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开题报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作为金融危机冲击下较少的保持较快增长的经济大国之一,中国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举措,备受全球关注。新准则中对计量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也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予以确认。整体看来,公允价值的推广是一种大趋势,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应用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加上实行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不足,上市公司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案例还较少,如何解决应用困境中的难题和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成了急待解决、优化的问题。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的研究就很具有实际意义,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与对策研究作为一个年轻课题,更是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希望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理论的及相关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展开研究,深入剖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利弊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困境,以房地产类的上市公司为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提出对策与应用建议。希望研究结果能在某些程度上有助于上市公司及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计量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期望研究结果与当前的现状相结合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改进措施对今后投资性房地产的发展有一两点益处。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理论研究1.1国外准则制定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已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直到1984年FASB发布专门论述会计计量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时仍未使用此概念。当进入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应用以及骇人听闻的金融风暴使得成本计量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正在失去其应有的真实性与公允性。为此,欧美国家纷纷就如何改进现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适应会计环境进行研究。2000年2月发布的《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标志着国际会计界在公允价值具体技术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6年9月,FASB正式发布了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正式制订了公允价值准则。该准则包含了公允价值定义、估价前提、估价技术、公允价值层次和披露等内容,特别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在非强迫性交易中的脱手价格,强调企业持续经营状态。当然,国际上也有因为公允价值计量而导致的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部分金融界人士和国会议员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年紧急稳定经济法》,责成美国在SEC在90天内完成是否取消或暂停《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工作,并向国会提交专项研究报告。美国针对各方面对公允价值的争论,先后连续发布了多个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工作人员立场公告》,就市场不活跃情况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等,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南。2008年10月13日,IASB迫于有关方面的压力,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相关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改,适度放宽了对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允许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对部分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报告业绩。现在,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从1975年开始的30多年来,对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国外学者研究的现状MaryE.Barth(1994)在《FairValueAccounting:EvidencefromInvestmentSecuritiesandtheMarketValuationofBanks》中从美国银行统计年鉴中选取了从1971年到1990年的数据对证券投资的市场反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对市场反应的解释能力明显比历史成本强。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对商业银行的投资者是相关的和可靠的。DianaW.Willis(1998)在《FinancialAssetsandLiabilities—FairValueorHistoricalCost》中指出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矛盾在于会计计量应以哪一天的市价为基础。历史成本以资产取得和负债发生时的市价为基础,公允价值则以当前的市价为基础,因此,对于金融资产而言当前市价信息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比过去的市价信息历史成本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更具相关性。克雷思斯隆(2005)围绕会计计量理论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作者在文章中主要介绍了公允价值的特点及应用的优越性,对计量方法进行了介绍,指出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其本身缺陷,很难融入到传统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来,因此就其问题又提出了一些建议。2009年JamesCataldo和MorrisMcinnes和在从净收益视角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作用》一文中主要从企业收益角度研究了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异同,从而得出两种计量模式的利弊。2国内公允价值理论研究2.1中国准则制订的现状从国际上看,无论是国际会计委员会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而且国际会计己经普遍开始应用公允价值观念,目前正致力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工作,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却是几经波折的。1997年5月到2000年4月,财政部陆续颁布了第一批10项具体准则,这项具体准则都大力提倡采用公允价值,但又出于对当时国内市场环境的考虑,明确规定暂不采用现值,这一时期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黄金时期。转折出现在2001年。以2001年以来财政部发布的项准则为代表,现值和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特点是强调真实和谨慎,明显回避公允价值计量,但现值计量相对还有增加。公允价值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此次财政部发布了包括项基本准则和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而且已经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此次新准则的颁布无疑又给公允价值计量带来了黄金时期。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及时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做出回应。我国一直在高度关注、密切跟踪美国、IASB和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动态,经过深入研究和慎重考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张。我国主张“不跟风”,提出了不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动而修改我国会计准则的对策建议,即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重分类的规定均不作调整。2008年10月29日,我国向IASB表明了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和对策主张。IASB明确表示赞同和认可,认为我国的做法不构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也不影响中国会计一准则的国际趋同。此外,美国于年月日如期向国会提交的研究报告,也得出了与我国当初判断相一致的结论不应当暂停或取消公允价值会计。2.2国内学者研究的现状在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国内一批知名学者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本都支持在我国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黄世忠(1997)在《公允价值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中对公允价值会计在美国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对公允价值在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指出“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在下个世纪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渐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谢诗芬(2008)也指出了公允价值必定是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并对公允价值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本专著理论篇独创性地研究了公允价值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概念及概念框架方法篇系统归纳了最新的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会计与审计方法体系,即公允价值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方法体系,其中重点阐释了现值计量方法体系应用篇总结比较了中外公允价值研究应用的简史、环境、特征和经验教训,提出了在我国会计标准中正确应用公允价值的政策建议。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例如:陈美华(2006)在书中深入而系统的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依据,并提出了一套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量模式,着重研究了各类资产负债项目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路晓燕(2008)在书中围绕当今国际上会计计量模式发生转变这一趋势,综合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基本理论的横向分析、历史演进的纵向分析和实证检验三个角度,对公允价值问题展开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3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研究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是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而出现。因此,目前财务会计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2006年2月15日,“以公允价值为最大亮点”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隆重发布,谢诗芬(2008)表示我国终于迎来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春天”。然而,中国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在目前阶段,对新兴和转型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下公允价值实施效果进行考察与分析,不仅对于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需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曾明确表示,公允价值国际准则的制定需要寻求新兴市场的帮助。虽然是新课题,但近几年对此问题相关研究明显开始增多:徐劲(2008)指出房地产行业是最受新《企业会计准则》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并以义乌的小商品为例,分别从小商品城、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损益确认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宁延金、季红(2008)着重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业中的应用及影响,对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做了进一步的剖析,指出公允价值在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企业资产结构、所有者权益、企业利润和税负的影响。殷爱贞、耿彦军(2008)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投资性房地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号—投资性房地产》在核算范围、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公允价值的确定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为完善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思路。马立群(2009)采用对比法分析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影响利润的金额,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以及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期间影响利润的规律性,从而为企业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提供依据。陈虹(2009)通过分析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结合新准则颁布后我国实务操作的现状,对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3.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2010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4]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5]何国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影响深远[J].中国证券报,2005(5).[6]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2008(2).[7]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8]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基本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初步实证证据[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9]徐劲.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4).[10]宁延金,季红.浅谈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运用及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33).[11]殷爱贞,耿彦军.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9(12).[12]马立群.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9(13).[13]陈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J].企业导报,2009,(6).[14]曲晓辉,肖虹.公允价值反思与财务报表列报改进展望[J].会计研究,2010(8).[15]柳计鸣.浅谈《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J].科学之友,2010(12).[16]何颖越.金融危机下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J].财经视点,2010(2).[17]王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应用情形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18]王瑞,王丽文.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8(16).[19]裘宗舜,夏炎.投资性房地产为什么不愿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J].金融与经济,2007(12).[20]征宇.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实务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9(12).[21]彭飞.上市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决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8).[22]姚振飞.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分析[J].JournalofYunnanFinance&EconomicsUniversity,2010(16).[23]唐东升.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分析[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8).[24]刘运国,易明霞.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0(2).[25]克雷思斯隆.公允价值及其计量[J].中国资产评估,2005,(10).[26]JamesCataldo&MorrisMcinnes.从净收益视角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作用[J].北京会计研究,2009(3).[27]FASB.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EB/OL].http://www.fasb.org,sep.15,2006.[28]BarthM.E·FairValueAccounting:EvidencefromInvestmentSecuritiesandtheMarketValuationofBanks[J].TheAccountingReview,1994.[29]NelsonK.K.FairValueAccountingforCommercialBanks:AnEmpiricalAnalysisofSFAS107[J].TheAccountingReview,1996.[30]DianaW.Willis.FinancialAssetsandLiabilities-FairValueorHistoricalCost[J].FASB,1998.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投资性房地产理论1.1投资性房地产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