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统一多民族国家起源和奠基——先秦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确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宋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停滞——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强盛——魏晋隋唐魏晋隋唐时期——构建▪时空观念2024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热点复习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

根据学案

自主梳理知识

主题: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政权频繁更迭局部统一频出

再现一统盛世区域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强盛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民心所向1、民族交融的趋势: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治理,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以及十六国混战都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朝统一提供了条件。2、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这其中有局部统一的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前秦、北魏、北周对北方的三次统一。思考: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有哪些?

知识点1:掌握魏晋隋唐政权更迭的史实

(培养正确时空观)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1、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局部统一多次出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3、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4、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1、含义:

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突破1:“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魏晋门阀政治“上品无士族下品无寒门”“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业被冠带”“天下士族,以王、谢为尊”“王谢袁萧”“士庶不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形成历程:①萌芽: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是其基础,政治上把持着中央和地方政权,军事上掌握着私人武装,以致东汉后期皇权削弱,外戚专权;②形成: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③鼎盛: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的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政权,成为东晋政权主要支柱;④衰落:东晋末至南朝,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江南士族奢侈攀比、荒淫无度江山社稷、挥霍一空“从童年到少女青葱,我都像是被华盖稳稳笼住的花朵,集所有光华宠爱于我一身,可我并不知道,华盖之外,九州天下,我曾引以为傲的士族和家国,早已腐朽不堪、烽烟四起。”

——《上阳赋》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王夫之

沦为千古笑谈的“傻白甜”皇帝3、兴起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②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③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4、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②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③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5、评价:

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士族专权降低了统治集团的整体素质,不利于长远的统治。

突破2:掌握“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了解隋唐盛世局面

隋朝的基础建设

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兴建东都: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3、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

重点:理性辩证评价①(功在千秋)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巩固统一,对当代及后世的水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②(祸在当代)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阶级矛盾被激化,引发起义。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史实支撑)1、统一全国:顺应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2、首创制度: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中枢机构;创立科举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3、开凿运河: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巩固统一。

贞观之治外户不闭,马牛布野1、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2、政治上: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3、文化上: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李世民

武周政权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武则天

开元盛世刑罚清省,百姓富庶1、政治上,选贤任能,改革吏治;2、经济上,发展生产;3、文化上,大兴文治;4、军事上,改革兵制。李隆基

突破3:隋唐盛世为什么走向衰亡?(以史为鉴)

隋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征发高丽、破坏生产

民不聊生,起义频发唐朝: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民不聊生、起义频发

《无家别》杜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1、藩镇数量较多,互相牵制,没有出现某个藩镇一家独大的局面。唐朝后期的四十多个藩镇,真正比较稳定地维持着割据状态的,只有河北地区的三个藩镇。2.藩镇内部也不稳定。大部分形式上臣服于唐朝,尤其是南方的藩镇,不但不割据,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很听中央的话,源源不断地向朝廷供给粮食财物,唐朝后期的中央财政主要是靠南方支撑的。

突破4:为什么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局面能持续长达100多年?多视角审视:“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客观上基本维护并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知识点2:认识魏晋隋唐的民族交融

(家国情怀: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1、魏晋隋唐的民族交融典例——孝文汉化背景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民族交融加强内容①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②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③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④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①民族交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民族矛盾②经济发展: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缩小南北差距③统一奠基: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正确认识魏晋民族交融的特点、实质及影响(1)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2)实质:从社会发展角度——封建化;

从社会生产角度——农耕化。(3)影响:①有利于文化交融发展;为隋唐文化大繁荣奠定基础。②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条件。③加强了民族团结,使统治者赖以割据的重要依据逐渐消失,为统一王朝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唐朝边疆管理——视四海如一家方位民族概况管理机构西北突厥建立与分裂: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灭亡: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北方回纥(回鹘)归附: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瓦解: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是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西南吐蕃统一: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会盟: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南诏南诏王多经唐朝加封;遣子弟入唐学习东北靺鞨册封: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突破1:唐朝民族关系不断发展的方式、特点和作用1.方式(1)行政管辖: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如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2)实行册封制度:如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3)实行和亲政策:如派文成公主入藏。(4)其他:武力征服、会盟通好、经济文化交流、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中原地方或中央的官职。。2.特点: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规模空前。3.作用: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发展,有利于边疆开发,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突破2: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知识点3:了解魏晋时期区域开发基本史实

(江南经济的开发)

1、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2、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明显进步。3、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促进民族交融。

五胡乱华,南北对峙

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北方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南方则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突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原因①迁徙: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地利:自然、地理环境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③政局:南方环境相对安定;④政府: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⑤人民: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即扬州,主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南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2)南移过程①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②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促进民族交融。③中唐以后的区域发展: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南移影响:①对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很大改善。②对政治中心: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东、向南移动。③对人才教育:人才逐渐集中于南方,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对人口分布:吸引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且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⑤对民族关系: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发展;⑥对南方环境: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

——旧版岳麓版教材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

▲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2021全国乙卷·25)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

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014·重庆高考·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022·海南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2021·福建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021·河北高考·3)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2019·上海高考·4)“家天下”时代,常以君主姓氏来称呼朝代,如李唐、朱明,还有(

)A.曹魏

B.蜀汉

C.北魏

D.后周(2018·新课标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表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2021·广东高考·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2020.7·浙江高考·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右(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对材料考证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2021全国甲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阶段特征: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①政治上(政权更迭、门阀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为主要选官制度;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②民族上(经济开发、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2.隋唐时期(581—9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出现盛世局面;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等制度创新发展;自唐朝中期起,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3)科技文化: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复兴;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科技领先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4)对外交往:开放、活跃。唐代长安是国际都会,西域服饰、饮食、乐舞等在社会上影响大;唐朝的制度、法律等影响日本、朝鲜等国家;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根据课标

具化学习目标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选必融合固基础

▲紧扣目标情景构建寻突破▲聚焦高考

深度学习再升华

▲宏观把握总结特征汇整体

▲对照目标

强化记忆升理解对照学习目标加强记忆理解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政权更迭图及孕育的统一因素)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孝文帝改革的作用)3.结合唐朝民族交融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唐朝民族关系的方式、特点和作用)4.整体把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相关内容(原因、过程、影响)。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政权更迭图及孕育的统一因素)

(1)政权更迭图(2)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