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第1页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第2页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第3页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第4页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搜课件: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合集

1、供应自主探究的时机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识的情境冬季熬炼:跳绳、踢毽子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展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气氛。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展观看比拟,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2、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熟悉,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教学中留意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学问的最正确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学问进展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留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熟悉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缺乏之处:

1、在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当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纳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当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觉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便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拟,发觉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动身现的规律。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二】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为《运算律》的第一课时,而在这一单元之前,学生经过了三年多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并对这些已经有一些感性熟悉的根底: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着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结果不变这个道理。最近教学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进展了反思,对如何使学生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如何进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一、学生经受有效地探究过程。

教学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识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看比拟,发觉规律。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阅历,经受运算律的发觉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对运算律熟悉由感性逐步进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学问。

二、留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

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由于在探究加法交换律时,学生经受了“观看发觉——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此根底上,再让学生探究加法结合律,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供应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将已有学习方法渗透到探究加法结合律中,很简单感受到三个数相加蕴含的运算规律。学生不但理解了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三、教学中留意沟通学问间的联系。

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时,我准时把新学的学问和加法计算的验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明确与加法交换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结合律时,又出示了两道口算题9+7、34+27,让学生回忆口算过程。这样引导学生把新旧学问准时沟通,加深了对已有学问阅历的熟悉,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在最终的提高稳固阶段,结合练习为下节课学习加法简便计算垫下了根底。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把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消失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联想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肯定的规律呢这一想法。并产生运用这一数学方法进展探究的愿望和热忱。这些数学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力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觉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的,有些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机灵和教学设计还不够。总之,在学习洋思、杜郎口阅历及实施新课改中,我会不断地反思,准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良,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三】

加法结合律这局部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其次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精确程度很有帮忙。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根本性质。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例子,只是他们没有明确的概念,只知道这样算起来简便,特殊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阅历构成了学习本节课学问的认知根底。

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为培育和进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供应了极好的时机,本节课,我依据“引导学生在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力量”这一理念设计并实施教学,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趣促学

在复习旧知时设计了对口令的嬉戏,不但复习了加法交换率的意义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有了探究渴望的根底上,我提出连续跟随教师做嬉戏,学生很快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帮忙教师解决问题,学习数学学问。

2、以学代教

课堂上把学生的思索放在了第一位,为学生创设了思索、沟通的平台。引导学生观看、比照、沟通等方式轻松开心的绽开了“加法结合律”的推理和验证,在教学中我力求把学问学活了,为学生构建了发表见解的空间,这个环节中我实行的是小组内沟通的方法,转变枯燥的计算为口语数学,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怎样进展计算,这既是对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又是对学问的进一步深化的探究过程,同时在学生的沟通中也生成了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和优点。在水到渠成之际我直接点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表示的形式许多,真正的实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最终适当的贯穿了运算定律的好处,通过一个简洁的计算题就点明白要点——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整个课堂宽松,学生学起来轻松愉悦。

3、查找缺乏

本节课在实施教学中暴露出了不行回避的问题:

(1)在学生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时,有的学生表达的不够清楚,这时我只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没有做过多的强调。

(2)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自我感觉还不够丰富,缺少创新的鼓励性评价。

(3)在最终反应测评过程中时间过于仓促,易错的地方强调不够。

(4)课堂用语还不够标准,欠精欠准。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的历练,让我对数学教学讨论更加渴望,渴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对数学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效课堂。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四】

1、本节课中力求让学生经受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展简算。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进展学生的观看、比拟、抽象、概括力量,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胜利的喜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过程中,池教师留意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的思索放在了第一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们从思索中获得了欢乐,从运用中得到了启发。

其次,留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踏踏实实经受了“列式计算——观看思索——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问讨论的根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看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根底上仿照写等式,在仿照中逐步明晰特征。其次层次在观看比拟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到猜测:是不是全部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测,得出规律。

本课围绕“观看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绽开,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把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消失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联想到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肯定的规律呢这一想法。并产生运用这一数学方法进展探究的愿望和热忱。这些数学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力量。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五】

一、说教材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展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敏捷地进展计算的思维素养,把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纳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展分析、比拟、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历,经受运算律的发觉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对运算律的熟悉由感性逐步进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学问。然后安排了一些根本练习,以填空、推断等形式稳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比照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进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觉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进展符号感,初步培育归纳、推理的力量,逐步提高抽象思维力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受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觉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朝三暮四》视频)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猴子很笨,同学们很聪慧,栗子的总颗数有没有变化呢?什么发生变化?

引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数学中也有类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唤起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谈话:天气慢慢转凉,学校要组织大家参与冬季竞赛了,看,四年级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课件出例如题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一说)

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问可以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制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特别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三)探究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问题(1)要求参与跳绳的有多少人?

提问:应当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提问: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跳绳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

谈话:既然得数一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连接起来。改写成28+17=17+28

板书:28+17=17+28(学生齐读这个等式)

提问:比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学生说出:加数一样,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提问:你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像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学生动笔写,指名学生答复,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三个)。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得完吗?

谈话:既然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板书省略号)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些等式,你发觉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沟通)?

提问: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是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说来说说怎么表示?

生:a+b=b+a

提问:a和b分别代表什么?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这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严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觉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看中感知,在仿照中理解,在探究中发觉,培育了学生的抽象括力量。

师:下面教师想考考大家。

考考你

(1)您能在()里填上适宜的数字吗?

96+35=35+()204+57=()+204

指名答复,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没有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号两边的加数不同。)

(3)同学们学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玩个嬉戏,看看同

学们的反响快不快。嬉戏:对口令

师:83+17=生:17+83=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知道加法交换律只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其余的不变。

(4)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

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展验算。

(四)探究加法结合律,自主合作

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讨论同学提到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发觉。

出示问题(2):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指名答复,教师板书:28+17+23

提问:假如教师想突出强调先算跳绳的人数,可以怎么做?

生:添上小括号

教师给28+17加上小括号。

提问:还是这个式子28+17+23,假如要先算参与活动的女生人数,应当怎么办?

学生同桌沟通,指名说说。

教师添上括号:28+(17+23)。

提问:比拟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数学符号一样,得数一样,但运算挨次不同)

师:既然得数一样,我们可以写成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

课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指名学生口答。

归纳加法结合律:

提问:观看这三个等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觉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沟通一下。

提问:你能用字母a、b、c代表这三个加数,把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写一写)教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我们今日所学的加法的其次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考考你:运用加法结合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数字

(45+36)+64=45+(□+□)

560+(140+70)=(560+□)+□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知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还知道了三个数连加,转变运算挨次和不变。

设计意图: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拟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经过学生共性化的验证及沟通,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进展了学生分析、比拟、归纳、概括的力量。

(五)稳固应用,扩展提高

同学们刚刚的表现真棒!那现在想不想和教师一起去闯关呀。我们的闯关开头啦!

1、第一关:火眼金睛

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2、其次关:大显身手

在途中,小熊遇到了麻烦,它想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可是它必需答对问题,才能拿到苹果,你能帮忙它吗?

相加等于100?

3、第三关:勇夺第一,想想做做4

38+76+2438+(76+24)

全班男生完成第1题,女生完成第2题。

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道题的得数一样?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观看(88+45)+1245+(88+12),哪题运算简便。

小结:可见,合理地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供应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看辨析中比拟,在思索比照中升华,促进学生敏捷地理解和把握学问。

(六)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下一节课我们将连续学习。

设计意图:准时总结、稳固所学学问。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稳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受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展比拟和分析,发觉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把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受探究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觉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预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教学加法交换律。

1、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又马上进行了,学校的同学们都在做充分的预备。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请学生答复。

①参与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与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其中的这两个问题:

在黑板上张贴:参与跳绳的有多少人?

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与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们能立刻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指名答复,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答复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

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4、你们能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教师连续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认真地观看一下这个等式,你们有什么发觉?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同?(同桌沟通并汇报)

5、你们能够自己仿照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依据学生答复,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6、我们再认真的观看这几个算式,从中你们发觉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符号或文字来表示你们的发觉吗?

教师巡察,并作相应的辅导,板书学生答复的一些符号表示的算式。并追问:你这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7、同学们都自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了你们的发觉,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设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其次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

8、教师小结学问点:在很寻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刚讨论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

9、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刚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讨论其次个问题“参与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觉?

2、你们会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练习,教师巡察指导。

3、学生答复,教师有意识的板书: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沟通不同的算法。

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讨论:(2817)2328(1723)

(为了看得清晰,我们给2817添上括号)

4、观看或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加运算的数一样,运算结果一样;运算挨次不同)你们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

(2817)23=28(1723)

5、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口算或计算一下。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你们从中有了什么新的发觉?把你的发觉在小组内先沟通一下。学生小组沟通后大堂再沟通。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你们从第一个运算律中能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你们的发觉吗?自己尝试写一下。

板书:(ab)c=a(bc)

a、b、c各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教师提醒:这就是我们今日所学的其次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四、稳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以嬉戏的形式进展,女生代表交换律,男生代表结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小黑板)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1行。

4、插入“朝三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