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精练:六 古诗词阅读_第1页
江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精练:六 古诗词阅读_第2页
江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精练:六 古诗词阅读_第3页
江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精练:六 古诗词阅读_第4页
江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突破精练:六 古诗词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古诗词阅读

唐宋诗25首

【甲】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②添浩叹,劳生扰扰③竟何能?

故山④岁晚不归去,高塔⑤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乙】经故洛城⑥

[唐]王贞白

卜世⑦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⑥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在,今古共伤情。

【注】①慈恩寺: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偶题:偶然而题。②悠悠:长久,遥

远。③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④故山:指家乡。⑤高塔:指慈恩寺的大雁塔。⑥经故洛城:经,经

过;故,以前;洛城,洛阳城,唐朝都城。⑦卜世: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⑧周召:周成王时

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爽的并称。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⑨崩垒:倒塌的宫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逗留之地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写往事悠悠,生活劳碌纷乱,没有安宁,给人的唯有喟叹与无奈。

C.乙诗颈联写自古君主都听任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致使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国家衰败。

D.甲诗尾联写诗人报国无门,顿起归隐山林、出家为僧的念头;乙诗尾联写昔日富丽堂皇的唐都城只剩

下残垣断壁,使古今之人伤心伤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格调凄凉黯淡,所表达的情绪低沉;乙诗重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的“悠悠”“扰扰”,运用叠词,慨叹悠悠往事和劳碌纷乱的生活。

C.乙诗颈联虚实结合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国家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D.乙诗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甲】送李副使赴磺西®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②城,岂能愁见轮台⑧月。

脱鞍暂入酒家讨,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乙】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骗曳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⑧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横西: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②祁连:在今甘肃张掖。③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④

安西: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⑤铁股:披铁甲的战马。嬲:青白色的马。⑥虏障:地名。燕支:

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⑦秦城:国都长安。太白:山名,即太白山,秦岭高峰。⑧离魂:离情别

绪。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巧项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述了送友人奔赴边强而饯别的情景,勉励友人立功沙场,求取功名。

B.甲诗首联的“火”和“赤”烘托渲染出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氛围,天气酷热,路途艰险。

C.乙诗抒写友人李侍御为建功立业而远途勇征的雄豪气概,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官场失意的悲伤之情。

D.甲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功名只向沙场取的决心;乙诗尾联劝勉友人不要因离别而失意悲伤,应振

作精神,去实现安靖边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思碉的一项是()

A.甲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字里行间洋溢着进取的激情;乙诗对仗工整,既表达对朋友的赤诚

之情,又抒发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B.甲诗颔联运用反语,说明李副使屡屡驰骋疆场,却无建树,不无遗憾。

C.乙诗的“宝刀”是卓越本领、雄健气魄的象征,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D.甲诗表达的心境与李贺《雁门太守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甲】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②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乙】题滕王阁

[宋]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①滕王阁:楼阁名,在今江西南昌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②帝子:指滕王李元要。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聊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述了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地理形势和壮丽景色,抒发了物存人亡、岁月无情的感慨。

B.甲诗首联的“罢”字,写出滕王阁地理形势虽好,但而今物是人非,给人以兴衰无常之感。

C.乙诗颔联写滕王阁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在自然与人事的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

和今昔之感.

D.甲诗尾联寄寓着诗人对人生易老、功业难就的深切感慨;乙诗尾联以景作结,含蕴深厚,言尽而意不

止。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无碉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岁月无情的无限感慨;乙诗在自然

与人事的对比中,饱含了无限的吊古之思和今昔之感。

B.甲诗颈联上句天光云影的悠闲流动与下句星移斗转的急促变化形成对比,抒发了年华易逝、岁月无情

的感慨。

C.乙诗颈联写景远近结合,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D.甲诗抒发的情感与崔颍《黄鹤楼》所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

四、

[甲】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少残热,忻然②思杖藜咒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工

【乙】途中

[宋]赵汝镇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橘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注】①饯:送走。②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③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种草本植物,茎秆

直立,可以做拐杖。④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氐项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后放晴,诗人郊野独行看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B.甲诗首联写郊行兴起之因:夏天的阵雨驱走了炎热,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于

是忻然扶杖而行。

C.乙诗颈联描写江面帆影、空山机杼声,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D.甲诗尾联写诗人忙中偷闲的情景,抒发郊野独游的乐趣;乙诗尾联描写杨柳与黄莺,表现了诗人对春

天的喜爱。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句句扣题,首联写郊行兴起之因,中间两联写郊行,尾联抒郊行之趣;乙诗融情于景,表达了醉

心自然、热爱春天的情趣。

B.甲诗颔联写沙鹳和庙鸦,衬托出郊外的寂静恬然,这是以动衬静。

C.乙诗颈联采用虚实结合和视听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缥缈、安宁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春日途中快乐

的情感。

D.乙诗“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表达的情感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所表达的情感有异曲

同工之妙。

五、

【甲】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②,日斜征虏亭久

蔡洲④新草绿,幕府⑥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乙】金陵怀古

[宋]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①金陵:今南京市。②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渚:玄武湖中的小洲。③征虏亭:亭子

名。④蔡洲:在今南京市西南大江中。⑤幕府:将军府。⑥后庭花:指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的亡国之

曲《玉树后庭花》。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氐晒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秋天凄楚荒凉的景象,流露出伤时之感和家国之悲。

B.甲诗颈联告诉人们:国家的盛衰、社会的治乱,都取决于是否施行“仁道”,而非山川地形的险要。

C.乙诗首联破题兼点明时间和地点,“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语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

的气氛。

D.甲诗尾联警示执政者勿沉迷淫乐,以致国破家亡;乙诗尾联抒发故国凄凉之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

思。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以议论之长历来为人称道,托“怀古”抒情而警示执政者;乙诗直抒胸臆,金陵江城的萧条冷落

宛然在目。

B.甲诗颔联“蔡洲”和“幕府”两处景观互作比照,既开阔了视野,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C.乙诗颈联调动听觉和视觉,极写江城的萧条冷落和故国的凄凉。

D.甲诗“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八、

【甲】春残

[唐]唐彦谦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②,轻醉不成乡汽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汽

【乙】春残

[宋]陆游

石镜山⑹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劳,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注】①景:通“影”,日影,光影。②暂棋宁号隐:运用典故,意思是暂时下儿盘棋不能称之为

“坐隐”,只是聊解愁绪罢了,而终究不能像隐士们那样超脱。③轻醉不成乡:运用典故,意思是轻微

的酒醉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④楼上即河梁:从《李少卿与苏武诗》的“携手上河梁”一句变化而

来。苏武在河梁送别朋友,诗人在楼上送别春光。⑤石镜山:山名,在今浙江临安。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生题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尽时的景色,表达了惋惜和不忍作别的情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报国无门的

慨叹。

B.甲诗颈联写景,具体地展示了春残时风吹雨打、花凋花落的狼藉景象。

C.乙诗颈联紧扣“春残”,描写田间景象,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一方面暗含寂寥的心绪。

D.甲诗尾联写诗人送春归去的情景,惜别之情真挚而深沉;乙诗尾联满怀怆然,昔日的雄豪气概更增添

今日的摧颓心绪。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氐现的一项是()

A.甲诗感情细腻,体物深刻,对仗工整,用典精巧;乙诗融情于景,把情、景、事,过去与现在,自然

与人事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B.甲诗颔联通过用典,状写诗人心中难以排遣的愁绪。

C.乙诗颈联运用对偶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抒写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

D.乙诗“时平壮士无功劳,乡远征人有梦归”表达的心境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七、

【甲】村行

[宋]王禹偶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久

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乙】晚至村家

[宋]文同

高原硬确®石径微,篱巷明灭余残晖。

旧裾④飘风采桑去,白衿®卷水秧稻归。

深葭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

前溪后谷暝烟◎起,稚子各处关柴扉。

【注】①信马:放缰松勒,任凭坐骑随意行走。野兴长:指由山野景物而引起的勃勃兴致。②籁:天

籁,指自然界各种声响。③烧确:土地坚硬贫瘠。④旧裾:这里是借代,指农村妇女。⑤白桧:这里也

是借代,指穿着白色夹衣的农夫。⑥暝烟:傍晚的烟霭。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氐限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野景色,透露出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甲诗首联写诗人骑马闲行山中,沿途黄菊夹道,景色迷人,诗人野兴正浓。

C.乙诗颔联描绘农耕生活,女采桑,男爵秧,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思乡之情;乙诗尾联描绘出一幅农家生活的风俗画,极富生活情趣。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颈的一项是()

A.甲诗风格飘逸,淡中有味,明白自然;乙诗语言浅近,风格朴素无华,但情真意切。

B.甲诗颔联对仗工整,拟人逼真,“万壑”与“数峰”构成多与少、暗与明、俯与仰的对比;“晚籁”

与“斜阳”构成声与色、动与静的对比。可谓形象鲜明,意境高远。

C.乙诗颈联运用对偶由写村外的牲畜转到写村内的家禽,颇富乡村情趣,同时也反衬出农村劳动的繁

忙。

D.甲诗“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抒发的情感与崔颍《黄鹤楼》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

八、

【甲】子规®

[唐]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②,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乙】子规

[宋]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他山叫处花成血:传说蜀国国王杜宇,失国亡身,内心十分伤感,于是魂

化杜鹃,整日悲鸣不已,且口吐鲜血,所到之处花草尽被染成血色。③万古冤:庆历三年(公元1043

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曾上书朝廷,力主兴修水利,并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的反

对,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诗人上奏慷慨陈词,替好友范仲淹辩护,也被贬为监筠州酒税。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巧砸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子规凄厉的叫声,抒发了各自悲伤的情怀。

B.甲诗颈联抓住“雨暗”和“月斜”这两个典型环境,突出子规凄惨愁苦的形象。

C.乙诗颔联写景,疏烟明月,微雨落花,子规啼叫其间,声声裂耳,更显凄婉。

D.甲诗尾联写诗人由子规凄厉的叫声触发思乡之情;乙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与好友范仲淹共进退的决心,

抒发了思乡的感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思酶的一项是()

A.甲诗咏物抒怀,虚实结合,层层渲染铺垫,有很强的感染力;乙诗直抒胸臆,富有变化,语言明白如

话,却又凝练厚重。

B.甲诗颔联“旧苑春来草似烟”是以春景如画的乐景反衬子规的悲苦。

C.乙诗首联托物起兴,沉郁凄凉,暗示出范仲淹被贬是“万古”奇冤。

D.甲诗“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一句抒发的情感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抒发的情感

有相通之处。

九、

【甲】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Q相失万重云②?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乙】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矮缴巴孤飞自可疑。

【注】①一片影:指高远浩渺的天空中这只失群的小小的孤雁。②万重云:指失群的孤雁与群雁相隔

遥远。③几行(hdng):几排(大雁)。归塞尽:全部回到塞上。“念尔”句:不知大雁独自飞向哪里。④

渚:水中的小洲。度:渡过,飞越。⑤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⑥帽缴(z©ngzhu6):指猎取飞鸟的工

具。缴,短箭上的丝绳。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硬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孤雁失群后极力寻找群雁的凄苦情景,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对世路艰险的

忧虑。

B.甲诗首联的“不饮啄”体现出这只失群孤雁的执着以及不找到群雁决不放弃的决心。

C.乙诗颔联通过描写孤雁在暮南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独。

D.甲诗尾联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乙诗尾联写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

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无硼的一项是()

A.甲诗不用典故,不雕琢字句,语言自然明白,而意境深远;乙诗描写形象传神,运用拟人等多种手

法,字字珠矶,回味无穷。

B.甲诗尾联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

不得不面对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C.乙诗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的“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D.甲、乙两诗都以孤雁自喻,都运用了对比反衬、环境渲染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十、

【甲】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汽

【乙】鲁山③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④,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号,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巴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⑥?云外一声鸡气

【注】①掬(jQ):双手捧起。②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③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

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④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3):心满意足。⑤随处改:(山峰)

随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⑥幽径:小路。⑦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⑧何许:何

处,哪里。⑨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也硬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山中优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B.甲诗首联写诗人被春天山中月夜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以至月亮升得很高了,仍然在山中盘桓,流连忘

返。

C.乙诗颔联的“好峰”“幽径”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闲适和愉悦心境。

D.甲诗尾联写远眺的景色,构成了含蓄幽美的“无我之景”;乙诗尾联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喜悦心

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无硼的一项是()

A.甲诗新颖自然,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乙诗语言朴素,描写自

然,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B.甲诗颔联上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下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

花香气溢满衣衫。整联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C.乙诗颈联写山行所见,“霜落”和“林空”点出了时令,“熊升树”和“鹿饮溪”是动景,诗人运用

以动衬静和虚实相生的写法,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D.甲、乙两诗所抒发的情感与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

十一、

秋晚悲怀

[宋]李靓

潮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①,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②,待看年华几许长。

【注】①“春水”句: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

何。”②“壶中”句:壶公是传说中的仙人。据《云笈七签》记载:壶中有日月如世间,有老翁夜宿其

内,自号壶天,人称为壶公。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感叹时光易逝,壮志未酬。这两句是从悲秋之情着笔,先把心事和盘托出,以见情真。

B.颔联写秋天的景色。“数分”以显其渐变,“一瞬”,以明其短暂。诗人善于体察时事的易于变迁,

由此产生了淡淡的哀愁。

C.颈联写诗人开阔心胸,从现实中力求振奋。前句于激奋中见劲节,是诗人对自己的策励;后句于吟想

中见柔情,是对他人的怀思。

D.尾联借用道书中壶公的故事。诗人说,如果能追随着壶中的仙翁,也许能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而不

致有岁月蹉昵、华年难再的感慨。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悲怀起兴,“渐老”则已是人生的秋天;“多忧”,可知世事并不平静;“百事忙”,可见劳

生碌碌,生计维艰。

B.颔联寓情于景。大自然原不过是点染秋色,诗人却体察到时事的易于变迁,由此感叹深惜曙景不长,

朝晖易成夕照。

C.尾联借用典故,借用道书中壶公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渴望追随壶中的仙翁,知晓人间日月的长短的心

志,从而委婉表达了诗人对岁月蹉跑、华年难再的感慨。

I).全诗以悲怀起兴,以自求振拔结束;中间两联,比喻自然贴切,语言清新洒落,可见诗人风格的一

斑。

十二、(作者为江西新余人)

昼眠呈梦锡

[宋]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支

春入四支浓似酒②,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注】①诧君: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②春入四支浓似酒: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

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四支,即四肢。③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弦诵:指弦歌和诵读,泛指授

业、诵读之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使朋友感到惊诧不

已。

B.颔联上句写昼眠前的感觉,下句回忆昼眠中的情景。从诗人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

以看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

C.颈联上句写集贤院的学生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声读书,下句写他们课桌上摆满了各种图书,不废勤

读。

D.尾联写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

纷”的落花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明媚和煦的春天里,不外出观赏大好的春光,却闭门在家昼眠,这说明他仕途得意,在朝廷身

居要职。

B.颔联中的“入”和“吹”字运用得非常妥帖。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

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帖;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

不出头绪,说明这一觉睡得很香.

C.尾联下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

在。这样来写,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D.全诗层次分明,意脉贯通,把日常生活中一件极普通的小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

十三、(作者为江西上饶人)

春阴®

[宋]朱弁

关河②迢递③绕黄沙,惨惨阴风④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⑨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⑦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气

【注】①春阴:春天阴冷的日子。②关河:发源于山西榆社,流经太行山的昂车关,故称关河。③迢

递:高远的样子。④阴风:寒风、北风。⑤诗穷:把诗写尽了。⑥酒薄:淡酒,酒精度数低的酒。⑦绝

域:荒凉的地方。⑧华:花白。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虽然春天来了,但是遥远的塞北还是黄沙弥漫,冷风阵阵。

B.颔联写没有蝴蝶给花儿做伴,乌鸦也深藏在无边的草丛之中。

C.颈联的“穷”字是说诗人境遇窘迫,哪怕在春天也无限愁苦。

D.尾联发出“竟何事”的悲怆之词,感叹东风使人徒增白发。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等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塞北

之地阴冷荒凉的氛围,极写其凄惨,也奠定了诗歌低沉的情感基调。

B.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

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C.颈联中的“莫写”“难将”二词说的是自己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和昂扬的爱国之情尽情表达出来,“诗

穷”“酒薄”都为了凸显作者内心的情感之深。

D.全诗抒发了诗人被拘异国有家难回、思念故国的深情,以及对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感伤。

十四、(作者为江西新余人)

城南行

[宋]刘放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诉®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0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⑨,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注】①拆:裂开,这里指江堤决口。②屯:聚集。③水禽白:水鸟翔集江面,加以江水滔滔,望去

只见白茫茫一片。④雇直:工钱。⑤多为鱼:大多葬身鱼腹。⑥辄凄恻: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季节,交代了事件(江堤决口)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夜间),描写了江堤决口的可怕情景。

B.颔联用“前村”“近郭”两幅图景,描绘出水淹之后的惨象。“失”意味着全被冲毁,这是溃口近处

的情景;至于远处,惨象可想而知。

C.颈联将笔触移向“渡头”。这不仅因为“渡头”就在“城南”,是诗人眼中之景,更因为“渡头老

翁”乘人之危,想大赚一笔。

D.尾联写受难村民的厄运刺激着诗人的心,使诗人产生了深厚的同情。“买鱼欲烹”本是日常生活中的

小事,但诗人却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不为别的,就因为“城南百姓多为鱼”。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调动视觉和听觉来写江堤决口的时间和混乱场面。

B.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江堤决口水淹之后的惨象。“失几户”说明遭受的损失并不大。

C.颈联上句把洪水比作蛟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的肆虐和凶猛。

D.尾联写洪水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辄凄恻”表现出诗人对受灾百姓的真切同情。

十五、(作者为江西九江人)

清明少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②骄妾妇,士甘焚死③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徽宗崇宁年间,黄庭坚遭诬陷,因《承天院塔记》一文得祸,被贬至广西宜州。②

乞祭余:出自《孟子》,齐人到墓地偷吃祭墓者的酒肉,回家向妻妾炫耀说是在做官的朋友家吃喝。③甘

焚死:介子推助晋文公建国后,隐居山林。晋文公放火烧山想请介子推出来做官,介子推不从,抱树焚

死。

1.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无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秣春烟景,桃李之花欣然绽放,转而想到野田荒冢,发生死之悲。

B.颔联写春气发动所带来的蓬勃生机。

C.颈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

D.尾联感叹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主要表达了诗人消极虚无的思想与悲凉绝望的情绪。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足琥的一项是()

A.诗歌为触景生情之作,每联都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B.诗歌开篇一笑一愁,构成对比,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C.颈联用典,爱憎分明,挞伐丑恶卑劣的小人,赞美坚贞不渝的高士。

D.全诗郁勃中暗含旷达,表达了诗人独立苍茫、满腔悲愤的情绪。

十六、(作者为江西上饶人)

春日

[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②烟暝④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①嫣然:娇美的样子。②茅茨:茅草屋顶。③烟暝:烟雨迷蒙。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项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冷清的春日图。

B.首联写好不容易才盼得天放晴,足遂夙愿,诗人心情之欣喜由此可见。

C.颔联写野田春水一碧如镜,赏心悦目,然后又转写渡头水鸟嬉游,人鸟相亲。

D.尾联写雾气迷蒙,沾衣微湿,天色似暝,引得午鸡引吭啼鸣。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走砚的一项是()

A.”桃花嫣然出篱笑”将桃花的情态描摹得生动传神,宛若少女,妩媚天然。

B.本诗语言清新明快,与优美清丽的春景相得益彰。

C.全诗镜头累换,诗人的心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在变化,由遗憾转为愉悦。

D.诗歌写景自然生动,移步换景,使用视觉听觉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宁静梦幻的意境。

十七、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鹦鹏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泳④,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

扇。②鹦(xi)耦(chi):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③桑柘(zh6):桑木

与柘木。深:茂盛。④蚕娘:农家养蚕女。泳(1U):水清而深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颂扬了村民的勤劳和智慧。

B.颔联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C.颈联和尾联塑造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尾联中山翁见诗人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鸳鸯鹤鹏如家禽”一句是为“东邻西舍无相侵”做铺垫,并从反面衬托,因为鸳鸯鹤鹏尚且宁

静地生活着,何况人。

B.尾联刻画了山翁殷勤地留宿诗人,并用“笑指”等词语加以演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

格特点。

C.诗人通过对山村秀丽的景色、农家宁静的生活以及丰富的物产的描写,寄托了诗人渴望没有剥削和压

迫、人人自由平等、生活幸福美满的理想和情趣。

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一改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令人耳目一新。

十八、

夜宿田家

[宋]戴复古

餐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崎黄泥坂②,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餐(d@ng)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②崎(ydn):山。坂(bdn):斜坡。③化蝶梦:《庄

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旅途苦况,以“餐笠相随”极写孤独,以“路歧”极写行路难,又以“一春不换旧征衣”极写

寒酸,一唱三叹,感慨深沉。

B.颔联描写了诗人下雨时在黄泥坂上艰难跋涉、夜晚投宿富裕田家崭新农舍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劳苦奔

波、四处漂泊的生活状况。

C.颈联“乱”字写出了蛙声的嘈杂、喧闹,衬托了诗人乡书难寄、久游思归的纷乱愁绪。

D.尾联抒发思乡之情,上句有“家书抵万金”的感慨,下句以景结情,富有无穷余味。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餐笠”“征衣”这些意象本身就与羁旅生活有密切关系,积淀了与离情羁思有关的感情内容,因而

诗人开篇选取这两种意象,就给了读者以离情羁思的暗示。

B.颈联化用庄周化蝶的典故,抒写了自身的迷茫怅惘之感。“身”与“心”相对,有身在江湖、心存仕

途之意。

C.“天北天南雁自飞”一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思乡之情是无形的、抽象的,雁则是有形的实物,把抽

象感情与具体形象结合起来,这就使无形的乡情仿佛可触可见了,从而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I).诗歌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前三联不加渲染地写出诗人羁旅的艰难寂寞与夜宿田家的情景,尾联写乡

书难达、漂泊无依的苦况,情置于景,朴素真切。

十九、(作者为“庐陵四忠”之一)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二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②恐有音书作急烹:《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写行舟走走停停,甚是悠闲。

B.颔联“有日云冻”“无风浪生”写行舟之险要。

C.尾联写行舟途中得鲤鱼后所引发的思乡之情。

D.全诗虽以“行舟”为线索,但诗人忆兄弟和思乡的情愫才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途中“有日”“江阔”“浪生”之景,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自

信前途光明,定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

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和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D.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二十、(作者为江西上饶人)

风雨中诵潘邠老①诗

[宋]韩流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②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汽

从来野色供吟兴匕是处秋光合断肠外

今古骚人乃如许咒暮潮声卷入苍茫久

【注】①潘邠老:潘大临,字邠老。②吴山:在今浙江杭州城内。③轩豁:开朗。行藏:出处,行

止。多指出仕及归隐。④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吟兴:指诗兴。⑤是处:到处。秋光:秋日的风光

景色。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⑥骚人:诗人,文人。如许:像这样。⑦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一位在风雨飘摇中独立吴山之巅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B.颔联上句叹息自己虽在中年,已有老态龙钟之感;下句是说自己无论出仕还是休官,皆襟怀坦荡,壮

志不息。

C.颈联写诗人心境似与“轩豁”的“壮心”在气氛上不吻合,实际上“壮心轩豁”是诗人不可或忘的素

志,而“断肠”之苦则是诗人的仕途失意和壮志难酬。

I).尾联写诗人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情感似江水翻腾,如波涛激越。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也叫出句)借用潘大临诗的原句,下句(也叫对句)不仅从字词的对称、押韵的协调等形式上

用力,而且更注重意境的提炼,情感的升华。出句、对句一气呵成。

B.颔联由写景转为直抒胸臆。此联上下句在意思上形成对比,情感上由积极向上转为略带伤感。

C.尾联以景结情,语尽而思无穷。诗人在抒情将尽未尽之时,突然用景物收住,留下一个兼有话外音的

生动画面:暮色苍茫之中,江潮汹涌,奔腾向前。画面、声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D.全诗的情感变化是:由身世飘零的悲凉、年华已逝的叹惜、理想抱负的执着到壮志未酬的感慨、宿命

相怜的嗟伤。

二十一、(作者为江西抚州人)

寄隐居士

[宋]谢逸

先生骨相①不封侯,卜居须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③几千卷,手校韦编④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⑤,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⑥节独苦,只有庞公⑦不入州。

【注】①骨相:当官的相貌。②卜居:古人选择住所,必先占卜吉凶,故称为“卜居”。③玉唾:比

喻杰作、佳句。④韦编:借指书籍。⑤青眼:比喻对人重视。⑥襄阳耆旧:晋代习凿齿有《襄阳耆旧

传》,录高士多人。⑦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幌山南,未曾入城市。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明先生风操甚高,不慕荣利。在选择住所方面,但求于林塘幽静处结个茅庵,不艳羡住在朱楼

翠馆。

B.颔联写先生藏书之富和读书之勤。“几千卷”,极言藏书之多,且皆为珍贵的玉书。先生手校经籍达

三十年之久,可见治学的辛勤。

C.颈联表明先生在四海之内相知之辈甚多,都汲汲于功名富贵,和先生气味相投。

D.尾联赞美先生的风格和节操。如果拿襄阳耆旧来相比,那么先生清操自励,是真正的隐士。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运用对偶、用典等手法,写先生藏书之富和读书之勤。

B.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先生的清高和淡泊名利。

C.尾联从反面衬托,进一步赞美先生的高尚风格和节操。

D.全诗表意朴素,诗人旨在歌颂真正的隐士,并以此自励。诗人自己也终身未入仕途,可见其托意之所

在。

二十二、(作者为江西宜春人)

侯家鹏鸿

[唐]郑谷①

江天梅雨湿江营②,到处烟香是此时。

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

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③垂。

唯有佳人®忆南国,殷勤为尔唱愁词。

【注】①郑谷:字守愚,唐朝末期著名诗人。②江篱:花名。③锦幕:遮盖鸟笼的布。④佳人:歌

女。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把歌女唱的鹏鸽比作被捕在笼中的鹏鹃。

B.首联写时令节气,正是江天梅雨淋湿花草的时候,到处烟雨迷蒙。

C.颔联写被拘的鹏鸽无法再回到苦竹岭老家去,只好栖宿在花落的海棠树上。

D.颈联写春宵灯暗时,鹏鹃的怀乡之情,及晓月当空时,深闭在锦幕中的鹏鸽不停地悲鸣。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通俗、细月贰、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虚写鹏鸽无法回到旧栖地苦竹岭的情景。

C.颈联通过视觉和听觉极写鹏鸽幽闭的环境,为下文写思乡做铺垫。

D.诗歌尾联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二十三、(作者为江西抚州人)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②,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③鸡鸣午,荒寻犬吠昏气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外

【注】①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②径:小路。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盛。③憩:休

息。④荒寻:犹言寻幽。昏:黄昏。⑤武陵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中有“鸡犬

相闻”之语。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山村夜景,笔下充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安谧、悠闲恬淡的隐逸生

活的向往。

B.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徐徐展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C.颔联写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D.尾联写诗人的感受: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世外桃源。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