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专题讲座_第1页
合唱专题讲座_第2页
合唱专题讲座_第3页
合唱专题讲座_第4页
合唱专题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讲座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老师们好,今天就歌唱模块教学的问题主要谈一谈合唱教学怎样进行排练。也就是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混声合唱,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另外再谈一下“歌唱与指挥”的问题。谈到这个歌唱与指挥的问题,在歌唱教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要求,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说在我们进行歌唱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解决整体歌唱要做到统一、和谐,如果完成好这两个基本点,才能够进入到二声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到四声部的混声合唱,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一、如何把歌曲唱好在歌唱教学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好歌曲。初步掌握歌唱基本技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就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歌唱教学,以及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来解决问题呢?首先,什么叫做科学的歌唱?大家知道,在这个声乐分类上,有美声,有民族,还有流行唱法,也就是说的通俗唱法,现在又出了原生态派等等,那么在我们歌唱教学当中,尤其是学校音乐课堂上,我们既不能偏于美声,或是偏于民歌,或者是其他,所以我们歌唱教学是教给学生的基本歌唱方法。关于分辨学生的声线是否属于美声、民族,还是其他,这是学习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那么这个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呢?它的目标和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科学的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用很自然的声音去歌唱,能做到字正腔圆,给人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唱完歌以后觉得嗓子疼,或者是感觉不舒服,这个基本技术掌握完了以后,他可以完整的演唱好一首歌曲,唱的要好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首先,我们就要解决怎么样掌握歌唱基本方法的问题。记得我在上一讲曾经给大家简单的提示过一些小的方法,一个是让学生们把嘴巴打开,这怎么打法?不能机械的要求他使劲去张嘴,也不能让他在不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演唱。首先,指导学生自然的微笑,打开两个颧骨的笑颧肌,同时要把牙关打开,这两项是同时的,笑,张开牙关,然后进行呼吸,呼吸时,不要挺胸,自然放松,保持好歌唱状态。第二步歌唱张口的口型,应该是这样:(做示范)这作为起点,一边唱一边嘴巴边向下走,向下垂,然后歌唱的基点最后到胃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这样做到呢?如:ma,mei,mi,mo,mu这么几个音,声音的位置要在一个点上,吐字、发音要圆润,字正腔圆,老师们可以在实践当中去试一试。第三步就是声音要有共性,要统一,所以我方才前面举的这几个例子就是告诉你,声音如何把它调到统一了,这个就是作为歌唱教学最初步的入门,在实践当中大家可以去体验体验。那么在歌唱当中,解决这个基本发声问题了,紧接着就是呼吸,呼吸我刚才讲过了,一个要求学生们不要提胸,呼吸尽量气息向下走,呼吸要自然吸进去,就是刚才我讲那个,这三步统一了,就基本上可以了。把这个基本方法掌握好了以后,经过练习,就可以达到初步入门的这个感觉。那么,在练声的时候,有这么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运用开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发u或者是lv这样的字母,怎样把它唱好?比如说发u,因为我们要强调一个音的位置问题,u字母本身就会造成嘴巴撅起来的现象,声音就自然而然的向前走了,形成了歌唱的整个状态全在嘴里,这样音发出来会发白,没有位置。很多的就是在练声歌唱发声的时候,都用的是这个练习曲,听起来这个位置上老是感觉到不对劲,老是这样直着向下的走行,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方法,很简单,我提示一下,你把它笑肌抬起,再唱这两个音就有区别了,这就是属于声音的走向,我们要求歌唱要统一,要寻找声音的共性,这样是比较好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一下实践。二、指挥的基本知识(一)指挥的职责、要求与条件指挥的要求:简单地讲,可用“省”、“准”、“美”三个字概括。“省”是指指挥动作要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设计指挥动作,动作大小要适度,既不能过分地夸张,又不能无表现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对比,注意作品的语气。“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即各种起拍、收拍的打法,要求干净、准确。“美”是指指挥在表演艺术上要美观大方。因为指挥不同于导演,导演是导完戏即可下台看戏。指挥既承担着导演的任务,又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所以他的一切形体与指挥动作都要注意美观。但是必须说明,姿势美与不美,关键在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一切从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出发,掌握好准确的指挥图式,将动作变为下意识的用心投入,它的感染力就强,用外在的手法去指挥,必然会产生许多弊病,不会有好的效果。指挥应具备的条件,一是乐感特别是节奏感,二是耳朵听音的敏感。在合排中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及作品的乐句、乐段、旋律的相互交织,音乐的发展变化,音乐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音响层次对比及作品的风格,演唱、演奏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都要通过听觉去发现和改进。所以,平时要多欣赏比自己指挥水平高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提高听辨水平,增强指挥的全面修养。(二)指挥的基本动作与姿势1.指挥的身体:站立挺拔、收腹挺胸,直立在合唱团员面前,要非常放松,自然、美观、大方。2.指挥的脚和腿:一般左脚稍靠前,右脚稍靠后,身体的重心落在右脚上,开始指挥后,两脚随着演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哪只脚在前(或在后),都要有个重心,支持全身的稳定。当身体向左摆动时,重心落在左脚,向右摆动落在右脚,正直站立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的中间。两脚运动时不能躬腿,更不能一起一躬上下摇动,破坏指挥的形象。3.指挥的双手:指挥的手势,是指挥工作的核心,一首作品的解释全靠手上的语言去表达,指挥主要靠手说话和演唱,因此手的动作极为重要。手的姿势应是弧形的,双手的位置提在胸前,左手比右手稍微靠下。两手的基本分工: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密切合作,才能完整地指挥好一部作品。4.指挥的手腕与小臂大臂的运用:手腕要灵活,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愈快动作愈小。大臂主要用在速度慢、力度大的辉煌和气势浩大的部分。经常运用的是小臂部分,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采用恰当、准确的动作去表现它。5.指挥的眼睛与面部表情:指挥应用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和面部表情,统一队员的感情并反映给观众,这是启发队员的重要方法。有经验的指挥总是通过艺术手段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挖掘队员的潜力,将他们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三)指挥的拍子与图式集体唱歌时,歌声是否整齐,节奏是否准确,强、弱、慢、快是否一致,关键在于指挥的基本动作和各种图式的正确与否。作为指挥首先应将各种拍子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什么叫强拍、弱拍或前半拍起、后半拍起等。在指挥唱歌时,常常由于起拍、收拍不准确,而造成了起拍进声不齐,收拍用声无力的现象。或者,由于对几种拍子概念区分不清楚,造成指挥图式的紊乱,影响演唱。为了达到正确的指挥,现将拍子的打法介绍如下:指挥的拍子分三种:1.单拍子,是指一拍子、二拍子、三拍子而言,它的特点是每小节只有一个重拍“>”。2.常见的复拍子有四拍子、六拍子、九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分别有二个或三个重拍。重拍子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组合而来的,如四拍子是两个二拍子组成,九拍子是从三拍子演变出来的。3.混合拍子有五拍子、七拍子等。它们的特点是重拍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除第一拍是重拍外,重拍还出现在第三拍或第四拍上,这种拍子主要根据不同歌曲的节奏而定,因为重拍不一样,图形当然也就有所不同。当你掌握了三种不同类型拍子的图式之后,还要学会起拍和收拍,明辩强拍\弱拍,以及前半拍、后半拍起、止的指挥方法。一般说来,起拍有三个连续动作,一是预备,二是呼吸,三是点。预备时将双手提起至胸前,目的是统一唱者的视线;呼吸是将手提起给唱者气口;“点”是打下去一起进声。这三个动作要连续做出,引导大家唱齐为准。收拍是两个连续动作,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到结尾时,划出一个平面图式扩大动作,集中视线做出“收”的准备,然后双手果断、干净、有力地收在“点”上一起结束。如果歌曲是在正拍(强拍)进入,那么预备动作就要在弱拍上给气口,“点”在正拍上起唱。如果在弱拍上,进声就要在强拍上给气口,“点”在弱拍上起唱。前半拍、后半拍起拍同样。如:其他强拍、弱拍,后半拍进入可按此图练习以次类推。三、合唱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提高的关键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很广,内容很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合唱的总音域与声部之间的分部情况:例一合唱训练先从各声部的中声区开始,打好基础再向高低两方扩展,益处是从中声区训练起,唱者自如,便于调整音质、音量及声音位置,要严格训练力求统一,并让大家体会到用声的共性和美感,为扩展音域做好准备,见例二。训练时可根据同声(男声、女声、童声)、混声,不同合唱团、队的特点训练。(一)声音方面的训练作为合唱指挥,必须懂得声乐知识和用声方法,因为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虽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合唱的用声上要受多方面的制约,既要有男、女、高、低各声部的统一音色,又要有多声部音色组成的合唱整体;既要有规定的气口,又要有不减低音量为原则的循环呼吸;还要控制各种音量的各种变化,有时轻得扣人心弦,有时响得激动人心;以及群声吐字唱词的一致性,各种对比的默契感……。所以说合唱训练的学问多,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抓住重点进行严格的训练。1.呼吸: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地将空气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呼出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所以说唱歌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1)整体一起呼吸;(2)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3)循环呼吸。排练前,指挥请大家起立,每人将手放在腰围的位置上,做一个深呼吸的动作,让全体一起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的慢慢呼出,指挥从听觉上检查集体气流是否平稳、均匀,从视觉上检查队员们的肺部、腹部是否扩张,进行纠正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等各种气息的运用。2.声音位置:合唱艺术寻求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因为合唱的基础是个人基本功的提高,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服从整体,才能达到谐调、平衡、统一的效果。集体训声的目的是使发声器官的肌肉松弛而灵活起来,以便消除一切障碍。好的合唱音质来源于正确的歌唱姿势。发生者应保持兴奋的状态和打开喉咙,放松下巴,张开两指大的口形,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发声训练。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先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咽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巩固中声区的唱法后,再向高低两声区扩展。低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很自然地放松,用“mo”的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渐找到胸声共鸣位置,再用“Ha”、“Ho”母音从弱到强找准位置扩大共鸣腔。高声区的训练难度较大,因为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紧张,此时必须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抬高软腭,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lo”、“lü”的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3.直声训练:用直声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共性,而且还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这种方法便于在合唱进行中倾听其他声部的音色、音程、和声色彩的变化。一般来说每人都有频率不等的颤音或摇音,有多有少、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有损于合唱的协调,所以在训练时从直声入手打好基础,在排练歌曲或正式表演时再带有正常的波动,听起来既有共性又有活力,声音才能统一、舒展、流畅。总之,气深、高位、直声,三者结合是产生共性的方法。(二)关于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在培育青少年唱歌方面,关键是如何正确解决变声期和变声后的训练方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处在变声期的初中、高中青少年中,普遍缺少科学发声法的有关知识,由于从小唱歌用的是自然声,到了变声期唱歌就问题多、困难大,高音唱不上去就喊,男高音的毛病是“捏”,女高音的毛病是“挤”。他们低音唱不下去就压,唱强音就“吼”,唱弱音就“虚”,有的还出现舌根引、喉音、鼻音等毛病。在概念上我们必须搞清楚儿童发声与成年人发声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要懂得少年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无术,要求无方,损伤声带造成不良的后果。少年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结构——发声器官是完全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成人的声音宽厚,音量大,音色分明,用声成熟稳定。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它只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成年人不仅具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而且还有胸腔混合共鸣,从而具备了丰富的表现力。少年儿童的声音变化规律分为三个阶段:1.一至七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四至七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音域为一个八度。2.七至十一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因为男孩、女孩的喉结相差无异,男、女孩的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自然用声的音域为十度。音乐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音域,为增强表现力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如果方法正确,不仅音域可以扩大到两个八度,还可以为变声期解脱方法上的困难。3.十一至十四五岁是童声的晚期接,也是童声发育的变化时期,可分为变声旺盛期和变声后期。这个阶段喉头增大,声带变厚,声音变粗,有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有沙哑之感,尤其是男孩较为明显。这时期靠七岁至十一岁训练的基础和方法,可以用轻声高位进行唱歌。变声反映严重的孩子一定要少唱多听,保护好嗓子,以备变声后唱歌。一般的自然规律女孩变声比男孩早两年,女孩比男孩变声更容易,女孩最晚是十四至十七岁即可变完,男孩十六至十九岁左右才能完成变声,当然这要视个人的发育情况而定。专题讲座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高端备课(一)第一讲:“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实施研究一、分析教材重视音乐知识,特别是与欣赏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音乐知识与每个单元的作品欣赏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音乐知识获得的同时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步发展。重点介绍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及其特点。标题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板块构成音乐格言如果音乐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否则它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导语欣赏:《非洲赞歌》(加纳民歌),介绍加纳的音乐文化。《鼓舞》(布隆迪圣鼓),介绍圣鼓及布隆迪的音乐文化。《门库尔雅》(坦桑尼亚民间音乐),介绍乐器马林巴及坦桑尼亚的音乐文化。《男孩之舞》(塞内加尔民间音乐)介绍乐舞蹈及塞内加尔的音乐文化。知识:非洲音乐综述。拓展与探究:非洲音乐节奏练习、网上查找非洲乐器资料、谈谈非洲音乐的特点和社会功能、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此外,还有12幅有关插图。特点:1.内容音乐性强,容量大,审美价值教高。2.贯穿着以音乐文化为主线。3.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4.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设计环节与教学方法宋曼蕾教学片断:非洲音乐课例描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开门见山向学生交待了教学内容:“大家好!我们今天学习《非洲歌舞音乐》,请大家翻开课本的78页,先浏览一遍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根据你们的理解,划出你认为很重要的、或你很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自主浏览与阅读,找出学习重点。随后,教师提出要求:“大家可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你获取的知识与内容”并提出了问题:“课本中主要罗列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课文中介绍了非洲的哪些音乐方面的特点?”学生们很容易地找到了学习的重点内容:节奏、鼓与舞蹈结合并与歌相呼应。教学过程1.非洲鼓乐教师继续提问:“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们今天想学点什么?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鼓。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提问:那么鼓是如何表现权力的?学生聆听《鼓舞》片断,找出固定的节奏:(详见课本80页3/4拍子的谱例),想象“圣鼓”表演的情景与形式,分三组,一组领奏,另两组应和,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固定节奏,并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合奏,体验鼓乐的多线条、多层次的节奏特点以及重音的位置。||:×××××:||(领鼓)||:××××××:||||:×××|×××|××××|×××:||(做三遍后一起结束)这是学习“鼓语”的敲击方法,它高度发展在统一的节奏里,学生脚做四三拍子,教师做下一小节的节奏变化,学生继续做节奏变化。教师介绍:鼓在非洲是最普及的乐器,最能表现充满节奏活力的非洲音乐,并具有神般的崇高地位。鼓不仅是巫术、仪式、娱乐、也是生活信息的重要手段。训练有素的说话鼓手可摸拟任何语言。鼓乐的节奏复杂多变,甚至经常以混合的拍子进行合奏。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听辩出高低音马林巴演奏的旋律并找出旋律的特点:||:2166|5166|2166|5166:||,教师讲解:马林巴是一种非洲木琴,它发音宽厚,余音较长,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上,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不断重复简单的旋律,只是不断地做节奏的变化。尔后,教师出示“姆比拉”乐器实物,进行讲解:“姆比拉”是一种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其结构是将长短不一的细长簧片绑在一块木板上,并在其下面装有一个木盒或干葫芦作为共鸣体。由于音域的限制,常常不断地重复几个常用的音高。让学生探讨演奏的方法和乐器特点——音高的排列,最后教师与学生就非洲乐器对其音乐特点有哪些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地交流与讨论。2.非洲舞蹈首先教师请同学们观赏电影《我是谁》中的“仪式舞”;《约鲁巴阿杰舞》舞蹈片断,找出主要特点;模仿其中的舞蹈动作,可分解身体的每个部分进行模仿和体验:如头、肩、手、腰、跨部、腿等。学生分男女生两组做声势,女生做||:×××××○:||,男生同时做五拍踏脚动作。教师随后告诉学生:非洲的舞蹈大体分成传统仪式性舞蹈、民间自娱性歌舞两大类;非洲黑人的舞蹈节奏强烈,动作粗犷,以身体的抖动为特色;主要突出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摆动合旋转,其动作没有严格的规定,没有比较统一的律动和动作,常常以鼓作为伴奏,非洲的民间歌舞有很强的功能性,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3.非洲歌曲非洲歌曲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兴朗诵或领唱,众人合唱叠句部分;歌曲旋律简单,一般分为两个乐句、大二度到大三度、歌词精简,不断的重复。教师教唱一句非洲的歌曲:1.2321|5.4321‖ShoshalozaShoshaloza学生聆听《Shoshaloza》,注意非洲歌曲的演唱形式,以及旋律特点,随后,跟音乐学唱《Hellomybaby》的合唱部分,体会旋律重复的特点,并随演唱者做出相应的拍手、踢腿动作,体验非洲音乐的重音特点,最后学生用“Africa”为歌词,自己尝试创作一句非洲歌曲音乐。

总结与归纳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口头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并运用今天学过的唱、拍、跳的体验方式,随着现代非洲音乐《燃烧非洲》的音乐,再次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第一组:在桌子或椅子上拍出||:×××××:||的基本节奏,第二组:学唱合唱部分的旋律:“yayiya_Africa,wassawassawassalele”第三组:随音乐的节奏跳出非洲舞蹈动作的特点:身体各部位的抖动、摇动,整个课堂在学生们的“劲歌热舞”中拉下了帷幕。(教学过程描述: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韩梅)三、教学策略(根据实际教学案例介绍教学策略)特性鲜明的教学风采中国有句俗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它告诉我们一个客观规律:差异、特色、个性是这个世界得以真实存在与健康发展的本质。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严重地出现趋同、追风现象,很难跳出固有的教学套路,既违背了教育本质,也有悖于艺术规律。于是,寻觅特色、发现拓展就成了一种期盼。昌平名师大讲堂上宋曼蕾老师的《非洲歌舞音乐》,抚平了笔者的焦虑,她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异国音乐,更是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另类”教学,使我们在领略她独特教学风采的同时,更引发了一些深层思考。

理念的价值理念决定目标,目标产生方法,方法制约过程,过程决定成功。成功的教育行为,都是由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支撑的。分析宋老师成功教学的秘诀,把我们的目光又一次投向近年来常挂在嘴边,却未必能够真正理解的两个字:理念。上课前,笔者为了提前找点儿感觉,粗粗翻看了一下宋老师的教案,说实在的,真没什么“打眼”的地方。于是和宋老师交流“教案里看不出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课是上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她平静地甩出一句话。上课了,热烈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可能是被这动感的场面感动了,笔者不由得再次翻开教案,“课是上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课堂还真印证了她的话。下课了,眼前挥之不去的灵动画面再一次牵动着双手,我又一次翻开了教案,“课是上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事实又回答了她的话。这三次翻看教案,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但一次比一次坚信:课是上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极普通的教学环节没提供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什么是这节课得以成功展示的基础呢?笔者的目光突然锁定在常被人忽略的教学理念上。教案开篇有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话:一、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二、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三、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这段话冲散了眼前的迷雾,发现了本节课成功的基础,同时揭示出宋老师的教学境界、教学追求与教学风格。课堂上,宋老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自主教育平台,引导孩子们探索发现,参与体验,聆听感受,相互启发。通过非洲歌舞音乐中跳动的节奏,摇动的旋律,摆动的歌声,晃动的躯体,把孩子们带进了非洲丛林,带进了非洲音乐,带进了非洲文化。这一连串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渐入佳境,从走进非洲到走进非洲音乐,从感官参与到自主创新,沉闷的教案在崭新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鲜活、生动、真实地在这个自主教育平台上拓展延伸。宋老师把教学理念锁定在提升能力、引发思考、共享文明上,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使我突然想起“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句直白、质朴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揭示着教育的真谛。宋老师用她的创新教学行为大胆的向传统教学理念挑战,向无效的教学行为挑战,向自我价值体现的教学模式挑战,勇敢地和孩子们站在一起,将自己置于一个“头羊”、“首席”、“朋友”、“导师”的位置,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体验孩子们学习的感受,提升孩子们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一堂好课!

第二讲:“音乐鉴赏”模块研究性学习教材教案选编与研究一、音乐鉴赏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高中阶段,特别是在高中音乐学科领域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其次,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高中音乐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过程中,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多种能力及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再次,学会学习的终身能力。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探寻和了解音乐,掌握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对丰富其阅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一般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发思考的动机。通过一些音乐情景创设,设计出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确立带有兴趣和疑问的研究专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2.收集数据,感受音乐,展开研究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也是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这些活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规律。3.启发引导,分析音乐,深入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中期阶段。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补充与启发,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当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置之度外,要参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及时给予辅导和点拨。4.展示成果,理解音乐,总结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后期阶段。每个小组研究的子课题,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因此,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总结,教师要把这些知识加以总结和巩固,构建起“知识树”。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二、研究性教学案例展示第二单元《感受民歌》戴树林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教学意图与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地方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而民歌则是其中最具有群众性的音乐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并在收集、分析、欣赏、理解、描述与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歌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介绍汉族民歌的地方性色彩,欣赏〈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2.介绍北方草原与长调民歌----地理位置与民歌的形成,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3.介绍壮族歌会----民俗风情与民歌的形成,欣赏〈对歌〉。4.介绍维吾尔族民歌----舞蹈与民歌的形成,欣赏〈送我一枝玫瑰花〉。5.介绍新时代民歌,欣赏〈青藏高原〉、〈新康定情歌〉。6.欣赏电子琴独奏〈民歌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课前准备:1.确定研究专题。2.查找、收集有关音像、文字、图片资料。3.以小组探讨的方式,对收集音像、文字、图片资料加以分析、研究。4.用网页制作、Power

Point等软件制作成研究专题的资料库。(以上内容分课堂、课后进行,大约需要三周完成。)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1)放影片《民歌联奏》(老师演奏录像)师:先欣赏一个民歌联奏片段,你能听出老师演奏的分别是什么曲子吗?2)讨论(估计能回答的是《茉莉花》、《青春舞曲》)3)引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民歌有一些了解,但了解不多。民歌对我们当代学生来说,似乎离我们很久远,因为它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但又似乎离我们很近,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又到处流淌着民歌那优美、悦耳的旋律,更何况,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了解民歌的历史,关注民歌的发展。在今天这节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以“民歌”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全班各组同学经过音像、文字资料的收集与查阅;实地的采访,拍摄;乐曲、歌曲的演奏,演唱与欣赏等都形成研究结果。课前,我把每个组的资料都仔细看过,大家都干得十分投入,时间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选取了部分研究成果在课上一起讨论,汇报,与民歌来个零距离接触。2.研究讨论论题之一: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因素。1)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①研究小组汇报《民歌小窥》,欣赏《紫竹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②小结: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气候、人的性格、方言、人口密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2)生活方式与民歌特征①研究小组汇报《蒙古音乐研究》,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②小结:旧时,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生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的牧歌;长江流域的纤夫号子;江南的田歌、插秧歌等都与生产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3)民俗风情与民歌内容①研究小组汇报《民族歌会》②补充欣赏《对歌》论题之二:民歌在当代。刚才介绍的都是民歌的历史,民歌的过去,那么,民歌在当代是何种状态、该如何发展呢?1)研究小组汇报《校园调查》(自制的新闻传递)。2)研究小组汇报〈访音乐名家----周大风先生〉(自制的转访节目)。任何传统文化,都面临着继承与发扬。周大风先生说得好,民歌作为旧时代的产物,面临着改编与创新,把民歌作为素材进行改编与创新活动。3)研究小组〈四中歌手——张艳〉(自制的校园明星专辑)4)同学当场表演:钢琴独奏〈锈金匾〉片段。5)学生一起演唱〈青春舞曲〉6)教师现场表演〈送我一枝玫瑰花〉7)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这堂课的感受。三、案例评析好课的标志笔者之所以推崇宋曼蕾老师的《非洲歌舞音乐》,不是因为笔者和她相识,而是因为从她的教案和教学行为中,都张显着她独特的教育理念、音乐功底和教学方法。在她的教学流程、教学行为、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中,无处不蕴含着音乐,充溢着情感,举手投足都在音乐的拍点上,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上所下的功夫以及厚重的音乐底蕴。这绝不是肤浅地听听音乐就能办得到的,而是要细细的咀嚼音乐、久久的品味风格。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多余的表演,只有从不同角度对音乐的诠释、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对教学的投入。从音乐中来,到学生中去;再从学生中来,到音乐中去,她就是这样把控着课堂,这也正是她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工业时代的特征是“分工”,当今时代的特征是“融合”,宋老师把分工与融合作为教学方法,并应用到极致。她将复杂的教学环节进行演绎:初学时分工,表现时融合,分流难度,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因此,我们看到的教学场面:一会儿是一、二、三、四、五,一会儿是头、手、脚、肩、嘴,一会儿是唱、拍、跳、扭、奏,一会儿是歌、舞、乐、心、灵。只见孩子们唱着非洲的歌、打着非洲的鼓、说着非洲的鼓语、跳着非洲的舞,好一番热闹,好一片激情,好一份快乐、好一阵沸腾。在短短45分钟内,被宋老师摆弄得还真有了点儿黑皮肤的感觉,只见他们在做课的舞台上,随着非洲音乐,争先恐后地扭动,忘记了他们是在做课,从局部到全身,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不协调到协调,享受着非洲音乐带给他们的奇妙感觉。台下观摩的教师也情不自禁地拍打着节奏,完全沉浸在非洲歌舞音乐中。宋老师更是投入,头摇着,嘴说着,手敲着,脚跳着,与台下的她判若两人。此时的课堂已失去以往的“理性”,不知是多层次、多声部、即兴发展创造的非洲音乐节奏“搞昏”了我们的头脑,还是宋老师的教学方法与人格魅力“迷倒”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只见全场都在音乐中摆动,在摆动中沉浸。到底什么是好课?笔者认为:我们的好课是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好课是使学生精神与身体都能感到愉快的场所,好课是一个激发师生音乐创造潜能的特殊空间,好课是一个团队集体合作创造艺术的载体。换句话说,好课启迪智慧,好课激发感情,好课使人受益一生。今天的课就是一堂使孩子们受益一生的好课。(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郑莉)高中的音乐课程应提倡“讨论--探索--实践--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氛围。虽然每一模块围绕某一特定内容,以明确的目标,从不同侧面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但从宽泛的角度看,各个模块之间在教学方式上都有其相通与兼融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将体验、实践、探究、比较与合作的方法贯穿始终。专题讲座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研究和探讨关于高中音乐“歌唱”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我们广大的同行教师,在第一线教学过程当中,特别是在歌唱教学上,已经摸索出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在高中选修模块歌唱教学过程当中,大家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我们今天还是要进一步明确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来实施和完成教学内容。一、歌唱教学中要重视欣赏优秀声乐作品的问题首先我想谈第一点,就是在歌唱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当中,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优秀的、经典的声乐作品如何进行鉴赏的问题,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怎么样来欣赏声乐作品。我想教师应该采取的是以聆听为主。在体验和实践中去感悟、了解学和习声乐作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声乐知识和演唱的方法技能。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学会欣赏和品味,深层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技能起到提升兴趣的作用。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二、歌唱教学中要解决好学生学习心理和生理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变过声,在学习歌唱方面,可以说是大多数同学处于一种不太好意思张嘴唱的状态,原因是由于平时很少唱,怕唱出来很难听,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因素我们老师一定要了解。另外,就是生理因素,对刚刚变过声的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歌唱技能时,一定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男生,老师要注意他们的喉头问题。可以用轻声高位的方法进行练习。一开始要少唱多听,保护好嗓子。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和作品。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学生,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进行歌唱教学。三、歌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问题在声乐艺术中独唱是讲个性,合唱是讲共性,虽然方式和原理基本上都差不多,但在合唱的用声上受到多方面制约。在歌唱模块方面,除去让学生掌握这个基本的歌唱方法,能自己进行歌唱外,还要让学生参与合唱学习,教材中呈现的独唱、重唱、两声部的合唱、四声部的和唱等等学生都要学习。合唱教学不仅是重点教学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一)咬字、呼吸这个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可以让学生练习朗诵,字正腔圆的张嘴说话,每个字都要饱满,有韵律。那么在要歌唱的时候,除了字正腔圆之外,要有气息支撑。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和动力,人的自然呼吸是不断循环的,将空气吸入你的肺部,由肺部排出,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活动,吸进来呼出去的自然流动,说话的用气是无意识的,但是唱歌用气则不然,必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来安排呼吸,它的量大与小,做到有意识的控制,这就是歌唱与平时讲话在呼吸上的区别。所以说,歌唱必须学会运用呼吸,这是极为重要的,声音上的训练,以及呼吸这两方面是歌唱训练的要点。那么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怎么操作呢?我举个例子,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歌叫做《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象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我这儿完全是这样唱的,(示范……),如果按照我方才那个要求,就会变成这样子,(示范……)。这样的声音就圆润了,这一圆润再加上气息的运用,就出现了一个最基本的歌唱状态。那么这个歌唱状态在我们的歌唱教学当中,一开始教师认真做一下,大约在10分钟之内,孩子们就可以掌握,笑,张嘴,呼吸。跟着老师指挥的动作,气息的运用,这样,呼吸,(示范……),不管是轻声或者声音大一点都可以。老师们在教学当中,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我们都可以做一下,去试一试,我认为这是科学演唱的第一步,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唱法,在合唱中,要解决声音统一的问题,怎么样来咬字、呼吸、张嘴、字的树立、气息的通畅、怎样同时进行等等,采取这种方法练习,应该是最有效果的。(二)几种呼吸方法歌者应运用正确的呼吸动作并进行呼吸练习。多声部合唱艺术的表现靠三种呼吸方法:整体一起呼吸,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循环呼吸。练习拉长音的时候,注意声部之间交错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这样对我们进入歌曲很有益。先把齐唱、解决声音统一的问题放在第一步,先不要急于唱二声部轮唱、二声部合唱。那么对于那些平时没有唱过歌,或者是唱的很少的同学,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基础入门教学。四、歌唱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以及方法上,可以做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怎么能够体现得出来呢?运用好了,它对我们教学的伸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个是通过演唱来理解这个歌曲的内涵,再有就是表现歌曲的艺术风情,不论是内蒙古、西藏、新疆还是云南等少数民族的歌曲,每个民族的歌曲都有自己民族的风格特点和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地方的风情,所以我们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要了解其特色。这也是我们在音乐歌唱教学当中的相关文化。再以《思念》这首歌的前几句为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这是让学生缓慢的呼吸,这样声音就出来了。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地去歌唱,也就是表现歌曲的内涵,比如:(示范……),诗情画意也好,有感觉的那种朗诵歌唱也好,一定要把他的情感唱出来,要告诉学生怎么唱。注意老师的指挥动作,(做示范……)这样的效果就好一点,这里特别注意老师的动作,指挥的动作,我们没有要求你一二三四那么打,只是用你的动作来启发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这就是互动,当你给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学生随着你一起呼吸,你笑的时候学生随着你进行张嘴,你再缓和过度的时候,学生他会用他的气息,来把这个声音揉出来。五、歌唱教学中的气口问题。在歌唱教学当中,学生第一步掌握简单的歌唱方法以后,要练习气息运动,呼吸,“你从哪里来”给气口,“我地朋友”再给气口,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对于我们在进行一些简单歌唱当中,你就可以顺畅地实施你的下一个教学步骤了。六、歌唱教学中声音位置的问题。声音的位置的问题,在合唱当中,要解决声音的统一,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么几个步骤,要统一的话首先咬字、发声一样,气息要稳,声音的位置集中。所以在合唱的用声上,必须从整体才能达到协调,平衡和统一,那么我们第一阶段掌握好这个基本咬字方法以后,我们要解决的是声音的位置问题。再以《思念》为例,“你从哪里来,我地朋友”,换一个,“你从哪里来,我地朋友,好象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示范:看一看,你从哪里来,你从哪里来,一个是平衡向下的,一个是向上的。这就解决了一个声音的位置问题,共鸣。共鸣一个是胸、口、鼻、头。也就是说,我们在歌唱教学当中,老师们要研究怎么教?另外一点还要考虑到能够科学地把自己的声音发挥出来,声音是否能够统一,老师的耳朵要灵敏,注意学生学唱的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总而言之,要研究教学对象,我们是普及歌唱教学,让孩子们在高中这个学段当中,基本上掌握好科学的歌唱方法,使之有可能经过你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学,将来走上一条歌唱家的道路。七、歌唱教学中变声期与变声后期的训练问题对处于变声期的同学来说,他要歌唱,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对教学曲目的选择,由于变声期学生在中声区算是不错的,要选择音域不宽,旋律很流畅,有许多很动听的歌曲可以让学生练习,如《思念》、《茉莉花》、《大海啊,故乡》这样的歌曲,适合学生的发声练习,它们的音域不是很宽,而且唱出来以后,旋律也很动听。你比如说像《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王立平老师创作的作品,(示范演唱: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像这样的歌曲,孩子们都会唱,音域又不宽,而且唱起来很流畅,进入状态也容易,(示范……)。所以在这个训练过程当中,选择歌唱训练的曲目很重要,不要只想着走捷径。另外,在变声期当中,要完成一些高音、音域宽的歌曲怎么办?这又是一个难题,绝不能让学生直接用力喊唱,也不能挤或压着唱,让学生要自然,像平时讲话一样,自然发声、吐字、咬字就行了。我刚才讲了三个例子、三种说法、三种效果,但是都是统一的,怎么说,怎么唱,你说什么样你就唱出什么样来。所以老师们不妨可以试一试,在歌唱教学当中,第一是基本的入门,第二你看(边示范边讲):“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它是一个通道,“小时候”,也是一个通道,“小时候,妈妈对我讲”,所以声音的走向不要挤。如“蓝蓝的天上的白云飘”这首歌,(边示范边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就这样了,“白云下面马儿跑”,甩这来了,你再试一下这样,“白云下面马儿跑”,从这耳根后面慢慢冒出来了,所以他有气息贯通就是回避这个“白云”下面挤。这样就能进入较好的歌唱状态,这是在变声期与变声后期的训练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那么就是说我们在高中歌唱选修模块的时候,在教学实施的时候,第一,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第二,老师要研究作品,研究教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研究科学的演唱方法?如果在教学阶段的一开始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后面的歌唱教学就会比较顺当地往前走。当然了也可能会遇到其他的一些困难,那也就是说,我们在歌唱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地研究和解决问题。八、一些不喜欢歌唱学习学生的问题首先,老师要记住,切不可以在广大同学面前,让这样的学生单独唱,不要增加学生的心理障碍,而是应该让他随着大家一起,选择好的方法去指导练习,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了解并鼓励学生学习。在整体歌唱训练过程当中,如果出现发声时腮部紧张、喉音、舌根音等方面的问题,要让他放松,放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前提。专题讲座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提高演唱能力的策略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本专题主要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的例举,与老师们交流一下在歌唱模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多种演唱形式的实践操作上,共同研讨一些教法和学法。使我们的歌唱教学在理性的认识和实践的可行性方面有效、更有特色。课程标准中要求“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在整个歌唱模块的学习中,经常开展由全体学生参加的合唱活动,确保有3—5首合唱曲的实践经验,是对高中生的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另外,针对高中生的不同嗓音条件和生理特征,我们还可以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小组,如独唱组、重唱组、小组唱组等,这些组合,可在学习中定期进行人员重组,这些灵活多样的歌唱形式,以利于所有学生对不同的演唱形式有所体验。一、在独唱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标》内容标准中提出,在独唱中,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这里提出的“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是要求老师在独唱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培养具有个性特点的演唱音色与风格。为了发展创造能力,要求学生摆脱模仿,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对歌曲的演唱进行个性化艺术处理,也是独唱教学需要强调的尝试和实践。众所周知,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纹路相同的树叶,也就是说每件事物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人的声音也是这样的,每个人的体态、喉头大小形状及其周围共鸣体的结构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各不相同,或柔和、或硬朗、或沙哑、或明亮。不同的音色会促进各人的个性化演唱风格的形成,不同的音色是高中生获得自信的歌唱本钱。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去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声音风格呢?(一)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所谓“个性化声音”,是指演唱者与众不同的声音特点,我国老一辈歌唱家马玉涛、胡松华、郭兰英、李双江、才旦卓玛、郭颂等,他们独特的声音至今仍在人们耳边回荡。当今的流行乐坛更强调声音的个性化,如果没有鲜明的声音特色,就不可能在歌坛有所发展。粗狂的腾格尔、沙哑的杨坤、明亮的张信哲、高亢的刘欢等,都是典型的例证。个性化的声音能让歌手保持长青的艺术生命,个性化的音色也可以使高中生的歌唱充满自信。这些道理,对于很多热衷于模仿歌星演唱声音与风格的青少年来讲,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而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从鉴赏入手,让他们在审美思考中自己领悟声音特色的重要性。案例个性化音色的价值师: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录音。问:他们三位歌唱家是否属于同一个声部?生:都同属男高音。师:三个男高音在一起演唱,不觉得重复吗?生:没有重复的感觉,三个人是不一样的。师:什么不一样?生:长得不一样,声音不一样。师:如果光让你听录音而看不见其人,你能听出分别是谁的声音吗?我们来试试看。生:能听出来!帕瓦罗蒂的声音有很强的头腔共鸣,结实而有穿透力;多明戈的声音铿锵饱满、充满力量而又富有戏剧性;卡雷拉斯的声音清秀抒情,明朗而富有磁性。问:如果三个人的声音完全一样或者过于相似,你会像现在一样对他们感兴趣吗?生:不会,正因为这三位最伟大的男高音有着三种完全不同的声音风格,人们才会给他们同样的尊重和喜爱,才能在同一台音乐会的欣赏中始终有着富于对比的新鲜感和美的享受。如果三个人的声音一样,他们中也许只有一个演唱技巧最高的人会得到承认,其他两个就会被埋没了。师:好!那么请思考一下,如果你从一开始学习歌唱就以某歌星或歌唱家的声音为样板进行模仿,并且越学越像,听众会从你的演唱中承认你的价值吗?这样的歌手,在歌坛会获得成功吗?生:不会,即使有价值,也不过是“他太像xx了”,没有人会认为这是这位歌手自己的价值。师:那么每个人歌唱学习首先应当追求的审美目标是什么?生:不要去模仿别人,唱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师:你认为周围同学的歌唱中,哪几位有些自己声音的特点?你自己声音的特点又是什么?生:xxx与xx的声音听上去与众不同,前者虽有沙沙的感觉,却很有味道;后者声音有点晶莹透明的感觉,一听就会记住。自己的声音就不明白了。师:你希望尽早知道自己的声音特色吗?你觉得个性化的音色对于歌唱很重要吗?生:当然希望早点发现自己的声音特点,因为有个性音色的歌唱,也许很快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具有了一半的审美价值。师:好!回去将郭兰英与彭丽媛的演唱录音进行对比,说说同是民歌手的声音差异。再找出三个流行男歌星的演唱录音,比较它们各自的音色有何不同。他们各自独特的音色为所唱的歌曲增添了什么样的美感?(二)发现并指导学生追求自己的声音特色由于我们在听觉上内听和外听的关系,每个人对自己声音的判断都会有误差或不确定性,有些人认为自己很有特色,其实可能并非如此,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声音很糟糕,但却有可能他的声音很独特。对学生来说,能敏锐地判断自己声音特色是很困难的,这需要老师的启发、帮助和指导。学生发现自己声音特点的方法很多,比如:1.自我发现:学生对着镜子、砖墙等对声音具有硬反射效果的物面,两只手半兜住自己的耳朵的两侧,然后细听自己的说话声音,聆听自己的歌唱,会发现某些原来不曾发现的特色。2.录音鉴别:将学生的说话声音和歌唱声音用录音机采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学生自己听,是客观听辨判断自己音色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录音器材一定以不失真的声音还原为前提,否则会出现误判。3.相互发现:组织学生对周围同学的声音特色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将同学说话声音和歌唱声音相比较,通过自己的判断,相互发现,互相鼓励,共同追求声音的特色。4.教师指点: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一位同学为例,用熟悉的歌中的某一乐句,进行分析式发声训练。需要指导学生摈弃一些说话时的不良发声习惯,在声带、气息、歌唱欲等都比较积极的状态下,启发他在中声区能发出真正自然的、属于自己的某些特有音色,要求他不断体会、经常重复唱出这些音色时的发声状态和共鸣感觉,并让其他学生关注这位同学的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以此作为借鉴去尝试寻求各自的声音特色。当然,寻找和训练个性化音色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有些个性化声音的发掘需要有个性化的方式才可能产生效果。5.更换曲目:要让学生改掉普遍存在的模仿陋习,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在课堂上不让他再去唱模仿和听唱学来的歌曲。在他们的脑海中,这些歌曲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味道去唱,已经早有了先入为主的审美定势,想从这些曲目入手去寻找他们自己的音色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因此,老师可尝试选择某几首学生原先并不熟悉,即使有录音也不首先让他们去听的歌曲作为训练曲目,用全新的要求帮助他们寻找、捕捉自己独特的声音。6.阶段互评:当学生充分认识了追求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并在自觉地努力中有所进展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两次阶段性的“唱出我的音色”演唱交流活动,学生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相结合,以推选“当月特色歌手”等方式,充分鼓励学生在追求个人声音特色的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让学生追求自己独特音色的活动,要为学生的个人爱好打开宽松的大门:无论喜欢美声风格、民族风格,还是流行风格的学生,只要努力追求特色,都给与支持与肯定。在这三者中,美声风格的演唱方法是有比较严谨的发声要求和表现规范,其音色的独立性建立在统一的规格上;民族风格的演唱方法虽没有美声那么严格,却也有其清秀明亮的共性,这类演唱方法中的个性特色,更具有色彩性的差异;喜欢流行唱法的学生可能会居多,由于流行风格的演唱是不拘一格的自由唱法,对于学生是否具有个性声音特色的要求会更高。这恰恰是正确引导流行歌曲演唱的可行方法之一。二、鼓励学生在演唱中进行再创造一首好歌的出现,会激起千千万万人的歌唱欲,而这首歌的首唱者所灌制的录音,会或多或少的对后来学唱此歌的人产生影响。其实,任何一个演唱的录音,只是体现了这位歌唱者对这首歌的理解,但绝不意味着这首歌只能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去歌唱。同歌唱者应该有自己的声音特色一样,歌唱者也应当有独立分析、理解歌曲并用有效的艺术手段在演唱中对歌曲进行再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实施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歌唱模块内容标准中提出的“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的艺术水准。有创造,歌唱才可能有感染力,歌唱中的再创造,是增强艺术表现力、体现歌唱者文化修养的主要途径。(一)在鉴赏中认识歌唱再创造的审美价值歌唱的再创造,与演唱者的文学修养、语言能力、分析能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构思设计能力、歌曲演唱的技能与表演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些条件似乎不可能完全具备,我们也不会以成熟歌手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但是,重要的是通过“歌唱”系列的学习都让他们认识歌唱再创造在艺术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懂得如何去评价有审美价值的个性化艺术处理,从而带着再创造的强烈愿望去演唱每一首歌曲,因此欣赏引导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案例:歌曲作品可以再创造吗?师: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哪个具有多解性?生:器乐作品可以多解,因为他们没有文字,很抽象。师:声乐作品可不可以有多解?生:好象不行,因为他已经有了具体的歌词,内容已经很明确很具体了。师:请欣赏李娜和韩红分别演唱的《青藏高原》。听得出这两个版本的演唱有什么区别吗?(播放录音)生:区别很大,李娜的演唱高亢悠扬,倾注着纯净的眷恋和赞叹;韩红的演唱则铿锵豪放,气壮山河而充满激情。师:他俩在音色上有没有个性特色?生:有!完全不一样,李娜的音色清澈、透明、略现纯朴;韩红的声音粗犷、浓郁,更有弹性。师:在节奏、速度、音量、力度、吐字行腔、以及与伴奏的配合等等方面还有什么有趣的不同?(再反复播放两个版本的录音,可逐段逐句暂停,以便学生能及时发现微小的差异)生:(听得更仔细会,发现差异越来越多,发言更踊跃)师:(将学生的发言一一写在黑板上,并引领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完整地鉴赏两者的区别)想像一下,他们俩人的演唱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形象?你觉得谁更正确?生:好像歌唱者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对青藏高原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从李娜声音与情感中听出她所表现的形象更青春更年轻些,韩红声音与情感所表现的形象更沧桑更成熟些,虽然两个版本都在歌颂青藏高原,都具有鲜明的西部高原风情,李娜唱出了解放时的轻松感,而韩红唱出了回忆的感慨。好像不存在正确不正确的问题,都各有特色和美感。师:现在,还坚持“歌曲作品没有多解性”的观点吗?生:看来歌曲的内涵不那么简单,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很多地方可以处理、发挥和再创造。师:你们平时歌唱的时候,是模仿别人的演唱处理多,还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独特处理?生:以前不懂这个道理,一味模仿别人就不错了。师:是否把歌曲唱得与众不同就应该肯定呢?生:总比模仿别人好吧。师:再欣赏为歌曲《松花江上》制作的两个不同的卡拉OK版本,依然是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版本更符合作品形象?生:两个版本速度完全不同,一个是原速还可以,另一个太快,这是一首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哭诉家乡沦陷痛苦心理的歌曲,速度快了与歌曲的形象和本意不符了,后面的再创造是不可取的。师:今天的欣赏鉴别告诉我们,每一个歌唱者都可以对同一首歌有不同的理解,只要用恰当的演唱手段唱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形象、风格和特色来,才能真正体现歌曲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但是,再创造是有原则的,尊重原作内容所表现的基本形象、风格和特点,是歌唱再创造的前提。(二)在实践中体验歌唱再创造的美感高中学生对歌唱再创造往往会抱有敬而远之的心理,会对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表示怀疑,这种不自信的心态是很自然的,毕竟他们所听到的再创造都来自于著名的歌手。为了让学生敢于进行歌唱再创造的尝试,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讨论、分别设计交流构想、演唱评价、互相建议等有趣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朝着既活跃又严谨的方向健康发展。当学生刚刚进入歌唱再创造的练习时,不要选择毫不熟悉的歌曲进行再创造,也不能选择原来演唱就有些力不从心的歌曲,比较适合的歌曲是大家都会唱,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已有共同认识、难度不大的歌曲,这样的歌曲比较适合作为尝试的内容。案例:这首歌曲能唱出几种样子来师:喜欢《同一首歌》吗?请大家共同演唱一遍。生:很投入的演唱《同一首歌》。师:这个歌曲的录音版本,大家曾听到过多少个?生:不多。(蔡、毛、韦、童声、)师:今天我们来尝试将这首歌进行演唱的再创造。先讨论一下,哪些是这首歌必须尊重的基本形象?生:这是一首抒情歌曲,形象有些浪漫,感情比较质朴,非常有诗意,速度不能太快,不能随意用滑音,因为会破坏歌曲高雅、静穆的风格。师:哪些方面有可在创造的空间?生:可以用美声唱法、也可用流行唱法;在比较规律节奏中,可以找到变化的机会;歌词的逻辑重音位置的设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段落之间速度处理以及歌曲结尾的速度处理可以自由一些。师: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这些可进行再创造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讨论提出延长的再创造方案。生:(按美声、通俗、男声、女生等多方是分组讨论,各族在乐谱上标出本组的构想)师:请各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再创造构想。生:第一组(美声):“庄重”是我们的主体风格,用饱满的声音波浪式的音量力度变化,唱出人类胸怀的宽阔和伟大。第三句渐强,第四句变弱,最后一个“歌”字唱出前,深层缓一口气,把结束的长音唱的更悠长、辉煌。第二组(通俗):“亲切”是我们的主要追求,述说般的语言,在流动的节奏中朴素地抒发感慨,越是高音越是轻声地唱,在:“世界的角落”一句上换缓慢下来,稍作停顿后再进入。第三组(女声):“梦幻”是我们的主要意境,更慢一些的速度,使演唱似浪漫的咏叹,段与段之间的平缓停顿,表现难以名状的陶醉,两个高潮句当中“所有的语言”和“世界的角落”之前作声断气不断的处理,增强作品的诗意感。第四组(男声):“轻盈”是我们的主要形象,将前后两段大多延长音符和附点音符做短促的小弹性处理,突出字的逻辑和含义,中间高潮段突然打开,延长,形成鲜明对比,使歌曲更有生气。师:非常好!但相比之下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有同学对第四组的“轻盈”形象提出异议,第四组进行自我辩解。有同学对第一组的缺乏小的艺术处理提出一些建议,第一组虚心采纳。师:各组设计构想作修改后,推选同学做演唱交流。生:演唱交流。师:各族相互评价提意见和建议,继续修改。生:再次演唱。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四种再创造,要求大家在学校广播合作、讲解、演唱。三、在重唱、合唱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重唱、合唱活动是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艺术实践。根据《课标》的实施建议,在重唱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并能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在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一)在鉴赏中让学生思考重唱、合唱中自我与集体的关系重唱、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的歌唱艺术,虽然每个声部的要求不一样,但是要在一个整体下合作歌唱,所以,相互的聆听尤为重要。不过,如果没有对优秀重唱、合唱作品先进行悉心细听的欣赏,学生可能还沉浸在独唱教学要求有个性特色的审美追求之中。不会明白重唱、合唱与个性化的独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歌唱要求,更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在参与演唱的过程中还要去理会别人的声音。因此,无论是观赏歌剧、清唱剧、音乐剧中的重唱、合唱片段,还是欣赏我国高水平合唱比赛的录音录像,都是让学生理解合作美、和谐美,并懂得在重唱、合唱如何摆正个人位置的自我教育中。它将为重唱、合唱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重唱、合唱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的设问,要求学生关注、思考、讨论以下内容:1.与独唱相比,重唱、合唱有何不同的艺术魅力?2.能否说出“共性”和“个性”在独唱、重唱、合唱这三种的不同地位?3.在重唱、合唱中最需要抑制的是哪一种心理?4.有没有听到哪个声部比别的声部都响的现象?5.一旦个人的声音在合唱中冒将出来会产生什么后果?6.在合唱中如果你老是听不到别人的声音,说明什么?7.在重唱中,如何把握个人的音量?在合唱中呢?8.合唱中每个演唱者是否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换气?9.合唱中的吐字和母音的关系是否可以像独唱中那样自由?10.要使合唱队的演唱整齐划一,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对一些学生一下子难以认识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兼有独唱、重唱、合唱录音的歌曲,让学生开展欣赏比较,使他们能够很快发现这些差异。也可以通过某种趣味性的模拟游戏作为反面例子,如让某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声音跟随唱片中的合唱一起唱,大家会觉得怎么听也合不到一块儿去。学生有了这一系列事先的思考与讨论,在尚未进入重唱、合唱训练之前,就会端正态度、掌握要领,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可能进入事半功倍的高效过程。(二)不同的排练形式是获得整体和谐的必要手段重唱、合唱训练除了必须有自成体系的声音训练、吐字训练、气息训练之外,还必须有灵活的训练方式才能确保最后合作的和谐完美。如为了唱好一个学生不曾唱过的合唱作品,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排练1.在学生未开始学唱自己声部的旋律之前,老师将标有各种艺术处理记号(如哪里换气、哪里停顿、哪里轻声、哪个为逻辑重音、哪个字唱什么母音、哪里稍快、哪里渐慢、哪里是高潮、哪里要特别注意看指挥等等)的乐谱做仔细介绍后,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不能自由学唱,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艺术处理学唱歌曲的每一句。为了达到初学阶段的基础目的,可以采取先按此要求为各声部长“开小灶”,然后再让声部长去教会自己声部同学的办法。这将会为以后的排练带来很大的便利。2.分声部排练。老师应严格纠正学生的自由化演唱倾向,在要求学生基本背出歌词和旋律以后,抽出歌中的难点、重点乐句对各声部进行声音训练。对每个同学是否运用自我控制的声音参与合唱进行严格检查,为合排时的声音磨合打好基础。3.重唱式组合排练。(1)采取两声部“找朋友”重唱排练,要求每一个同学都须先后在其他三个声部中各找一位同学进行二重唱排练。(2)采取三声部“找朋友”重唱排练,要求每一个同学都须先后与两位曾进行过二重唱排练的同学进行三个轮次的三重唱排练。(3)四个不同声部的同学进行四重唱排练。(4)举行四重唱竞赛活动。在A\B\C三种重唱排练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在D活动中老师在点评嘉奖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4.合排。(1)让同学高度关注着指挥的每一个动作指令与表情启示,边唱边聆听周围同学不同声部的声音,及时对自己的融合状态进行判断,并按指挥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歌声。(2)在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有一个基本的体验的基础上,对声音和艺术处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第二次分声部排练,按合排时的要求反复练习,直到熟练。6.精排。逐字逐句进行精雕细刻,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对合唱与伴奏的合作以及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提出要求。完整演唱全曲,以指挥的表情不断给学生精神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合唱带来的享受。另外表演唱、对唱、组合演唱、小组唱等演唱形式的欣赏与实践,也是必要的。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其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及艺术表现特点;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感受并享受声乐演唱形式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声乐演唱兴趣。知识的讲解:独唱(演唱歌剧和演唱艺术歌曲)与合唱发声状态的比较美声演唱的独唱和合唱并没有矛盾,他们都是以意大利的美声发声为基础的,都离不开美声发声的三要素:1.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2.开放的喉咙和稳定的喉头;3.良好的头腔共鸣。但由于独唱和合唱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的演唱发声又有所不同,确实存在着差别。独唱需要不同演唱者的各自音色的特点、音乐表现的独特个性,甚至可以存在发声状态的差异。即使在独唱演唱中,演唱艺术歌曲和演唱歌剧的发声状态也不完全相同,如歌剧的演唱会根据演唱者自身的嗓音特点做出处理,其效果往往带有强烈的戏剧性,更多的是宏大、饱满和宣泄;而演唱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斯卡拉蒂、卡普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和当代艺术歌曲的声音状态和声音效果,与演唱歌剧时的声音状态和声音效果肯定不一样,艺术歌曲的演唱必须严格按照作曲家的写作去诠释,在听觉上给我们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更多的是严谨、理智和富有修养。合唱的演唱状态与艺术歌曲的演唱状态较为接近,它更多强调的是合唱队员的发声状态的统一,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的统一和音乐表现的统一等诸多统一。因此,合唱更讲究声音的控制、协调和统一。既然在演唱歌剧,演唱艺术歌曲和演唱合唱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我认为美声的歌唱发声状态在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种:1.歌剧发声状态。2.艺术歌曲发声状态。3.合唱发声状态。演唱歌剧时的发声状态是以真声、重肌能为主,在结实明亮的歌声中能明显地感觉到有力饱满的气息控制,歌唱时气息的柱状感特别清楚,喉咙咽壁都始终处于最大的挺立状态,演唱时各声区都始终带有较浓的胸声,声音焦点的位置居中偏后,声音厚实而又集中,穿透力极强,演唱时声音的整体线条较粗而结实,戏剧性强,整个身体参与演唱,多用明亮的音色,全声、真声演唱。演唱艺术歌曲时的发声状态是以混声、半肌能为主,富有弹性的、有控制的气息始终支持着抒情柔和的歌唱并隐藏在歌声中,演唱时各声区都带有胸声,但听觉上不很突出,歌唱时的喉咙咽壁始终处于稳定的开放状态,声音焦点的位置居中偏前,声音抒情而又集中,穿透力较强,演唱时声音的整体线条较清晰,抒情性强,理智地参与演唱,用稍明亮的音色、控制的音量和混声演唱。演唱合唱歌曲时的发声状态是以混声、半声、轻肌能为主,柔和富有弹性的、有控制的气息始终支持着统一要求的歌唱并隐藏在歌声中(不要听到控制呼吸的痕迹),演唱时各声区少带有胸声,在听觉上不明显,歌唱时的喉咙咽壁始终处于稳定的开放状态,声音焦点的位置清晰靠前,声音平直抒情,柔和没有火气,演唱时声音的整体线条非常清晰,抒情性强,理智地参与演唱,多用柔和的音色、(对于单个合唱队员而言)积极控制的音量和以半声为主的状态直声演唱。以上三种演唱状态的比较,在用声的形式、气息控制、喉咙咽壁的状态、声音焦点的位置、线条、音色等方面,可以通过各自用词的不同,体会演唱状态的不同,还可以更简单、形象地说:演唱歌剧时的状态最开、最大,演唱艺术歌曲就要控制一些,演唱合唱就更要控制,状态不要开得那么大,那么撑,不要那么响,那么亮,声音一定要平直,要柔,不要抖动,要注意与其他声部的音量上的配合,要知道什么时候声音可以放一些,什么时候该礼让给其他声部时就要收一些,总之,千万不能用唱歌剧的方法来唱合唱,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合唱团都是用演唱歌剧的状态唱合唱的,有很多合唱队员因为喉咙开得太大、太撑,声音位置又靠后,所以,很多合唱的发声喉音浓重,咬字含糊不清,和声模糊混乱。其实,我持这个观点:唱好独唱和唱好合唱两者并不矛盾,好的歌唱家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好的合唱队员也可以成长为一名好的独唱歌唱家,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