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课件单元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古代土地制度_第1页
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课件单元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古代土地制度_第2页
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课件单元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古代土地制度_第3页
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课件单元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古代土地制度_第4页
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方案岳麓版课件单元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古代土地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点考向第七单元

│考点考向讲次考点考向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命题规律:中国古代经济史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从考查内容来看,小农经济的特点、生产工具的进步、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内容都是高考重要的切入点。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特别是材料型的选择题,以此来考查考生理解、比较和判断能力命题预测:预测2012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将会有以下内容:(1)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将日益突出,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果是备考的重点。(2)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第16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17讲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古代的经济政策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复习策略第七单元

│复习策略

1.重点掌握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商业的发展,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运用两个方法:一是联系的方法。了解经济发展情况,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情况,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春秋战国时的兼并战争和变法改革有着密切关系。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把握中国古代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二是辩证的方法。对古代中国经济,既要看到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其中所蕴涵的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

使用建议第七单元

│使用建议1.人类历史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发展阶段。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基本特点,复习时要运用文明范式,全面梳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成就。第15讲可用2课时复习;第16讲用1课时,第17讲用2课时。

2.复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时,可结合【要点探究】,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然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如生产力方面的内容有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等;生产关系包括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等。由此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第一单元

│使用建议3.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的成就时,可结合【考点梳理】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法、图示法等多种形式掌握。

4.复习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闭关锁国政策时,引导学生结合【要点探究】中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综合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考点梳理第15讲

│考点梳理种植经济长江流域第15讲

│考点梳理刀耕火种曲辕犁第15讲

│考点梳理都江堰第15讲

│考点梳理自给自足第15讲

│考点梳理贵族土地私有制第15讲

│考点梳理土地兼并第15讲

│考点梳理战国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15讲

│要点探究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3)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第15讲

│要点探究

(4)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5)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6)呈现区域特色,经济重心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第15讲

│要点探究

例1[2010·天津卷]

图(a)到图(b)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第15讲

│要点探究

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知识,属较易题。两幅图中都有耕牛,A错;C错在“开始”;D不能从材料中看出。由两牛一人到曲辕犁体现了耕犁技术的成熟,故选B。

[点评]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第15讲

│要点探究变式题

[2011·镇江模拟]

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第15讲

│要点探究

B

[解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题中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是这一特点的必然反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完善,借助于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开始出现,由此也就出现了“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探究点二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第15讲

│要点探究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封闭性)③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落后性)④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脆弱性)⑤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保守性)第15讲

│要点探究

(4)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5)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6)评价:自耕农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15讲

│要点探究第15讲

│要点探究

例2[2010·浙江卷]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B

[解析]古诗的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被迫在二月卖新丝,五月卖新谷,是为了完成政府的赋税,与土地兼并没有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项,两个“卖”体现了C正确,“丝”和“谷”体现了D正确。第15讲

│要点探究

[点评]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所谓小农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农民家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典型写照,它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第15讲

│要点探究

C

[解析]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温饱。

[2010·南京模拟]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变式题第15讲

│要点探究►探究点三对土地兼并的认识

(1)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2)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①土地兼并使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阶级矛盾尖锐化,不利于社会的安定。②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不利于国家的统治。第15讲

│要点探究

(3)土地兼并严重激化社会矛盾:一是激化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直接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二是激化了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土地兼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大地主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对此,封建国家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第15讲

│要点探究

例3[2010·广东卷]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仍然大量兼并土地,仍然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点评]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第15讲

│要点探究第15讲

│教师备用习题

1.[2010·济南模拟]《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解析]D

《耕织图·耕图》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与前朝相比,没有实质性突破。

2.[2010·本溪模拟]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的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chán,集市)”;浙江秀水县的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