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某鱼雷采用Al-Ag2O动力电池,以溶解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2Al+3Ag2O+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2O为电池的负极B.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C.该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2、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正确的对应关系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C.KAl(SO4)2·12H2O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MgO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3、如图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a、b为石墨电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为正极,b为负极 B.a极上有氢气放出C.b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b极附近溶液显碱性4、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锂离子电池 B.风力发电机C.偏二甲肼燃烧 D.太阳能集热器5、重水(D2O)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B.4gD2和20g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可以生成22gD218OC.标准状况下,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密度之比为1:2:3D.1H与D互称同位素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ⅤA族,A和C同主族,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B.单质的还原性:D>CC.元素A、B、C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相互反应7、某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半透膜,也能透过滤纸,该分散系为()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8、下列金属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A.NaB.KC.CuD.Zn9、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A. B. C. D.10、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B.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D.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11、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苯乙酸NaOH溶液分液BCl2(g)HCl(g)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洗气CNH4Cl(aq)Fe3+(aq)NaOH溶液过滤D乙烷乙烯溴水洗气A.A B.B C.C D.D12、在相同的A、B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它们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并达新平衡:2SO2+O22SO3(g)。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中SO2的转化率为25%时,B中SO2的转化率为A.25% B.大于25%C.小于25% D.无法判断13、某烯烃(只含1个双键)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A.1种B.2种C.3种D.4种14、下列图示中的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A.B.C.D.15、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关于离子共存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Na+、Cl-、SO42-B.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2+、Ba2+、K+、NO3-C.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Ba2+、Cl-、Al3+D.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K+、ClO-、Cl—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B.原子间通过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后,阴阳离子间才能形成离子键C.具有强得电子能力的原子与具有强失电子能力的原子相遇时能形成离子键D.ⅠA、ⅡA族的金属和ⅥA、ⅦA族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17、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其可能的结构有()A.2种B.3种C.4种D.5种18、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中,加多些碳酸钙可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D.一定量的稀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取加入少量CuSO4溶液19、研究人员研有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他不参与电极反应,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B.充电时,铝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石墨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负极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A1-3e-+7AlCl4-=4Al2Cl7-D.该电池的工作原理:3Cn+4Al2Cl7-3CnAlCl4+Al+AlCl4-20、将0.2mol下列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缓通过0.5L2mol/L的NaOH溶液中,生成正盐和酸式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是()A.乙烷B.丙烷C.丁烷D.戊烷2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D.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反应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2、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浓度之比为1:1:1:1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的少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X、Y原子半径的大小:X______Y(填“>”、“<”或“=”)(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______(填物质名称);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3)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Y的单质与Z的单质生成C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1.将等物质的量的Y、Z的单质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催化剂和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a.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b.反应过程中,Y的单质的体积分数始终为51%c.达到化学平衡时,Y、Z的两种单质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24、(12分)前四周期元素X、Y、Z、R、Q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其中X、Y、Z、R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58;Y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R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Q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回答下列问题:(1)R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__。(2)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是___________。(3)Y、Z分别与X形成最简单共价化合物A、B,A与B相比,稳定性较差的是______(写分子式)。(4)在Q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形成配合物[Q(NH3)4]SO4,现象是_________。不考虑空间结构,配离子[Q(NH3)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_____(配位键用→标出)。25、(12分)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并验证其性质.(1)盛装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填代号.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3)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的装置是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该试管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__填“I”、“Ⅱ”或“Ⅲ”;若将试管D中新制氯水改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为研究海水提溴工艺,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甲:乙:(1)甲、乙两同学在第一阶段得到含溴海水中,氯气的利用率较高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步骤④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比甲、乙两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含溴海水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从浓缩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A.A装置中通入的a气体是Cl2B.实验时应在A装置中通入a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入热空气C.B装置中通入的b气体是SO2D.C装置的作用只是吸收多余的SO2气体27、(12分)二氧化氯(ClO2)常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已知:①ClO2是极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有毒,沸点为11℃。②SO2+NaClO3+H2SO4→ClO2+NaHSO4(未配平)③ClO2+NaOH→NaCl+NaClO3+H2O(未配平)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如下装置制备ClO2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B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③欲收集一定量的ClO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

g→

h→

_________________→d。(2)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Ⅰ中反应的产物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Ⅰ中溶液放入试管甲中,滴加品红溶液和盐酸。品红溶液始终不褪色①无_______生成。另取少量Ⅰ中溶液放入试管乙中,加入Ba(OH)2溶液和盐酸,振荡。②___________有SO42-生成③继续在试管乙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丙中,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有Cl-生成④ClO2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时,ClO2相对于Cl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28、(14分)聚氯乙烯简称PVC,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热塑性塑料之一。(1)工业上以乙烯和氯气为原料合成PVC的流程如下:乙烯→一定条件1,2-二氯乙烷(CH2ClCH2Cl)→一定条件氯乙烯(CH2=CHCl)①氯乙烯的分子式为____。②乙烯生成1,2-二氯乙烷的反应类型是____。③氯乙烯生成PV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下列有关PVC的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A.PVC的单体是CH3CH2ClB.PVC是高分子化合物C.PVC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PVC易降解29、(10分)现有A、B、C,D、E、G六种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B、C、D、E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若非金属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x,则A、B、C、D、E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_________。(2)若A、B、C、D四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56,lmolG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能产生22.4LH2(在标准状况下);G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①写出下列元素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②D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③氢化物的沸点:D_________B,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B_________C(填“>”“<”或“=”)。④甲为G、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甲的形成过程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氢键是极弱的化学键,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B.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原子均满足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C.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D.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题分析】

根据题中“电池反应”可以推断出,该题考察的内容是原电池的概念与应用。在反应中,Al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则Al是电池的负极;Ag2O中的Ag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的事还原反应,则Ag2O是电池的正极。【题目详解】A.Ag2O为电池的正极,A错误;B.Al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则其被氧化,B正确;C.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错误;D.从方程式来看,KOH参与了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OH-的浓度逐渐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题目点拨】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出正负极的主要物质。2、D【解题分析】分析:A.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B.NH4HCO3可用作氮肥是铵根离子的性质;C.氢氧化铝可用作净水剂;D.MgO可用作耐高温材料。详解:二氧化硫化合价居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但漂白纸张是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是其氧化性,A选项错误;NH4HCO3做氮肥是利用碳酸氢铵溶解后的铵根离子被植物吸收做氮肥,不是利用其分解的性质,B选项错误;氢氧化铝具有吸附性,Al3+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与KAl(SO4)2·12H2O易溶于水无关,C选项错误;熔点高的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则MgO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选项正确;正确选项D。3、D【解题分析】

A.根据图象知,a作阳极、b作阴极,故A错误;B.a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有氯气生成,故B错误;C.b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氢气,故C错误;D.b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电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导致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D。4、A【解题分析】

A.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符合题意;B.将风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C.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不符合题意;D.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5、A【解题分析】分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Vm;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根据概念进行分析。详解: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4gD2的物质的量是1mol,20g18O2的物质的量为5/9mol,两种单质化合时:2D2+18O2=2D218O,最多可以生成1molD218O,质量为22g,故B正确;C.因为标准状况下ρ=M/Vm,所以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4:6,其密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1H与12D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答案:A。6、D【解题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B位于第VA族,该化合物为氨气,可推知A为氢元素、B为N元素;A和C同主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N,则C为Na;D原子序数大于Na,处于第三周期,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D为Al。【题目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Al>N,故A错误;B.金属性Na>Al,故还原性Na>Al,故B错误;C.H元素、N元素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Na的氧化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硝酸、氢氧化钠反应,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故选D。7、A【解题分析】

A.溶液分散质粒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故A正确;B.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悬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D.乳浊液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A。8、B【解题分析】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答。详解:Na、Mg、Al位于同周期,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知道,金属性为K>Na>Zn>Cu,则金属性最强的为K,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9、B【解题分析】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选项A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Fe为负极,有电流产生,选项B正确;C.Zn与稀盐酸直接反应,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选项C错误;D.酒精是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注意原电池的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题目较简单。10、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的质子数不相同,故D错误;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B正确。考点:化学基本概念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属于高考的常考考点,本题B选项不够严密,应该要说明O2和O3都为气体。11、C【解题分析】

A.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乙酸,苯不溶于水,可以用分液法分离出苯,A方案合理;B.用饱和食盐水、浓硫酸除去Cl2(g)中的HCl(g),可以采用洗气的方法,B方案合理;C.用NaOH溶液除去NH4Cl(aq)中的Fe3+(aq)时,NH4Cl也参与反应,故C方案错误;D.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采用洗气的方法,D方案合理。综上所述,除杂方案错误的是C,本题选C。12、B【解题分析】

反应2SO2+O22SO3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A的压强逐渐减小,B容器压强大于A容器压强,B相当于在A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当A中的SO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应是大于25%,故选B。13、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1号和6号碳原子关于2号碳原子对称,5、8、9号碳原子关于4号碳原子对称,但4号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4号碳原子和3、5、8、9号碳原子间不能形成双键;相邻碳原子之间各去掉1个氢原子形成双键,所以能形成双键有:1和2之间(或2和6);2和3之间;3和7之间,共有3种,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名师点晴】先判断该烃结构是否对称,如果对称,只考虑该分子一边的结构和对称线两边相邻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对称,要全部考虑,然后各去掉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形成双键,因此分析分子结构是否对称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不能重写、漏写。14、B【解题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C.浓硫酸的稀释是放热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金属和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晴:本题考查吸热反应的判断。要熟悉常见的吸热反应: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等。15、D【解题分析】

A.a点处溶液呈中性,而所给出的离子中,碳酸根离子会水解使得溶液呈碱性,故A错。B.b点处溶液呈酸性,但是溶液中还有硝酸根离子,即相当于有硝酸存在,强氧化性的硝酸不会允许有还原性的二价铁离子的存在,故B错。C.c对应的溶液呈中性,但是铝离子的水解会使得溶液呈酸性,故C错。D.d点所对应的溶液呈碱性,该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与题意符合,所以D正确。16、A【解题分析】

A项、一般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而氯化铝中铝元素与氯元素能形成共价键,故A错误;B项、活泼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原子间先通过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后,阴阳离子间才能形成离子键结合,故B正确;C项、活泼的金属原子具有强失电子能力,与具有强得电子能力的活泼的非金属原子成键时,先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故C正确;D项、ⅠA、ⅡA族的金属为活泼金属原子,易失电子而变成阳离子;ⅥA、ⅦA族的非金属为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两类离子间易形成离子键,故D正确;故选A。17、C【解题分析】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中取代基是丁基:-C4H9,因为丁基有4种,所以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4种,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苯及其同系物结构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常见烃基的种数要熟记:丙基有2种、丁基有4种、戊基有8种。18、D【解题分析】

A、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改用98%的浓硫酸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不符合题意;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是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即多加些碳酸钙不能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D、加入少量的CuSO4,发生Zn+CuSO4=ZnSO4+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锌粉是过量,即也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19、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放电时,铝是活泼的金属,铝是负极,被氧化生成Al2Cl7-,不活泼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有机阳离子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A错误;B、充电时,铝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负极,石墨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B错误;C、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铝离子,铝离子与AlCl4-结合生成Al2Cl7-,所以电极反应式为Al-3e-+7AlCl4-=4Al2Cl7-,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3CnAlCl4+Al+AlCl4-3Cn+4Al2Cl7-,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20、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假设该烷烃分子中含有n个C原子,则完全燃烧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是0.2nmol。n(NaOH)="0.5"L×2mol/L=1mol。假设产生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NaHCO3为3amol。则根据Na守恒可得2a+3a=1,解得a=0.2mol,所以Na2CO3为0.2mol,NaHCO3为0.6mol。根据C守恒可得0.2n=0.8,所以n=4.因此该烷烃是丁烷。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规律及化学式的确定的知识。21、C【解题分析】

A.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B.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B正确;C.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故C错误;D.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提高反应物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故选C。22、C【解题分析】

A、根据反应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压强始终不变,则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正确;B、反应达到平衡时,P、Q、R、S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可能为1﹕1﹕1﹕1,也可能不是1﹕1﹕1﹕1,这与该反应的初始分子数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C、当反应到达平衡,P的生成速率和P的消耗速率相等,而P的消耗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所以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故C正确;D、根据反应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则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第2周期,VA族<氧气H2+2OH-=2H2O+2e-4NH3+5O2=4NO+6H2Obd【解题分析】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X、Y、Z三种元素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短周期中形成无色气体单质的只有H2、N2、O2(稀有气体除外),(2)中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判断为氢氧燃料电池,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XZ为O2、H2结合转化关系判断,Y原子序数为7,X为N元素,X+Z=B;Z+Y=A,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说明Z元素为H,则X、Y、Z分别为O、N、H,A、B、C分别为NO、H2O、NH3;(1)Y为氮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VA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O、N原子半径的大小:O<N,故答案为:2周期,VA族;<;(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是氢氧燃料电池,负极为氢气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的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H2+2OH--2e-=2H2O;(3)C为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为NO,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4)Y的单质(N2)与Z的单质(H2)生成C(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H<1,反应为:N2+3H22NH3;,△H<1;a、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a错误;b、将等物质的量的Y(N2)、Z(H2)的单质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催化剂和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设起始量都为1mol,则

N2+3H22NH3起始量

1

1

1变化量

x

3x

2x平衡量1-x

1-3x

2x所以氮气所占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的百分数=×111%=51%,所以Y(N2)的单质的体积分数始终为51%,故b正确;c、达到化学平衡时,Y(N2)的单质的体积分数始终为51%,H2和NH3共占51%,所以两种单质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为1:1,故c错误;d、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的推断,物质转化关系和物质性质的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分析判断。本题注意解答该题的突破口为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24、1s22s22p63s23p63d54s2HClO4PH3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终得到深蓝色溶液【解题分析】

前四周期元素X、Y、Z、R、Q核电荷数逐渐增加,Y原子的M层p轨道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故Y为P元素;Z与Y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Cl元素;R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最外层电子数为2,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2,d轨道数目为5,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2,故R为Mn元素,则X、Y、Z、R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58,则X核电荷数为58-15-17-25=1,故X为H元素;Q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则Q的原子序数为29,故Q为Cu元素。【题目详解】(1)R为Mn元素,则R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答案:1s22s22p63s23p63d54s2。(2)Z为Cl元素,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其化学式是HClO4。(3)Y为P元素,Z为Cl元素,X为H元素,Y、Z分别与X形成最简单共价化合物为PH3和HCl,因非金属性Cl>P,则稳定性大小为HCl>PH3;答案:PH3。(4)Q为Cu元素,其硫酸盐溶液为CuSO4溶液,逐滴加入氨水先生Cu(OH)2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又溶解形成配合物[Cu(NH3)4]SO4的深蓝色溶液。不考虑空间结构,配离子[Cu(NH3)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答案: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终得到深蓝色溶液;。25、圆底烧瓶酒精灯Cu+2H2SO4CuSO4+SO2↑+2H2OdC有淡黄色沉淀生成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解题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根据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分析实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题目详解】(1)如图所示,盛装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需要加热,所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SO2↑+2H2O,故答案为:圆底烧瓶;酒精灯;Cu+2H2SO4CuSO4+SO2↑+2H2O;(2)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二氧化硫与溶液、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与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且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饱和NaHSO3溶液;(3)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以与Na2S反应生成单质硫,所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的装置是C,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新制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本身就存在氯离子,可以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I不合理;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新制氯水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所以II也不能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II不合理;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时溶液为酸性,产生的白色沉淀应该为硫酸钡,说明二氧化硫被氯水氧化,验证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III合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本身被还原生成锰离子,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5)二氧化硫有毒,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26、甲酸化可防止Cl2与H2O反应SO2+Br2+2H2O===4H++SO42-+2Br-甲含溴海水中溴的浓度低,直接蒸馏成本高,甲流程中③④⑤步实际上是溴的富集过程,可提高溴的浓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D【解题分析】

(1)氯气通入到海水中,发生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若用硫酸酸化,则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从而提高氯气的利用率;(2)步骤④用二氧化硫与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来吸收溴蒸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SO42-+2Br-;(3)工业流程要求首先对试剂进行富集,大批量生产,且降低成本,则甲符合;工业进行蒸馏时需要大量的能源,且产量低;(4)A.A装置中通入的a气体是Cl2,利用氯气将溶液中的溴离子氧化为单质,A正确;B.实验时应在A装置中通入氯气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入热空气,否则通入热空气会降低氯气的利用率,且产生氯气杂质,B正确;C.B装置中通入的b气体是SO2,用二氧化硫吸收空气中的溴单质,进行产品的富集,C正确;D.C装置的作用吸收多余的SO2气体和未反应的溴蒸气,D错误;答案为D27、Cu+2H2SO4(浓)CuSO4+SO2↑+2H2O2:1b→c→e→fSO2有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8ClO2+5S2-+4H2O8Cl-+5SO42-+8H+均被还原为Cl-时,ClO2得到的电子数是Cl2的2.5倍,所需ClO2用量更少;或氧化产物硫酸根稳定,ClO2除硫更彻底;或ClO2不会生成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等(合理即可)【解题分析】

①装置A中Cu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