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小学农村题材作文教学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报告摘要:什邡市级科研课题“小学农村题材作文教学实验研究”,源于1998年我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针对“农村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述能力的提高”展开的专题教研活动及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认识家乡动物”的评说活动。观摩教师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真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确定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本课题自2000年秋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历时三年多,其间历经课题的生成、论证、实验实践等过程,现已完成了相应的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选题研究的背景1.小学农村作文教学的问题与现状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历来就比较薄弱。常常可以听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作文,难死人”的苦恼与无奈。在传统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无病呻吟,内容雷同,少童真童趣,结构公式化,内容单调,篇幅短小,语言平淡,行文不畅,更严重的是多数学生仿写作文,甚至抄袭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其真实的写照。农村小学生作文呈现三种趋势:A学生作文结构公式化:三段结构,固定模式,机械搬用。 B学生作文题材城市化;缺乏农味,远离生活,缺乏童真。C学生作文内容单一化;同一内容,世代相传,人人相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三重三轻三忽视A重模仿轻创造。B重形式轻人本。C重灌输轻感悟。忽视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忽视与学生体验的有机结合忽视与学生生活积累的有机结合2.归因分析(1).教材教法因素在教材的编排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仍然是一个单元一次练习,且不少的作文命题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加之应试教育及教学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少的教师因循守旧,依然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程式化教学,不注重“作文阅读积累”三者间的联系,不注重“作文——实践——体验”的辨证统一。这些教材固定式的编排、教师程式化的教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扼杀了学生表达的个性,造就了虚假,滋生了雷同,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2).学生自身因素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却对原本丰富多彩,蕴含无穷知识和学问的农村生活(风土人情、新风新事、农村佚事、民俗风情等)习以为常,“视而不见,聪而不闻”,且深受地域条件、家庭经济、父母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使其“见不多识不广”,不会挖掘,写作材料贫乏,题材也离农村生活越来越远,缺乏“农味”。再者由于地方方言的影响,多数学生在语言的表述、交流上受到制约,从而导致作文时在文字的表达上有一定的难度,往往言不由衷,词不达意。(3).家庭因素大部分农村家庭家长学历层次低且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他们重养轻教或教无当法,使孩子们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无暇顾及在孩子作文方面的指导,更难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因此,“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成为必然,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创新探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于是,我们决定从2000年3月起立项进行“小学农村题材作文教学实验研究”。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基础1.理论依据(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2)《马克思文艺理论》中指出:“艺术源于生活。”(3)法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依靠体验,对我就是一切,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广冈亮藏《学习过程论》指出:“学习是一种过程。”(5)建构主义理论指出:“让学生构建知识,才是最好的学习。”2.现实教学依据(1)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融于一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的结合再现。集学生语言表述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为一体。(2)涉及低段语文教学,字词基础的夯实,思维的拓展,想象的丰富,语言的表达等语言基础的构建;中段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词汇的丰富,观察与描述,思维的拓展,阅读的积累,作文的起步,表达能力的强化等写作基础的构建;高段语文教学中写作技巧的培养,词汇的积累,素材的丰富等作文能力基础的构建。(3)涉及语文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生活情感的丰富与体验,词汇表达的积累与丰富。(4)创新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3.研究基础本校现有12个教学班,教师三十余人,其中大专学历十余人,小学高级教师十余人,近年来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学校历来重视教研科研工作,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增强,校级教研教改教师的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研科研意识与能力,开创教研教改的局面,使我镇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小学农村作文教学实验研究”被藉以平台与载体之用。三.课题的构思1.课题的界说作文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面对如此丰富的生活,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聪耳不闻”。作文缺乏生活气息,缺乏“农”味。如何使学生在农村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写出富有“农味”的作文,如何使我们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得以改变,构建实效的作文教学体系,为此我们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农村题材作文教学实验研究”。“农村题材”的确定一则是表明作文教学实验研究的依托与平台是“农村生活”,在农村生活中指导学生观察、参与实践,发现素材、收集素材,突出“农味”,体现作文的生活性、真实性;二则是学生作文的一个框示与凭借,以丰富的农村生活为作文内容,着眼于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并籍此引导迁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验研究”的确定一方面表明本课题的研究过程贯穿于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于体系中,凭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实施实验计划,获取研究资料与情况,体现教学“研究观”;另一方面体现本课题目标之一,探索、改革、创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与途径,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课题研究内容探索构建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探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1)、创新教育的理论;(2)、素质教育关于人的个性发展的思想;(3)、改革旧模式,优化作文教学过程,以达到创新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坚持人在成长过程的个性发展原则;(3)、坚持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原则;(4)、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则;4.课题研究的目标(1)、改革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创新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体系。。(2)、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3)、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5.课题研究的意义(1)、形成有效的农村小学教学体系,形成相应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大面积地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质量。(2)、培养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拓展学生作文视野,提高学生作文综合素质与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农村、关注农村、热爱生活,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辨析能力等基本素养与素质。6.课题研究的对象、范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课题组把镇中心校四年级一班作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对象,其平行班级(中心校四年级二班、新店校、红星校四年级)为实验研究对比班级四.课题研究实施过程1.步骤进程划分主要任务进度时间成果展示论证准备进行课题的前期调查论证,并完成论证报告,进行理论培训学习。2000年3月——2000年6月调查分析报告论证报告学习体会课题立项完成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并申请立项。2000年9月实施方案报告实验实施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2000年9月——2000年12月实施报告阶段总结、分析研究论文指导学生学写完整性的观察性作文。2001年2月——2001年12月教师实验体会阶段研究成果学生作文指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收集作文素材。2002年2月——2002年6月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加工素材,形成作文。2002年9月——2003年6月结题推广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2003年9月——2003年12月结题报告成果报告推广方案2.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实验经验总结法,同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跟踪法。3.主要措施调查分析学生现状,确立课题,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与相互交流,营造科研氛围。重视实验、加强研究,强化管理,强调实践,开展竞赛等措施来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四.组织机构及分工2000春我镇小学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实施小组,课题研究后勤服务小组。领导小组组长:谢洪安,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组员:钟廷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杨昌林,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与协调。)指导小组组长:钟廷祥。组员:刘怀德,副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周颖,语文教研员,小学一级教师。(负责指导样本的对比数据的分析理论经验的指导。)课题研究实施小组:主研:吴朝华,小学一级教师;代成阳,小学二级教师;陈太其,小学一级教师;钟廷祥,小学高级教师。参研:周颖,小学高级教师;青红玉,小学二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实验数据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后勤服务小组:杨军,小学一级教师;未方益,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后勤服务工作。)五.课题研究成果(一).理论成果1较系统地了解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归因(1)现状:农村小学生作文呈现三种趋势:学生作文结构公式化:三段结构,固定模式,机械搬用。 学生作文题材城市化;缺乏农味,远离生活,缺乏童真。学生作文内容单一化;同一内容,世代相传,人人相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三重三轻三忽视重模仿轻创造。重形式轻人本。重灌输轻感悟。忽视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忽视与学生体验的有机结合,忽视与学生生活积累的有机结合。(2)归因:A长期的应试思想影响了农村小学作文新路的探索与创新,“命题—作文—讲评”的程序化作文教学模式被一脉相承;圈定范文,学生应试套用被视为快捷途径。B功利作法挫伤了学生的热情,教条程序扼杀了学生表达的个性,局限了学生想象的天地。C传统的教材编排体系束缚了教师作文教学的思维,局限了教师作文教学发挥的空间。一个单元一次作文练习,且命题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甚远,加之教师机械化教条式的处理,让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D理论指导的匮乏,教学观念的滞后,教学条件、设施的落后;适合农村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缺乏,也缔就小学作文教学难的因素之一。E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意识、兴趣、注意的导向有一定的偏差,学生个性也日趋多元化。F农村家长学历层次低,且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大部分家长重养轻教,或教无当法,学生缺少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缺少一种有效的配合;无暇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更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作文环境。2·初探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体系,撰写相关文章参照当代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论,通过对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归因的分析,及对“学生作文观察兴趣的培养”“作文素材的收集、整理”“素材交流,表述”“作文的评议、修改”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探寻到了利于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及学生作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与蔬菜交朋友》《浅谈怎样教会学生作文构思》发表于省级刊物,《阅读是作文的基石》《谈起步作文教学》《浅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观察——打开学生作文之门的钥匙》《指导作文修改四法》《作文素材收集浅谈》《浅谈创造性作文》《议创新作文教学》等数篇经验文章在省市(县)级论文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作文教学实践活动《浓浓乡情》获市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三等奖,本课题还获市级课题研究阶段成果评比三等奖。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学生作文能力,写出味“农”情深、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题材作文,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归结以下观点。(1)、“立根寻源,坚持观察,学会描述”。“艺术源于生活”,作文也亦如此。农村学生根植于农村,应立足于农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题材选择理应源于农村生活。叶圣陶曾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如果没有了生活实践的真情实感,写起作文来“闭门造车”,结果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坚持观察显得尤为重要。A.内容(a)定向性观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填写事先教师制作的观察记录表,记观察日记。如本镇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梨花会,秋交会。(b)随机性观察。针对稍纵即逝的写作机会,引导学生把握。如一场瞬间的冰雹雨,一场飘飘扬扬的瑞雪,这都是大自然赐于我们引导学生观察的宝贵财富。(c)日记性观察。B.过程(a)认识观察理解观察运用观察积累观察(b)积累词汇帮助描述学会指导方法认识观察——引起思想共鸣,激发观察兴趣,创造观察氛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由“知”到“好”再到“乐”,是观察的关键一步。具体操作:(理论指导)让学生明白只有观察,才有好作文;(因素诱导)利用现有优秀乡村作文欣赏,农村田园风光、绘画、摄影、野外踏青,农事农活参与等,使学生“乐”观察,描述农村。理解观察——结合观察实践,思考方法,总结观察方法,进而掌握观察方法。(A)、认识表格法。指导学生认识观察表格,了解观察对象,了解观察内容,掌握应用观察方法(看、听、闻、摸、及顺序)。(B)、师生讨论法。就一观察对象,师生观察后共同讨论如何深入细致地了解观察对象;运用什么方法?什么顺序?了解什么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指导、巩固学生掌握。(C)、运用观察——得其法而行之,事半必功倍。在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后,应在实践中运用观察,加大观察次数,并逐渐提高要求,从而开拓视野、丰富素材。①日记观察,记录生活琐事。②即兴观察,记录实验活动。③指定观察,记录农事农活,名风名俗。积累观察——在运用观察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后,还应引导学生对题材进行分类、充实等整理工作,形成素材库。(A)、填表格。(B)、观察日记;(C)、小作文。积累词汇(帮助)描述(学会)指导方法【积累词汇,帮助描述】作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鲁迅语),而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学生在获取了第一素材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颇具难度,原因之一是农村俗语、俗言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原因之二是中年级学生词汇的贫乏。为此,我们的具体做法是:(A)、收集农村俗语、俗言,集中对应书面语言的表达。(B)、利用课本积累词汇、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词汇。(C)、提高想象创新能力,巧用词汇。【指导方法,学会描述】为此,对于中年级学生对观察事物的描述,我们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能描述会描述会具体描述中年级学生作文时的随意性很大,尤其表现在写物、写景色的文章中,其表现在“无序”——杂乱,“无法”——词句运用不当。能描述:将观察的农事农活、田园风光等,依照自己的思维和使用书面语言如实地表述。会描述:能将观察的事物用书面语言准确有序地表述,并能用上适当的词句进句进行修饰、充实。会具体描绘:将观察到的具有农味的事物真实、具体、有序地表述出来,允许对素材进行加工。(2)、“主辅”辩证,尊重个性,注重体验,注重指导。所谓“主”,就是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农事农活,亲身体验,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实践者,成为生活的留心者,成为生活的记录者,以纯洁的心灵去挖掘,以智慧的双眼去捕捉,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所谓“辅”,即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通过开放图书室、班级自建图书角、填写阅读卡、收获卡等方式加大多学科的融合力度,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并亲手制作素材积累本,定期交流,获取更多的写作第二手材料。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实践与积累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使学生有了充裕的题材库存,写作时自然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了。(3)、贴近生活,坚持“四性”,突出农味,突出地域特色。趣味乃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典型则是文章的魅力,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力,开放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坚持“四性”,学生犹如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翱翔,融“兴趣、个性”为一体,才能自如地做到妙手“偶”得。A、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实践者体验是一种财富,实践是作文素材的来源、途径,多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作文素材收集的实践机会;是本阶段实验教师所担负的“职责”。“指定”——“提示”——“放任”是我们走好的三步曲。B、让学生成为生活的留心者“熟视无睹”也许是众多教师对学生作文素材把握的普遍评价。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作文“下笔无言”,一经点拨,却往往会“恍然大悟”,“对呀!”“我也看过呀!怎么没想到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就是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变化天气、短暂的课间、自由的午间、难忘的星期、精彩的比赛……C、让学生成为生活的记录者“熟视”、“会视”生活点滴,记录学生素材收集的过程,才能达到习惯的养成与方法的掌握的这一“归宿”。会记录才是学生由目睹思维向口述、口语表达,再向书面表现的一种反映。故在本阶段实验中,我们注重素材收集的记录,让学生成为生活的记录者。(4)、学会交流,乐于表述,勤于整理,善于选材。由于受学生年龄,心理因素的限制,学生的观察敏锐度不够,对于一些有价值、有生活气息的材料往往忽略,需要师生共同判断、筛选、分析,因此进行必要的交流与表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收集,交流,每个学生脑中已有了大量素材,但并不是每一份素材都能写进农作,必有取舍,即选材。在实验中,我们经常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形式,围绕着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力求选出“新颖、典型、真实”的农材。(5)、学会评析,善于修改,勤于反思,提高素养。作文的评价是旧作的量化,又是新作的开始,是修改的准备。而修改呢?更是文章的再创过程。叶圣陶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教师改。”在作文的修改过程中,我们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A、朗读法。教师通过安排专门的时间,甚至早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的作文稿,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B、讨论比较法。让同桌或小组进行换读商议,取长补短。C、间歇法。对于定稿的作文,间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进行分析、修改,往往会“温故而知新。”D、佳作析评。(二)技术成果1、学生观察收集素材形成操作体系。盲者无法目睹色彩的绚丽,聋者无法聆听音乐的奇妙。作文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指导学生走进农村生活积累生活点滴捕捉作文素材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学生素材收集表:素材名称:收集时间:收集地点:收集人:素材收集提示:描述词汇准备:素材收集:学生收集素材表列:形式内容备注观察指定类观察动物植物农机农具家电(农作物)等随机类观察校园活动班队主题活动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等调查访谈类农事农活农村佚事民俗风情新风新貌等收集指定性收集农村俗言俚语歇后语、春联、农业谚语随机性收集描述词汇准备2、课题阶段计划总结构建相应学年段作文教学实践指导体系。指导要求备注低段字词基础的夯实,思维的拓展,想象的丰富,语言的表达等语言基础的构建指导乐于观察,有一定的表达语感,并口头描述,想像。中段词汇的丰富,观察与描述,思维的拓展,阅读的积累,作文的起步,表达能力的强化等写作基础的构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指导学生写完整性作文。高段写作技巧的培养,词汇的积累,素材的丰富等作文能力基础的构建。指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收集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加工素材,形成作文。3、学生作文教师实验心得体会积集出版。《新苗》学生作文集中《冰雹雨》《累人的星期天》《春到校园》《放飞梨花坪》《抛秧》《伤心的小河》《竹林》《木耳》等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折射出农村生活的甜苦,反映了农村的新风新貌,人情风俗。此外,《一场及时雨》《瑞雪飘飘》《妙手偶得——梨花会》《累人的星期天》等作文教学片断及反思;《与蔬菜交朋友》《浓浓乡情》《鱼儿哪去了》《木耳种植与环保》等调查实践方案与总结构筑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师实验心得体会集。六.课题研究效益1、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意识得以增强,浓厚的科研氛围得以营造。从课题的论证、立项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办公二手房交易合同模板
- 农药化肥顾问聘用合同
- 装饰装修项目施工合同
- 文化中心真石漆施工合同
- 2024年区域独家销售代理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软件许可使用合同with更新维护条款3篇
- 2024年展览馆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影视作品授权播放合同
- 电商运营顾问合作协议
- 风景区景观漆施工合同协议书
- 最新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完整题库500题(含参考答案)
- 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学类文本 散文阅读(解析版)
- DL∕T 2045-2019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防治技术导则
- 标识牌质量保证措施和承诺
- 健康教育学(全套课件)
- 办公楼改造装修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医院太平间管理制度
- 医院投诉登记表1
- 包车客运管理办法
- 小学古诗词大赛-九宫格练习课件
- 医案启示-阳痿不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