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学课程概要-1-5章_第1页
国际战略学课程概要-1-5章_第2页
国际战略学课程概要-1-5章_第3页
国际战略学课程概要-1-5章_第4页
国际战略学课程概要-1-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战略学作业对外交概念分析12月中旬授课:罗天虹第一章导论国际战略学的性质国际战略学的知识渊源国际战略研究的根本假定国际战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国际战略学的性质〔一〕战略、大战略与国际战略1、战略与“战略研究〞〔StrategicStudy)〔1〕战略的定义:——“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来到达政治目的的艺术。〞〔利德尔·哈特〕——“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安德烈·博福尔〕——“战略归根到底是关于力量的有效使用〞。〔GregoryD.Foster,“Research,Writing,andtheMindoftheStrategist〞,inJointForceQuarterly,14(1996-7).转引自ColinS.Gray,ModernStrategy,p.19.〕——战略是为了政策的目的对武力的运用,包括“对武力的使用和威胁使用武力〞〔ColinS.Gray,ModernStrategy,p.17.〕西方“战略〞的涵义“任何令人满意的战略概念,都必须考虑战略思想在和平时期的运用,并必须在更具一般性的对外政策决策的背景下考虑军事力量的使用。〞〔JohnGarnett〕西方语境中战略的含义:a.关于如何使用军事力量b.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c.为政治/政策目的效劳,附属于政策〔2〕“战略研究〞〔StrategicStudy)“战略将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军事手段与政治目的联系起来。相应地,战略研究是对国际关系的军事方面的理解和解释;这包括对战略的目的和手段、军事力量的威胁和使用、战争的预防和进行以及战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KenBooth〕2、大战略(GrandStrategy)与大战略研究〔1〕大战略的概念——“协调和指导一个国家〔或是一群国家〕的一切力量,使其到达战争的政治目的。〞相当于国家的“军事政策〞。〔利德尔·哈特/李德哈特〕——居于“国家战略〞之下,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力量的科学和艺术,以便通过可以想到的手段,以实现国家平安的利益和目标。〔约翰·柯林斯〕——“政治理论家们通常把大战略称之为‘政策’,尽管与大战略的上述定义相比,‘政策’一词的含义也许更广泛,但它们经常被用作同义词。〞〔丹尼斯·德鲁、唐纳德·斯诺:《国家平安战略的制定》,1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西方大战略的含义:a.以国家平安为目的,通常也称“军事政策〞或“国家平安政策〞。[也有人把大战略称为“国家战略〞。中国学者据此认为,美国战略概念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战略〔大战略〕、国家平安战略、军事战略。见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编:《战略与战争理论集》,506、51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b.使用多种力量手段c.高于“战略〞,但低于最高政策〔2〕大战略研究主要著作——约翰·柯林斯:《大战略》保罗·肯尼迪:《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大国的兴衰》理查德·罗斯克兰斯、阿瑟·斯坦因:《大战略的国内根底》3、“国际战略〞、“国际战略研究〞与“国际战略学〞〔1〕中国的“战略〞与“国际战略〞概念20世纪80年代:——“战略已由对战争全局的谋划的单一特殊概念变成对事务全局的谋划的多元一般概念〞。“战略是对全局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政策是行动方针和准那么。国际战略决定着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实施国际战略的方针、原那么,是国际战略的组成局部。〞〔张季良〕——“所谓战略或战略问题就是在政治以及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研究、掌握和运用现实关系中‘较长时期的全局’的规律或指导性规律。‘国际战略’的意义,即可以类推。〞〔陈忠经〕20世纪90年代:——“国家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国家各个领域全局活动的方略。有的称为大战略,意指运用国家全部力量的指导艺术。美国把国家战略定义为:‘在平时和战时使用军事力量的同时,开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中国尚未明确提出国家战略概念。学术界有的认为,中国国家战略主要表达在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方针和总政策之中。〞“国家战略同国际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区别。……如何运用国家力量和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平安利益,是国家对外交往和斗争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决定着国家的对外政策的总方向、总目标,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它的区别在于,国家战略还包括对国家内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余起芬:《国际战略论》11-12页〕20世纪90年代:——“战略是为了到达重大目标的科学筹划与艺术调度的高级综合创造艺术。国际战略学是研究世界全局战略规律的科学。国际大战略是国家运用各种力量为到达长远、全局、根本目标和利益,高智能地设计与最大限度地制导国内外战略势能结构的科学与艺术。世界和平与开展问题就是国际大战略研究的对象。国际战略理论研究者是以通才为根底、以文理交叉为生长点、以“意志自由〞开掘巨大内在力量,定向走向世界远方的综合性创造。……国际大战略理论研究在根源上是展开一个宽广的战略视野、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方式、一品清新的战略境界,进而开掘人的巨大内在力量。〞〔王家福:《国际大战略》〕战略与策略: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筹划和指导国际交往与国际斗争全局的方略。所谓策略,是指依据形势开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或称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斯大林:“策略最重要的任务是规定最适合于某一时期具体情况的并能最有把握地准备战略胜利的斗争方法和手段,斗争形式和方式。’‘策略是战略的一局部,它是服从于战略,效劳于战略的。’〔《斯大林军事文集》,106页,战士出版社,1981。〕毛泽东:革命斗争中的策略运用是极端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革命的策略,把原那么性和灵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余起芬:《国际战略论》,10页。〕中国的战略概念体系及其特点a.把战略作为一般性概念,而不局限于传统的、西方仍在沿用的军事领域,以及在军事领域根底上有一定扩展的国家平安领域b.极大地强化全局性、长远性、统率性的内涵,认为战略高于对外政策,与西方的“战略〞、“大战略〞同政策之间的相对位置截然相反。c.在对国际战略的定义中,往往弱化关于如何使用力量这一内涵,而中文的“策略〞概念,由于突出使用力量的方法问题,似乎才更加贴近西方的战略概念。d.相较于西方战略理论家更多地将大战略理解为“国家平安政策〞、“防务政策〞、“军事政策〞,中国人更倾向于将“大战略〞理解为“国家战略〞〔2〕国际战略研究与“国际战略学〞国内在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内进行战略研究的分支学科,称为:“国际战略学〞、“国际战略〞研究、“大战略〞研究、“国际大战略〞研究。〔1〕王家福:《国际战略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王家福:《国际大战略》,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3〕高金钿主编:《国际战略学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4〕余起芬:《国际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军队系统的战略学研究,接近于西方“战略研究〞,但主要属于军事学术的范畴,而不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分支。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研究对象:“根据毛泽东的论述,我们把战略和战略学分别界定为: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争指导者运用军事力量和手段,达成战争目的的一种方略及艺术。而战略学那么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科学。依此原理,国际战略和国际战略学的研究对象,当可以概括为:国际战略研究对象是国际战略关系及其斗争的全局,既包括主权国家这一行为主体,又包括以世界为主体的国际战略关系及其斗争的全局;国际战略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是国际战略开展规律和国际战略指导规律。〞〔余起芬主编:《国际战略论》,5页〕国际战略研究内容:“国际战略研究内容,是指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斗争,尤其是关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筹划与运作。〞它包括:1〕国际关系与国际斗争形势的分析判断2〕国际斗争的战略指导与策略运用3〕国际斗争中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运用,4〕国际关系与国际斗争中的危机控制与管理5〕世界战争与国际关系、局部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战争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过渡、调整与重建6〕国际战略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制约关系,探索国际战略的开展演变规律〔余起芬:《国际战略论》,7页〕“国际战略学〞研究内容国际战略学“是关于研究国际关系与国际斗争实践经验及其规律的学科。〞“目的是揭示国际战略关系与国际斗争带有规律性的理论与原那么,为制定筹划与指导国际交往关系与国际斗争的战略与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它的研究内容一般包括:1〕国际战略学概念、国际战略学的形成开展及其规律、国际战略学的研究方法等根底理论2〕国际关系与国际斗争的战略与策略运用理论3〕国际关系中的危机控制与管理理论4〕国际斗争中军事力量运用理论〔余起芬:《国际战略论》,7页〕“国际战略〞研究与“国际战略学〞的区别:“国际战略的形成和提出,已经有一定的历史时期。〞“国际战略理论研究还尚未形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国际战略作为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筹划和指导国际交往和国际斗争的方略,它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研究国际战略各相关领域带全局性的规律和理论原那么,便形成与之相应的学科即国际战略学。〞〔余起芬:《国际战略论》,12页〕〔二〕战略思想、战略史与战略学对〔军事〕战略思想的观点、开展、及运用的研究。举例:1〕时殷弘:《现代国际战略十一讲——从拿破仑到越南战争》,团结出版社,2003年。2〕钮先钟:《西方战略思想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PeterParet(ed),MakersofModernStrategy:fromMachiavellitotheNuclearAge,,Princeton〔三〕战略管理与战略研究作为管理技术与思维方式的战略。举例:1〕[美]格里·约翰逊〔GerryJohnson〕、凯万·斯科尔斯〔KevanScholes〕:《公司战略教程》〔ExploringCorparateStrategy,华夏出版社,1998年。2〕[美]保罗·纳特、罗伯特·W·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冯之浚、张念椿.:《现代战略研究纲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孙书贤.:《战略决策学总论》,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5〕林存柱.:《走向成功——战略控制的艺术》,人民出版社,1990。〔四〕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对外政策分析与国际战略学〔国际战略研究〕对外政策分析〔FPA〕:核心内容是决策研究,即对外政策的国内根源及决策的本质,同时也涉及对外政策的外部政治环境。对外政策分析的三种类型:〔1〕DomesticPolitics〔2〕Middle-rangeTheories〔3〕ComparativeForeignPolicy〔CFP〕〔1〕DomesticPoliticsA、专注于特定角度与模型的分析,如官僚政治模式、组织过程模式与理性行为者模式;B、更一般性的政治与对外政策研究,对象是国内政治结构和过程与对外政策取向之间的关系,如威权主义政治与对外决策,民主的对外政策等。eg.:GrahamAlison&PhilipZelikow,EssenceofDecision:ExplainingtheCubanMissileCrisis,Addison-WesleyEducationalPubishersInc.,1999.[美]杰里尔·A·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美]罗杰·希尔斯曼等:《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概念模式与官僚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Middle-rangeTheoriesA、认知〔perception):信仰体系、意识形态、历史认知等因素对决策的影响B、个性(personality):领导者的身体与精神特质与决策C、团体心理(psychologyofgroups)D、智囊咨询系统:如多元政策建议与决策E、危机决策与管理:如,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平安决策机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3〕ComparativeForeignPolicyA、某类国家的对外政策,如:小国;B、不同类国家的某一种对外政策,如:各国的核政策。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外交政策比拟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国际关系研究、对外政策分析与国际战略学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相通:解释和指导国家的对外行为。区别:国际关系研究着重于国家间的互动;对外政策分析的核心是政策的政治分析;战略研究属于政策科学,但核心是政策的战略分析,着眼于为在对抗和竞争中谋得利益或战胜对手而筹划,强调政策手段的有效运用。小结——从战略概念的扩展、中西方之间的不同、以及相关学科的比拟中认识战略的本质与国际战略学的性质什么是战略?战略是如何使用力量以到达目的的科学和艺术。战略=目的+手段+途径什么是国际战略?国际战略是国家为实现以国家平安为核心的目的部署和利用资源和力量的科学与艺术。国际战略=国际战略目标+国际战略方针+国家实力目标(Objective):适合于政治目的(Aim)的具体目标目的(Aim):国家平安——>更广泛的政治目的手段:军事力量——>各种资源和力量途径:战争——>“类战争〞、合作等国际战略的性质韬略谋划的自觉性:有无战略的关键标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政治性〔政治目的的统率〕与工具性〔技巧、谋略的效能〕的统一——反映了联接目的与手段的桥梁的特点——西方学者认为战略在根本上是关于手段的,同时也强调手段的政策背景、战略的政治目的性,而大战略思想的提出突出表达了将战略与政策更紧密衔接的取向。倾向性偏差:单纯工具论。——中国人从来注重战略的政治性,同时古代战略家具有注重谋略的传统。倾向性偏差:过分强化政治分析、战略分析过于弱化。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在战略体系中的位置竞争性、对抗性国际战略学的性质政治学的分支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军事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对外政策分析——政策科学,管理学工具之学:思想方法行动方法二、国际战略学的知识渊源〔一〕西方战略思想及其开展〔二〕西方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战略研究〔三〕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思想〔四〕中国的传统战略思想〔一〕西方战略思想及其开展1.近代之前古代:修昔底德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中古时代:拜占廷(364~1453)中世纪(5世纪~15世纪)启蒙时代:马基雅维利菲特列大帝(1712~1786)2.民族主义与工业化时期拿破仑战争标志着现代战略的开端。1〕战略由在战场上部署军队的“将道〞(artofthegeneral),演变为为了赢得战争而对国家所有资源和力量的部署,战略成为和平时期的事务。2〕技术创新与战略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始显现。主要思想家〔1〕瑞士的约米尼〔2〕德国的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第一个现代战略家〞。战争哲学:战争由暴力、偶然性和政治这“自相矛盾的三位一体〞支配,难以预见和趋于升级。格言:“战争只是政策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概念:“绝对战争〞“摩擦〞(friction)“天才〞(genius)战略思想:将战略提升为大谋划,提倡大战略。战略定义: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艺术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批评:推崇数量优势和兵力集中(利德尔·哈特:“数量教主〞)3.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时期〔TheArmedPeace,1871-1914〕和平时期的军事方案模糊了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国际政治军事化预示着战略与政策几乎相等同时代的到来。战略思想家马汉〔AlfredThayerMahan,1840~1914〕“满是警句的思想家〞(epigramaticthinker);对政策影响极大注意:研究者的批评德尔布吕克(HansDelbrück,1848~1929)巨著《战争艺术史》(HistoryoftheArtofWar:WithintheFrameworkofPoliticalHistory):把科学方法用在战史领域,把军事开展纳入一般政治背景之中,说明政治与军事的互动;军事战略有歼灭战略与消耗战略两种根本形式,后者在某些历史时期成为惟一可用的战略形式。布洛赫〔IvanBloch,1836~1902)战争的未来不是战斗而是饥饿。不是杀人而是国家的破产和社会组织的总崩溃。普鲁士/德国的战略思想与实践问题〔1〕战略决策体制:参谋本部的作用〔2〕战略设计:大战略军事战略〔3〕主要人物威廉一世时期(WilhelmI,1797~1888)俾斯麦(OttovonBismarck,1815~1898)对安内与攘外关系的处理对德意志统一战争的政治-外交筹划与领导德国统一后对德国外交的设计老毛奇〔HelmuthCarlBernardvonMoltke,1800~1891〕1857~1888年任普鲁士及德国参谋总长“西方历史中最成功的职业军人,也是西方历史中最伟大的参谋总长〞,“富贵寿考兼而有之〞。〔钮先钟〕威廉二世时期施里芬(GrafAlfredvonSchlieffen,1833~1913)及其方案1891~1906年任参谋总长主要思想:坎尼模式〔侧面攻击,包围会战〕为战略领域最高成就;重点部署右翼,通过中立的比利时进入法国,快速主动进攻制胜。小毛奇1906~1914年任参谋总长,坚持同时修改施里芬方案。因马恩河战役失败被解职。法国的战略思想普法战争的冲击:军事改革军事思想的演变:走向攻势崇拜1875~1886年的战争方案:防御战略1887~1909年:弹性防御与攻势防御1910~1914年:全面攻势殖民战争理论背景:军人对建立法兰西帝国的作用;问题不在于在决定性会战中击毁敌军内容:用低本钱征服当地人民,设法维持长期稳定重要人物:福煦〔FedinandFoch,1851~1929〕著有《战争原那么》〔1903〕和《战争指导》〔1905〕,因在一战中的战功受到高度重视。4.现代战略阶段〔TheGenerationofTotalWar,1914-1945)一战后对战争的认识战争是一个如此严肃的大问题,不能仅仅任由将军们处置。〔克里孟梭〕两战之间欧洲的根本战略态势英国执迷于绥靖主义法国不安与挣扎德国“修正主义〞A、在集体平安体系内B、打破凡尔塞条约与洛迦诺公约二战后对战略的认识战略是一个社会的生存方法。〔基辛格〕没有任何一种科学其论断以鲜血来验证,其答案以失败者所遭受的奴役来提供。〔BernardBrodie〕空权论与空军战略一战时期:负责侦察,配合地面作战空权论杜黑(GiulioDouhet,1869~1930),第一位空权思想家。《空权论》(TheCommandoftheAir,1921,1927)主张:使用空权能直接摧毁敌人心脏;夺取制空权的主要手段为对敌方空权根源做致命打击。米切尔(WilliamMitchell,1879~1936),美国空权思想的播种者。认为:空中战争的结果将带来速决;利用海外基地;战斗机具有重要地位;飞机有击毁水面船只的能力,并做试验。二战时期“布列颠之战〞:轰炸与制空权争夺战略轰炸:对象问题;效果问题机械化战争论富勒(Major-GeneralJ.f.C.Fuller,1878~1966)少将,英国机械化战争理论先驱,在20年代集中阐述机械化部队的作用与运用问题。主要著作:《战争指导》〔TheConductofWar:1789-1961,1961);《西洋世界军事史》(AMilitaryHistoryoftheWesternWorld,1954)古德里安〔HeinzGuderian,1888~1954〕德国装甲兵之父,一级上将。参加筹建德国装甲兵种。在1939年波兰战役中任军长,亲自指挥;1940年在西线战役,指挥从阿登山地打到英吉利海峡;1941年征俄战役中与希特勒争执被撤。1944年出任陆军参谋总长。海权思想与海军战略战舰问题〔battleshipquestion〕——大吨位的战列舰是否仍为海军的核心舰艇——潜艇与飞机的作用英德海军对决一战:英国舰队对德国舰队“饥饿封锁〞日德兰海战〔1916·5·31〕二战:“巡洋战争〞〔利用巡洋舰、战列舰〕使用“狼群战术〞的潜艇战美日海军对决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陆权论麦金德(HalfordJ.Mackinder,1861~1947)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TheGeographicalPivotofHistory,1904〕,警告英国人目前海陆两权的平衡态势的演化趋势是日益不利于海权著作:《民主理想与现实》(DemocraticIdealsandReality,1919)当我们的政治家在和战败的敌人谈判时,应有一位天使不断地在他们的耳边细语着说:统治东欧者支配心脏地区(Heartland);统治心脏地区者支配世界岛(WorldIsland);统治世界岛者支配世界。慕尼黑地缘政治学派(Geopolitik)宗师:豪斯霍夫〔KarlHaushofer,1869~1946〕主要概念与观点生存空间〔Lebensraum〕:源于拉采尔。国家是生命有机体,成长过程中必须满足空间要求。天然疆界〔NaturalFrontiers):源于杰克仑。指与日耳曼文明疆界相吻合的国家。心脏地区与世界岛:源于麦金德。自给自足〔Autarky〕:经济思想,领土扩张的理由。泛区〔Panregion〕:泛美〔美国支配,孤立于世界岛〕;欧非〔德国支配,成为世界权力中心〕;泛俄〔俄国支配,与德国合作〕;泛亚〔日本支配〕评价希特勒的御用学者,但对第三帝国的外交政策影响不大。“总体战〞〔TotalWar〕鲁登道夫〔EricLudendorf,1865~1937〕经历:战争中兴登堡的副手,自1916年7月负责全面战争指导著作:《总体战争》〔TheTotalWar,1935〕——战争具有总体性,这由人口和技术因素决定——全面规划,平时战备。国家经济体系必须完全适应战争要求——使用宣传手段实现全国的精神统一,“国民种族共同体〞的国内敌人是犹太人、罗马天主教会和社会主义者——拥有专制权力的军人领袖全面指导总体战评价:偏执与独到;总体战根本观念已被广为接受注意:总体战≠总体战略〔TotalStrategy)总体战略是博富尔的概念,相当于“大战略〞间接路线利德尔·哈特(CaptainLiddellHart,1895~1970)“最后一位古典战略家〞(MichaelHoward);核战略理论先驱代表著作:Strategy:TheIndirectApproach〔1941,1945,1954,1967〕强调在试图战胜之前努力削弱对手。因倡导“大战略〞而闻名,但并非首倡者。观点:大战略的任务是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全部资源,以到达战争的政治目的;大战略着眼于战后,目的是获得较好的和平。注意:间接路线≠间接战略〔IndirectStrategy)间接战略,博富尔的概念,以使用非军事权力为主。5.当代战略——“战略研究〞成为IR的分支学科,核战略成为最主要的研究课题〔在以下“西方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战略研究〞中详讲〕主要期刊:StrategicReviewComparativeStrategyInternationalSecuritySurvival(英国国际战略研究会〕TheJournalofStrategicStudies——“大战略〞思想得到进一步开展,主要在历史研究领域中进行的大战略研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战略概念急剧扩展〔二〕西方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战略研究1.战后初期的战略研究(1945-1955)主要围绕核战略和美苏之间的对抗展开初步的讨论。主要概念:“进攻〞-“防御〞“威慑〞-“侵略〞“大规模报复〞“有限战争〞、“闪击战〞“军备竞赛〞2.高级战略与高级战略理论〔HighStrategicTheory,1956-1985)战略研究到达了新的分析水平,战略理性有了新高度〔1〕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富有创新性的概念:核威慑军备控制危机管理革命战争“和平研究〞(peaceresearch)兴起〔2〕缓和时期对“黄金年代〞中创生的概念与思想做加工和研究将政治心理因素纳入战略研究〔3〕70年代末的新冷战主要概念和论题:有限的核战争核冬天弹道导弹防御核讹诈〔4〕80年代上半期:“另类平安思想家〞〔Alternativesecuritythinker)“另类平安思想〞中的主要概念:共同平安(commonsecurity)非进攻性防御(non-offensivedefense)核冻结(nuclearfreeze)建立军事信任(militaryconfidencebuilding)民主与裁军(democracyanddisarmament)来自下层的缓和(détentefrombelow)替代性平安秩序(alternativesecurityorder)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战略研究的新开展〔1〕1985-1991〔2〕冷战后戈尔巴乔夫上台对战略研究构成范式上的巨大挑战,“战略研究知道去往何处,但战略家却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有人提出:战略研究从“现代〞阶段正进入“后现代〞时期。——新现象军控行动快于谈判进程两极对抗让位于多边的解决冲突进程一个超级大国主动放弃核战略失效“9·11〞事件——“战略研究〞扩展为更广泛的“平安研究〞“战略研究〞成为“平安研究〞的分支学科。平安概念由军事领域扩展到非军事的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谋求平安的手段强调合作,平安的主体由国家扩展到世界与个人。人们主张“战略研究〞继续关注国际关系中的军事问题,特别是军事技术变量。代表著作:BarryBuzan,People,StatesandFear:AnAgendaforInternationalSecurityStudyinthePost-ColdWarEra,HarvesterWheatsheaf,1990.BarryBuzan,AnIntroductiontoStrategicStudies.MilitaryTechnology&InternationalRelations.London:Macmillan,1987.——研究热点核扩散太空军事化维和冲突的防止与解决恐怖主义低烈度战争(low-intensitywar)导弹防御与战略平衡第三世界的平安问题——重要概念“黄金时代〞的概念和理论主导着研究议程,但观点倾向各异,角度更加广泛。得到进一步讨论的重要概念:commonsecuritydenuclearizationreasonablesufficiencydealignmentconfidence-buildingmeasurescrisispreventioncrisismanagementdemilitarizationnon-intervention新的概念:非对称性战争——观点与思想的开展关于战争的历史作用的现实主义观点受到挑战:〔1〕JohnMueller,“TheEssentialIrrelavanceofNuclearWeapons〞,inInternationalSecurity,Vol.13,1988,No.2.〔2〕JohnMueller,RetreatfromDoomsday,1990.(3)福山将民主化等同于和平战略研究的理论框架依然是现实主义的,但其中仍有不同的倾向性,围绕欧洲平安问题展开争论。战略“黄金年代〞的族群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引起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讨论。——新的理论与方法战略文化研究核伦理:eg.justdeterrence标准研究:民主与和平制度理论〔regimetheory)在战略研究中对真理、确定性〔validation)、价值等发问,讨论进入知识论(epistemology)的层面。社会学方法批判理论(criticaltheory)女性主义(feminism)对战略研究话语(language)的批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三〕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思想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列宁与克劳塞维茨斯大林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概念特征:强烈的政治战略意识对政治斗争性的强调〔四〕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与国际战略研究的现状1、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文本载体——《武经》七书〔1〕《孙子兵法》十三篇〔2〕《吴子兵法》:与《孙膑兵法》〔3〕《司马法》〔4〕《尉缭子》〔5〕《六韬》〔6〕《三略》〔7〕《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鬼谷子》——其他:散见于大量历史著作、政治论著2、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代表人物与著作《孙子兵法》其他:?3、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大战略意识——“柔武论〞〔与西方直接路线的传统、“大决战〞的方式形成对照〕——好战的or非战的和平主义?〔为什么研究结论有分歧?〕4、现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与国际战略研究状况〔1〕20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从晚清王朝到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2〕20世纪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中的主要概念、理论〔?〕与问题:“以夷制夷〞——“独立自主〞“攘外〞——“安内〞有理-有力-有节“开放〞——“锁国〞“天人合一〞“韬光养晦〞“超限战〞……〔3〕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状况实践丰富,理论总结缺乏民间机构战略研究起步较晚,作用开始显现,但尚不显著主要论著:《战略与管理》〔杂志〕著作见阅读书目三、国际战略研究的根本假定〔一〕国际政治的本质范式(paradigm)具有抽象意义的系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框架。特定的范式可以理解为研究者据以提出或建构特定的研究对象,并对有关这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数据进行评判、分析、解释、概括的理论框架。涉及本体论(ontology)、认识论(epistemology)和方法论(methodology)三个向度,相当于“元理论〞(meta-theory)。视角/视点〔perspective)意像/观念〔image)不同理论范式对国际政治本质的揭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问题解决理论批判理论Theworld,imperfectasitisfromarationalpointofview,istheresultofforcesinherentinhumannature.Toimprovetheworldonemustworkwiththeseforcesnotagainstthem.(Morgenthau)现实主义思想的主导Why?根本信条:冲突是无可逃遁的国际生活环境政治生活现实是权力现实,自我利益是行动依据疑心进步、永久和平的可能性和革命性变革方案主张渐进演变与有限的目标〔裁军——>军控〕精致、深邃与粗糙、扭曲(1)Sophisticatedandprofoundrealism:balancesympathyenlightenedself-interestvision(2)Distortedandcynicalrealismsimplistic:权力政治——>崇尚军事权力cynical:Humanityandhumility〔谦恭〕——>hawkish(二〕道德立场道德中立〔MoralNeutrality)诊断性、冷静、不动感情地讨论问题〔1〕战略研究的专长不在于道德评判〔2〕战略思考相当于描述游戏规那么,而不是参加游戏中的一方不可防止的道德立场〔moralstance)〔1〕战略路线都具有道德立场,且战略分析家的立场往往表达了其老板或主顾的伦理价值〔2〕某些道德价值极为重要,需以战争为代价加以维护〔三〕思考与论证逻辑理性〔Rationality):用于解释,而非规定功利〔Utility〕四、国际战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科学方法/“科学文化〞〔二〕经典方法/“文学文化〞〔三〕国际战略研究的目的〔一〕科学方法/“科学文化〞科学:客观的、逻辑的、有系统的现象分析法,其设计足以容许可信赖的知识积累。Sciencemaybedefinedasanobjective,logical,andsystematicmethodofanalysisofphenomena,devisedtopermittheaccumulationofreliableknowledge.(CarloLastrucci,TheScientificApproach:BasicPrinciplesofScientificMethod,Schenkman:1963)科学的显著特征:经验的可检验性自然科学运用“普遍化的方法〞,社会历史科学/“文化科学〞运用“个别化的方法〞。(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1986〕社会科学的科学性〔1〕社会的特点与规律性社会规律通过人的有意识活动起作用,人的意识活动作为特殊研究对象,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社会规律以表象层次的统计、归纳性质规律为主,非全称规律/普适规律。〔2〕确保社会研究科学性的根本方法将事实与价值、实证与标准相区别,保证研究的客观性,降低“价值中立性〞问题的不利影响。通过结论的清晰化、定性分析的某种不变性,确保定性分析的科学性。通过揭示和检验定量关系/形式关系,发现事物内在深层结构,社会科学理论更加实用化和精密化行为主义:注重经验性资料和数据;注重运用数理方法研究经验性资料和进行逻辑推演以理论和数据间的平衡为方法论根底〔3〕横断学科、交叉研究、软科学的作用横断学科:系统科学成为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当代自然科学对于关系、结构、次序、演化的研究也开展出较好的定量研究手段交叉研究:eg.研究混沌问题的物理学家将研究扩展至社会现象特别是经济现象软科学试图打破现代科学与“人文认识〞的界限,其中包括了价值判断、直觉体验等,但建立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模型,并做到结论可以检验。“战略研究〞中科学方法的运用背景:行为主义盛行典型形式:系统分析(systemsanalysis)——在系统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输出具有一定风险的背景下做出最正确判断。包括预测和决策信息的收集、最优化技术、决策分析等。MSG技术〔Models,SimulationsandGames〕成就:〔1〕科学的方法与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战略研究成为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之前提条件。系统化的现代方法通常能产生比拟可以信赖的结果,而且在许多种类的问题上也不可缺少。在适当的应用之下,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此种战略算术(strategicarithmetic)。诚然,数学化推理的结论能应用非数学方式来表达或解释,但还是必须首先进行数量化的分析。〔BernardBrodie)〔2〕战略研究对非理性因素与不确定性因素的高度重视超乎人们的想象。科学方法的局限性〔1〕科学主义迷信今天有人希望创立一种真正的战略科学,充满不变的原那么.但此种愿望只表示他们对于主题本身具有根本误解。〔BernardBrodie)〔2〕过分强调复杂的方法、尖端的技术多数战略家认为战略研究并“不是一门科学〞。卡恩、谢林等人的著作远非典型的当代西方战略研究文献,恰恰是其观点而非其数据奠定了其学术地位,是其思考中所表现出的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与哲学技能,而非科学的天赋,才是其战略理论形成的主要源泉。〔KenBooth)〔3〕专注于细节,忽略整体美国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于细微的小事无所不晓,而对大事那么一窍不通〞,外交政策机构“有许多专门专家,但缺少多面手专家〞。(尼克松)〔二〕经典方法/“文学文化〞历史方法(historyapproach),哲学方法,文学方法历史方法的价值〔“巨大潜能〞〕:〔1〕扩大个人的经验〔2〕贯穿古今未来历史是一种“对先前逝去事物的有教养的记忆〞。历史研究能够通过澄清往昔和理解其局部含义来帮助我们思考当今和未来。(时殷弘〕历史的最大奉献就是指出人类所最易犯的错误。〔LiddleHart〕历史方法的局限性:历史研究和历史思考对当今的适宜性历史学家的追求及其对方法问题的理解:TheirChiefconcernwasrathertomakesenseoutofthepast;andifpossible,thepresent;ifintheprocesstheyshedalightinthedirectionofthefuture,thensomuchthebetter.…goodscientists,likegoodnovelistsandgoodhistorians,makeuseofallthetoolsattheirdisposalintryingtoanticipatethefuture.Thatincludesnotjusttheory,observation,andrigorouscalculation,butalsonarratives,analogy,paradox,irony,intuition,imagination,and–notleastinimportance—style.(JohnLewisGaddis)对历史方法的误用:历史效劳于理论与观点根据少量的概括观念解释具体个案,对历史做外表化处理滥用史例,牵强附会地证明某结论马汉的缺失:〔1〕缺少对帆船时代前与后之间海洋重要性的区分〔2〕没有注意到不同国家对海外贸易的以来程度,如英国与法国之间〔3〕对英国在17、18世纪取得成功的其他因素缺乏应有的关注〔4〕缺乏对非海洋帝国兴起的解释历史方法与战略研究就思想传统而言,历史与战略几乎不可分。所有古典战略家无一不是历史学家。从被冷落到回归随着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显现,经典方法重受关注。Luttwak,Grey,Kennedy等展现了历史研究与认识的“巨大潜能〞〔三〕国际战略研究的目的追求真理经世致用JohnGarnett不同意以ConflictResolution替代StrategicStudy作为学科名称的原因:Thewordresolutionhasprescriptiveovertonesthatarenotentirelyappropriateforanacademicactivityconcernedprimarilywithunderstandingtheworldratherthanimprovingit.时殷弘对战略思想家的志趣与研究成果之间关系的分析:克劳塞维茨与约米尼之比拟克劳塞维茨与孙子之比拟纽先钟论战略研究目的〔1〕求知〔2〕“改良政策〞:革新政策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官吏辩护深谋远虑善意批评学人风范〔3〕“创造权力〞:创造新的权力,适应新的世界环境权力=能力+行动+反响〔K.J.Holsti)战略是创造权力的艺术。(LawrenceFreedman)〔4〕“引导历史〞不管一般趋势是有利还是不利,但在舞台上的演员对于情况的开展还是能发挥相当影响作用的。根本的观念是在某一点之前,历史还是可以影响,过此之后,就会变成无法改变的命运。〔博富尔〕战略研究的四种境界(纽先钟〕历史境界:经验——通古今之变科学境界:知识——识事理之常艺术境界:智慧——探无形之秘哲学境界:灵感——究天人之际在战略领域中,也像在所有人类事业中一样,理想应该居于支配的、主导的地位。但这样也就会把我们带进了哲学的王国。博富尔〕思考题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国际战略。说明国际战略研究与对外政策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现实主义对国际战略研究与实践的深刻影响?谈谈你对经典方法与科学方法的“比拟优势〞与局限性的理解。第二章国际战略的根本原理与原那么:以战略的方式追求国家利益本章主要内容一、对战略原那么的不同理解与概括二、国家利益准那么三、以战略的方式追求国家利益一、对战略原那么的不同理解与概括博福尔〔《战略入门》〕可应用于一切战略样式的“真正的战略原那么〞:以福煦为代表的法国传统战略学派所主张的“兵力的节约〞与“行动的自由〞。“战略执行〞或称“战略的应用〞中的常识性规那么:“〔1〕坚强的意志;〔2〕冷静的头脑以保证一切的决定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3〕坚决的决心以保证始终集中全力去实现选定的目标。〞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2001年版《战略学》:“战略行动原那么〞:——正确规定主要战略方向;——力争以小的代价实现战略行动目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夺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照顾全局,把握战略重心。中国古典战略原理:核心战略思想:“柔〞“战略指导的根本原那么〞:“知〞、“专〞、“度〞、“奇〞、“变〞、“致〞。〔参见洪兵:《中国战略原理解析》,17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战略管理中战略谋划与指导的根本原那么:理性原那么;知己知彼;胸怀全局;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协调开展;循序渐进;把握重点;顾全大局;灵活应变,等〔参见林存柱:《走向成功——战略控制的艺术》,76页。吴春秋:〔1〕全局性原那么;〔2〕目标为政治效劳原那么;〔3〕综合国力原那么;〔4〕战略重点原那么;〔5〕不战而胜原那么;〔6〕目标与手段一致原那么;〔7〕相对稳定性原那么。这些原那么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原理原那么〞,“国家级的大战略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及其智囊和参谋机构制定战略的特种思维方式〞〔《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时殷弘:大战略的“关键要求〞:〔1〕国家根本目标“合理、明确、集中、有限〞;〔2〕“确定国家多项重要目标的至少根本恰当的轻重缓急次序〞;〔3〕目标与手段即可用资源之间的平衡;〔4〕不同类手段相互间的平衡。〔《国际政治——理论探讨·历史概观·战略思考》,535-536页〕“战略不是能够简单地下个定义的教条;它是一种‘思想方法’。其目的就是要把事件加以整理,将它们按先后次序排列,然后再选择最有效的行动步骤。〞〔博富尔:《战略入门》引言,4页。〕“在战略上一切都非常简单,但是并不因此就非常容易。〞〔[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177页。〕拿破仑:“对于这种艺术没有什么困难,问题在于实行。〞〔博富尔:《战略入门》,38页。〕小结〔1〕无论使用广义或狭义的战略概念,对战略原那么的理解与概括都包含着效果关切与效率关切在目的和目标已经明确的情况下,什么是本钱低、代价小而功利大的国家作为?〔2〕在大战略的原理和原那么中,目的本身恰当与否,特别是目的与手段之间保持平衡意义上的恰当性,得到高度关注●国家应确定什么样的目的和目标?●目的和目标的恰当性除了取决于与手段和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还取决于哪些因素?〔3〕战略原那么确实立,源于战略现象的发现和战略根本原理的揭示。国际战略〔大战略〕的根本原理涉及:其一,政策〔政治〕与战略的重大意义;其二,政策与战略之间,国家目的与国家目标、国家行为之间的关系。国际战略的原那么,旨在提供得以确保政策与战略之间、目的与手段之间恰当关系的行为标准对大量战略现象,特别是战争战略的研究说明,政治与战略、手段与目的本应协调一致,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脱节经常发生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军人蔑视战略,试图摒弃战略的政治方面,将作战需要奉为压倒一切。战术胜利的场合,战略就低头。〞〔毛奇〕〔军事〕战略与政治战略:以在对立、冲突中制胜为本战略是方法、手段,效劳于政治。在国际政治中,渗透着战略的逻辑“肯定地说,战略现象给予政治决策的战略后果以巨大影响,但是政治决策还会产生其他后果,国家领导人可能认为这些后果更加重要……对战略的理解可能对政治决策所确定的目的有作用,也可能没有作用,但是它肯定不会左右那些目的确实定。……甚至战略后果本身也可以仅仅用政治标准来估价〞。〔[美]爱德华·鲁特瓦克:《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112页。〕●国际战略的根本原那么战略与政治统一〔平衡〕目的与手段统一〔平衡〕●对战略原那么的不同概括,表达了对如何使谋略与谋划效劳于政治、目标和行为手段效劳于目的的不同认识。本课的概括及其思路:国家利益准那么〔根本原那么,政治要求〕以战略的方式追求国家利益的具体要求〔效率与制胜的技术需要〕二、国家利益准那么●国家利益是战略思考的起点利益和目标决定战略要求;政策提供满足这些战略要求的准那么;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达成战略要求的手段。〔吴春秋:《大战略》,51-52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对国家利益的追问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分析和判断,是战略思考中的政治分析和判断。在战略研究中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和战略推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进行政治判断的素质,这种素质能使人在一种更加宽广的政治背景下更深刻地分析和更准确地定位某个问题。〔参见JohnBaylisetaleds.,ContemporaryStrategies(I)〕●对国家利益的追问是对国家目的是否恰当的审视战略为之效劳的国家目的本身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是大战略是否恰当和能否成功的头号问题。〔见时殷弘:《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511页,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一〕不同理论流派对国家利益的阐释1、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阶级分析的方法国家的阶级属性与民族属性2、西方主流的观点〔1〕经典现实主义:以权力界定利益“利益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的惟一永存的标准。〞〔[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15页。〕〔2〕多元主义:决策者的决策政策过程〔3〕建构主义“国家利益是通过社会过程建构起来的〞,从标准、文化、认同等角度切入去探讨国家利益的“确定〞问题,而非国家利益的“维护〞。〔PeterJ.Kazenstein(ed)“TheCultureofNationalSecurity:NormsandIdentityinWorldPolitics〞,p2.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3、对国家利益概念的适用性、可靠性的批评政治程序中寻求国内支持的标签、口号和主观定义、战略逻辑不起任何作用这一概念的模糊不清,乃是其最大的缺点。正如谢布瑞(PaulSeabury)所说的:“国家利益〞概念可称为一组“理想〞目标,乃是一个国家处理对外关系时,所“应〞寻求实现的。……第二种意义,可以是“描述性的〞。就此意义而言,“国家利益〞被视为一些国家在领导阶层指挥下所持续追求之目标。……第三种定义或许可使“国家利益〞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在美国,“国家利益〞这一名词常为冲突之焦点,因为个人和群体对它的看法……差异颇大。〔郝思悌〔K.J.Holsti〕:《国际政治分析框架》,169-170页,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民国八十四年。〕导致扩张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概念小结尽管存在对其模糊性和使用这个概念所带来消极后果的批评,国家利益仍然成为战略研究中的重要的概念工具〔why?)批评意见和对国家利益的不同阐发角度,提示我们从不同侧面揭示国家利益的涵义,并在特定情形下给出确切的、可转化为国家目标的定义〔二〕国家利益的特性1、国家利益的全民性与局部性〔阶级性〕——权威性、合法性问题有法定权力的国家利益定义者:政府分歧的关键:(1)政府的代表性,国内政治中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十八世纪欧洲国家……在对外关系上所追求的目标有私人的、王朝的、宗教的、商业的和国家的。……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政治单位所寻求达成的,也是个人与整体、具体与价值并存的全套目标。在某些地区,国家利益与王室利益之间,仍无清楚的界线。〔郝思悌〔K.J.Holsti〕:《国际政治分析框架》,174-175页。〕(2)国内政治中的国家〔State)与国际政治中国家(Nation)的异同参见〔1〕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6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宋新宁:《国际政治经济与中国对外关系》,361~374页,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客观实在性与主观抽象性/象征性——模糊性问题一方面,不是一个能够成为有力分析工具的学术概念;另一方面,简约、深入浅出并与实际的政治斗争联系紧密,尤其受到政治家、决策者的青睐。国家利益内容的客观存在与国家利益的客观性国家利益的界定取决于人的主观认识努力的方向:通过政治观察和分析,澄清国家利益3、国家利益的必然性与合理尺度——合理性问题在主权国家制度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取消国家利益,是不现实的。国家面临着恰当地定义国家利益的课题,国际社会面临着抑制一些国家滥用现代国家制度所赋予的拥有和使用武装力量与战争手段的特权,用以追求非分利益的任务。〔三〕国家利益准那么的当代涵义战略意义上的国家利益〔国家目的〕的定义要领国家政治目的本身的规定“取决于对所希冀和所涉及的各项价值相互间的大致平衡〞。〔时殷弘:《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581~582页,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追求国家利益所面临的几种主要矛盾关系与应对的根本原那么第一,适应性的超越:面对国际环境压力、世界历史潮流裹挟力的抉择在顺应历史潮流和环境要求过程中的自我超越和对旧世界的改造与超越。顺应:军事征服的合法性的变化case(1)英法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失败(2)德、日重新融入地区社会的不同效果在“顺〞势中“造〞势与超越:因应时势要求,表现出足够的适应性,如灵活、稳健、耐心。case:(1)美国对国际标准的改造;(2)英国“调控衰落〞;(3)欧洲联合的长久、缓慢而不懈的努力第二,道义的务实:

功利与道义之间的权衡与平衡现实主义对道德主义的贬抑——看重政治行为的实际后果而轻视行为动机的作用。——国家“无权因在道义上责难对自由的侵犯而阻碍政治行动的成功〞,国家的政治道德就是国家的生存,就是政治行为的成功。道义价值是任何一种利益判断与战略和政策抉择都无法回避的。“国家利益植根于价值〞,取决于对“什么最好〞的认识和判断。〔JamesN.Rosenau,TheScientificStudyofForeignPolicy,p239.〕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所承载的价值内涵不是削弱了而是强化了。第三,相对最大化:国家利益最大化与国家利益相对性的统一国际社会成员利益的相关性极大增强——松散社会中“零和〞竞争与损人利己——相互依赖社会中的“双赢〞合作和竞争及妥协和自我约束的牟利模式利益观念的根本出发点是排斥和否认法理与道德的作用,但迄今国际标准对权力利益的裁判已经成为赋予权力利益合法性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经济权益的相对性,政治权益的绝对性更加突出与经济价值不同的是,政治地位、自主权等价值具有零和(zero-sum)性质。二流国家地位的提高意味着主导国家地位的下降,弱国自主权的上升必然导致体系领导者积极影响力的相应下降。〔[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四〕国家利益的分析框架1、国家利益的内容:——政治利益——平安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2、国家利益的时间性——必不可少的/相对永恒的利益——可变的利益3、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利益强度通过对国家平安的威胁程度、紧迫性及对国家福祉的威胁程度的分析,确定国家利益的优先性——生存利益——紧要利益/重大利益——主要利益——次要利益〔威廉·奥尔森等:《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90-9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DonaldNuechterlein,“TheConceptofNationalInterests:ATimeforNewApproach〞,Orbis,vol.23,no.1(Spring1979),p.73-92.——A类威胁(survival)——B类威胁(imminentthreat)——C类威胁(importantcontingencies)JosephS.Nye,Jr.,“RedefiningtheNationalInterest〞,ForeignAffairs,Volume78,No.4/August1999.4、多角度的综合性分析标准:目标本身的价值〔资源的投入程度〕完成目标的时间要素对体系中其他国家的要求分类:〔1〕核心价值与利益〔愿以最大牺牲达成〕〔2〕中程目标〔通常对别的国家有所要求〕〔3〕世界性的长程目标〔很少政治家重视,除非它们是政治哲学或意识的中心,因为主动向世界性长远目标努力,常会对体系内所有国家提出根本的要求,以致产生严重不稳定。〕郝思悌〔K.J.Holsti〕:《国际政治分析框架》,177~192页。〔1〕核心价值与利益具体内容——自卫:外乡的主权与独立,特定政治、社会与经济制度的永存。——优越的战略边境:如冷战中东欧对于苏联;西欧对于美国;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对于以色列——种族、宗教或语言上的统一,确保特殊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秩序〔“生活方式〞〕永存:朝鲜战争;喀什米尔战争保卫核心价值和利益对他国的要求:后两项追求通常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核心价值与利益核心价值与利益的调整:殖民地对于英国统一对于50年代和70年代的德国世界革命对于不同时期的苏联〔2〕中程目标第一类:通过国际行动改善经济——社会福利和经济开展,是当代世界所有政府的首要目标。——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澳洲等一些国家的对外目标根本以国内需要为依据,并不企图改变外在环境——此类目标的扭曲:增进公民在海外的私人利益,而与一般社会利益不大相干第二类:增加国家在体系中的威望——方法:外交仪式、军事能力、工业开展程度与科技水准——开展中国家的迫切与投入,几乎与核心价值和利益相当第三类:自我扩张/帝国主义——表现:为扩张而扩张的强索土地;独占性原料来源、市场与贸易路线;殖民地与势力范围;意识形态的自我扩张——举例:俄国向中亚扩张;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与阿尔巴尼亚;中共“入侵〞西藏〔3〕长程目标长程目标的特点——对国际体系的方案、理想与憧憬〔中程目标对“特定〞国家提出“特定〞要求〕——为实现目标投入力量和资源的程度,成为冲突与否的关键条件——宣布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行动,不一定一致世界革命理想与苏联的实践——特点:历史进化法那么/决定论所带来的弹性——列宁的信念与实践〔不列斯特和约对领土的牺牲与革命信念;作为近期目标,甚至核心利益〔?〕;较为平等的理想〕——斯大林的信念与实践〔积极的行动;苏联为中心〕——斯大林之后〔集中关注中程目标〕美国的长程目标:基辛格时代与冷战后开展中国家的长程目标小结:国家利益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所有方面的利益目标,都可以依据它威胁其他国家利益目标的程度而做出评判。2、一些包含抽象原那么内容的利益特别容易引起歧义。焦点问题是根本价值、根本政治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3、权力追求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有待澄清。权力追求是不容否认的,对权力追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追求;正视权力追求的现实也是必要的,否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广阔开展中国家积极谋求增强实力的努力就难以得到客观而公正的说明。4、需从国内政治的角度认识和说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四种内涵:〔1〕“一个社会内部所有特定的次国家利益(subnationalinterests)的总和〞;〔2〕国家为利益团体的政治竞争提供场所,对政治竞争制订游戏规那么;〔3〕“国家主义方法〞(statistapproach),国家利益反映了“核心决策者的偏好〞。〔4〕根据体制的类型来界定的国家利益。〔参见DavidClinton,TheTwoFacesofNationalInterests,p.25-34.〕三、以战略的方式追求国家利益1、国家利益追求中的系统布局2、目标与手段的理性选择3、“线形逻辑〞与“反常逻辑〞1、国家利益追求中的系统布局战略意识:从全局、从根本上把握复杂事物系统思维战略运筹的核心枢纽:政治目的实例:俾斯麦杜鲁门〔1〕确保战略重点战略指导的根本规律就是,在战略指导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力量〔战略实力〕的重心放在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任务上。〔参见A·H·假设米尼:《战争艺术概论》,89页;林存柱《走向成功》。〕战略重点与国家的重大利益保持一致:多种利益目标之间的排序力量的重心与任务的重心保持一致实例1: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内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的讨论实例2:统一在中国大战略中的位置〔2〕战略分支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在大战略的层次上,“国家政策的目标明智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各工程标不能相互排斥或前后不一致。〞〔《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138页。〕在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哪怕只是局部的微小进展,积累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足以导向胜利。实例:1968年越南共产党的春节攻势看起来自相矛盾的政策,甚至主动选择导致局部性失利方案,实际上彼此之间相互补充。实例:近代英国长期向大陆上争斗的弱势方提供援助局部的成功,并不必然意味着这种积极的结果会渗透进大战略的层面,哪怕只产生积极影响。没有政治谋略的战争几乎总是要失败;霸权绝非仅仅建立在武力征服之上。案例1:日本袭击珍珠港“日本的主要癌症〞,即军部脱离了文官的控制,它导致军事战略居于主导地位,但军事战略又是与国家的大战略相冲突的。〔D.ClaytonJames,“AmericanandJapaneseStrategiesinthePacificWar〞,inPeterPareted.,MakersofModernStrategy,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6,p.708.〕案例2:轴心国参军事优势到彻底失败“大胆的侵略既是它们军事才能的写照,又是它们政治谋略拙劣的表现〞。〔[美]爱德华·鲁特瓦克:《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220页。〕〔3〕战略的动态稳定性对战略方案的进展进行评估与不断调整、修正,从而保持一定弹性。大战略的稳定性——战略目标的稳定性最强——战略重点的稳定性比拟强——重大战略方针稳定性比拟强动态性或不稳定性——策略的灵活性大于稳定性信息反响观念与战略机遇观念——通过信息反响加以验证,进而调整——全力抓住历史转变的契机才能开拓新局面,是大战略指导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小结:〔1〕注意把握所谓战略成功的“金钥匙〞与系统布局之间的关系人们总是试图寻找到战略成功的“金钥匙〞——美国人常常倾向于将军事技术与道义作为制胜的法宝——保罗·肯尼迪强调了经济因素的关键作用没有“万灵药〞,尽管成功的战略中都有最关键的因素。这种关键因素在不同的情形下是不同的;而且战略成功也取决于其他因素的配合。——ColinGray提出〔狭义〕战略的17要素,划分为三类:〔1〕“人民与政治〞(peopleandpolitics),包括:人民、社会、文化、政治与道义〔2〕“战争准备〞(preparationforwar),包括:经济与后勤、组织〔包括防务和军队部署方案〕、军事管理、信息与情报、战略理论与路线以及技术〔3〕“恰当的战争〞(warproper),包括:军事战役、〔政治与军事〕统率、地理、摩擦〔friction,包括机遇和不确定性)、对手及时间〔ColinGray,〞ModernStrategy〞,p.24.〕〔2〕注意大战略方法〔系统布局方法〕的风险鼠目寸光的实用主义和不协调的草率行事会导致许多错误,但这些错误可能都是小错误,如果幸运的话,这些错误还可能是相互抵消的。“成功地应用标准的大战略会大大降低经常犯不和谐的小错误的可能性,但只有敢于集中精力不怕冒犯更多更大错误的风险才能做到这一点。〞〔[美]爱德华·鲁特瓦克:《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241页。〕2、目标与手段的理性选择〔1〕理性主义的地位*研究中的根本假设与判断*实践中的根本思想方法:成功战略的共同特征是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完全理性〞。“不管眼前的情况如何,有效的战略从来都是为了政治的目的精心算计地使用力量与技巧。〞〔GordonA.CraigandFelixGilbert,“ReflectionsonStrategyinthePresentandFuture〞,inPeterParret(ed.),MakersofModernStrategy,p.869.〕例:缺少情报来源时的理性重建;情报真实性分析中的理性推断*对非理性因素的关注与理性原那么的核心地位〔2〕理性的含义启蒙运动时期:人的理性是天赋的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理性行为标准“当目的、手段及其附属物都被理性地加以考虑和权衡时,行动在工具意义上就是理性的。这涉及可选择的手段对目的的理性考虑,涉及目的对次要结果的关系,最后涉及不同的可能的相对重要性。〞〔[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61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理性: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国家理性:——经典现实主义“理性外交政策就是好的外交政策;因为只有理性的外交政策能够使危险减至最小,使利益增至最大,所以它符合道德上的谨慎原那么和政治上成功的条件。〞〔[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13页、12页。〕用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为行动提供了理性的原那么,并带来外交政策的惊人的连续性〞。〔同上书,5-6页。〕——新现实主义:从体系结构角度补充理性的依据;引入本钱-收益分析——新自由主义:法律-道德-制度的路径——战略家:数量化分析〔3〕国家行为的理性原那么A、量力而行/本钱-收益权衡:如果为实现战略目标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那么即使成功也无异于失败。实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了的协约国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成果显赫的苏联西班牙与法国的两线作战B、理性的利益与理性的价值理性的利益:经过仔细权衡的权力-利益理性的价值:自由主义的观点“一味追求与理性目标没有关系的国家平安,有可能导致牺牲个人自由、社会目标以及一些超然的价值;而平安之所以值得追求,原就是为了这些价值。〞〔RobertE.Osgood,IdealsandSelf-interestinAmerica’sForeignRelations,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53,p.444.〕战略中的理性价值:一般意义上的理性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