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小城镇资料_第1页
大理小城镇资料_第2页
大理小城镇资料_第3页
大理小城镇资料_第4页
大理小城镇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祥城镇位于祥云县境西部的城川坝,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楚大高速公路、祥临公路、320国道、广大铁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北接禾甸镇,东南连沙龙镇,西北依大理凤仪镇,南接弥渡县,北临宾川县。

祥城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唐朝时就被设立为波州,南诏国置品甸赕,元宪宗七年(1257年)立品甸千户所,明清均置在城里;1918年随县名改称祥城镇;1937年置祥城镇属第一区;1940年裁区直属县辖。解放后,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祥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省滇西片最大的一个乡镇,行政区域面积达323.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668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14.3万人,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236个,总户数38757户,其中农业户23289户、非农户15468户。

祥城镇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古迹众多。钟鼓楼历史悠久,为明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错落有致;九鼎山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奇石突兀,怪石嶙峋;清华洞誉为“滇西第一奇洞”,洞内石花、石笋形态各异,争奇斗艳,造型奇特,浑然天成;九股泉清泉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冬温夏凉,常年不断。

祥城镇党委,政府切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末,全镇生产总值实现143623万元,年均增2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31:42调整为26:33:41;固定资产投资达131620万元,是2005年5385万元的24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6136万元,年均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03元,年均增1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达39502万元,比2005年增11425万元;财税收入实现11078万元,是2005年的3.14倍。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祥城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科学发展,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和谐安镇”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十二五”末全镇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288877万元,年均增15%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401672万元,年均增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7000元,年均增12%以上。在新的征程中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团结拼搏,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云南驿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接下庄镇、刘厂镇,南连鹿鸣乡,西毗弥渡,北邻沙龙、禾甸,总面积218.76平方公里。云南驿,史载是彩云南现的发祥地,汉武帝无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置云南县,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置云南郡,云南驿作为蜀国南中七郡之一,成为云南郡治和云南县的共同驻地,直至随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止。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云南县治由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南(今祥城),结束了云南驿从西汉至明初近1500年间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县、郡、州、赕或军事管理机构节度所在地的历史。中华民国时期设前所、云南驿两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2月设前所镇、前所区,1984年4月把前所镇、前所区合并为前所区政府,1998年3月前所区公所改为前所乡政府。2000年12月前所乡政府改为云南驿镇政府。2005年底马街乡人民政府整体并入云南驿镇。合并后全镇辖5个社区村民委员会、22个村民委员会,97个自然村,204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镇总人口100175人,其中,男51164人,女49011人,世居民族主要为汉族。有耕地64999亩,其中水田24115亩,地40884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1亩,农村劳动力59083人。【党的建设】扎实搞好“三级联创”、“党群共建”等活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学习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镇各村各部门构筑了廉洁从政的工作格局。党委、政府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干部精神焕发,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经济建设】一是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了投资6356.24万元的土地整理1号、2号项目,土地整理8号项目启动实施;完成了投资567万元的康仓、许家等四个村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和芹菜、大海两个山区村的烟水项目工程建设,完成了26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新建了17个村级老年活动场所,完成了15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完成了天芹路、马桂路等弹石硬化工程,完成了妙村到冯家河的公现有县办完中1所(祥云四中),共有高中教学班38个,在校生2100人,教职工148人。初级中学2所,小学18所,村小5所,在校生7895人,教职工356人。幼儿园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9.1%。有中心卫生院1所,私立医院2所,村卫生室12所,病床150张,医务人员12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3.5%。刘厂镇位于祥云县境中部,全镇总面积90.12平方公里,镇境地处下川坝,坝区面积占85%。平均海拔1950米,主要河流中河穿过镇境东南部,北有大波那龙山自然泉水。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751毫米,森林覆盖率达39.3%。镇政府驻地大波那西距县城30公里镇境清属大波那里,民国时期属文源乡,1951年属第三区。1988年建刘厂乡,1999年撤乡设镇。全镇辖8个村委会(社区),26个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2011年上半年全镇总户数9948户,总人口38247人,居住着汉、白、彝三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全镇有耕地面积27770亩,人均耕地面积0.74亩。2011年上半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262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413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2333万元,第三产业完成650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完成184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5元,协税护税任务完成285万元。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蚕豆、油菜,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蚕桑、林果。

刘厂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中心集镇大波那又名“大勃弄”,是千年白子国故都。1964年3月在大波那龙山出土的战国铜棺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距今已有2350年的历史。王家庄是中共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烈士的故乡,王德三、王复生烈士故居于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镇物阜民丰,投资环境较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矿产资源富有,龙山的石灰石贮量丰富,为祥云的建筑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一)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按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700亩,其中:水稻栽种面积8000亩,玉米11800亩,杂粮薯类1900亩;经济作物总播面积12000亩,其中:烤烟9000亩,蔬菜及其它作物3000亩。(二)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1、传统产业得到巩固。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以野生菌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走向平稳。2011年上半年加工销售农副产品约27200吨,产值达17700万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2850万元。二是蚕桑产业稳步发展。2011年新植桑园2256.65亩、改造低产桑园1000亩,产春茧206.755吨,产值达1001.04万元。

2、新兴产业得到发展。一是经济林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目前,累计发展红梨面积达7340亩,其中有1300亩已进入盛果期,进入盛果期的红梨亩产值可超过10000元。在刘厂村塔山和王家庄村大箐建成以冬桃、早实核桃、蓝莓等新兴品种为主的千亩示范园基地,并经受了百年不遇干旱的考验,长势喜人,为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全镇累计发展核桃15000亩。二是蔬菜产业在探索中得到发展。以元丰公司和龙之源公司为示范引领,种植蔬菜3000亩,其中大棚面积100亩,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三是红色旅游业悄然崛起。以王家庄“烈士故居”红色文化为主体,以碱水温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休闲文化为补充的旅游业平稳起步,自去年故居修建完工以来共接待到故居参观人员10000多人次。(三)工业经济持续发展2011年1月—6月,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149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现价增加值3165万元,实现利润1186万元;支付劳动报酬2410万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530万元。(四)基础设施全面加强近两年,完成了投资2506万元的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烤烟育苗基地和烤房群建设。实施了投资5800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以及投资3000万元的中河刘厂段治理项目,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争取1000多万元资金准备实施农田水利、道路交通、集镇提升改造等项目工程。全镇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全镇共有农村低保709户1665人,人均补助70元。上半年共发放贫困群众生活救助金152000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83000元,按时发放了老年保健金121020元。二是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全镇认真执行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及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目前,投资321万元的中学宿舍楼及综合楼项目建设即将启动。三是认真开展新农合工作,2011年参保人数34524人,共筹集资金1035720元,参合率达94.36%。四是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2011年1—6月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综合节育率为95.3%。完成优生促进工程服务104对,计划生育手术171例,其中“三术”124例。五是做好劳动转移培训工作。2011年上半年共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3200多万元。(六)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平安、和谐刘厂”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扎实推进新一轮禁毒和防艾工作,进一步加快综治维稳工作,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等得到有效控制,不断提高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好司法帮扶和法律援助工作。抓好维稳工作及信访工作,严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培训及各类科技培训活动,建设和谐社会。

平川古称“赤石崖”、又名“赤川耆”,位于大理州宾川县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是宾川县东部地区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也是全省40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2005年12月,古底彝族乡整建制并入平川镇。全镇国土面积478.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67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6273人,耕地面积36328亩;林地面积588052.5亩。居住着汉、回、白、彝、傈僳等民族。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平均海拔1760米,立体气候明显,境内群山叠翠、树木丛生、河流纵横、溪水长流,盛产松茸、牛肝菌等各类野生菌和附子、大黄等中药材,全镇经济以烤烟、畜牧、林果为主,是集山区、贫困、民族、边远、高寒为一体的山区镇。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8522万元,财政总收入8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69平川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药材种植,使全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平川中心集镇建设面积达1.7平方公里,实现了小集镇的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五是水能、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平川境内具有铜、铅、大型花岗岩、石膏矿、石厂建材等矿产和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概算总投资2.5亿元,总装机4.5万千瓦的渔泡江电站、概算投资1.2亿元,总装机1.8万千瓦的盘口箐电站建设正有序实施。在新的时期,平川镇党委、政府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实“靠山吃山、靠烟致富、靠水发财、靠果脱贫、靠畜增收、靠林发展”的发展路子,实施“改革开放活镇,群防群治稳镇,科技教育立镇,特色经济富镇、乡镇企业强镇、依法依规治镇”的方略,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新平川。期纳镇期纳镇位于永胜县城西南,距永胜县城64公里,2007年末,全镇共有农户数11171户,总人口37303人,其中男性17905人资源优势:期纳镇是永胜南片四乡二镇的中心,是永胜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也是永胜南片的工业区,流动人口较多,个私经济较发达。期纳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花生等,经济林果以龙眼、荔枝、梨、桃、苹果、葡萄为主,蔬菜品种较多。经济发展思路:1、烤烟产业立足于巩固、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增加烟农收入。2、苦良姜产业上,要优化布局,集中连片种植,科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试验示范,以高含量菊叶薯蓣为突破口,提升全镇苦良姜产业质量和效益。3坚定不移的走“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加快无公害蔬菜的推广栽培,做大做强蔬菜产业。4、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大牲畜交易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我镇畜牧资源优势,把期纳镇建设成永胜南片区畜牧产品交易的集散中心。5、立足于招商引资,切实做好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招商引资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的放宽民间投资,鼓励民间投入小城镇建设,引导民间资本向我镇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城镇建设、建筑建材等投资,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走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化的路子。

程海镇位于永胜县城南部,距永胜县城41公里。其东与东山乡接壤,南与期纳镇相邻,西与顺州板桥乡交界,北与梁官镇毗邻。镇域面积473.6平方公里,辖星湖、季官、海腰、马军、东湖、凤羽、河口、潘莨、兴仁、兴义、吉福、莨峨12个村委会,77个村民小组,除吉福、莨峨两村为山区、半山区外,其余10个村委会均在程海坝区。程海镇属南亚热带气候,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530米,年均气温18.5℃,年均降水732.4毫米,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充足,土壤肥沃,无霜期在260天以上,适宜农作物生长。

2003年,程海镇有9821户41428人,其中农业人口39755人,占总人口数的96%,非农业人口1519人,外来人口46人,少数民族(彝族)4407人,占人总数的10.7%。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