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履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题目、提出题目、解决题目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化,开端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常识解决题目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4、教材编写特点:1.改良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研究的难度,增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讲授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研究的收获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与内在动机。-1-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讲授内容:教材第2至12页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而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现在主要教学含有括号(中、小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得意整理了混合运算的顺序。主要内容有: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有中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的运算。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研究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本册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研究认知规律。讲授方针:1、理解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归纳综合和总结已研究过的四则运算常识。3、学生在经历探索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按次及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按次。难点:正确计算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课时:6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4页例1)教学目标:1、在实例中开端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使用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题目。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常识和运用数学常识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讲授重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各部颁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讲授过程:一、情境设置,导入课题。1、口算。200+++---652、列式解答。(1)XXX上午写了25道口算题,下午写了48道口算题,他此日一共写了多少道口算题?(2)XXX上午比下午少写了多少道题?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2-(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颠末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从例中你知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和题意列式解答。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问:为什么用加法呢?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用本人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课件展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1)课件展示例1(2)、(3),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师示线段图,要求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例题,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例1(2):1956-814=1142例1(3):1956-1142=814(2)比比、看看、想一想:例1(2)、(3)与例1(1)相比,它们间有什么接洽和区别?相对于加法算式的各部颁而言,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3)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教师引导)(4)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课件展示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二)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问:例中三道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接洽?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会商,个别报告,教师引导)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2、根据学生的报告,课件出示: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延伸: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4、练“做一做”三、实际应用,巩固所学。1、自主完成第4页练一之第2、3、4题。2、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458-+2594、总结回顾,加深了解。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常识?你还有哪些不清楚或不明白的中央?-3-五、布置功课。第4页练一之第1、5题。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1142+814=-814=1142↓↓↓↓↓↓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书上的例题出发,一步步深入主题,要求学生在我的讲解之下能够自己逐步推导出加、减法的相关要领。随后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愉悦的研究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由始至终保持着研究的热情。学生在小组交流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我及时的指正,使学生慢慢地从加法的意义过渡到减法的意义。随后我适时推出关于加、减法各组成部分名称的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全面对加、减法的认识。最后在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当中,点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概念。练中我安排了相应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6页例2)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在实际中应用。2、根据具体情境自立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使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综合能力。讲授重难点: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使用关系进行乘、除法验算。难点: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使用乘除法意义说明解答来由。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在从前我们还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使用题的练,乘除法的意义是怎样的呢?它们各部分间关系你知道么?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些题目。(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4-(一)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课件展示情境图和例题)(1)小组合作,用不同方法解答。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2)观察、比较:上面两式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更简单?(3)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怎样的运算叫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课件出示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课件出示例2(2)、(3)(1)问:与例题2(1)相比,例题2(2)、(3)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列式计算:12÷3=4.12÷4=3(2)后面两道算式相对第一道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是什么运算?(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课件展示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4)明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反之亦然。(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根据算式(1)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3),本人归纳综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提醒:可结合实例归纳综合。)三、实际应用,巩固所学。1、分组完成第6页“做一做”。2、自立完成教材第7页练二之第2、3、4题。4、总结回顾,加深了解。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常识?你还有哪些不清楚或不明白的中央?五、布置作业。第7页练二之第1、5题。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复合运算。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一个因数=积÷别的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5-乘除法间的关系: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讲授深思:学生对乘除法常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是没有形成体系性。因此讲授中,主要凸起了学生的履历和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结合加减法的意义与关系去探索乘除法的关系与意义,考证、归纳乘除法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常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还要利用适其时间予以强化、补漏。第3课时的运算讲授内容:的运算(教材第6页例3)讲授方针:1、掌握有关的运算的知识。2、在运算中,感觉在计算中的特别之处,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3、通过对与有关的运算特征的归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归纳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难点: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讲授过程:一、情境设置,导入课题。速算:10+0=。0+58=0×172=0÷35=。325×0=。0+0=218-218=0÷76=147+0=。99-0=。0+319=。0×0=二、自立探究,获取新知。1、的运算特性(1)小组合作: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的运算有哪些。(2)生汇报,师归结:一个数与相加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得原数;一个数与相乘得;除以任何非都得;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等2、会商:为什么不克不及做除数(1)上面为什么只说除以任何非都得,而不说一个数除以的情况呢?(不能作除数)(2)举例说明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课件展示教材第6页“注意”项:不能作除数。例如,5÷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相乘得到5;÷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相乘都得。3、小结:归纳所有的运算3、教室测评,牢固所学。1、计算36+0=。0+68=。0×68=。54-0=。0÷28=。128-0=-6-÷36=。25+0=。99-0=。49-49=。0+39=。0×9=2、合作完成教材第7页练二之第9题。4、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的运算应该注意的五、布置功课。教材第7页练二之第6、7题。板书设想:的运算一个数与相加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一个数与相乘得;除以任何非都得。不克不及作除数。教学反思:是最小的自然数,在实际生活中常有应用。但学生在应用解决问题时经常出错,而且不知就理,尤其是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更难理解。因此教学中通过实际口算,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我归纳的相关运算,学生就清楚了许多。对为什么不能作除数,通过实例演示更直观、更易懂。第4课时括号教学内容:括号(教材第9页例4)教学目标:1、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管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2、知道小(中)括号的感化,管帐算含有中、小括号的运算。3、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计算。4、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正确计算含有中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导入课题。师: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按怎样的按次计算?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计算按次是怎样的?生: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师: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该怎样计算呢?生: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7-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课件出示例4:例4: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的顺序。(1)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师用线段在式题下标识顺序。96÷12+4×2(2)分组计算,相互检查并更正。2、课件出示: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1)指名口述运算顺序,生初步用线段在式题下标识顺序。(2)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96÷(12+4)×2(板书)=96÷16×2=6×2=123、课件出示: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别的一个算式96÷[(12+4)×2],运算按次怎样?(1)看看,想想,说说:此式题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你见过“[。]”么?(2)现在有两种括号了,该怎样计算呢?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先算括号里的生2:先算小括号里的,中括号里有3个数不克不及直接计算。师: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学生自主计算,要求计算前用线段标出运算顺序,师巡回指导。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课件展示)5、概括、总结:四则混合运算按次:(1)如果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大概只乘除法,就按从左往右按次计算。(2)如果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如果算式里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后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三、课堂测评,巩固所学。1、分组完成教材第9页之“做一做”。2、列式解答:(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四、课堂总结,归纳反思。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在研究中你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五、布置功课。教材第11页练三之第1、3题。-8-板书设想:括号[。]———中括号96÷12+4×2.96÷(12+4)×2.96÷[(12+4)×2]=96÷16×2=96÷[16×2]=8+8=6×2=96÷32=1612=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教学反思:此节课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括号的相关知识,在内容理解上难度不大,本着先入为主的原则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先算小括号、后算中括号的知识点。但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在格式上的把握却差强人意,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去完成计算,教师不时指导,利于学生从意义和形式上真正会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第5课时租船问题教学内容:租船问题(教材第10页例5)教学目标:1、在解决租船题目中,学会在解决题目时先假定后根据实际情形调解战略的方法。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在解决题目时先假定后根据实际情形调解战略的方法。难点:能用语言表达租船问题的思路,熟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公园划船好吗?课件出示公园游船情境图。(例5主题图)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读例,获取信息:(1)师:这是租船处(指着情境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呢?(2)展示信息:一共有32人;船有两种:大船工30元/条,限坐6人,划子24/条,限坐4人。(3)问:我们该怎样租船呢?(出示题目)2、合作,解决问题(1)讨论: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有几种租船方法?(全部租大船,全部租小船,租一些大船和一些小船)哪种省钱呢?-9-(2)分组分析,解决题目。全部租租小船:32÷4=8(只)24×8=192(元)全部租大船:32÷6=5(只)……2(人)5+1=6(只)30×6=180(元)租5条大船1条小船:30×5+24=174(元)想:租5条大船1条小船时,小船没有坐满,如果不空座位是不是更省钱呢?(讨论)把小船上的2人和一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更省钱。30×4+24×2=168(元)168<174<180<192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3、想一想、说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解决比较好呢呢?(先假定,再根据实际情形调解,选取最佳方案。)三、课堂测评,巩固所学。1、同桌间合作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三之第4题。四、课堂总结,归纳反思。日常生活中,在解决类似租船题目时,要先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假定,再进行恰当调解。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1页练三之第5题。板书设计:租船题目方案一:全部租大船32÷6=5(条)……2(人)5+1=6(条理)30×6=180(元)方案二:全部租划子32÷4=8(条)24×8=192(元)方案三:混合租30×4+24×2=168(元)168<180<192,所以,租4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钱。教学反思:租船题目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为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讲授中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考虑,让他们在会商和考虑平分析题目、解决题目,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技巧,而且能增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研究效力的提高。第6课时整理与复讲授内容:整理与温(教材第2-12页)讲授方针:1、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概括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3、在探索与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10-4、通过整理与复,学会归纳、整理已学知识,养成将已学知识系统化的良好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相关概念及关系。难点:精确使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题目。教学过程:一、概念与关系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是怎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2、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间是什么关系?它有什么感化?4、有哪些运算?举例说明。5、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按次是怎样的?括号的感化是什么?二、应用巩固1、请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将下面算式写出别的两道算式。3245+1567=-352=×35=840.2688÷56=482、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2=81.485-()=352()+846=124546×()=552()÷35=47.945÷()=353、计算下面各题,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进行验算。452+789=。1256-859=。78×56=。2640÷48=4、先想一想运算按次,再认真计算。720÷20+120×8.164÷4×25-350.243+12×1589+4×(156÷13)(18+12×13)÷2.34×[(132-16)×2]5、有3名老师带领36名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30元,限乘6人;每条小船24元,限乘4人。请你设计三种租船方案,说说哪种方案最省钱。三、生活中的数学1、某小学四(1)班48名同学去公园游玩,中餐在餐厅订盒饭。餐厅划定:每买5份送1份。请你帮助他们设想一个最经济的采办方案。2、一桶油原价36元,为庆祝“五一”节,一些超市进行促销活动。家乐超市112元可以买4桶;惠民超市按原价购买,每买3桶送1桶。你认为哪家超市食用油的价格更优惠?每桶便宜多少钱?4、牢固练。P12第5题。五、教室小结。经由过程上面的租船题目,你能总结一下解答租船题目的解题战略吗?板书设计: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加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十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4.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5.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11-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一减数十差。7.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8.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9.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0.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대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11.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别的一个因数叫做商。1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被除数÷除数数=商×除数十余数,商=(被除数一余数)÷除数,除数=(被除除数数。数一余数)÷商。13.有关的运算:a+0=a,a-0=a,-a=0,0Xa=0,0÷a=0教学反思:本单元基本方法小结:1.等量代换法:在实际问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这些数量之间具有相等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未知数量代替其他的未知数量,使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这就是等量代换法。2.尝试法:是指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问题,在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利用的情况下,通过猜一猜、估一估、试一试的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猜、估、试把新问题与已有的解题模式联系起来,并核对尝试的结果与问题的情况是否符合,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讲授内容:教材第13至16页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材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还要求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等,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但学生对抽象的几何体观察还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将重点关注。讲授方针: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2、经历从同一个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过程,体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12-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确识别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难点:从观察到的物体中笼统出平面图形。讲讲课时:2课时第1课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内容: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材第13页例1)讲授方针:1、经由过程从前面、左(右)面、上面识别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观察、操纵、考虑的过程中,加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研究情感。3、培养开端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难点:从观察到的物体中笼统出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题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前面、上面、左或右面等)这节课我们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自主研究例1.1、课件出示视图1,看图。(1)图中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纵)(2)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请大家帮助“XXX”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连起来。(3)你会画这些图形吗?试一试。(4)画出来的平面图形相同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