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及范文赏析:尚利贵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D/21/wKhkGWWkbdaAMNp_AAJoNs4Cwbk146.jpg)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及范文赏析:尚利贵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D/21/wKhkGWWkbdaAMNp_AAJoNs4Cwbk1462.jpg)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及范文赏析:尚利贵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D/21/wKhkGWWkbdaAMNp_AAJoNs4Cwbk1463.jpg)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及范文赏析:尚利贵义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D/21/wKhkGWWkbdaAMNp_AAJoNs4Cwbk1464.jpg)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及范文赏析:尚利贵义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D/21/wKhkGWWkbdaAMNp_AAJoNs4Cwbk1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赏析尚利贵义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②董仲舒:“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对于“义与利”,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是两则名言,荀子的话是说“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董仲舒则认为“天降生了人类,并让人产生了义和利的念头。利是用来给养自己的身体的,义是用来修养自己的内心的。心中没有义,就谈不上快乐;身体得不到利,就谈不上安适”。提示语要求考生谈对“义与利”的联想与思考。可见,这是一则二元关系话题作文。荀子的观点,把一个人对义与利的态度作为判别其行为是光荣还是耻辱的标准,强调先义后利;董仲舒的观点,突出义与利的客观性,二者与生俱来,伴随生命终始,但作用不同。两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审视“义与利”的关系,进行辩证思考。其一,义与利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的满足就无法体现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义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了价值导向。如果没有了义的价值引导,利也可能失去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其二,义与利相互制约:义对利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如经济管理中的道德准则,能够规范企业的行为,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样,利也对义有反作用,如果企业仅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社会责任,那么这种行为是不符合义的要求的。其三,义与利动态统一:义和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坚持义利统一的观点,既要重视物质利益的追求,也要注重精神价值的维护,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达到义和利的协调发展。可见,义和利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不断的互动中寻求动态的平衡。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当面临着义与利的矛盾时,首先要思考这种利的获得是否符合义的要求,既不能片面求利害义,又不应过分重义轻利,而是要把义与利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先义后利,义利两得”“见利思义,以义取利”。从“联想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如写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怡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如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义与利的辩证关系,然后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立意:1.先义后利,义利两得。2.见利思义,以义取利。3.正其义亦谋其利。4.理性看待“利”与“义”。范文赏析尚利贵义《史记》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的追求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只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讲究平均分配,不讲多劳多得,其结果就会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阻碍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曾有过失误,走过弯路。其实,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喻于利”就冠之以小人,岂止是陈腐迂阔。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然而,考量利益,就一定意味着“利”与“义”的对立吗?要利就要摒弃义吗?虽然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君不见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君不见疫苗造假,明星偷税,在唯利是图的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由此可见,“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是不行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个人、社会、国家,只讲“利”,绝对要不得。义利之辨是个古老而严肃的问题。荀子主张“先义而后利”,“一“先”一“后”,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董仲舒认为“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则强调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对人生大有裨益。这些观点既突出以义为先,又注重义利平衡。可以说,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正确义利观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那么当代中国的义与利的统一是如何表现的呢?我认为,要讲究尚利贵义。它集中表现在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对个人而言,在兼顾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创造社会财富,追逐个人财富,就是符合“义”的,就可以“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对社会而言,努力加强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的社会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就能保证人民的正当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国家而言,尚利重义,国家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恐怕正是研究国家富强密码的亚当•斯密更加看重《道德情操论》的原因吧。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正确、清晰的义利观。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会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拓展阅读义利之辨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是义与利。义与利本是同源之水,若取之得法,如鱼与熊掌,亦可兼得。然而,金钱的潮流滚滚而来,我们被五彩的霓虹迷乱了眼睛,丢失了正义的指南针,陷入欲念的无穷泥潭之中,难以自拔。唯有明义利之辨,追寻义与利的和谐统一,才能冲破金钱诱惑的无底深渊,才能绽放正义的无穷光辉!能明义利之辨者,古人有之。迂腐的儒生高居于庙堂,不识民生疾苦,空谈正义而摒弃利益;肮脏的小人为金钱所困,不识礼仪道德,追求利益而抛却正义。然而,学富五车不能满足物质的需要,家财万贯不能填补精神的渴求。唯有明辨义与利,才能实现正义与利益的完美融合,走到完美高尚的新境界。昔陶朱公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天下,成为一代富豪,却亦能舍却万贯家财,扶危济困,终成一代豪侠,为世人所敬仰。而晋之石崇富甲天下,沉香铺地,龙涎照明,可谓人间极乐。然而树大招风,无尽的财富最终成了恐怖的祸患,身败名裂,尸骨不存。义利合一,才能不被祸患的沟壑吞并,使财富的涌流为自己造福。如若不然,必将招致无穷的灾祸,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得安宁。明义利之辨,让金钱凭借正义的力量,铸造出内心的安逸和物质的富足。明义利之辨,必先修身正心。颜回居于陋巷之中,箪食瓢饮,亦能自得其乐。梭罗居于湖畔之上,一泓净水,便是心灵充实的源泉,陶潜居于东篱之间,浊酒一杯,便能幻化出无穷的诗意。我们虽居于尘世樊笼,不能在世外桃源中自得其乐,但亦能修身正心,脱俗于尘网之中,做都市中的隐者。然而野马若无缰绳的羁绊,终究会走失方向。单纯凭借人们心灵的自觉便想走到义利合一的境界,只能是痴人说梦。明定律例,让不义之利无处可图,让义利合一有了制度的保障方为治世之术。明义利之辨,非空谈可得之。明辨大道,行于自身。从自己做起,让义利和谐统一,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利和义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说法,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在义于利的交锋中,咱们民族一贯视义为荣,瞅利为耻。也正因为此,历朝历代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爱无私之人,他们以自己的光风霁月般的义举绚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凭自己的拯弱扶贫的精神温暖了千千万万颗悲冷的心灵。这些不计回报的馈赠,这些挺身而出的义举让我们活着有意义、有方向、有力量。因此孔子的弟子奋不顾身下水救人后收取贵重酬谢引来大大家的纷纷议论,也在情理之中。但孔子对他弟子的这种行为却大加表扬。孔子的态度为什么总与大家相反呢?因为他明白,义而不利,行而不远。对一个人而言,实现一项义举一件善行,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多做一些,不间断地做下去。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间,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利。非功利的行善仗义,付出精力与财力,内心固然得到了慰藉与充实,人格与灵魂因为无私无悔而变得饱满而鲜活。但人终归是社会之人,他不免受制于现实中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绝不能苟求一个人总是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正是由于这种牺牲和奉献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视行善举义为畏途,从而他们只是感动感激只是钦佩敬仰,却不效仿不加推广。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成一些有识人士,也包括那些在别人的善行义举中获得利益和受益人,能够主动且真诚地对善行义举的实施者给予合适的回报,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因为自己的本不图报的行为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补偿,让他们真正的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其说是帮别人帮助社会不如说是在帮自己,是在为自己为亲人为社会积蓄生活的美好,惟其如此,有爱有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地去施爱使善,他们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或世薄之叹,让义行能够得到精神或者物质的回报,对此,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建构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常为规范,始以规范,终以风俗。我们要让好心人有好报,这样好心人才会层出不穷,义善之行才会蔚然成风,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咱们传统的义利价值观,重义轻利,但我们不排斥利。我们更欣然地接受施恩之后的回报。只有这样,这些神圣而美好的品行,才能光而大之,才会使我们明白什么叫高贵什么叫做伟岸!正确对待利与义学生的一收一拒,众人的一贬一赞,孔子的一喜一怒,穿越时空的沉思,跨越千年的警钟。无不在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利与义。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地托住了从高楼坠落下来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选择了义,那双手也因此骨折。她没有像常人那样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在选择义的同时也选择了利,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接受了重金的酬谢。对此人们看法不一,就像孔子对他的学生行为的评价一样。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利与义务,行了义何惧于收利?难不成做了善事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把捡到的贵重物品交到市政府,这在中国实在是件极其平凡的小事,既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表彰,也不需要失主的酬谢和款待。然而,中国青年杨立在德国却有这么一段经历:在他做了这么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后,克里斯托小镇的镇长为了让他领回奖章和500欧元的奖金,竟发动百名警察寻找他。镇长郑重地告诉杨立:奖金可以不在乎,但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社会对善举的尊重。是啊,行多大义得多大利,利是义的衡量。那衡量的背后不正凝聚着一个社会对善行的认同和尊重吗?利是对义的鼓励。道德仿佛是一朵鲜花,义是那花朵,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 《掷一掷》人教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第4单元:第2课时《一起来分类》北师大版
- 猪肉摊位员工合同(2篇)
- 鲁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3.1 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听课评课记录
-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5.3《聚落的发展变化》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听课评课记录:第15课 钢铁长城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2 不等式的解集》听评课记录2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备课听课评课记录
- 三年级上册数学脱式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 计算机控制系统 课件 第10章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 南京大学仪器分析习题集
- 空调维保应急预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必考题西师大版
-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范文及导写(解读+素材+范文)课件版
- 模块建房施工方案
- 多域联合作战
- 定向钻出入土点平面布置图(可编辑)
-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