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5(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5(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5(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5(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5(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5一、选择题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农耕经济的出现 B.阶级的产生C.私有制逐渐产生 D.早期城市的出现【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游牧生活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农耕经济的出现,这是生产力进步,A正确;B、C、D出现均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排除。2.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利集中在于安理会,实行事项决议需要的原则()A.有效占领 B.和平统一 C.独立自主 D.大国一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利集中在于安理会”可知,二战后为了维护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建立联合国,联合国不同于国际联盟的决议原则,实行五大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D项正确;有效占领是瓜分非洲执行的原则,排除A项;和平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3.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有关近现代中国海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C.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关税自主D.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7年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没有完全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其后的一系列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但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律,排除C项;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不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朝三省六部体制中的决策机构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门下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故A正确,BCD排除5.下列唐朝实行的赋役制度有①租庸调制②一条鞭法③两税法④摊丁入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唐朝推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C项①③正确;一条鞭法是明朝,摊丁入亩是清朝,排除ABD。6.元朝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制度是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刺史制度 D.分封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将地方分为十大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A项排除;刺史制度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是监察制度,并非地方行政制度,C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瓦解,D项排除。故选B项。7.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已经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理解题干材料,实际上是在阐述兵权、财权、行政权等都收归了中央。以革除藩镇割据之弊。题干意在说明中央集权而不是地方政府收权,B错。皇权与相权之争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错。题干中也没有表达D项意思,答案为A。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8.《殷周制度论》中对某个制度有这样的记载“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该制度应该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答案】B【解析】根据“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王位传承的合法性,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符合题意。9.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需要,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进行了五次宪法修订。下列文字应出自哪一宪法修正案?·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职代”国经济”、”国营企业”。·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A.1988年修正案 B.1993年修正案C.2004年修正案 D.2018年修正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可知,这一时期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尚未确立,这是1993年宪法内容,B项正确,排除A项;21世纪初,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D项。故选B项。10.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维新派“变官制”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君主制度 B.确立议会制共和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废除八股取士【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改革,救亡图存,其中政治上的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排除AB项;废除八股取士是戊戌变法的措施之一,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一大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所以“另起炉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项正确;和平共处不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2.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这A.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B.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平反冤假错案过程中,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刘少奇名誉,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故答案为B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排除A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13.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五四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C.《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D.美国1787年宪法破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答案】C【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中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C项正确;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排除A项;《五四宪法》尚未达到“完善”程度,排除B项;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因此其宪法并未破除封建法规,排除D项。故选C项。1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血缘和政权间的结合C.任人唯才要求 D.兄终弟及的历史传统【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纣王承继大统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说明的是血缘和政权间的结合,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5.缪风林在《中国通史要略》中写道:“宗周之诗,日雅曰颂,东周则有王风,而无雅颂。”据此分析,这是因为A宗法制度崩溃 B.分封制度瓦解C.雅颂部分缺失 D.周王室的衰微【答案】D【解析】“风”是描写百姓生活场景的,“雅颂”描写的是周王和贵族的生活场景,而东周没有“雅颂”,反映出的是周王室的衰微,D正确;东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但还没有崩溃,排除AB项;雅颂并没有缺失,排除C项。16.元世祖后期,一方面在各行省设两名平章政事为行省长官,并取消行省长官“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为从一品;另一方面,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实行“絮兵民二枋而临制于阖外”的体制。这些做法A.削弱了行省权力 B.降低了行政效率C.使地方权力膨胀 D.完善了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元世祖一方面设置两名行省长官,并降低其品衔,对行省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又将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减少牵制,强化行省的事权,较好地处理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是对行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故选D;材料中元世祖将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增强了行省权力,减少了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AB;材料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行省的控制,并未导致地方权力膨胀,故排除C。1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D.“反霸权”、“全方位”、“不结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1979年中美建交。由此可知,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应是:“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B项正确;“另起炉灶”、“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项;“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8.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如图,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答案】B【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图中的Ⅰ期是在前221年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秦汉时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匈奴,B项正确;A项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古代民族,排除;C项是隋唐时期的北方民族,排除;D项是隋唐时期的少数民族,排除。故选B项。19.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这说明戊戌变法A.壮大资产阶级的实力 B.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C.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D.增强了革命社会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说明戊戌变法促进了知识分子明确了时代使命,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正确;资产阶级的实力来自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信息未强调资产阶级实力,故A错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故B错误;材料和增强了革命的社会基础无关,故D错误。20.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A.赋税负担沉重 B.法律制度严酷C.强化地方管理 D.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些都是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具体体现,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强调“日常行政管理文书”,“田租赋税、劳役徭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A项片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日常行政管理文书”比较全面,但未体现“法律制度严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日常行政管理文书”,未体现其实施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21.在伯里克利统治之前,雅典最终决定权,不在祭司也不在国王,而是在公开的辩论中,由民众或领导人通过投票选举而确定的。这一做法()A.表明民众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保障了城邦政策的绝对正确C.倒逼公民去追寻广阔的知识 D.昭示辩论是惟一的决策方式【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雅典城邦政策决策先由民众辩论,然后民众公开的辩论,由民众或领导人通过投票选举来确定,这要求公民必须不断提高辩论的技能,从而倒逼公民去掌握广阔的知识,C项正确;题干中的民众应该是雅典公民,排除A项;雅典这种决策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正确决策,但不能保障决策绝对正确,排除B项;辩论是一种决策方式,但不是惟一的决策方式,题干显示还有投票选举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22.从秦汉到明清,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下列与之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 B.汉武帝为强化君主专制,设立了中朝C.唐中书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 D.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政务的中枢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中朝,强化了君主专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元朝中书省总理政务,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3.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武乡县进行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召开群众大会,改造旧有基层政权。开展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巩固反封建斗争成果C.团结群众坚持抗战 D.减轻根据地民众的负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武乡县进行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召开群众大会,改造旧有基层政权”可知,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贪污等活动,目的是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团结抗战,C项正确;材料中的这些活动不属于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排除A项;抗战期间要团结一切抗日势力,并不涉及反封建斗争,排除B项;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属于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4.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异常活跃,有激进和保守二派之分。各种政党分化组合,党派林立,国民党力量强大,曾一度在国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受执政者打压,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A.共和制度丧失生命力 B.民主政治不合时宜C.专制政体扩大影响力 D.政治革新道路曲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政党政治异常活跃、国民党力量强大、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从异常活跃走向最终失败,说明近代政治革新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曲折,D项正确;共和制度只是暂时遭遇挫折,并未丧失生命力,A项排除;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民主政治顺应历史潮流,B项排除;专制政体不得人心,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及复辟活动引起民众声讨,最终以失败告终,C项排除。故选D项。25.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A.推动了基层自治 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有益于社会教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落地者凭借他们为科考而积累的才学,在民众中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发展,这表明科举制度有益于社会教化,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基层自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落第者们的行为,不能体现阶层流动,也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C项。故选D项。26.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促使中国近代化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的内在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直到1905年才建立,排除A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非内在原因,排除C项;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说法夸张,并且不是中国近代化深化的内在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7.撒切尔夫人曾经评价道:“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的建立,说法正确的是()A.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最终确立了此项制度B.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C.二战后受其影响,美国通过《美国文官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D.这种制度有利于避免滋生官僚习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答案】B【解析】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它”是文官制度,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B项正确;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项;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而二战时间是1939-1945年,排除C项;文官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排除D项。故选B项。28.春秋时期的秦、晋等诸侯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县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当时县的长官“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这表明春秋时期的县制()A.提升了诸侯国的国家实力 B.强化了分封宗法体系C.巩固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D.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县官由贵族担任,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宗法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9.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贵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汉初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干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体制。这说明汉初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 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C.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 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基础、思想理论基础,因而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并非开历史的倒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政治过渡形势,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故选C项;材料强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是汉初历史的必然,A、B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裂土封国有利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排除D项。30.雍正元年七月十ニ日,直隶巡抚李维钩再上奏折,指出:“直省丁银、偏累穷民,若推入田粮内,实与穷民有益。”…雍正帝…表示同意并交部论。…考虑到这一决策,“关系甚重”,雍正帝又命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具奏。这表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推丁入亩实施有效C.君臣共商有效施政 D.民本思想影响决策【答案】C【解析】雍正帝在推行政策时,多次听取臣下意见,确保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选择C;军机处的设置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错误;摊丁入亩不是本题的主旨,B错误;雍正帝施政的出发点是维护其专制统治,排除D。二、论述题31.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观察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1图2中的内容进行阐释,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答案】阐释: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图一:秦朝在中央创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职责是总领行政,参与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图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趋势:皇权与相权长期存在矛盾,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取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归纳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要从材料中图片和漫画获取有效信息,提取关键要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本题可以从“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的角度进行阐释;图一从秦朝三公九卿等角度说明宰相职权之大,图二从依据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的角度分析论述;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所学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变化来说明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内阁制度。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社会四个发展阶段中任选其一,提炼一个关于人口增长变化特点的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答案】主题:农业文明时代人口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特点。说明:在农业文明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人类对自然的利用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农业文明时代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变化,题目要求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社会四个发展阶段中任选其一,提炼一个关于人口增长变化特点的主题并加以说明。所以同学们要从中选择一个阶段并提炼出一个关于人口增长变化特点的主题,根据图示,我们可以随意选择一个阶段比如原始文明时期,特点是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再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其原因,最后总结即可;可以选择农业文明时代,特点是人口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再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其原因,最后总结即可;其他阶段也是一样,把特点表述清楚,阐述清楚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

见解:赞成学者认为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存在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两条线索的观点。

理由:19世纪全球人口剧增,人与自然的互动日趋活跃,煤炭和蒸汽动力的运用使食物生产实现了工业化。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恶化,世界范围内的饥荒、干旱、全球变暖、大肆毁林等问题层出不穷,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粮食问题,转基因作物也随之出现。

与此同时,人文进程也得到了发展,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在日益加强,19世纪40-6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至1910年的大规模移民、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6-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1989年的冷战以及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无一不印证了这个线索。

【解析】本题是一题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认识与评价。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从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碰撞接触这两个方向去认识的。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比较容易的观点进行解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