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2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2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2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2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2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1分(知识点1:大气的组成。知识点2: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下表为25千米以下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据此完成第1~2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7875.52氧2123.14氩0.931.28二氧化碳0.038(变动)0.04561.干洁空气中,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A.氮 B.氧C.氩 D.二氧化碳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氮 B.氧C.氩 D.二氧化碳【答案】1.B2.D[解析]第1题,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B项正确。其他都不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第2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且能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D项正确。[知识点1、2](2023年河北邢台期末)2023年1月9日,一个由联合国支持的专家组在美国气象学会第103次年会上表示,因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一致行动,南极洲上空巨大的臭氧层空洞正在逐步缩小,有望在40年内得到修复。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3.臭氧层分布在图中的()A.a B.bC.c D.d4.臭氧层空洞的存在将会使南极洲()A.整体气温迅速升高 B.陆地冰川面积增大C.近地面紫外线增强 D.全球火山、地震增多【答案】3.C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d为对流层,c为平流层,ab为高层大气,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第4题,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臭氧层空洞的存在,会造成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C项正确;臭氧为温室气体,臭氧层空洞不会使南极洲整体气温迅速升高,A项错误;温室效应增强,会导致南极陆地冰川面积减少,B项错误;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臭氧层无关,D项错误。[知识点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5~6题。5.极光现象多出现在()A.①层 B.②层C.③层 D.①②层之间6.①层气温变化特点与下列大气成分无关的是()A.臭氧 B.水汽C.尘埃 D.二氧化碳【答案】5.C6.A[解析]第5题,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受磁场影响,向极地上空运动,进入大气层“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多出现在高层大气;根据高度和温度变化规律判断,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中,①②③层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此极光多出现在③层。第6题,①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说明①层为对流层,该层不含臭氧。[知识点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7~8题。7.甲层是()A.对流层 B.平流层C.臭氧层 D.高层大气8.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答案】7.B8.A[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甲层的高度为12~5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甲层为平流层。第8题,甲层含有大量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知识点1、2](2022年宁夏银川月考)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它们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第9~10题。9.下列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②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0.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A.海洋上空 B.公园绿地C.水田耕地 D.建筑工地【答案】9.B10.D[解析]第9题,大气中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影响对流层天气变化,①错误;水的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②正确;大气中的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所必需的凝结核,③正确;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④错误。第10题,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D项正确。[知识点2](2023年山东枣庄期末)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高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后,穿越“黑障区”(通信暂时中断区域),成功着陆于东风着陆场。“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80千米的大气层。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11.材料中的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A.臭氧含量高,能大量吸收紫外线B.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C.获得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D.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昼夜温差小12.“黑障区”出现在地球大气层的()A.对流层 B.平流层C.对流层和平流层 D.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3.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大气()A.气温先升后降 B.密度逐渐减小C.先平流后对流 D.气压不断降低【答案】11.B12.D13.C[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空间站距离地球约400千米,为高层大气,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B项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项错误;高层大气主要吸收太阳辐射,C项错误;高层大气层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D项错误。第12题,读图可知,平流层顶部的平均高度约为50千米,35~50千米之间为平流层,50~80千米之间为高层大气,“黑障区”在地球上空35~80千米的大气层间,所以“黑障区”出现在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和高层大气,D项正确。第13题,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越来越接近地面,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气体密度越大,B、D项错误;一般而言在对流层内越近地面,气温越高,A项错误;返回舱穿越“黑障区”后到着陆的过程中,先经过平流层,再经过对流层,所以大气先平流后对流,C项正确。[知识点2](2022年贵州遵义期末)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1月24日凌晨1时21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航天器搭乘“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据此完成第14~15题。14.“猎鹰9”火箭从发射到升至50千米的高空,经历的气温()A.逐渐升高 B.一直不变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15.该火箭选择在夜间发射,主要是因为()A.夜间安静 B.躲避追踪C.发射具有随意性 D.夜间便于监测【答案】14.C15.D[解析]第14题,火箭从发射到升至50千米的高空,经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C项正确。第15题,生活噪声不影响火箭发射,A项错误;火箭发射过程中应该紧密跟踪其运行轨迹,B项错误;火箭发射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C项错误;火箭发射选择在夜间是由于夜间天空的光源比较少,有利于监测火箭的运行状况,D项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知识点2](2023年江苏扬州开学考试)2022年9月,“启明星50”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图甲)在陕西榆林顺利完成首飞任务,该无人机巡航高度可达2万米,可执行高空侦察、森林火情监测等任务。图乙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甲乙16.“启明星50”无人机巡航的大气层有()A.对流层 B.平流层C.电离层 D.高层大气17.“启明星50”无人机在2万米高空飞行时,所在的大气层()A.天气稳定 B.对流运动显著C.能见度高 D.大气密度最小【答案】16.AB17.AC[解析]第16题,对流层的平均高度均为12~15千米。由材料可知,该无人机巡航高度可达2万米,最大巡航高度位于平流层,故“启明星50”无人机巡航的大气层有平流层和对流层,A、B项正确。第17题,由上题可知,“启明星50”无人机在2万米高空飞行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弱,水汽和杂质少,能见度高,天气稳定,A、C项正确,B项错误;平流层密度大于高层大气,D项错误。【B素养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2年重庆七校期末)2021年11月6日,某视频网站发布的一则视频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视频中,无论风、霜、雨、雪,气象员都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7:15准时携带探空仪升起,探空气球上升到约3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仪可以直接探测大气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并实时传回。据此完成第1~3题。1.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A.哈尔滨(45°N) B.北京(40°N)C.重庆(30°N) D.海口(20°N)2.正常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A.一直升高 B.持续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大气层的状况可能是()A.杂质较多 B.水汽含量大C.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雨、雪等天气多发【答案】1.A2.D3.C[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因此选项四个城市中,海口的对流层厚度最大,哈尔滨的对流层厚度最小。四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进入平流层并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哈尔滨。第2题,材料指出,探空气球“上升到约3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因此可知,探空气球穿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但并未进入高层大气。所以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先降低后升高。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大气层为平流层。对流层杂质较多,水汽含量大,平流层杂质和水汽都较少,A、B项错误;平流层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高空飞行,C项正确;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雨、雪等天气多发,D项错误。二、综合题4.(2023年海南海口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2023年1月21日,小李一家乘坐飞机从广州去北京,起飞时恰逢小雨,雨丝打窗,不久后,飞机上显示的飞行高度为15千米,小李发现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