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修改版_第1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修改版_第2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修改版_第3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修改版_第4页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修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960-1279〕宋代是中国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开展时期,其原因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军镇制度扩展到内地。造成了唐末藩镇林立的局面。一些藩镇倚仗自身实力对唐廷跋扈不驯,割据叛乱,或藩镇相互兼并。公元907年,汴州军阀朱温宣布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公元755年—763年〕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

武将夺权一、宋朝的建立1、陈桥驿兵变与北宋的建立。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将领。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959年,周世宗死,年仅7岁的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位于河南封丘陈桥镇陈桥村,称“系马槐〞,树围5.4米,一千多年树龄,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见证。赵匡胤黄袍加身时拴马的古槐963年灭960年建立965年灭971年灭975年灭963年灭978年献土978年献土979年灭统一策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979年灭北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终告结束。宋一、宋朝的建立1、陈桥驿兵变与北宋的建立。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2、结束分裂局面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1〕汉族地区: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根本实现了统一。〔2〕全国范围:辽政权已雄踞北方,西北党项族的势力范围也很大,宋朝的统是不完全的。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为什么宋太祖要杯酒释兵权?——顾鑫洲北宋统一之后,制度创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官体制阅读教材P3文献选读。北宋建立文官体制的目的是什么?二、文官体制1、目的:为防止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兵变篡位的历史重演。2、内容:中央:〔1〕收兵权——“杯酒释兵权〞〔2〕建立新体制——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3〕长官为文臣地方:“内重外轻〞,强壮士兵入中央禁军,地方为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二、文官体制1、目的:为防止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兵变篡位的历史重演。2、内容:中央:〔1〕收兵权——“杯酒释兵权〞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武将殿前都指挥使司三衙枢密副使文臣枢密使枢密院范祖禹:“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防止武将篡权以文制武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为什么宋朝要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蒋佳悦、胡煜峰〔2〕建立新体制——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3〕长官为文臣地方:“内重外轻〞,强壮士兵入中央禁军,地方为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二、文官体制1、目的:为防止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兵变篡位的历史重演。2、内容:中央:〔1〕收兵权——“杯酒释兵权〞政治:重文轻武为根本国策〔2〕建立新体制——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3〕长官为文臣地方:“内重外轻〞,强壮士兵入中央禁军,地方为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二、文官体制1、目的:为防止藩镇拥兵自重、武将兵变篡位的历史重演。2、内容:中央:〔1〕收兵权——“杯酒释兵权〞

政治:重文轻武为根本国策〔1〕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2〕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派遣相别离的制度。1、考试级别: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宋太祖时,曾对省试合格的举子增设“殿试〞,由皇帝亲临复试,以后成为定制。2、考试规那么: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那么,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3、考试内容,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1〕宋初进士考试,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2〕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宋朝的科举制和唐朝初期的科举制有何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