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国内外研究调查现状_第1页
物联网国内外研究调查现状_第2页
物联网国内外研究调查现状_第3页
物联网国内外研究调查现状_第4页
物联网国内外研究调查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国内外研究现状1.

Prof.

David

Culler

(UC.

Berkeley)Mote

(Sensor

nodeMote

Platform

Evolut))ionTiny

OS

An

operating

system

for

tiny

devices

embedded

in

physical

worlopen

source

community:

.Present

worka:提高路由效率.b:Tiny

OS系统维护和升级c:WSN应用2.

Prof.

Kristofer

Pister

(UC.

Berkeley)Smart

Dust:集成CCR,太阳能电池,加速度/光敏传感器,A/D转换器和微控制器的微小机械系统“智能尘埃(Mote)”是用于描述传感器节点的另一个术语,最初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其合作伙伴Crossbow和英特尔等厂商提出的。每个Mote含有一个微型处理器(通常是低功耗MCU)、无线通讯芯片、各种传感器、足够的内存和硬件能力,能够以较低的功耗执行监视与控制任务。Smart

Dust

is

used

in

company

(Dust

INC.

Smart

Mesh)a:

building

automationb:

industry

monitoringc: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ervicesPresent

worka:

Berkeley

Webs

use

WSN

developed

technology

serve

for

the

school.b:

routing

security.c:

synthetic

insect

smart

dust

with

legs.

目前中科院信息口相关研究所几乎都在开展无线传感网的研究工作。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中科院单位均在从事物联网的研究。

国内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网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物联网研究情况国内物联网先头单位—中科院工作基础中国科学院在传感器与微系统、传感网与宽带接入等领域已有长期的工作基础,并在知识创新工程中进行了更大的前瞻性战略布局:1999年,将“无线传感网及其应用”列入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方向。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1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中心”(非法人事业机构),作为顶层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全院相应研究所开展微系统和传感网相关的创新工作。全院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所有:上海微系统所、声学所、电子所、微电子所、半导体所、计算所、长光所、沈阳自动化所、自动化所、物理所、上海技物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个单位。技术方面的工作传感器与芯片:声学、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CCD、红外、微波、静电、水听器、RFID、信息预处理与传输芯片信息网络与传输技术:TD-LTE-U、WSN、INON信息处理与存储:曙光、深腾、跨尺度、数据密集型超算系统、过程模拟、社会计算平台:航空、气球、飞艇、小卫星能源:太阳能、燃料电池、同位素、锂离子软件:模式识别、波束形成、操作系统、数据库具体的牵头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相关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微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地方共建中心: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宁波传感网工程中心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上海微系统所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上海微系统所与无锡共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果应用情况2004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无线传感网的演示试验,中科院、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的领导现场观看了演示,并对演示成果和该所在该领域国内领先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承建了宁波北仑区的综合传感网工程,其中市政监控传感网、环保传感网、水利传感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覆盖传感网项目正在实施中;嘉兴航运传感网系统示范工程已投入使用,整体项目在实施中。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建设电子围界、上海智能交通数据采集示范网、上海市容环卫监控示范工程等传感网项目正在规划和实施中。实验室由南北两个基地及四个专业点组成。两个基地:南方基地依托单位为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北方基地依托单位为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四个专业点:光传感器专业点(设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厚膜传感器专业点(设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气敏传感器专业点(设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生物传感器专业点(设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包含微系统加工平台、MEMS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研究、光通信微系统研究、射频与微波集成系统和传感器网、皮卫星等实验室。2.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微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是在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政府“院省合作”协议框架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嘉兴市政府联合共建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传感器网络领域的传感器、通信、网络、信息协同处理、软件等相关产品、系统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主要应用系统如下:·智能围界防入侵系统·多媒体传感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相关产品以磁敏检测传感器为核心,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关键技术,·利用传感器、计算机及现代无线通信等综合技术,实现对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中心产品有车辆检测器,信号接收主机,基站/端机设备,多节点探测器。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中科院为联合院内单位开展微系统技术研究而组建的研究机构。依托单位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任中心理事长。郭桂蓉院士任中心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封松林任中心主任。成员单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

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先进传感器及模块、光通信器件及模块、无线信息系统及网络、生物芯片等微系统技术进行研发。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建设开放的研发平台,共同推进微系统技术和成果的转化、产业化。·传感器研究成果MEMS振动传感器 MEMS声响传感器 MEMS红外传感器声阵列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成果端机基站芯片—研制出核心协议芯片应用示范—1)宁波城市应急指挥系统;2)宁波应急指挥系统;3)浦东机场二期围界;

4)嘉兴数字化航道系统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无锡市共建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总体目标

形成从研发、系统集成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成为国家级“感知中国”创新基地。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培育中心、集成创新中心和行业应用示范中心,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大发展的核心技术引擎。

针对“感知中国”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开展重大技术研究;汇集各方力量和现有成果进行集成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孵化;开展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5.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6.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

托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建,在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院省合作”协

议框架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无锡市政府联合共建的独

立事业单位法人。围绕产业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计划,将充分利用研究院现有核心

团队的优势,致力于攻克产业化瓶颈技术和核心卡位技术;利用现有的标准化优势,将研究院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全面纳入各级标准化体系,成为国际和国内物联网的产

业标杆;形成集产品、中试、生产测试、技术支持及部分客户资源等综合一体打包

的“交钥匙工程”,成为物联网设备制造、信息服务两级企业集群的孵化器和产业引擎,将无锡市打造成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桥头堡。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于2010年1月4日正式揭牌,刘海涛任首任院长。揭牌当天,江苏中科思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机场应用示范项目、市民中心应用示范项目等研究院首批产业化与示范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机场硕放围界防入侵项目一期建设将在1月底进入验收阶段,市民中心应用示范项目则包括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和安防、智能楼宇、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场四个系统。国内从事WSN研究的高校及研究所较多,研究开始时间也比较早,通过973项目申请可了解一流高校研究单位及研究方向。973计划之WSN课题:WSNs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第一承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开始日期:2006-09-01预计完成日期:2011-08-31七个子课题: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浙江大学陈纯无线传感网络的自主组网模型与方法研究上海交大伍民友无线传感网络的通信协议研究上海交大倪明选无线传感网络接入互联网的模型与机制研究南京大学陈贵海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管理理论与算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建中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示范系统中国科技大学陈国良无线传感网络测试平台与监控工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孙利民国内物联网科研单位国内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秘书处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工作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刘海涛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林

宁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周建明工作组秘书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张

晖工作组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邢涛工作组执行秘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徐全平“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标准项目组召集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沈

杰“通信与信息交互”标准项目组召集人:

深圳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刘

培“接口技术”标准项目组召集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 吴忠诚“标识技术”标准项目组召集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徐冬梅“安全技术”标准项目组召集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陈

星“协同信息处理”标准项目组召集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潘

强“国际标准化”研究项目组召集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郭

楠“电力需求调研”研究项目组召集人:深圳天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秦

毅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1安徽大学19山东省计算中心2北京邮电大学20深圳市天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3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1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4北京交通大学22上海大学5北京天地互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3苏州博联科技有限公司6北京清远华程科技有限公司24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7重庆邮电大学25思科系统(中国)研发有限公司8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26西北工业大学9东南大学27西司西司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10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28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1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9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12杭州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30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13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31中研中研国究国究科所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1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2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5江研江研苏究苏究省院省院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3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6南京邮电大学34中心中心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17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35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7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38中司中司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39中国移动通信集团40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41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4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七研究所43中究中究国所国所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二研44中国海洋大学4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46司中司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47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48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刘海涛1968年3月生,新疆吉昌人,1998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博士,研究员。1998年7月-2002年10月任中科院“创新一号”存贮转发小卫星项目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副研究员、研究员。2002年10月-2003年5月起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科研开发处处长。2003年5月-2004年5月任上海微系统所科研开发处处长兼无线传感网与通信实验室主任。2004年5月-2007年6月任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助理。2007年6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03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家,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国家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筹备组组长叶甜春研究员,1965年12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留学经历: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工作经历:1986年9月-1992年2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助理工程师1992年2月-1993年7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2-1993年,日1993年7月-2001年5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2001年6月-2007年7月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EDA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要领导夏善红目前担任中国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