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先进》至圣集大成,问郯子,访苌弘,学师襄,贤于尧舜。
素王垂道统,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其春秋。万世师表,道贯古今百代馨香,德配天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母亲颜征在,性格坚强,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孔子在十五岁时就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十七岁时母亲也逝世了,幸亏孔子在母亲教育下,贫而有志,懂得干粗活,也能够独立谋生。他不论怎么艰苦,始终没有放下学习。自从他掌握了礼、乐、射、御(驾车)、书、数等六艺后,声望也越来越高。34岁那年,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只有少数贵族子弟才有权读书的旧传统。
在五十一岁时,孔子被鲁定公任为中都宰。上任一年,政绩显著。次年,孔子当上了鲁国大司寇,发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掌握实权的新兴势力不可调和,55岁那年便带着学生,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孔子在73岁时去世,弟子为他守墓三年,把他的思想学说汇成《论语》。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母颜徵在,出生于鲁都曲阜颜氏大族。年轻丧夫,带着三岁的孔子回曲阜居住,依靠自己的勤劳俭朴,维持母子清贫的生活。孔子受母教熏陶,六、七岁为儿嬉戏时,就“陈俎豆,设礼容”,“十五有志于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巨人,这与孔母的抚养教诲是分不开的。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即在三十岁时就在学问上、品德修养上都立下了尔后从政、从教、治学的坚实基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史记》中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这些记载说明孔子勤于攻读的劲头。孔子自己也曾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不知老之将至”的顽强的好学好教精神,将永远流传人间,鼓舞来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子路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子路子路很勇敢。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本文中约51岁。
曾皙曾皙,名点。他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后人尊称为“曾子”。平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就是曾参所著。
本文中约39岁。冉有
冉有,名求。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率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本文中约31岁。
公西华公西华,名赤。是几个弟子中年龄最小的。据《论语》记载,他衣冠整齐,生活从来不马虎,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擅长辞令,应对得体。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
本文中约18岁。
疏通语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动词,做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比及(bì)等到正道,是非准则。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这里泛指荒年。夹,迫近“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或者至于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或者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诸侯相见曰会;诸侯同朝见天子曰同。“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孔子是怎样问“志”的?四位弟子怎样言“志”的?孔子怎样评价他们的志向?第一部分(子路、曾皙─则何以哉)先生问志
孔子的出场,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开明的印象。他先自谦的话语打消师生年龄上的隔阂,为谈话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之后,才让弟子言志。孔子确实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大师。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言志子路抢先轻率发言,说出治理“千乘之国”的抱负,强调的是勇和方,却未涉及礼;孔子报以微笑。冉有、公西华、曾皙先后被孔子点名,冉有以才能可治理小国作答,公西华以才能配小司仪官作答,讲话内容都涉及到礼。曾皙被问,从容“舍琴”作答,言谈中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其言行追求,吻合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孰能为之大)先生评志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单独探问孔子对三同窗谈话的看法,似有些不自信,怕自己背离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孔子拿礼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一评点,从始至终也没有批评为官。研读全文,解决疑问。一、检查字词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唯求则非邦也与?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如会同。赞同,同意句末语气助词,吗如果至于或者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端、章甫:都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状语后置,即“以师旅加之”。分角色朗读,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概括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
温馨提醒: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诵读古诗文的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要的准确朗读。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孔子是怎样问“志”的?四位弟子怎样言“志”的?孔子怎样评价他们的志向?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环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
3、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姓仲名由)有抱负,自信志:性格:侧重强国却失之鲁莽、轻率子路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姓冉名求)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志:性格:侧重富民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姓公西名赤)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曾皙(姓曾名点)洒脱高雅从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图●51岁的子路:“强”千乘之国●31岁的冉有:“富”方六七十或五六十●18岁的公西华:为小相●39岁的曾皙:想和你去吹吹风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与孔子为何“哂由”“与点”?解读探究¤为何“哂”由?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子路说的是国家天下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要有文化基础,要有学问修养,不是那么简单。而子路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了,所以我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对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我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
——南怀瑾《论语别裁》
相关链接三还是在讲﹁治国﹂二逍遥生活一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为何“与”点?
子路等人的抱负思想很了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都想治国安邦,虽有骄谦之分,但并无本质之别,都在为政。
——南怀瑾《论语别裁》
相关链接曾皙描绘的是一幅“暮春郊游”图,是曾皙理想的体现。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政清人和,其乐融融。这是对完美人生、太平盛世的憧憬。这是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子路:强兵保和平冉有:富民奔小康公西华:文明促发展曾皙:诗意地栖居心灵的幸福明确:曾点能对志向作具体生动的描绘,将政治和道德两种理想融为一炉。而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虽不尽相同,但都侧重于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曾皙说的是礼治的结果,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功,事情办不成功,礼乐就复兴不起来;礼乐复兴不起来,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不知该如何做。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
译文: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读了《诗》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读《诗》,没法讲话。”我下来就读《诗》。另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了‘礼’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没法立足。”我下来就学“礼”。孔子的“礼”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回答说:国君是国君,臣下是臣下;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各自按应有之道去做,要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的“礼”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
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③“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第349页〕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就乘坐竹筏漂流到海外去,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我,只是我从哪里取材做竹筏呢?对“无所取材”的解释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无所取哉”,是说子路没有可取之处,完全否定子路,是不符合孔子精神的,因此不可取;另一说是“无所取裁”,是说子路不知道控制自己,是一种责备的口气,似乎也非仁者气象,也不可取。此采用钱穆先生的说法,是说无法得到造竹筏子的材料,是一种和平豁达的气象。④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第116页。〕以上说法,各有所侧重。因为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叙而曲折表露出来,所以见仁见智,可以圆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说。按照这个原则,可以提出另一种看法,根据是《论衡·明雩篇》: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
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王充在这里明白无疑地解释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就是雩祭的仪式。雩祭,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所以《礼记》说:“雩祭,祭水旱也。”王充的解释根据亦足。因为鲁国当时通用周历,所以说周之四月,正是夏历二月;天气尚寒,怎么能浴?冠者、童子都是雩祭乐人,他们在祭祀时,须涉沂水;十二、三个人鱼贯而行,象征着龙从水中跃出。“风”,解释为“唱歌”,“归”通“馈”,“归”通馈,在《论语》中不乏其例。如《阳货篇》“归孔子豚”的“归”即作“馈”讲,是送食、进食的意思。
从文意来说,王充的解释似更符合原意。因为,①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②孔子不满子路,是因为他“非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与非礼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这样解释,全篇上下文意就脉络贯通了。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夸耀)善,无施(推与)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是什么?孔子的“志”是什么?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桃花源记》——陶渊明把理想中的桃花源写成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安定社会,在这桃花源中,村落之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们过着自由、舒适、和睦的生活,那里没有剥削、战争、压迫,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欧文是19世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自己出钱,买下一块移民区,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在这片社会主义的乐土上,有将近1000名成员共同生活。他们一起劳动学习,研究问题,畅谈理想,商店供给居民一切必需品,药房免费供给药品,儿童免费受教育。沐沂水春风,得孔儒至理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问志——师长风范言志——各展抱负
评志——借评传志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小结: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子学院标志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箴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2、敏于事而慎于言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5、讷于言而敏于行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0、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1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源自《论语》的俗语1、是可忍,孰不可忍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朝闻道,夕死可矣4、父母在,不远游5、听其言,观其行6、三思而后行7、三月不知肉味8、三人行必有我师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0、多乎哉,不多也1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15、生死由命,富贵在天16、四海之内皆兄弟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8、不能正身,如何正人19、欲速则不达20、学而优则仕21、知其不可而为之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4、小不忍则乱大谋25、道不同,不相为谋26、性相近,习相远27、杀鸡焉用牛刀28、朽木不可雕历年高考《论语》中的名句高考链接高考链接1、己所不欲,
。2、工欲善其事,
。3、
,不亦说乎?4、三军可夺帅也,
。5、君子坦荡荡,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勿施于人必先利其器匹夫不可夺志也小人常戚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朋自远方来7、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8、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9、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0、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11、学而不思则罔,
。逝者如斯夫,见贤思齐焉知之为知之不耻下问思而不学则殆知识归纳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词多义如果至于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冬季防溺水安全教育
- 正规辞职报告格式10篇2023
- 护理安全培训课件
- 防火消防安全课件14
- 小学新学期开学典礼学生发言稿-新学期开学典礼小学学生代表发言8篇
- 公司工作转正工作总结
- 糖尿病人术后护理
- 十佳护士个人总结
- 当教师节遇上中秋作文10篇
- 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集锦15篇
- 2024领导力培训课程ppt完整版含内容
-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性学习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工程项目监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及现代技术研究
- 中国心力衰竭病人高钾血症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148个常用偏旁及含义
- 湖南省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私人影院管理制度
- 人机工程评价表
- 初三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 CT球管标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