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案由的选择及意义_第1页
民事诉讼案由的选择及意义_第2页
民事诉讼案由的选择及意义_第3页
民事诉讼案由的选择及意义_第4页
民事诉讼案由的选择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诉讼案由的选择及意义【摘要】民事案由具有重要的实体和程序意义。民事案由反映了案件主要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和当事人所争议权利义务的主要内容,当事人选择起诉案由需以法律关系为基础,以诉讼请求为目的,才得以有效地行使诉讼权利,高效地推进案件司法进程。鉴于民事案由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由法院确定结案案由可以拉近当事人与司法的距离,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关键词】起诉案由、结案案由、诉讼请求、法律关系一、问题的提出在刑事法律规范中,有许多相近的罪名,例如抢劫罪与抢夺罪、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侵占罪与盗窃罪等等,但是其罪与罪之间的不同,有明显的犯罪构成要件区分,在实务适用时也有明确的标准,以何种罪名起诉、定罪,除自诉案件外,也都由司法机关确定。因此,相对于民事案件案由,当事人不用操心刑事罪名适用的正确性以及准确性。民事案由就如同刑事罪名一样,具有重要的划分作用和实体意义。而在民事法律规范中,民事法律关系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实践中的争议又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民事案件的同一法律事实可以有不同的诉讼请求,以不同的案由起诉也可能得出不同的案件结果。民事案由的确定有双重主体,起诉案由是由当事人选择的,当事人负有一定的诉累,所以案由也成为阻挡大多数普通百姓通过诉讼维护民事权益的原因。案由的来源本身就具有极其专业的背景,是当事人不可跨越的一道屏障,即使是一名法学专业研究生,在接触法律实务之前也很难标准表述案由。同时,案由之间又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法官在受理案件时如遇上易混淆案由、无名合同案由、上下级案由的选择等情况,也容易发生适用上的混乱。因此,什么是案由,如何选择起诉案由,以及所选择的案由是否正确,对于实现合法的诉求是否有利,结案案由如何确定等问题就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考究。二、案由的概念与范畴(一)案由的定义案由是案件名称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案件主要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和当事人所争议权利义务的主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印发的法发[2008]11号《关于〈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中明确了民事案件案由的定义,即民事案件案由是民事诉讼案件的名称,反映案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人民法院将诉讼争议所包含的法律关系进行概括。根据前述官方定义,民事案由应包括两个要素,即请求解决争议的诉的方式和请求保护的法律关系。关于诉的方式,民事诉讼理论中的诉有三种,即确认之诉、变更之诉和给付之诉。确认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提出要求法院判定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或者不存在一定法律关系的诉求,如请求确认不存在婚姻关系,案由即可为婚姻无效纠纷等;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如请求变更监护人,案由即可为监护权纠纷;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判令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请求,如请求返还财产,案由即可为返还原物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等。关于请求保护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人身和财产关系。案由主要是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体系作编排,民事案由服务于民法典的适用,与民法典各编也息息相关。民法典总则把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抽象出来,并围绕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进行概括性的规定,而民法典分则则是把民事法律关系具体化、类型化。人身关系可再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例如个人荣誉被冒用了,则为人格关系中的荣誉权纠纷,胎儿继承权则为身份关系的继承纠纷;财产关系可再分为物权关系、债权关系和知识产权关系等,围绕动产、不动产的归属所产生的诉就是物权关系中的物权纠纷,依据所签订的合同产生的争议即为债权关系中的合同纠纷,由作品、商标、专利衍生的问题即为知识产权关系的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在民事法律实务中,当时人进行民事诉讼,选择民事案由起诉时,首先应该对案件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对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定性,只有评价判断准确、定性准确,才能够准确地依据诉的方式地请求法院解决民事争议。(二) 案由与诉讼请求之间的关系民事案由应当反映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向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实体权利主张。根据不告不理原则,民事诉讼请求就是人民法院的审理范围,是人民法院的判决对象。但是同一法律事实,不同的主体与主体之间产生不同的法律关系,各主体享有不同的民事权益,每个主体都能根据自己所应享有的民事权益而主张不同诉讼请求。例如,以王某死亡为案例,其妻子儿女对遗产分割有异议,则可主张分割遗产,案由为法定继承纠纷;而王某生前的扶养人可主张分享遗产,案由则为遗赠扶养协议纠纷;王某生前的债权人主张返还欠款,则案由为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由可以反映出不同民事主体的诉讼请求,不同的民事主体提出的不同诉讼请求有相应的案由。(三) 案由与案件所涉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法律关系是民事案由的构成要素之一,找出法律关系是选择案由的首要问题。但如同一案件事实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关系,则必须找出发生争议的法律关系,也即原告的诉讼请求针对的是什么法律关系。仍以王某死亡为案例,其遗赠扶养协议人以扶养人身份,主张王某还清生前所欠借款,这就出现了两个法律关系,一是遗赠法律关系,二是债权债务法律关系,此时有争议的是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因此案由应当为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以法律关系划分案由,同时也能避免案由之间的重叠与交叉。综上,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客观事实与原因产生了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就是其中有争议的法律关系,诉讼请求和法律关系都在案由中得以体现,因此,案由与诉讼请求、法律关系环环相扣,是诉讼请求与法律关系的概括体现,同时诉讼请求与争议法律关系又决定了案由。三、案由对案件诉讼的影响(一)便于当事人有效行使诉讼权利案由取决于诉讼请求与法律关系,不同案由的选择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法律关系的定性。对于选定的法律关系则关系到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作为原告负有哪些举证责任,如何组织证据等;作为被告如何应诉,乃至审查案件的诉讼时效等。因此,不同的法律关系对应着不同的法律适用和不同的案由,故案由选择错误的话最终会影响当事人权益。(二) 便于法院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案由对于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影响,第一点就是管辖。我国民事案件普通地域管辖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案由与法律关系具有密切关联,因而对于民事案件普通地域管辖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案由不同可能就由不同地域的法院管辖,例如,李某与王某恋爱并打算结婚,李某汇了一笔钱给王某买婚房,后双方终止恋爱关系,李某以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王某还钱,则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辖权,而后李某经法院释明后变更案由为不当得利纠纷,但是不当得利纠纷只能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王某随即提出管辖权异议。案由对于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影响,第二点就是立案和审判。在立案阶段,立案庭可以准确地为案件立案并移送相关审判业务庭。在审判阶段,审判业务庭根据案件查明事实,对法律关系进行定性,最后确定结案案由,有利于正确适用法律。实践中存在少数人滥用案由制度规避法律适用,例如,以个人名义签订企业间借贷合同,发生纠纷时以“民间借贷纠纷”案由起诉,规避了法律禁止性规定,不利于诉讼各方对争议焦点达成共识,阻碍审判活动进程。(三) 约束审判权,防止突袭裁判起诉案由是诉讼发起人对法律关系的认识,民事诉讼请求是法院的案件审理范围。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存在少数法官由于未能认识到案由对于各方当事人和审判活动范围的意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争议的法律关系与案由所体现的法律关系不一致时,在未经释明且由当事人同意变更的情况下,径直依据实际认定的事实进行审判,使得结案案由与争议法律关系脱节,也滥用了审判权,对于各方当事人来说都是突袭裁判,限制了各方当事人的辩论参与权。根据2020年5月1日起新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不再负有释明变更案由的义务,而是应当将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作为焦点问题进行审理,由当事人进行辩论。这一变化在客观效果上进一步贯彻了处分权和辩论主义,法官中立原则得到进一步实现,人民法院直接干预当事人作出选择的义务减少,而当事人主动选择并承担相应后果的因素在增加,从而约束了审判权。(四)维护适法统一性、司法权威民事案由的规定与民事实体法律及民事程序法律是相配套的,法官在适用法律规范的过程中要求不能与个案案由所对应的实体法律规范想脱离,因此,若案由适用不规范,会直接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危害到类案的适法统一性。另外,民事案由还是司法统计的基础关键词,案由适用是否准确将影响到司法统计、调研结果。若案由适用不规范,则会令司法统计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不利于司法机关及时研判民事审判工作形势,无法为党的决策和各项司法政策的出台提供权威性参考。因此,科学、准确地适用案由是人民法院对受理案件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为人民法院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综上,案由对于当事人及法院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地选择民事诉讼起诉案由,便于各方当事人有效、及时地行使诉讼权利;准确地确定民事诉讼结案案由,对于审判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大促进意义。四、起诉案由的选择(一)以法律关系为基础,正确选择体现争议法律关系的案由因“人非遗世而独立,而是具有社会性,共营社会及经济生活”1,所以为了满足各自需要在相互交往中必然产生各种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即是民事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2当事人之间通常正是因为在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中发生矛盾,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基于案由与法律关系的密切关联,选择体现争议法律关系的案由,有利于当事人有效行使诉讼权利,包括起诉正确的对象、组织有利的证据等。以“(2016)闽02民终488号上诉人陈某与被上诉人杨某、郑某、原审第三人厦门市后溪镇人民政府、厦门中滨房屋征迁服务有限公司委托合同纠纷”一案为例。陈某与杨某就委托杨某、郑某管理陈某从其祖父处继承而来的一座房屋于1990年5月20日签订《委托书》,并有见证人杨友某见证。《委托书》载明:陈某于1942年离乡,杨某代陈某申报房屋取得土地证,因而产权登记在杨某、郑某、陈柳某(杨某母亲)名下,陈某现委托杨某作为代管人。2011年该争议房产被拆迁,杨某、郑某、陈柳某获得拆迁补偿款、补助费、安置房等。陈某以委托合同纠纷起诉,诉请法院判令终止与杨某的委托关系、判令镇政府与征迁公司交付安置房及补偿款。此诉讼请求被一审法院予以驳回,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本案中,因不动产所有权依据的是登记形式主义,且拆迁合同的签订主体不是陈某,所以陈某与镇政府、征迁公司不存在合同关系,陈某对镇政府、中征迁公司交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此案的关键事实是“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是陈某”,只要这一事实被证实,其他请求均可迎刃而解。因此,本案中的争议法律关系应是物权关系,陈某应提起“所有权确认纠纷”,才可体现所争议的法律关系,并得以引导法院适用相对应的实体法律规范;同时,陈某在组织证据时也应该侧重于证明继承争议房产的事实,以及在土改时房屋被代为申报的历史问题,而不是委托代管的事实。(二)以诉讼请求为目的,准确选择有利于实现诉求的案由正确选择起诉案由首先需要寻找出争议的法律关系,那么如何判断争议的法律关系呢?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法[2011]42号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规定:“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应当依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案由,均为诉争法律关系的,则按诉争的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从该条规定引发出,在案件中存在多个法律关系时,是否只有与诉讼请求在法律上、事实上直接关联的法律关系才是案由的问题。一般来说,应当综合当事人的诉求、理由以及案件的基本事实,只有与诉讼请求在法律上、事实上有直接关联的法律关系才是据以确定案由的“诉争法律关系”。3因此,以诉讼请求为目的,准确选择有利于实现诉求的案由,才有利于当事人有效行使诉讼权利。以“(2015)漳民终字第1053号上诉人杨某与被上诉人漳州海尚娱乐城有限公司、原审第三人方某、黄某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一案为例。杨某与方某曾是好友,2012年初为共同设立海尚公司,两人分别购买了某购物公园6幢一、二、三层,并约定整体作为娱乐城营业场所使用。购买房屋后,杨某与方某进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股东分别为杨某、方某,并进行装修、配备家具、加盖设施、消防验收等筹备事宜,且共同分摊所有费用。2014年4月,在杨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方某与黄某串通将股东变更为方某、黄某。2014年8月,杨某分别提起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判决确认工商局违法变更登记,但在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民事诉讼一审、二审、再审均以败诉告终。本案中,杨某与方某存在合伙关系,但方某否认存在合伙关系,且根据海尚公司的工商资料等证据,杨某与海尚公司不存在法律关系,确认杨某为海尚公司股东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此案杨某的关键诉求是“取回对海尚公司的股权”,尤其是相关事实已业经行政诉讼确认工商局变更登记违法,因此案由应该为股权转让纠纷。受限于《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四级案由规定,根据本案的复杂关系,实际上可具体为“股权回转登记纠纷”,在实践中的多起股权转让纠纷,法院判决了败诉一方配合胜诉一方办理股权回转登记。综上,选择起诉案由应当正确寻找出争议的法律关系并准确选择有利于实现诉求的案由,只有以法律关系为基础,以诉讼请求为目的的案由,当事人才能有效行使诉讼权利,争取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避免诉累。可以注意到,以上两例反面案例中,法院是以当事人起诉的案由作为结案案由,建议当事人对于还有争议的法律关系另行提起诉讼。因此,当事人如何自主选择案由至关重要,案由的确定制度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五、结案案由的确定根据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法[2011]42号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规定,案由体系层层涵盖,包含四个级别共900多个案由。在纷繁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以及庞大的案由体系中,如何使案由与具体的案件对号入座,是适用上的一个难点。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案由,而法院在结案前根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等相关关法律法规的标准和方法确定结案案由。(一) 案由的确定主体对于有权确定案由的主体,现行案由体系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法官、当事人、律师群体之间存在着争议。有的观点认为当事人对法律并不熟悉,立案时应该由立案庭的法官确定;有的观点认为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法官不能代替当事人进行选择;有的观点认为审理时法官可以直接依据所认定的事实变更;有的观点则认为应当对当事人进行释明,当事人同意才可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孙佑海、吴兆祥、黄建中认为,民事案件案由应当依据当事人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但当事人起诉的法律关系与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结案时应当根据法庭查明的当事人之间实际存在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相应变更案件的案由。4笔者赞同这一观点,民事案件案由的制定权在人民法院,当事人在诉讼时可以选择适用,人民法院在立案、审判阶段则依据当事人实际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一个适当的案由。5(二) 案由的确定标准案由的确定顺序第一审法院立案时应当根据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性质,依照《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规定从第四级案由开始适用,没有规定的再逐级适用。审判实践中出现新型的可以作为第三级案由或者应该规定为第四级案由的可以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以进行定期的整理、补充。有两个以上可适用的案由的确定在同一案件中存在两个以上争议法律关系的,属于主从关系的,应当以主法律关系确定案由,若当事人仅主张次法律关系的,则以从法律关系确定案由;不属于主从法律关系的,则按诉争的两个以上法律关系确定并列的两个案由。若案件涉及法律关系属于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则以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确定案由。请求权竞合的案由的确定在请求权竞合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当事人自主选择行使的请求权,根据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相应的案由。案由的变更案由变更的情形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因为发现诉讼请求无法得到支持而变更、增加或减少诉讼请求,改变起诉案由。二是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诉求的法律关系与实际争议的法律关系不一致时,法院主动提出当事人未提出的问题并形成争点,就法律关系性质或者行为效力的问题,作为争议焦点由当事人进行辩论,由当事人主动选择并承担相应后果,最后变更结案案由。新的证据规定的释明方式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诉讼资料以及相应的抗辩,因此,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庭审理情况变更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重新指定举证期限。综上,案由的确定与司法实践紧密相连,对于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可操作性有很高的的要求。当事人起诉时可自主选择案由,但法院立案、审判、结案时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确定案由。基于此,结案案由由法院确定,可以扫除当事人接近司法的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