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乐”动,面似“花”开_第1页
心随“乐”动,面似“花”开_第2页
心随“乐”动,面似“花”开_第3页
心随“乐”动,面似“花”开_第4页
心随“乐”动,面似“花”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随“乐”动,面似“花”开听课,是教研员的日常工作,我喜欢听课。听课不仅让自己以另一种方式走进音乐,走进音乐教师,同时也是学习和思考。听到一节跌宕起伏的音乐课,我会感动、欣喜,为教师的巧思睿智而赞叹。但如果遇到课堂上音乐激越奔腾、教师却无动于衷,学生大多游离于音乐之外的场景时,便会感到“尴尬”而坐立不安,甚至想冲上讲台、把老师“唤”下来我替他上。听课,令我迸发激情,听课,也促使我感悟思考。我有许多话想与音乐老师们聊一聊。1.音乐如“花”我常常想,音乐多么像花儿,好似可爱孩童的脸,是那么的美妙无比。大千世界,芸芸花海,花有花荣,千姿百态,百媚千娇,万紫千红,装点世界,美化人间。当人们走近美丽的花儿,常常为其动容,要么弯腰低头、细赏其艳丽花姿;要么闭目凝神、轻嗅那心脾的馨香;或者伸手轻抚、摆弄身姿与花儿媲美,把人与花儿的倩影瞬间定格。这一刻,这景色中的花与人,是最美的……想必,这世上不爱花的人和不爱音乐的人也不多吧。2.音乐的美亦如花儿。不,在我看来,其实音乐要远比花儿更具魅力、更加绚烂多姿、更加直入人心灵。因为,音乐是流动的画卷,“是灵魂之上的声音”,音乐以其声音(音响)“传情”和“表情”的特性,注定了音乐可以“直击人们的心灵”(【德】黑格尔)。音乐,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冼星海)。音乐可以陶冶性情、滋养和美化人心灵,音乐会让人变得崇真、向善、尚美、博爱,音乐会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幸福、快乐……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在《中国音乐教育朝着素质教育走向新世纪》一文中说:“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音乐艺术教育,是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音乐文化教育。”音乐教育处处离不开情绪唤醒、主观感受与体验,离不开情感层面及活动。它的一切活动,核心在于情。在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教育。音乐教师从事的是学校美育育人的职业。音乐教师首先要对于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与热爱,因此,音乐教师不仅力求自己从内心喜欢音乐,而且要做到真正“懂”音乐。这样,执“子”(学生)之手,传音乐之美,扬文化之魅;以音(乐)育美,以情化人。音乐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才能够担当得起,传承得下去。3.心随“乐”动也许,听课的人“旁观者清”,讲课的人“当局者迷”。有时看到一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把本应该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关注音乐、“学会聆听”,并在听、唱、演、奏、创等学习实践中,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力,培育学生“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素养的过程,变成了播放音乐时“理智的操作手”,变成了学生听音乐时“冷漠的旁观者”,甚至组织教学时“威严的监督者”,或者变成了讲故事时“平淡的解说者”……大家知道,在我们使用的音乐教材里,国家课程专家们精选、浓缩、汇聚了适宜中小学生学习的古今中外不同题材风格和种类的歌、乐、戏、舞曲目。这些音乐,也像花儿一样千姿百态,鲜活灵动,各具形象色彩。仅就音乐的情绪情感特点来说,就有很多。比如,课本每首曲目的左上角或者旋律中间一般会标注“欢快的”“忧伤的”“抒情的”“赞美的”“悠扬的”“喜悦的”“坚定的”“勇敢的”“宽广舒展的”“热烈激昂的”等等字样,它们代表着一首曲目的感情基调。有的多段体曲目中会出现多种不同情绪及速度变化等表情用语或音乐标记。这些音乐本体要素都是教师备课和上课时,有必要给学生示范到位、同时要求学生学习感知、参与体验和正确表达的。然而音乐课堂上,当老师播放音乐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音频、视频)时,老师的表情、举止,看上去平平淡淡、不温不火。既与音乐的“音响、表情”“不搭”,又与音乐的“风格、意境”“不和”(协和)。本应该结合音乐作品适时、美感地给学生示范唱、弹、跳、演等活动,老师似乎不愿意唱,也吝啬地笑,不敢弹奏或弹得不好,懒得跳(律动)或也跳(演)得笨拙不美。课前备课中教师该加强和展示的专业技能、该有的示范教学环节,都“减免”为老师讲-学生看视频-听录音-张口唱的单一模式。经常见,老师让学生听音乐的时候,自己却做着“与音乐无关”的动作或者反应,有些是明显干扰学生注意力的。比如,看教案、看钟表、看天花板、看窗外,或者在教室里来回做机械走动……可想而知,这样的音乐课堂、这样的音乐教师何美之有?何情可感?“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花儿随风而动,心儿随乐而动,所谓闻“乐”起舞,都应该是人在音乐面前最自然、自在,最生动、真实的反映。就像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音乐是融入劳动人民血液里的基因。老师们,想要音乐打动学生、让学生走进音乐、学会聆听、学会创意表达,要实现理想的音乐课堂、达成新课标教学目标,一定要先让自己放下矜持、忘却杂念,让身心浸润于音乐,才能被音乐打动。进而用优美的歌声琴声或舞姿律动恰当表达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范唱、弹奏、表演时,教师的眼、脸、耳、身、心、意,都要始终随着音乐的流动、变化而转换。音乐教师不仅自身要长于关注、聆听和表现音乐,而且更要善于示范,由内而外,用自身对音乐的热爱与诠释,教会学生如何在音乐中、关注和聆听音乐、体验和享受音乐,逐步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素能。4.面似“花”开花儿是静止无声的画面,而音乐则是音响流动的意境,音乐是诉诸人们心灵情感的艺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其题材、体裁,音乐的内容、流派、风格,从不同作曲家笔下各自流淌出来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其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需要音乐教师课前备课时下一番功夫来分析和梳理的。而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教师享受音乐、二度创作、自我审美和价值提升的过程。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音乐教师是美的使者,在整个教师队伍中,音乐教师美的素养必须是最高的,否则就很难实现以美育人的使命与目标。在中小学校园里,音乐教师自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觉得,其实音乐教师最具风采和魅力的时候,不仅仅是课堂外艺术实践活动指导或舞台表演中的气质形象,而且是课堂内和学生“零距离”时,忘我投入音乐中的那些或吟或唱或舞或弄或演或奏,和那份真挚的诠释、动情的表达、忘我的展露以及那份深沉的底蕴与彰显的热爱!这时的老师,他(她)的面容、笑靥,他(她)的神情、举止,一定似一幅集艺术、美感、阳光、魅力的动人画面。音乐课堂上,面对音乐和学生,老师应该左手“牵着”音乐,右手“牵着”学生。教师作为鲜活的中间媒介,既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人,也是艺术美的使者和桥梁。除了研究、设计、选择和确立好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音乐,分析、思考艺术作品,同时做到由里及表:对音乐的喜、怒、哀、乐,起、承、转、合,种种的音乐情绪情感、色彩变幻、调式结构,不仅做到了然于“心胸”,更应跃然于“眼面”。正所谓“面由心生”,教师的眼、脸、声、情,教师的唱、念、做、表,均发乎其内心、油然而生,“合乐而动”、声情并茂,抑或“手舞足蹈”。5.让心儿随着音乐走,表情像那“花儿”开。做到“心随乐动,面似花开”。教师的眉目举止,都与音乐息息相关,都在感召、启示着学生——音乐是用来滋养人身心和培育人情致的。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听音乐”、这样表达音乐之美,启迪学生追寻艺术、热爱生活、向美而行……音乐备课,备的是“音乐”,而音乐是听觉的、时间的艺术,也是声音的、情感的艺术,所以音乐备课需要听、唱、念、创、做、演,具有独特的学科专业气质,音乐备课需要独立的专业的场地和器材、媒体设备。因此说,较其他课程而言,音乐备课避免“纸上谈兵”,避免“走马观花”,避免“电脑(课件)综合征”。备音乐课,请离开办公桌,走出办公室,走进音乐教室、舞蹈房、排练室,寻找适宜的环境场所备课、演练、实战、提升。亲爱的老师,要“守土有责”。校园里、三尺讲台、教室内外,都是你展示艺术魅力、绽放自我的舞台,请珍惜和守卫你的音乐课堂主阵地,大胆自信地释放你对音乐的热情与热爱。请与时俱进,虚心吸纳,潜心向学,勇敢向前,练好专业、备好音乐、上好课,让专业基本功为你的课堂插上精彩魅力的翅膀。音乐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艺术的桥梁,是音乐真的种子,艺术善的信使,文化美的旗帜。音乐教师,请不要吝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