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_第1页
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_第2页
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_第3页
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_第4页
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现实根底与开展环境………5〔一〕“十一五〞开展根底…………………5〔二〕“十一五〞开展环境 …………………7二、总体要求与奋斗目标………8〔一〕指导思想 ………………8〔二〕根本方针………………9〔三〕奋斗目标 ………………9三、主体功能区划布局…………12〔一〕生态保护区 ……………12〔二〕城镇功能区 ……………13〔三〕环漩门湾产业带………13〔四〕海洋经济带……………14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5〔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6〔二〕提升第二产业…………16〔三〕扩张第三产业…………19〔四〕优化第一产业…………20〔五〕培育临港型产业………23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岛城市化………24〔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4〔二〕全力推进全岛城市化进程……………27六、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强化要素资源保障…28〔一〕水利建设………………28〔二〕能源供应 ………………29〔三〕交通体系 ………………30〔四〕信息网络 ………………30七、建设文化大县,繁荣科教体卫……………31〔一〕优先开展教育…………31〔二〕繁荣文化事业…………32〔三〕促进科技进步…………33〔四〕创立体育强县…………34〔五〕改善医疗卫生…………34八、完善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玉环……………35〔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5〔二〕扩大社会就业渠道 ……35〔三〕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36〔四〕完善外来人员管理 ……36〔五〕积极打造平安玉环 ……37九、开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38〔一〕大力开展循环经济 ……38〔二〕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39〔三〕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40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开放水平……………42〔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42〔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44十一、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5〔一〕加强组织领导…………45〔二〕加强引导和协调………46〔三〕加强宏观调控…………46〔四〕加强监督和工程管理 …………………47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根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阶段,依据?中共玉环县委关于制定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2024—2024年〕规划纲要?是“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等职责的重要依据。一、现实根底与开展环境〔一〕“十一五〞开展根底“十五〞时期,我县牢牢抓住开展这个第一要务,战胜非典疫情和台风、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化解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瓶颈,提前完成了经济社会开展的各项主要指标。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到达148.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431元〔约4600美元〕,“十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19.3:54.2:26.5调整为8.2:61.9:29.9。根底设施得到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网络状市区道路框架,城市化水平到达56.4%,以拓展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为重点的城市化模式根本成型。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政府职能逐步转变,企业改革日益深入,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到位,农民人均负担减幅居全省前列,“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新增三资企业79家,2024年自营出口总额到达8.86亿美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进步加快,教育根底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事业蓬勃开展,体育事业成果显著,医疗卫生取得长足进步,人口和计生事业开展态势良好,依法治县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13560元增加到2024年的222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5723元增加到2024年的862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覆盖率到达69.2%。专栏一“十五〞方案主要开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十五〞方案目标执行情况2024年年均增长〔%〕全县生产总值亿元138.0148.5314.0人均生产总值元345003743113.3三次产业比重12.1:57.7:30.28.2:61.9:29.9财政总收入亿元10.018.0126.5地方财政收入亿元5.17.5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合计〕亿元143.4230.13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0.037.1616.8城市化水平%5056.39/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2.078.866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240〔职工平均工资〕22220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66086218.5人口自然增长率〔五年平均〕‰6.04.94/科技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1.51.8/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7.75/每千人医生数人1.741.5/注: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年经济普查后增加10.8049亿元;城市化水平按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重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在2001年以前为职工平均工资收入指标。“十五〞时期,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产业与产品升级受到较大制约。水、电、土地等要素制约严重。产业根本上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为主,投资本钱、劳动力本钱不断上升,企业低小散弱、科技附加值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资源消耗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增长和数量扩张为主。〔2〕经济社会开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水环境、大气环境,局部河道水质低于五类标准;局部地区酸雨污染程度已达Ⅴ级,属于重酸雨区;城区噪声总超标率超过70%,工业区更为严重;近海海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资源受到破坏。〔3〕经济社会开展不够协调。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社会保障压力加大,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尚需加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投入缺乏,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城乡的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根底设施差距较大,城市辐射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尚待健全,失地失海农民转产转业过程中的就业问题亟待破解。我县区域交通“陆地边缘,省道末端〞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缺乏快速、便捷的交通要道,港口运输业尚未形成气候。〔二〕“十一五〞开展环境国际环境:世界资源重组、配置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进一步加深,兴旺国家的传统产业〔主要是制造业〕逐步向我国、尤其加快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为我县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分享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但围绕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的竞争将更加剧烈。国内环境: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品市场日趋活泼,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我县经济的长远开展,但短期内将影响到我县企业规模的扩张。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县的外贸出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日趋成型,为我省接受外向辐射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沪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强县〔市、区〕对我县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将造成巨大的挤压。省内环境:我省将继续贯彻实施“八八战略〞、打造“平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等战略部署,工业化进程加快,集群化产业基地〔产业带〕建设特色更加凸现,环杭州湾地区将成为我省经济开展的龙头,温台沿海产业带初步成型,我县作为温台之间潜在的交通枢纽与沿海通道,将逐步成为温台沿海经济区的重要经济枢纽之一。县域环境:我县将进入人均GDP超5000美元的关键开展阶段,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将更加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民营经济将进入新的开展阶段,一批支柱产业和名优产品加速整合、提升,产业结构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大麦屿港的深入开发将使我县逐步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的联结点和增长极。二、总体要求与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围绕提前根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目标,着力自主创新,优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开展,实施工业立县、科教兴县、三产活县战略,再创产业、空间、资源、环境和人文新优势,实现又快又好的开展,力争在构建社会和谐、根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二〕根本方针1、强化集约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水、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深化三个创新,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组织、市场体系、政府机构、企业制度等各个层面的改革,加快建立高效、标准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3、开展海洋经济,实现陆海联动。大力开展海上运输、海洋生化、滨海旅游、海水淡化、船舶修造、石油储运、港口电力等海洋产业,加快港口开发,培育临港型工业。以陆域经济支撑海洋经济,以海洋经济拓展、提升陆域经济,实现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联动开展。4、围绕五个统筹,注重协调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快全岛城市化进程,推动欠兴旺乡村的开展,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开展。〔三〕奋斗目标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品牌经济加快开展,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267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8000美元左右。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突破,三产比重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为4.5:60.7:34.8。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全岛城市化步伐加快,到2024年,城市化水平到达65%。中心城市由“三位一体〞向包括楚门、清港在内的“五位一体〞开展,区域开展战略重心从“本岛时代〞跨入“环漩门湾时代〞,为全岛城市化打下坚实的根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和谐社会争创新局面。科技教育加快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城乡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公共效劳水平和覆盖面显著提高。到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2600元和11500元,年均分别增长8%和6%。人文优势更加凸显。大力弘扬和提升玉环人文精神,进一步形成勇立潮头的争先意识,克难攻坚的坚韧品质,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重义守信的诚信理念和讲求实效的实干作风,公民整体素质实现跃升。可持续开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利用趋于合理。到2024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到达90%,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空气环境质量、近海海域水质量、噪声环境质量根本到达功能区标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到达60%和90%。新增用地10万亩,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一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初步建立。专栏二“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指标名称单位2024年“十五〞年均递增(%)2024年预期目标“十一五〞年均递增(%)指标属性经济开展全县生产总值亿元148.5314.026712.5预期性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2.19-4.1120预期性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91.9616.616212预期性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85.0416.815012预期性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44.3816.99316预期性三次产业比重由8.2:61.9:29.9调整为4.5:60.7:34.8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元3743113.36486011.6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7.1616.87816预期性自营出口亿美元8.8660.53330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18.0126.533.213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7.5022.113.813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合计〕亿元230.132958015预期性城市化水平%56.39/65/预期性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82.3/86/预期性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222013.1326008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6218.5115006预期性住房成套率%70.56/80/预期性社会保障覆盖率%69.22/75/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79.09/90/约束性低收入家庭所占比例%6/2/约束性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47.94/46/约束性基尼系数/0.35/<0.35/预期性文娱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15.04/19/预期性指标名称单位2024年“十五〞年均递增(%)2024年预期目标“十一五〞年均递增(%)指标属性社会事业城镇登记失业率%3.6/<4.0/约束性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39.86/41.2/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6.85/<6.5/预期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1.8/4.2/预期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年7.75/10/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2.8/40/预期性每千人医生数人1.5/1.7/约束性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综合指数%60/90/约束性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0669/0.057/约束性森林覆盖率%47/50/预期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5.37/8/约束性工业三废治理率%78.1/95/约束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6/60/约束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90/约束性注: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24年按2024年价格计算;城市化水平按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重计算;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预期性指标:是指凝聚了人民意愿的政府战略意图,表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一定的实现幅度。约束性指标:是指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预期性根底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政府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来确保实现。三、主体功能区划布局“十一五〞期间,适应开展新型产业和建设“生态玉环〞的需要,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着力建设“两区两带〞。〔一〕生态保护区县域境内的丘陵、山地、滩涂、湿地、水库、海岛、林地等,规划为生态保护区,承担全县的水源修养、景观效劳、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功能区内着重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经济,保障根本农田,治理水土流失,控制污水排放,实施低密度开发。严格限制环境污染产业,适度开展海洋旅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对已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区域实施抢救性保护。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资源未受破坏的区域,合理增建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湿地和海洋等自然保护区。〔二〕城镇功能区优化开发中心城区,适度开发一般镇乡。中心城区包括城关、坎门、陈屿在内的港南城市开展区和包括楚门、清港的港北城市开展区以及环漩门湾开展区,定位为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物流中心,以第三产业和生活居住为主,优先开展吸纳就业能力强、附加值高的现代效劳业,着重开展与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精品高效农业,适度开展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型工业。芦浦、干江、沙门、龙溪等镇乡,着重完善根底设施,促进人口与产业集聚,配套开展科研、商业效劳,成为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三〕环漩门湾产业带重点开发环漩门湾产业带,包括漩门湾沿湾镇乡和工业功能区,即沙门→干江→龙溪→楚门→清港→漩门二期工业城→芦浦→县机电工业功能区→县汽摩配工业功能区。干江、沙门着重开展五金阀门、食品制造等特色产业,发挥我县对台贸易优势,逐步引进台湾兴旺的半导体加工业,同时大力开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完善商贸流通设施;龙溪、楚门、清港、芦浦等乡镇,结合漩门二期工程,依托科技工业功能区、龙溪阀门工业功能区、医药包装基地、观光生态农业园等产业载体,形成以阀门、水暖等优势产业为主导,家具、医药包装、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业区,配套完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和技术咨询等现代效劳业,成为我县近、中期产业开展的支柱区域;城关、坎门抓住漩门三期开发和中心城区拓展的契机,依托机电工业功能区和汽摩工业功能区,着重开展汽摩配件、机电等制造业,大力开展商贸、现代物流、金融、餐饮等效劳业,积极开展生态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滨海旅游业,探索潮汐能开发利用。〔四〕海洋经济带合理开发鸡山、海山、大麦屿、坎门港、大鹿岛、中鹿岛等区域,推动陆海联动,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完善海洋效劳功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大麦屿着重加强贸易口岸、物流中心和临港型产业基地建设,开展港口运输、现代物流、船舶修造和货物装卸储存、港口货物批发零售等港口效劳业,建设建材、钢材、化肥等根底性材料专业批发市场,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根底设施。坎门港、鸡山、海山等地着重开展海水生态养殖、远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加大渔业应用根底研究和产业标准化的投入,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提升水产加工和流通业开展水平,开发滩、涂等特色资源,并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强化滨海旅游业合理布局,突出玉环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增加经费投入,加快海洋科技开发,提高海洋生物、化学物质提取技术水平,推动医化行业向海洋拓展。专栏三功能区开发策略功能区域产业政策人口政策资源环境政策公共投资导向生态保护区加快产业转移加大人口转移力度强制性保护,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加大生态补偿额度城镇功能区鼓励外来人口定居落户,促进人口集聚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严控建设用地增量实行生态补偿,加大人口转业、就业培训环漩门湾产业带加快产业集聚,开展新兴产业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控制环境污染,适当扩大建设用地增量强化根底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带开展生态型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大海岛人口转移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落实科学开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二产、扩张三产、优化一产,加快开展以大麦屿港为依托的临港型产业,再创玉环产业新优势。〔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的同时,通过政府资源倾斜、创业投资配套投入等措施,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尤其是大力促进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开展,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构筑产学研协作体,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建技术研发中心。创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快园区建设,为企业提供自主创新平台。鼓励咨询、培训、设计等中介机构的开展,为企业创新提供配套效劳。引进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完善自主创新的鼓励导向机制,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奖励在根底性、关键性领域做出重大创新的企业、群体和个人。大力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在汽摩配、阀门、眼镜、家具、医药包装五大优势行业开展技术创新竞赛活动,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新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鼓励企业购置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或采用技术入股方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步伐。大力支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效劳的中介机构的开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扶持创业者转化自主研发或实际掌握的科技成果。完善农业科技效劳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二〕提升第二产业坚持工业立县战略,整合提升现有的工业功能区块,全面实施“101〞培大育强工程,着力打造汽摩配、阀门水暖、眼镜、家具、医疗器械及药包材五大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到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150亿元。发挥工业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开展关键推动力的作用,带动一产、三产加快开展。1、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功能区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功能区,构筑“两城一廊〞的工业布局,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开展态势,增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楚门镇、清港镇、芦浦镇的城镇设施,以整合科技、医药包装工业功能区和开发漩门工业城为重点,构筑港北工业城;依托城关办事处、坎门办事处、龙溪乡的城镇设施,以整合汽摩、机电等工业功能区为重点,构筑港南工业城;以开发五门工业功能区为重点,建设沿76省道复线工业长廊。重点抓好五门工业功能区、漩门工业城和机电工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落实全程办事代理制、效劳承诺制等效劳措施,为企业的科研、生产和销售做好配套效劳,到2024年,工业园区率到达60%。全面实施“101〞培大育强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打响“玉环制造〞品牌。到2024年,产值上千万元企业到达1000家、上亿元100家、上十亿元10家、上50亿元1家、上百亿元1家,创中国名牌、著名商标10个,创省级名牌、著名商标100个,上市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2、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汽摩配:着重推进中国汽摩配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产品制造向专、精、强转变,产品结构向关键零部件及总成品转变,打造国际一流的汽摩配零部件专业生产制造基地和销售基地。到2024年,全县100家以上汽摩配生产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加大对汽车尤其是小型轿车生产企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大品牌、大企业。阀门水暖:着力建设“中国阀门之都〞和中国五金建材〔阀门〕出口基地,整合行业资源,培育行业品牌优势,以中低压铜阀门为根底,全面进入水暖和工业阀门领域,真正成为国际级水暖阀门产销基地。家具:努力创立中国最大的新古典家具〔出口〕基地,繁荣和弘扬丰富多彩的玉环家具文化。突出行业特色,打造“玉环家具〞品牌,培育3-4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眼镜:扩大眼镜及其配件行业的规模实力,形成眼镜成品制造群体,打造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构筑专业配套协作带,建成具有先进制造水平的眼镜配件产销基地,成为全球重要的眼镜品牌OEM基地。医疗器械及药包材:着重提高产品科技研发能力,积极向新型医疗器械、专利药包材产品开展,以医药包装工业功能区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名牌企业〔产品〕、行业研发检测中心为支撑,加快产业集群开展,打造一次性医疗用品先进生产基地。3、提高其它行业开展层次水平金属制品业:加速引进国际先进的片材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生产开发技术。积极支持企业依靠技术、品牌、营销优势,在做强主业的根底上,进行跨行业多元化扩张,创立世界知名品牌。电器机械行业:着重开展工业缝纫机、上下压电器、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四大门类产品,重点扶持1-2家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鼓励开展汽车和摩托车仪表电器、智能防盗报警系统、验钞系统、计算机附件等新品种。海洋食品加工及其衍生物行业:发挥一批名牌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效应,着重开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推进甲壳素产品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价值链;加大科技投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实行产学研联合协作,建立面向行业、区域的甲壳素产业技术创新效劳中心。〔三〕扩张第三产业大力实施“三产活县〞战略,着力开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效劳业和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以及旅游业,为一产、二产的开展提供融资信贷、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传播、运输销售等效劳,成为推动一产、二产开展的重要动力。到202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到达93亿元,年均增长16%。积极培育生产性效劳业。立足我县的经济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构建先进制造业的效劳平台,大力开展工贸型产业、工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咨询效劳业、工业原辅材料流通业、特色产业会展业、房地产业、餐饮娱乐业等,健全社会化中介效劳体系,在金融、能源、交通、产权交易、技术市场、信用担保等方面为制造业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效劳。大力开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大麦屿港口优势,抓好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开展为我县及周边地区特色制造业效劳的工业品及原辅材料流通实体。加速培育港口运输业、仓储业,搞好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配送三大平台建设。加快现代物流园区、综合性商品配送中心、区域性购物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引进1-2家国际性的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培育和开展第三方物流。优化开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城市商贸设施建设,搞好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以现代商贸流通业规划为根底,合理布局,组建大型超市、高档次星级酒楼、汽车交易中心以及农贸市场等一批商贸设施,新建五星级酒店和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推进楼宇经济的开展。以会展为载体,加快建设家具、阀门、汽摩配等特色制造业的展销体系。到202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年均增长16%,使商贸流通业对第三产业的奉献率到达70%以上,人均商贸设施到达1平方米以上。加快开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海洋和渔业的特色文化内涵,通过以大鹿岛海岛海洋旅游区和环漩门湾金色旅游区为核心的旅游区的开发,打造“中国休闲渔都〞,开发大鹿岛观光旅游、乐清湾海上娱乐休闲旅游等集渔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海洋旅游业。完成大鹿岛森林公园续建工程,新建欧美观光渔村和江岩旅游区。依托农业观光园区,积极开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内容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专栏四效劳业开展“6+6〞战略开展壮大六大传统效劳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六大新兴效劳业:港口物流、会展经济、信息效劳、中介咨询、职业培训和社区效劳〔四〕优化第一产业坚持科技兴农,以开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快农技普及推广应用。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效劳的现代农业开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24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亿元。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经营农业,建立都市型农业体系和精品农业生产体系。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农产品商品率到达90%以上,出口产值占农业主导产业产值30%以上。渔业:以乐清湾生态农牧化示范区、中鹿岛深水网箱示范基地、五门海珍品养殖示范园区、小青岛水产品加工基地、坎门虾米加工基地等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养殖业和休闲渔业。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减少近海捕捞,开展外海捕捞,探索远洋捕捞。以坎门中心渔港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加大休闲食品、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的开发力度。水果种植业:以苔山塘、楚北塘、楚南塘文旦示范园区和干江、清港葡萄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强文旦、葡萄、玉橙等具有我县特色的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对文旦黄龙病侵害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加强商标、品牌保护工作,搞好早熟优质文旦和不裂果芽单株的选育,做好防裂果试验和应用技术的推广。蔬菜种植业:重点开展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培育有机蔬菜、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以干江和楚门盘菜、陈屿与鲜迭剪豆等标准化蔬菜商品基地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传统蔬菜种植规模,开展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保健蔬菜等高附加值产业。2、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选择竞争力强、开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品牌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建立一批示范园区,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完成玉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创立省级农业品牌11个以上,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7个以上,培育1—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水平和生产规模进入全省50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加强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到2024年,根本形成以坎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楚门文旦果品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各地农贸市场为节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运销组织和各类农产品销售中介机构的开展,到2024年,全县建成50个标准化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建立各种农产品直销点,加强农产品以及加工品出口基地的建设。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突出建设农产品质量平安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农产品质量平安保障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平安生产与消费。3、加快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提高灌排标准,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到达70%。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搞好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推进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成300亩以上粮食主导型示范园区4个。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对全县大小河道进行一次全面的疏浚清淤,对城区河道和骨干河道进行河岸驳砌、绿化。加快农田水利气象根底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防汛信息系统,完成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工程建设,实现农业减灾增效。〔五〕培育临港型产业立足滨海和港口优势,培育以大麦屿港为依托的临港型产业。着力开展船舶修造、港口运输、大宗散装货物中转储运、临港电力、临港石化等临港型产业,推动海洋生态养殖、远洋渔业、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做强做大做精,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县〞。按照“三年三步走〞的要求,推进大麦屿港开发开放,建设完善港口根底设施,增强远洋、沿海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能力。积极引进县外大型船舶修造企业,大力开展大中型船舶修造业。积极引进国家级以上大型油气储运企业,开展石油加工、储运石油化工等临港型工业。到2024年,初步形成浙东南能源基地、新型船舶工业功能区。加快推进玉环华能火力发电厂建设、竣工,利用电厂产生的废弃物,积极构建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煤—电—石膏—石膏板三条产业链,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形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产业链。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扩大加工规模,建立综合型海产品加工园区,培育海产品小包装、旅游方便食品生产、海洋药物提取、海洋保健食品生产等加工企业。专栏五大麦屿港开发进程期限建设重点定位主要功能短期加快乐清湾跨海大桥建设逐步成为台州、温州两港的分流港开展大宗散货中转运输,扩大集装箱吞吐量中长期全面完成大麦屿港建设与台州、温州两港功能互补“三港一中心〞:我国东南沿海中部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货物集散的中转港,对台湾往来的台贸港以及港口物流中心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岛城市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开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心城市由“三位一体〞向“五位一体〞开展,区域开展战略重心从“本岛时代〞跨入“环漩门湾时代〞,打造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点、生态经济三大经济板块,再创玉环空间新优势。〔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趋势,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开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工商业经营活动、农村社区效劳业和观光休闲农庄、度假村等,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到达转产增收、转业致富效果。以增强农民开展能力为目标,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培训设施,充实师资力量,创新培训手段,进行农民转产转业、岗位技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后备劳动力培训等。“十一五〞期间,开展农民职业技能素质培训10万人次,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86%。设立山区移民专项基金,“十一五〞期间,争取20个行政村搬迁下山。通过土地整理等方式,努力解决下山农民的土地问题。积极引导库区、海岛居民向城镇聚集,异地致富。建设农村新社区。按照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结合山区移民、城中村改造搬迁和旧城改造,加快建设新村庄。按照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原那么,完善城乡一体的交通、水利、能源、环卫等根底设施体系,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到2024年,农村客车通车率到达80%,自来水普及率到达98%。全面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创立16个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根本完成所有行政村整治。实施农民饮用水平安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行政村实行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率到达85%以上。强化农村公共效劳。加快城镇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向农村延伸,逐步形成城乡共享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体系。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进教育均衡开展。构建城乡联动的农村卫生医疗效劳体系,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续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合理布局农村商业网点,完善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供根本法律援助,改善农村治安状况。“十一五〞期末,力争每村拥有一个基层医疗效劳网点和一位全科医生,85%的村拥有文化俱乐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法制化建设步伐,深入抓好二轮土地承包工作,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稳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逐步建立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完善农民收入补贴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权量化。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逐步建立城乡一元的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到2024年,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到达90%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到达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到达90%以上。专栏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七大抓手推广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精细加工农业、休闲农渔业农村综合改革“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二〕全力推进全岛城市化进程拉大城区总体框架,推动中心城市由“三位一体〞向“五位一体〞开展,逐步跨入“环漩门湾时代〞。到2024年,县域城镇体系得到初步完善和优化,各增长极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以76省道为轴线的城镇带逐步强化,全县城市化水平到达65%。构筑三大经济板块。一是突破“三位一体〞的城市开展模式,拓展中心城市板块。在加快开发漩门二期、启动建设漩门三期的根底上,形成城关、坎门、陈屿、楚门、清港“五位一体〞的开展格局。着力推进环漩门湾产业带的开展,区域开展战略重心跨入“环漩门湾时代〞。二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共同构筑经济增长点板块。以五门工业功能区和漩门工业城开发建设为契机,推动沙门崛起、芦浦振兴,依托76省道复线“工业长廊〞使干江、龙溪实现跨越式开展。三是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开展观,联合打造生态经济开展板块。借助大鹿岛开发和跨海大桥建设,引导海山、鸡山加快开展海岛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业。完善城镇网络群。严格实施县域总体规划,做好环漩门湾沿线的规划控制,促进五大集镇竞相率先开展,构建起以中心城区〔包括楚门、清港等集镇〕为核心,干江、芦浦、龙溪等镇乡为腹地,交通互连、要素共享、功能互补的城镇网络群,推进各集镇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开展与各镇乡定位相适应的产业,珠港镇定位为全县的经济、行政、文化、信息中心,开展科教文卫等现代效劳业和科技型企业;楚门、清港镇重点开展工业、商业、旅游业;其他镇乡在现有根底上,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重点开展农业、工业、商贸、海洋产业、旅游业等。加强城镇效劳管理职能。启动“一区三线〞建设,将县科技文化中心周边区块打造成商贸中心和城市新亮点,对玉坎线、玉陈线和黄泥坎至迎宾门三线两侧实施道路沿线改造和街景立面建设,打造城市景观走廊。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养老效劳、社区效劳等效劳业,加快开展现代化的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时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效劳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福利和文化需求。提高文明城市创立水平,优化城市管理体制,细化区域管理内容、执法标准,扩大综合执法范围,建立健全标准化的执法程序。扩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能。完成城区“清水工程〞和县垃圾处理中心建设,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努力塑造平安、优美的城区形象,到2024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到达8平方米,全县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到达80%。六、加强根底设施建设,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十一五〞期间,通过根底设施建设,增强要素供应能力,再创玉环资源新优势,根本解决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开展的要素瓶颈。〔一〕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滩涂围垦优势,加快漩门二期开发和漩门三期围垦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期末新增用地10万亩。继续建设沿海标准塘坝与配套工程,完成大麦屿海堤工程建设,搞好河道疏浚,设立调洪区,全面提高防洪、抗潮、抗台、排涝能力。通过战略调水、中水回用、海水利用等方法,缓解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积极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扩建和改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城镇节水技术。积极开展海水利用工作,推进漩门二期亚海水淡化工作。在新建工业功能区和居民小区推行双管供水,为逐步实施淡水、海水和饮用水、生活用水别离供水做好前期准备。抓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实施,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改水工程,到2024年,使自来水厂的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水质满足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到达100%。完成台州市二期供水玉环配水工程建设,新增日供水能力6万吨。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平安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效劳为宗旨,加快推进农村〔海岛〕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二〕能源供应一手抓电源、电网建设,一手抓电力调度与管理。全力推进华能玉环电厂主体工程建设,到2024年,确保4×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并网供电,并完成与其配套的一座5万吨级、吞吐能力380万吨和一座5万吨级、吞吐能力600万吨的煤炭码头建设。加大城乡电力网建设改造力度,建设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积极参与东海油气开发,努力提高民用燃气普及率,稳步开展管道燃气,远期逐步以天然气取代煤制气和液化石油气。继续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有方案地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逐步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三〕交通体系对外交通紧抓跨乐清湾大桥建设,对内交通主抓各集镇之间快速通道的建设,构建内外联系方便、城乡通达便捷、平安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以76省道及其复线为主骨架,环岛南路和环岛北路为主干线,大麦屿港口开发、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玉环段〔包括乐清湾大桥〕、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为突破口,着重抓好对外运输干线、县域重要通道和重点港区的建设。在各集镇、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市港南主中心〔城关、陈屿、坎门〕和港北副中心〔楚门、清港〕之间构建快捷的交通干线,建成漩门工业城至文旦大道连接线,逐步形成功能明确、路网完善、边界畅通、管理科学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框架。加强城区停车场建设,提高静态交通管理能力。〔四〕信息网络大力开展高速宽带信息网,加快政务、金融、外贸、播送电视、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以城关—坎门为中心开展县域电信网,设立电信通信中心,并分设城关、坎门、陈屿、漩门三期和楚门、清港、沙门、干江〔含二期南区〕市话分局。加快播送电视数字化、产业化进程,逐步推进全县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播送、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到达100%,数字电视用户到达11万户以上,形成以固话、宽带、移动等多种形式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智能化、平安可靠的通信网络,为我县信息化打下坚实的网络根底。专栏七根底设施建设主要工程工程水利:漩门三期围垦工程;西沙门一期围垦工程;台州市二期供水玉环配水工程;漩门二期亚海水淡化工程;大麦屿海堤工程;坎门中心渔港(一期);中鹿岛深水网箱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电力:华能玉环电厂工程;220千伏港湾变、鲜迭、漩门〔九清〕输变电和龙门变三期扩建工程;110千伏沙门果丽、城关三潭、龙岩、机电2#、科园2#、汽摩2#、陈屿古顺变、楚门天马变、芦浦明珠变、坎门里黄输变电工程。交通:浙江沿海高速公路玉环段;疏港大道与高速公路连接线;大麦屿港多用途码头一期工程;大麦屿港区石油化工码头中转工程;环洲钢业公司专用码头、佳诺水泥公司杂货码头、漩门工业城至文旦大道连接线;黄泥坎第二隧道、陈屿第二隧道工程,环岛南路续建;文旦大道扩建工程;76省道楚门家具城至漩门段扩建、76省道复线沙门至漩门段续建;建成楚门红照路、城关双港路延伸工程。七、建设文化大县,繁荣科教体卫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提升文化力战略,与时俱进地弘扬和提升“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新时期玉环人文精神,再创玉环人文新优势。〔一〕优先开展教育着眼于更好地效劳经济社会开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到2024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5%,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到达100%,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段教育比例到达98%,高中段优质教育资源到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达40%,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增加农村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方法。加强学校根底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校校通〞工程,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信息化素养。完成楚门中学扩建和玉城中学迁建工程。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抓好青少年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科研,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播送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的开展,构筑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名师名校建设,深入实施“名师造就〞工程,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湛,能适应玉环教育均衡、优质开展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加快推进名校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学校品牌意识,形成名校效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重视企业家队伍和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加强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二〕繁荣文化事业围绕创立全国文化先进县和打响“海上花园,快乐玉环〞品牌,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核心,积极保护、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各类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我县文化品位和层次。到2024年,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到达19%。依托中国海岛文化节、“东海明珠〞工程,大力开展文化事业,重点建设县图书馆、博物馆、购书中心和中心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确立珠港镇、楚门镇作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重点镇的地位,带动其他镇乡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开展,认真抓好乡镇文化俱乐部创立工作。到2024年,“东海明珠〞乡镇覆盖率到达90%,全县至少有20个乡镇文化俱乐部到达市级一类标准,60个俱乐部到达二类标准。开展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基层群众文体活动,普及和提高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形成海岛文化品牌,扶持和培育假设干个上规模的文化产业集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新闻主体地位,形成品牌系列节目,完善播送电视事业。〔三〕促进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到“十一五〞期末,科技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到达4.2%。继续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发挥公共财政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作用,建设省、市级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十一五〞期间,争创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20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比例到达25%。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开展理念,应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优势产业。建设人才公寓,改善引才、留才、用才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造就产业前沿的技术研发团队。加快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效劳的社会化。做好科技普及工作,改善科普设施,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劳动者科技素质,争取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到达1250人。〔四〕创立体育强县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方案纲要?,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创立全国体育强县。重点抓好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村居体育,完善体育场馆设施,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放体育场所,实现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和县外优秀体育教练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在稳固原有体育强项的根底上开展新工程,提高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5%以上,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到达70%以上,社区和乡镇健身苑〔中心〕覆盖率到达90%,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到达1平方米以上,力争在年度市级、省级及以上比赛中列同类县〔市、区〕中上水平。〔五〕改善医疗卫生以提高人的健康素质为核心,满足居民的多层次医疗需求为目标,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效劳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每千人医生数到达1.7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肠道传染病等重大疾病。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完成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所、县卫生监督所大楼和各乡镇卫生监督所的建设,争取开工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和陈屿中心卫生院搬迁。完善各镇、乡、村〔社区〕的卫生院、卫生室和卫生效劳站建设,将“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方案生育技术效劳〕的社区卫生工作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到位、根本覆盖城乡的多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和疾病预防、城乡医疗保障、卫生监督体系。八、完善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玉环〔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实施五大保险为重点,力争“十一五〞期末社会保障覆盖率到达75%。建立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的机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到“十一五〞期末,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加快推进根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民营企业为重点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城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部纳入保险范围。扩大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与医疗保险统一管理的生育保险医疗效劳管理模式,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多种手段,积极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加大对社保基金的运营和监管。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根底、以被征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困难家庭救助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二〕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充分挖掘各行业就业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通过开展新型第三产业,构建扩大就业的新平台。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注重培养和增强失地农民、转业渔民、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信息网,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组织创业培训,鼓励无业人员自行创业。〔三〕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树立诚信计生风气,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推行局部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强化依法管理,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优生优育,强化广阔群众的计生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参与能力,进一步提升计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开展趋势严峻性、紧迫性的认识,适当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效劳网络为辅、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发挥我县民间资本兴旺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个人投资于老龄事业,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四〕完善外来人员管理推行人性化、市民化、同城化的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方案生育、政治生活、户口迁移等各方面的市民待遇,努力为其创造平等和谐的生存、开展环境。大力推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外来人口本地化和市民化。结合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切实减轻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充分运用播送电视、授课、手册等形式,开展以法制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流动人口教育培训,帮助其提高法制意识和就业能力。通过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等途径,及时调解劳资纠纷,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流动人口动态管理体系,依靠暂住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旅馆业住宿人员登记信息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动态管理水平,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实施“新民小区〞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五〕积极打造平安玉环以经济平安、社会平安和生态平安为重点,切实做好重大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重大社会冲突、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平安等方面的公共平安体系建设。加强重大工程工程和重点区域的平安管理,强化平安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平安生产的各种应急预案与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警力配备,力争实现每万人公安民警数达15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区域、社区〔村〕、单位内部三大综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综治组织向民营企业、外来人员聚居地等领域拓展。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完善各种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对群体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理的各种预案与机制。完成县中心粮库建设,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水平,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体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开展的方针,重视全民国防教育,落实双重领导制度,健全国防发动体制。加强边海防根底建设,增强管边控边能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稳固和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九、开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那么,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加快循环经济的开展步伐,实现传统开展模式向可持续开展模式的转变。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推动经济体系与生态体系协同开展,构建高水准的“海上花园〞、“秀美玉环〞、“生态玉环〞,再创玉环环境新优势。〔一〕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普及可持续开展意识和消费观,引导全社会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树立起整体、循环、共有生态理念。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全面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推动“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开展模式,加快向清洁生产治理模式转变,从源头上削减和治理污染。鼓励汽摩配、阀门、家具、眼镜等行业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的零部件或材料,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鼓励医药包装行业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加强对电力、建材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藕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大力推广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全面禁止生产粘土制品。通过推行循环经济,培育生态工业体系和实施工业功能区集聚,建立起完善的产业及其支撑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到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二〕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根据?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有关我县的功能区划定位,结合我县自然结构和经济社会特征,采用自上而下逐级分类方法,将我县的生态区域划分为以下六个区域:海洋生态功能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包括我县境内各滩涂湿地、大鹿岛、近海捕捞海域、水产养殖海域〕、港口生态功能区〔污染控制区,主要包括大麦屿港区和坎门港区〕、淡水水域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区域、各山塘、水库及其给雨区域〕、丘陵和森林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楚门半岛丘陵区域和各海岛丘陵区域〕、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包括各果园、农业观光园区、耕地等〕、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污染控制区,包括各镇、乡的规划建成区、工业功能区〕。上述各功能区根据不同的生态效劳功能和开展方向,按照浙江省、台州市生态建设的有关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段推进生态建设。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完成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加强漩门二期上游污染源控制管理,完成港北截污管网建设和城区清水工程,建设天开河疏竣泄洪排涝工程。到2024年,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到达90%,工业三废治理率到达95%。〔三〕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水资源:着重加强水库及其集雨区域内的生态保护,迁移库区周围居民,严格控制库区内的产业和生活污染。完成芳杜水库、牛栏水库治污工程,通过截污、引水、生物修复等手段,整治、清理河道和近海海域,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城镇污水处理率到达60%,70%的水体环境质量到达功能区要求。海洋资源:将我县的近海海域划分为海水养殖功能区〔鸡山、海山、中鹿岛、隘顽湾等〕、港口功能区〔大麦屿港、坎门港等〕、海洋旅游区〔大鹿岛森林公园等〕以及海洋捕捞区〔披山洋水深30m以下区域等〕。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海上环境管理,严格控制陆域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严格执行港口规划,保护深水岸线。建立海洋生物特别保护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加快建设坎门中心渔港〔一期〕,积极开展海洋旅游业,扶持海洋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海洋产业。土地资源:在科学进行滩涂围垦的根底上,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合理调整农保田范围,调剂用地指标。优化供地结构,向重大工程倾斜,充分考虑民营企业扩充用地的需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储藏制度,标准土地市场秩序,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力度,利用价格杠杆,根据开展需要和投资密度实行弹性地价。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扩大单位用地的厂房面积;集约开发工业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每年方案新建标准厂房10万m2解决小企业生产用房困难。矿产资源:建立矿产资源分类开采、分区集中开采和保护性开采制度。培育和标准矿业权市场,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矿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在形成开采区集聚、限采区压缩、禁采区关停的格局根底上,重点建设好一批主要矿业开发基地;加强脉石英等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大力调整建筑用石、粘土等量大面广型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形成与城市化、环境保护、旅游开展等相协调的规模化、集约化、集中化开采格局。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强对矿山“三废〞的治理。森林资源:提高绿化程度,优化树种结构,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积极调整树种结构,到2024年,将树种结构由以马尾松林为主调整为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为主;根本上消灭荒山荒地,并使破碎林相逐步转为整齐森林。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到202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47%提高到50%。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开放水平〔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政府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的职责和功能限定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合理边界,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做好“强化〞、“弱化〞、“转化〞三篇文章。“强化〞即强化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调控职能,将工作重心转到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开展战略和规划上来;“弱化〞即弱化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将资源配置职能交还市场,彻底实现政企分开;“转化〞即将政府过去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向社会组织转化,推动社会中介、公共效劳和自治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推行政务公开,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构建开放政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行为,建立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型公共效劳政府。市场改革:加快建立以要素市场为主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推进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政策歧视,降低民营经济投资的本钱,对民营企业在开展用地方面与外资工程同等对待,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外商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非禁即入、有需那么让〞原那么,继续放开经营范围,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及国家控制的行业外,其它行业在符合资质、条件等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投资门槛,完善投资政策,积极鼓励民营资金进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惩治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税逃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引导上规模企业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引导私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进行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的优化组合,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股权结构,积极推行生产要素股份化。农村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保持党的农村工作根本政策的长期稳定,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法制化建设步伐。完成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集体资产经营责任制,盘活集体资产存量,确保保值增值。加快农村居民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清理各种名目的隐性补贴和实物性分配,将非工资性收入转为工资性收入,根本实现主要福利工程和实物分配货币化,提高工资收入透明度。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转移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节县内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提高对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水平。依法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打击侵吞公有财产和利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行为。〔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开展加工贸易,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融入长三角,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和联系,积极引导在外玉环优势企业回乡投资创业。提升对外贸易的层次和实力。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加大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扶持骨干出口产品和龙头出口企业集团,培育和形成我县产品出口的新优势,为持续、稳定扩大对外贸易奠定根底。改善外贸经营环境,积极推行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代理制,促进出口主体的多元化,鼓励企业创造条件走向国际市场。到2024年,使自营出口总额到达33亿美元,年均增长30%。加快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到“十一五〞期末,年自营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50家,积极争取设立海关、商检等绿色通道,加快通关速度。提高外资质量和利用水平。注重“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积极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推进产权招商、产业招商,努力从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并重转变,将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引进外国和国内经济兴旺地区起点高、带动力强和技术水平、附加值高的工程。对已批外资工程约定开工建设时限,提高企业建成投产率。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和技改投入,提高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到达2亿美元。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引进内资与外资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效劳,积极融入“长三角〞,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各市县区的错位开展和配套协作,构建与温台沿海各市县区之间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区域间要素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我县产业开展空间。在重大根底设施尤其是大麦屿港的开发、产业层次提升、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等领域加大引资力度,促进海内外、县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十一、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落实“十一五〞规划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重点建设工程的部门领导负责制,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将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引导到“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开展任务上来。各部门须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将目标具体化、措施化、可操作化,分解到年度目标中去,确保“十一五〞规划各工程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二〕加强引导和协调增强本规划在经济和社会开展中的引导作用,强化各级各类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发挥规划的约束功能,通过空间布局、资源许可等功能约束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充分发挥本规划内容对市场主体在创业、投资、兴业上的指导作用。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各镇乡都必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各种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以此来确定工程、资金的安排。〔三〕加强宏观调控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的同时,按照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要求,改进方法和手段,配套使用方案、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切实落实本规划所制定的开展思路、开展战略、开展目标和任务。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效劳型政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劳水平,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快建立科学决策与管理的支持系统,保证规划各项内容的实现。〔四〕加强监督和工程管理坚持人大、政协监督,做好各项评议工作,增强规划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开展情况和人大、政协、社会意见做相应的调整。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程建设时序,在财政、土地、供水、供电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优先保证重大工程的顺利投运,通过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事关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重大工程的实施,推动规划总体目标的落实。附件:1.玉环县“十一五〞重大建设工程规划表2.玉环县“十一五〞主体功能区划布局图附件1:玉环县“十一五〞重大建设工程规划表单位:亿元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建设

性质起止年限总投资“十一五〞方案投资资金来源到2024年底完成投资备注合计320.40219.4460.76一、农林水利设施15.6714.531.141、漩门三期围垦工程围垦面积6.795万亩,海堤全长5380米续建2024-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