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模块二第8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_第1页
大学选修模块二第8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_第2页
大学选修模块二第8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_第3页
大学选修模块二第8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_第4页
大学选修模块二第8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二第8讲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归纳知识整合专辑助力高考考点一考点二历史阶段特征热点透析高考冲刺直击高考返回返回回阶段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表现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返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内政和外交1.民主与法制建设(1)“依法治国”:①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②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③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返回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返回2.“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理论: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实践:①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③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岸交流不断增强。返回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①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②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展开反恐外交。返回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①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②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③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立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返回2.经济体制改革(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返回(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①内容:1984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推进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②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返回3.对外开放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返回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返回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邓小平理论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①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②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返回(3)深化: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②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确立: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意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返回四、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交通事业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改革开放后,取消了对乘飞机的许多限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返回通讯事业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大众传媒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返回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信息技术:改革开放后,我国“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生物技术:20世纪末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返回2.文学与学术的发展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3.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

(3)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返回返回[点击命题角度]视角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例1]

(2012·吉林模拟)在观察了一些乡村的民主选举实况后,美国报纸2007年在一篇专题报道中,将中国的村级选举与美国的选举进行了比较:“在鲜为人知的选举中,中国的民主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美国。”材料中所述的现象说明(A.资本主义民主不如社会主义民主完善B.这种选举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C.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D.新时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返回[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2007年”“村级选举”,可知材料说明的是新时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返回[答案]

D[拓展归纳]返回《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比较文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视角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例2]

(2012·江苏高考)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返回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析]A项过于绝对化,与台湾的民情及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通过1992年的“九二共识”,两岸方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港澳回归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排除C、D两项、从题干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及老兵的哭诉可以看出答案为B项。[答案]B返回[拓展归纳]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1.有利因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返回“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以及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2.不利因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插手中国内政。返回[演练命题热点]1.1989年,山西省河曲县南也乡南也村创造了“白票大选”方式。即用预选的方式,产生正式候选人若干名,然后再进行正式选举,村民先后要投两次票。这种方式(

)①反映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

②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③脱离上级掌控,易造成混乱

④是最先进的农村民主选举返回B.①②③④A.①②④C.①②解析:选D.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民C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两票制”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③不正确;④说法太绝对。2.(2012·昆明模拟)右图是分别收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在分离60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壁展出的开幕式发布会。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你对“山水合壁”主题的正确认识是

(

)①“山水合壁”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②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③此次残画的破镜重圆标志着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④画展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此画见证了两岸同根、折射出同胞的悲欢返回解析:选C

①②④项表述符合题意,③项“‘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不符合现今两岸实际情况。故选C。返回A.①②③C.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③④3.(2012·南昌调研)“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返回偶书》可能最早出现在A.台湾商人来大陆投资B.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C.“九二共识”的出台D.“三通”的实现(

)解析:选B

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应该是因此而产生的。[点击命题角度]视角一

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例1]

(2012·安徽高考)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返回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返回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

A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启动的;表中数据只是相对自身增长的比例,无法得出D项。根据表格所示,1979年~1984年农村家庭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增长,故B项符合题意。返回[答案]

B[拓展归纳]返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类别时间原因核心内容影响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类别时间原因核心内容影响主观认为农业提高生产资料超越了生产力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产品分配上实行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展平均主义困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返回视角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例2]

(2012·江苏高考)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返回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解析]

1969年我国处于“文革”时期,经济及外交政策均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思想得到解放,经济领域开始适当引进外资,邓小平认为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符合我

国的国情。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D三项与题干不符,答案选C项。[答案]

C返回[拓展归纳]返回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

“引进来”,而且“走出去”。“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多层次”是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返回[演练命题热点]1.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倩同学收集到一幅上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A.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解析:选

B

“农村有了自己的地种”“20世纪80年代”两条信息结合在一块,可知当时农村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B。返回2.(2012·黄山毕业班第一次质检)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60种农产品收购价返回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十四大。注意时间“90年代初”,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都发生在1992年,符合题意。而B项在21世纪初。D项在2001年。均排除。C项与题意无直接相关。3.2011年初,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2010年GDP达到人民币近40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的8.5%,并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如此成绩,你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

)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世界经济的低速返回A.①②③C解.析①:③选④AB.②③④本题可D.用①排②除④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④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技能八提升解答历史问题的概括能力历史问题的概括过程首先是归纳的过程,需要概括的知识往往呈现零散分布状,这不利于概括。但历史知识本身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我们完全可以用系统化思维方式,从宏观和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那些零散分布的知识。概括的过程其次是抽象的过程,概括总是在人们的抽象过程中并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和完成的。因为概括的结果已不是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简单再现或全部罗列,而是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科学概念,是把感返回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一结果的实现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共性或本质属性的归结,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历史基本结论的提炼升华,基本要点、核心内容的得出,无一不是抽象思维的结果。解答这类试题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依据什么方法或者线索进行概括,有时概括的角度不符合题目要求,造成无序的堆砌。返回历史问题的概括是把各种历史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特征联系起来,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更为深刻。因此,历史概括能力是在历史分析、综合能力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从特殊上升到一般、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具体的历史思维能力。表现为运用分析、综合方法对历史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概括。对历史事实进行横向或纵向概括,首先需要概括的各种历史事实中应存在某种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其次应特别注意提问的角度,第三要注意横向概括的深度、纵向概括的广度。返回(2012·安徽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治之,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