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A.汽油 B.乙醇 C.苯 D.四氯化碳2、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D.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3、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B.C.D.4、下列物质中不含硅元素的是A.水泥 B.漂白粉 C.光导纤维 D.玻璃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水、乙醇和金属钠反应剧烈程度,从剧烈到逐渐平缓B.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C.硝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发现皮肤变黄D.苯的结构式虽然用表示,但苯的结构却不是单、双键交替组成的环状结构,可以从它的邻二氯代物结构只有一种得到证明6、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液化 B.石油的分馏 C.苯的硝化 D.煤的干馏7、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C.质子数为6 D.质量数为68、某同学探究金属Na与CO2的反应,实验如下:实验I实验II操作将点燃的金属钠伸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将实验I的集气瓶用水冲洗,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分别滴加酚酞和氯化钡溶液现象①火焰呈黄色②底部有黑色固体,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①黑色滤渣可燃②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 B.白色固体是Na2OC.实验说明CO2具有氧化性 D.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F2晶体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B.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C.N2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D.干冰是分子晶体,其溶于水生成碳酸的过程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都不反应B.甲烷化学性质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C.甲烷与Cl2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还是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D.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产物有一种气态,其余三种为液态且都不溶于水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OH的质量是56gB.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C.氧原子的摩尔质量就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D.32gSO2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B.Fe与HCl反应:2Fe+6H+→2Fe3++3H2↑C.碳酸钙跟盐酸反应:CO32-+2H+→CO2↑+H2OD.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1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14、如图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锂电池,LiPF6是电解质,SO(CH3)2是溶剂,反应原理是4Li+FeS2=Fe+2Li2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子移动方向是由a极流向b极C.可以用水代替SO(CH3)2做溶剂D.b极反应式是FeS2+4Li++4e-=Fe+2Li2S15、铜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aL气体(标准状况),被还原的硝酸是()A.a/22.4molB.a/11.2molC.3a/22.4molD.3amol16、下列有关硫、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S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B.“雷雨肥庄稼”与氮的固定有关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溶液中通入NO2后,铜片质量不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三种化合物:甲、乙、丙。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丙与甲、乙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甲、丙为无色有不同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化合物丁与C的某种单质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红棕色气体;B、C、D三种元素的单质与甲、乙、丁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2)B、C、D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3)丁与C的单质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4)甲、乙、丙分子中的电子数均为________,实验室如何检验丙_______。(5)C的单质+丙→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18、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第三周期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种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氢化物中有2个氢原子,试回答:(1)写出B原子结构示意图___(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写出一种含有F元素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___(用化学式表示)。(3)用电子式表示A、F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4)C、F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5)设计实验证明E、F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___(化学方程式加必要文字说明)。19、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盐酸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资料在线)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盐酸混合即产生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_(填序号)(2)实验中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3)一段时间后D中的现象为_________。(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5)图(1)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6)图(2)装置a处通入氯气,证明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该设计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提出改进的措施_________。20、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实验步骤】(1)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3)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4)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问题讨论】a.用序号写出该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b.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c.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d.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I.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A、B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反应中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8分钟时A为0.2mol、B为0.5mol)(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开始时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3)4min时,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8min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II.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上述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2)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

A.汽油和水互不相溶,与水混合后静置,出现分层,故A不选;B.乙醇与水混溶,不分层,故B选;C.苯和水互不相溶,与水混合后静置,出现分层,故C不选;D.四氯化碳水互不相溶,与水混合后静置,出现分层,故D不选。故选B。2、B【解题分析】

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B正确;C.玻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故C错误;D.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故D错误。故选B。3、D【解题分析】A、三个圈中,苯中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故所以原子都可能在同一平面,选项A不选;B、三个圈中除乙烯基左边的氢不在第二个圈中外,其他同平面,故所有原子可能在同平面,选项B不选;C、两个甲基碳原子是可以同时处在两个苯环所共有的平面上的,若以连接两个苯环的单键为轴旋转180°,由此“空间拥挤”现象就可以消除,也就是两个甲基一个在上、一个在下,都在苯环平面上,选项C不选;D、同时连接两个苯环的那个碳原子,如果它跟苯环共平面,与它连接的—CH3上的碳原子和H原子,必然一个在环前、一个在环后,因此该甲基碳原子不可能在苯环平面上,选项D可选。答案选D。4、B【解题分析】

A.水泥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铝酸三钙,是硅酸盐材料,含有硅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不含硅元素,故B符合题意;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有硅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钠、硅酸硅和二氧化硅,是硅酸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解题分析】A.乙醇、乙酸、水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反应的剧烈程度:乙酸>水>乙醇,故A正确;B.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可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等,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故C正确;D.若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排布,其邻位二溴代物应该有两种结构,故D正确;答案为B。6、B【解题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煤的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甲醇,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将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产物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苯的硝化是指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煤的干馏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答案:B。7、C【解题分析】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详解】A、136C中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A错误。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6,故B错误;C.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136C质子数为6,故C正确;D.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质量数,136C质量数为13,故D错误。【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注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B【解题分析】

由实验I可知钠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含有钠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由实验II中黑色滤渣可燃可知,反应物中黑色固体为碳,由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则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题目详解】A项、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则生成的黑色固体中含有C,故A正确;B项、碳酸钠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则由滤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瓶壁上附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故B错误;C项、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单质,反应中钠为还原剂,二氧化碳为氧化剂,实验说明CO2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D项、由实验I可知钠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Na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应用沙土覆盖灭火,故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探究,注意反应现象、实验现象和反应产物的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9、C【解题分析】

A.MgF2晶体中的化学键是离子键,A错误;B.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是金属单质,B错误;C.N2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D.干冰是分子晶体,其溶于水生成碳酸的过程还需要客服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C。10、B【解题分析】

A项、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故A正确;B项、甲烷可以燃烧,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项、甲烷是饱和链烃,跟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CCl4,故C正确;D项、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物中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余三种为液态且都不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B。11、D【解题分析】

A.氢氧化钾物质的量未知,无法计算氢氧化钾的质量,故A错误;

B.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同,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故B错误;

C.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

D.32g

SO2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D正确;

故答案选D。12、D【解题分析】

A.漏写了OH-和H+反应生成水,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A项错误;B.Fe与HCl反应生成Fe2+,而不是Fe3+,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反应事实,B项错误;C.碳酸钙难溶,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写,C项错误;D.符合事实,拆分正确,原子、电荷都守恒,D项正确;答案选D。13、B【解题分析】

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F,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F,应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为Na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应为S元素。则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分别为O2-、S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故A错误;B.Y为F,Z为Na,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F,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非金属性F>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C错误;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半径r(F)<r(O)<r(S)<r(Na),故D错误;故选B。14、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B、电子移动方向为由负极到正极,即a级到b极,正确;C、Li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水代替SO(CH3)2做溶剂,错误;D、b极反应为FeS2得电子,反应式为:FeS2+4Li++4e-=Fe+2Li2S,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15、C【解题分析】分析: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通过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是NO,根据方程式、N原子守恒计算被还原硝酸物质的量。详解:Cu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通过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是NO,根据方程式知,NO体积是二氧化氮体积的1/3,如果用排水法收集aLNO,则二氧化氮体积为3aL,n(NO2)=3a/22.4mol,根据N原子守恒得被还原n(HNO3)=n(NO2)=3a/22.4mol,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成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原子守恒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16、B【解题分析】A.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B.“雷雨肥庄稼”过程中氮气转化为NO,与氮的固定有关,B正确;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SO2,C错误;D.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溶液中通入NO2后,有硝酸生成,铜与稀硝酸反应,铜片质量减少,D错误,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第2周期ⅤA族N>O>F2NO+O2===2NO210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5O2+4NH36H2O+4NO【解题分析】

本题有几个重要的突破口:①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②丙为无色有不同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化合物丁与C的某种单质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红棕色气体,说明丁为NO,C的某种单质可能为O2。【题目详解】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三种化合物:甲、乙、丙。化合物丁与C的某种单质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红棕色气体,则丁为NO、C为O元素;丙与甲、乙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甲、丙为无色有不同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由图中信息可知,丙与O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NO,也可以由O的单质与D的单质化合而得,则丙为NH3、D为N元素,乙为H2O;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则其都有10个电子,结合图中信息,B的单质可以与H2O反应生成甲和O元素的单质,故甲为HF、B为F元素。综上所述,A、B、C、D分别是H、F、O、N,甲、乙、丙、丁分别为HF、H2O、NH3、NO。(1)D为N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ⅤA族。(2)B、C、D的原子都是第2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其大小关系为N>O>F。(3)丁与C的单质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4)甲、乙、丙分子中的电子数均为10,实验室检验丙(NH3)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因为其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5)C的单质+丙→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5O2+4NH36H2O+4NO。【题目点拨】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最关键的是找好突破口,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殊的反应条件以及特殊的结构,找出一定的范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常都能快速求解。18、NaOHHClO、Ca(ClO)2、NaClO等Al(OH)3+3H+=Al3++3H2OH2S溶液中通入Cl2,生成淡黄色沉淀,反应生成HCl和S,反应方程式为H2S+Cl2=2HCl+S↓【解题分析】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第三周期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种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则A为钠元素,C为铝元素,F为氯元素,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则为硅元素,E元素氢化物中有2个氢原子,则为硫元素,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第三周期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种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则A为钠元素,C为铝元素,故B为镁元素,F为氯元素,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则为硅元素,E元素氢化物中有2个氢原子,则为硫元素。(1)B为镁元素,原子序数为12,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故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F为氯元素,含有F元素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HClO、Ca(ClO)2、NaClO等;(3)A、F原子形成化合物NaCl,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NaCl的形成过程为;(4)C、F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l(OH)3、HClO4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5)E为硫元素、F为氯元素;证明其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等,如H2S溶液中通入Cl2,生成淡黄色沉淀,反应生成HCl和S,反应方程式为H2S+Cl2=2HCl+S↓。【题目点拨】考查物质性质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电子式等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性质,易错点为(5)E为硫元素、F为氯元素;证明其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等。19、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D中溶液变为红色取少量反应后的C溶液于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亚硫酸钠已被氧化无尾气处理装置不能在E、F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解题分析】

A中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生成的氯气通入B中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通入C中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通入D中,将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通入饱和食盐水,得到潮湿的氯气,因此干燥的红布条褪色,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A部分用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盐酸混合制取Cl2,属于“固+液=气”型的反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③;(2)实验中A中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3)D中氯气将氯化亚铁氧化生成氯化铁,三价铁离子遇到KSCN变红色,故答案为:D中溶液变为红色;(4)C中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只需要检验是否生成硫酸根离子,方法为:取少量反应后的C溶液于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亚硫酸钠已被氧化,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C溶液于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亚硫酸钠已被氧化;(5)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图(1)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无尾气处理装置;(6)a处通入氯气,氯气经过饱和食盐水,得到潮湿的氯气,会生成次氯酸,因此干燥的红布条褪色,不能证明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改进的措施是在E、F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故答案为:不能;在E、F装置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题目点拨】本题的易错点为(1),要注意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注意与课本实验区分开。20、乙能防止倒吸(3)(2)(4)(1)(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解题分析】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则较合理的是装置是乙、丙;故答案为:乙;能防止倒吸;a.实验步骤:(3)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并加入碎瓷;(2)将试管①固定在铁架台上;(4)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1)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故答案为:(3)(2)(4)(1)(5);b.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装置的气密性;c.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