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2021年度草品种区域试验
技术方案
甘肃省2021年猫尾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方案
(2021GSHB01)
1试验目的
客观、公正、科学评价参试猫尾草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和营养价值,为草品种审
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安排及参试品种
2.1试验点
试验安排在和政、合作、秦州、西峰后官寨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2.2参试品种
编号为2021GSHB0101、2021GSHB0102>2021GSHB0103,共3个品种(含2个对照
品种)。
3试验设置
3.1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四周无高大建筑
物或树木影响。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周期
2021年起,试验不少于3个生产周年(观测至2024年底)。
3.2.2小区面积
小区面积15m之(长5mx宽3m)。
3.2.3小区设置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试验地四周设1m保护行,
保护行种植猫尾草。小区布置按照附录C执行。
4播种和田间管理
4.1一般原则
田间操作时,同一项技术措施应在同一天完成。同项技术措施无法在同一天完成时,
则同一区组的该项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4.2试验地准备
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种床要求精耕细作,播前要求深
翻除草,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农家肥It用作基肥。
4.3播种期
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上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4.4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30cm,每小区10行,播种深度1cm,播后镇压。播前将每小区种子平均
分10份,每行1份均匀撒播。
4.5播种量
播种量22.5g/小区(1.0kg/亩,种子用价>80%)。
4.6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缺、防除杂草、施肥、排灌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参试品种(系)正
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4.6.1补播
尽可能1次播种保全苗,若出现明显的缺苗,应尽快进行补播。
4.6.2杂草防除
及时人工除草,以保证试验材料正常生长。
4.6.3施肥
根据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播种施复合肥600g/小区。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状况,
推荐在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或降雨前,每小区追施160g尿素;按照专家指导确定是否需
要追施钾肥(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每小区施肥措施必须相同)。
4.6.4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有条件的试验站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原则为少浇深浇,保
证每小区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应及时排涝。
4.6.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按照专家指导选择低毒高效的
药剂适时防治,各试验站要随时观察,发现植株生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产草量的测定
产草量包括第一次刈割的产量和再生草产量。抽穗期刈割测产,留茬高度5cm;当年
最后一茬再生草在初霜前30d刈割。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下的8行留中间
4m,然后去掉两头,实测所留9.6n?的鲜草产量。如个别小区因家畜采食、农机碾压等非
品种自身特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缺苗,应将实际有苗面积计产,但本小区的测产面积不得少
于4m2。要求用感量0.1kg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两位小数。产草量测定结果记入
表A-1.3。
6取样
6.1干重
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的样品,剪成3cm〜4cm长,编号称重,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
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置于烘箱
中,在60℃〜65℃烘干12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在60℃〜
65℃下烘干8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为止。
计算各参试品种(系)的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L3和A-L4。其中,和政
站第一次刈割需取样2份,另一份测定营养价值,并且需要在包装内付标签,注明完整的
品种编号、试验站名称、取样时间、茬次等信息后,寄送至省草原总站。安排取样的试验
点无法获得营养价值测定样品时,应及时通知省草原总站。
6.2营养品质
在和政试验站取样测定营养价值(寄送样品为干样)。
7观测记载项目
按附录A-1的要求进行田间观察,并记载当日所做的田间工作,整理填写入表。拍摄
播种、出苗、生长期、测产情况照片,包括试验组全景和每个小区的整体照片。整个试验
期间,如发现病虫害或其他异常情况需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按拍摄时间归档,并为每组
照片加注拍摄时间、位置和简要情况说明。
8数据分析
8.1产草量变异系数计算
计算参试品种的全年累计产草量变异系数CV,记入表A-1.6。CV超过20%的要进行原
因分析,并记录在表A-1.6下方。
CV=s/L<100%;CV—变异系数;s—同品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标准差;同品
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平均数。
8.2区组间产草量差异分析
对比不同区组间的全年累计产草量数据,波动较大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在表
A-1.6下方。
9总结报告
各试验站应及时上报观测到的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形成数据、照片周报资料(电子
版),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试验报告上交省草原总站(未经同意,任何试验数据在任何
时间不得外传或公开发表)。
10试验报废
各承试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站区域试验作全部或部分报废处理,并总结试验失
败原因,在7天内向省草原总站提交书面报告。
(1)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2)同品种缺苗率超过15%的小区有2个或2个以上;
(3)其他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情况的。
附录A-1:禾本科牧草区域试验田间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附录B: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附录C: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布置参考图
甘肃省2021年燕麦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方案
(2021GSHB02)
1试验目的
客观、公正、科学评价参试燕麦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和营养价值,为草品种审定
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安排
2.1试验点
试验安排在合作、天祝、西峰后官寨、安定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2.2参试品种
编号为2021GSHB0201.2021GSHB0202.2021GSHB0203,共3个品种(含2个对照
品种)。
3试验设置
3.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四周无高大建筑
物或树木影响。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周期
2021年起,试验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观测至2022年底)。
3.2.2小区面积
小区面积15m2(长5mx宽3m)。
3.2.3小区设置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试验点整个试验地四周设
1m保护行,保护行种植燕麦。建议小区布置按照附录C执行。
4播种和田间管理
4.1一般原则
田间操作时,同一项技术措施应在同一天完成。同项技术措施无法在同一天完成时,
则同一区组的该项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4.2试验地准备
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种床要求精耕细作,播前要求深
翻除草,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农家肥It用作基肥。
4.3播种期
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上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4.4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20cm,每小区15行,播种深度3cm〜5cm,播后镇压。播前将每小区种
子平均分15份,每行1份均匀撒播。
4.5播种量
播种量2021GSHB0201为180g/小区(8kg/亩,种子用价>80%),2021GSHB0202.
2021GSHB0203为225g/小区(10kg/亩,种子用价>80%)。
4.6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缺、防除杂草、施肥、排灌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参试品种(系)正
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4.6.1查苗补种
尽可能1次播种保全苗,若出现明显的缺苗,应尽快进行补播。
4.6.2杂草防除
可人工除草或选用适当的除草剂,以保证试验材料的正常生长,尤其要注意苗期杂草
的防除。优先选用人工除草方式。
4.6.3施月巴
根据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播种施复合肥600g/小区(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每小区
施肥措施必须相同)。
4.6.4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适时适量浇水,浇水原则为少浇深浇,保证每小区均匀灌溉。
遇雨水过量应及时排涝。
4.6.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按照专家指导选择低毒高效的
药剂适时防治,各试验站要随时观察,发现植株生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产草量测定
参试品种只在灌浆期刈割测产一次。如果参试品种生育期差异较大,不同参试品种按
生育期刈割测产,不得同时测产。留茬2cm〜3cm。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
下的13行留中间4m,然后去掉两头,实测所留10.4m2的鲜草产量。如个别小区因家畜采
食、农机碾压等非品种自身特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缺苗,应将实际有苗面积计产,但本小区
的测产面积不得少于4m2。要求用感量0.1kg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两位小数。产
草量测定结果记入表A-1.3。
6取样
6.1干重
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的样品,剪成3cm〜4cm长,编号称重,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
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置于烘箱
中,在60℃〜65℃烘干12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在60℃〜
65℃下烘干8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为止。
计算各参试品种(系)的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L3和A-1.4。其中,天祝
站第一次刈割需取样2份,另一份测定营养价值,并且需要在包装内附标签,注明完整的
品种编号、试验站名称、取样时间、茬次等信息后,寄送至省草原总站。安排取样的试验
点无法获得营养价值测定样品时,应及时通知省草原总站。
6.2营养品质
在天祝试验站取样测定营养价值(送检样品为干样)。
7观测记载项目
按附录A-1的要求进行田间观察,并记载当日所做的田间工作,整理填写入表。拍摄
播利|、出苗、生长期、测产情况照片,包括试验组全景和每个小区的整体照片。整个试验
期间,如发现病虫害或其他异常情况需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按拍摄时间归档,并为每组
照片加注拍摄时间、位置和简要情况说明。
8数据分析
8.1产草量变异系数计算
计算参试品种的全年累计产草量变异系数CV,记入表A-1.6。CV超过20%的要进行原
因分析,并记录在表A-1.6下方。
CV=s/,100%;B—变异系数;s—同品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标准差;提一同品
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平均数。
8.2区组间产草量差异分析
对比不同区组间的全年累计产草量数据,波动较大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在表
A-1.6下方。
9总结报告
各试验站应及时上报观测到的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形成数据、照片周报资料(电子
版),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试验报告上交省草原总站(未经同意,任何试验数据在任何
时间不得外传或公开发表)。
10试验报废
各承试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站区域试验作全部或部分报废处理,总结试验失败
原因,并在7天内向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提交书面报告。
(1)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2)同品种缺苗率超过15%的小区有2个或2个以上;
(3)其他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情况的。
附录A-1:禾本科牧草区域试验田间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附录B: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附录C: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布置参考图
甘肃省2021年小黑麦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方案
(2021GSHB03)
1试验目的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和营养价值,为草品种
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安排
2.1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夏河、天祝、合作和西峰后官寨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2.2参试品种
编号为2021GSHB030K2021GSHB0302、2021GSHB0303,共3个品种(含2个对照
品种)。
3试验设置
3.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四周无高大建筑
物或树木影响。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周期
试验于2021年播种,试验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观测至2022年底)。
3.2.2小区面积
小区面积15m2(长5mx宽3m)。
3.2.3小区设置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试验地四周设1m保护行,
保护行种植小黑麦。小区布置按照附录C执行。
4播种和田间管理
4.1一般原则
田间操作时,同一项技术措施应在同一天完成。同项技术措施无法在同一天完成时,
同一区组的该项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4.2试验地准备
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种床要求精耕细作,播前要求深
翻除草,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农家肥It用作基肥。
4.3播种期
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上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4.4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20cm,每小区15行,播种深度3cm〜5cm,播后镇压。播前将每小区种
子平均分15份,每行1份均匀撒播。
4.5播种量
播种量按225g/小区(10kg/亩,种子用价>80%)。
4.6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缺、防除杂草、施肥、排灌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参试品种(系)正
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4.6.1查苗补种
尽可能1次播种保全苗,若出现明显的缺苗,应尽快进行补播。
4.6.2杂草防除
及时人工除草,以保证试验材料正常生长。
4.6.3施肥
根据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播种施复合肥600g/小区。根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状
况,分廉期结合灌溉或降雨前,每小区追施160g尿素;按照专家指导确定是否需要追施
钾肥(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每小区施肥措施必须相同)。
4.6.4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有条件的试验站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原则为少浇深浇,保
证每小区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应及时排涝。
4.6.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按照专家指导选择低毒高效的
药剂适时防治,各试验站要随时观察,发现植株生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产草量测定
参试品种只在乳熟期刈割测产一次。如果参试品种生育期差异较大,不同参试品种按
生育期刈割测产,不得同时测产。留茬2cm〜3cm。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
下的13行留中间4m,然后去掉两头,实测所留10.40?的鲜草产量。如个别小区因家畜采
食、农机碾压等非品种自身特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缺苗,应将实际有苗面积计产,但本小区
的测产面积不得少于4m2。要求用感量0.1kg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两位小数。产
草量测定结果记入表A-1.3。
6取样
6.1干重
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的样品,剪成3cm〜4cm长,编号称重,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
袋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置于烘
箱中,在60℃〜65℃烘干12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在
60℃〜65℃下烘干8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
为止。计算各参试品种(系)的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1.3和A-1.4。其中,
天祝站第一次刈割需取样2份,另一份测定营养价值,并且需要在包装内付标签,注明完
整的品种编号、试验站名称、取样时间、茬次等信息后,寄送至省草原总站。安排取样的
试验点无法获得营养价值测定样品时,应及时通知省草原总站。
6.2营养品质
在天祝试验站取样测定营养价值(送检样品为干样)。
7观测记载项目
按附录A-1的要求进行田间观察,并记载当日所做的田间工作,整理填写入表。拍摄
播种、出苗、生长期、测产情况照片,包括试验组全景和每个小区的整体照片。整个试验
期间,如发现病虫害或其他异常情况需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按拍摄时间归档,并为每组
照片加注拍摄时间、位置和简要情况说明。
8数据分析
8.1产草量变异系数计算
计算参试品种的全年累计产草量变异系数CV,记入表A-1.6。CV超过20%的要进行原
因分析,并记录在表A-1.6下方。
CV=s/L<100%;CV-变异系数;s—同品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标准差;嚏—同品
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平均数。
8.2区组间产草量差异分析
对比不同区组间的全年累计产草量数据,波动较大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在表
A-1.6下方。
9总结报告
各试验站应及时上报观测到的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形成数据、照片周报资料(电子
版),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试验报告上交省草原总站(未经同意,任何试验数据在任何
时间不得外传或公开发表)。
10试验报废
各承试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站区域试验作全部或部分报废处理,总结试验失败
原因,并在7天内向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提交书面报告。
(1)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2)同品种缺苗率超过15%的小区有2个或2个以上;
(3)其他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情况的。
附录A-1:禾本科牧草区域试验田间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附录B: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附录C: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布置参考图
甘肃省2021年小黑麦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方案
(2021GSHB04)
1试验目的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和营养价值,为草品种
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安排
2.1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夏河、天祝、合作和安定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2.2参试品种
编号为2021GSHB0401、2021GSHB0402、2021GSHB0403、2021GSHB0404,共4个
品种(含2个对照品种)。
3试验设置
3.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四周无高大建筑
物或树木影响。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周期
试验于2021年播种,试验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观测至2022年底)。
3.2.2小区面积
小区面积15m2(长5mx宽3m)。
3.2.3小区设置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试验地四周设1m保护行,
保护行种植小黑麦。小区布置按照附录C执行。
4播种和田间管理
4.1一般原则
田间操作时,同一项技术措施应在同一天完成。同项技术措施无法在同一天完成时,
同一区组的该项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4.2试验地准备
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种床要求精耕细作,播前要求深
翻除草,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农家肥It用作基肥。
4.3播种期
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上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4.4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20cm,每小区15行,播种深度3cm〜5cm,播后镇压。播前将每小区种
子平均分15份,每行1份均匀撒播。
4.5播种量
2021GSHB0401播种量337g/小区、2021GSHB0402、2021GSHB0403、2021GSHB0404
播种量225g/小区(千粒重为50g~53g试验材料按15kg/亩播,千粒重为35g~38g试验材料
按10kg/亩,种子用价>80%)。
4.6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缺、防除杂草、施肥、排灌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参试品种(系)正
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4.6.1查苗补种
尽可能1次播种保全苗,若出现明显的缺苗,应尽快进行补播。
4.6.2杂草防除
及时人工除草,以保证试验材料正常生长。
4.6.3施肥
根据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播种施复合肥600g/小区。根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状
况,分廉期结合灌溉或降雨前,追施尿素160g/小区;按照专家指导确定是否需要追施钾
肥(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每小区施肥措施必须相同)。
4.6.4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有条件的试验站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原则为少浇深浇,保
证每小区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应及时排涝。
4.6.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按照专家指导选择低毒高效的
药剂适时防治,各试验站要随时观察,发现植株生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产草量测定
参试品种只在乳熟期刈割测产一次。如果参试品种生育期差异较大,不同参试品种按
生育期刈割测产,不得同时测产。留茬2cm〜3cm。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
下的13行留中间4m,然后去掉两头,实测所留10.40?的鲜草产量。如个别小区因家畜采
食、农机碾压等非品种自身特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缺苗,应将实际有苗面积计产,但本小区
的测产面积不得少于4m2。要求用感量0.1kg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两位小数。产
草量测定结果记入表A-L3。
6取样
6.1干重
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的样品,剪成3cm〜4cm长,编号称重,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
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置于烘箱
中,在60℃〜65℃烘干12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在60℃~
65c下烘干8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为止。
计算各参试品种(系)的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1.3和A-1.4。其中,天祝
站第一次刈割需取样2份,另一份测定营养价值,并且需要在包装内付标签,注明完整的
品种编号、试验站名称、取样时间、茬次等信息后,寄送至省草原总站。安排取样的试验
点无法获得营养价值测定样品时,应及时通知省草原总站。
6.2营养品质
在天祝试验站取样测定营养价值(送检样品为干样)。
7观测记载项目
按附录A-1的要求进行田间观察,并记载当日所做的田间工作,整理填写入表。拍摄
播种、出苗、生长期、测产情况照片,包括试验组全景和每个小区的整体照片。整个试验
期间,如发现病虫害或其他异常情况需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按拍摄时间归档,并为每组
照片加注拍摄时间、位置和简要情况说明。
8数据分析
8.1产草量变异系数计算
计算参试品种的全年累计产草量变异系数CV,记入表A-1.6。CV超过20%的要进行原
因分析,并记录在表A-1.6下方。
CVus/LdOO%;。7—变异系数;s—同品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标准差;嚏―同品
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平均数。
8.2区组间产草量差异分析
对比不同区组间的全年累计产草量数据,波动较大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在表
A-1.6下方。
9总结报告
各试验站应及时上报观测到的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形成数据、照片周报资料(电子
版),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试验报告上交省草原总站(未经同意,任何试验数据在任何
时间不得外传或公开发表)。
10试验报废
各承试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站区域试验作全部或部分报废处理,总结试验失败
原因,并在7天内向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提交书面报告。
(1)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2)同品种缺苗率超过15%的小区有2个或2个以上;
(3)其他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情况的。
附录A-1:禾本科牧草区域试验田间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附录B: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附录C: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布置参考图
甘肃省2021年苜蓿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方案
(2021GSDK01)
1试验目的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参试苜蓿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和营养品质,为草品种审
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安排及参试品种
2.1试验点
试验安排在兰州大洼山、秦州、西峰后官寨和安定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2.2参试品种
编号为2021GSDK0101、2021GSDK0102,2021GSDK0103,共3个品种(含2个对照
品种)。
3试验设置
3.1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四周无高大建筑
物或树木影响。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周期
2021年起,不少于3个生产周年(观测至2024年底)。
3.2.2小区面积
试验小区面积为15m2(长5mx宽3m)。
3.2.3小区排列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试验地四周设1m保护行,
保护行种植苜蓿。小区布置按照附录C执行。
4播种和田间管理
4.1一般原则
田间操作时,同一项技术措施应在同一天完成。同项技术措施无法在同一天完成时,
同一区组的该项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4.2试验地准备
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种床要求精耕细作,播前要求深
翻除草,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农家肥It用作基肥。
4.3播种期
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4.4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30cm,每个小区播种10行,播深2cm~3cm左右,播后镇压。播前将每小
区种子平均分10份,每行1份均匀撒播。
4.5播种量
播种量27g/小区(1.2kg/亩,种子用价>80%)。
4.6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种或补苗、防除杂草、施肥、排灌并防治病虫害,保证满足参试品种
(系)正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4.6.1查苗补种
尽可能1次播种保全苗,如出现明显的缺苗,应尽快补播或补苗。
4.6.2杂草防除
及时人工除草,以保证试验材料的正常生长。
4.6.3施月巴
根据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播种施复合肥600g/小区。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状况,
推荐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或降雨前,每小区追施120g尿素;按照专家指导确定是否需要
追施钾肥(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每小区施肥措施必须相同)。
4.6.4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有条件的试验站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原则为少浇深浇,保
证每小区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应及时排涝。
4.6.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按照专家指导选择低毒高效的
药剂适时防治,各试验站要随时观察,发现植株生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产草量的测定
产草量包括第一次刈割的产量和再生草产量。一般于初花期进行测产。最后一次测定
应在初霜前30d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5cm。测产时先割去试验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下
的8行留足中间4m,然后去掉两头,实测所留9.6n?的鲜草产量。如个别小区有家畜采食、
农机碾压等非品种自身特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缺苗,应按实际测产面积计算产量,但本小区
的测产面积不得少于4m2。要求用感量0.1kg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两位小数。产
草量测定结果记入表A-2.3。
6取样
6.1干重
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的样品,剪成3cm〜4cm长,编号称重,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
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置于烘箱
中,在60℃〜65°C烘干12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在60℃~
65c下烘干8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为止。
计算各参试品种(系)的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2.3和A-2.4。其中,兰州
站第一次刈割需取样2份,另一份测定营养价值,在包装内付标签,注明完整的品种编号、
试验站名称、取样时间、茬次等信息后,寄送至省草原总站。安排取样的试验点无法获得
营养价值测定样品时,应及时通知省草原总站。
6.2品质
兰州试验站取样测定营养价值(送检样品为干样)。
7观测记载项目
按附录A-2的要求进行田间观察,并记载当日所做的田间工作,整理填写入表。拍摄
播种、出苗、生长期、测产情况照片,包括试验组全景和每个小区的整体照片。整个试验
期间,如发现病虫害或其他异常情况需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按拍摄时间归档,并为每组
照片加注拍摄时间、位置和简要情况说明。
8数据分析
8.1产草量变异系数计算
计算参试品种的全年累计产草量变异系数CV,记入表A-2.6。CV超过20%的要进行原
因分析,并记录在表A-2.6下方。
7
CVES/IXIOO%;。'—变异系数;s—同品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标准差;工一同品
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平均数。
8.2区组间产草量差异分析
对比不同区组间的全年累计产草量数据,波动较大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在表
A-2.6下方。
9总结报告
各试验站应及时上报观测到的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形成数据、照片周报资料(电子
版),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试验报告上交省草原总站(未经同意,任何试验数据在任何
时间不得外传或公开发表)。
10试验报废
各承试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站区域试验作全部或部分报废处理,并总结试验失
败原因,在7天内向省草原总站提交书面报告。
(1)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2)同品种缺苗率超过15%的小区有2个或2个以上;
(3)其他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情况的。
附录A-2:豆科牧草区域试验田间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附录B: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附录C: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布置参考图
甘肃省2021年苜蓿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方案
(2021GSDK02)
1试验目的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参试苜蓿新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和营养品质,为草品种审
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安排及参试品种
2.1试验点
试验安排在兰州大洼山、甘州、永昌和安定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2.2参试品种
编号为2021GSDK0201、2021GSDK0202,2021GSDK0203,共3个品种(含2个对照
品种)。
3试验设置
3.1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前茬作物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四周无高大建筑
物或树木影响。
3.2试验设计
3.2.1试验周期
2021年起,不少于3个生产周年(观测至2024年底)。
3.2.2小区面积
试验小区面积为15m2(长5mx宽3m)。
3.2.3小区排列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试验地四周设1m保护行,
保护行种植苜蓿。小区布置按照附录C执行。
4播种和田间管理
4.1一般原则
田间操作时,同一项技术措施应在同一天完成。同项技术措施无法在同一天完成时,
同一区组的该项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4.2试验地准备
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种床要求精耕细作,播前要求深
翻除草,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农家肥It用作基肥。
4.3播种期
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4.4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30cm,每个小区播种10行,播深2cm~3cm左右,播后镇压。播前将每小
区种子平均分10份,每行1份均匀撒播。
4.5播种量
播种量2021GSDK0201、2021GSDK0202>927.0g//J^E(1.2kg/亩,种子用价>80%)、
2021GSDK0203为42.5g/小区(1.9kg/亩,种子用价>80%)。
4.6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查苗补种或补苗、防除杂草、施肥、排灌并防治病虫害,保证满足参试品种
(系)正常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4.6.1查苗补种
尽可能1次播种保全苗,如出现明显的缺苗,应尽快补播或补苗。
4.6.2杂草防除
及时人工除草,以保证试验材料的正常生长。
4.6.3施肥
根据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结合播种施复合肥600g/小区。据土壤条件和植物生长状况,
推荐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或降雨前,每小区追施120g尿素;按照专家指导确定是否需要
追施钾肥(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每小区施肥措施必须相同)。
4.6.4水分管理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有条件的试验站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原则为少浇深浇,保
证每小区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应及时排涝。
4.6.5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按照专家指导选择低毒高效的
药剂适时防治,各试验站要随时观察,发现植株生长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产草量的测定
产草量包括第一次刈割的产量和再生草产量。一般于初花期进行测产。最后一次测定
应在初霜前30d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5cm。测产时先去掉小区两侧边行,再将余下的8
行留中间4m,然后去掉两头,实测所留9.6n?的鲜草产量。如个别小区有家畜采食、农机
碾压等非品种自身特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缺苗,应按实际测产面积计算产量,但本小区的测
产面积不得少于4m2。要求用感量0.1kg的秤称重,记载数据时须保留两位小数。产草量
测定结果记入表A-2.3o
6取样
6.1干重
每次刈割测产后,从每小区随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的样品,剪成3cm〜4cm长,编号称重,然后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用布袋或尼龙纱袋
装好,挂置于通风遮雨处晾干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在潮湿气候条件下,置于烘箱
中,在60C〜65℃烘干12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在60℃~
65c下烘干8h,取出放置室内冷却回潮24h后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2.5g为止。
计算各参试品种(系)的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2.3和A-2.4。其中,兰州
站第一次刈割需取样2份,另一份测定营养价值,在包装内付标签,注明完整的品种编号、
试验站(点)名称、取样时间、茬次等信息后,寄送至省草原总站。安排取样的试验点无
法获得营养价值测定样品时,应及时通知省草原总站。
6.2品质
兰州试验站取样测定营养价值(送检样品为干样)。
7观测记载项目
按附录A-2的要求进行田间观察,并记载当日所做的田间工作,整理填写入表。拍摄
播种、出苗、生长期、测产情况照片,包括试验组全景和每个小区的整体照片。整个试验
期间,如发现病虫害或其他异常情况需拍摄近距离特写。照片按拍摄时间归档,并为每组
照片加注拍摄时间、位置和简要情况说明。
8数据分析
8.1产草量变异系数计算
计算参试品种的全年累计产草量变异系数CV,记入表A-2.6。CV超过20%的要进行原
因分析,并记录在表A-2.6下方。
7
CVES/IXIOO%;。'—变异系数;s—同品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标准差;工一同品
种不同重复的产草量数据平均数。
8.2区组间产草量差异分析
对比不同区组间的全年累计产草量数据,波动较大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记录在表
A-2.6下方。
9总结报告
各试验站应及时上报观测到的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形成数据、照片周报资料(电子
版),并于每年11月10日前将试验报告上交省草原总站(未经同意,任何试验数据在任何
时间不得外传或公开发表)。
10试验报废
各承试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站区域试验作全部或部分报废处理,并总结试验失
败原因,在7天内向省草原总站提交书面报告。
(1)因不可抗拒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2)同品种缺苗率超过15%的小区有2个或2个以上;
(3)其他严重影响试验科学性情况的。
附录A-2:豆科牧草区域试验田间观测项目与记载要求
附录B:甘肃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
附录C: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布置参考图
附录A-1
禾本科牧草观测项目与记载标准
A1基本情况的记载内容
为了准确掌握试验情况,凡有关试验的基本情况都应详细记载,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
确和供分析时参考。
A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海拔、地形、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土壤pH值、
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N、P、K)、地下水位、前茬、底肥及整地情况。
A1.2气象资料的记载内容
记载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点多年及当年的年降水、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极端最高最低温度、无霜期、初霜日、终霜日、年积温(KTC)、年有效积温(>10℃)以
及灾害天气等。
A1.3播种情况
播种时气温、播期或移栽期、播种方法、株行距、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前后是否
镇压等。
A1.4田间管理
包括:查苗、补种、中耕、锄草、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A2田间观测记载项目和标准
田间观测记载项目及内容按表A-l.lo
A2.1田间观测记载项目说明
A2.L1出苗期(返青期)
50%幼苗出土为出苗期,50%的植株返青为返青期。
A2.1.2分菜期
有50%的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1cm以上为分蕤期。
A2.1.3拔节期
50%植株的第一个节露出地面1〜2cm为拔节期。
A2.1.4孕穗期
50%植株出现剑叶为孕穗期。
A2.1.5抽穗期
50%植株的穗顶由上部叶鞘伸出而显露于外时为抽穗期。
A2.1.6开花期
50%的植株开花为开花期。
A2.1.7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80%以上的种子成熟。成熟期分为三个时期,即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乳熟期是指50%以上植株的籽粒内充满乳汁,并接近正常大小;蜡熟期是指50%以上植株
籽粒的颜色接近正常,内呈蜡状;完熟期是指80%以上的种子坚硬。
A2.1.8生育天数
由出苗(返青)至种子成熟的天数。
A2.1.9枯黄期
50%的植株枯黄时为枯黄期。
A2.1.10生长天数
由出苗(返青)至枯黄期的天数。
A2.1.11抗逆性和抗病虫性
可根据小区内发生的旱害、病虫害等具体情况加以观测记载。
A2.1.12抗倒性
植株倾斜大于45度为倒伏。观察并记载各参试品种(系)在抗倒伏能力方面的差异。
A2.1.13株高
刈割前每小区随机取10株,测量从地面拉直后至植株最高部位(芒除外)的绝对高度,
结果记入表A-1.2。
A2.1.14越冬(夏)率
在每小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段3处,每样段长1m,作好标记。在越冬(夏)前及
第二年返青(或夏季越夏)后分别统计样段中植株总数及返青数,计算越冬(夏)率。
返青株数
越冬(夏)率xlOO%
样段内植株总数
A3叶茎比
第一次刈割测产时,随机从每小区取3-5把草样,将4个重复的草样混合均匀,取约
1000g样品,将茎、叶(含花序)两部分分开,风干或烘干后求其占叶茎总重的百分率。
叶鞘部份包括于茎内。叶茎比测定结果记入表A-1.5。
表A-1.1禾本科牧草田间观测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试验年度:观测人:
小(成熟期
返
参试品播出分拔孕抽抽穗期开完熟期生育枯生长越冬
苗
区青
种(系)种藁节穗穗怀姓同告花乳蜡完株高天数黄天数(夏)率备注
期
编期
编号期)期期期期(cm)期熟熟熟(cm)(d)期(d)(%)
号
注:(1)刈割后的物候期观测一般不再记载,特殊要求的除外。(2)抗逆性和抗病虫性:一般要求的,可根据小区内发生的冻害、旱害、病虫害、倒伏等
具体情况目测观测记载;特殊要求鉴定某一抗性性状的,由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机构承担。
表A-1.2株高观测记载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观测日期:生育期:刈割茬数:观测人:
参试品种(系)观测值(cm)平均
小区编号
编号12345678910(cm)
表A-L3产草量登记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试验年度:观测人:
参试年累计产量
第一次刈割第二次刈割
(kg/100m2)
小区品种
计产计产
编号测产高度鲜草重干鲜比*干草重测产高度鲜草重干鲜比*干草重
(系)生育期面积生育期面积鲜百干草
日期(cm)(kg)(%)(kg)日期(cm)(kg)(%)(kg)
编号(m2)(m2)
注:1、刈割次超过2次者可续表填写;2、*表干鲜比为干草重占鲜草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表A-1.4干鲜比测定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
测定日期:测定人:
参试品种(系)编号刈割茬次样品鲜重(g)样品风干重(g)干鲜比(%)
注:干鲜比为样品风干重占鲜重的百分率,以%表示。
表A-L5叶茎比测定登记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
测定日期:测定人:
参试品种叶茎总重叶(风干)茎(风干)
(系)编号(风干)(g)重量(g)占叶茎总重(%)重量(g)占叶茎总重(%)
表A-1.6年度试验点—牧草各区组年累计干草产量汇总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统计人:
单位:kg/100m2
参试品种编号区组1区组2区组3区组4CV(%)
注:年累计干草产量数据精确到两位小数。
表A-1.7年试验点牧草每次刈割及年累计干草产量汇总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统计人:
单位:kg/100m2
品种编号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第四茬第五茬年累计
注:每个品种各茬次产量为4个重复的平均值。
表A-L8种子产量登记表
试验点名称:草种名称:试验年度:
测产日期:观测人:
株高计产面积种子重量折算种子产量
小区编号参试品种编号测产日期
(cm)(m2)(kg)(kg/100m2)
注:测产日期记载格式为“日/月”。
附录A-2
豆科牧草观测项目与记载标准
A1基本情况的记载内容
为了准确掌握试验情况,凡有关试验的基本情况都应详细记载,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
确和供分析时参考。
A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海拔、地形、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土壤pH值、
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N、P、K)、地下水位、前茬、底肥及整地情况。
A1.2气象资料的记载内容
记载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点多年及当年的年降水、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极端最高最低温度、无霜期、初霜日、终霜日、年积温(KTC)、年有效积温(>10℃)以
及灾害天气等。
A1.3播种情况
播种时气温、播期或移栽期、播种方法、株行距、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前后是否
镇压等。
A1.4田间管理
包括:查苗、补种、中耕、锄草、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A2田间观测记载项目和标准
田间观测记载项目及内容按表A-2.K
A2.1田间观测记载项目说明
A2.L1出苗期(返青期)
50%幼苗出土后为出苗期;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广告转让合同样本
- 冰箱肉类采购合同样本
- 分公司人员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全国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8题)
- 亿万富豪合同样本
- 养殖基地回收合同标准文本
- 出资修建合同标准文本
- 出租荒山合同样本
- 养护用品供货合同标准文本
- 出租铺位合同样本
-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课件 第3章 卷积神经网络
- 自考《13180操作系统》考前强化练习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学探究:用向量法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华能广东汕头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真题
- 博士后研究报告(出站)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课件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高中英语语法-各种从句练习
- 石家庄市桥西区第四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 口腔诊所合伙人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