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氯及其化合物
知识图谱
一.氯气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因此氯在
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
2.物理性质。
氯气是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氯
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3.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反应。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金属NaCuFe
燃烧,产生黄色燃烧,产生棕燃烧,产生棕
现象
火焰,冒出白烟黄色的烟褐色的烟
产物溶于
无色蓝绿色黄色
水的现象
点燃点燃点燃
化学方程式
2Na+Cl2=2NaClCu+Clj=CuCl22Fe+3Cl2==2FeCl3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氯气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化合。
点燃
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2HC1o
(3)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iHCl+HClO。
(4)与碱反应。
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2€^一+。2===(210-+(2「+也0o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漂白液:Cl,+2NaOH=NaCl+NaClO+H,O。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或漂粉精:
2Cl2+2Ca(OH),===CaCl2+Ca(C10),+2H:O。
注意:漂白粉的成分为CaCU、Ca(C10)2,有效成分为Ca(C10)2,要干燥、密封
保存。防止发生反应:Ca(ClO),+CO2+H2O=CaCO,+2HC1O,
2HC1O=2HC1+O2T而变质失效。
(5)氯气的毒性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主要损伤人的喉黏膜和肺,严重时可窒息致死。
4.用途。
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杀菌,氯气还可以用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是合成纤维、橡
胶、农药、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
1.氯气与氢气反应。
(1)实验步骤
在空气中点燃H,,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满C1,的集气瓶中(如下图),观察H2在C1,
中燃烧时的现象。
(2)实验现象
H,在CL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随着燃烧的进行,
在集气瓶口上方可以观察到白雾。
(3)透视实验。
①氢气在点燃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验纯度。
—点燃
②纯净的H?在C1?中安静地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H2===2HC1
③集气瓶口出现白雾的原因是H?与Cl?反应生成的HC1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
成盐酸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雾。
2.氯气的漂白性。
(1)实验步骤。
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观察集气瓶A和集气瓶B的现象。
干嬴赢一世当一
B
润
湿
燥
有
A色
色
布
条
条
水•氢氧化钠溶液
、
(2)实验现象。
集气瓶A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集气瓶B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3)透视实验。
①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1+HC1O。
②实验说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HC1O。
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4,防止污染环境。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如下)
A
1.反应原理:MnC)2+4HCl(浓L=MnCU+Jf+2H?0。
2.制气类型:固液制气,反应需加热。
3.发生装置主要仪器名称: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5.净化方法:饱和食盐水除去HC1(a装置),再用浓硫酸(b装置)干燥。
6.验满方法: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7.尾气处理:用强碱溶液吸收多余的Cl?,防止污染空气。
【特别提醒】
(1)实验室制氯气用浓盐酸和MnOj利用了浓盐酸酸性和还原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时必须标明“(浓)
(2)利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共热制取C1?时,实际产生C1?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低
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浓盐酸会渐渐变稀,而稀盐酸即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
与MnO2反应。
(3)多余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应用NaOH溶液而不用石灰水吸收,因为Ca(OH),
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将多余的氯气完全吸收。
(4)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由于KMnO」是强氧化剂,故反
应不需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C>4+16HCl=2MnCb+2KCl+5C12T+8H2O。
四.氯水
1.新制氯水的成分。
新制氯水中,所含的分子有:H2O>。2、HC1O;离子有:H+、C「、CIO,OFF(少
量)。
2.新制氯水的性质。
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种性质:①Cl2的强氧化性;②HC1的强酸性;③HC1O
的强氧化性(漂白性)、弱酸性;④C「的性质。
在不同的反应中,氯水起作用的成分不同,现列表如下:
参与反应所加试剂
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或解释
的粒子或药品
+
CFAgNO3溶液白色沉淀cr+Ag=Agcii
+
HNazCOs固体有气泡产生2FT+CCV=—CO2T+H2O
HC1O有色布条布条颜色褪去漂白性
FeCL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2Fe2++CL=2Fe3++2Cr
Cl2
酎、HC1O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漂白性
黄绿色逐渐褪去Mg+Cl=Mg2++2CT,
Cl>H+镁粉2
2+2+
并产生气泡Mg+2H=Mg+H2T
五.次氯酸
1.化学式:HC1O结构式:H-O-C1分子量:52.5o
2.物理性质:
常温下状态:仅存在于水溶液中。(水溶液在真空中可浓缩到密度1.282,即浓度
40.1%,加热到40℃时即分解,并发生爆炸。)
颜色:无色到浅黄绿(显色有变化是因为反应Cl,+H2O^^HCIO+HC1是可逆反
应,在不同状态下平衡状态也不同,显黄绿色是因为溶有氯气的原因)。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1:2
3.化学性质:
HC1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i(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H:6:(5I:。
(1)不稳定性
在阳光直接作用下,分解:2HC1O-02HC1+O,,故久制的氯水即为稀盐
酸。
(2)强氧化性
能消毒、杀菌,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
HC1O和CICT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
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
2Fe+5CIO+5H2O=2Fe(OH)34,+CP+4HCI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io+so;-=cr+so/-
次氯酸盐有强氧化性,如在Ca(C10)2固体中滴加浓盐酸,会生成C1?
Ca(CIO),+4HCl(^)=CaCI2+CI2T+H2O
(3)弱酸性
酸性极弱,比H2cO,酸性还弱,和氢硫酸相当。
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HCIO>HCO3-:
①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或Ca(C10)2溶液中:
NaClO+CO2+H,O=NaHCO,+HC1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NaHCO,=NaCl+CO2T+HC1O
②CICF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i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这也是漂白粉在水
中没有酸存在的条件下,也有一定的漂白杀菌性的原因。CIO若遇到铁盐、
3+
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10-+Fe+3H2O=Fe(OH),i+3HCIO。
六.漂白粉
1.简介: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
钙[Ca(C10)J,有效氯含量为30%-38%。漂白粉为白色或灰臼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
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漂白粉溶解
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
游离出次氯酸,与浓度较大的盐酸生成氯气。
2.成份:漂白粉是由氯气与氢氧化钙(消石灰)反应而制得。因为绝对干燥的氢
氧化钙与氯气并不发生反应,氯只能被氢氧化钙所吸附。为此,在工业上系采用含有1%
以下游离水分的消石灰来进行氯化,所用的氯气也含有0.06%以下水分。利用这些原
料中的游离水分,使氯气水解生成酸(HC1O、HC1),生成的酸为消石灰所中和。随
后,依靠氯化反应时由氢氧化钙析出的水分,使氯继续进行水解,使更多的氢氧化钙参
与反应过程,生成一系列化合物。漂白粉就是这些化合物所组成的复合体。
3.漂白粉制备:
工业上制漂白粉通常以石灰石、食盐、水为主要原料,历经四步反应制源白粉。最后
一步是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中:
2Ca(OH)2+2Cl,==Ca(ClO),+CaCI2+H2O
4.漂白粉的使用:漂白粉是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Ca(C10)2。商品漂白粉往往含
Ca(OH)2、CaCl2等杂质。
次氯酸钙很不稳定,遇水就发生水解反应:Ca(ClO)2+2H2O=Ca(OH),+2HClO
当溶液中碱性增大时,漂白作用进行缓慢。要短时间收到漂白的效果,必须除去
Ca(OH)z,所以工业上使用漂白粉时要加入少量弱酸,如醋酸等,或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家庭使用漂白粉不必加酸,因为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溶在水里也起弱酸的作用。
Ca(C10)2+H,0+CO2=CaCO,J+2HC1O
5.漂白粉的保存:
漂白粉保存一定要密封否则易变质(硬化)。
漂白粉容易露置空气中失效:Ca(ClO)2+H2O+CO2=CaCO,J+2HC1O
2HC1O=HC1+O,T
在放置漂白粉的地方具有氯气的气味,就是因为有氧化二氯放出的缘故。
七.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1:500体积)其水溶液为盐
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H2SO4£NaHSO4+HClf(不加热或微热)
NaHSO,+NaCl=Na2SO4+HC1T(加热到500昭一600。0
总式:2NaCl+H2soit=Na2so&+2HC1T
(2)装置: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施浓氨水靠近是否有
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用水吸收(倒扣漏斗)
4^三点剖析
一.考点:
1.掌握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知道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重难点: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易错点:
1.液氯和氯水。
(1)液氯:氯气在加压或冷却时变成液氯,液氯是纯净物,由cu分子构成,具
有C12的化学性质。
(2)氯水:即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氯气不但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
氯水中的溶质有、Cl?、HC1和HC1O,因此氯水兼有Cl?、HC1和HC1O的性质。新制氯
水中含有的粒子包括:①分子:Cl?、HC1和HC1O;②离子:H+、C「、C1CT(HC1O为
弱电解质,发生部分电离)、OH一(水电离产生的,极少量)。
2.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区别。
项目新制的氯水久置的氯水
分子:C"HC1和HCIO分子:HO
成分2
离子:CT、CIO-,OH-离子:"、CT、OH-
颜色浅黄绿色无色
性质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且酸性增强、无漂白性
新制的氯水因反应:C12+H2O=HC1+HC1O;
原因
2HC1O-92HCI+O2不断进行,久置后成为稀盐酸
氯气和碱的反应
例题1、下列关于C1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Ch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Cl2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CuCl2
C.有C12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D.钠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NaCl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12的性质活泼,与H2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②实验室制取Cb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Cb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
③若Ch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地区转移
④检验HC1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方法是将气体通入AgNCh溶液中
⑤除去HC1气体中的Cb,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D.③⑤
随练1、下图是一组检验氯气性质的装置。
溶液B有色布条
(1)现关闭活塞K,若有色布条是干燥的,溶液B为浓硫酸,则有色布条;若溶
液B为水,则有色布条;若溶液B为饱和的NaHCCh溶液,则有色布条。
(2)现打开K,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的Cb是湿润的,布条是干燥的,则有色布
条O
氯气和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性质
例题1、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
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1O分子存在
例题2、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A.A选项B.B选项C.C选项
随练1、在新制的氯水参加的反应中,有如下几种情况:
(1)向FeCL溶液中加入氯水,氯水中起作用的主要微粒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2)向AgNCh溶液中加入氯水,氯水中起作用的主要微粒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3)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起作用的微粒是;然后又褪色,起作用
的微粒是
含氯化合物的用途
例题1、(1)日本本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地震
过后,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幸存者脱离危险到达安全地点后首先要保障饮用水的安全。若你
是他们的饮用水消毒专家,你会为灾区带去哪些饮用水消毒剂?
①请根据举出的两组药品,简单介绍药品的消毒原理(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表示)。
药品一:氯水、漂白粉、84消毒液等的消毒原理是。
药品二:过氧化钠、双氧水、臭氧等的消毒原理是具有强氧化性。
②请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带上飞机,并说明原因。选择,原因是
(2)某同学将一盛满Cb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所示,经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后。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气体黄绿色变浅,管内水面无变化
B.气体黄绿色不变,管内水面无变化
C.气体黄绿色变浅,管内水面先上升而后又逐渐下降
D.气体黄绿色不变,管内水面先上升而后又逐渐下降
②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约占试管容积的()
2
D.-
4
随练1、下列关于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干燥的氯气不能使鲜花褪色
B.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
C.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所得的溶液是氯水
D.HC10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氯气的实验室制决
例题1、下列关于实验室用MnCh制取C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MnCh与浓盐酸共热B.缓慢加热反应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hD.多余氯气常用较浓的碱液吸收
例题2、将0.1mol的MnCh和40mL、lOmol-L1的浓盐酸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后,向
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Ch溶液。在此过程中:
(1)产生的C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C12)为(可填写体积范围);
(2)产生的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为(假设盐酸不挥发),且产生的Ch的物质的
量为“mol。
例题3、在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锦粉末;
④从盛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将多余的CL用NaOH溶液吸收;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0③④⑤⑥B.③④②©©⑤C.①④③②⑥⑤D.①③④②⑥⑤
随练1、实验室用下列有关装置先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后进行有关性质实验。试回答
下列问题。
湿润红布条
D
(1)上述装置中各仪器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接接接
接接接。
(2)E装置的作用是,G装置的作用是,D中的现象为
,B中的现象为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中,G中
知识精讲
—.卤族元素
氯溟碘
气液固
状态气
(易液化)(易挥发)(易升华)
单质
熔沸点熔、沸点逐渐升高
物理性质
颜色淡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
密度密度逐渐增大
条件冷暗处光照加热持续加热
X2与耳
化合同时分
化合程度剧烈爆炸爆炸缓慢
解
X?与也O反应2B+2H2O=4HF+O2X2+凡0=HX+HXO
化合
程度剧烈缓慢微弱极弱
水溶性依次减小,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依次增
水溶性反应生成氢氟酸
大
化合价只有-1价有-1、+1、+3、+5、+7等
化学式无含氧酸有HXO、HXO?、HXO3,HXO,等
含氧酸强弱
同一价态的酸性依次减弱
程度
AgBr
颜色AgF(白)AgCl(白)Agl(黄)
(淡黄)
卤化银
水溶性易溶均难溶,且溶解度依次减小
感光性难分解见光均易分解,且感光性逐渐增强
二.卤化氢
1.概述:
卤素氢化物的通称,化学式可表示为HX,因此俗称HX品,有
HF、HC1、HBr、HI、HAt五种,除HF外在水溶液中都是强酸,可使用卤素与
氢气反应制得,或者卤化物与不挥发性酸反应制得。
2.性质比较:
(1)稳定性:HF>HCl>HBr>HI
HF:2000度以上还不见分解迹象(一般认为氟化氢不会热分解)
HC1:1000度以上开始缓慢分解
HBr:500度
HI:300度
(2)酸性:HF(弱酸)<HC1(强酸)<HBr(强酸)<HI(无氧酸最强酸)<HAt
原因是:卤素原子原子核对其核外电子的吸电子性大小按照
F,CLBr,I的顺序递减,使得氢卤键越来越易断裂,氢原子变得更易于
解离,酸性增强。
(3)还原性:HF<HCl<HBr<HI
原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随着丹〉CLABrz〉"而减弱,所以他们对应
的还原态物质如卤化氢,卤离子的还原性却逐渐增强。
具体的讲:HF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所氧化,HCI只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KMnO4,K2Cr2O7,PbO2,NaBiOvMnO2,KC1O,.KC1O等);而O?在常温
下不能氧化HCI,450度在CuJ催化剂条件下才可被O?氧化为CL。HBr
可以被强氧化剂(KMnO,,K,Cr2O7,NaBiO,,MnO2,KC1O,,KC1。等)和一
些中等强度氧化剂(。2等)所氧化,常温下HBr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会慢
慢变黄而游离出Br2,另外有一些较弱的氧化剂也能氧化HI,如Cu",Fe"
等;露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会迅速变色。
3.特殊的卤化氢一HF
只有HF可以和硅酸盐或玻璃Si。?反应产生Si巳,其他卤化氢不反应。
氢氟酸虽为较弱的酸,但是腐蚀性和氧化性却比浓硫酸还强,属于一级
腐蚀品,而其他氢卤酸则腐蚀性相对较弱,属于二级腐蚀品。
三.卤化氢的制取
1.卤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制HF,HC1用浓H2sO,和相应的卤化物共热:
CaF2(固)+H2so式浓)=CaSO4+2HFT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1T
(2)由于HBr和HI的还原性较强,能与浓HzS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用非氧化
性的浓H3Po4与相应的卤化物共热制HBr和HI。
NaBr(固)+H、PO式浓)=NaH2PO4+HBrT
KI(固)+H3Po4(浓)=KH2PO4+HlT
(3)为何用浓硫酸:
(1)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高沸点)。
(2)HF、HC1在水中溶解度大。
(3)HF、HC1不被氧化,而且易挥发性酸。
2.卤素与氢直接化合(工业制HC1方法)
F?和H?直接化合反应激烈,Br?、马与H?化合反应缓慢,而且反应不完全,
HX分解。工业上只有3和H?直接化合制备HC1。
也在C1?中燃烧:H,+Cl2=2HC1
3.卤化物水解法
(1)PBr,+H,OH,PO4+HBr
操作步骤,把Br?水滴在磷和少许水的混合物上。
2P+3Br2+6H2Ot2H,PO4+6HBrT
(2)Hq滴在红磷与I?的混合物上。总反应2P+3l2+6Hqf2H3PoJ6HIT
四.卤化物
除He、Ne、Ar外,其它元素几乎都与X?化合生成卤化物。月氧化能力强,元素形成
氟化物往往表现最高价,Si0S乐丐、Os耳,而L与F2相比氧化能力小得多,所以元素
在形成碘化物时,往往表现较低的氧化态,例如;Cui、Hg2I2
1.金属卤化物制备
(1)卤化氢与相应物质作用
Zn+2HCl=ZnCl2+H,活泼金属
CUO+2HC1=CUC12+H,O氧化物
NaOH+HCl=NaCI+H2O氢氧化物
CaCO,+2HCl=CaCl2+H2O+CO2难溶盐
(2)金属与卤素直接化合
2A1+3C1,=2A1C1,高温干燥
-A
2Cr+3Cl2-2CrCl,
2.卤化物的转化
可溶性的金属卤化物转变成难溶卤化物。AgNO3+KI^=KNO,+Agl
AgCl、AgBr、Agl溶解性依次减小,AgF可溶,因为它是离子型化合物,其它卤
离子由于变形性增大,共价趋势变大。
AgCl+HI=HCl+AgI(
3.氟化物溶解性(选讲)
可溶性:除Li外的碱金属、NH4F、AgF、BeE.HgE
难溶物:LiF,除Be外的碱土金属、A1居、Zn月、PbR
FeF2FeF3CuFMnF2CuF2
S/M蓝
五.卤离子(Cl\Br\r)的检验
1.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NaCl+AgNO,=AgClJ(白色)+NaNO3
NaBr+AgNO,=AgBrJ(浅黄色)+NaNO,
Nai+AgNO3=AglJ(黄色)+NaNO,
用此方法鉴别卤化物时,要注意CO3"、PO广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
Na2co3+2AgNO3=Ag2co3J(白色)+2NaN0,
Na,PO4+3AgNO、=Ag3PO4J(黄色)+3NaNO3
3
为防止co:-、PO4-干扰,在加入AgNOj溶液后,还需加入稀
HNOQg2co,、AgjPQ,溶于稀HNO3,而AgCl、AgBr、Agl不溶于稀HNO3。
1.用氯水检验
往待测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振荡,然后加入四氯化碳,静置片刻分层:下层出现紫
红色,原溶液含F;下层呈橙红色,原溶液含B「;下层无色,原溶液含C「。
六.卤化银的用途
卤化银都有感光性,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分解反应.2AgBr=2Ag+Br,
照相用的胶卷和相纸上都有一层药膜,其感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分散于明胶层中的漠化
银。Agl用作人工降雨剂。
【说明】:①AgX见光分解的现象是逐渐变黑,黑色物质是银单质的小颗粒。AgX的感光
性强弱是不同的,AgF无感光性,Agl的感光性最强。
七.海水中提取澳
1.富集:蒸发浓缩,制取海盐所得苦卤中,溟离子浓度可达6g/L。
2.氧化:通入氯气,使澳离子氧化成单质。
3.提取粗澳:向苦卤中吹人热空气,使澳挥发,冷凝后即得粗澳。
4.粗澳提纯:
①通入SO?:Br2+SO2+2H2O-2HBr+H2SO4;
②再次用ci?氧化,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即可得高纯液漠。
其流程图如下:
I海水•懵卤■辰单质I上空二I粗浪i言•梅单质]隔延浪]
八.海带提碘
1.从海带中得到「:将海带晒干,灼烧成灰,用水溶解浸泡,使「进入水中,过滤,
除灰渣。
2.氧化:通人氯气,使「转化为12。
3.提取碘:用四氯化碳萃取,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蒸储除去四氯化碳得粗碘,
利用升华法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其流程图如下:
工加地:灼烧而丹”1ST*.一、加入侬H,SO、,CCU―一
干海带一1►海带灰一注液(含I)qC'UCf水的CCL溶液一
三点剖析
—.考点:
1.了解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
2.掌握卤素单质的递变规律及卤素离子的检验
重难点:掌握卤素单质的递变规律及卤素离子的检验
三.易错点:
1.检验C「时,能用稀盐酸酸化吗?
答:不能,因为用稀盐酸酸化会引入c「,从而不能确定待检液中是否含有c「。
2.检验C「时,为什么滴加AgNO;t溶液后还要再加稀硝酸?
答:因为Ag+与CO/可产生白色沉淀Ag2c此沉淀可溶于稀硝酸。P(V-也能与
Ag+反应产生沉淀,但Ag3PO&是黄色沉淀,此沉淀也可溶于稀硝酸。故一般滴加AgNC>3溶
液后再加稀硝酸,以排除cc^-、P0/等离子的干扰。
3.若待检液中有SO::应如何检验C「的存在?
答:由于SO广可以与Ag+反应生成白色微溶物Ag’SOa,且AgzSO,不溶于稀硝酸,故
在检验C「之前,需先用Ba(NOj2溶液除去SOr,再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检验
cr的存在。
卤素的性质及卤素离子的检验
例题1、向NaBr、NaLNa2sO3混合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
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是()
A.NaCkNa2SO4B.NaCRNaBr>Na2so4
C.NaCKNa2so4、I2D.NaCkNai、Na2sO4
例题2、鼠气分子式为(CN)2,其性质与卤素相似,在化学上称为类卤化合物。以下关
于(CN)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活泼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B.易溶于水也易溶于NaOH溶液
C.是一种有毒气体D.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例题3、[多选题](双选)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有错误的是()
A.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玻璃瓶中B.氟化氢水溶液有剧毒,盛放在磨口玻璃瓶中
C.液浸易挥发,盛放在用水封的棕色瓶中D.碘易升华,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试剂瓶中
随练1、氯化碘(IC1)的化学性质跟02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和HC10B.HC1和HIOC.HC1和HID.HC1O和HIO
随练2,已知某溶液中C「、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现欲使溶液中C「、Br
一、「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3:2:1。通入CL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厂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
A.1:3B.3:1C.1:2D.2:1
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例题1、按照氟、氯、漠、碘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中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与H2反应越来越容易
C.F,C「、Br,「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例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溪易挥发,在存放液溪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D.某溶液加入BaCL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随练1、澳(Br)与氯同属“卤族”元素,其单质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Ch比Br2
活泼。下面是根据氯的性质对浸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溪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但极容易挥发为溟蒸气
B.澳单质只具有氧化性
C.溪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表现为氧化性
D.滨离子可以用酸性AgNCh溶液来检验
随练2、根据实验步骤的图示回答。
无色晶体
浓H2SO4-------I
加热①
蒸发结晶
白色不溶于
1—।力口人AgNO(aq)
0一国——3
稀HNO3的沉淀
加入DC
一回国电蓝色物质
黑色粉末G
已知(1)D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的盐溶液;
(2)固体氯化物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氯化氢,同时生成硫酸盐。
写出化学式:
A9B9C,D,E,F9G
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若反应②中,每转移1mole,有mol被氧化。
1、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被氧化的是()
A.NaOHB.Na2so3C.FeBnD.FeSO4
2、如下图所示,A处通入湿润的Ch,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
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H2s04B.饱和NaCl溶液C.稀盐酸D.H2O
3、[多选题|(双选题)有关漂白粉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B.为了提高漂白粉的漂白效果,使用时可加少量盐酸
C.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
D.漂白粉能与少量CO?、比0反应生成Ca(HCO3)2和HC10
4、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图:若MnO2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H图: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III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IV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混合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一定是氯水
B.某溶液中滴入AgNCh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C1
C.氟气通入NaCI溶液中,一定有氢氟酸和O2生成
D.纯净的也可以在02中安静地燃烧,但Hj不能在Ch中燃烧
6、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溶液变成橙黄色,再向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四
氯化碳后,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
A.crB.Br-C.rD.Fe2+
7、澳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
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B.lBr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IBr与AgNC>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
D.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lO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的成分为CL和Ca(CIO)2,应密封保存
B.F,C「、B「、「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C.F2、Cb、Bn、L都可与氢气化合,且反应条件相同
D.氢氟酸是弱酸,但会腐蚀玻璃
9、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去,气密性己检验)。
浓盐酸A弹簧夹
活塞a。#11
浸有NaOH/卜、
湿润的帚溶液的棉花Wc
/不活塞b
10mL1mol/L』.
方aBr溶液
5mL0.2mol/L
KMnO1固彳KI溶液
胃CCli
BD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III.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IV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验证澳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IV的操作和现象是。
(4)过程IH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
例题1、
【答案】D
【解析】CuCb为棕黄色;NaCl为白色。
例题2、
【答案】C
【解析】C12与H2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在点燃或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爆炸,①错误;
Ca(0H)2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溶质含量少,实验室中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
②错误,排除A、B项;HC1气体与AgNCh溶液反应可产生AgCl沉淀,④错误;将混合气
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除去的是HC1气体,而不是Cb,⑤错误,排除D项。
随练1、
【答案】(1)不褪色;褪色;不褪色(2)褪色
【解析】(1)关闭K通入CL,若B为浓硫酸,则进入(H)的是干燥的C12,有色布条
不褪色;若B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聚酯催化用乙二醇锑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秸秆粉碎还田机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节能型清水离心泵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绢纺梳绵机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自制定子铁芯卷迭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富硒健康保健品研发及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25年年人脸识别合作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月子中心市场需求规模分析与营销推广策略研究报告
- 健康产业营养品采购与配送协议
- 新一代云计算平台运营合作协议
- 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课件
- 高校保密警示教育
- 预防狂犬病病知识
- 2025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林海雪原》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 西部计划考试考题及答案
-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制度
- 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 XX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二零二五年度股东退股及文化创意协议
- 青年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研究:一个社会实践分析视角
- 2025版学校学生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服务合同2篇
- 跟着电影去旅游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大学(威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