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0/12/wKhkGWWcqpqAKnoCAAIANcC8pAc451.jpg)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0/12/wKhkGWWcqpqAKnoCAAIANcC8pAc4512.jpg)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0/12/wKhkGWWcqpqAKnoCAAIANcC8pAc4513.jpg)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0/12/wKhkGWWcqpqAKnoCAAIANcC8pAc4514.jpg)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0/12/wKhkGWWcqpqAKnoCAAIANcC8pAc45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
2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从现在开始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研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重大宏观经济问题都离不开国民收入的概念。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如何核算,本章就来分析这个问题。世纪高教
3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问/答世纪高教
4主题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问/答世纪高教
5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西方经济学中所讲的国民收入乃是衡量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广泛概念,它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首先要弄清的概念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最能概括出经济运行的情况.
6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包括有6方面的含义:
7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是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包含时间因素;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除少数例外,仅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8名义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GDP)是用某一年或者某一时期做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的价值。两者间可以反映出一时期与基期相比价格变化的程度。realGDP=(nominalGDP/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00%
9名义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举例说明实际GDP和名义GDP(以1984年价格计算)物品名称1984年产量1984年GDP1999年产量1999年GDP1999年实际GDP香蕉
1532064.00柑橘
5011601513.20合计
142117.20
10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finalproducts)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products)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11名义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服装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棉花棉纱棉布服装
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0100180240新增价值100806070
产品销售价100180240310
12现在生产和消费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新售卖的的最终产品价值,这是因为一个时期内新售卖的货物可能不是这个时期中生产的,而是早一个时期中生产的。
1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是指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1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支付
15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价值。如果不是市场交换活动,就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16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GDP只是总价值的度量,没有考虑以下问题紧张程度分配状况环境污染绿色GDP:指各国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资产损失之后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核算指标。
17主题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问/答世纪高教
18产出等于收入为了了解如何计算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GDP,首先需要了解产出、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收入源于记账原则;企业所有的销售所得都支付出去从而形成了各种收入,因此产出与由此而产生的总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
19名义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某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产出(收)工资20000生产出成品200000利息15000减去购买棉花150000地租5000利润10000总计收入50000产出(增值)50000
20产出等于支出产出等于支出产出等于支出也源于记账原则;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还未卖掉的产品被砍为本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称为存货投资;企业所有的销售所得都支付出去从而形成了各种收入,因此产出与由此而产生的总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于总收入。产出=收入=支出
21国民收入循环模型成本支出要素需求销售收入产品供给产品需求消费支出要素收入要素供给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实物流程货币流程中间产品
22国民收入循环模型成本支出要素需求销售收入产品供给产品需求消费支出要素收入要素供给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中间产品储蓄资本市场意愿投资
23国民收入循环模型成本支出要素需求销售收入产品供给产品需求消费支出要素收入要素供给企业家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中间产品储蓄资本市场意愿投资征税政府政府购买
24主题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问/答世纪高教
25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其主要包括的项目有:
26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报酬包括有工资(各种福利金,以及收入者需要交纳的所得税也包括在内),利息(净利息收入,但是政府公债,消费信贷的利息不记入GDP),租金收入。非公司企业收入指各种类别的非公司型企业的纯收入,如农民、律师、农民和店铺主等的收入。他们被自己雇佣,他们的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等等是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收入。
27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利润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指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赊账。企业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资本折旧资本的耗费,也不是生产要素的收入。
28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9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从最终产品出售的角度出发,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又可以称为最终产品法。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内容: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30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购买耐用品(如汽车),非耐用品(如食品)、劳务(如旅游)的支出。注意: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个人消费内,尽管它类似耐用消费支出,但一般归入固定资产投资中。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代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一般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3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政府购买(G)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国防,基础设施,教育支出等。注意:政府的转移支出(如失业救济金)不记入GDP,因为没有相应的货物和劳务交换。净出口(X-M)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32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按支出法核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3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生产中资本消耗即折旧后的价值。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中资本消耗即折旧后的价值。国民收入(NI)狭义国民收入指生产要素提供服务得到的报酬总和。
3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PI)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支付,就可得到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中交纳了个人所得税后留下的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35主题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问/答世纪高教
36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从支出角度看:两部门从收入角度看:由此可以得到恒等式:国民收入=消费+投资GDP=C+I国民收入=消费+储蓄GDP=C+SC+I=C+S
37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储蓄和投资的统计结果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是否均衡。在实际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就会引起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的扩张和收缩。
38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从支出角度看:三部门经济从收入角度看:由此可以得到恒等式: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GDP=C+I+G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GDP=C+S+TC+I+G=C+S+T
39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这里C+S+T=C+I+G可以转化成I=S+(T-G)(T-G)可以看作政府储蓄,表示储蓄(政府和私人储蓄之和)和投资相等。
40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从支出角度看:四部门经济从收入角度看:由此可以得到恒等式: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GDP=C+I+G+X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进口GDP=C+S+T+MC+I+G+X=C+S+T+M
41三部门和四部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这里C+S+T+M=C+I+G+X可以转化成I=S+(T-G)+(M-X)(T-G)+(M-X)可以看作政府储蓄和国外储蓄,表示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和投资相等。
42主题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问答世纪高教
43问/答???????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
45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该如何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将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既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世纪高教
46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
47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
48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消费和储蓄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发生在企业部门。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化,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DPI都相等。
49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和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这里C和I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Y=C+I
50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YAEAEY100100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100支出=100100IU<0IU>0(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b)支出决定收入
51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AE=Y,也可以用I=S表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既AE=C+I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既Y=C+S,于是可得: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I=S
52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
53家庭消费函数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首先从消费开始: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C(Y)C=a+bY
54家庭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ption,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比例,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
55家庭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ption,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
56Y0123C681012144567C=C(Y)45。
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消费曲线消费曲线
57Y0123C681012144567C=a+bY45。
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线形消费曲线线形消费曲线
58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S=S(Y)S=-a+(1-b)Y
59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ing,MPS),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60家庭消费函数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ing,APS),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的比率。
61Y0-1S681012141234S=S(Y)储蓄曲线储蓄曲线
62Y0-1S681012141234S=-a+(1-b)Y线形储蓄曲线线形储蓄曲线
6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
64Y0-1S1012141234S=-a+(1-b)YC=a+bY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6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上该点切线斜率.
66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67消费理论的发展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包含两方面意义: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所谓的棘轮效应)。
68消费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弗里德曼)消费者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
69消费理论的发展生命周期假定(莫迪里安尼)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例如利率,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
70主要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
7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OC+IYE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00160500800CC+I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OS,IYE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00500800SI消费函数为C=1000+0.8Y则储蓄函数为S=-1000+0.2Y60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OC+IYE乘数原理100160YY’CC+I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DY∆I乘数效应
75乘数原理投资乘数(multiplier),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
76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
77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如营业税等);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减少。
78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税收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79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转移支付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
80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不考虑折旧,投资仍然是净投资;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没有进出口;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公司利润全部分配。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
8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是剔出折旧的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
82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宏观均衡的条件是:
83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消费函数和税收函数假定如下:
84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从上节知道,乘数就是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接下来,我们讨论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O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C=100+0.75YDT=40+0.2YI=200G=130DY∆80接下来政府购买增加:G=210政府支出乘数
86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政府支出乘数为:O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C=100+0.75YDT=40+0.2YI=200G=130DY∆60接下来减税80税收乘数
88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税收乘数为:
89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转移支付乘数为:
90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平衡预算乘数为:
91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考虑净出口后,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变为:
92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我们假设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设M0为自主性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在小国模型中我们把出口看成一个外生变量,则:
93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下面就可以写出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模型:联立上述方程组可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
94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六节问/答世纪高教
95潜在国民收入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劳力,资本,土地等)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值,又称潜在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是和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由这个社会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加总而构成的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
96GDP缺口和通胀及通缩缺口潜在国民收入和实际均衡收入之间的差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GDPgap)。GDPgap可以表现为经济萧条时资源闲置的情况。比如: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亿美元,而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为900亿美元,缺口为100亿美元.若简单支出乘数为5,总需求就要增加20亿美元才能达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这20亿美元可称为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相反的是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总指出超过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
97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问/答世纪高教
98问/答???????第十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
100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投资会随着利率以及其它因素变动而变动,而利率又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本章在上一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货币供给和需求,考察利率如何由货币供求决定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世纪高教
101第十四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第四节金融市场问/答世纪高教
102主题内容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第四节金融市场问/答世纪高教
103货币及其职能货币(Money)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贮存手段
104货币的计算口径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程度,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M1:指狭义货币,包括通货和商行活期存款;M2:包括狭义货币、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M3:包括M2和其它流动性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三者关系:M1=Cu+D;
M2=M1+Ds+Dt;
M3=M2+Dn;其中,Cu表示通货,D表示活期存款;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Dn其他流动性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105货币的计算口径如果用Cu表示通货,D表示活期存款,Ds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则:
106银行体系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构成。
107银行体系及其主要业务政府企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家庭银行体系及其主要业务
108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作用:各行各业的资金融通;主要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银行;
109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主要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10银行体系其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
111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在存款创造中的作用:银行吸收存款,只保留一部分以供日常支付,其余绝大部分用来贷款或购买短期债券;保留用以日常支付的这部分货币数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在存款中的比重由政府(中央银行)规定,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正是这种以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
112存款创造的过程货币创造过程(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存款人银行存款银行贷款存款准备金(1)(2)=(3)+(4)(3)=(2)x0.8(4)=(2)x0.2甲1008020乙806416丙6451.212.8…………合计500400100货币创造过程
113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相关结论:存款总和(D)=原始存款/法定准备金贷款总和(L)=存款总和-活期存款所以当央行增加货币供应M时:货币供应量(即活期存款总和)增加M的1/r倍(r为法定准备金率),即货币创造乘数K=1/r;货币创造乘数也称为信用乘数;
114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这里说明的问题是:研究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到央行发放的货币,必须更重视派生的存款,即由于乘数作用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这种增加被称为货币的创造;货币创造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央行投放的货币量,而且取决于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反之就越大;
115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在漏出时的货币创造乘数:设α为超额准备金比率,当商行存在超额准备(ER)时,派生的存款总和为:设β为现金占存款的比率,当货币从银行体系漏出时,则派生存款总和为:
116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在漏出时的货币创造乘数:当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这时存在漏出时的货币创造乘数
117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定义:商业银行的储备总额(包括法定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H);若用H表示高能货币,Cu表示通货,RR表示法定储备,ER表示超额储备;
118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
119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款创造的政策意义:一个实例:央行在债券市场上买进1000万美元的债券,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不存在漏出,那么货币供应量将扩大5000万美元;当然,商业银行也可能增加超额储备,但货币供给基本上还是由央行和财政部的活动决定;扩张性政策必须增加货币供给,紧缩性政策应该减少货币供给,并进而影响利率、投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120主题内容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第四节金融市场问/答世纪高教
121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需求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的数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交易需要;预防需要;投机需要;
12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交易动机(thetransactionmotive),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交易或者说支付。预防动机(theprecautionarymotive),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投机动机(thespeculativemotive),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需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12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收入与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交易需要:收入越高,该需求越大;预防需要:收入越高,该需求越大;投机需要:利率越高,该需求越小;所以,货币需求与利率、收入的关系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
124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实际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需求一定数量的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即为实际货币需求,即:
125货币需求函数上面所说的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货币需求函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OrMd/P货币需求函数L1(ky2-hr)L2(ky2-hr)r2r1M2d/PM1d/P
127货币需求函数示例:不同收入和利率下的货币需求收入y利率r货币需求200005255020000624602000072370收入y利率r货币需求200005255022000528502400053150(a)一个假设的货币需求
(b)一个假设的货币需求
128主题内容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第四节金融市场问/答世纪高教
129货币市场均衡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在其他商品市场上,价格调节着市场的供需;在货币市场上,利率起到与价格相同的作用。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货币市场时,通常把货币供给看成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以MS代表。OrMd/P货币市场均衡r0r2M0dM2dr1M1d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需求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Ms货币市场均衡
OrMd/P货币市场均衡r1r0m1dm0d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m0sm1s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OrMd/P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L1L2r2r1m0d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
133利率与投资需求若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降低,人们借款的成本就减少,人们对投资的需求就扩大。通常把这种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反相关系被定义为投资的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investment,MEI)。OrI利率与投资需求r1r0I1I0I=e-dr投资需求函数
135利率与国民收入投资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扩大,总需求按投资乘数成倍扩大;当货币供给增加,投资需求因利率水平下降而增加时,经济的总需求水平就提高。
136利率与国民收入45o线(3)(4)(2)(1)MEII=e-drmd=(ky-hr)Pmd0md1I0I1r0r1I1I0I1I0S[S=-a+(1-b)Y]LL’Lm=M/PIIIS,IYr0r1ms0ms1Y0Y1I1I0投资与收入
137主题内容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第二节货币的需求第三节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第四节金融市场问/答世纪高教
138资金交易的场所经济学中关于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储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结余;投资:购买资本设备、扩建厂房等;金融市场的定义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贴现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
139资金交易的场所金融市场分类按金融工具交割期分按证券新旧分按地理范围分其他分类方法
140银行存贷款及货币市场银行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发放贷款银行利润
存贷款利差扣除银行经营成本。
141银行存贷款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定义: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市场。分类国库券市场;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等。
142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定义:有价证券发行和流通的市场。分类: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有价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除内在价值外,还受到外界很多因素影响,必须谨慎投资。
143问/答???????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
145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水平,而总支出中的投资取决于利率,所以要先决定利率;而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状况,货币需求又取决于收入,所以要先讨论收入情况。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如何相互作用?本章将利用IS-LM模型来讨论这个问题。世纪高教
146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147主题内容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148IS曲线的由来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产品市场的均衡的条件为注入量与漏出量相等。投资量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消费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149IS曲线的由来因此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均衡条件I=S
投资函数I=I(r)储蓄函数S=S(Y)由此得到:该模型表示了在产品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OrYIS曲线的由来IS234150200250
假定:
投资函数为I=1250-250r,消费函数为C=500+0.5YIS曲线
151IS曲线的由来IS曲线是描绘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152IS曲线的由来三部门IS曲线的推导假定:消费函数为:C=a+b(Y-T)投资函数为:I=e-dr净税收函数为:T=T0+tY政府支出为:G=G0
153IS曲线的由来四部门IS曲线的推导假定:消费函数为:C=a+b(Y-T)投资函数为:I=e-dr净税收函数为:T=T0+tY政府支出为:G=G0净出口函数为:实际汇率为e=EPf/P,净出口随汇率上升而增加,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是e=k-zr。
154IS曲线的斜率从IS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以知道,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关系,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IS曲线斜率的决定因素:其他条件不变,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IS曲线越平坦;其他条件不变,投资或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IS曲线越平坦。
155IS曲线的斜率在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表达式中,IS曲线的斜率为:亦可表达为:
156IS曲线的移动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投资需求变动:投资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
⊿Y=KI⊿I;储蓄函数变动:储蓄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Y=KI
⊿S;政府支出及税收变动: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免税收,IS向左移动;净出口额的变动:净出口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以上讨论的IS曲线的移动,既可能是斜率既定的平行移动,也可能是斜率发生变动的非平行移动。
OrY产品市场的失衡ISrAYArEAA’BB’I>SI<S产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
158主题内容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和IS-LM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159LM曲线的由来所谓货币市场的均衡,是指货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货币市场的均衡的条件为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L=L1(Y)+L2(r)。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是由政府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160LM曲线的由来因此货币市场均衡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均衡条件L=M
货币需求L=L1(Y)+L2(r)
货币供给M=M0
由此得到:该模型表示了了在货币市场上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OrYLM曲线的由来LM234150200250
假定:
货币需求函数:L1=0.5Y,L2=1000-250r;货币供给量为M=12501001LM曲线
162LM曲线的由来LM曲线是描绘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163LM曲线的由来LM曲线的推导假定:货币的交易需求是:L1=kY货币的投机需求是:L2=J-hr货币的供给是:M=M0
164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斜率的决定因素:当货币交易需求一定时,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LM曲线越平坦;当货币投机需求一定时,交易需求对利率越敏感,LM曲线越陡峭;
165IS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斜率为:
166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中的三个区域:oYr区域1区域2区域3区域1: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时,投机需求无限大,即“流动性陷阱”;区域3: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当利率足够高时,投机需求为零;区域2:货币的投机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上升;LM曲线的三个区域
167LM曲线的移动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名义货币供给量M的变动:名义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储蓄函数变动;名义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P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LM向左上方移动;价格水平上升,LM向右下方移动。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rAYArEA’ABB’L>ML<M货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
169主题内容第一节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第三节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IS-LM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170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反向关系;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即IS-LM模型。
17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一个实例:产品市场:I=1250-250r;S=-500+0.5Y;I=S货币市场:L=0.5Y+1000-250r;M=1250;L=M得到:
IS曲线:Y=3500-500r;
LM曲线:Y=500+500r;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得到:
r=3,Y=2000
即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20003EIS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OrY货币市场的失衡LMEISDCBAI<SL<MI<SL>MI>SL>MI>SL<M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八种失衡
174oYrELMISIIIIIIIVABCDI:I<S,超额产品供给II:I<S,超额产品供给III:I>S,超额产品需求IV:I>S,超额产品需求I:L<M,超额货币供给II:L>M,超额货币需求III:L>M,超额货币需求IV:L<M,超额货币供给两个市场失衡及其调整两个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175两个市场失衡及其调整总之:只要投资函数、储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量既定不变,就可以确定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均衡点,即IS与LM曲线的交点。任何不在均衡点上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都属于失衡状态,而这种失衡状态在市场作用下,最终都将趋向均衡。
176rLMYY1r0E0IS1E1r1Y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IS0(a)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177rLM1YY1r1E0E1r0Y0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IS0LM0(b)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178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LM曲线不动,IS曲线变动例如: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IS曲线不动,LM曲线变动例如:政府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再次达到均衡时,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IS曲线与LM曲线同时变动新的均衡点由二者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决定。
179问/答???????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
181第十六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本章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效果。世纪高教
182第十六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世纪高教
183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
184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抑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185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这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当认为总需求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这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fiscalpolicy
)。这套积极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fiscalpolicy)。在实行过程中会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如时滞和一些不确定性。
186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如果要用变动政府支出或税收来消灭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即GOP缺口,只要将GDP缺口额除以各种乘数即可。例:假设潜在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0亿美元,
实际国内收入为10000亿美元
边际消费倾向为b=0.75
t=0.2
则可计算:
(1)增加政府支出800亿美元
(2)减税1066.67亿美元上述财政政策并没有考虑货币市场供求的因素
187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第一,一项扩张的财政政策,如果由于货币需求增加而使利率大幅度上升,挤出效应就很大,财政政策效果就很小,反之,财政政策效果就很大。第二,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188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一般认为,经济较热通货膨胀较高时,人们对经济前景普遍看好,即使增税或消减政府支出,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仍旺盛,因而紧缩财政的效果较差,只有靠紧缩的货币政策才会对抑制总需求从而降低通过膨胀率有明显效果。在经济不景气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效果甚微,主要只能靠扩张财政的政策才能拉动经济走出低谷或衰退。
189功能财政与公债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平衡预算预算平衡思想的演变功能财政: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90功能财政与公债公债(nationaldebt)是西方国家弥补赤字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公债的利弊得失,人们看法不一。
191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
192货币政策及其操作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前者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193货币政策及其操作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194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映很灵敏,即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有大幅度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就只会有很小幅度的下跌,从而投资增加幅度就不大,国民收入增加也不多,即货币政策效果小;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反映很灵敏,则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对投资和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就大,即货币政策效果就大。
19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西方国家实行货币政策,常常是为了稳定今年经济,减少经济波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从反衰退的作用看,由于存在所谓流动陷阱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196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
197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调节总需求,还会对总需求结构发生不同的影响。就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言,不同的扩张项目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政府在决定选择哪一种政策时,首先要考虑主要是要刺激总需求中的那一部分。
19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会导致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取这种组合。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混合会使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当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采取这种组合。
199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混合会引起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减少,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取这种组合。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混合会引起总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经济的复苏高涨,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采用这种组合。
200主题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二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问/答世纪高教
201问/答???????第十七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
203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取消价格不变的假设,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要说明这种关系,就需要把劳动力市场,社会总生产函数引入前面说过的IS-LM模型,同时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决衡时产量和价格的关系,完整地建立起决定产量和价格的模型世纪高教
204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节总供给函数第三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205主题内容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节总供给函数第三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206总需求函数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的数量关系。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curve)是描述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者说国民收入的图形。
207总需求函数AE1E’0E1AE
E0
E1AE00Yab(a)P0Y1Y0Yba(b)AD曲线的描绘从总支出角度。
价格水平为P0,总支出水平为AE0;
价格水平为P1,总支出水平为AE1。AD
P1P0总支出和总需求曲线
208总需求函数物价总水平变化对总支出的影响
第一:利率效应(interest-rateeffect),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第二:实际余额效应(real-balanceeffect),物价总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购买力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变化。
209总需求函数物价总水平变化对总支出的影响
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会导致人们名义收入增加,从而使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消费和投资水平下降。
第四:进出口效应,物价总水平上升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国内投资水平下降。
210总需求函数从IS-LM图形导出总需求曲线ISLM1LM0r0r1r2Y1Y0P0YP1P0Y1Y0AD(a)(b)
当价格从P0上升到P1,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O移动到LM1,利率r0上升到r1,导致投资下降。从而国民收入从Y0下降到Y1从IS-LM图到处总需求曲线
211总需求函数假设一个经济中存在以下关系收入恒等式消费投资货币需求
212总需求函数从产品市场均衡看:IS
曲线从货币市场均衡看:LM曲线
213总需求函数将IS-LM方程联立得:总需求曲线
即:如果P=1,y=5250 如果P=1.25,y=5000 如果P=1.3,y=4962说明:均衡产出水平会随物价总水平变动而反方向变动。
214总需求曲线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幅度会使均衡的支出水平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多少。从IS-LM分析中推导出来的AD曲线的斜率就反映了货币世纪余额的一定量变化对收入和支出均衡水平的影响程度。如果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实际货币余额的一定量变化对均衡的收入和支出水平有较大影响,那么AD曲线将是比较平缓的。反之,AD曲线则比较陡峭。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任何计划总支出的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215总需求曲线斜率和移动r0YYOY1IS0IS1LMP0YY0Y1AD0AD1r0YISLM0LM1P0YP0Y0’Y1’AD0AD1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216主题内容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节总供给函数第三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217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D)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是表示产出量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curve)是根据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
218总供给曲线Y0NY=F(N.K)短期生产函数
Y=F(N,K)
Y代表总产量,N代表投入生产的劳动就业量,K代表短期内不能改变的资本数量。总生产函数
219总供给曲线W/PNSNd0NN0W0/P0E劳动需求函数
Nd=Nd(W/P)
劳动供给函数
Ns=Ns(W/P)
Nd(W/P)=Ns(W/P)
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均衡就业量。劳动市场
220总供给曲线PW1W00W/PW0P0W0P1W1P0P0P1货币工资率W和价格水平及实际工资率水平W/P关系如图: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当名义工资一定时,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率W/P上升。货币工资率
221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其几何形状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古典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实际产出量主要有潜在产出决定,因而不受价格水平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实际工资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相应变化。古典总供给曲线建立的前提条件是: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货币工资随劳动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222古典的或长期的总供给曲线W0NNYW2W1N1N2EE’Y=f(N)P0YY1P2P1ASY1N10Y1YY1(a)(b)(c)(d)Ns(W2/P2)Ns(W1/P1)Nd(W1/P2)Nd(W1/P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形成
223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W0NP0YABASkY1Y2Y2Y1Y2Y1N1N20NY0Y1Y2W1(a)(b)(c)(d)EE’Ns(W1/P1)Nd(W1/P1)Nd(W1/P2)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形成
224主题内容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节总供给函数第三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问/答世纪高教
225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时的话个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放在一个以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国民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就得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可求得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226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P0YAD1AD2P1P2ASY*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物价水平会随总需求变化,但总供给并不会变化。总供给对物价水平没有弹性,总需求不会创造就业和产量,总供给决定总需求。古典总供给-总需求曲线
227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总需求模型PASAD1AD2P1P2Y1Y2Y0凯恩斯主义者假设货币工资具有刚性或粘性,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平缓的向右上方倾斜的线。总需求曲线的右移虽然仍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但对国民收入的增加却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凯恩斯总供给-总需求曲线
228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LASSASAD1AD2E1E2P0YY1Y*Y2经济萧条与经济繁荣:LAS与SAS不移动,AD1右移至AD2;经济萧条阶段:SAS与AD1交于E1,这时价格为P1,总产量为Y1,Y1<Y*,如政府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总需求,使AD1右移至AD2,则新的均衡点为E2,经济出现过度繁荣。P2P1经济萧条与经济繁荣
229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DSAS2SAS1LASP0YE2E1P2P1Y2Y*Y1经济滞胀
短期供给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石英玻璃材料及制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多媒体集成合作协议书
- 《基础会计》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代保管档案协议参考模板(三篇)
- 2025年二年级期末工作总结模版(二篇)
- 2025年中间人佣金协议(2篇)
- 2025年产品租赁协议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二手车市场汽车买卖协议(三篇)
- 2025年中外来件装配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篇)
-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湘潭城乡一体化发展
- 江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2025届高校毕业生第二次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邮工程数学试卷
- 2024版冷水机组安装合同
-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 GB/T 21369-2024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 2025年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培训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终总结工作汇报
- 年新增1万吨SQ-06Li锂吸附材料技改扩能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机动车检测站新换版20241124质量管理手册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少儿编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