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案_第1页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案_第2页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案_第3页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案_第4页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批注

第一节压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

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

压强的主要方法。

(3)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一一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

维的基本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

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

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

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

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教具:海绵、短铅笔、气球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

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

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

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

1、观察与作图-一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

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

向下压的做用力。

(2)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

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

地面。

(3)同学们分析书本图14、1-1例子的两副图并在练习本

上画出两副图中蝉对树皮和骆驼对地面的压力示意

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

作图时一,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

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

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

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做压力。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①举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感受压力的效果。同学们

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

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②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

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③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

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④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⑤亲自体验一下。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

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

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

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

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

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

结论,交流实验体会)课本P76-77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什么因素有关?”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

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

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

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

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

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

力。由此引出压强。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

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

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④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义IO4Pa的含义是:1米2的

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X104牛顿。

(4)范例

例:桌面上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

积约0、047m2。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

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

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

的问题。

(五)小结:

1.压力的定义、方向、产生的效果。

2.压强的定义、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六)布置作业

P7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板书设计:

1、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

物体。

2、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系。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

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

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④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义IO4Pa的含义是:1米2的

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X104牛顿。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第二节压强(第二课时)批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压强的概念、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复习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

强的单位。

(4)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一一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

维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现象和分析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

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

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难点:会分析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压力是指-------的力,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和——有

关。

2、什么叫压强?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把细木条压在橡皮泥上时,可由____________来判断压力的

作用效果。

4、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计

算公式是________。在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下列关于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B、压力的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D、压力

的作用面积总是等于支持物表面积

二、新课

1、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

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

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

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

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

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X106帕,混凝土是(5—50)又1。6帕

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

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

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

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

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

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

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

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

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

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2、练习

(1)把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压强与骆驼的脚掌对地面的压

力、压强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A、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力大B、骆驼的脚

掌对地面的压力大

C、蝉的口器对树皮的压强大D、骆驼的脚

掌对地面的压强大

(2)把一长10cm、宽10cm,厚5cm的铁块,平放在In?

的水平桌面上,求桌面受到的压强。如果把铁块沿着如图所示

的虚线纵向锯掉一半,那么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有何变

化?如果将铁块水平横向截去一半,情况又如何?

(3)、下面图中的做法,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小结:师生一起小结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

P7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3题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一课时)批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

(4)愿意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四)教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

水、盐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

(五)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

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

什么?

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三、进行新课

1.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课本P80页图14、2-2

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

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

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

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

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

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演示实验2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

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

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

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一,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

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

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

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

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

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

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

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一,

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进行实验P81

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

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

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

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

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

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

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

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

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

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

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

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

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

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

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

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

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结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

向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

的压强还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

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看课本图14o2-4问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有多大?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

算出某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

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压强的大小。下面我们来探

究液体某一深度压强的大小。

如图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亡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一’

-----

⑴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少?V=sh

⑵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少?M=pv=pgsh

⑶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F=G=mg=pgsh

⑷平面受到的压强的多少?P=F/s=pgh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pgh

想想议议

1.课本例题

四,小结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测量仪器压强计

五,布置作业

P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板书设计:

1、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

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

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测量仪器压强计

3.液体压强的大小

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球〃

P: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是Pa

P: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n?g=9.8N/kg

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一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批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

(2)复习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一一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

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一一连通器,

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

(二)教学重点

连通器

(三)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四)教具:连通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哪些?测量仪器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哪个公式来计算?

3、求水面下50cm处的压强?

二、引入新课

建筑工人们为什么可以用一条装有液体的橡皮管检查地

板是否水平?他们用的可以叫着什么?

三、进行新课

一、连通器

观察图14、2-8的演示实验

⑴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⑵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是相同

⑶第84页“想想议议”

学生举例

第84页科学世界“三峡船闸”

四、小结:师生一起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P8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4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第三节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批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

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确定大气压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解释一些大气压的现象;托里拆

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三)教具

带有塑料挂钩的吸盘,弹簧测力计光滑木板,茶杯,硬纸片,

试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

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86页“想想议议”

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

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

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

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

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

(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

强。

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

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

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

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的存在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举几个生活中

的例子。看课本P86页图14。3-1。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

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

强。

三、大气压强的测量

1.“想想议议”测出大气压的大小

上面的方法只能估测大气压,但不很准确。怎样准确地测出大

气压的值?

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

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

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

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

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

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

利解决了。

2.演示(录象)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

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

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P87图14、3—3注意观察

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不动了(配合板

图)请问,水银为什么下降?(学生回答)大气有压强,但是

水银也有压强,水银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下降。那么现

在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学生回答)大气压强等于水

银柱的压强。所以欲知现在的大气压强,就需要计算这个水银

柱产生的压强。根据上一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设水银柱下

有一个水平的小平面,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计算水银柱的质

量和重力,利用压强的公式

(操作)。(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

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

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帕斯卡,即等于XXX毫米水银

柱产生的压强。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实验。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

变的。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当

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

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

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P88"想想议议”计算屋顶收到大气力。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尤其是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个

是解决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值

等于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六、作业

P9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板书设计:

1、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

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1标准大气压=1.013x105Pa=760cmHg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日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第三节大气压强(第二课时)批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2)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解释一些大气压的现象

(三)教具

瓶子、细玻璃管、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

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二.引入新课

托里拆利实验,在不同的地方测定大气压的值为什么不同?

三、进行新课

P88"想想议议”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提问,学生讨论。请大家讨论,如果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大

气压强的增大或减小,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大气压强增大,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

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下降。所以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高

度随大气压而变,这就为我们测量大气压提供了方便。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介绍水银气压计和金属气压计。

第89页想想议议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练习

1、医生为病人打针前,总是先将针管里的活塞推到底端,然后

把针头插入药液。提起活塞,药液在

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针管里。

2、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o最早

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________O

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___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

Pa,相当于在lc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_____No

4、下列现象中,利用到了大气压强的是()

A、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B、潜入深水要穿抗压

潜水服

C、茶壶盖留有小孔D、铁轨铺在枕木上

5、下列用具或仪器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电话B、吸尘器C、天平D、抽水机

6、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

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

面。

(1)请问是什么力量阻止吸盘脱离桌面?

(2)若此时测得吸盘的直径约为1.6cm,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9.8N。请估算出大气压的值是多大?

小结:师生一起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P9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3、4、5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日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第四节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批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

爱、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难点: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具:机翼模型、飞机模型、小纸船、纸张、硬币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课本P91页:硬币“跳高”比赛,问:是什么力量使硬币

向上“跳”起来?要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学习遗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流体?

教师答: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

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空气和水流动时有快

有慢,那流速变化,流体压强是否变化,如何变化,下面我们

来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科学探究活动一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

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

猜想2: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

猜想3: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不变。

(3)设计好实验并进行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要大家准备好的东西:、小纸船、纸、等

等,按事先分好的组进行实验。

《投影》下面记录了他们的探究过程:

对着两张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纸向中间吹气,看见了什么现

象?

将事先折好的两只小船,放入脸盆内,然后用矿泉瓶当作水管

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

比一比看谁的实验做得好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与合作

请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上来重新演示,说说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投影》

第一个实验的现象是纸向中间靠扰了。

根据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是因为不吹气时,纸

张两侧的空气相对静止,致使空气对纸作用的压强相同,气体

压强不会引起纸张运动,而吹气时,纸张内侧空气流动快,压

强变小,内外造成压强差,空气将纸张压在了一起。

结论:流动气体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结论:流动气体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第二个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分开的小船靠在了一起。

根据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是因为冲水后,两船之

间水流快,压强小,两船外水流慢,压强大,因此船内外的压

强差将两船挤在了一起。

结论:流动液体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总结: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

大。。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举例,并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简单解释

现象。

例如①大风吹过走廊时,开着的门会怎什么样,为什么?(利

用模型演示)

②为什么火车站台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

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从刚才例子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现象与流体压强、流速有关,

并能用他们的关系分析。那么生活中流体压强、流速又有哪些

应用呢?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飞机,那飞机是如何在天空飞翔

呢?

4、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

老师:现在改变一下,用双手将一张纸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

然下垂,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会怎样?

学生分组做实验,并解释原因。

生:纸条会上飘。

师:为什么?

生:由于吹气时,纸片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较

大的压强将纸片"举"起来了。

师:对。并且我们发现,如果吹出的气越快,纸条会向上飘得

越高。再次说明气流越快压强则越小。

《过渡》飞机升力的产生是否也是这样?

引导学生观看飞机起飞和飞机的机翼特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

1飞机的机翼有什么特点?

2飞机飞行时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后演示飞机机翼上升,引导学生总结: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其上方弯曲,下方近

似于直线,因此,飞机飞行时,空气和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

机翼上方空气走过的路程较远,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要

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上下的压

力差造成了对飞机一个向上的升力,并且,当飞机速度增大,

升力也增大,当升力大于飞机自重时,飞机便起飞了。

师:在生活中,不仅飞机利用了升力,水翼船也利用了升力来

减小船体的阻力,水翼船的下部,也有类似于飞机机翼的水翼,

船在高速行驶时,水翼会获得升力,使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减

小,从而减少水对船体的阻力,进一步提高船速。

三、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

1、实践活动:制作一个飞机模型,在操场上进行表演,比一比

谁的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

2、课本P9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2、3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一月—日

第五节浮力(第一课时)批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过程,通过探究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

作用。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具:橡皮泥、图钉、螺母、小桶、水、弹簧测力计、

烧杯、木块、塑料块、小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

有,部分回答没有。

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

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从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

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

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

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

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

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

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

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

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

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

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

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

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竖直向上的拉

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

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

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

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

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

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

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

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

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

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

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

的浮力。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

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

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

簧秤的读数⑺=重力(。一浮力⑺浮)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1)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

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

动?

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

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

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

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表面所受

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

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

什么?

启发学生回合,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说明浸没

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

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下表

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上下表面

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

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就是浮力。

(3)浮力的大小

用弹簧秤法可以测浮力,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弹簧秤,而物体又

重(如,想求船在海里受到浮力多大),就不能用此方法,而用

压力差法又不适合求不规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所以,我们仍要

继续学习,研究一种更普遍适用的方法.这就是今天要解决的

问题.

1、提出问题:

底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想一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将你的猜想说

出来,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根据大家猜测,我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液体有关的,

如h深、P液一类是与物体有关,如物体形状、maP物、G物、

V物、V排等.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就要通过实践去检验.下面

我们用实验加以验证.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用所给实验器材实验研究提出的假设。

桌上的弹簧秤是否能拿来就用?

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什么?

看是否指零、最小刻度、量程.

我们选用物体是橡皮泥,要测橡皮泥在水中所受浮力.

应该先测什么?(G物)

再测什么?(F拉)

最后用公式求.Fi?=G物一F拉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分组实验,物体要浸没在水中.(浸没物体全部浸入

水中)不碰容器侧壁和底壁.

2.弹簧秤小钩要挂在橡皮泥长线套上,钩和秤不能浸到水

中.

3.读数时,指针要稳定后再读数.

4.两个配合好,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要及时记

录数据和分析结论.

下面我们探讨浮力大小是否与形状有关?[让学生设计实

验,说步骤]

[实验]改变橡皮泥形状.

[提问]形变后F拉是否变化?是否有影响?

(提问一组学生并将结果写在投影片上.)

[让学生分析选用物体、说实验步骤]

下面我们探讨物重对浮力有无影响?

选用体积相等的铝块和铁块(控制变量)

[提问]F浮相同吗?

在研究浮力与m物、p物是否相关,还需要重复做实验吗?上一实

验能否说明与m物、p物无关?

到底浮力与物体体积是否有关呢?浮力大小到底与物体哪部分

体积有关呢?[学生讨论设计并说实验步骤]

再看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吗?浮力大小到底与它们有什么

定量关系,是否只与这两个因素有关呢?[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

法及步骤]

1.介绍溢水杯

2.把一个小烧杯放在溢水口下方,向杯内倒人液体(CuSO4溶

液),看到高于溢水口的液体会从溢水口处溢出,等溢净后,换

带有塑料袋的小烧杯在溢水口下方.

3.用弹簧秤吊起大橡皮泥(记录G物),缓缓放入CuSO4溶液中(部

分浸入)被橡皮泥排开的液体从溢水口处溢出,考虑排出的液体

体积和物体浸入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记录大橡皮泥部分浸入时F拉,为什么F拉变小?(受到向上浮力)

4.分组实验时,要求大家要把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G物,

F拉,F浮

5.最后把塑料袋里的水(溢出的水)称一下,记录排开的水重.将

结果填人表二中,并分析、得出结论.

[提问]不浸没时或在其他液体中时,是否也有这个规律?

用弹簧秤称出刚才实验中溢出的CuS04溶液,计算浮力.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请同学根据以上讨论,修正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设计记录数

据的表格。之后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的操作内容及设计的表格如下:

(1)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2)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3)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5)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记录表格(表格由学生设计,形式可能不同)

猜想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关填“是”,无关填"否”)

猜想因比较条G物(N)F拉(N)F浮(N)是否有

素件关

5.分析与论证

本组同学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6.交流得出结论

几组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记录表格及介绍各自的结论。

总结得出结论:

(1)浮力大小与G排、P液、V浸有关。

(2)浮力大小与GaF拉无关。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引导,最后得

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

而达到了本节课所应完成的态度、情感、价值的目标。

7.评价

请同学们反思实验设计思想及实验过程,我们所得到的结论是

否可信?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是否重新思考了实验

的一些内容?存在哪些疑惑?(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评价同学的思考并希望能在课外继续研究。本节课研究的

是定性的结论,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外继续探究定量的关系,

以及我们新发现的问题。

三、总结、板书:

1.什么是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秤读数。/浮=G-凡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

力即/浮=尸一儿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布置作业

P9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第五节浮力(第二课时)批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知道阿基米德的内容、公式。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根据此实验

结论归纳出实验定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的内容、公式的应用。

(三)、教具

烧杯(大小各一)、木块、弹簧秤、细线、金属块(或石

块)、量简、水、水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上节课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我们现在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一种是弹

簧秤法,它需要有合适的弹簧秤.如果我们要想知道在水中的

一艘轮船受到的浮力,就无法用此法.另一种是压力差法,它

适合形状较规则的物体,否则不易测出受力面积和上下受力面

的深度差,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我们要另找一个方法来求浮

力,以适应弹簧秤法和压力差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实,2000

多年前的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早已找到了这种方法,这就是著名

的阿基米德原理.今天,前人已经替我们经历了许多失败,找

到了一条成功的路.现在我们就沿着这条路走一遍,自己通过

实验得到结论,来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三、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正确设计、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①用现有器材测出金属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弹簧秤法).

提醒学生:用弹簧秤法测浮力时一,要注意金属块不要碰容器壁.

②想办法测出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

a.介绍自制溢水杯的方法,用弹簧秤直接测出,金属块

浸没水中时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

b.用量简测出金属块浸没水中时排水体积,计算出排开的水所

受到的重力.(图12—2—1)课本p.95图14.5-3.

③总结出实验结论:

金属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相等.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①引导学生用实验说明:

a.金属块的部分体积与全部体积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b.金属块浸入其他液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情况.

②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第一个实验结论加以修改,归纳

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实验规律

阿基米德原理.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6排

单位:F浮力,单位浮;牛顿、P液体的密度,单位千克/米二

g=9.8牛顿/千克、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米③.

A=PB,甲

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简单问题:V.,=VB,PP

P乙,比较A、B物体受到的浮力.

3.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有关问题.

①找出浮力的有关因素:

根据重力的展开式得到:Fff=G#=P液♦g・V排

用实验验证浮力只与PMV排有关;与P物(G物)、浸入液体的

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用弹簧秤法测量,两金属块拼接成任

意形状物体);与物体的体积有间接关系.

②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范围: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浮力.

4.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意义.

在某种液体中任意选取,并假设分离出(如图12—2—4)一矩

形液块,则此液块受到周围液体对它的作用力和地球的重力作

用.这些力使液块在液体中的任意位置时都处于平衡状态,即

合力为零,周围液体对液块的作用力的合力与液块受到的重力

相平衡.即液体作用力的合力等于液块受到的重力.如果,用

其他的同样体积和形状的物体代替此液块,那么,此物体在液

体中也受到周围液体对它的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大小

仍等于同体积(物体排开的)液块的重力.周围液体对物体的

作用力的合力就是浮力.

5.寻找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依据.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P=P液ghi,=P*gh2=Pf^g(hi+l)

F^=F向上一F向尸p「—1-P涂g[hi+l]p涂•g,v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和推导,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知道

了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重力.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求浮力的方法:弹

簧秤法、压力差法和排液法.每一种方法都有适用的

条件,要根据条件合理运用.

6.例题

例题1.有一小球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小球时读数是40牛,

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读数是25牛,小球受到的浮力

是多大?

解析小球挂在弹簧秤上放入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

重力G、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和弹簧秤的拉力(F拉),所以小球受

到的浮力。

F-G-F拉=40牛-25牛=15牛。

例题2.第96页的例题

(五)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应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卜,浮=6于。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

F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规则固体受到的浮力。F浮=F

向上-F向下。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6排液=P液-g•V排。此式可

计算浸在液体中任意行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6物,

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六)布置作业

第97“动手动脑学物理”页3.4、6

板书设计: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F浮=6排液=P液•g•V排

F浮力,单位浮;牛顿、

P液体的密度,单位千克/米二

g=9.8牛顿/千克、

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米3.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批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了解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3)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空心的橡皮泥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实验,掌握研

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

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湿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对古代造船业的讲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悬浮和上浮时的条件。

2、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具:1000ml烧杯、500ml烧杯、水槽、形状和体积相同的铁

块和木块、橡胶泥、乒乓球。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观看:抗洪救灾视频。

问:哪些是浮力的应用?从而引入新课。

二)设计问题、温故知新

提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示表达形式怎样?

(学生作答)媒体展示

三)新授

1、演示:将相同形状和体积的金属块和木块,一同浸入水中,

同时松手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提出疑问:为什么金属块下沉到水底,而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再作答

最后老师小结:金属块因为重力大于所受浮力所以下沉;木块

所受重力比浮力小,因此在水中会上浮。

当某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根据二力平衡

原理,它可以停留在水中任何位置,也就是为悬浮状态。

媒体展示: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物体的浮沉跟密度有关系。

(利用多媒体小结物体沉浮条件)

2、采用空心的方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物体的浮沉可以用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

定.这是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思考:(1)能否使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呢?

答:学生讨论以橡皮泥为例,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松手橡皮泥

下沉。

分析原理:P橡皮泥>「水从而G物〉F浮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并与学生们互相交流。

点拨: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2)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人类采用空心方法增大浮力的应用

历史过程。从木排到木船再到轮船,结合讲解郑和乘坐“宝船”

下西洋,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木排:人们利用密度小于水的木材,顺水漂流。

木船:把树干挖成空心能装载更多的人和物。

轮船也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3、轮船

(1)钢铁做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而且能运载大量

货物呢?引导学生从上面实验结论中去思考:怎样使轮船的运

载量更大呢?

⑵轮船的大小怎样区分呢?

【点拨】轮船的大小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按设

计的要求装满货物一一满载时排水开水的质量。

【讨论】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浮力将(变大,变小

或不变),轮船将_______________(上升一些,下降一些或不变)

4、潜水艇

(1)思考:潜水艇是怎样实现在水中的沉浮?是改变浮力,

还是改变自身的重力?

(2)教师放有关潜水艇的幻灯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液体压强的知识中我们了解到,潜水艇需要在很深的水下工

作,所以他的外壳是用较厚的钢板制成。

(3)点拨:因为潜水艇的外壳坚硬,体积无法改变,根据F

浮=P液gv排可知无法改变浮力。

(4)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

和下潜的。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潜水艇是怎样改变自身重力的?

5、气球和飞艇

思考:(1)要想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浮起来,该怎么办?

让学生讨论后引入气球和飞艇

让学生阅读教材气球和飞艇部分的内容,了解气球和飞艇的发

展过程。

(2)气球和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

重力而升空的呢?

【点拨】要使充满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能想

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到地面你有什么办法呢?

(四)总结和板书

①物体的浮沉条件

实心物体

上浮:F浮>6物P物<P液最终漂浮下浮=6物)

悬浮:F浮=G物P物=P液

沉底:F浮<G物P物>「液最终沉底

②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③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④气球和飞艇是因为受到空气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的。

五、布置作业

第100“动手动脑学物理”页1、2、3.4

教学后记(反思):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____课时总序第一个教案

课型:_________编写时间:一年—月一日执行时间:一年—月—日

第十四章复习(第一课时)批注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理解压力的概念。

2、掌握压强的概念、单位和公式。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