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读书报告_第1页
建筑 读书报告_第2页
建筑 读书报告_第3页
建筑 读书报告_第4页
建筑 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中国矿业大学11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考试时间2012.01.02学生姓名王海艳学生学号ZS11030035所在院系力建任课教师常江老师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读书报告规划ZS11030035王海艳主编:周国艳现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于立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MBA学院院长,现任天津财经大学副校长。特邀指导:张京祥现为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注册规划师。本书背景鉴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理论方面的教材十分缺乏的现实,为写一本比较全面的城市规划理论教材,内容新颖并具有系统性,本书特邀张京祥教授作为指导老师,由厦门大学马武定教授审定。希望写出一本书,能为从事城市规划教学、科研、设计等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学生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分析性地汲取其经验提供了一个基本全面覆盖而又通俗易懂的读本,同时也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教材。本书主要阐述的西方城市规划的概念,对规划理论产生的背景和产生过程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早期规划理论思潮做了详尽的叙述,三章介绍西方二战后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进过程,四章比较全面的概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体系,并以荷兰,英国,美国为代表介绍了规划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要点。随后以分析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过程为基础,解释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关于城市规划本质、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规划师角色等方面在认识上的演变的提升;从制度分析的新维度,论述了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为科学评价和认识城市规划实施成效提供了重要借鉴。以下是我对本书内容的提炼和个人思考。1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从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背景,工业革命为技术背景,启蒙运动为思想文化背景,描述近现代西方城市和社会的各问题和状况,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理论的雏形逐渐形成。丛生的城市问题为城市规划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透光石工业生产方式所具有的特征,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那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有计划的,由于生产的分工,整个争产过程需要协调,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计划和管理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机器化大生产为城市规划也奠定了基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环境卫生恶化,结构与布局失调,城市开发土地与使用措施,城市阻塞严重,交通失调,城市品质美学失态等城市问题状况下,开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早起发展,包括英国伦敦二次改建,法国巴黎三次大改造以及美国城市建设和美化运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社区与“公司城”建设。西方规划史本身立足于解决城市问题,并随着市民对城市的需求,越来越注意多维度的视角,不仅仅解决物质的城市,要从空间,时间以及人际间的关系来探索城市发展的肌理,目前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是,规划需要解决最大限度的便捷功能,功能分区和布局的合理性,城市交通最大通畅性,城市空间与环境美学,合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正式中各功能区域的设计等。同时,城市规划理论目前有两个取向,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为代表城市分散思想和以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理论为代表的城市集中思想。2早期理论思潮霍华德田园城市构想,包含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每个田园城市人口控制在2-3万人,工厂企业建在城市边缘,城市四周由农用地围绕,这样保证城市居民接近自然,避免大城市现有的弊病。带形城市:索里亚.玛塔提出“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城市不再是分散的一个一个点,而是由铁路和公路干道串联在一起、连绵不断地城市带。工业城市:中心为公共活动区,两边为居住区,工业区设在城市东南面,位于河流河口处,下面是河流主干道,便于运输,大坝上是发电站,火车站在工业区附近,所有区域由绿化带分隔开,又由铁路连接起来。西谛的城市形态学说,立足于城市美学,从外部处理问题,让人民对旧城重新产生兴趣,西谛通过对新旧城市的比较提出了一种调整方法,填补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启发了一系列超越理论本身的探索,即从可见的事实入手,探寻不可见的原因。格斯迪的区域规划理论,亨纳德的城市改建思想立足于道路交通的组织方式的改善来舒缓交通压力,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另外对城市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并注意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为城市规划理论提供了许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建议。以上诸思想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脱离了理想城市平面的研究,立足于城市问题的解决2)不同角度的研究体现了不同的研究立场3)是未来理论发展的基础与源头小结:(1)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有三个特点: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城市不是孤立的,城市应承担区域发展的责任,其功能定位与性质应从区域和自身条件进行研究;中观:城市交通与居住环境的恶化,是由于人口与产业过度集中造成,应优化配置,进行合理而有机的疏散。微观:城市是为人服务的,城市各类型空间应体现健康、公平和人性化要求。(2)区位论是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定位的理论基础,使城市布局研究从个别功能的安排转向地域综合设计;(3)注重经济能量的发挥,以规划手段促进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4)不断吸收其他科学的成就,多学科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3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历史演进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功能主义规划思想:《雅典宪章》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思想,是一种点心的物质空间规划思想,认为城市规划就是未来城市终极蓝图,认为城市被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类型。城市分散主义:希望通过疏散大城市的发展压力来有效地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莱特“光亩城市”是分散理论的代表。赖特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在汽车、电力时代,没有必要把一切活动都集中在城市,主张分散布局,每户1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实质是呼吁回归自然式的乡村生活。城市集中主义:柯布西耶主张通过城市内部的改造,包括大城市内部空间的急集聚方式与功能的改造,使城市适用未来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思想主张城市应集中发展,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所引起的城市问题可通过建高层建筑和高效交通系统等技术手段来解决,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较大比例的空旷地。他强调阳光、空间和绿地。城市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1918年提出,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与其结构布局关系的理论。他提出,用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交通拥挤对城市的影响与血液不畅对人体的影响相似。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区域,通过快速交通干线联系城市各区域,把已形成的大城市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使之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功能集中点”,彼此之间用绿化带隔离。同时进一步完善功能与配套,逐步向城外新区疏解城市人口,变无秩序的集中为有秩序的分散。城市分散思想和集中思想分别根植于不用的思想基础,城市分散产生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构建起体系,更多的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共福利的关注。城市集中思想则从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出发,以工程技术的视角关注物质内容,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完成社会结构的重担。现代城市规划脱胎与现代建筑运动。早起发展的主流思想史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物质空间要素的设置于安排成为规划的核心内容。分散和集中成为人们对解决问题的来了两种物质空间的规划的思考趋向。社会文化、经济制度、公共参与等重要因素尚未成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二战后至1960年的城市规划思想在西方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主义思潮与“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成为主流,同时城市快速发展,一些大城市的急剧集聚失去接踵而来,随后“适度分散”已经成为共识,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为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重组提供基础。20世纪初的系统规划理论和60年代的过程规划理论是对立反映实质性规划理论和程序性规划理论的是当今规划理论与时间的重要组成。区域规划理论:萌芽于田园城市,奠基于格迪斯和芒福德的理论,50年代后在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共同推动下,产生了一些诸如增长极核理论,空间扩散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前苏联地域生产增合体理论。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恩温的卫星城模式是田园城市分散主义的延伸与发展,第一代新城哈罗新城,第二代新城代表坎伯诺尔德,第三代新城中米尔顿凯恩斯提出反磁力吸引体系,企图在该区域范围进行全面的经济和社会规划。二战后思想与理论的发展是基于对理性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的批判的继承与发展,二战后的社会文化思潮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规划领域的渗入研究一方面促使系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60年代之后的城市规划理论的百花齐放。1970至今的城市规划思想70年代西方规划理念开始转变,并分为几大理论流派,80年代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规划思潮,以及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后现代思潮等,80关于城市规划实施成效的理论和交流规划理论。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快速成长,“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全球化生产,国际新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的产生,这些都在改变着城市体系,城市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理念。90以后城市规划理论的新进展是政体(政府,企业,社会力)理论,反对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主张,认为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关系。规则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逐渐向新的规则模式转变,企业积极努力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以应对面临的收益率危机,而跨国公司得以大力发展并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合作规划理论,由healey,在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汲取交流规划理论和“政体理论”的精华基础提出来的,提倡由多个主题更年共同参与规划,多个主体协同一致,并允许各方根据自己的规划目标产生局部规划。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规划思想:技术与自然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紧凑城市:为了缓解城市蔓延和无序发展,节约用地和资源,降低能耗,提倡城市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城市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生存。可持续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的发展,使人与环境越来越疏远。生态灾难的严重促使人类警醒:未来我们将走向何方?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从18、19世纪开始,欧美国家相继兴起“都市美化运动”(CityBeautifulMovement后来演变为“健康城市运动”)。如18世纪末兴起的英国公园运动,19世纪美国以纽约中央公园等公共绿地建设为代表所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期间有过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Wren)的伦敦改建规划、奥斯曼(G.F.Haussman)的巴黎改建实践、霍华德(E.Howard)的“田园城市理论”等,均反映了对城市以及人类未来的担忧。表现出“回归自然”的取向,也使现代城市规划与空间景观设计有了艺术传统。4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体系概述控制性规划,以欧洲大陆为代表,体系要求编制国家的规划标准与规范,制定国家的规章制度,形成自上而下、不同层次的规划。最大的特点是决策的规划性。指导性规划,指导性规划一般是根据判断法和以往的案例作为决策和政策制定的基础这种类型的规划不具体没有详细的规划图,仅仅提供一份发展的示意表现图。这种类型的规划不具体说明控制性的内容,仅仅阐述发展的政策和目标,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留给规划的控制管理来决定。此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灵活性,但相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控制性规划以荷兰规划体系为代表,其特点是政府机构不直接参与商业开发和建设而是通过城市政府的法定规划。在全球一体化的局面下,荷兰规划体系面对发展的不确定性,规定了比较灵活的条款。指导性规划的代表英国规划体系,其特点是比较傲灵活,实行政策制定、规划许可申请的开发谈判和规划督察裁决相结合的方法。英国与荷兰的规划体系根本的不同点是起源于法律体系的不同。不同的法律体系影响形成不同的规划体系,不同的法律程序和执行方式造成人的行为不同。美国规划体系以1900-1920年间美国各州自发的进行的总体规划而后分区规划为雏形,30年代后联邦政府介入州和地方规划,并开始资助地方和州开展规划工作,60年代后,针对城市出现的问题,开始加入法律措施和规范,以改进这两个规划法案。美国的规划法体系是联邦政体下的产物。其中以州为框架的规划法体系,自下而上的规划理念,三劝分立的施政纲领,公开听证的准司法程序,以经济机制为主导的规划调控原则,以强大的法庭系统做支撑的规划监督体系,均使得美国的规划法规在立法和实施上能够较好地均衡各方利益,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并且能不断自我纠正和完善。其中一部分经验和手段对我国城市规划法规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美国城乡规划体系的特点,显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体制的构架上,城市规划基本上是由州和自治市来负责,不构成国家规划的概念;二是国家不具有统一的城市规划法规,各个州的规划行政运作体系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个州之内的各个自治市也各不相同。5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启示以及对学习理论的思考启示: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规划关注的是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物质规划”问题,60年代以后,关注焦点转移并逐步深入到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的关系上来,直到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额理念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规划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民对于城市实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规划被认为是一种事体空间的设计活动,主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制定“蓝图”;60年代到70年代理性的规划理论和规则理论强调了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70年代至今规划理论主要围绕城市规划的实质问题和城市规划实施成效问题进行讨论。一下是对学习的思考思想(理论)有用吗?MaxWebber:“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质利益和理想利益”但“由思想所创造的世界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所推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