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根底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开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开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3.分科课程:即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最根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根本依据。4.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响的能力。2.[参考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开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参考答案]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根底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具有根底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开展打好根底,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根底,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根底。4.[参考答案](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四、论述题[参考答案](1)人的身心开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开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开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2)人的身心开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一开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方身体的开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开展,心理的开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3)人的身心开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开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时期内,开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开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开展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4)人的身心开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开展得到局部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开展。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5)人的身心开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开展水平的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教学原那么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根本准那么。该教学案例表达了教学的启发性原那么,即在教学中教师成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那么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比照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开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答复,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稳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2.[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那么,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1.在师生观上与我国的《学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是()。A.《终身教育引论》B.《教学与开展》C.《雄辩术原理》D.《教育学》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个性全面和谐开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开展产生影响的功能属于()。A.开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4.柯尔伯格用()的方法来判定儿童道德开展阶段。A.发现法B.道德两难法C.智力训练法D.信息加工法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开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6.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提出申诉。A.法院B.教育行政部门C.公安机关D.学校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本材料是()。A.教学大纲B.课程方案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8.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拓展型课程C.选修课程D.地方课程9.颜之推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看,这是强调()。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典范示范D.实际锻炼10.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11.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不包括()。A.教育目的B.学生年龄特征C.学科的特性D.教学原那么12.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表达出来的。A.教学方案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13.认为教育所要到达的根本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的是()。A.赫尔巴特B.斯滕伯格C.夸美纽斯D.加德纳14.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A.斯金纳B.苏霍姆林斯基C.维果茨基D.班杜拉15.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宪法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二、名词解释(此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小学教育学2.教学模式3.课外活动4.劳动技术教育三、简单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当代儿童开展观的根本内容。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3.简述学科课程论的特点及其缺点。4.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那么的根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此题共1小题,共10分)试论人的身心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五、案例题(此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确实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2.下面是对某所学校《成绩册》改革的一段描述:上学期放假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册》,上面不仅有考试的分数和班主任的评语,而且有老师的“悄悄话〞,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自己评价自己、家长寄语、同学互评等栏目。问题: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我国新课程改革要实现哪些方面的转变?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在师生观上,《雄辩术原理》和《学记》都强调要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师重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雄辩术原理》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2.B[解析]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开展〞“和谐开展〞“个性开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开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论和目标。3.D[解析]德育的功能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品德、决定学校教育性质、影响社会稳定与开展。题干说的是对社会的影响,属于社会性功能。4.B[解析]柯尔伯格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开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5.D[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开展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所谓“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对人的开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6.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7.C[解析]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的根底上,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而编制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根本材料。8.A[解析]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根底、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9.B[解析]情感陶7台法强调的是环境对学生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题干所说。10.C[解析]所谓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11.D[解析]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教学的时空条件。12.A[解析]教学方案(课程方案)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合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13.A[解析]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两局部。前者是指培养和开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他们将来选择职业;后者是指道德的目的,要求培养五种道德观念,这是教育最必要的、最高的目的。14.B[解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他认定课外活动是学生“个性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开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开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15.B[解析]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时机权、受教育条件权和公正评价权三个方面。二、名词解释1.小学教育学:就是研究小学教育,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科。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4.劳动技术教育:向学生传授根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白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儿童开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功能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当代儿童的开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根底的。(2)儿童的开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开展是儿童的权利。2.[参考答案]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第二,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第三,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第四,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到达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3.[参考答案]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缺点: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4.[参考答案](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开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四、论述题[参考答案]人的身心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环境(包括教育)、个体因素等。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遗传对于人的身心开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开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开展。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自己身心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其影响又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学校教育是由承当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它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方案、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对个体的开展起主导作用。个体身心开展的个体因素,指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需要,主要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内因和动力。上述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开展。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2.[参考答案](1)以上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课程评价方面“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成为根本的评价方略。另外,学生的开展性评价成为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局部。(2)我国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具体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开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30分。)1.认为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根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并被世人称为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的是()。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3.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4.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开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小学生容易把“q〞写成“p,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6.某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一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7.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A.学校、教师、儿童B.学校、家庭、社会C.社会、知识、儿童D.社会、家庭、教师8.某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表达了()的教学原那么。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稳固性9.以下不属于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的是()。A.德育目标B.受教育者身心开展特征C.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D.学校教育的开展方向10.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12.以下最早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并倡导教育实验的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响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A.领会知识B.稳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4.学校课外活动的根本组织形式是()。A.群体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社会活动15.我国教育法体系中的“母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二、名词解释(此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学校课程2.教学设计3.课程论4.学校教育制度三、简述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2.简述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4.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根本层次。四、论述题(此题共1小题,共10分)试述教育与儿童开展的关系。五、案例题(此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11岁的李华娟因妈妈工作调动,拿着某县教育局开出的转学证到附近某学校报名注册但被该校拒之门外。校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与校长会议决定不相符,需要交纳2000元的择校费。李华娟同学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交不起这笔钱,被迫在家失学达一年之久。后来李华娟拿起了法律武器,保卫自己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起诉至该县人民法院。受案后,法院行政审判庭给予了高度重视,办案人员从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和开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找有关部门调查、走访,并采取先防预后执行等措施,令被告学校立即接受李华娟人学。就在开庭的前一天,该校领导在充分认识自身错误的根底上,真诚、无条件地接受了李华娟入校。考虑到问题已圆满解决,李华娟也主动撤回了起诉。问题:(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当什么责任?(3)这个案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2.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时机,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2.C[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根底,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3.C[解析]班杜拉提出品德社会学习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