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4/NUMPAGES总页数17——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必修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2.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2.交通运输(1)近代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3.作用(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2)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思维点拨]近现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易混易错]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主题近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1.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史料[史料解读]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发展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近代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因素史料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①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②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③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史料解读]①②③划线句子分别从政治、思想、资金三个方面说明“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示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资金和技术的缺乏。3.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史料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①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②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史料解读]近代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近代铁路事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①②中的“经济”“信息”“知识”“现代化”等关键词都是这些影响的具体表述。[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归纳铁路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提示促进经济发展、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1)特点①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②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③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④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①外因a.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b.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②内因a.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b.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一、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二、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历程中国近代通讯工具的发展变迁经历了由外国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到中国自己架设有线电报线,由用于军事目的的有线电报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讯网形成的历程,此后,电话成为日常通讯工具,寻呼机、传真机及无线电话相继出现,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成为时尚。1.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2.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该漫画()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列强逐渐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故C项正确。

3.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考点】【题点】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上海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并未涉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4.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无线电报技术,故A项错误;无线电报技术是19世纪末发明的,但当时没有传到中国,故B项错误;无线电通讯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D项错误。5.下表实质反映出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对西方发明的接受进程很缓慢B.仅在大城市传播西方发明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及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越来越快,表明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C项正确。[基础达标]1.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最应该选择()ABCD【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起止地即可判断应选择火车,故选A项。2.(20xx·兰州高一检测)《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进步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错误。3.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考点】水运与航空【题点】近代中国的水运事业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材料中“招商局与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说明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4.(20xx·商丘高一检测)近代有大量竹枝词对西方新事物进行了赞叹,如“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渡)重洋。顷刻音书东海来,机关错讶有神仙。”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输 B.无线电传输C.电话传输 D.因特网传输【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A解析由竹枝词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5.“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黄遵宪(1848~1905)这首《今别离》诗反映的是()A.铁路交通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C.电报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D.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考点】【题点】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电光”“一闪至君旁”可知黄遵宪描述的是电报,故选C。铁路、西装和建筑与题干中内容无关,排除A、B、D。6.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D解析“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可看出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7.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考点】水运与航空【题点】水运事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表明近代汽车、轮船的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从中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深。8.(20xx·赣州高一检测)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江西巡抚李鸿章认为:“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材料现象表明李鸿章()A.不了解火车的作用 B.一心只想创办洋务企业C.封建迷信思想浓厚 D.害怕列强借助铁路侵华【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看出,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理由是“变易山川”,体现了其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故选C项。[能力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报作为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真正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当时,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材料二1871年,英国人加快了使电报进入中国的进程,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报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材料三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局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态度发生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