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弋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相反,如果创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是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舞台艺术的现场性和冲击感,使作品的温度更具暖人的力量。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内心的欢喜与忧愁就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2018年两会上,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去了《进一步强化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她深知戏曲的魅力,将一些经典剧目的光碟以及她和父亲陈德林先生的戏曲专辑随身携带,并送给参加采访活动时见到的孩子。她觉得,很多戏曲故事都融入了忠孝节义、催人奋进等思想元素,孩子们接触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就很可能喜欢上戏曲。自2018年起,淮剧艺术开始走进校园。陈澄介绍,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进高校9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折子戏专场”13场,还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返场。“返场,说明戏曲是能够被当代青年人认可和喜欢的。”让陈澄高兴的是,进校园的效果远超她的想象。不仅是江苏省本地高校重视,很多外地高校也邀请她去为学生讲座、表演。“一开始进校园演出,发宣传页的时候没多少人去领,但学生们看过以后就去抢着要,排着长队伍要我们签名。有的剧社、对戏曲感兴趣的大学生们都留下来跟我们提问。”陈澄兴奋地说,我们的文化被新一代接受了,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陈澄告诉记者,盐城一家幼儿园成立了淮剧班,专业演员将对娃娃们进行戏曲技术性的辅导。“这里面的孩子说不定未来就会走上戏曲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陈澄对戏曲的未来传承充满干劲和信心。(摘编自王启慧《大学生“追戏”戏曲被年轻人接受还有多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馆》《雷雨》《锁麟囊》虽然创作和流传时间不同,但都已经成为戏剧的经典之作,标识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B.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既源于她技艺的炉火纯青,又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C.尽管《朝阳沟》所讲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该剧并未因时过境迁而被湮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提出了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扩大淮剧影响并使之得到传承意义重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身段往往比较柔软”是说戏剧不僵化,能够根据演出需要作出微调,这一就近取譬,生动形象且易于读者理解。B.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统摄着人的情感世界,故而极易引起心灵的共鸣。C.如果创作者热衷于表现浮表化的情感,追求短暂的热闹,而不加持历史感、人文感,其戏剧艺术的审美空间必定狭窄。D.《小镇》等淮剧艺术多次走进校园,甚至还出现返场,说明演出效果良好,这让陈澄对淮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如今已被打磨成了百姓最爱看的戏剧之一。B.戏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田华演的白毛女、陈强演的黄世仁,形象极为生动。C.现代评剧《过大年》讲述了辽北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2020年沈阳艺术节上备受好评。D.著名作家田汉赞颂革命者爱国情怀的剧作《黄花岗》,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4.材料一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例证法的妙处。5.依据上述材料,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具体应该怎样做?请简要回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党费王愿坚①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并且利用个别动摇分子破坏我们,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②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什么都买!咱不要,咱不要!”③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还是一个劲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④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⑤她看我来了,又提到孩子吃菜的事,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这刚刚凑齐,等着你来哪!”⑥我想起来了,第一次接头时碰到她们在摘青菜,就是这咸菜啊!⑦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⑧我看看孩子,孩子不哭了,可是还围着个空坛子转。我随手抓起一把豆角递到孩子手里,说:“千难万难也不差这一点点,我宁愿十天不吃啥,也不能让孩子受苦!……”⑨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⑩拉开门一看,原来就是第一次来时见到的摘菜的一个妇女。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⑪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⑫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⑬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⑭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⑮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⑯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1.王愿坚《党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白匪的破坏活动,使当地党组织遭受了损失,揭斗争环境的险恶,由此展开了故事的叙述。B.灯影里,主人公忙着整理腌好的各种各色的蔬菜,可见,为了给山上的同志解决缺盐的困难,黄新等人倾其所有。C.黄新看到女儿偷吃的一根腌豆角,很生气地“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她宁可委屈孩子也要把咸菜作党费上交党。D.文章正是在“我”叙述的故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一步步揭示出黄新这名女共产党员内在精神的崇高与壮美。7.对文中⑭⑮⑯三个文段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⑭段的首句,通过环境描写,描述了当时白匪来抓人时嘈杂混乱的情况,渲染了紧张气氛,也推动了情节发展。B.⑭段中画线部分,黄新盖菜筐子,抱、亲、放孩子,转身说,这些动作描写,真实表现了她面对危险时的忙乱。C.⑯段的画线句,用“连忙”“慢条斯理”词语来修饰动作,在快慢动作转换中表现黄新的冷静淡定、从容不迫。D.三段中描写黄新身处险境时的表现,作者抓住神情、语气、心情等前后的“变”,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8.原小说结尾写到:“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请简述这样结尾的作用。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个关键词:选择。请加入小组,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域,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文本二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后董伸舒对策宫:“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习俗薄恶,民人抵冒。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节选自《汉书·志·礼乐志》)10.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这三处。今废先王之德A教B独用执法之吏C治民D而欲德化E被四海F故G难成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B.文本二“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中“属”的含义与“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含义不同。C.岁功,一年四季的时序变化。“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是说阳气主导一年的时序变化。D.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建立后,开始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安定,命叔孙通制定礼仪,用来端正君臣的地位。但没有完全齐备叔孙通就去世了。B.汉文帝时,贾谊提出要改变汉朝的风俗,应该制定制度,提倡礼乐,得到了天子的支持。但到了汉武帝时,因为大臣阻挠,这些制度没有继续推行下去。C.董仲舒用“阴阳之说”来解释仁德和刑法的功用:阳是仁德,阴是刑法。阳常处在盛夏,用来养育万物,阴常处在隆冬,聚积在空虚不用的地方,可见上天主张德行而不主张刑法。D.汉得到天下以来,常常想治理好,但是到现在仍然不能使凶暴的人转化,是由于应当变更的时候没能变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2)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14.秦汉统一天下后治国策略有何不同?汉为贯彻治国方略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以上两个语段加以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起书怀①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②父老望和銮③。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罢官后病了二十多天,客居成都浣花村。②京华:京城,这里指旧京开封及广大被金人侵占的地区。③和銮:古代车上的铃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病骨支离”有衰颓之意,言所病之重;“纱帽宽”是自我调侃患病消瘦,连帽子也显大。B.颔联抒情含蓄委婉,“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意相近,警策精粹。C.颈联宕开一笔,蕴含着对朝廷寄希望于天地神灵保佑江山社稷的讽刺,对当前国家政局的深切担忧。D.尾联写诗人自己挑灯夜读《出师表》,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自勉,表达了发奋勤学矢志报国的情怀。16.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和《书愤》尾联在感情上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2)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树起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3)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把王维与李白、杜甫一比,就马上可以看出其间的差距。李白、杜甫是“大”的,王维显然是“小”的。大小之差的原因在于①,承担越大,境界当然也就越大。李、杜是以自己的心灵去承受这个世界的苦难与折磨的,他们甚至主动地把世界的荒谬与民生的不幸承担到自己身上,直至使自己的心灵不堪重负。此时他们发出的,就是震撼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而王维则一直在推卸,他连自己个人的一些生活挫折都难以承受,都要想方设法地躲避,直至最后躲到空门。当然,他也没有力量承受真正的空门的清苦,他只是一个在家的居士。正如他无法真正过一个清苦隐士的生活,而要亦官亦隐——家也要,官也要,禅也要,隐也要,在追求精神的同时,物质的一切也不愿放弃。李白一生求“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是躁动的,一刻不闲的,永远生活在别处。杜甫②___,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是要进入圈子,得入魏阙,从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永远生活在此地。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乃是他对自己终能入台阁的信心。李、杜二人,无论“出”“入”,都显示出对生命、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为了追求而付出的精神历练与承担。而王维则追求一个“归”字,这在盛唐,实在是较为罕见:“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牛羊归栏,③,雉雊蚕眠,田夫荷锄……句句写“归”,写自己受到感染,而欲归隐。实际上,王维的心中,总有一种回归平衡、恬静、安适的冲动。他要找到一个地方来安顿自己。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19.请各以两个四字句来分别概括上文第二、三、四段的主要意思。(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文艺称为“灵魂的事业”,这是强调文艺在塑造人的灵魂上的重大作用。这里所说的“灵魂”实际上指的是人的“心灵”,它是由理智、意志、情感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完善和提升人的心灵世界,(

)。而在情感教育方面,美与美的艺术又起着其他思想工作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康德认为审美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他把这种感知方式称为“静观”。但自100多年前王国维把康德美学引入我国以来,这一思想一直没有完全为人所理解,最初不少学者都受叔本华影响,视之为“意志的清净剂”,它带给人的是“真正的清心寡欲”,事实上康德之所以以“无利害的自由愉快”来规定美感的特性,是由于他深感在近代西方社会中,处在科技理性与商业文明统治下的人已经逐步沦为欲望的工具和奴隶而日趋物化和异化,忘却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倡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体验来培育人高尚的审美情操,把宇宙精神与个人情怀统一起来,使人从物质束缚中摆脱出来而获得解放,超越功利目的而得以进入“物我同一”“万物一体”的境界,同时又能培育人的自由意志,使人按照美的信念和法则去思考和行动,成为“有道德的”,亦即他所说的“以自身为目的的人”。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要有情感的教育,还需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B.不仅要有意志的教育、知识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C.不仅要有知识的教育、意志的教育,还需要有情感的教育D.不仅要有情感的教育,还需要有意志的教育、知识的教育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B.天似穹庐,笼盖四野。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D.应是绿肥红瘦。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

——贝克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西奥多·罗斯福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毕达哥拉斯自由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话题。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谈到自由的话题,比如,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学生就说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学校统一着装,也有学生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语文参考答案1.C2.B3.A4.①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运用例证法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且易于读者理解。②运用例证法,借助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5.①要有精湛的技艺,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②要对戏剧进行打磨,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③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④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们共鸣。6.C7.B8.表达了作者被黄新品质和精神的感动,用两个反问句作结,表达相反的意思,增强了语气,引发了读者的思考。9.①黄新面对险境,选择是对她最大的考验。②其表现就是,整个过程她要不断地做出选择什么的决定。③那么选择意味着什么?选择留下就意味着选择了危险、牺牲,更意味着选择了崇高的信仰。10.BDF11.C12.B13.(1)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器,铸成十二个金人,来削弱天下的百姓(来使天下百姓变弱)。(2)比如琴瑟演奏时声音不和谐,情况严重的一定要拆散后重新调整安装琴弦,才能弹奏。14.不同:秦继续推行霸道(暴政/不行仁政),希望通过武力实现长治久安;汉拨乱反正,恢复礼制,希望推行儒术。措施:①命叔孙通制定礼仪,来摆正君臣的位置。②命贾谊初步拟定礼仪制度。③汉武帝即位,提拔任用才智杰出的人物,商讨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制定礼仪和衣服的颜色。15.A16.同——对诸葛亮北伐功业的景仰;异——《书愤》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的愤懑(或对朝廷求和偏安的愤懑)以及自己不得实现收复失地宿志的悲愤(或壮志难酬的悲愤);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虽然被罢官后久病多日依然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执着。1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