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广东专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_第1页
高三历史广东专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_第2页
高三历史广东专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_第3页
高三历史广东专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_第4页
高三历史广东专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1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测试)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2012·佛山质检)“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A.土地革命 B.人民公社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4.(2013·顺德期中)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5.★右面为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重图(%)。据此可知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是()A.32.2% B.53.4%C.85.6% D.92.9%6.(2012·江门模拟)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是指()A.长期战争的破坏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7.(2013·广东六校联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C.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8.(2012·梅州质检)“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9.(2012·汕头质检)一封情书的开头写道:“××(姑娘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情书最有可能写于()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C.“文革”时期 D.21世纪初10.(2012·佛山质检)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道:“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11.(2012·广东模拟)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会见蒙哥马利时曾坦诚地告诉他,共产党缺乏处理当时所面临问题的经验.多年的战乱把中国搞得千疮百孔,必须要解决工业和农业问题,但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犯了许多错误.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2.(2012·梅州质检)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A.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B.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C.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D.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汕头模拟)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材料二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李新宽《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材料三(1920年代)由于普遍推广了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在这种繁荣下也潜伏着危机。——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四凡是为了满足你个人和你家庭的切实需要所必须做的,不论什么,都应当尽力去做……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要……多买一些东西。—-凯恩斯《预言与劝说》(1931年初版于英国)材料五城市和农村的粮食消费量(1952~1961)(人均公斤)年份全国城市农村195219571961197.5203.0--196.0——204.5180.8——据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考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3)材料三和材料四都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关。简要说明它们与经济危机的关系。(4分)(4)材料五中,1952~1957年和1957~1961年中国的粮食消费量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14.(2012·烟台模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请据下列材料,在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渴望生活在宋朝》材料二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整体发展缓慢,但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大多数地区则完全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外。材料三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时期流向人数(百万)1953~1961农村至城市39.241961~1977城市青年上山下乡67。25——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早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3)材料三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4)综上所述,城市化的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十九)1.选B由图片文字“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可以判断,此时中苏关系处于友好合作阶段,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故选B。2.选A“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即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A项符合题意。3.选A考查八大经济建设方针。从材料中周恩来强调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需要农业的配合,结合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可知选择A项.4.选C公私合营、研制汽车、“大跃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活动,故选C项。A、B、D三项只是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表述,C项属于归纳概括.5.选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故答案为D。6.选C本题考查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观原因。毛泽东强调“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说明认识到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失误,因此C项符合题意。B、D两项都是客观原因,A项对新中国初期影响较大.7.选D材料中“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说明是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它导致国民经济比例造成失调,造成资源浪费,故选D项。8.选C由关键词“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可知是浮夸风,“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强调了主观作用,与“大跃进”运动有关。9.选C情人之间的问候是一种“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可知只有“文革"时期才有这样称呼.10.选B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探索.1958年,中共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排除A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排除D项。11.选D由时间1960年可知,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2.选A山西昔阳的“大寨"是人民公社模式,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模式不一样。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要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来谈.第(2)问,注意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时间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这与这个时间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是有关系的,考虑时从这些方面来着手。第(3)问,材料三指出银行信贷过度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之一,而材料四则是为了减少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建议采取的对策;这两则材料体现了消费的适度与过度之间的关系。第(4)问,第一小问通过仔细观察图表回答;回答第二小问时要结合1952~1957、1957~1961这两个时间段新中国所采取的相应的经济政策。答案:(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消费。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原因:世界市场(扩大)初步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英国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商业宣传。(答出其中三条即可)(3)关系:材料三是出现危机的原因;材料四是克服危机的办法。(4)1952~1957:增加.原因: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增加。1957~1961:减少.原因:“大跃进"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农业生产;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逐条概括列出,其原因应从政治经济方面来分析。第(2)问注意时间限制,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资产阶级领导和无产阶级领导两个阶段。第(3)问分析表格中的数字,要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向不同分析城市化进程,原因与当时的背景相联系。第(4)问综合各个时期的史实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答案:(1)特点:经济功能增强;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市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