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失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思考目录TOC\o"1-2"\h\u21106摘要 123248引言 22197一、过失共同犯罪概述 24888(一)过失共同犯罪的概念与立法现状 216074(二)研究过失共同犯罪问题的必要性 31525二、过失共同犯罪的实然争议 43552(一)否定说 426953(二)肯定说 56972(三)限制肯定说 58141小结 619982三、过失共同犯罪的应然成立 711741(一)过失共同犯罪的理论基础 713163(二)共同的注意义务 817854(三)过失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912288(四)过失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1112028(五)过失共同犯罪的分类和责任承担 1221614(六)解决过失共同犯罪立法困境的建议 1310708结语 144509【参考文献】 15摘要: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并不认为过失犯罪也可以共同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立法机关对过失共同犯罪的态度所决定的。我国自1979年刑法规定以来,就一直认为共同犯罪只能由故意的行为构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失的共同犯罪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即成的法律规定与刑罚观念已经不能适用。为了对过失的共同犯罪进行合理的规制,本文将通过对过失共同犯罪在学术理论上所呈现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展示关于过失共同犯罪的不同观点,分析其在理论上的具体构成,对过失共同犯罪所面临的立法与司法困境提出建议,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体系,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出发,为司法实践服务。关键词:共同过失犯罪共同犯罪过失注意义务引言在我国的刑法学术讨论中,关于过失共同犯罪的认定争议经久不衰。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否定过失共同犯罪的存在《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样的法律规定为过失共同犯罪否定说的成立提供了支持,也使得过失共同犯罪否定说在我国成为这一争议问题的主流观点。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观存在的过失共同犯罪现象不断的出现,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依据现有的刑法规定能否对其进行科学正确的判处。尤其是在犯罪行为和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不明的情况下,以单独的过失犯来论处就显得十分牵强。更值得一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1月10《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第7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过失共同犯罪概述(一)过失共同犯罪的概念与立法现状过失共同犯罪是指数人以过失的心态实施了某一行为,最终共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虽然我国刑法并不认同过失共同犯罪为共同犯罪,但过失共同犯罪确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法律现象。参照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过失共同犯罪仍然被排除在共同犯罪之外,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所颁布的司法解释的明文规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失共同犯罪的问题做出了让步。会存在这样的立法与司法解释上的冲突,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刑法典本身的规定没有办法适应不断变化,复杂多样的社会现状。而对过失共同犯罪进行一个更加正确的定位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必要性。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承认交通肇事罪过失共犯的存在,一方面可以让犯罪的刑事责任得到更科学的分配,让过失共同犯罪的原则贯彻到现实的法条中,使每个犯罪人得到更加合理科学的判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和我国司法与立法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得司法工作人员再在面临此类案件时不至于无从下手,对于因为对过失共同犯罪的法条规定不够明确而出现的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也可以进行一定的遏制。关于交通肇事罪共犯的司法解释,其本质上就是过失共同犯罪作为共同犯罪的在法律上得到的进一步认可。(二)研究过失共同犯罪问题的必要性过失共同犯罪作为客观现象的存在,是事实上的认定。而过失共同犯罪能否作为共同犯罪进行论处,则是一个法律判断。我国法律否定过失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并规定过失共同犯罪只能对犯罪人进行分别的定罪量刑。但这并不能够阻碍我们对于过失共同犯罪本体论的若干问题的学理性的探讨。事实上,对于过失共同犯罪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分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刑法的现行司法体系起到帮助和完善的作用。这也是研究过失共同犯罪的必要性所在。从两个方面来讲,对过失共同犯罪问题的研究,第一有利于我国整个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立法机关在审判过失共同犯罪案件时,实际上是面临着一个法律适用上的困境。我国刑法规定如出现过失共同犯罪的情况的,应当根据其具体的犯罪行为分别处罚《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过失共同犯罪中)《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过失共同犯罪中)所以,对于过失共同犯罪的研究,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索,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探索,解决我国的司法难题,改变我国的立法现状,统一我国的理论体系。这也正是对过失共同犯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所在。二、过失共同犯罪的实然争议在刑法学学界,有大量的学者并不认同现行法律对这一法律现象的规定。他们在不断的争论和讨论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而在这些学术观点中,又以否定说、肯定说与限制肯定说这三种为主。(一)否定说否定说是我国现行刑法立法所采用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过失的共同犯罪行为并不属于共同犯罪。支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共同犯罪必须是参加共同犯罪行为的犯罪人之间具有相互的故意的意思联络,既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所会带来的损害后果,也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在孤立的实施犯罪行为。而过失共同犯罪的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由过失的主观心态所支配的,缺乏共同犯罪成立所需要的意思联络。否定说的观点为我国的现行刑法体系所采纳,在《刑法》中对于共同犯罪的概念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因此否定说在我国的刑法学界占据通说的地位。但随着刑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否定说的理论观点和立法规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质疑。(二)肯定说尽管否定说在我国刑法学界是主流观点,但肯定说的主张也依然得到了大量的学者和专家的支持。肯定说的观点是即使共同犯罪中的一方的主观心态为过失,应当认定为过失犯罪。支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对于共同犯罪的规定突出犯罪人的共同恶性的严重性,即以二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客观危险性和法律的违反性作为标准以及共同犯罪成立的核心。不管犯罪人的主观心态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只要二人的共同行为违反了相应的罪名,即应该认定为共同犯罪。肯定说的观点与我国对于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并不相符。支持肯定说的学者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如果过失共同犯罪在现行法律中无法得到认可的话,一方面会让一些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却因为法条的缺失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刑法惩戒,另一方面也会让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时,没有法条可引,只能斟酌自由裁量。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J].吉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张明楷.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J].吉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三)限制肯定说限制肯定说形成于肯定说的基础之上,只是在认同过失共同犯罪成立的基础上局限了其成立的范围。该观点对过失共同犯罪的不同类型进行了区别对待,除了过失共同正犯外,对其他过失共同犯罪的类型依然与否定说的观点一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分,是因为限制肯定说的学者对意思联络的认识与否定说的观点趋同。但并不认为共同犯罪中持过失心态的一方与另一方不存在主观上的意思联络。只是更加轻微,难以觉察。而教唆和帮助的行为对犯罪的危害结果本身也只起到间接作用,这样的行为,本身并不存在意思联络,所以不应该将其作为共同犯罪处理。在区分层面上,也有学者认为,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源于其违反了共同的注意义务。这样的处罚应当局限于共同正犯,不应将教唆犯与帮助犯也包括进来,以免损害到人们正常活动的积极性与自由性。林业刚:《论共同过失正犯及刑事责任的实现(上)》,《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第2期,2001年。小结我国刑法的现行规定表明了对否定说的支持,这也直接促使否定说在我国的刑法学界具有通说的地位。可是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这样的规定对于在共同犯罪中具有过失心态的一方却不能够处以正确的刑罚。在审判时,为了解决实际难题,人民法院甚至不得不采用“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损害到了司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针对这样的现状,一些学者认为只有承认过失共同犯罪作为共同犯罪的一种,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同时,从理论上的合理性出发,认同过失共同犯罪为共同犯罪,也更加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在肯定说的基础上,又有学者作出了更加精细的研究和区分,提出了限制肯定说。他们认为应当将过失共同犯罪作为共同犯罪来处理。但为了控制刑罚的适用范围能够适当,同时也认为只有过失的共同正犯才能作为共同犯罪,而过失的教唆犯、帮助犯都不应当视作共同犯罪。否定说的观点虽然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长期的适用,但笔者认为,肯定说及限制肯定说在理论上更具有合理性。且过失共同犯罪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不应该一味单纯的否定其的存在。而是应当从立法上予以承认,从学术的角度去分析其的构成,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司法难题。三、过失共同犯罪的应然成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工作中所存在的危险性、工作人员的相关注意义务也不断增加。由共同过失所造成的危险出现的几率也会随之变大。因此,无论是从预防危害后果的层面,还是从法律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考虑,都应当对过失共同犯罪在立法中予以承认。(一)过失共同犯罪的理论基础过失共同犯罪的概念,既涉及到了过失犯罪的理论,也涉及到了共同犯罪的理论,要想对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必须要探明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的本质,找到过失共同犯罪所能成立的支撑。1过失犯罪与过失共同犯罪过失共同犯罪是否能被视为共同犯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过失犯罪的本质的影响。在大陆法系的学说中,关于过失犯罪的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否定过失共同犯罪的学者,往往也持有着旧过失论的立场,即对心理无意识在过失犯罪构成中的推崇。日本刑法学家团藤重光就认为用意识去联系共同犯罪是对过失犯罪讨论的本末倒置。林亚刚著:《犯罪过失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林亚刚著:《犯罪过失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共同犯罪与过失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年版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年版(二)共同的注意义务过失共同犯罪同时有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两者的特性。其中过失犯罪的一面决定了过失共同犯罪应当是违反了相应注意义务的犯罪,而其共同犯罪的一面决定了过失共同犯罪应当是违反了共同注意义务的犯罪。共同的注意义务的存在,是过失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1共同注意义务的界定不同的法学家对共同的注意义务做出了不同的判断。在这些界定中,表达最准确的是李希慧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共同的注意义务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注意义务所需要的条件外,还应该要求负有注意义务的行为人也要对与自己的行为有关的内容承担监督的责任。李希慧著《刑法探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年版李希慧著《刑法探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年版2共同注意义务的形成在弄清楚共同注意义务的本质之后,为了明确过失共同犯罪所成立的根据,就有必要分析不同的共同义务的形成方式。当然,不同的形成方式作为注意义务的根据,在实质上不会具有差别。共同的注意义务主要有三种形成方式,第一是通过法律规章的规定所带来的共同义务,也被称为明示的共同义务。比如我国《民法典》对于父母子女关系的相关规定《民法典》第1058《民法典》第1058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三)过失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过失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体现在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上。在过失共同犯罪中,客观要件就表现为二人以上都没有承担共同注意义务而实施了犯罪行为,造成了危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存在于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1共同过失行为共同过失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实行行为,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违反了共同注意的义务,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导致了危害结果的行为。为了与故意的共同犯罪行为对标,共同的过失行为应当包括教唆犯与帮助犯,不然不利于复杂刑事问题的解决,也就违背了将过失共同犯罪视为共同犯罪的初衷。当然,过失教唆犯与过失帮助犯的问题都较为复杂,也有其他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共同的过失行为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以积极的身体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法益的共同作为、拒绝履行特定义务所引发损害后果的共同不作为以及共同的作为和不作为的并存。在存在共同注意义务的前提下,过失共同犯罪既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方式实施。2危害结果通说认为,危害结果是过失犯罪成立的必然要件,即过失犯罪都应当是结果犯。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过失共同犯罪和非共同的过失犯罪没有显著区别。都需要一定的危害结果来表现其的社会危害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怎样确定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牵连或关联更为重要。3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在过失的共同犯罪中,共同的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的判断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复杂的基础上,过失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又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过失共同犯罪危害结果的发生,往往并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本意,因此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也很少会有遮掩的意图,因果关系的显现性很强,同时因为过失共同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发生在较为专业的领域,所以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对于过失共同犯罪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牵连的确认来说也是必需的。针对此,日本的刑法学家牧野英一指出应当从因果关系的拓宽关系与延长关系来分析共犯关系。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四)过失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如同其他犯罪一样,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也需要主客观要件的相统一。过失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主要体现在对于共同义务的不注意上,这样的要件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个就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注意能力,另一个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行为人出于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的过失心态没能避免危害结果,即对共同注意义务的违反。二者同时存在,就符合过失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构成。1注意能力注意能力是一个与注意义务息息相关的概念。但对于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之间究竟应该是何种关系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注意能力是注意义务的先置条件,有注意能力的存在才有注意的义务存在。有的学者认为,注意义务与注意能力之间相互独立,二者之间互不影响。笔者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注意义务与注意能力渊源不同,简单以注意能力来决定注意义务,既会弱化注意义务的存在感,也会使得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间的关系更加模糊。注意能力是指对于特定注意义务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行为人能否注意到的可能性。在过失共同犯罪中对行为人的注意能力的要求与在单独的过失犯罪中的要求几乎相同,都要求行为人有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社会危险的认识能力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框架限度内的控制能力。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行为人也无法构成过失犯罪。行为人是否具有注意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要考虑到行为人个人的特殊情况,也要考虑到在当时情景下一般人应具备的能力。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做到对行为人注意能力的判断。2注意义务的共同违反共同违反,也可以说共同的不注意。不注意是指行为人虽然具有注意义务和注意能力,但危害结果的发生依然出乎他们的预料之外,或者已经预料到但自信可以避免而没有主动采取措施去进行制止的主观心理状态。而共同的不注意,就是损害后果的发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在过失共同犯罪中,行为人可以以三种表现形式违反注意义务,第一是共同的疏忽大意,即行为人都没有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第二是共同的过于自信,即行为人虽然都预料到了损害后果,但是都有能够避免的自信心,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制止预防,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第三是二者的结合,即在过失共同犯罪中,有的行为人以疏忽大意的心态实施了犯罪行为,有的行为人以过于自信的心态实施了犯罪行为。最终导致了损害后果的发生。不同的过失行为决定着对注意义务的违反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对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五)过失共同犯罪的分类和责任承担共同犯罪根据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不同的分工可以分为共同实行犯罪,共同教唆犯罪和共同帮助犯罪。在过失共同犯罪中,也完全可以按照不同的犯罪人将过失共同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样的分类既是犯罪人的分类,也是不同的犯罪类型。1过失共同犯罪的分类以不同分工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的话的话,过失共同犯罪可以分为过失正犯,过失教唆犯与过失帮助犯。过失的共同正犯,是指在过失共同犯罪中,以直接行为造成实质损害的犯罪行为人。过失的共同教唆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以过失的主观心态虽然没有直接实施危害行为,但是却教唆他人实施了过失犯罪从而间接完成犯罪的的犯罪行为人。这样的情形虽然罕见,但也是能够成立的。对于教唆行为的实施,刑法并未规定一定要以故意心态去实施。例如,妻子甲有紧急事项要赶往外地,丈夫乙开车送他。甲害怕来不及要求乙在限速路段加速,甲在乙拒绝的情况下再三要求,乙过于自信认为不会有问题,于是加速,最终因为车速过快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这个案例中,甲实施了教唆行为,但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却没有故意的心态,乙和甲之间就应当成立过失共同犯罪。过失的帮助犯是指帮助人虽然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是采用了间接的方法帮助到了实行犯的过失行为,同时因为过失的心态而未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最终造成了犯罪后果的犯罪行为人。虽然在学界过失帮助犯与过失教唆犯的成立都不具有过失实行犯成立的支持力度,但与过失的教唆行为一致的是,过失的帮助行为也确实存在,并且同样不具有主观心态上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过失的帮助犯与过失的教唆犯一样都可成立过失共同犯罪。2过失共同犯罪的责任承担根据我国现行刑法25条的规定,可以得知我国刑法对于过失共同犯罪采取的是共同行为,分别定罪量刑的原则,但是对于这样的原则适用,却会带来很多问题。将一个整体犯罪行为中不同分工的犯罪人的行为独立出来进行裁判,不仅与刑法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相违背,也很容易会造成司法裁判上的不公,甚至会导致互负义务的双方疏于互相监督对方对责任的承担。针对过失共同犯罪的问题,在刑事惩罚上更应该遵循共同责任的原则,即所有的犯罪人都应对其整体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将过失共同犯罪摆在正确的位置处理。(六)解决过失共同犯罪立法困境的建议诚如上文所述,我国刑法将过失共同犯罪排除在共同犯罪之外,并以单独承担责任的原则进行惩罚的做法有诸多不妥之处,根据前文的论述,过失的共同犯罪确实客观存在,在法律上将其一味否认是不合理的。同时,拒绝将过失共同犯罪视为共同犯罪,还会导致司法机关无法正确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00年所出台的司法解释也间接承认了过失共同犯罪的存在,继续坚持单独责任的立场,也只会加剧立法与司法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样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将过失共同犯罪摆到一个正确的立场上。对过失共通犯罪以正确的刑罚原则进行处罚。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应当对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进行修改,对刑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删减,在法律上不再区分共同犯罪是过失还是故意,让过失共同犯罪同样可以适用于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指犯罪人在自己所参与的共同犯罪中,应当以各自部分的行为承担共同的责任,犯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应该对产生的所有后果负责。除此之外,过失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人在承担责任方面也应当区别对待,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承担责任。结语过失共同犯罪作为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两大领域的交叉产物,虽然一直没有被我国立法所认可,但其在理论上的构成却颇为复杂。通过对过失共同犯罪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我们似乎不难看出,当今对于共同犯罪的相关条文规定并不够准确和完善。对于社会上一些切实存在的过失共同犯罪现象,既有的法律条文并不能给出一个较好的回应。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将过失共同犯罪作为共同犯罪来处理,却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所以,为过失共同犯罪在现行的司法体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也是我国司法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类似过失共同犯罪这样的切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程(第二版)课件 第四章 大爱无疆:服务性劳动
- 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树叶
- 服装店形象搭配师培训课件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件-第六章(中英文课件)
- 天棚清水模板
- 盈利能力分析报告(共10篇)
- 大学体育与健康 教案 网球7
- 数学小学五年级解决问题专题大全
- 《社区体育工作程序》课件
- 《太阳能利用技术》课件
- 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GB/T 18910.61-2012液晶显示器件第6-1部分:液晶显示器件测试方法光电参数
- GA/T 1145-2014警用约束叉
- GA 1800.3-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3部分:水力发电企业
- 2023年小学三年级成语知识竞赛题
- 2023-瑞幸咖啡vi手册
-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学员版)课件
-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5.14《认识太阳能热水器》课件
- 《一天的时间》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 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优选ppt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