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卤族元素》课件_第1页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课件_第2页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课件_第3页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课件_第4页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ppt课件BIGDATAEMPOWERSTOCREATEANEWERA目录CONTENTS卤族元素简介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卤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卤族元素与生活实验:氯气的制取与性质研究BIGDATAEMPOWERSTOCREATEANEWERA01卤族元素简介卤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一族非金属元素,它们是通过化学反应陆续被发现的。发现卤族元素的名称来源于拉丁文“halium”,意为“盐的生成者”。命名卤族元素的发现与命名0102卤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主要的卤素化合物包括食盐(氯化钠)、海盐(氯化镁)和氟盐等。自然界中,卤族元素主要存在于海洋、盐湖和盐矿等地方,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卤族元素具有强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非金属性。卤素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容易液化或凝华。卤族元素在常温下都是气体,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它们的沸点逐渐升高。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BIGDATAEMPOWERSTOCREATEANEWERA02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与水反应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01020304卤素单质具有强氧化性,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之一,氯、溴、碘的单质也具有强氧化性。卤素单质可以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和卤素单质。卤素单质可以与非金属如氢气、氧气等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和水。卤素单质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氧气。卤化物的化学性质卤化物可以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卤素单质和氢卤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卤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降低。卤化物可以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卤化物可以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卤素单质和盐。水解反应热稳定性与碱的反应与酸的反应卤素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成卤素单质。还原性卤素离子可以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被氧化成卤素单质。与氧化剂的反应卤素离子可以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沉淀物。与沉淀剂的反应卤素离子可以与溶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溶剂化物。与溶剂的反应卤素离子的化学性质BIGDATAEMPOWERSTOCREATEANEWERA03卤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总结词破坏臭氧层物质详细描述氟里昂是一种含氟的烃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然而,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在大气中不易分解,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氟里昂总结词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化合物详细描述食盐,化学式为NaCl,是卤族元素中氯的化合物。它广泛用于食品调味、保存和加工,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钠和氯的主要来源。食盐总结词:感光材料详细描述:溴化银是一种黄色或棕色的粉末,具有感光性。在光照条件下,溴化银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在摄影、电影制作和复印技术中有广泛应用。溴化银BIGDATAEMPOWERSTOCREATEANEWERA04卤族元素与生活氯氟烃等卤代烃常用作制冷剂,用于家用和商业制冷系统。制冷剂灭火剂溶剂塑料和合成橡胶卤代烃如四氯化碳常用于灭火剂,因其不导电且能够覆盖燃烧表面而达到灭火效果。卤代烃常用作工业和实验室的溶剂,如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等。聚氯乙烯(PVC)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塑料和合成橡胶中含有卤素。卤族元素在生活中的用途卤代烃中的氯和溴在平流层中可与臭氧发生反应,导致臭氧层破裂,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水污染卤代烃中的氯和氟是强效温室气体,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卤代烃容易在水中溶解,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水生态平衡。030201卤族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使用不含有害卤素或低卤素含量的产品,如无氟制冷剂、无溴的阻燃剂等。选择环保型产品在购买含卤素的产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了解其含有的卤素种类和含量。了解产品成分在使用含卤素的产品时,应按照产品说明控制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控制使用量对于废弃的含卤素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废弃物处理如何合理选用含卤素的产品BIGDATAEMPOWERSTOCREATEANEWERA05实验:氯气的制取与性质研究实验准备与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介绍实验准备实验原理氯气的制取方法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氯气的性质研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步骤1:制备氯气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步骤2:收集氯气步骤3:进行性质研究步骤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整理实验器材步骤5分析实验数据步骤6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总结结论1:氯气的制取方法可行,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氯气。实验结论与实验总结氯气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结论2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氯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结论3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总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