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新疆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记载,周族先祖古公亶父欲以少子季历继位,以便再传位给季历之子昌,故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昌正妻生子十人,长子曰伯邑考,次子曰发,但“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这反映出当时()A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度尚未定型C.皇位更替以贤能为标准 D.统治者极力构建神权政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早期的嫡长子继承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公亶父传位给少子季历,文王立次子发为太子,这都没有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说明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尚未定型,B项正确;禹传位于启,开启了世袭制,排除A项;西周尚未建立皇帝制度,“皇位”说法错误,材料也体现不出贤能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标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对神权政治的追求,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的《商君书》《管子》《吕氏春秋》等文献中,从授田、田亩规划到生产、技术的各个操作环节,都有国家行政干预参与其间,流程十分规范,管理十分严格。这一历史现象主要缘于()A.大土地所有制确立 B.封建小农经济瓦解C.精耕细作农业传统 D.兼并战争日趋激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社会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能力。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内容反映出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通过发展农业,壮大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兼并战争,D项正确;材料中的文献记载并非针对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包括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战国时期,封建小农经济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文献记载从侧面体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征,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征不是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代画像(砖)石中出现了不少西域胡人形象。如右图,左侧为河南许昌出土的“穿皮裘者”,右侧为河南南阳新野樊集出土的“持钱袋者”。据此可知,汉代()A.社会生活具有开放性 B.中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C.中原与藏族联系紧密 D.西域习俗融入中原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中原地区的画像(砖)石中出现了西域胡人形象,表明中原与西域各族已建立经济文化联系,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开放性,A项正确;西域胡人包括西北少数民族,包含中国境内民族关系,中外交往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藏族生活的地区不属于西域,排除C项;胡人形象无法体现中原社会对西域习俗的接受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4.东晋时期,佛教争土宗慧远大师曾在庐山讲授《仪礼·丧服》。南朝梁武帝时,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丧肠》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B.三教合流渐成趋势C.佛道思想日益本土化 D.儒家文化颇具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可得出这里当时的佛教思想受到了儒学核心思想的影响,因此说明当时儒家文化颇具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局势动荡,排除A项;当时并没有三教合流成为趋势,排除B项;本土化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呈现政务官的倾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御史台是监察机构,但同时又“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这说明御史台在职能和权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政务官化倾向,D项正确;虽然材料强调的是御史台的行政化趋势,但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夸大了御史台行政化的影响,排除A项;当时御史台并未成为国家行政机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御史台的变化,也没有提及其他监察机构的情况,所以由此得不出监察体系不断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南宋时,“后宫朝有服饰,夕行之于民间矣”。在福州农村的节日上,连农夫贩夫及其妇女都穿上了此前只有士大夫和命妇(受过封号的妇女)才能穿的高级绢服,以及只有道士才能穿的道服。这表明,当时()A.社会经济显著发展 B.朝廷倡导经商致富C.丝绢服饰日益普及 D.四民社会结构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经济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宋奢侈消费从宫廷到民间、自仕宦至庶民、由城市到农村流行开来,表明社会消费能力增强,这源于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A项正确;南宋依然实行抑商政策,并未倡导经商致富,排除B项;福州乡村庶民只是在节日上穿绢服,另外史料只能反映京师和福州两地的情况,“普及”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奢侈消费对四民等级造成冲击,但“瓦解”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北宋山水画追求形似,客观地把握山川的自然风光,而元朝山水画追求神似,与北宋初年讲究写真形成鲜明对比。倪云林曾如此描述元朝山水画:“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由此可见,元代山水画()A.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 B.与社会现实关联不大C.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反映出文人地位低下【答案】A【解析】据材料“北宋山水画追求形似,客观地把握山川的自然风光,而元朝山水画追求神似,与北宋初年讲究写真形成鲜明对比”可知,元朝山水画追求神似,不求形似,这说明元代山水画相比宋代来说更加强调意境,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A项正确;据材料“元朝山水画追求神似,与北宋初年讲究写真形成鲜明对比”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元人画家的仕途不得志而集体归隐,成就了中国元代山水画追求神似,淡泊潇洒的一座艺术高峰,是受社会现实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因为元人画家的仕途不得志而集体归隐,而不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元代山水画的特点及成因,而未涉及元代文人地位低下,排除D项。故选A项。8.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河务官奏请在泗州之西开河。内阁九卿奏请皇帝“亲临河上,指授方略”,遭到拒绝。此后,内阁九卿多次奏请皇帝亲行查勘。康熙帝最终决定南巡,并在发现工程选址极为不当后,彻底中断了该项工程。这一事件主要体现了当时()A.集体议决的合理性 B.监察制度的完备性C.中枢决策的务实性 D.君主权力的随意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疑难河务,清朝内阁九卿官员一再奏请皇帝亲临现场查勘,康熙帝最终接受南巡建议,最终避免了重大决策失误,这体现了此时清朝中枢决策的务实性,C项正确;清朝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并非集体议决,排除A项;内阁九卿并非监察机构,材料所述的事件与清朝监察制度无关,排除B项;康熙南巡缘于官员的一再恳请,取消工程源自选址不当,这不能体现皇帝权力的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C项。9.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针对边疆防守策略“应当在何处布防,如何展开布防?”这一问题,形成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即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海防和塞防之争()A.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 B.体现了清廷内部根本立场对立C.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 D.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答案】A【解析】海防和塞防应该并重,清廷内部却在讨论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这说明清政府没有实力海防和塞防并重,A项正确;这不是清廷内部根本立场的对立,排除B项;“东南互保”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排除C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10.自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且在汉口、北京、福州、天津、广州、镇江等地设立了分行。分行的董事或经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且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由此可知,当时()A.洋务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B.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C.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 D.官方强力介入银行经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这体现了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但其管理者为非专业人才,且多为官员豪绅,这体现了商业经营管理具有落后性,由此可见,当时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B项正确;中国通商银行开办于1897年,而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才宣告失败,排除A项;银行不是民族工业,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方强力介入”,排除D项。故选B项。11.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统提交拟任政府部长名单,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参议院通过并确认,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是是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初步践行,B项正确;孙中山与参议院的行为均属于正常履行职权的行为,且他们最终达成共识,排除A项;孙中山按照民主程序组建政府,不能表明其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排除C项;1912年3月,《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翻译家汉译作品翻译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些翻译家()翻译家语言翻译作品陈独秀法译汉英译汉德译汉《妇人观》《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职工运动问题之题要》刘文典英译汉日译汉《近世思想之科学精神》《美国人之自由精神》《进化与人生》《进化论讲话》蒋光慈俄译汉《新梦》《列宁主义之民族问题的原理》《民族与殖民地问题》《苏联政治经济概况》A.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B.以欧美启蒙作品为翻译来源C.注重塑造现代价值观念 D.对民主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翻译家汉译作品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陈独秀、刘文典、蒋光慈等人引进的《妇人观》《近世思想之科学精神》《新梦》等英、法、德、日的作品,有利于冲破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有利于塑造现代国民精神价值观念,C项正确;表格中的刘文典的作品并未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项;表格中的《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列宁主义之民族问题的原理》等并非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品,排除B项;材料中这些翻译家并未提出新的民主革命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表呈现了唐山启新洋灰公司1912~1919年的生产简况。作为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它可以说明当时年份年产量(吨)设备利用率(%)19125940556.619147592472.319166731464.119189456890.11919106478101.4A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根本改变 B.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初显成效C.民族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D.社会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民国初年,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无产阶级力量快速壮大,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基础力量,D项正确;民国初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没有根本改变,排除A项;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启新洋灰公司设备利用率提高,不等于设备技术水平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4年1月,中共晋察冀分局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同年5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编成出版,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后,《毛泽东选集》再版,还发行到了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太岳新华书店和大连大众书店都曾加以翻印。此时中共出版发行《毛泽东选集》主要是为了()A.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进程C.提高解放区军民理论水平 D.巩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通过编辑发行《毛泽东选集》,在解放区宣传中共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主张,动员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进程,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理论成果的宣传,而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A项;据材料“《毛泽东选集》再版,还发行到了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太岳新华书店和大连大众书店都曾加以翻印”可知,《毛泽东选集》不只面向解放区发行,排除C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头版中有关少数民族的报道。当时报道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少数民族报道中具体体现出现次数合计报道体现了各民族利益分配的均衡性717报道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2报道了为达到各民族利益均衡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3报道了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达到了各民族经济均衡发展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5A.说明少数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工作中心 B.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贯彻C.表明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D.有利于强化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关于各民族利益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的报道出现的次数较多,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公平发展,又能加强少数民族对新生政权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D项正确;少数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工作中心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党和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支持,而非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排除B项;“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16.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新政策,并规定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另外,农业税由过去向农民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这一政策调整()A.赋予了农民经营自主权 B.缓解了农产品过剩问题C.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D.增强了农业商品化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5年,计划合同收购外的农产品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通,农业税货币化也促使农产品进一步参与市场流通,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农业商品化发展趋势,D项正确;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我国并未出现农产品过剩问题,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17.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 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 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全体公民组成,政治精英的政策及建议都要经过公民大会议决,反映出雅典城邦对直接民主方式的重视,C项正确;公民大会集体议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无法完全避免失误,排除A项;公民大会拥有决策权,并未受制于政治精英,排除B项;雅典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社会等级差别明显,排除D项。故选C项。18.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前10年,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还只是间歇性的。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一变化()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 B.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C.表明欧洲已丧失殖民优势 D.反映出尼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由间歇性转变为长期性,这是因为商业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更长的交易时间,因此,这一变化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B项正确;15世纪末美洲大陆就已经被发现,材料无法体现这一变化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排除A项;此时,欧洲殖民依然占优势,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出尼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排除D项。故选B项。19.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之后,自由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A.自然权力说无法保障自由 B.个人自由是可以被忽略的C.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 D.订立契约以限制绝对权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自由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卢梭认为人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被赋予道德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人的自由应该受到限制,并不等于个人自由可以被忽略,排除B项;材料不是在强调要限制绝对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表为1816年英国曼彻斯特麦康奈尔和肯尼迪(纺纱)公司的工人年龄分布表。作为此时期棉纺企业的典例,它可以说明英国()A.社会危机的严重 B.工人纺织技艺的提高 C.棉纺织业的衰落 D.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知,19世纪初英国棉纺企业大量雇用童工,资本主义剥削严重,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危机严重,A项正确;棉纺织机器的使用,使得纺织生产对工人的技艺要求降低,排除B项;工业革命中,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排除C项;资本原始积累存在于工业革命前欧洲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21.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工人的巴黎以及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宣言一发表就造成很大轰动,英国政府的报纸《观察家周报》于是威胁马克思,表示要向法庭起诉他。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B.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C.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持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历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871年5月底,巴黎公社运动失败,但它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对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进行了猛烈冲击,马克思对此大加赞扬,而英国资产阶级政府试图阻止公社运动影响进一步扩大,B项正确;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中并未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原有主张的发展,排除A项;该宣言发表于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无法体现各国工人对巴黎公社的支持,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失败,此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谷,排除D项。故选B项。22.与其他画派相比,该画派画家绘画“忽视形体、外轮廓线,笔触奔放,有快意之感”,户外写生使他们更注重描绘现实生活环境,以减少艺术家的主观想象。他们“用色兼具冷暖、对比,舍弃一成不变的暗部”。据此推断,与该画派风格相同的作品是()A.《拾穗者》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绘画艺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探寻光色的秘密”,注重光与色的变化,“笔触奔放,有快意之感”指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自然光色,这属于印象派艺术风格,B项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画派,《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画派,《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画派,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3.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国通过《国家国防教育法》,扩大对中小学教育等的资助以及改进科学与数学教育。美国还建立了大批国家实验室,形成以国防为主的研究开发体系。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教政策反映了()A.美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B.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科教发展 D.科技革命植根于政府的强力干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国会立法和机构设置等途径,加强政府对科技教育事业的干预,以适应强化国防的目标,这体现了此时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中缺乏美国与其他国家科教水平的对比,无法判定其领先地位,排除A项;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主要目的,但并非唯一目的,排除B项;政府强力干预加快了科技革命进程,但科技革命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24.下表所示为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部分统计数据。这组数据可用于说明()年份国际小麦价格(美元/吨)国际玉米价格(美元/吨)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个)19962001502619981008043注: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A.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 B.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平衡C.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 D.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由于谷物产量增加,1998年的国际粮价相比于1996年有了明显下降,但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却增加了,结合所学,这主要是由于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也即导致缺粮地区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粮食的产量不足,而是粮食的分配不均,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高,食物浪费严重,欠发达国家则因人口增速快、缺乏资金技术,出现粮食短缺,A项正确;美国、中国、欧洲等人口总量大或人口稠密地区总体上没有出现粮食短缺问题,表明导致粮食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人口分布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数据显示,一方面国际粮价下跌,另一方面缺粮地区增加,意在探究这一“矛盾”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而非仅仅描述粮食危机加剧的表象,排除C项;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增加不属于积极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派出使团赴华订立“平等互惠商约”的议案。国务卿给赴华专使顾盛下达训令,“这些港口(厦门、宁波、上海、福州、广州)位于中国物产最为富饶和人口最多的省份,都将成为很重要的商品市场”,“美国商船(要)进入这些港口,与英商享受同等优惠贸易的权利”。1844年7月3日,顾盛与耆英签订了《望厦条约》。1899年9月至11月,美国国务卿向各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致英国的照会中提出,“维持在华商业和航海的平等待遇”,以及需要“巩固和维护该帝国政府(清政府)的完整”等。1900年7月,美国向各国再次发出照会,宣称美国“要寻求一种解决办法……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对友好国家所保证的一切权利,捍卫全世界与中华帝国所有地区进行平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材料二如果说尼克松访华、卡特推进对华关系正常化构筑了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那么里根时期对华关系的调整和改善则标志着中美关系新的支点——“经济合作”的基础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执行“新现实主义”对华政策,宣称“美国需要通过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要把同中国的关系集中在经济方面”。1988年,中美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1979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1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5%,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从1980年的第24位,上升到1989年的第10位。——摘编自于朝晖《试析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1)根据材料一,说明晚清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性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答案】(1)稳定性: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均等贸易机会(或维护片面最惠国待遇)。发展性:由通商航海扩展到政治领域;由追随英国发展到引领列强对华政策。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激烈争夺“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2)特点:先政治后经济,逐步推进;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在平等基础上对华进行经济交往。影响: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加强了中美两国经济联系;扩大了美国在华商品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客观上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商船(要)进入这些港口,与英商享受同等优惠贸易的权利”“维持在华商业和航海的平等待遇”“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对友好国家所保证的一切权利,捍卫全世界与中华帝国所有地区进行平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可以得出“稳定性”主要为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均等贸易机会(或维护片面最惠国待遇)。根据材料“巩固和维护该帝国政府(清政府)的完整”“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可以得出“发展性”主要为由通商航海扩展到政治领域、由追随英国发展到引领列强对华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运动等方面分析。【小问2详解】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美国需要通过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要把同中国的关系集中在经济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先政治后经济、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对华关系正常化”“从1979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1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从1980年的第24位,上升到1989年的第10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美关系正常化、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分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孝经》为孔子所编,以孝为中心,阐述以忠孝、孝悌来处理父子、兄弟、君臣等各种社会关系。下表所示为典籍记载的隋唐两代宣讲《孝经》的部分事迹。皇帝事迹史籍隋文帝亲自主持国子学释奠(奠祭先圣先师)仪式,命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魏征等《隋书》唐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刘肃《大唐新语》唐太宗“幸国子学,亲观释奠,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刘昫等《旧唐书》唐高宗“令(赵)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刘昫等《旧唐书》唐玄宗亲自御注《孝经》,并令弘文馆学士元澹作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乡学之中,倍增教授,郡县官长,明申劝课”董诰等《全唐文》——据金滢坤《唐代儿童的孝道教育——以〈孝经〉为中心》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围绕“隋唐文化教育”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隋唐两代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实施社会文化教育。阐述: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隋朝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实现统一。唐朝在隋末动荡中建立,急需稳固统治秩序。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儒家经义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宣讲的核心。隋唐两代皇帝,对包括《孝经》在内的儒家经典大加推崇,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官民思想和行为,以建立并维护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综上,包括(孝经)在内的儒家经典在隋唐文化教育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对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和梳理材料,隋唐两代在社会上宣讲《孝经》,而《孝经》里面含有大量的关于伦理道德的内容,由此可以拟定论题“隋唐两代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实施社会文化教育”。然后,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概况、统治者重视儒学教育的原因及目的等角度进行闸述。例如: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隋朝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实现统一;唐朝在隋末动荡中建立,急需稳固统治秩序;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儒家经义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宣讲的核心。隋唐两代皇帝,对包括《孝经》在内的儒家经典大加推崇,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官民思想和行为,以建立并维护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最后,对阐述部分进行总结,点明论题。请考生从27~29题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大量任用汉族士人,屯田垦荒。北魏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北方重归统一。拓跋焘死后二十多年中,北魏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北魏明堂(古代汉族帝王宣明教化之所)始建于太和改制期间,孝文帝曾在此会见群臣、祭祀祖先。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宣布奉行儒家孝礼,为祖母守孝三年。之后,孝文帝为孔子修建庙宇,并亲题“文圣尼父”。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一改早期鲜卑婚俗,带头和汉族高门通婚。拓跋皇室一律学汉语、说汉话。迁都后第二年,孝文帝率领群臣到鲁城(曲阜)祭拜孔子。他还颁布法令,把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改为河南郡洛阳县,令其死后安葬洛阳。孝文帝还亲自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为自己选了墓地。——摘编自卜宪群等撰《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背景和实施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对北魏的影响。【答案】(1)背景:北魏太武帝利用汉化政策,统一北方;北魏文化落后,政局动荡:北方形成民族交融潮流。特点:重视儒家伦理教化,吸收汉族文化成果;审时度势,循序渐进;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导与强制相结合,多措并举。(2)影响: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北魏统治秩序;塑造了政权合法性,巩固了北魏统治。【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北魏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北方重归统一”“北魏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局势、文化状况、民族交融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奉行儒家孝礼”“为孔子修建庙宇”“孝文帝一改早期鲜卑婚俗,带头和汉族高门通婚”“颁布法令”“太和十四年(490年)”“太和十八年(494年)”,可以得出重视儒家伦理教化、循序渐进、身体力行、引导与强制相结合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中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促进北魏封建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北魏统治等方面说明。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越南战争1961年5月,肯尼迪派遣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越南战争爆发。1964年12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向英国首相威尔逊强调:“如果南越战场上有几个穿着英军制服的士兵,就会产生重大心理和政治作用。”威尔逊指出,英国已在马来西亚驻扎54000名军人,在那里从事的同样是反共事业。他还强调,英国已在越南提供一些诸如民事警察之类的服务,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