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緒論管制的基本概念與特點管制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管制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管制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等基本問題第一節管制的概念與特點一、管制的概念“管制”是英文Regulation的翻譯,Regulation在學術界通常被譯成“管制”、“規制”或者“監管”。在本書中,我們統一使用“管制”這個詞。1.管制的構成要素:(1)管制的主體(2)管制的客體(3)管制的主要依據和手段2.管制的定義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對獨立的管制者(機構),依照一定的法規對被管制者(主要是企業)所採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與監督行為。二、管制的普遍性與合理性
1.管制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普遍現象
2.管制的合理性
3.管制普遍性與合理性的動態變化三、管制是一個重要的政府職能
1.政府管制在政府職能中的地位
2.管制是中國在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不斷加強的一個政府職能
3.管制與一般行政管理的區別政府職能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政府管制第二節管制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經濟性管制
1.概念政府通過價格、產量、進入與退出等方面而對企業自由決策所實施的各種強制性制約。經濟性管制的領域主要包括自然壟斷領域和存在資訊不對稱(資訊偏在)的領域。2.主要內容(1)價格管制(2)進入和退出市場管制(3)投資管制(4)品質管制3.經濟性管制與產業組織理論的關係二、社會性管制
1.概念以保障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安全、健康、衛生、環境保護、防止災害為目的,對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伴隨著提供它們而產生的各種活動制定一定標準,並禁止、限制特定行為的管制。2.主要內容日本學者植草益的觀點美國學者的觀點3.社會性管制的研究對象三、反壟斷
1.概念對競爭性領域中具有市場壟斷力量的壟斷企業及其壟斷行為所實行的管制。
2.主要內容反壟斷可分為反壟斷結構和反壟斷行為,反壟斷主要是反壟斷行為。
3.研究對象四、管制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管制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社會性管制經濟性管制反壟斷政策自然壟斷資訊不對稱環境保護衛生健康工作場所安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維護正常競爭秩序第三節管制經濟學的學科性質管制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應用性學科。經濟學與管制經濟學的關係行政管理學與管制經濟學的關係政治學與與管制經濟學的關係法學與管制經濟學的關係管理學與管制學經濟學的關係第四節管制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一般認為:管制學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管制學經濟學發展於20世紀80年代管制學經濟學基本成熟於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管制學經濟學研究現狀與趨勢第一節管制的性質與目標一、管制的經濟屬性與邏輯
1.管制是一種特殊的公共品政府管制作為行政機構依據法律對企業市場行為進行監督、管理與規範的一種制度安排,具有較典型的公共品屬性。這首先表現為管制安排的收益具有非排他性。
而管制作為一種特殊公共品的理由是:(1)政府管制是無形的,只表現為法律制度、規則等,在其實施過程中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甚至具有相當的主觀任意性,也就是實施過程中的自主裁量權問題。(2)政府管制的供應權具有壟斷性,只能由政府獨家提供,而不像一般公共品那樣,提供主體可以多元化。
(3)政府管制在宏觀層面上受價值觀、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影響,因此一個國家不能照搬別國的管制模式;而在微觀層面上,一項管制對不同的利益集團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而有的集團會尋求管制,有的集團會反對管制。2.管制成本與最優管制政策選擇(1)管制成本(2)最優管制政策選擇二、政府管制的目標政府管制可採取不同形態,各種形式的管制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不一樣的。
1.經濟性管制的目標2.社會性管制的目標社會性管制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限制負外部性活動,保障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2)激勵正外部性活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3)保障資訊劣勢方的權益第二節管制的需求與供給一、管制需求的經濟理由(一)管制是解決市場失靈的手段
1.市場失靈的政府管制(1)對賣方壟斷權力的回應(2)對外部效應的內部化(3)對不充分資訊的補償2.政府矯正市場失靈的優勢政府矯正市場失靈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在於政府的徵稅能力,政府能夠徵稅(2)在於政府的禁止力,它能夠禁止某些經濟行為(3)在於政府的懲罰力(4)在於政府更能節約交易成本(二)政府管制是經濟系統的一個內生變數
1.政府的微觀管制與宏觀調控
2.市場運行機制、政府的微觀管制和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三大要素
3.政府管制是經濟系統的一個內生變數二、管制的供給與管制機構
1.管制方式(1)進入管制(2)價格管制
2.管制機構
3.管制法規第三節管制的成本與收益一、成本收益分析的動因
1.管制的供求失衡
2.管制實施的效果不盡如人意(1)在經濟性管制領域,管制不到位和管制越位的情形並存,消費者權益不時受到損害
(2)社會性管制領域,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仍受到日益下降的產品及服務品質的威脅,假冒偽劣產品禁而不止;資源過度開採和利用得不到有效遏制,環境狀況惡化
3.管制實施與管制改革的社會財力支持相對不足
4.現行管制結構設計不盡合理二、政府管制的成本(一)政府管制的成本構成
1.政府管制的成本包括立法成本和司法成本
2.政府管制供給成本至少包括規劃、設計與組織實施的費用、消除舊制度的費用、消除制度變革阻力的費用、制度變革及其變遷造成的損失、實施成本等
3.政府管制中包括權利成本(二)政府管制的行政程式與成本:交易費用分析
1.交易費用與法律成本(1)法律制度事實上是提供一種基本上固定不變的資訊,從而可以節約資訊成本(2)法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談判規則,從而減少談判費用(3)法律規定了對違反契約行為的制裁方式,從而對違約行為起到了威懾作用。而在一旦發生違約行為時,法律提供一種解決糾紛的基本程式和基本規則,並通過國家機器保證這些規則的施行。這可以大大減少訴訟時間和訴訟費用。法律制度要發揮上述作用,其本身的運行需要花費成本,這種成本也是交易費用的組成部分。2.政府管制的行政程式產生的成本(1)資訊收集(2)規章制定(3)行政裁決
(三)管制成本的估計
1.估算管制成本的方法可以利用以下五種方法來評估管制的成本:(1)經濟計量分析,直接估算產出市場或用生產函數去測度管制變化的影響(2)支出測算研究,依靠對企業或公司的調查來判定管制的成本
(3)工程成本分析,直接計算安裝設備的新增成本,並隨設備品質的改變而調整(4)生產率研究,用圖表方式說明一段時間內實際的生產率變化與沒有其中一項或更多的政府管制時可能發生的生產率變化之間的差異(5)一般均衡分析,用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完全競爭的市場對一項新政策的反應2.對管制成本的估計(1)效率成本(2)轉移成本(3)過程成本(四)被管制企業的運營成本嚴格地說,被管制企業的運營成本並不是管制政策本身的成本,但管制政策本身卻必須考慮被管制企業的運營成本的約束,尤其是當被管制企業是具有自然壟斷特徵時,其運營成本對管制政策的最終確立就有很大的約束作用。自然壟斷之所以是政府管制的依據或理由之一,是因為自然壟斷的規模經濟性和資產專用性或沉澱成本。三、政府管制的收益(一)政府管制的收益構成政府管制的收益(1)私人收益(2)社會收益2.政府管制的制度效率3.法律制度與經濟效率(二)管制政策的影響
1.價格管制與市場均衡的變化
2.進入管制與市場交易
3.增進市場交易機會的管制政策(三)管制收益的估計和管制的效率損失
1.衡量管制收益的兩種方法
2.對美國管制政策收益的估算3.管制的效率損失,這些效率損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內部無效率的產生(2)管制者的自主裁決與尋租(3)由管制滯後產生的企業損失(四)管制改革的收益刺激
1.降低了價格水準
2.使包括引進各種減價制度在內的收費體系多樣化
3.使服務多樣化4.使企業提高了效率並具有活力5.通過削減費用減輕國民負擔6.在客觀上由於降低價格水準和使服務多樣化而擴大了需求和投資,從而使經濟增長率得到提高。第四節管制的有效性一、管制有效性的衡量標準
1.功利主義
2.新制度經濟理論
3.福利經濟理論
4.公共選擇理論第一節自然壟斷的基本特性
一、對自然壟斷理論的傳統理解(一)早期經濟學家對自然壟斷的理解早期的經濟學對自然壟斷的理解基本上是在規模經濟層面上的。
1.格林沃爾德(Greenwald)在其主編的《現代經濟辭典》中指出,自然壟斷是一種自然條件,它恰好使市場只能容納一個有最適度規模的公司。2.斯蒂格裏茨(Stiglitz)在其《經濟學》中也提出:在某些情況下,生產一種商品所使用的技術可以導致一個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或只有很少幾個廠商。3.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andMiller)認為自然壟斷的基本特徵是,在一定的產出範圍內,生產函數呈規模報酬遞增(成本遞減)狀態,如果規模經濟足夠大,使得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在相應範圍內向下傾斜,那麼,這僅有的一家廠家能夠生存下去。這個倖存者就會把產出擴張到最大,並因而達到平均總成本的最大下降,它可用廉價出售的方法來競爭,最終把對手都擠出該行業。這種情況形成的壟斷就是自然壟斷。
傳統上理解的自然壟斷的基本特徵大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規模經濟性
2.大量的沉沒成本(二)單一產品企業中的規模經濟和自然壟斷的關係單一產品的自然壟斷有兩個基本特點:持續下降的平均成本和成本的弱增性。
1.一家廠商提供一種產品或服務。
如果一個產業中的一家廠商只提供一種產品或服務,在以這種產品或服務滿足市場全部需求時,其生產仍處於規模收益遞增期內,即處於平均成本不斷下降的區間,在這段區間的產出就存在規模經濟,也就是說,對於一條U形的平均成本曲線來說,在產量Q′處具有唯一最低水準的平均成本,對任一產量Q≦Q′時存在規模經濟。用函數表示,C(Q)為產量等於Q時的成本,如果某產量水準Q只有n量變化時,則形成
C(nQ)<nC(Q)則可以說在Q的附近存在規模經濟效益,將兩邊同除以nQ,則成為C(nQ)/nQ<C(Q)/Q這時候,該企業的平均成本隨產量的不斷增加而逐漸減少,規模經濟效益顯著。2.X家生產同樣產品的企業如果情形發生了變化,這個產業現存在x家生產同樣產品的企業,企業i的產量為Qi,企業i生產產量Qi時的成本函數為C(Qi)。假定該產業的總產量為Q,Q=∑Qi,由一家企業全部生產時的成本函數為C(Q),這時若
C(Q)<C(Q1)+C(Q2)+C(Q3)+……+C(Qx)(i=1,2…x,x≧2)(3.1)
成立,表示如果有一家企業的定價等於平均成本,並能以這樣低的價格提供滿足該市場的全部需求的全部商品,使任何其他達不到規模經濟的企業的成本均在其之上,我們就說這個成本函數C對產出Q是弱增的。這裏用成本的弱增性(Subadditivity)說明了規模經濟效益。一旦產出超過平均成本的最低點Q′,處於平均成本遞增的區間時,增加的成本導致的價格上升,使潛在競爭對手有可能進入該行業,這時則存在規模不經濟。
在單一產品情況下,規模經濟是自然壟斷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遞減的平均成本意味著成本的弱增性,但弱增性不一定意味著平均成本的下降。如果一個單一產品廠商的成本函數是弱增的,即使它有不斷上升的平均成本,它仍然是一家自然壟斷企業。它意味著由一家企業生產全部產品時的成本比分為兩家企業以上生產時的成本還低。
根據“弱增性”可以將自然壟斷定義為:如果由一個企業生產整個行業產品的成本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分別生產該產品的成本總和更低,這個企業就是自然壟斷的。二、自然壟斷特徵的現代觀點
1.現代經濟學界對自然壟斷的認識。史普博(Spulber)在《管制與市場》中給自然壟斷的定義是:“自然壟斷通常是指這樣一種生產技術特徵:面對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與兩家或更多的企業相比,某單個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供應市場。自然壟斷起因於規模經濟或多樣產品生產經濟。”2.多產品企業。在生產多種產品的企業中,假定存在n種不同的產品和k個廠商。每個廠商生產一些產品或全部產品n。如果廠商i的產出為yri(i=1,…,k),(r=1,…,n),第i家廠商的產出參數為(y1i,y2i,…,yni)。對任意產量或全部產量,成本函數C(y)在y處嚴格弱增。y1,…,yk,yj≠y,j=1,…,k。運算式為yj=y於是C(y)<C(yj)(3.2)
正如公式3.2所示,變數y代表行業產出,這裏基本問題是,是否由一家廠商生產y比兩家或更多的廠商生產更便宜,而那些單個廠商的產出加總等於行業總產出y。在多產品企業的例子中,對於弱增的成本來說,規模經濟既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因為在多產品的生產中,產品生產之間的相互依賴起著重要的作用。
(1)範圍經濟(2)範圍不經濟結論: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壟斷產業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平均成本下降一定是自然壟斷,自然壟斷不一定平均成本非下降不可,只要存在成本弱增性,就是自然壟斷。
3.從需求和社會福利兩個角度考察自然壟斷基本特徵第二節自然壟斷的可維持性一、自然壟斷的強度
1.強自然壟斷
2.弱自然壟斷第一種情形
3.弱自然壟斷第二種情形二、自然壟斷的可維持性與管制需求(一)自然壟斷的可維持性
1.強自然壟斷的情況
2.弱自然壟斷的情況(二)自然壟斷的管制需求第三節自然壟斷與經濟效率一、自然壟斷對經濟效率的正面影響 自然壟斷對經濟效率的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規模經濟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1)在一定規模範圍內,生產規模的擴大,可以採用更大型的高效設備,從而節約投資,降低消耗,減低成本費用。(2)大規模生產經營有利於實現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專業化和簡單化,不僅可以提高產量、品質並降低成本,而且也為開發使用高效專用設備提供了條件,使專用設備、自動線的採用成為可能。(3)生產規模擴大,生產批量增加,有助於採用先進工藝。(4)由於某些生產具有不可分性,有些設備和人員在生產規模較小時不能夠充分利用,只有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夠得以充分利用。除生產技術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外,還有生產經營帶來的規模經濟。(二)範圍經濟減少市場交易費用
(1)企業投入的生產要素具有多重經濟價值,同時這類生產要素又具有不完全可分性。
(2)資本設備和生產線的多功能性。一些固定性質的資本設備,在一定的經濟時空範圍內,具有多種生產功能。(3)一種生產要素投入的可重複使用性。
(4)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的多種組裝性能。
(5)廠商的無形資產,可以在擴大品種範圍上的重複使用性。
壟斷型大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進行技術開發與創新。壟斷本身就是技術創新的產物,技術創新使得既定的投入能夠具有更大產出,同時能夠製造出差別化產品。而在技術創新基礎上形成並且受到專利法保護的壟斷,反過來又會促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四)自然壟斷企業在經濟增長、價格穩定、充分就業、政府調控的宏觀經濟方面也起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1.經濟增長的實現始終與一國的產業組織狀況密切聯繫在一起。2.自然壟斷企業是價格的制定者,因此壟斷部門的產品必然是數量較少價格較高,這種剛性的價格推動了總體價格水準的上升。
3.自然壟斷企業是勞動力的集中和壟斷。
4.政府要把微觀經濟的個體活動納入宏觀有序的軌道上,必須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二、自然壟斷對經濟效率的負面影響
(一)規模不經濟導致經濟低效
1.對生產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管理的複雜程度增加
3.市場容量的有限性(二)自然壟斷產生的福利損失(三)X非效率阻礙企業進步(四)為維護壟斷地位進行的政治尋租(五)交叉補貼和撇奶油
1.交叉補貼
2.撇奶油第四節自然壟斷的動態性 一、自然壟斷動態變化的基本趨勢
1.需求的擴大
2.供給的變化
進入管制
進入管制的經濟依據政府承諾與投資行為的關係對原有企業阻礙新企業進入行為的管制對原有企業與新企業的不對稱管制第一節進入管制的經濟依據一、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是自然壟斷產業進入管制的兩難選擇政府在制定自然壟斷產業的進入管制政策時,面臨著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的兩難選擇:即由一家或極少數幾家企業壟斷經營,以追求規模經濟效率;還是放鬆進入管制,由多家企業競爭性經營,以較充分地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提高經濟效率的取捨問題。二、有效競爭的概念與實質
1.“馬歇爾困境”(Marshall’sdilemma)2.有效競爭的概念的提出
1940年,克拉克(Clark)在總結前人觀點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表了《有效競爭的概念》一文,從其基本內容看,所謂有效競爭,就是指將規模經濟和競爭活力兩者有效地相協調,從而形成一種有利於長期均衡的競爭格局。但克拉克沒有論述實現有效競爭的客觀條件和標準問題。3.有效競爭的實質有效競爭作為兼顧規模經濟和競爭活力,兩者相互協調的一種理想狀態,其協調點是合理界定規模經濟和競爭活力的“度”,其協調目標是規模經濟和競爭活力所發揮的綜合作用使社會經濟效率極大化。由此可引申出這樣一個結論:有效競爭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有效競爭的實質就是追求較高的經濟效率。三、有效競爭的衡量標準
1.梅森(Mason)的市場結構標準和市場效果標準
2.史蒂芬·索斯尼克(StephenSosnick)提出的以結構——行為——績效三分法來概括的有效競爭標準3.有效競爭的主要特徵(1)有效競爭是一種競爭收益明顯大於競爭成本的競爭。作為有效競爭,應該是競爭收益扣除競爭成本後的淨收益是相當大的。我們可以用競爭效益公式來衡量這種淨收益:(2)有效競爭是一種適度競爭。只有適度競爭才能產生較大的競爭效益。我們可用圖4-1表示:圖4-1市場競爭度和競爭收益、成本的關係
(3)有效競爭應符合規模經濟要求。有效競爭應該是在滿足最小經濟規模條件下的競爭,這樣才能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率。
4.有效競爭的標準有效競爭狀態不是一種點狀態,而是一種區域狀態。圖4-2有效競爭的區域
由圖4-2可見,有效競爭是由適度規模與適度競爭相交部分組成的區域,雖然,在這一區域內所分別獲得的規模效益和競爭效益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兩者的綜合效益最大,能實現經濟效率極大化的目標。
因此,只要在某產業中,企業的規模達到最低適度規模(即最小經濟規模)要求,同時,其市場競爭度能保證競爭收益大於競爭成本,即處於適度競爭範圍,這個產業就基本上處於有效競爭狀態。這便構成衡量有效競爭的標準,可作為政府制定自然壟斷產業管制政策的重要依據。有效競爭是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相相容的一種理想狀態,因此,在政府制定自然壟斷產業進入管制政策時,應該把有效競爭作為其主要經濟依據。第二節政府承諾與投資行為一、管制滯後效應1.管制滯後效應的概念政府一旦制定管制價格,在一定時期(如5年)內將固定不變,這就為企業提供了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潤的刺激,企業會自覺地進行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這種在管制政策調整週期內,對生產效率的刺激通常被認為是“管制滯後效應”(regulatory1ageffect)。2.管制滯後效應的作用管制政策調整的滯後效應具有兩面性,它既有相對穩定的管制價格和不斷變化的需求與技術狀況相背離的一面,也有刺激企業努力提高效率的一面。同時,這也暗含著,管制政策調整的滯後時間長度與滯後效應的強度密切相關。二、政府承諾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
1.管制“遊戲”與政府承諾政府管制“遊戲”的三個階段和政府行為
2.對投資管制的可信性(credibility)問題它導源於管制者追求短期公共利益,但由於它會影響企業的投資熱情,因而產生有損於長期公共利益的消極影響。3.解決投資管制可信性問題的思路格林沃爾德(Greenwald)提出的解決思路:通過法律手段要求管制者對企業的承諾在將來必須兌現,對管制者承諾的法律監督主要是保證企業在將來能取得預期收益。第三節阻礙進入行為管制原有企業阻礙新企業進入的行為
1.動搖潛在競爭者能取得利潤的信念,從而放棄進入決策。
2.通過事先收買專利,致使潛在競爭者難以取得有競爭力的技術。
3.通過廣告、產品差異和產品品牌等方面的戰略來阻礙潛在競爭者進入市場。二、政府對阻礙進入行為管制管制者應該採取適當的管制政策,消除市場上原有企業設置的各種進入壁壘,以幫助新企業進入市場參與競爭。這說明僅有市場可競爭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制定促進競爭的管制政策。第四節不對稱管制一、不對稱競爭與不對稱管制
1.原有企業與新企業的不對稱競爭產生的原因
2.不對稱競爭需要政府採取不對稱管制為培育市場競爭機制,與不對稱競爭相適應,政府應該對原有企業與新企業實行“不對稱管制”(asymmetricregulation),對新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扶植其儘快成長,與原有企業實行勢均力敵的對稱競爭,以實現公平、有效的競爭。二、不對稱管制的普遍性
1.英國電信產業的不對稱管制
2.政府對新企業提供的一系列“進入幫助”(entryassistance)第一節價格管制的目標價格管制的三大政策目標:
1.促進社會分配效率當企業擁有市場壟斷地位,它們就成為市場價格的制定者而不是價格接受者,就有可能通過制定壟斷價格。這就要求政府對自然壟斷產業的價格實行管制,以促進社會分配效率。2.刺激企業生產效率價格管制作為一種重要的管制手段,其中一個管制功能是要刺激企業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充分利用規模經濟,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最大生產效率。3.維護企業發展潛力政府在制定壟斷性產業管制價格時,要考慮到使企業具有一定的自我積累、不斷進行大規模投資的能力,以維護企業的發展潛力。如果我們分別以S、P和D表示社會分配效率、企業生產效率和企業發展潛力,則上述三大政策目標體系可表示為圖5-1所示的三維向量空間。圖5-1價格管制政策的三維向量空間
圖5-1中的三維向量空間不僅是管制價格制定者的政策目標空間,從另一角度看,它也是管制價格制定者的約束空間,限制著管制價格的選擇範圍。同時,它還可作一面“鏡子”,以衡量各種管制價格的經濟合理性,並反映管制價格制定者對各種價格管制目標的偏重。第二節價格管制的方式
由於自然壟斷產業一般都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在一定範圍內,表現為成本曲線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而且,平均成本曲線位於邊際成本曲線的上方。如圖5—2所示:圖5—2不同定價方式下的管制價格水準
可見,在自然壟斷產業的價格管制實踐中,以邊際成本決定管制價格水準通常是不現實的,但邊際成本可以作為制定管制價格的一個重要參照標準,以衡量實際管制價格水準與邊際成本的差異程度。
這樣,只要政府在自然壟斷性產業的價格管制中沒有採取價格補貼政策而企業又沒有發生虧損,這就可以認定政府是以平均成本或高於平均成本的水準決定管制價格的。第三節價格水準管制本節將討論美國傳統的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模型和英國的最高限價管制模型,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構建中國價格水準管制模型的問題。一、美國的傳統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模型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模型為:
(5.1)
如果企業經營多種(n種)產品,則價格管制模型為:
(5.2)
在上面兩式中,R為企業收入函數,它決定於產品價格(p)和數量(q);C為成本費用(如燃料成本、工資、稅收和折舊等);S為政府規定的投資回報率;RB為投資回報率基數(PateBase),即企業的資本投資總額。
在上面兩式中,R為企業收入函數,它決定於產品價格(p)和數量(q);C為成本費用(如燃料成本、工資、稅收和折舊等);S為政府規定的投資回報率;RB為投資回報率基數(PateBase),即企業的資本投資總額。
顯然,在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或服務)的情況下,管制價格(P)等於企業總收入(R)除以總產量(Q),即:;而在企業經營多種產品的情況下,總收入除以總產量只是所有產品(或服務)的綜合價格,對每種具體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還要通過價格結構管制才能確定。二、英國的最高限價管制模型英國的最高限價管制採取RPI—X模型,RPI表示零售價格指數(RetailPriceIndex),即通貨膨脹率,X是由管制者確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效率增長的百分比。如某企業本期的價格為Pt,則下期的管制價格(Pt+1)為:
(5.3)三、兩種價格管制模型的比較分析用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模型有利於鼓勵企業投資,但這種模型也存在三方面明顯的缺陷。英國的RPI—X價格管制模型的基本優點是,能夠刺激企業只有通過降低成本才能取得較多的利潤。同時,能促使企業對生產要素實行優化組合,但不致於出現在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下存在過度資本密集化的現象。此外,英國的價格管制模型也相當簡便。相比較而言,英國的價格管制模型會對企業產生提高生產效率的更大刺激。四、中國價格水準管制模型的構建儘管英國的最高限價模型具有較好的性能,但中國不能照搬這種模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並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價格管制模型,一種可供選擇的價格管制基本模型是:
上式等號右邊第一項為單位成本項,第二項為單位利潤項,經整理並考慮品質係數(Q)可得:
(5.4)
在上面(5.4)式中,Pt+1為下一期的管制價格,Ct為本期的單位成本;RPI為零售價格指數;X為生產效率增長率(成本下降率);Q為產品與服務品質係數;r為銷售利潤率。
在上面的模型中,Ct(1+RPI-X)為成本上限控制項。從總體上說,合理使用上述價格模型能實現價格管制的三大政策目標。上述價格管制模型的實際運用效果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於模型中各項要素的合理確定。第四節價格結構管制一、線性定價與非線性定價從最基本的表現形式看,價格結構的形式可分為“線性定價”(1inearpricing)和“非線性定價”(nonlinearpricing)這兩種形式。線性定價又可分為定額價格和同一從量價格,可分別以圖5-3(a)和圖5-3(b)表示:圖5-3線性定價
那些價格結構不是單純的線性形式,而是具有複雜結構的非線性形式,把它們統稱為非線性定價。二、兩部定價兩部定價所形成的價格結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與消費量無關的“基本費”,二是根據消費量收取的“從量費”。它是非線性定價的一種形式。我們可利用圖5-4來說明其經濟原理:圖5—4兩部定價的原理
把年固定費用總額(K)除以用戶總數(N),其結果為每一用戶平均承擔的年基本費(K/N),由於消費者一般按月支付費用,把年基本費除以12就是月基本費,記為T(T=K/12N)。若某一消費者的月消費量為Q,則該消費者的月使用費(M)為:
M=T十PmQ(5.5)
這種兩部定價方式可用圖5-5表示:圖5-5兩部定價
由圖5-5可見,兩部定價既可以按照邊際成本定價收取變動費用,又可通過基本費補償固定費用,從而使企業達到收支平衡。三、高峰負荷定價雖然高峰負荷定價適用於許多自然壟斷產業,但由於電力產業的需求波動最大,因此,這一定價方法自然最適用於電力產業的價格管制。以某一工作日為例,電力需求可能顯示出如圖5-6所示的波動性。圖5-6一天的電力需求曲線
為了使電力供需在每時每刻保持平衡,必然要有足夠的電力生產和輸送能力。同時,這也意味著電力生產供應的最大容量取決於用電高峰的需求。顯然,從原理上而言,為了縮小高峰和非高峰需求的差異,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對高峰需求制定高價,以抑制消費,而對非高峰需求制定低價,以鼓勵消費。四、差別定價(一)差別定價的條件企業實行差別定價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1.企業擁有壟斷性地支配價格的能力。
2.購買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具有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自願支付不同的價格。而且,企業能夠根據這種需求價格彈性對購買者進行區分。
3.能夠將不同的購買者市場相分離。(二)差別定價的三種形式按照價格差別的程度,差別定價有3種主要形式:一級價格差別(first-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圖5-8一級價格差別2.二級價格差別(secon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它是指壟斷企業把產品或服務分成若干數量組,按組制定不同的價格(見圖5-9)。圖5-9二級價格差別3.三級價格差別(thir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它是指壟斷企業在不同的市場上對同種產品或服務制定不同的價格。圖5-10三級價格差別第一節經濟性管制的趨勢一、傳統管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技術進步改變了某些產業或其某些環節的自然壟斷性質,通過管制維持其壟斷的依據已經削弱或不復存在。
2.市場容量和範圍的擴大,使平均成本最低的廠商的產量水準相對於擴大了的市場規模而言比較小,從而使該產業具備了多家企業競爭的條件,否定了由一家企業獨佔市場的合理性。3.政府管制造成“政府失靈”。
4.管制影響了消費者的福利水準。
5.經濟全球化要求各國在人、財、物、資訊等方面進行更廣泛的聯繫以降低生產成本,政府對自然壟斷的管制卻制約這些資源的流動。
6.成本弱增性和可競爭理論的發展對傳統的管制實踐提出了挑戰。二、經濟發達國家的管制改革
(一)民營化浪潮
197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自然壟斷產業已經不斷地從壟斷走向競爭或局部競爭。國有企業在這些國家的自然壟斷產業處於重要地位,而且大多帶有政企合一的性質,國有企業經常被政府作為干預經濟的重要工具。
但是由於自然壟斷產業的巨大投資與有限的政府能力相矛盾,導致政府對這些企業的投資不足,供求缺口很大。同時,由於國有企業本身不可克服的低效率,使得它們大都效益不佳。因此通過將這些國有、公營的自然壟斷企業的所有權轉移到民間,引進社會資金、提高自然壟斷產業經濟效率與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世界性趨勢。(二)管制理念的深化隨著管制實踐和理論的不斷發展,管制的理念已經從通過對自然壟斷產業機械地“控制和命令”來消除非效率的方式向通過激勵措施來消除非效率的激勵性管制方式發展,從對行為的直接管制轉向對市場規則的規範方向努力。管制的目的已不再是一般地以政府取代市場,而是通過創造實現市場可競爭性的條件促進市場的可競爭性,市場可競爭性的增強則又進一步促進管制目標的實現。(三)放鬆進入管制,開放市場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和市場容量的擴大,一些傳統自然壟斷產業已不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對於這些領域,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始對其逐漸放鬆甚至取消進入管制。(四)區分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在非自然壟斷性業務領域引入競爭隨著專業化的分工、技術進步和市場環境變化,自然壟斷產業中某些業務領域日漸失去自然壟斷性質,顯示出競爭的潛質,成為可競爭領域。(五)管制方式由傳統管制向激勵性管制轉變放鬆管制並非管制的結束,而是管制不斷隨政治、經濟環境變換目標和方式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競爭和管制逐漸相容,表現為激勵性管制方式被廣泛應用,在新的管制框架中實現競爭,以解決自然壟斷產業內部的低效率問題。
最高價格上限管制給予企業在上限價格下自主定價權,激勵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區域間競爭則以一地區經營效率較高的企業的經營成本為標準,制定管制價格,以此促進不同地區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的競爭。此外,激勵性管制還包括特許權競爭等管制方式。第二節激勵性管制一、激勵性管制理論的產生1.傳統的管制方法有待改進2.政府設計激勵管制的必要性二、激勵性管制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激勵性管制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1.激勵性管制的目的
2.激勵性管制解決的問題(二)激勵管制合同的設計
1.激勵管制合同的分類(1)高強度激勵合同是指企業得到的總貨幣補償隨其實際成本的變化而變化,在邊際上企業承受較高比例的成本。(2)低強度激勵合同是指企業的成本將完全得到補償,企業的利潤不受成本變動的影響。2.激勵管制合同設計面臨的困境
3.激勵管制合同設計的原則
4.激勵框架設計方法
5.兩類激勵管制合同的比較
6.多產品激勵管制框架的設計
(三)影響激勵管制合同實施效率的主要因素
1.管制俘虜
2.管制承諾的可信性三、幾種具體的激勵性管制政策
(一)特許投標制度(FranchiseBidding)
特許投標競爭理論是一種借助競爭的間接管制理論,它強調在政府管制中引進競爭機制,通過拍賣的形式,讓多家企業競爭在某產業或業務領域中的特許經營權,在一定的品質要求下,由提供最低報價的那家企業取得特許經營權。因此,可以把特許經營權看作是對願意以最低價格提供相同品質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的一種變相的補償。採用這種方式,如果在投標階段有比較充分的競爭,那麼,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就只能得到正常利潤,不可能長期內持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二)區域間比較競爭(YardstickCompetition)
區域間比較競爭也是一種引入間接競爭的激勵管制方法,通過將經營條件、經濟水準相近的同類企業進行比較,以其中效率較高的企業作為參照系,使特定地區的企業在其他地區企業成就的刺激下而提高自已內部效率的一種方式。區域間比較競爭並不是處在特定市場中的企業之間相互直接的競爭,而是地區間壟斷企業之間的間接競爭。區域間比較競爭要求對在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環境下經營的企業之間進行比較,而在具體實踐中往往會受到局限。(三)社會契約制度(SocialContract)
美國在電力產業中廣泛實行的社會契約制度或稱成本調整契約作為激勵性管制在實際中運用的良策而聞名於世。其基本操作方法就是管制者與被管制者之間在修訂收費時就設備運轉率、熱效率、燃料費、外購電力價格、建設費等簽訂合同,如果能夠實現比合同規定的更好成績則給予被管制者報酬,否則給予處罰。
第三節放鬆管制
一、放鬆管制的邊界
1.自然壟斷產業的邊界與政府管制的邊界
2.放鬆管制的邊界二、放鬆管制的背景放鬆管制的具體背景及主要原因包括:
1.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以後,美國、日本、英國等主要發達國家普遍陷入“滯脹”泥潭不能自拔,政府財政赤字擴大,急需削減包括管制在內的政府職能。
2.技術變遷改變了自然壟斷的邊界。3.作為傳統自然壟斷產業主要載體的國有企業普遍開始出現技術革新滯後、效率低下、虧損嚴重的現象。
4.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各國之間的國際聯繫越發密切,政府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源的流動,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亟需減少政府干預,放鬆相關管制。
5.異質產品以及產業間可替代性的競爭。三、美國放鬆管制的實踐美國的經濟管制,大體可分為3個時期。
1.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開始的關於鐵路、電力、電話、管道燃氣等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產業領域的管制。2.從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大危機發生後,主要是1933年以銀行、1934年以證券和廣播、1935年以卡車和輸送管道、1936年以海運、1938年以航空和批發電力等結構競爭產業為主要對象進行的管制第一節資訊不對稱與衛生健康管制一、資訊不對稱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1.資訊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
2.資訊不對稱產生“道德風險”。二、資訊不對稱與衛生健康管制需求(一)食品市場的基本特徵與食品品質管制需求
1.基本特徵(1)食品市場的需求。(2)食品市場的供給。2.資訊不對稱與食品品質管制需求食品的品質特徵包括:食品味道的特徵、營養成分和安全性。食品品質管制的理論基礎是資訊不對稱理論。在產品市場上,學者尼爾遜(Nelson,1970)按消費者獲取產品品質資訊的途徑,將所有產品分為三類。(1)搜尋品
(2)經驗品
(3)信用品要減少食品作為第二類(經驗品)和第三類(信用品)的資訊不對稱,防止市場混亂,避免損害消費者利益,就必須實行政府管制。(二)藥品市場的基本特徵與藥品品質管制需求
1.基本特徵(1)藥品市場的需求。(2)藥品市場的供給。2.資訊不對稱與藥品品質管制需求藥品的品質特徵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對藥品品質管制理論亦是基於資訊不對稱理論。一旦假冒偽劣藥品進入市場,消費者沒有能力評價藥品品質,也無法識別藥品的真偽。必須對藥品品質進行嚴格管制。(三)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基本特徵與醫療衛生服務的管制需求
1.基本特徵。(1)需求的不確定性。(2)需求的彈性較小。(3)存在“誘導”需求。(4)供給具有一定的公益性。(5)供給分為基本和特殊醫療衛生服務。(6)對醫生有更嚴格的道德約束。(7)供給競爭不充分。(8)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非價格競爭。由於存在諸如由於資訊不對稱產生的“誘導”需求以及供給的公益性等問題,對醫療衛生服務市場應實施系統性的管制。2.資訊不對稱與醫療衛生服務管制需求。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資訊不對稱,一方面導致患者難以全面瞭解醫療衛生服務品質,另一方面將帶來過高的醫療費用。這是政府對醫療衛生服務實施管制的兩個基本原因。第二節食品與藥品品質管制一、食品品質管制
1.建立食品品質管制的法律法規體系。
2.制定食品標準體系。
3.對食品市場的進入管制。
4.對食品品質資訊的管制。
(1)食品包裝標識的管制(2)食品廣告管制(3)及時向消費者發佈關於食品品質的資訊(4)建立食品安全資訊可追溯系統(5)加強食品安全資訊的國際合作
5.加強對食品品質的監測。二、藥品品質管制
1.建立藥品品質管制的法律法規體系。
2.制定藥品標準體系。
3.對藥品市場的進入管制(1)對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進入的管制。(2)對新藥的管制。(3)對進口藥品的管制。4.對藥品品質資訊的管制。(1)藥品包裝標識管制。(2)藥品廣告管制。(3)及時發佈關於藥品品質的資訊。
5.加強對藥品品質的監測(1)GMP制度。(2)藥品召回制。(3)對假冒偽劣藥品處罰制度。第三節醫療衛生服務管制一、建立管制的法律法規體系對醫療衛生服務進行管制應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基本法律法規對醫療衛生服務進行管制主要內容包括對發放許可證的要求,對危險或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的約束。二、進入管制醫療衛生服務不同於其他服務,它與公眾的生命和健康權利休戚相關。因此是否具備從事醫療護理工作的資格,成為允許進入醫療市場的前提條件。應該說,進入許可是確保醫療衛生服務品質的基本要求。各個國家通過對許可證的嚴格審批來控制醫療機構的進入,以確保醫療衛生服務的品質。三、服務品質管制醫療衛生服務品質具體包括,患者獲得醫療衛生服務後對疾病治療的結果、獲得服務的方便程度以及預約等待的時間等。誠然,治療結果是衡量醫療衛生服務品質的關鍵。為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品質,應設計不同的方法衡量醫療衛生服務品質,理解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的偏好,這種偏好應該反映醫療服務的品質。
對醫療衛生服務品質的評價資訊無疑會影響醫生的行醫行為。儘管通過市場競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醫療機構的服務品質,但是,醫療衛生服務與消費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作為消費者的患者是擁有資訊的弱勢方。鑒於此,政府對醫療服務實施品質管制應是維護患者利益不可缺少的環節。四、廣告管制作為醫療機構往往通過廣告宣傳自己的服務,作為資訊傳遞的廣告一旦失真,則容易誤導患者。所以,管制機構應加強對醫療廣告管制。五、服務費用管制醫療服務費用與價格是兩個概念,即費用是價格和數量的乘積。消費者可以觀察和比較的是醫療服務價格資訊。而由於資訊不對稱,醫生可以“誘導”患者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這使得醫療衛生服務費用往往高於實際需要支付的費用。第一節生命價值與工作場所安全管制一、工作場所安全管制的理論依據(一)風險與非理性
1.判斷風險的非理性
2.對安全風險識別的特徵
(1)工人關於風險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其進行理性判斷的能力也就不同。
(2)工人在所有風險市場上的反應根據補償的主旨區別而發生變化。
3.工作場所安全程度的決定
圖8-1工作場所安全程度的決定風險水準0美元安全的邊際成本安全的邊際價值總的安全費用V安全程度S*AB(二)資訊不對稱
1.企業隱瞞資訊的動機
2.企業和工人對安全資訊瞭解的不對稱
3.工作場所安全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三)外部性工作場所安全具有生產上的正外部性,它不僅使工人受益,而且造福全社會。但企業不可能將工作場所安全收益完全內部化,其私人收益小於社會收益,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相偏離,如圖8-2所示。相對於社會需求工作場所安全供給不足,需要政府進行管制。圖8-2具有正外部性的工作場所安全二、生命價值的含義與測度(一)生命價值的含義
1.關於衡量生命價值的理論縱觀西方關於生命價值理論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大理論:一是人力資本理論和方法,二是風險交易理論和方法。
2.風險交易理論。風險交易理論認為,理性的“經濟人”為降低事故概率,會在事前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由於任何預防措施都是有成本的,在某一事故概率水準條件下,個人會在降低風險和支付數額之間進行權衡,所以該理論將個人的生命價值定義為個體為預防一項死亡而願意支付的價值。即:(二)生命價值的測度
1、勞動力市場模型勞動力市場模型是目前在生命價值評估方面使用較多的一種經驗估計方法。它將工人的隱性收入作為他們工作收益的一部分,以此來估價工資的風險交易,並使用這一交易所暗含的意義估計生命價值。
勞動力市場模型建立在勞動經濟學的級差工資報酬理論之上,有兩個基本前提條件:(1)不同工人對工作條件及其風險水準的關注程度不同;(2)工作條件的改善和風險的降低是有成本的,企業因工作條件的不完善而支付給工人補償工資。下麵我們用圖形來直觀地表達該模型是如何來估價生命價值的。圖8-3風險工作中的市場均衡工資風險AAVVEU1EU2XYMMNN02、經驗估計模型經驗估計模型主要是根據可利用的工資與風險資訊的特性來估計生命價值。如果以年收入作為統計數據資料的依據來衡量生命價值,可以得到以下形式的方程式:
其中,係數表示年度風險死亡增加對年收入的影響程度,在給定年度死亡風險的情況下,會影響所對應的預期死亡要求的年收入的變化,也就是說,表示工人在收入與死亡風險之間所達成的交易均衡,即對生命價值的評價。
方程中的其他變數是用來表示對工人年收入有影響的其他方面,主要包括工人對風險知識的掌握程度、工會組織在與企業談判時的地位、工作本身所存在的風險程度等因素。通過對這些變數的測量,人們可以解決存在於工作風險中的諸如保險費用計算等問題,並以此作為對工人及其工種其他特徵的補償。3、市場調查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獲得有關資訊:第一步,針對特殊利益向個人提出問題;第二步,向個人提出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詢問個人是否願意支付一筆比最初回答更多的費用;第三步,不再向個人詢問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而是通過個人競價來決定他們支付價位的高低;第四步,利用一組比較,給個人一項可以選擇的產品或是其他的二元選擇。三、工作場所安全管制對生命價值的影響管制機構進行安全管制,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工人在工作場所中生命和健康受到損害的概率和程度。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美各國政府在職業健康與安全方面的干預逐漸增強,工作場所受傷率也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管制機構管制活動成功的證據。但是,關於管制機構對生命價值是否有影響以及影響程度的大小,並沒有達成共識。第二節工作場所安全管制方法一、管制標準設定(一)標準的分類
1、設施標準工作場所設施是一個廣義概念,包括所有能影響工作場所健康與安全狀況的任何設施。在各類有關工作場所安全與健康管制條例中,對工作場所設施如工作場地、通風設施、急救設施、飲水設施、衛生設施等都作了具體規定。(1)一般設施標準主要是針對工作場所中的基本和常用設備。(2)特種設施標準是針對特種設施所做的特殊要求與規定,這些特種設施主要包括室內建築、建築物、戶外或可移動場所等。(3)特種作業是指在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尤其對他人和周圍設施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業。由於特種作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危險性,需要管制機構對其設施標準做出嚴格規定。2、作業標準作業標準是對工人在工作場所作業時的具體規定,它所強調對工作現場的管制。(1)健康標準是以保證工人工作時的健康為出發點來制定的。(2)安全標準以提供安全為目的。(3)福利標準從保障工人福利出發。(二)標準水準的設定
1.技術標準原則是將標準水準設置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安全水準;
2.成本-收益原則將標準水準設置在管制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相抵之處。技術標準原則較為嚴苛,而成本-收益原則更注重管制的經濟效率。圖8-5給出了兩種標準水準設計原則的直觀解釋。圖8-5管制標準水準的設定0風險0美元安全的邊際成本安全的邊際收益安全程度S1S2二、過程監控檢查程式通常按照以下次序進行:(1)檢查即將來臨的緊急危險;(2)對致命事故和其他嚴重事件的調查;(3)調查工人的抱怨,並加以諮詢;(4)一般性的程式調查。三、政策實施(一)選擇合適的管制標準執行程度立法是制定工作場所安全管制標準的主要手段,但是立法並不能細化標準的執行狀態。管制標準的執行可謂管制標準制定的延伸,直接決定著企業所面對的標準水準,再嚴格的標準水準如果遇到鬆懈的執行,企業面臨的也是毫無約束力的標準。管制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共同決定著工作場所安全管制的標準水準,其作用機制如圖8-6所示。圖8-6管制標準水準設置與執行程度的作用機制(二)適時轉移管制重點工作場所中的健康風險即內在風險,要比安全風險更難察覺,即使工人掌握了防範安全風險的必要常識,也很難對工作場所中的健康風險做出準確的判斷。這類風險在暴露之後可能影響個人幾十年,對工人的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目前國外的安全管制機構已經開始重視對健康風險的監督。第三節工作場所安全管制體系一、工作場所安全管制的國外經驗
1.工作場所安全管制機構的設置
2.工作場所安全管制法律的演進
3.工作場所安全管制的改革第一節外部性與環境管制一、外部性與資源配置效率(一)外部性的概念及其類型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缺乏任何相關交易的情況下,一方所承受的、由另一方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
根據外部性的施與和承受關係,我們可以將外部性細分為四種情況:
1.生產者施與生產者承受
2.生產者施與消費者承受
3.消費者施與生產者承受
4.消費者施與消費者承受(二)外部性的經濟特徵
1.外部性的經濟特徵正外部性具有一般需求函數的特性,因此我們可以用圖9-1中的DE曲線予以表示。同樣地,對於負外部性我們可以用SE曲線表示,它表明負外部性隨著施與者行為水準的增加而呈遞增的趨勢,具有一般成本函數的特性。圖9-1外部性的經濟特徵SEDE行為水準外部性O2.外部性產生的原因(1)產權無法確定;(2)產權可以確定但沒有明確界定;(3)產權雖能確定卻不可執行或執行的成本過高。(三)外部性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1.負外部性在圖9-2中,SE是一條具有典型成本函數性質(單增的凸函數)的負外部性曲線,反映了負外部性隨產出(或經濟活動水準)的增加而上升。負外部性導致的效率損失在圖中表現為三角形AEE*的面積。圖9-2負外部性的效率損失DSS+SEQQ*OPQSEEE*A2.正外部性在圖9-3中,DE是一條正外部性曲線,與一般的需求特性相同,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所決定,正外部性給承受者帶來的收益是隨產出(或經濟活動水準)的擴大而下降。正外部性導致的效率(福利)損失在圖中表現為三角形AE*E的面積。圖9-3正外部性的效率損失DSD+DEQ*QOPQDEEE*A二、環境管制的需求分析(一)負外部性與環境問題
1.環境作為資源是有限的
2.負外部性導致對環境的過度使用(二)解決環境問題的市場手段
1.科斯交易設想這樣一種情況,上游企業造紙廠甲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水流入河中影響了下游企業養魚場乙的生產,增加了養魚場的養殖成本。顯然,在河流的產權不明確的條件下,養魚廠無法阻止造紙廠的污水排放行為。圖9-4科斯交易E'π'QO=Q乙π',E'Q*Q甲ABDC
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產權可以確定,則不管產權是確定給哪一方,個體間的討價還價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產權歸屬界定的不同只影響個體間的收入分配。這一結論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的一種表述形式。2.一體化考慮兩個未一體化的廠商A和B(如造紙廠與養魚廠)使用唯一的投入要素——勞動(L)——進行生產。廠商A的生產函數為:
Q=F(LA)廠商B的生產函數為:
S=F(LB,E)其中E為廠商A的環境污染(如廢水),顯然
E=F(Q)
用W代表勞動的工資率,P代表廠商A的產品價格,R代表廠商B的產品價格。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我們有:
P·F'(LA)=W(9.1)
R·F'[LB,E(Q*)]=W(9.2)其中,Q*表示廠商A利潤最大化的產量,E(Q*)表示當廠商A產量為Q*時的環境污染。現在假設採取一體化的方式將兩個廠商聯合起來,那麼,這一聯合體的利潤最大化問題可以表述為:maxP·F(LA)+R·F{LB,E[(F(LA))]―W·LA―W·LB(9.3)利潤最大化條件則是:P·F'(LA)+R·F'[LB,E(Q*)]·E'(Q*)·F'(LA)=W(9.4)R·F'[LB,E(Q*)]=W(9.5)
可以看到,一體化以後,聯合體廠商的利潤最大化條件與未一體化之前的獨立廠商不同,這說明資源(勞動)配置在一體化前後是不同的。為比較這種不同,瞭解兩者之間的差異,我們將利潤最大化條件等式(9.4)改寫成:{P+R·F'[LB,E(Q*)]·E'(Q*)}·F'(LA)=W(9.6)
將利潤最大化條件等式(9.6)與(9.1)作一比較可以知道,由於廠商A的環境越嚴重,廠商B的產量越低,即:
F'[LB,E(Q*)]<0
所以:
R·F'[LB,E(Q*)]·E'(Q*)<0
即:
P+R·F'[LB,E(Q*)]·E'(Q*)<P
要使等式(9.6)與(9.1)都成立,這意味著等式(9.6)中F'(LA)的值必須比等式(9.1)中F'(LA)的值要大。由於勞動邊際生產力遞減,F(LA)是凹函數,所以如果等式(9.6)中F'(LA)的值比等式(9.1)中F'(LA)的值大,那麼,等式(9.6)中的LA值就比等式(9.1)中的LA值小。這表明在利潤最大化處,一體化以後的聯合廠商會考慮到環境污染對產品B的不利影響,從而用於生產會產生環境污染的A產品的勞動投入量小於未一體化之前的獨立廠商A的勞動投入量。
很容易證明,一體化以後的聯合廠商的最大化利潤必然大於被聯合的各獨立廠商之和。因為一體化以後減少的環境污染足以彌補產品A的利潤的減少而有餘,如此自然增加了作為聯合體的廠商的總體利潤,這點可以從圖9-4中直觀地的得到證實。
3.社會慣例與良心效應(三)市場手段的局限性與環境管制的需求
1.市場管制的局限性(1)科斯交易(2)一體化(3)社會慣例與良心效應
2.環境管制需求第二節環境管制的方法一、制定標準目前,各國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最主要的管制方法之一,是制定有害物質的排放標準或產出標準。二、收費考慮強制性地向環境污染施放者按照一定的標準收取費用(如按照每單位的產品或者每單位的污染物收取),提高環境污染者的生產成本,從而達到控制其產量的目的。這一管制辦法的理論基礎就是英國經濟學家庇古(Pigou)所提出的“庇古稅”理論。
比較制定標準和收費兩種管制方法,在效果上收費管制方式比制定標準的辦法更好些。如圖9-6。圖9-6收費管制與標準管制的比較E'π'QOπ',E',C'Q*FC'AQABC三、權利交易
1.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如圖9-7。圖9-7:權利交易與治理成本O1C1'O2C2'C1'C2'Q'Q*ABC2.權利交易的管制辦法能充分利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在污染排放權利既定的條件下,不管是採取公開拍賣的方式還是直接將污染排放權利分配給廠商,均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發現最優污染權利的市場出清價格,而不需要管制機構費時費力地去制定交易價格。3.在權利交易的辦法下,管制機構可以靈活地根據需要對污染權利市場進行調控,以尋找到最優污染總量,或者在缺乏有關資訊的條件下儘量做到接近最優污染總量。4.權利交易的環境管制方式還可以給消費者、各種環保組織和不產生環境污染的廠商表達意見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購買權利的方式來達到減少環境污染的排放程度。第三節環境管制的內容一、大氣污染管制
1.大氣污染的危害(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2)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3)對大氣和氣候的影響。2.對大氣污染的管制(1)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管制制度。(2)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制度。(3)大氣污染物排汙許可證制度。(4)大氣污染事故報告處理制度。(5)大氣污染物排汙收費制度。
二、水污染管制
1.水污染的危害(1)水污染對人體的危害。(2)水污染對水生生物的危害。(3)水污染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2.對水污染的管制(1)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管制制度。(2)水污染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3)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核定制度。(4)水污染事故報告處理制度。(5)水污染物排汙收費制度。三、固體物污染管制
1.固體物污染的危害(1)污染土壤。(2)污染水體。(3)污染大氣。(4)直接危害人體健康。2.對固體物污染的管制從政府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管制而言,主要法律制度有:(1)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2)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3)固體廢物轉移管制制度。(4)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制度。(5)危險廢物污染事故報告處理制度。四、雜訊污染管制
1.雜訊污染的危害(1)干擾睡眠。(2)損傷聽力。(3)對人體的生理影響。(4)對建築物的損害。第一節壟斷的判定一、壟斷的內在屬性分析
1.關於壟斷的主體
2.壟斷的形成基礎
3.壟斷的市場範圍
4.壟斷的內容
5.壟斷的目的
二、壟斷判定與相關市場界定壟斷判定的相關市場界定問題。相關市場界定問題是認定不同企業之間是否具有競爭關係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壟斷判定的前提。相關市場(RelevantMarket)是指市場主體開展競爭的範圍。對該範圍的確定被稱為市場界定。(一)產品市場產品市場(ProductMarket)是指具有替代關係的產品的範圍,所有具有替代關係的產品構成了同一個市場。進行產品市場界定對於壟斷的判定非常重要。如果所界定的產品市場範圍過寬,就會低估廠商的集中和壟斷程度;如果界定的產品市場範圍過窄,就會高估廠商的集中和壟斷程度。
綜觀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市場的界定標準,產品市場的界定需要考慮以下方面:
1.需求的交叉彈性
2.產品的物理性能
3.價格
4.預定用途
5.供應方面的可轉換性(二)地理市場在產品市場確定後,還必須確定相關地理市場(GeographicMarket)。一般說來,界定相關地理市場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地區間差異
2.產品價格
3.消費者偏好
4.運輸費用(三)時間市場時間對於確定某些產品的相關市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美术学院《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大学《工程图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度学习中特征表征优化策略
- 保险业务创新培训模板
- AI技术保险创新模板
- 双十二营销优化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名师预测卷1
- 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2019年房地产经纪人协理《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真题汇编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八十三中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2年中国城市英文名称
- 语言规划课件
- 绿色简洁商务汇总报告PPT模板课件
- 下肢皮牵引护理PPT课件(19页PPT)
- 台资企业A股上市相关资料
- 电 梯 工 程 预 算 书
- 参会嘉宾签到表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继治疗评估流程图
-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考核 一、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对
- 山东省医院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