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园林欣赏品味无穷_第1页
第三章园林欣赏品味无穷_第2页
第三章园林欣赏品味无穷_第3页
第三章园林欣赏品味无穷_第4页
第三章园林欣赏品味无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园林欣赏品味无穷第一节人类文明的珍宝——园林〔走进园林、俯瞰东西方园林〕一、走进园林;什么是园林?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创立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修建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保养和旅游的综合艺术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园林»解释说: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腕,经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建修建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开展,森林公园、景色名胜区、自然维护区或国度公园的旅游区以及疗养胜地都归入了园林范围。中国汉字字形往往可以反映字义。园的繁体字是,从口,袁声,韵属元部,声符是袁。假定望文生义,我们可知〝〞的周围有垣篱或围墙,垣内种植花果、树木、菜蔬,这是它的转义。«说文·口部»:〝,所以树果也。〞«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逾,无折我树檀。〞意为:切莫跳进我家园,切莫折断那树檀。上古,园、囿、圃、苑有所不同:囿与苑有区别。«说文·口部»:〝囿,苑有垣也。〞囿有围墙,常用于养鸟兽。«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鹿鹿攸伏。〞苑,比囿规模更大,用途更广。囿,指种植花草、苗木的园地。«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为圃〞,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圃〞,老圃即老菜农或花匠。园,由种植之地,逐渐添加其功用和外延。一方面,它指供人休息、游乐、欣赏的中央;另一方面,它指墓地,历代帝王、后妃的墓地称为园。林,甲骨文就有这个字,«说文·木部»:〝平土有丛木曰林。〞木与木延续不绝为林,这是个会意字。从园、林、囿、圃可知,中国现代已有了朴素的园林分类法。园与,在上古是不赞同义的字。园,同:〝〞,〝〞是削去棱角使圆。到了宋元时期,人们把〝〞与〝园〞通用,事先盛行的«深刻小说»、«古今杂剧»、«三国志平话»等就都把〝园〞当作〝〞的俗字。〝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的诗文。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宅园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我们如今习气称谓园林为公园。其实,公园的涵义比园林小,并且是近代才出现〝公园〞一词。公园,即公共园林的简称。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人民群众的位置提高了,人们在劳作之余要有公共园林用于休闲文娱,于是,有关机构便末尾把公家的或公用的园林绿地划作公共运用,或许专门拨款修建公园。1949年以后,中国修建了许多公园。截至20世纪末,中国大陆已有城市公园千余座,面积2万多公顷。园林不一定都称为〝园〞,有的〝草堂〞、〝山庄〞实践上也是园林。如:清代康熙年间,高士奇在浙江平湖北门外7里筑有江村草堂,草堂原址原为明代冯洪业的耘庐。草堂之所以称为江村是由于高士奇的老家在浙江余姚的姚江,以示不忘故里。草堂占地很大,圈有300亩,周围有濠沟,遍地栽有梅树,多达3000株。景点有32处,如草堂、瀛山馆、红雨山房、酣春榭、醒阁、耨月楼、岩耕堂、渔书楼,还有菊圃、红药畦等。可见,这是一个颇有规模的农庄花园。又如邓尉山庄,在江苏苏州西南40里的光福里,明清时建,有24景,庄内有思贻堂、耕鱼轩、梅花屋、听钟台、春浮精舍等修建。山庄碧波盘绕,妙景天成。公园是面对群众的园林,与以往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不同,其功用有多重性和普遍的顺应性。它不只要可观之景,还有可以活动的场所。近代公园肯定开拓很多场所,如盆景园、植物园、阅览室、游艺室、游泳池、溜冰场、露天剧场、茶室、餐厅、公共厕所等。为了量体裁衣,突出特征,有的城市修建了特征公园,如森林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近代公园的出现,推进了中国园林事业开展。园林末尾为广阔人民效劳,焕发了它新的生机。同时,园林关于协调城市生态环境,维护自然资源也起了积极作用。总之,园林在人类社会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园林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文明的精粹。二、俯瞰东西方园林人类在历史上创立了数以千万计的园林。从源头看,古希腊、西亚、中国可谓代表,被推崇为三大园林系统。但是,世界园林远远不限于这三个系统。这里,拟从东西方的角度对世界园林作简明引见。1.西方园林西方园林起始于何时?欧洲许多人以伊甸园为西方园林之始。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以为上古的文明人先营建了美妙的住宅,然后才营建园林。但培根又把园林的来源追溯到上帝,说上帝造人时开拓了伊甸园。在犹太教、基督教的圣经故事中,上帝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又为他们在伊甸造园。伊甸园很美,植物茂盛,果实累累。伊甸园只不过是人们假造的美妙而虚幻的处所。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现代希腊是由散布在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沿岸等地的许多部落组成。最后有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早期古希腊曾经有几百个城邦国度,工商业兴旺,体育、艺术、宗教都很有成就。从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消亡埃及,属于前期希腊,这时的科技到达较高水平,园林艺术也初现辉煌。风闻在公元前10世纪,希腊已有了贵族花园。公元前9世纪,诗人荷马在诗中提到希腊的园圃,说园中种有蔬菜、果树、药草,人们引溪水入园。园圃与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关。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公元前4世纪,园林与学校往往合为一体。柏拉图的学园有花架、雕像、祭坛。柏拉图之所以能写出«理想国»并能传达他的哲学思想,或许与优美安静的学术环境有关。现代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城邦国度,在公元前1世纪开展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政治上的弱小,有利于园林文明的开展。古罗马受希腊影响,也很讲究园林。他们把坡地辟成不同高程的台地,在每层台地上布置园景,用挡土墙、栏杆围护园林。园中力图规整,树木被精心修剪。代表性的园林作品有罗马近郊的哈德良离宫,它建于公元2世纪,至今仍有柱廊、水池、人物雕像保管。事先的公家别墅园林也经过精心选址和设计,有林荫路、花架、柱廊,庭前可远眺自然风景。西方园林在中世纪常隶属于修道院或封建主的城堡。树木修剪成几何形,园中有小草坪。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构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作风。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作风。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下层西端是主体修建,栽有许多树木。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平面感,有利于仰望,容易构成气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修建家马尔伯蒂在«论修建»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那么,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直线几何图构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法国园林遭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征,构成古典主义园林。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次第,突出宏伟、端庄、几何平面。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局部,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局部有水池,北边有密林。园中有矮小的乔木和蜿蜒的路途,王家小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说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讴歌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修建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前面是花园,园林构成几何形格网。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征和新时代。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作风和流派。英国园林突出自然景色。后来,英国园林先后遭到意大利、法国影响。从18世纪末尾,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理想,把自然变成图画。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他发明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庞大。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随意性、自在性。欧洲园林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欧洲园林大多是方方正正,注重几何图案,不太注重园林的自然性,即没有下功夫去模拟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修花坛、造喷水池,搞露天雕塑,都表达了人工性,具有理性主义颜色。诚如1712年英国作家丁·艾迪生撰文指出:英国园林师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尽量违犯自然,每一棵树上都有刀剪的痕迹。树木应该枝叶茂盛地生长,不应该剪成几何形。这段话虽有些偏颇,但指出了西方园林太注重人工雕凿这个特点。2.西方园林现代西方有悠久绚烂的文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庞大成就。尼罗河流域繁殖出新鲜的埃及文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王国时期已出现庭园。虽然我们如今见不到文字记载和实物,但我们从已发现的古埃及墓画中所绘的宅园可以复制出平面俯瞰图。据此可知,古埃及园林方方正正,几何测绘很严谨,周围有墙,园中栽满了树,房屋对称,园中有水池,池旁有亭。园门与主体修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园不大,却是精心设计的产物。园林用石材较多。现代西亚也有花园。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座花园早已消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听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20世纪初,考古学者开掘巴比伦王宫遗址,在遗址西南角发现一处长方形修建遗址,这个遗址运用了少量的珍贵石材,屋顶并含有湿气,开掘者认定这就是空中花园遗址。它作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现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拟,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古人对它的研讨也很不够。在西亚,阿拉伯人在7世纪崛起。他们承袭了两河流域的修建传统,吸取了古希腊、古印度的阅历,构成了伊斯兰修建作风,其庭院通常采用封锁式,有拱廊,庭中有水池,修建物大多采用穹顶,注重十字形图案。现代印度对世界文明有出色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征。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印度有的城市〝居人殷盛,池馆花林,往往相间〞。到了16至17世纪,印度处于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事先盛行伊期兰园林,即十字架方式突出。如事先的〝诚笃园〞(公元1508至1509年)以十字形水渠将花园联系成4块花圃,十字心处有水池和喷泉,周围有草坪和树丛。现代中国园林的内容十分丰厚(见本书相关章节),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西方园林的代表。日自己喜欢造园,一方面受中国文明影响,另一方面能独立发明。平安时代,园林已有了契合日本习俗的〝寝殿造〞方式,事先有了最早的造园著作«作庭记»。在镰仓时代,日本的庭园以洗练、素雅、清幽为作风,著名造园有神僧疏石(梦窗国师)掌管修造的京都西芳寺、天龙寺等庭园,开创了枯山水式庭园的先河。室町时代已盛行〝枯山水〞,以白砂意味水面,配以简素的树木,以石组为主要欣赏对象。如1513年建造的京都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室前的庭园,以白砂耙出波纹替代溪水,以石材意味峰峦,构成了写意山水。江户时期有位出色的造园家小掘远川,他的代表作是京都南禅寺金地院庭园和孤蓬庵庭园。这时的禅院茶庭、书院茶庭、草庵式茶庭都很有特征。日本园林大多很细腻精致。笔者观赏过明治神宫、皇居、六义园,都像自然的工艺品。神宫的御钓园有日本式房子,坡下有湖,湖中有渔,草坪树丛如削如剪。日本的园林修建不用油漆,不雕琢,屋面用木板、树皮、草之类掩盖,很素朴。从世界角度而言,日本园林艺术的贡献主要在于〝枯山水〞的思想,它源于中国传去的禅宗,〝枯山水〞的成就却是日自己干出来的。他们在荒坡野岭、断壁悬岸发明淡雅的景色,在没有山丘溪流的中央发明出山水意境,这是了不起的实际。建议到日本去的游客去看看京都龙安寺庭院,当身临其境,你就不难体会到什么是〝无念为宗〞、〝物我两忘〞。不过,假定过了几千年,人类生态环境完全破坏,没有了海水和植被,地球成为一片〝枯山水〞时,人类就会万念俱灰了。3.东西方园林艺术的相互影响应当看到,东西方园林艺术是互补的,各有所长而难有自创。如西班牙庭园深受伊斯兰园林作风的影响,其规划大多是:以修建围成方形庭园,修建物有拱廊,庭中有水池,庭园内外有树林。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末尾接受中国造园思想。«大百科全书·英国自然景色园»引见:查理二世的外交官W·坦普尔于1685年在题为«论伊壁鸠鲁式的园林»中说完全不规那么的中国园林能够比其他方式的园林更美。1757年、1772年,英国园林师W·钱伯斯出版了«中国修树立计»、«西方造园泛论»等著作,他把在中国亲眼见到的园林引见给英国,主张在英国园林中引入中国情调的修建小品。中国园林对法国园林也有影响。听说,法国巴黎有20多处仿效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1670年,在凡尔赛建造的蓝白瓷宫,就仿效了南京的琉璃塔。18世纪,法国人从传教士寄自中国的报告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造园艺术。1774年,在凡尔赛园林建成了小特里阿农花园,该园掇山叠石,修建亭阁,追求自然野趣,被称为中国式园林。西方最早的植物园是在公元1752年奥天时兴修的,它比中国商纣王、周文王时的苑囿要晚近3000年。西方在园林学实际方面自有其系统性和深度,在严密规划方面更有其特征。特别是近代以来鼎力推行公共园林,这比西方要突出。20世纪以来,西方人又提出田园城市实际、国度公园运作方式等,走在了西方人前面。中国园林,在明清时代已遭到西方文明影响,长江流域的园林有西洋化倾向。如扬州净香园的怡性堂摆设兼有中西神韵。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描画说:怡性堂〝右靠山用文楠雕密箐,上筑仙楼,摆设木榻,刻香檀为飞廉、花槛、瓦木阶砌之类;左靠山仿西洋人制法,前设栏,构深屋,望之如数什千层,一施一折,目炫足惧,惟闻钟声,令人依声而转,盖室之中设自鸣钟,屋一折,那么钟一鸣,关捩与相应。外画山河海屿、陆地路途,对面设影灯,用玻璃镜取屋内所画影,上开天窗盈尺,令天光云影想摩荡,兼以日月之光射之,晶耀绝伦。〞由此可知,怡性堂已采用了声学、光学之类的设备,并且接受了西方的修建技巧,可谓中西合璧。此外,«清稗类钞·园林类»记载的韬园、虹园都摆设了〝洋物〞,并有西式景点。晚清,贵州遵义人黎庶昌出使欧洲,写了一些引见西方文明的文章,«卜来敦记»就表达了英国海滨城市卜来敦的园林,他说卜来敦是欧洲胜景,距伦敦南160余里,其地〝后带冈岭,前那么石岸斩然。坏事者凿岸为巨厦,养鱼其间,注以原泉,涵以玻璃,四洲之物,奇奇异怪,无不毕致。又架木为长桥,斗入海中数百丈,使游者得以扳授凭眺。桥尽处有作乐亭。余那么浅草平沙,绿窗华屋,与水光掩映,逶逦一碧而已。……邦人士女联袂娱游,衣裙集袭,都丽如云,时或一二小艇,棹漾于空碧之中……飘飘乎有遗世之意矣。〞此文作于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其时欧洲人的滨海园林旅游已开发得很有规模了,而中国却尚未列于规划,可见中国在这方面与西方相比是有差距的。清代,在都城郊外修建了号称万园之园——圆明园,它是中西园林艺术的融合。园中的山水布置与庭院设计都是中国式的,而少量的雕塑、楼阁却是西方式的。圆明园虽被八国联军毁了,但从残柱断梁却可以看到西方的纹饰图案,如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等都是西式修建。晚清,随着租界的出现,西方文明增强了对中国的浸透,长江流域出现了一些模拟西式作风的园林。如上海在1868年修建了外滩公园,1900年修建了虹口公园,1914年修建了兆丰公园,这些公园都具有英国园林作风。上海的汇山公园局部景点受荷兰影响。上海的凡尔登公园、法国公园的沉床园都具有法国勒诺特尔作风。无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具有意大利台地园作风。长江流域在近代以来出现了一些公共园林,如无锡在1906年建了城中公园,成都在1910年建了少城公园,南京在1911年建了玄武湖公园,四川在1924年建了西山公园,重庆在1926年建了中央公园,上海在1927年建了文庙公园。这些公园都吸取了西方园林所长,从平面规划、景点设置上清楚地西化。从晚清到民国年间,公家园林也在西化。如无锡的梅园(荣德生1912年建)、蠡园(王禹卿1927年建)都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园林。一些官僚、买办、商人、文士受西方思想影响最快,他们的宅园简直无不西化。总之,中西方的园林相互影响,有同有异。西方园林追求物质方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规划的美、一览有余的美。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谐和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假设把西方园林比作油画,那么可把中国园林比作山水画,中国园林比西方园林愈加自然化。三、品划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艺术胸无点墨,触及哲学、宗教、文学、美学、艺术、修建、生物等诸多学科。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力图最正确运用自然要素、社会要素,试图创立最美妙的生活境域。追根溯源,中国园林实践上是民居的扩延。先有民居,后有园林。把民居花园化,就成了园林。园林是居民的升华,是高层次的民居。但是,园林也不能复杂地同等于民居。如皇家苑囿、寺庙园林、群众公园、烈士陵园都在功用上不只仅是〝居〞,它们区分用于狩猎、祭拜、游乐、凭吊诸活动。中国园林有两个清楚特点:第一,中国园林以人为中心。园林可居,可观,可游,可乐。园林注重人文意蕴,文明外延很深,很丰厚,礼乐伦理观念融贯其中。第二,中国园林注重自然与人的谐和,选择自然,美化自然,发明自然。山水与修建有整合效应,多元意境无机地融合在园林系统中,构成天人合一的感染力。园林界把不同功用、不同旨趣、不同外延、不同结构的园林分为假定干类型,如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公共游豫园等。中国如今最普遍的还是公共区游豫园,它是具有公特性质的游憩场所,城市中的公园大多是以原有的自然山水为基础,缀以假定干人文景点。中国现存最有开发和旅游价值的是古典园林。中国各地现存主要古典园林有:北京:圆明园、颐和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故宫、社稷坛、先农坛、恭王府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上海:豫园。南京:愚园、玄武湖、瞻园。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虎丘、洞庭东山和西山等。扬州:瘦西湖、影园、个园、寄啸山庄、何园等。杭州:西湖。绍兴:沈园、兰亭。成都:杜甫草堂。昆明:大观公园。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公家、寺观园林三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普通指供帝王寓居游娱的园林。它耗资庞大,气势恢宏,用材丰厚,装饰堂皇,功用庞杂,表达了统治者的主宰看法。历代主要的皇家园林有:黄帝有囿。周文王有囿。秦嬴政有阿房宫。汉武帝有上林苑、甘泉苑、太液池。魏文帝有芳林园。隋炀帝有西苑。唐代有南苑。宋徽宗有艮岳。南宋在临安(杭州)有园林。元有万岁山太液池。明有皇宫、三海。清有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这些园林除南宋的以外,基本上都在南方,这是由于南方临时是政治中心的缘故。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官吏、士大夫、商人、逸士等穷人的宅园。私家园林绝大局部在南方,这是由于自魏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私家园林在成都、武昌、南昌都有,但最精巧秀丽的私家园林大少数在江浙。江浙园林也不是千篇一概的作风,如绍兴、杭州的园林多是文人墨客修建,其作风质朴幽雅;扬州的园林多是商贾修建,其作风华美珍贵。苏州的园林多是地主官僚修建,其作风温馨精致。这些私家园林实践上是住宅的扩展。住宅和私家园林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1)住宅小,园林大。住宅有天井或院子,但面积小。(2)住宅的方式上比拟呆板,考究对称性和规范性;园林追求变化性和多样性。(3)住宅用于生活,供人们食卧;园林用于游乐保养,供人们熏陶情操,融寓居、聚友、听戏、赏景于一体。(4)园林必需有林木、草坪、水池等;而住宅可以没有这些。园林在有限的空间稀释自然,再现自然,到达人与自然谐和,具有自然的意境;住宅有封锁性、单一性。南方也有私家园林,如北京有恭王府花园,曲阜有孔府园林,洛阳在晋代有石崇的金谷园。此外,汉代袁文汉在洛阳邙山筑园,唐代诗人王维建有辋川别业。明清时代,南方最有代表性的私家园林是海宁的安澜园、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狮子林、无锡的秦园,它们合称江南四大名园。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包括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园林和历史名人(如黄帝、大禹等)的纪念性祠庙园林。当寺庙建在郊区且仅有修建物者,不能称为寺庙园林,只要当寺庙兼有林木、草坪、水池等园林要素时,才干称为寺庙园林。长江流域至迟在距今1600年前的公元4世纪已有了寺庙园林,如僧人慧远在庐山营建的东林寺即是。慧蛟«高僧传»引见该寺〝却匀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如今,江西省九江市重建了东林寺。重建的东林寺红墙黄瓦,树林环抱,鸟语花香。它背靠山麓,前望平川,藏风得水,实为宗教旅游胜景。的绝大少数著名庙宇都是园林式庙宇,如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当阳的玉泉寺,长清的灵岩寺,佛教称之为天下的四大丛林。此外,苏州的通玄寺、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扬州的大明寺,成都的武侯祠,乐山的凌云寺,峨眉山的万年寺,以及武汉的宝通寺都构成了园林格式。寺庙园林主要有如下特点:开放性。寺庙不是专供公家享乐,而为香客和游人关闭。动摇性。寺庙较少遭到战争破坏,也很少因政治动乱而毁弃;寺庙有田业和财富,能临时保管。自然性。寺庙占有名山大川,普通不在闹市修建,它情味自然,人工与天趣相融合。僧人崇尚自然,乐于维护自然。奥秘性。寺庙营建佛界仙境气氛,如放生池、神像、音乐、缭烟都具有宗教抚慰和感悟性,佛教的极乐世界、此岸净土都幻假定神仙境界。许多寺庙园林是由私家园林改建的,如武汉归元禅寺就是民居改建的。民居一旦改成寺庙,势必大兴土木。吴越国时,杭州灵隐寺曾扩建了1800间房屋。长江流域的寺庙比黄河流域寺庙更具有园林特征,这是天文条件使然。在青山秀水的环抱中,寺庙显得更美。第二节长江画卷的精粹——园林〔水美土肥孕生佳园、千年构建奇光异彩、园林图籍造园名家、江河殊途北雄南秀〕一、水美土肥孕生佳园长江流域文明是中华民族培育的伟大画卷,其中的园林文明是最精巧的局部。她耐读受看,具有有限的魅力。稍有学养的人,无不为之着迷,无不希望从美丽的图画中失掉肉体上的享用。人们不由要问:长江流域为什么会发生优美的园林?园林需求天文条件作为基础。中华大地多姿多态,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生态自然环境,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宽广的空间。人类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个不时变化着的系统。中国如今的地形是西部高、东部低。但是,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迭纪,中国地形却是东部高、西部低,今青藏、云贵、川渝等地曾是一片汪洋,与古地中海相通。其后,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古地中海向西前进。距今约7000万年前发作的燕山运动,距今三、四千万年发作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西高东低的地形格式得以构成。长江流域的岩石卵丸证明了历史上的沧桑剧变,岁月老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可思议的遐想。园林以水源为生命所系,长江那么可提供取之不竭的水源。长江的主流数以千计,有49条主流的流域面积区分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众多的海水湖都散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沿岸是兴造园林的最好中央。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网密度普通在0.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杭嘉湖平原河网密度更是高达12.7公里/平方公里,是中国河网最稀疏的地域。长江流域大局部地域的气候是典型的亚热带季习尚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园林以奇巧多姿的地形为依托。长江流域的地貌类型有多样性,平地、丘陵、盆地、平原散布其间。园林以动植物为生机之本。长江流域有暖温带、亚热带的植物,植物种类极为丰厚。长江下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主流有大片森林,其中保管了许多珍稀树种,如水杉、银杏、珙桐等。全国三大林区,西南、中南两林区大局部在长江流域。长江上游到下游,依次散布着乔木林、平地灌木林、冷杉、云杉、马尾松、樟树等。全流域的70%都有竹林。长江流域有国度级的19个自然维护区和5个森林公园。按主要维护对象可分为四类:一是以维护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如安徽黄山和湖北神农架。二是维护特有的生态系统,如湖南莽山常绿阔叶林、江西鄱阳湿润地生态系统。三是维护珍稀动植物,如贵州赤水桫椤、四川卧龙大熊猫。四是维护自然景观,如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长江流域的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白鹤、王鹅、锦鸡,都具有可欣赏性。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它的人文资源是园林文明的珍贵财富,其人文资源的地域之广、外延之深、素材之众,都是其它大河文明所不能比拟的。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西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在上海入东海。长江的主流流过了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福建、广东。长江流域的考古开掘外延丰厚,可以分红三个大的文明区。其一是长江下游文明区。在云南发现元谋猿人化石,在渝川一带先后发现资阳人化石和大溪文明、巴蜀文明序列。其二是长江中游文明区。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化石,又发现大溪文明、屈家岭文明、石家河文明序列。其三是长江下游文明区,在太湖、杭州湾一带发现河姆渡文明、马家浜文明、良渚文明序列。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已能栽培水稻,运用榫卯技术,烧制陶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蚕丝的国度,属良渚文明的钱三漾遗址已出现了丝织物。长江流域湖泊很多,气候暖和,这里孕育的文明是以凤为标识的文明,是浪漫肉体,是灵秀的气质。长江流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两大主干。长江的源头昆仑山有许多美妙的传说。群山之中,昆仑山在西北,最受尊崇。«山海经·海外西经»说:〝海外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通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风闻西王母住在瑶池,周穆王曾经西游参拜西王母。昆仑山在神话描画中,实践上是个花园。现代的«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说昆仑山上(或称昆仑山左近的槐江山)有黄帝时代的园林悬圃(又称玄圃、平圃)。悬圃的天文位置很高,看似悬挂在半天云中的花圃,所以称为悬圃。登上悬圃,人就有了灵气,可以呼风唤雨。主管悬圃的头目是英招,他是人面马身,通体有虎纹,还有鸟翼。他经常四处巡视,收回悦耳的声响。从悬圃向南俯瞰昆仑,金光闪烁,云气灿灿。向西可以看到茫茫大泽,水光连天,摇木浓郁,周族的始祖后稷就是在此发迹的。向北远眺,群山连绵如屏,鸟鹰在空中飞翔。向东放眼是恒山,山旁有流水,水边住有天神。黄帝经常到悬圃游玩,放眼周围,心旷神怡,好一派澎湃的气势!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很优美,自然就是一个大园林。战国时楚人宋玉的«高唐赋»把云梦高唐的景观描画得像自然园林:巫山烟云,神女起舞。玄木冬荣,榛林郁盛,葩华掩盖,箕踵漫衍,芳草罗生,黄鹂楚鸠,王乘玉舆,纵猎其间。云梦之台,高唐之观,巧夺天工。鸟雀啼鸣,委婉成曲。千态万状,层见叠出,似乎庞大的绮丽画面。比宋玉稍早些的墨子也很赞誉长江流域,以为荆江一带的资源丰厚,其它中央不可与之相比。«墨子·公输»记载说:荆楚之地有五千里,四处是犀、麋、鹿、鱼、鳖、鼋、鼍、长松、文梓、楠、豫章等。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生息其间,等于是在园林中生活。二、千年构建奇光异彩我们权且不谈神话中的长江流域园林,从史书中我们看到2000多年来长江流域园林的开展轨迹。从下游到下游,从江北到江南,园林似乎珍珠串结在长江沿岸,大放光荣。长江流域较早的大型天然园林是姑苏台花园,史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筑姑苏台,高达300丈,周回横跨5里,气势庞大。姑苏台修建得如此之高,在于可以远眺景色300里,可以温馨平安,可以通风防潮,可以〝天人感应〞。姑苏台有春宵宫、天池、海灵馆,这些人工造园的水平是很精深的。«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作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弹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馆,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夫差作天池,池中作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可见事先的园林已有水上文娱。汉代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用文学的辅张手法记载:楚国派子虚出使齐国,大谈楚国的物产与美景。说楚国有七个大泽,其中之一是云梦泽,方圆九百里,有隆崇整齐的大山,有江河陂陀,有赤玉玫瑰,有衡兰苞荔,有阴林巨树,有白虎玄豹,楚王在云梦泽中游玩狩猎,有美女相伴,有武士拥簇,擂金鼓、吹鸣籁,浩浩荡荡,极为壮观,似乎天帝下凡普通。汉代末年,文学家王粲写了«登楼赋»,所提及之楼有襄阳、江陵、当阳等楼,描画的是登楼所见的风景。〝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阳隰之沃流。北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文中写出了山河秀丽,繁花似锦的美景。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李衡喜好植树,其子孙由于李衡留上去的树而大受益处。«三国志·三嗣主传注»引«襄阳记»引见说:〝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假定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发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晋咸康中,其宅址枯树犹在。〞李衡的妻子以为有德就无忧了,李衡却为先人生活着想,栽种千株柑橘树,成为取之不尽的财富。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园林勃兴,大有压倒南方园林之势。南方人为避战乱,侨迁至长江流域,带来了巨资,可以冷静修建私家园林。晋代陶渊明热爱自然,坚持彭泽令一职,钟情于山水之中。他在«归田园居»中自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拓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真假缺乏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陶渊明看来,官场无非就是尘网樊笼,约束了人的本性,只要前往〝旧林〞、〝故渊〞,沉溺在自然中,才是最适宜兽性的生活方式。他这种超世脱俗的境界与玄学家有相通之处,但比玄学家更真实,不像玄学家那样颓丧听任,而是兢兢业业的过着农家生活。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都表达热爱自然的朴实感情。陶渊明在晚年创作了«桃花源记»,其中虚拟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画了他神往的理想社会。你看那生态真是美极了:〝芳草鲜美,落英绚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再看那些居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晋代潘岳精心营建居室,«晋书»本传载有他写的«闲居赋»,从赋文可见事先的人很考究环境与居室的协调。如:〝背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睹人事之终始。其西侧有元戎禁营,……其东侧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闭,环林萦映,圆海回泉。……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积树……竹林蓊蔼,灵果整齐。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棉之柿,周文弱枝之别,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兴盛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那么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芬芳,荷依阴,时霍朝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宋孝武帝屡主要求百姓遵时守禁,维护自然资源。«宋书·孝武帝纪»记载孝武帝在大明三年(公元459年)七月下诏:〝水陆采捕各顺时月,其江海田池公家规固诏者,详见开弛。〞过了四年,孝武帝又下诏说:〝前诏江海田地与民共利,历岁未久浸以弛替。名山大川往往占固。有司严加检纠,声明旧制。〞这两个诏令以行政手腕规则了山林江海之禁及其监视措施,指出要严惩那些勇于以身试法者。宋文帝倡议植树,他屡次下诏鼓舞蚕桑。«宋书·文帝纪»记载他在位第21年下诏:〝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天时,劝导播植,蚕桑麻,各尽其力,不得但奉公文而已。〞刘宋谢灵运以文才称赞于时,曾出任永嘉太守,他性爱山水,遍游郡内名山大川,作诗弄赋。«宋书·谢灵运传»记载他〝称疾去职〞,在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对此事,他作«山居赋»并自注云:山居的小环境是〝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联邪亘,侧直齐平。〞近东之地〝决飞泉于百仞,森高薄于千麓。〞近南之地〝会以双流,萦以三州。表里回游,离合山川。〞近西之地〝竹缘浦以被绿,石照涧而映红。〞近北之地〝引修堤之逶迤,吐泉流之浩。〞山居的大环境,〝远东那么天台、桐柏、方召、太平、二韭、四明、五奥、三菁〞等名山,〝远南那么松箴、栖鸡、唐嵫、漫石〞诸山,〝远北那么长江永归,巨海延纳〞、〝山纵横以布护,水迥沈而萦绕〞。谢灵运的园宅是〝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田连冈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这个园宅的选址与设计,都是谢灵运躬自实行,他说〝初经略,杖策孤征。入涧水涉,登岭山行。陵顶不息,穷泉不停。……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停危峰,立禅室;临浚流,列僧房。对百年之高木,纳万代之芬芳。抱终古之泉源,美膏液之清长。〞园中有许多果林,〝百果备列,乍近乍远。〞〝桃李多品,梨枣殊所。枇杷林檎,带谷映渚。椹梅流劳于回峦,柿被实于长浦。〞读谢灵运的«山居赋»,似曾在汉司马相如的赋中有所相识,文辞奇丽,竭尽文才。但是,其所述内容在一定水平上却是真实的。谢灵运事先交结了许多文友和门生,间有记叙。朝廷上下都知道他喜欢〝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宋书·孔灵符传»记载南朝会稽士族孔灵符在永兴修园林,〝周回三十二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南史·王裕之传»记载晋骠骑将军王的曾孙王裕之〝所居余杭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故时人谓之王东山。〞南朝的官员,哪怕是自称清贫者,也乐意运营私家园林。«梁书·徐勉传»记载徐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但是徐勉在诫子书中自述:〝中年聊于东田间营小园者,非在播艺,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荫,塍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迥榭,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渎中并饶菰蒋,湖里珠富茭莲。〞徐勉的园林是集保养身心、经济自给自足于一体的封建庄园。这种庄园制度关于小环境树立是有益处的,由于庄主有责任感,把山水管理应作团体的事情,作为遗产留给先人。南方的开发,正是在这一处处占山占水的进程中,收到较好了的效果。南朝时,建康(今南京)有了一些园林。南齐东昏侯建造了芳乐苑,叠石堆山,掘池建阁。为了美化园林,他还用五彩颜色涂抹山石。南齐,文惠太子在上元县(今江苏江宁县)建有元圃,圃内有明月观、含蓄廊、徘徊桥。«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载该园〝妙极山水,虑上宫望见,乃傍门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墙数百间,施诸机巧。宜须障蔽,须臾成立;假定应毁撤,应于迁移〞。文惠太子命工匠精雕细凿宫内殿堂,开拓兀圃园,聚集少量奇石,栽种成片的修竹,还造了可移动的几百间游墙,颇便迁移障蔽。魏晋南北朝之所以兴起兴修园林之风,一方面与长江流域天文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与玄学盛行有关。针对事先的战争骚乱、士族奢靡,玄学家主张自然有为,他们依据«老子»、«庄子»、«周易»阐发人生观和生态观,〝以玄对山水〞。何晏倡议有为。«晋书·王衍传»记载其语:〝天地万物,皆以有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成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何晏贵无,事物由无到有,〝无〞的概念很委婉,偏于客观唯心论。何晏主张道合自然,名教本于自然,两者不是分别的,不可违忤。王弼崇尚自然,但他所说的自然不是物质的自然。他的«老子注»云:〝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都睹也。〞他以为有为就是依从自然,自然即道。嵇康主张超名教而任自然。在他看来,儒学的教义虚伪烦琐,应当丢弃这些教义,以契合自然。他在«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一文中以为,社会的名教越多,人活得越累。他赞扬传说中的上古社会说:〝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饱那么安寝,饥那么求食,怡然鼓腹,不知为至德之世也。〞阮籍崇尚自然,以自然为本,以为一切都是自然演化而来。他在«达庄论»中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道法自但是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他的«大人先生传»批判腐朽的统治者〝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量之欲。〞这个思想是很有提高意义的。正是这样一些热爱自然的思想,构成了南朝的园林哲学,促进了南朝园林丰厚的文明外延。唐代柳宗元性爱山水,他曾在柳州城南门外沿江处的一块荒地造园,临江置亭堂,遍地栽竹柳。他还在潇水的主流愚溪筑有宅园,其址在今湖南零陵县。他在«愚溪诗序»中自述:〝买小丘为愚丘,……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柳宗元在«柳州东亭记»和«零陵三亭记»中还引见过他改废地为美景的阅历。唐代像柳宗元这样醉心于山水园林的不乏其人,白居易不只在庐山筑宅园,还写了一些描画园林的文章,如«冷泉亭记»记叙了杭州灵隐寺飞来峰一带的胜景,文章写得琅琅上口,文辞优美,音韵谐和。试摘前半局部以飨读者:〝西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风冷冷,可以蠲烦析醒,起人心境。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正由于有这样一些胜景,所以唐宋时的名人云集江南。唐五代时,钱占据吴地,他的亲戚及先人在苏州等地大建园林。明代归有光有«沧浪亭记»说:〝钱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如,钱的第四子钱元建有南园。钱元于后梁乾化三年因功迁苏州刺史,治苏州达30年之久。吴越国被后唐灭掉后,钱元被封为广陵郡王。南园是事先很有名的园林,宋代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说:〝南园之兴,广陵王元帅中吴,好治林圃。于是酾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品甚多,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谓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名载«图经»,盖旧物也。〞但是,这样华美的园林在南宋时被毁,如今很难说出准确的原址。从比拟的角度看,宋代文明已转移了重心,改动了唐代文明集中于黄河流域的局面。假设说唐代园林以长安、洛阳为盛,那么可以说宋代园林逐渐以南方的园林为盛。唐人称南方有〝扬一益二〞,即以繁华而论,扬州为第一,益州为第二;宋人那么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已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假设说唐代是南方园林崭露头角时,那么可说宋代是南方园林大显风骚时。事先,杭州至少有40多处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那么达50多处。宋代苏舜臣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旅居吴中,他在«沧浪亭记»中谈他为什么要重建沧浪亭时说〝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烦,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江南气候干冷,人们寓居拥堵,稍有财力的人都想改善生活环境,所以就找荒地或水边建园。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很注重改造城市环境,力图把城市与园林融为一体。苏轼在杭州管理西湖的事,许多人都大加称赞。韩公改造温州城的事,人们就不大知道了。叶适在«永嘉开河记»中引见了此事,说〝温州并南海以东,地常燠少寒,上壤而下湿。昔之置郡者,环外内城皆为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降低望之,如画弈局。〞宋代户部尚书韩公到温州任郡守时,组织开河,大大改动了生态环境,使城市似乎园林。陈从周先生«中国园林»一书有一篇«明清园林的社会背景与市民生活»,论及中国园林开展到明清时曾经成熟,到达封建社会的顶点,官僚告老还乡,必置田宅,尽声色泉石之乐,于是大修园林。同时,文学书画又为造园之立意源渊,造园家知晓诗画、雅擅戏曲。造园在经济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都已具有。名工巧匠为之运营建造,于是城市山林宛自天开。明代文人写有许多赞誉江南的诗文,程嘉燧写有«余杭至临安山水记»,袁宏道写了«虎丘记»,钟惺有«浣花溪记»,李流芳写了«江南卧游题词»,袁中道写有«楮亭记»,举不胜举。袁宏道从荆楚之地至达杭州时,为西湖所陶醉,一口吻写了16篇西湖游记。文人的笔墨文章提高了江南景观的知名度。如宋代沈括的«雁荡山»一文使雁荡山游人如织,明代文人对苏州园林、黄山的推崇,增强了这些景点的吸引力。如黄汝亭的«黄山记引»说:〝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修约不同体,坐卧徙倚不同境,其状千变。山色之落目光亦尔,其至者不容言也。〞黄山的美景逐渐被人们认识。又如,谭元春撰«游玄岳记»,徐霞客撰«徐霞客游记»,都扩展了人们的视野,长江流域的景点被一个个一览无余。对江北景观,明清时期也有许多文人加以渲染。权且不说扬州、徐州,其它一些偏远的地域也有人赞誉。如安徽桐城派学者戴名世在«河墅记»中说:〝江北之山,弯曲澎湃,绵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静,多有园林池沼之胜。〞清代沈德潜以为江南的胜景总是让人游不胜游。同一园林,游了数次,仍觉得游兴未尽,这就是江南胜景的魅力所在。他在«游虞山记»中说游罢常熟西北的虞山,〝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泱泱。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量之思也。〞江南园林微妙无量,给人以无量之思,这就是其生命力。与之相比,中国南方的一些景观坦露无遗,秃山裸野,难以对游客发生诱惑。清代,不只黄山、庐山、太湖这样大片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游乐之处,乡村的园林也惹起人们兴味,这可从王灼的«游歙西徐氏园»见到实例,王灼、胡熙陈等六、七位文士在夏季六月到歙县西边乡村的徐氏〝就园〞去游玩,就园占地数十亩,引溪为池,池上横石为桥,沿池种有梅桧竹柏,厅堂三楹,其中央堂前有大片牡丹,〝园之外,田塍相错,烟墟远树,历历如画,……盖池亭之胜,东西数州之地,未有假定斯园者。〞王灼等不时游兴不减,〝及日已入,犹不欲归,园者皆瞪目相顾,嗟愕怪骇〞。世代兴替,长江流域的园林不知被毁掉了多少座。明代诗人高启有诗描画苏州的南园说:〝请看当年广陵王,双旌六纛多辉光。幸逢中国久多故,一家割据夸雄强。园中欢游恐迟暮,美人能歌客能赋。车马春风日日来,杨花吹满城南路,叠石为山,引泉为池,辟疆旧园何足奇?〞高启又描画明代的南园残破:〝繁华扫地无复遗,门掩愁鸱啸风雨。种菜老翁来作主,空余怪石卧池边,欲问兴亡不能语,春已去,人不来,一树两树桃花开,射堂圃皆青苔。〞有的园林是毁于战争,有的是毁于家族衰落。如五代时,钱文恽在苏州建金谷园,养花种树,筑台为沼。后来,钱氏亡国,园林遂变为民居。北宋时朱长文在原址建乐圃,他在«乐圃记»中劝诫子孙〝毋颓尔居〞、〝千载之后,吴人犹当指此相告曰:此朱氏故圃尔。〞然而,乐圃在元代改属张适,明代改属申时行,清代改属蒋楫,晚清改属汪氏,现称为环秀山庄。纵观长江流域私家园林,普通很难有三五代人不易园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一座园林不能够有世代不易的园主。唐宋时的吴郡治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官署园林,有齐云楼、初阳楼、东楼、西楼、木兰堂、东亭、西亭、东斋、双莲堂、池光亭、郡圃、西园、思贤堂、瞻仪堂、四照亭、通判厅等。如西园内有松竹芳草,白居易有诗赞咏。但是,这样的胜地佳景在元末被张士诚的军队烧毁。宋代贪官朱建有同乐园。朱趁宋徽宗〝花石纲〞之事,搜刮民财,自建园林。园中有迷香楼、九曲桥、八宝亭,异石珍木,路途纵横,游人往往迷路。后来,朱被宋钦宗杀死,老百姓发泄愤怒而毁掉该园,砍牡丹、拆假山,园林顿时残破不堪。清末诗人袁学澜有诗云:〝谷雨名花万树香,楼台九曲水中央。彩棚红映金牌子,御笔黄封花石纲。酒食春邀迷路女,诰书荣到盖园郎。一朝事去成荒圃,种菜人来话旭日。〞明代在昆山巴城高墟有一座依绿园,清代已颓变成田地,荒草荆棘普及。清人张潜悲喜交集地写了一首诗:〝山旁谁是名园主,认取黄泥一土。西风吹绿前溪水,茅舍几家修竹里。七百年来野草荒,菟葵燕麦两茫茫。溪头不少青青竹,时有村翁来饮犊。〞昔日名园,今日牛饮之地,可见苍桑变化之剧。三、园林图籍造园名家长江流域在先秦时期有过楚文明、吴文明、越文明、巴文明、蜀文明的辉煌,以后就寂静了。到了魏晋南北朝以降,中国经济、文明的重心逐渐地、阶段性地向长江流域转移,到了宋代已基本完成经济重心的转移。明清时,长江流域著书立说的文人层出不穷,手艺精深的工匠屈指可数,他们把中国园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一)园林图籍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有关园林的文章和书籍也很多。试列假定干:汉代司马相如有«子虚赋»和«上林赋»。晋代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北魏郦道元有«水经注»,杨之有«洛阳伽蓝记»。南朝谢灵运有«山居赋»,庾信有«小园赋»。唐代白居易有«草堂记»,王维有«辋川集»,柳宗元有«柳州东亭记»,李德裕有«平泉山居草木记»。宋代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舜臣有«沧浪亭记»,司马光有«独乐园记»,朱长文有«乐圃记»,沈括有«梦溪自记»,李格非有«洛阳名园记»,张有«艮岳记»,洪适有«盘洲记»,陆游有«南园记»,缜密有«吴兴园林记»。明代文征明有«拙政园记»、«玉女潭山居记»,顾大典有«谐赏园记»,潘允端有«豫园记»,朱察卿有«露香园记»,王世贞有«游金陵诸园记»、«安氏西林记»、«山园记»、«灵洞山房记»,王稚登有«寄畅园记»,邹迪光有«愚山谷乘»,长宝臣有«熙园记»,陈所蕴有«日涉园记»,张风翼有«东志园记»,陈宗之有«集贤圃记»,钟惺有«梅花墅记»,郑元勋有«影园自记»,王心一有«归田园居记»,江元祚有«横山草堂记»,孙国光有«游勺园记»,刘侗有«帝京景物略»,祁彪佳有«寓山注»,计成有«园治»,高濂有«遵生八笺»,文霞亨有«长物志»等。清代李渔有«闲情偶寄»(即«一家言»),叶燮有«涉园记»,徐乾学有«依绿园记»,陈维嵩有«水绘园记»,潘耒有«纵棹园记»,方象瑛有«重茸休园记»,陈基卿有«安澜园记»,赵昱有«春草园小记»,袁枚有«随园记»,蒋恭有«逸园记»,吴长元有«宸坦识略»,李斗有«扬州画舫录»,钱大昕有«网师园记»,王昶有«渔隐小圃记»,邓嘉缉有«愚园记»,黄周星有«将就园记»。从这些文献,可以基本上了解中国园林的大致状况和造园思想。但是,这些文献仅仅只是中国园林文献的极小局部,还有少量的文献亡佚了。另内在修建文献、游记文献、方志文献中也有许多触及园林的资料,这里没有赘列。园林文献可以按内容分红假定干类别,试引见几类:甲:区域性园林的书籍1.吴兴南宋人缜密撰«吴兴园林记»,书中载录了吴兴县城内外的36处园林,都是缜密亲身游玩过的园林。缜密在引文中说〝吴兴山水清远,升素日,士大夫多居之。其后秀安僖王府第在焉,尤为盛观。城中二溪横贯,此天下之所无,故坏事者多园池之胜。〞这些游记置于缜密的«癸辛杂识»前集的〝吴兴园圃〞条,先人录出别置单行本,名为«吴兴园林记»。2.杭州明代钱唐(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撰«西湖旅游志»,书中载录了宋朝杭州一带的山水园林,有十锦堂三堤胜迹、南山胜迹、北山胜迹、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北山分脉城内胜迹、浙江胜迹,书前有西湖总序,还有地图。3.苏州等地清代徐崧、张大纯(两位均是今江苏籍人)撰有«百城烟水»,书中记叙了当时的苏州府及所属吴县、长州、吴江、常熟、昆山、嘉定、太仓、诸县的风土人情及史实,对园林宅第引见尤祥,考证的园林有南园、石湖别墅、千株园、招隐园、寒山别业、唐家园、怡老园、涧上草堂、志圃、辟疆园、六如别业、无梦园、依园、东园、东庄、拙政园、祗园、狮子林、康庄、元和山庄、红豆庄、秋水轩、硕园、三益园、妙喜园、石冈庄、秋霞圃、菽园、山园、澹园、梅村,为研讨江南园林提供了珍贵资料。4.扬州清代仪征(属今江苏)人李斗撰«扬州画舫录»,此书专记扬州园林名胜和寺观祠宇。每园有总说,并区分景点条目,引见人文掌故。清代赵之壁的«平山堂图志»,虽名〝平山堂〞,实那么引见了扬州27处园亭。作者任两淮都转运使时,在扬州寓居,悉心搜集资料,写成了这部10卷本的扬州园林专书。5.南京明代太仓(属今江苏)人王世贞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他写的«游金陵诸园记»是研讨南京园林变迁的重要史料。乙:造园石材的书籍:1.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杜绾撰«云林石谱»,书中记载了116种欣赏石,如灵壁石、太湖石、湖口石、虢石、端石等,对这些石材的产地、外形、颜色、品第、欣赏价值均有论列。2.明代松江(今上海市)人林有麟撰«索园石谱»,书中图文并茂,汇录了100多种园石图案及先人题咏,便于人们选择石材。丙:园林植物方面的书籍清代武陵(今浙江杭州)人陈子撰«花镜»,书中引见了352种欣赏植物的栽培管理及利用方面的知识等,触及庭园种植规划、盆景制造摆设、瓶插艺术等。在一些综合性图书中,也散见有长江流域园林史料。如历代各种笔记、正史、方志、类书都不乏园林的史料,直接触及到长江流域园林的书籍还有以下数种:南朝刘宋刘义庆编«世说新语»,记载了王子敬游顾辟疆园,王子猷游竹园,简文帝游华林园。宋代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载录有南园、亭馆、寺院、园第。南宋王象之编著«舆地纪胜»,记叙习俗形胜,触及宫室园林。南宋祝穆撰«方舆胜览»,所载南渡后郡县名胜,如亭台楼阁、轩榭馆驿。南宋赵某(托名灌圃耐得翁)撰«都城纪胜»,记叙了抗州西湖的50多处园林。南宋缜密撰«武林旧事»,记叙武林山旁的临安,其中对西湖的风景描画得很纤细。缜密又撰«齐东野语»,载有沈园、集芳园、石湖的资料。缜密还撰有«癸辛杂识»,记载了吴兴的几十处园圃。明代陈沂撰«金陵世纪»,记载南京的宫阙台苑,间有园林资料。明代王世懋撰«名山游记»,其中触及江浙等地园林。他研讨园艺,建有宅园。明代曹学撰«蜀中名胜记»。书中对四川的名山有所引见。明代徐宏祖撰«徐霞客游记»,徐是南直隶江阴(属今江苏)人,他旅游名山大川,记叙了长江流域的美妙风景,有资于园林研讨。清初张岱撰«陶庵梦忆»,书中有园、天镜园、不击园、范长白园、于园的资料,以及关于西湖、明湖的资料。张岱又撰了«西湖梦寻»,对西湖的典故、园林兴衰、园林诗文都有记载。张岱还编有«夜航船»,这是一部类书,其中引见了虎丘、滕王阁、岳阳楼等名胜,还有西湖十景、越州十景等著名景观,都是研讨明末清初园林的珍贵资料。清代余宾硕撰«金陵览古»,其中引见了半山园、华林园、灵谷寺等园林的资料。清代沈复撰«浮生六记»。由于沈复对园林有浓重的兴味,所以对山水、花卉、盆景都有独到的见地。如评价人工园林应以自然为妙,应以总体规划协调为妙,大小、虚适、深浅、藏露要适中。清代钱泳是江苏常熟人,他在居所〝履园〞从事写作,完成了24卷«履园丛话»全书分23类,在第20类记载了56座私家园林,其中3座是京师园林,其他全是江南园林。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地,如〝造园如作诗文,心使迂回有法,前后照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这里,有必要对两部重要的园林文献作专门引见:1.«园冶»«园冶»,明代吴江人计成撰。计成,字无否,1582年出生,他屡次掌管造园,于崇祯年间撰写完成«园冶»。他在«自序»中自称自幼以绘画知名,性好探求奇特,后来遨游京城和两湖等地,中年择居镇江,末尾模拟真山造假山,为吴又于、汪士衡等天然园,遭到时人称赞。«园冶»完稿后,阮大铖为之作序。阮大铖在«明史·佞传»有传,因依靠魏忠贤而臭名昭著。«园冶»因此被清朝列为禁书,在国际简直绝迹。幸而在日本有保管残本,经国际专家整理,得以重新问世。日本造园界人士推崇此书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遭到国际外高度注重。«园冶»有三卷。卷一有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房屋、装折四篇。卷二表达栏杆。卷三表达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这三卷可分为十方面内容:«相地»论及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傍宅、江湖之地。«立基»论及厅堂、楼阁、门楼、书房、亭榭、廊房、假山之基。«房屋»论及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地图。«装折»论及屏门、仰麈、风窗。«门窗»论及门窗图式。«墙垣»论及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乱石墙。«铺地»论及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掇山»论及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选石»论及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青龙山石、灵壁石、岘山石、宣石、湖口石、英石、散兵石、黄石、旧石、锦川石、花石纲。«借景»论及景点设置。造园宗旨,在开篇«兴造论»中有综合表述。计成以为:园林能否成功,工匠占三分,设计师占七分。〝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随基势之上下,体形之端正,碍木栅桠,泉流石柱,相互借资;宜亭斯亭,宜檄斯树,无妨偏经,顿置委婉,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那么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腾空,极目所至,俗那么屏之,嘉那么收之,不可町,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这段文字强调的体、宜、因、借,正是计成终身研讨园林艺术的总结。«园冶»一书,当代园林专家陈植、陈从周等先生倾注了少量心血,为之作注。今有中国修建工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园冶注释»颇便阅读。2.«长物志»«长物志»,明代文震亨著。文震亨,字启美,有家学,曾任明末武英殿中书舍人。满清入关建政权,南京陷落,文震亨忧愤绝食而死,享年61岁。他勤于著作,撰有«琴谱»、«金门录»、«香草垲»等。«香草垲»表达了婵娟堂、绣铗堂、宠鹅阁、斜月廊、香草廊、方池、曲沼等景物,都是他居住的园景。«长物志»12卷,记载的内容很广,其中的«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讲述园林构成的主要资料;«书画»、«几榻»、«用具»、«衣饰»、«舟车»、«位置»、«香茗»讲述园林的摆设,均有独到见地。卷一«室庐»区分讲述了门、阶、窗、栏杆、照壁、堂、山斋、丈室、佛堂、桥、茶寮、琴室、浴室、街径、庭除、楼阁。卷二«花木»讲述了牡丹、芍药、玉兰、海棠等40多种花卉草木。卷三«水石»讲述了广池、小池、瀑布、凿井、天泉、地泉、流水、丹泉、品石、灵壁石、英石、太湖石、尧峰石、昆山石等。这些内容是对造园阅历的总结,并且对后世也很有影响,对当今的造园修建学、花卉园艺学、岩石学、植物学都有自创作用。古人陈植对«长物志»作了详注,陈从周为之作序,江苏迷信技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此书,这是目前最好的读本。〔二〕造园名家大自然是园林的客体,它之所以能构成园林,靠的是造园家。造园家是工匠,是文明人,是用智力和体力改造自然、美化自然的工艺师。造园家不容易留名后世。文学家和诗人以诗文扬名,仰仗的是白纸黑字。造园家没有把名字刻在池塘亭榭之间,故人们不知其名,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不能够知道谁人是造园者。在〝劳力者治于人〞的时代,人们往往只记得园主,某园归谁拥有,又传给某人,而不在意现在是谁掌管的造园。中国的造园能工巧匠就这样被岁月的尘埃湮没了。即使历史文献载有园艺师的蛛丝蚂迹,也很难详考其人其事,以下只能对明清的江南造园师作简明引见。1.陆叠山陆叠山,其名已佚。他是明初造园师,曾在杭州等地造园。他的叠山技术精深,每每在操作之前打好〝腹稿〞,然后指挥假定定,〝九仞功成指顾间〞。所以,人们称他为叠山,而遗忘了他的真名。2.周丹泉周丹泉,名秉忠,字时臣,吴县人。他和他的儿子周廷策于明万历年间叠山造园,在苏州颇有名声。他的事迹见之于江进之的«后乐堂记»,该书在谈到留园时说〝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叠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石上植红梅数十株,或穿石出,或倚石立,岩树相得,势假定拱遇。〞风闻苏州留园和蕙荫园的假山都是他的作品,他以93岁高龄在世。3.计成详见前«园冶»。他擅长作画,宗奉五代出色画家荆浩和关仝(一作〝同〞),属写实画派。他主张叠山应按真山形状。明天启三至四年(公元1623~1624年),他应党州吴玄的延聘,成功地营建了一处五亩园,一鸣惊人。后来,他在仪征县为汪士衡建〝寤园〞,在南京为阮大钺建〝石巢园〞,在扬州为郑元勋建〝影园〞。他总结实际阅历,写出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名著«园冶»。4.张南阳张南阳(约公元1517~1596年),上海人,始号小溪子,又号卧石生,人们称他为张山人。他受当画家的父亲的影响,自幼喜欢绘画,成人后以画家的意境去造园,特别知晓叠山之法。他的事迹见于陈所蕴«竹素堂集»卷十九«张山人传»。他的杰作有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园。他为陈所蕴造园,〝家不过寻丈,所裒石不能万之一。山人一为装点,遂成奇观。诸峰峦岩洞,岭溪谷,陂坂梯磴,详细而微。〞他造园能〝以小见大〞,使假山有真山的气势。每次造园,他〝视地之广袤与哀石多寡,胸中业具有成山,乃始解衣盘薄,执铁如意指挥群工,群工辐辏,惟山人使,咄嗟指顾间,岩洞溪谷,岑峦梯磴陂坂辐辏。〞他活到80多岁,豫园是他六、七十岁时的作品。5.翁彦升翁彦升,明代造园师。太湖东山岛是一处自然的园林,翁彦升因天时、就天时、尽人事,建造了一座集贤圃,遭到时人的赞扬。事先有个叫陈宗之的雅士写了«集贤囿记»说:〝大凡此圃之胜,一那么得基地……此以湖山为本,虽费匠心,其大体取资,多出天构。一那么得其时,当万历之季,物力宽饶,矿得斥其资治此,假定遇昔日(明末),山穷水涸,岂能闳诡坚亘假定尔?时与地即相得,而所守或非人……虽赍志未竟,而有子克述其业,以底于昭融,良称厚幸。〞可见,翁彦升造集贤圃失掉太湖的山水条件,又逢万历年的宽裕生活,加上父子承袭,所以能完成这件造园事业。6.张涟张涟,字南垣,1587年出生于松江华亭,后迁嘉兴。«清史稿»卷五百五有传,说他从小向董其昌等人学习作画,用画法叠石堆土为假山。他以为世上的园艺师之所以把假山堆得很蹙促,缘由在于不通画理。他堆的假山作品〝平冈小阪,陵阜陂,错之以石,就其奔注坎坷之势,多得画意,而石取易致,随地材足,装点飞动,变化无量〞。他造园时,图案烂熟于胸,与宾客谈笑自若,指挥役夫,倾刻而使假山成自然之势。他在江南游历数十年,大家名园多出其手,南方也有人慕名请他垒山叠石。他的传世杰作有松江李逢中横云山庄,嘉兴关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州草堂,太仓王时敏乐郊园和南园及西田、吴伟业梅村、钱增天藻园,常熟钱廉益拂水山庄,吴县席本桢东园,嘉定赵洪范南园,金坛虞大复豫园。«戴名世集»卷七记载张涟〝治园林有巧思,一石一树,一亭一沼,经君指画,即成奇趣,虽在尘嚣,如入岩谷。诸公贵人皆延翁为上客,西北名园大致多翁所构也。常熟钱尚书、太仓吴司业与翁为布交。〞可见,张涟以叠山之技而成为豪门大户的宾客。康熙«嘉兴县志»说他叠山特点在于以土石结合,〝旧以高架叠缀为工,不喜见土,涟一变旧横,穿深复冈,因形布置,土石相间,颇得真趣。〞张涟有四个儿子,都擅长叠山。次子张然号陶庵,在北京供奉内廷长达28年,参与修造了畅春苑、南海瀛台、玉泉山静明园、王熙怡园、冯溥万柳堂。三儿子张熊字叔祥,也很知名,并且都善制盆景。清初的学者杰动为.张涟作传,黄宗羲称他〝移山画法为石工,比之刘元之塑人物像,同为绝技。〞7.石涛明清之际的僧人画家石涛擅长造园,尤擅叠山。他生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晚年不时寓居在扬州。史书记载他掌管了万石园、片山石房等造园工程。«扬州画舫录»卷二说〝释道济字石涛,……兼工累石,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累石胜,余氏万石园出道济手,至今称胜迹。〞«履园丛话»卷二十说:〝扬州新城花园巷又有片石山房者,二厅之后,湫以方池。湖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听说,他叠山考究纹理,峰与纹天衣无缝,没有人为雕凿的僵硬痕迹。清人钱泳的«履园丛话»卷十二说〝堆假山者,国初以张南垣为最,康熙中那么有石涛和尚,其后那么仇好石、董道士、王天于、孙国泰皆妙手。〞如今我们对张南垣等人知之甚少,主要是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8.李渔李渔(公元1611~1679年〕,字笠翁,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他擅长写戏剧,«闲情偶寄»是其戏剧实际代表作。他也很喜欢造园,多有实际。他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很自傲他说他生平有两项绝技,一是写戏,一是造园。为了造园,他终身都很节省,省吃节用。他说〝性好花竹,而购之无资,那么必令妻孥忍饥数日,或耐寒一冬,省口体之奉,以娱耳目,人那么笑之,而我估然自得也。〞他造园追求特性,以为贵在创新,宣称〝性又不喜相同,好为娇异,常谓人之茸居治舍,与读书作文同分歧也。〞他主张造园〝量体裁衣,不拘成见,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9.戈裕良清朝中期,嘉庆、道光年间有戈裕良,他掌管修建的园林有苏州的一树园,扬州的小盘谷,常州的西圃、绿净园,苏州的环秀山庄,南京的五松园、五亩园,仪征的朴园,常熟的燕园。但是,因文献缺乏征,我们对戈裕良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四、江河殊途北雄南秀欲了解长江文明,应当从比拟的角度透视。南方文明和南方文明各自构成大的文明背景,时辰影响着园林文明。文明的方方面面,无不与园林有千丝万缕的联络。这里笔者试图拓宽视野,以大文明背景为先导,讨论长江流域的园林文明。〔一〕南北文明古人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系于上者谓之风,化于下者谓之俗,上导为风,下被为俗。由于天文位置不同,各地的文明也就不同。«汉书·天文志»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习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南方与南方的水土滋养了不同的文明。南方和南方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广西、广东人把岭北人都称为南方人。武汉人把长江以北称为南方,长江以南称为南方。学术界以秦岭、淮河为分界限,上为北,下为南。实践上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域皆为南方,长江流域及以南皆为南方。先秦时代,中原人称云梦泽一带为南蛮之地,说明已有了南、北观念。中国从三国末尾,南北局面逐渐构成,南方和南方的概念已清楚了。史学家称吴晋宋齐梁陈为六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