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万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1页
海南省万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2页
海南省万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3页
海南省万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4页
海南省万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海南省万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B卷)一、单选题1.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C.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共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与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这与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同,排除A项;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材料的时间是1947年9月,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2.1929年,红四军军部颁布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的政策法规,宣布:“共产党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至于普通商人及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不没收”。该法规A.促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利于打破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C.保障了红色政区土地革命实施 D.开辟了一条新的民主革命道路【答案】B【解析】根据“共产党对城市的政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至于普通商人及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不没收”可得出土地革命时期采取保护商人和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根据地,打破敌对势力的经济封锁,B项正确;当时已经创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土地问题,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开放海禁,福建漳州月港的富商“捐亿万.驾艨,植参天之高桅,悬迷日之大篷,约千寻之修缆”.每甲进出的远洋大船大多200余只,船队航行于东西二洋。据此可推知,隆庆开关促进了A.商人地位大幅提高 B.中国商人主导世界市场C.朝贡贸易走向终结 D.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表明明代政府开放海禁后,私人海外贸易出现繁荣景象,这必然导致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海外,带动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D顶正确;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事实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和相应制度的束缚,商人社会地位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排除A项;隆庆开关发生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市场当时确已出现,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主导权掌握在欧洲人手中,题干材料没有比较性,无法说明中国商人主导世界市场,排除B项;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官方朝贡贸易走向终结,实际上朝贡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排除C项。故选D项。4.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指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甚至包括局部的武装斗争,只有在解放过程中或解放后才有可能”,当前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遣散、反迁移、反裁员、保厂、保校、保业、保命等具体斗争”。这一决定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C.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D.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时间和具体内容,可知当时的上海群众运动由暴力方式转向和平方式,这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的形势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有关,D项正确;这一决定是对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群众运动的具体指示,属于内部决定而不是公开宣示,A项“扩大影响”说法错误;B、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5.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C.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从1927年到1933年,这一时期党员的比重是农民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当时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有关;从1938年开始,农民比重相对下降,此时的地主、中小商人和知识分子的数量有所上升,这主要和当时抗日战争全民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有关,因此材料说明的是中共的革命策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调整,B正确;A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开辟后,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6.1922年,蔡和森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中提到中国是半封建的国家。1922年9月,蔡和森在《统一、借债与国民党》和《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等文章中,明确地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来说明中国社会的性质。这一认识A.落实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 B.明确了革命运动的最高纲领C.利于认清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 D.区分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1922年”“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一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可知,这一理论为中共二大明确指出党的革命目标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对象应该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C项正确;A项实现是在1924年,排除;B项是在1921年,排除;材料涉及的是主要国家性质的划分,与区分主要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如图为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奏办”的“京师自来水公司”发行的取水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该公司的创办推动了北京市政建设B.“京师自来水公司”属于民营企业C.晚清政府开始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D.此票在1909年5月10日后失效【答案】A【解析】“京师自来水公司”发行的取水票意味着京师自来水公司创立,其推动了北京市的建设,A项正确;根据“奏办”可知,“京师自来水公司”属于官办企业,排除B项;C项错在“开始”,排除C项;宣统二年是公元1910年,当时清政府并未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8.据图1、图2可知

图1走百病上城头(明)

图2走百病摸门钉(清)A.迷信活动相当盛行 B.走百病使理学受到了一定冲击C.城市设施日趋完善 D.经济发展与社会开放齐头并进【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长期深居闺阁中妇女们在特定的日子,借着“走百病”的风俗,走出家门,走上城头、穿过街巷和城门,说明走百病活动暂时使妇女得到放松,冲击了束缚妇女的理学观念,B项正确;妇女们在特定的日子走出家门,祈求健康、富足的习俗,不能说明迷信活动“相当盛行”,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城市“设施”日趋“完善”,排除C项;妇女们在特定时间参与祈求消灾、度厄、生子等内容的走百病,不能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在与社会开放“齐头并进”,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言论,按所处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天生民性,有普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②“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犹“共曳木之人”③“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④“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宫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汉代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②的意思是君臣平等,这是清代黄宗羲的观点;③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荀子的君舟民水观点;④是南宋朱熹的观点;故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0.有学者指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竟趋之鹄。”武则天的这一施政措施()A.体现选官的公平公正 B.降低了选官的标准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使取士标准多样化【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竟趋之鹄。”,可以看出武后执政后,重视文治,重视科举,使得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没有选官制度的对比,无法突出公平公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选官标准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科举制更加受重视,未涉及取士标准的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史·食货志》记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缴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不侵犯地主官僚利益 B.免征力役为农民减负C.简化税制以杜绝腐败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一条鞭法将田赋或力役一律折成银两缴纳的方式,对赋税采用“计亩征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一条鞭法清丈土地,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排除A项;一条鞭法统一赋役,计亩征银,只是改变了方式,没有免征力役,排除B项;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封建统治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杜绝腐败,排除C项。12.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北方民族大融合D.少数民族封建化【答案】C【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之是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而重要影响之一是进一步促进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为C。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政权的更迭、北方民族大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而非结果,故ABD错误。13.北宋卢襄《西征记》说:“遂念隋大业间炀帝所以浚辟(疏通、开凿)使达于江者,不过事游幸(帝王出游)尔。……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者,天以隋为我宋王业之资也。”材料意在强调,隋朝开凿大运河A.是北宋建立的根本前提 B.兼有漕运和灌溉功能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方便了隋炀帝的巡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遂念隋大业间炀帝所以浚辟(疏通、开凿)使达于江者,不过事游幸(帝王出游)尔”“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者,天以隋为我宋王业之资也”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对宋朝的经济发展和南北交通往来有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对后世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隋朝开凿大运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14.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A.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B.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C.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D.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立代王为皇帝的理由可以看出,孝顺宽厚以及长幼有序等思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这体现出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上古政治指的是禅让制,而材料与禅让无关;B选项错误,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代表着治国思想的改变,文帝上位之后依旧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D选项错误,若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代王将不能继承皇位。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仁孝宽厚、立长固顺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这番理论体现出的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影响,而并非周礼、禅让等内容。15.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倡议的“弭兵”会议在宋都城商丘召开,14国与会。会议决定“晋、楚之从交相见”,即让晋的盟国朝楚、楚的盟国朝晋,晋楚争霸结束。此次“弭兵”运动()A.重新确定宋国霸主地位 B.晋楚互分霸权形成均势C.进一步减轻了小国负担 D.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信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霸权,长期进行着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处在中间地带的中小国,饱受战祸苦难。宋大夫向戌倡议的“弭兵”会议决定让晋的盟国朝楚、楚的盟国朝晋,说明晋楚谁也不占绝对优势,两国互分霸权形成均势,B项正确;本次“弭兵”宋国的积极倡导起了重要作用,但并非确立宋国霸主地位,排除A项;“晋、楚之从交相见”意味着小国要向对方盟主缴纳贡物,负担就比此前增加了,排除C项;“弭兵”运动结束了晋楚争霸,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6.中国古代漕运“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材料二咸丰二年(1852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材料三201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①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②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③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光绪年间《通州志》④“山西会馆”匾额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⑤《潞河督运图》⑥《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3)任意选取材料三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答案】(1)变化:方式由唐漕运以河运为主,元代海运与河运冰菊;中心由唐朝以长安为中心,元朝漕运以大都为中心;路线由唐朝漕运路线迂回曲折,元朝河运路线为南北直行。

原因:唐朝定都长安,政治中心在中原,经济重心逐步南移,需将南方财赋运往北方。元朝定都大都,政治中心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元朝改变唐迂回曲折路线,将运河取直,缩短了航程,并且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2)晚清时期社会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江路受阻,清政府扩大海运,并就地折银充军饷。《辛丑条约》签订,大量战争赔款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迫使清政府宣布漕粮折银。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海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火车)取代河运。(洋务运动,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建立与发展)(3)价值:《读史方舆纪要》是私人著述的文献史料,指出了张家湾地区是南来北往货物集散地,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中具有重要地位;《钦定日下旧闻考》是基于考证增补编修的官修著作,权威性强,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经济的繁盛;《通州志》是地方史志,更直接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在漕运中的地位;“山西会馆”石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实物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清代北运河漕运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图像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在京杭大运河北部的重要地位;《潞河督运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图像史料,能够直观反映通州潞河沿岸商品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

通过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史料可以分析出张家湾古镇重建的原因。作为清朝时期南来北往货物集散之地和南来漕粮入京的转运之地,张家湾见证了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兴盛,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变化,方式:据材料一图1“永济渠”“通济渠”图2“通惠河”“刘家港——直沽”结合所学得出唐漕运以河运为主,元代海运与河运并举;中心:据材料一图1“长安”图2“大都”结合所学得出唐朝漕运以长安为中心,元朝漕运以大都为中心;路线:据材料一图1结合所学可知唐漕运路线由东南至西北,元朝河运路线截弯取直,由南至北,即唐漕运路线迂回曲折,元朝河运路线为南北直行。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中心、经济重心角度入手,即唐朝定都长安,政治中心在中原,经济重心逐步南移,需将南方财赋运往北方。元朝定都大都,政治中心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元朝改变唐迂回曲折路线,将运河取直,缩短了航程,并且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小问2详解】据材料二“咸丰二年(1852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就地拨充军饷”结合所学得出晚清时期社会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江路受阻,清政府扩大海运,并就地折银充军饷;据材料二“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结合所学得出《辛丑条约》签订,大量战争赔款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迫使清政府宣布漕粮折银;据材料二“南漕改用火车”“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结合所学得出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海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火车)取代河运。【小问3详解】据材料三“《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今东南……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结合所学得出《读史方舆纪要》是私人著述的文献史料,指出了张家湾地区是南来北往货物集散地,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中具有重要地位;据材料三“《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结合所学得出《钦定日下旧闻考》是基于考证增补编修的官修著作,权威性强,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经济的繁盛;据材料三“《通州志》”“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结合所学得出《通州志》是地方史志,更直接描述了清朝时期张家湾在漕运中的地位;据材料三“‘山西会馆’匾额”结合所学得出“山西会馆”石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实物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据材料三“清代北运河漕运图”结合所学得出清代北运河漕运图,是研究张家湾历史的图像史料,反映了张家湾在京杭大运河北部的重要地位;据材料三“《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结合所学得出《潞河督运图》,是当时人绘制的图像史料,能够直观反映通州潞河沿岸商品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得出通过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史料可以分析出张家湾古镇重建的原因。作为清朝时期南来北往货物集散之地和南来漕粮入京的转运之地,张家湾见证了中国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兴盛,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人认为“《临时约法》一个致命缺陷在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影响了对整个宪法结构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的新举措。【答案】(1)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说明:《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总之,《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存在很大的缺限。(2)表现: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措施:实施依法治国,确立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等。【解析】【小问1详解】关于原则,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等信息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关于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因人设法、政治机构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关于表现,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届全国人大会议、1954年宪法、宪法确立的主要制度方面思考作答。关于举措,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实施依法治国,确立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思考作答。18.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宋朝事实》材料二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在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政府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二为一,计亩征银,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赵轶峰教授认为,货币的白银化给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强烈的震动。材料三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l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使国际银价大涨。l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l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货币改革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流通的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货币的白银化对传统的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答案】(1)趋势:轻便易携。作用: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原因:白银供给的增加、纸币的通货膨胀、赋税制度的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推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家财政由实物中心制转向货币中心制;松懈了土地对劳动者的束缚。(3)原因:国际银价大涨,国内白银外流,经济危机严重;国民政府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与准备抗战的需要;近代金融人才的推动。影响:积极:统一了币制,推动货币管理现代化;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经济复苏;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消极:便利英美对中国金融及经济控制;加强了金融垄断,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解析】(1)趋势:根据“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得出轻便易携。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纸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原因:根据“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得出白银供给的增加;根据“纸币的通货膨胀”得出纸币的通货膨胀;根据“政府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二为一,计亩征银”得出赋税制度的改革;根据“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推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家财政由实物中心制转向货币中心制、土地对劳动者的束缚松弛等角度分析总结。(3)可从原因和影响两部分分析。原因:根据“国际银价大涨”“白银外流,……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得出国际银价大涨,国内白银外流,经济危机严重;根据“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得出国民政府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与准备抗战的需要;根据“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得出近代金融人才的推动。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积极影响可从推动货币管理现代化、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刺激经济复苏、加强了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总结。消极影响可从便利英美对中国金融及经济的控制、加强了金融垄断,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等角度分析总结。19.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