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篇_第1页
2023年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篇_第2页
2023年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篇_第3页
2023年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篇_第4页
2023年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篇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化新课标试验教材P84例2的(1)与(2)及练习十五相关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驾驭《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为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本课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之后将为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先呈现老师购书地情景,从中提出一本《作文书》多少元?地实际问题,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进行计算学习。然后出示“五入“的例子绽开学习。

学生分析:

对于四(1)班学生预设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了肯定的接触能利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正迁移,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其中也许有三分之一学生能独立解决此类问题。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方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驾驭试商调商的方法。

2、培育学生估算实力,培育学生自主视察、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

3、激发学生自己探求学问的欲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学生探讨和沟通中,促进学生之间在沟通中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的估算,理解、驾驭试商和调商的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习新学问。]

2、依据情景图,你能发觉哪些有联系的数学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李叔叔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

3、你能对有联系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选择2个:84元能买几本作文选?196元能买几盒磁带,还多几元?)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一)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

1、你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列出算式。(板书)

预设:84÷21=()196÷39=()

2、我们先来看一看,刚才扮演的这位同学,请他说说计算过程。

3、同学们今日要学习的除法中的除数和上节课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吗?(上节课的是整十数,今日的不是整十数。)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关于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83—P84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其次课时的内容。

2、地位与作用:本课时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敏捷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等学问基础。

(2)关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学问与技能目标:结合熟识的生活情境,理解方向、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驾驭依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依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详细位置。

思维与发展目标:使学生从现实空间中学会依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看法目标:在用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在小组合作沟通中,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驾驭依据方向与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能依据不同的视察点来推断方向。

(3)关于教学流程

设疑激情——引导探究——实践应用——沟通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多媒体呈现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

学法

1、小组合作沟通

2、动手操作

3、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程序(相关内容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

1、创设“笑笑元旦要去动物园巡游”的情境,结合导游图:

(1)笑笑可以去那些景点游玩?你能用学过的数对学问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爱好,并且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旧学问。

(2)撤去方格图,将新的问题抛给学生:“没有方格,你们还能够确定它们详细的位置吗?——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学习新学问的须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物体详细方向

(1)点名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口头表达实力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方一直表示位置(其它方法只要正确也给于确定),此时刚好引导学生说一说熊猫馆、虎山在什么方向?学生可能会说:熊猫馆、虎山都在猴山的东北方向,还有可能说北偏东一点。通过视察和比较,还是不能精确地描述它们的位置。

(2)让学生小组沟通、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案A:学生假如能想到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出示30°角的虚线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虎山在北偏东60°(或东偏北30°)方向上;

方案B:假如学生不能想出这种方法,老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在其次单元学过的有关角的学问来帮帮我们呢?

归纳:可以结合角度来确定物体的详细方向。

(3)动手操作:用量角器量出须要的角度。

(4)说一说:大象馆、鹿苑的详细方向

2、结合详细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1)创设问题情境:笑笑想去熊猫馆的旁边新建的一个百鸟林,可是笑笑发觉熊猫馆和百鸟林都在北偏东30°(或东偏北60°)的方向上,她给妈妈说不清鸟林的准确的位置,你能帮帮她吗?

(2)让学生小组沟通、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给出(量出、知道)百鸟林、熊猫馆到猴山的距离再加上方向就可以确定了。

(3)给出各景点到猴山的距离,让学生起来说一说它们的详细位置。——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刚好改正,突破重点。

(三)实践应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敏捷多样,注意课外的拓展延长。

1、练习一:“夺宝嬉戏”——巩固所学的学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确定位置须要知道方向与距离。

2、练习二:“中心广场”——是上一个“夺宝嬉戏”练习的延长与提高。本题给出了距离与景点,须要学生详细测量角度并填写位置,有助于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阅历,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一抽象的概念。

3、练习三:“说位置,找区分”——让学生进行视察,先确定不同的视察点,再推断方向,体会物体的方向是相对的。此题也是为了下节课84页其次题,即描述简洁的路途图做打算。(突破难点)

4、练习四:“气象雷达如何确定位置”——引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让学生感受数学学问的价值,以及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愿望。

5、练习五:辨析题——让学生在探讨辨析中突破难点,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条理的视察,在确定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视察角度。

1、西偏南20°和南偏西20°的方向是一样的。()

2、电影院和超市都在车站的南偏东40°方向,它们的位置确定在一起。()

(四)沟通评价——总结这节课的效果

提出问题:你如何把动物园的景点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活动:先小组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扮演妈妈,请同学来介绍。

四、板书设计——直观、简明,帮助学生归纳方法,突出重难点

确定位置:方向距离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属于图形概念课,人教版支配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相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做三角形的高。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冲突,使得图形概念教学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尤其是在实践“模式”的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感悟?如何体现“模式”的精髓——只要学生能自己明白的肯定不教,要导在所需之处,导在关键之处?如何敏捷地而不是刻板地运用“模式”?如何让“模式”自然地流露于新知的教学中?

(一)设计中,我力求在以下环节突破“模式”的局限:

1、引入环节,适当的加入情境。

在以往的“模式”运用中,我们习惯于开宗明义,直奔课题。但对于学生来说,对学问的渴求或是挑战性的开课,更能引起学生对学问的爱好。因此,在课始让学生猜一猜我所比划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并尝试自己画出三角形,在揣测中、在挑战中、在简捷的情境中,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2、自学指导,尽量多一些活动。

“自学指导”是桥梁,它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自学指导”是拐杖,它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发觉与探究;“自学指导”更是教学的灵魂,它呈现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结合本学段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所学学问,我采纳“活动”与“结论”同在的方式设计了两次自学,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边操作边学习,边尝试边感悟,逐步形成对概念的初浅理解。并利用之后的“填一填”,将形象的活动上升为理性的相识,这样既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凸现,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策略,提升了自学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学的实力。

3、目标的出示,随内容依次呈现。

在“模式”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干脆出示目标虽然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学生把小黑板上那一长串的甚至是分好几段的文字读完之后,真正存在于学生心中的目标究竟有多少?即使是老师一再精减文字,但对于一些目标较多的课来说,这样做仍旧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变更一下目标的呈现方式,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逐步呈现出来,这时,学生对目标更为清楚,对是否达成了目标也更心中有数。

因此,我的目标出示是放在课中的,在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及特性之后,做为一个阶段的小结才出示的,与此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三角形的底和高。(俨然一个“承上启下”,不知这样做是否符合“模式”,还请提出珍贵看法。)

(二)设计中,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

1、整合重组教材,使教学更加趋于自然流畅。

本课的教材编排依次是: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底和高——特性”,在设计时,我先让学生在“画中感悟,形成概念”,同时引出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透过生活,在试验中理解三角形稳定的特性;最终在自学指导中“自主探究,尝试画高”,体验“垂直”和“对应”。

2、以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做”中学。

本课中设计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活动,如自学指导中的“画一画”、“标一标”、“试一试”、“填一填”,理解特性时的“拉一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尽可能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在动中思索、发觉,在动中感悟、体验,在动中理解、概括。经验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3、层层深化、步步逼进,提炼概括新知。

在“三角形的定义”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画中感悟,然后对通过一组(四个)反例的辨析,对三角形有了更进一步相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理解关键词“围成”、“三条线段”,这样教学,让学生从图形语言逐步地过渡到数学语言,在纠错中提炼,在实例中解析,使学生的相识不断地升华。

再如,“三角形底和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尝试画高,由于书中只给出了最基本的锐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而且是最简洁的一条高,对于优生来说,他们知道的远不止这些,因此,我在自学指导中有意的加入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的高。这样,就满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汇报沟通高的画法中,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三角形中所画的不同的高,在不同中找寻相同点,在不同中感受“对应”,在错误中辨析明理,逐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刻地相识。

总之,我们不能刻板地去套用“模式”,更多时候,“模式”是一种理念的影子,我们所须要的是找到、研读到里面所蕴涵的理念,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相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试验试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其次课时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相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终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非常亲密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意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相识简洁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态、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意通过视察物体、相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相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相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驾驭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肯定的学问、技能打算。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肯定的表象。只是很难精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特征,相识几种特别的梯形及其属性;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实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肯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体验胜利,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化。

教学重点: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问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老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热忱,让学生在经验、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老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纳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实行“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沟通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比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相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嬉戏活动,拓展新知—→沟通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相识梯形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相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视察比较,激发探究动机,培育发觉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从学生已有阅历动身,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阅历,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育发觉实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觉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沟通和探讨,从中相识梯形,发觉梯形的基本特征,相识梯形的高,相识等腰梯形。

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白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多数条。更清楚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学问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建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探讨沟通、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别形式。引导主体参加,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觉实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相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视察思索,合作沟通,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育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建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嬉戏活动,拓展新知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识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爱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学问体系

1、通过活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相识,增加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沟通评价,总结升华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完善学问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觉实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沟通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阅历,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欢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点搬家》。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说教材。

《小数点搬家》是选自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3、44页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相识了小数,并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会计算简洁的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编排从设疑引趣动身,使学生发觉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规律,并通过新颖 好玩、层层提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驾驭并敏捷运用学问,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作好铺垫。

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结合实际情景,发觉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

实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运用所发觉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情感目标:在玩嬉戏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意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驾驭学问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实力,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依据《小数点搬家》这一学问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探究发觉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依据教材特点和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究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数字卡、纽扣、练习题等是我要打算的教具和学具。

其次,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依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细心设计嬉戏,诱导学生思索、操作,激励学生概括、沟通,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改变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巩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加状态和参加度是确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沟通中学,学后沟通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思想。

第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趣

新课伊始,我就讲了一个故事:昨天我去买包子的时候发觉了一件惊奇的事,平常我们买的包子都是0.50元一个,但昨天的标价却是5.00元。我大吃一惊,赶忙问老板怎么回事?老板说:“是我儿子在玩小数点搬家的嬉戏。”小数点搬家?小数点会搬家吗?由此引出今日所讲课题《小数点搬家》。(板书)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为了让学生驾驭重点,突破难点,我为他们细心设计了这样的嬉戏:首先是小数点左移的嬉戏。(时间限制在五分钟左右。)同桌之间拿出自制的数字卡片和纽扣来做小数点,一方先随意摆出一个小数,让同桌读出来。然后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让同桌读出来,并要他/她说出小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以此类推,把小数点往左移动两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后,让同桌读出这个数,并说说这个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把小数点往左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小数点往左移动后前面位数不足怎么办?这时我会告知他们小数点往左移动时小数位数不足要用0来补。玩了小数点左移的嬉戏后,我会让他们每小组沟通一下他们的发觉和心得体会,并派代表总结一下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信任他们会很快说出所发觉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

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倍

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0倍

…………

之后我会补充说明:缩小10倍相当于原数除以10,即缩小到原来的非常之一;缩小100倍相当于原数除以100,即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缩小1000倍相当于原数除以1000,即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板书)。然后我会要求他们读一读这个规律并背熟。接着让学生再来玩小数点右移的嬉戏。方法同左移的嬉戏是一样的。在把小数点往右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小数点往右移动后,后面位数不足怎么办?这时我就提示他们留意小数点往右移动后,后面位数不足要用0来补。做完嬉戏后,我同样会让他们小组沟通,并派代表总结他们的发觉。我估计他们也会很快得出如下结论:

小数点向右移动

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两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三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

然后,我再适当补充:扩大10倍,相当于原数乘以10;扩大100倍,相当于原数乘以100;扩大1000倍,相当于原数乘以1000;……(板书)。同样的,当他们得出结论后,我会叫他们读一读并背熟。对于叙述得好的同学我都会让大家对他们赐予掌声和语言的激励(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观看“山羊快餐店”的价格改变图,并提出问题: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价格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信任学生经过视察、比较后,很简单说出答案。然后我对快餐价格进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从4.00元到0.40元,小数点往左移动一位,原数缩小10倍,可列式为:4÷10=0.4

从4.00元到0.04元,小数点往左移动两位,原数缩小100倍,可列式为:4÷100=0.04

反过来看:

从0.04元到0.40元,小数点往右移动一位,原数扩大10倍,可列式为:0.04×10=0.4

从0.04元到4.00元,小数点往右移动两位,原数扩大100倍,可列式为:0.04×100=4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抢答嬉戏的环节,我会打算以下题目给他们抢答: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1)2.85(2)2850(3)28.5(4)0.0285(5)0.00285

2、开火车。

(1)0.09×10=(2)0.09×100=(3)0.09×1000=

(4)53.8×10=(5)53.8×100=(6)53.8×1000=

3、小马过河。

(1)1.414×10=(2)18.1×10=

(3)0.1×1000=(4)9.87÷10=

(5)36.9÷10=(6)43.21÷1000=

(7)3.14×100=(8)1.4×100=

(9)0.618×100=(10)0.01×100=

以此检测他们的理解和应用实力。

(三)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我会提问:今日我们有什么新发觉?估计学生会很快说出今日的探究所得,然后我就说下面我们就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新问题。我会给学生打算以下题目:

1、填一填:

(1)2.34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2)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后是254.8,这个数原来是()。

(3)把一个数先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再缩小到原来的,所得的数是原来的数的()。

(4)4.6的100倍是();5个2.4的积是()。

(5)把470缩小到原来的是(),再缩小到原来的是()。

2、小红在写自己的身高时,把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写成13.5米。请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数吗?假如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以此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采纳树形结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简的文字表达出概念的意思,使学生简单理解和记忆。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相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相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终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学问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须要。b.合理支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阅历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相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加、擅长视察和发觉、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打算,一是打算了《亿以内数的相识》的教学课件;二是打算计数器、嬉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

(1).在相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擅长合作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驾驭亿内数的数位依次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相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好玩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驾驭学问和技能。

创设详细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详细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留意放手让学生探究,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沟通训练,达到娴熟程度。

注意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学问,应当让学生坚固驾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觉,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达到对这些学问的理解。

亲密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老师应留意培育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实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须要,相识数是为了用它来沟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加;动手操作;多向沟通;教学嬉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需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老师细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探究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胜利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问,老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学问去获得新学问实力,培育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探讨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阅历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供应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长性、迁移性学问”时,我干脆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索,通过操作、视察、分析、比较、推理、发觉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前打算: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依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日我们就来相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相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接着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依次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三)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拿出作业本上的最末题

(1)让学生自由读(2)小组沟通探讨,该怎样读,为什么

(3)反馈,老师做引导,而后总结读作:八千四百五十万七千六百

A、从高位读起B、根据个级的读法,每一级的数读后加读‘万’或“亿”

(4)思索:怎样去辨别这个数是在个级或万级?

目的在于明确在读数之前必需先分级,有助于简洁的读数。

2、读数:

13819000各自读,沟通

分级-从高位读起-根据个级读法,只是在后面加读级名最好在数位依次表上体现,或进行分级。

2496640700085000300

先各自读,将其读法写下来,而后集体沟通读法

根据四位分级的原则,我国的读数法则是:(1)四位以内的数,根据数位依次从高位读起。

(2)四位以上的数,先从右向左四位分级,然后从最高位起,顺次读出各级里的数和它们的级名。(3)假如一个数末尾有“0”,末尾的“0”不读;每一级末尾的“0”也不读;其他数位上,不论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零。例如30500804500,读作三百零五亿零八十万四千五百。

(四)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六千八百五十万四千二百学生尝试写数-沟通-确定方法(分级,借助数位依次表)

2、三千零八万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二

学生练习后,指名到前板演,而后讲评,最终得出写数的方法:先分级,从高位写起,某一位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写0占位。

3、探讨:

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

(五)复习巩固

(六)全课小结: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学问,和同学沟通你课前收集的这些更大数的实际意义。

练习设计了5道题,2道读法题,2道写法题还有一个思索题。最终是回顾整理本节课的学问点,进行评价。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敏捷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养,驾驭得好与坏将干脆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肯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阅历,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探讨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学问,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学问、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支配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供应数学信息,让学生经验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觉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探讨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肯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阅历,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日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及本课的学问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借助生动的、好玩的、富有挑战性的探讨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洁实际问题所供应的信息;还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验提取信息,发觉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学问获得过程,从中培育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并发展他们的推理实力。

3、通过对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验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二、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状况,设计如下四部分绽开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新:

教学一起先,通过班内学生竞赛,发觉课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现更加清楚、整齐,从而出示本课课题,并说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们解决较困难数学问题时的好帮手。

(二)合作探究,领悟内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学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须要用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供应了两组数据,分别是小芳家栽桃树、杏树和梨树的行数,以及三种果树每行栽的棵树,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困难,由于之前的引导,学生们很快联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这些条件。潜移默化中,学生经验了从现实情境中选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构完整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条件的优点。

2、分析数量关系

本环节中启发学生思索:你能依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这样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学生通过独立思索,简单理解:依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树”;依据题中的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里让学生自主经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其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分析数量关系既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同时留出空白,以便于课堂上的反馈与评讲。接下来,提出其次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放手让学生根据解答第一题的过程,通过独立思索完成解题。

3、回顾和反思

在解决完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验哪些步骤,并通过沟通,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其次个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以进一步提炼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相识与阅历,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这样,已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引导学生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同时也使实际问题的教学走出老师教题型、学生记解法的逆境。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1、“练一练”第一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列表整理题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对理解数量关系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2、第2题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刻体验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动身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四)全课总结

最终,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学会了什么学问?让学生对所学学问进行整理、巩固。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8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3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3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小数有关学问的起先。驾驭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探讨在什么状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识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支配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依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变更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驾驭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育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驾驭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驾驭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打算:教学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纳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终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纳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老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发言,敢于质疑,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驾驭新知的方法,学会有依次地视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学问的方法。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四、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当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驾驭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奇妙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学问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爱好,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学问聚集动力。

2、教学例1

(1)课件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①0。1米、0。10米、0。100米分别可以写成哪个比米小的单位表示?

②用分数又怎样表示

③你发觉了什么?

(2)小组汇报得出:(师板书)

①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厘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长度。(课件出示)

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这样,学生依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动身探讨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熬炼了运用已有学问解答新问题的实力,培育了运用数学学问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洁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3)视察得小数的性质

①这三个数从左往右有什么改变?(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三个数从右往左有什么改变?(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点题)

呼应课始,揭示奇妙:由于悟空驾驭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吵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学问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坚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育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实力。

(4)练习:(课件出示)

①辨别下面各数中的“0”,哪些“0”是属于小数末尾的“0”(按数位说)

0。0800。60300500。00000

②58页做一做(出示课件)(学生先在书上练,再出示课件)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沟通,培育了学生的自学实力和合作意识。

五、小数性质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依据须要,有时要把某些小数化简,有时则要把某些小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怎样才能满意这些须要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做下面两道题:

1、教学例2:化简下面的小数

0。70=105。0900=10。000=

练一练: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页做一做1

2、教学例3:不变更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4。08=3=

(留意: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练一练、59页做一做2

六、探究练习

1、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改变吗?

4。08去掉0会怎样?

0。31可以填0吗?

2、小结: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数的末尾。

七、巩固练习

1、64页1题。(出示课件)

2、推断理解:(“末尾”能否说成“小数点的后面”)

①把0。500。0600的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在5。3的末尾添上三个“0”,它的大小不变。()

③一个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3、64页第3题。(课本练习)

八、拓展练习。

1、你能在下面三个数中各点一个小数点使它们相等吗?试试看,信任你肯定行。

602060260200

2、试试看你能写几个与30。200相等的数。

这是教学中不行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学问,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殊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有了思索的方向,为探究和提炼改写规定小数部分位数的方法供应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为各个实力阶段的孩子供应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九、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评价

十、作业布置

1、化简下列小数

0。5025。3000。0090108。000

2、不变更数的大小,按要求改写下列小数。

1。5改写成两位小数是______

29。5改写成三位小数是_____

8。0改写成三位小数是______

0。400改写成一位小数是______

12改写成四位小数是______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性质的简洁的设想,有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责、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9

一、教材

《乘法安排律》是学生已经学习驾驭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相识理解和驾驭乘法安排律,会应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便计算。培育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实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实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安排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安排律进行计算。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首先,利用精致课件“购物情景”引入:上衣每件65元,裤子每条35元。

问题:①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问题:②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样引入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溢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相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主动的带着自己的学问背景、活动阅历和理解走进课堂。

2、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1)让学生合作完成,男同学解答问题①得到65×5+35×5=500(元)。

女同学解答问题②得到(65+35)×5=500(元)

(2)通过分析,两个问题事实上是一样的,两个算式应当相等。即:65×5+35×5=(65+35)×5。

(3)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验、体验学问获得的过程,主动参加探究,从而发觉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感悟问题①和问题②的共同特征:买了同样的衣服,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3、检验规律,建立模型

出示其次道题:

张大伯有一块长7米、宽2米的长方形菜地,李大伯有一块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菜地,两个大伯的菜地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7×2+3×2和(7+3)×2两种算式,通过分析,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即7×2+3×2=(7+3)×2。

接着问学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建立初步的概念。

(2)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

(3)出示乘法安排律公示字母来表示。

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视察、比较、分析,从而引导概括出乘法安排律的含义,让乘法安排律的相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并且培育了学生初步归纳推理的实力。

(a+b)×c=a×c+b×c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3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3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数学终归不是生活阅历的“照片”,而是对生活阅历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造成数学模型,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当完成。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①(32+25)×4=()×4+()×4

②48×12+52×12=(+)×()

(教学设想:这一组练习,学生能够依据所学学问轻松解决,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刚好反馈了学生的驾驭状况)

(2)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①28×68+28×3228×(68+32)

②(25+6)×425×6+4×6

③35×(18+26)35×18+35×26

④(24+35)×524+35×5

⑤(75×125)×875×8+125×8

探讨:第②、④、⑤这3道小题,为什么不用等号连接?要使等号两边算式相等,应当怎么改?在练习中难点得到突破。

(这组练习稍难,特意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在推断比较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乘法安排律,培育学生的审题实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驾驭乘法安排律)

4、总结回顾,课外延长

规律发觉后,为了让学生娴熟驾驭乘法安排律,体验规律的应用价值,在巩固联系阶段,我设计了丰富好玩的练习,并且层次不同,激励同学们大胆尝试。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学问,而且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五、纵观说课全程

在整个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已有阅历和详细运算,在视察、揣测、比较、归纳、验证、总结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驾驭所学学问,期望能达到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